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90e714ccc22bcd127ff0ca2.png)
笫十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涉及 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 秘密的信息。
第十四条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外网计算 机,禁止在外网计算机上保存、处理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第十五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到公司敏感信息的内容,应对文件实施口 令保护设置。
第二十四条各单位工作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将统一配发的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退还管理部门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不再使用或不能使用的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及时上交管理部门。管 理部门应对需报废的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与领取时销毁处理。
第二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由使用部门进行信息清除处理。因 介质损坏无法进行信息清除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管理部门销毁。
第二十三条如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不慎遗失,当事人应立即报本部门负责人,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密,如有泄密山当事人负全部责任,同时应报管理部 门进行登记备案。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
Prepared on22November2020
神州数码公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神州数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配发、使用 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内网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安 全,依据国家和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工作人员、借调及 聘用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是指通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 为移动硬盘、U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 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eb9144a8114431b80dd840.png)
文件编制、审批、修改页表单编号: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1 目的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存储介质,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2 范围适用于公司配发移动介质。
3 职责3.1 综合办负责建立可移动存储介质清单和发放控制;3.2 各使用人员负责按照公司要求安全处理存储介质。
4 工作程序及内容4.1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存储介质主要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盒式磁带、打印文件等。
存储介质应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2 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4.2.1 存储介质在不用的时候,应当得到安全地存放,特别是存有敏感信息和数据的介质更不能随意放置,以防被泄露。
4.2.2 可移动存储介质系统科建立清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和使用人。
4.2.3 对于从企业中移走的可重复使用的存储介质,不再需要时应及时删除;4.2.4 所有的存储介质应保存在符合其要求的安全环境中。
4.3 存储介质的处理4.3.1 可能需要安全处置的物品如下:书面文件、录音或其他形式的记录、复写纸、输出报告、一次性打印色带、磁带、可移动的磁盘或磁带、光学存储媒体(包括所有形式和所有制造商制造的软件分销媒体)、程序列表、测试数据、系统文档等。
4.3.2 对载有敏感信息的媒体应加以安全妥当的保存或采用安全的方式由信息中心加以处置,如焚烧或碎片,或在清空数据后供本组织的其他机构使用。
4.3.3 选择一个适当的有足够的控制措施和经验的承包商收购和处理文件、设备和媒体,并和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
4.4 信息处理程序4.4.1 所有介质按照信息资产要求进行标注和处理,明确责任人和使用人员;。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e994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b.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行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管理,防范外带移动存储介质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防止因使用移动存储造成我行内部网络感染病毒、商业机密外泄等意外情况,确保各项业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移动存储介质,是指U盘、移动硬盘、软盘、各类存储卡、光盘等可以移动携带的电子介质。
第三条根据存储信息涉密与否,移动存储介质可分为非涉密存储介质和涉密存储介质。
第四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我行的所有部门、人员。
第二章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第五条各部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实行集中管理、专人专管。
管理员应对本部门的U盘、移动硬盘类别、编号进行标识。
第六条严禁在非涉密移动介质上存储涉密信息;不得在未经许可的计算机上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已获得许可的计算机上只能使用指定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七条不得将手机或移动通讯卡与接入我行内部网络的计算机进行连接。
第八条外来移动存储介质或与外部计算机发生连接的移动存储介质与行内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时,必须经过专用U盘中转完成。
第九条未经我行保密管理部门许可,不得使用工具清除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痕迹。
第十条我行信息科技管理部门、保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的移动存储介质及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计算机进行检查。
第三章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第十一条本规定所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为我行统一配置、专门用于临时存储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移动存储介质主要包括: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
非我行统一配置的移动存储介质,一律不得用于存储涉密信息。
第十二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和管理要坚持责任到人,严格管理与方便使用相结合,健全制度和加强自律相结合,积极预防和依法查处相结合。
第十三条各部门使用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运营管理部负责统一配置。
第十四条运营管理部统一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日常管理,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编号、密码设定、初始化处理及领取、退还登记等负责统一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必须按照所存储信息最高密级确定密级,并按照同等密级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共5篇)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9482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3.png)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共5篇)第一篇: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及移动存储介质的管控,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存储数据的载体,包含U盘、移动硬盘、光盘、软盘、内存卡、记忆棒等设备;第二条移动存储介质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并建立台账,登记配发,在办公室进行登记,并由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
