马克思课堂笔记及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课堂笔记

绪论10分值

马克思哲学第1、2、3章40分值

马政经第4、5章30分值

马科社第6、7章20分值

绪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马克思(主导作用)和恩格斯。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人民开始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包括: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科学社会主义(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处于核心地位)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很大。

1845年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1847年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所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批判精神。

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全部理想的核心。

我国的最高理想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理想就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两种倾向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马克思哲学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认、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2、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意识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原本(物质或精神)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原本。

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a.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

b.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理念、天理等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原本,认为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朱熹“理在事先”理乃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一元论: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五行之说”“原子说”“元气说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原子论为依据,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科学的说明了世界本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结合创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物质离不开运动(相反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相反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唯心主义)

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则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时空观: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也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实践观: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三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的实质是新的事物产生和旧的事物灭亡。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其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

A、对立统一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宇宙的根本定律。

B、质量互变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互相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的时候,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