第三条移动存储介质分为保密区、交换区,其中保密区只能本部内网计算机上使用,交换区则可通过密码认证后与外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
第四条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存储任何涉密信息,严禁将本局移动存储介质借给外单位或他人使用。
第五条凡因丢失本部门移动存储介质造成的数据泄密,将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处理,并进行赔偿。
第六条工作人员离职离岗前,要将所保管的移动存储介质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
(此项制度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和张掖市委机要局、市保密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所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存储了涉密信息的硬盘、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及U盘等。
二、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级粘贴市保密工作部门统一制作的密级标识。
三、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由单位或使用部门指定专人统一保管,并必须存放在保险柜中;机密级以下移动存储介质由使用人保管,并存放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文件柜中。
四、高密级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的计算机或设备上使用,严禁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五、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的涉密计算机或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严禁借给外单位、转借他人使用。
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的,需填写“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携带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并报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备案,逐件登记涉密存储移动介质内的涉密信息。
六、复制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须经单位领导批准,且每份介质各填一份“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情况登记表”,并赋予不同编号。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06a3fdda38376baf1fae9d.png)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移动存储介质管理,防止通过移动存储介质泄露公司秘密,以及传播病毒、蠕虫等恶意软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移动存储介质指可与计算机或业务设备连接、进行重复的数据导入导出(以后简称“数据交换”)的设备,如:USB硬盘、PDA、带USB接口的MP3播放器、具备USB接口的电子盘(优盘)、Compact Flash卡、Secure Digital卡、记忆棒(MemoryStick)、手机存储卡、磁盘等各种具备存储功能并且便于携带的介质。
第三条根据所有者,移动存储介质分为三类:专用移动存储介质、个人移动存储介质和外部移动存储介质。
专用移动存储介质指公司配置的、专用于在生产网络中导入、导出数据的移动存储介质;个人移动存储介质指公司员工用于办公的移动存储介质;外部移动存储介质指非公司员工持有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移动所有需要采用移动存储介质导入、导出数据的通信网、业务系统、支撑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以下简称“生产网络”)。
在其它环境中,也可以参照本办法进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第五条纸质文档、备份磁带、光盘不在本规定范围内管理。
第二章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第一节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第六条角色定义(一)专用介质使用者系统维护人员经所在生产单位领导授权后,能使用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的人员简称专用介质使用者。
授权期限最长为一年。
(“专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授权表”参见附件一)(二)专用介质管理员各级生产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其职责包括保管专用移动存储介质和移动存储介质使用授权表,并负责登记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记录。
负责专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人员简称专用介质管理员。
第七条专用移动介质管理要求(一)生产网络如需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交换数据,应配置若干个专用的移动存储介质。
专用移动存储介质应使用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0db5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3.png)
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最新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移动压力的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定义以下是本文档中使用的一些关键术语的定义:- 移动压力:指可以移动的装载压力介质的,例如气瓶、储气罐等。
- 安全管理:指对移动压力进行规范、监管、检验、维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3. 安全管理措施为确保移动压力的安全可靠使用,以下安全管理措施需要被严格遵守和执行:3.1. 设计和制造标准所有移动压力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压力必须经过认证并取得合格证书。
3.2. 安全使用指南为了保障使用人员的安全,必须提供详细的安全使用指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压力的正确操作方法;- 安全使用压力的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移动压力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
3.4. 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移动压力上必须标注相关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安全事项,并遵守相应规定。
3.5. 培训和教育所有使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了解移动压力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6. 废弃处理废弃的移动压力必须按照相关的环保法规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4. 责任与处罚对于未按照本文档要求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并按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5. 结论移动压力安全管理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的发生。
以上是移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规定的最新版,希望能得到广泛的宣传和遵守。
B28-B30信息安全-可移动介质与信息处理设施安装使用管理程序
![B28-B30信息安全-可移动介质与信息处理设施安装使用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05b1ffde43323968001c9233.png)
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可移动介质管理程序编号:ISMS-B-28版本号:V1.0编制:日期:2021-8-5 审核:日期:2021-8-5 批准:日期:2021-8-5受控状态1 目的为了对可移动介质进行控制和物理上的保护,以防止信息遭受未授权泄露、修改、移动或销毁以及业务活动遭受干扰,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信息可移动介质的管理。
3 职责3.1 综合管理部可移动介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可移动介质管理,为其他部门的信息可移动介质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3.2 可移动介质使用部门可移动介质处置由本部门负责管理。
4 相关文件《信息安全管理手册》5 程序5.1 总则可移动介质需要转移或销毁时,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信息泄漏。
因此,必须按规定执行处置。
可移动介质是指U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光盘、磁带、软盘和打印的媒体等。
可移动介质使用部门应建立《可移动介质使用登记表》,对本部门使用的可移动介质进行登记管理。
可移动介质处置原则:按照正式的程序可靠、安全的处置,使敏感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的风险最小化。
5.2 可移动介质处置可移动介质的处置应该与信息的敏感程度相一致,可移动介质的敏感程度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
可移动介质处置应考虑下列原则:a)所有的可移动介质都应由部门经理负责保管;b)可移动介质的处置前应该识别需要安全处置的项目;c)销毁方式一般分为一般格式化、低级格式化、专业软件重写、粉碎;d)对无敏感信息的可移动介质作一般格式化即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重新分配和使用;e)保存有敏感信息的可移动介质应当得到安全的存放和处置;对于含有敏感信息的可移动介质应采用低级格式化或专业软件重写,反复次数为三次,再进行粉碎;f)应对含有敏感信息的存储可移动介质的处置做出记录,以备审查;g)销毁的可移动介质在处理后保存三个月后再作处理。
处置措施可以是:a)移动硬盘:文件先做删除,高级格式化后,低级格式化。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c7aa3cbdd88d0d233d46af4.png)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附件河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南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配发、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内网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依据国家和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系统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工作人员、借调及聘用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是指通过专用注册工具对普通的移动存储介质(主要为移动硬盘、U盘)内数据经过高强度算法加密,并根据安全控制策略的需要进行数据区划分,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移动存储介质。
第四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第五条公司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责。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移动存储介质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
第七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交换、保存、处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执行。
第二章配发第八条各单位按规定确定配发范围,经审核批准配发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第九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由各单位信息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购置、配发和管理。
第十条根据工作需要,各单位确定购置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类型。
第十一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管理部门统一标识、策略制定、编号,并登记备案。
第十二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注册、变更、清退应填写《河南省电力公司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业务申请单》(附件1),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统一由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使用第十三条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第十四条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外网计算机,禁止在外网计算机上保存、处理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4f3f2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2.png)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一、引言移动介质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使用的各种可移动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监控的一项管理活动。
随着移动媒体的普及和使用范围的扩大,移动介质使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规范和管理移动介质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办公效率,还能够有效保护组织信息安全。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规范移动介质的使用,保护组织信息资产。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组织的全体成员,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临时工以及其他与组织有合作关系的人员。
三、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移动介质的使用必须符合信息安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需要原则:移动介质的使用必须在实际工作需要的范围内,禁止私自使用和擅自带出工作环境。
3.管理原则:移动介质的使用必须通过规范的管理程序进行,包括申请、发放、登记、归还和销毁等。
四、具体规定1.移动介质的申请和发放(1)所有对移动介质的使用,必须提前向管理部门或信息安全部门进行书面申请,并经过批准。
(2)移动介质发放前,必须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移动介质使用规范和安全要求。
(3)临时员工及外部合作伙伴临时使用移动介质的,必须在新建账号并严格控制权限,保证数据不被泄漏。
2.移动介质的登记和归还(1)移动介质必须在使用前进行登记备案,详细记录介质的型号、序列号、使用人、使用日期等信息。
(2)使用人必须妥善保管移动介质,并严禁转借他人使用。
一经发现转借行为,将被视作严重违规。
(3)使用人离岗或工作环境变动时,必须及时将移动介质归还给管理部门,并填写归还登记表。
3.移动介质的使用规范(1)移动介质只能在安全可信的计算机中使用,禁止在未经授权的公共设备上使用。
(2)移动介质只能用于存储及传输工作相关的数据,禁止存储或传输不符合工作需要的个人、非法或涉密信息。
(3)使用人必须定期对移动介质内的数据进行备份,并按规定的时间对介质进行杀毒扫描。
4.移动介质的丢失和损毁(1)一旦发现移动介质丢失或损毁,使用人必须立即向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调查和处理工作。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ef05811240c844768eaee5d.png)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河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根据国家保密局、市保密局、区保密局有关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移动存储介质,移动硬盘、U盘、软盘、光盘等,分为涉密和非涉密两类。
第三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一,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
各科室拟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进行申报、登记~经审批后~方能投入使用~并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级粘贴单位统一制作的密级标识。
凡未进行申报、登记、审批的移动存储介质均属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用于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二, 涉密人员应根据其岗位密级以及办公需求配备相应密级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三,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能直接与上国际互连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相连接~用于下载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与涉密计算机和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相连接。
如需从网上下载资料~应该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从上网计算机上下载资料后~通过中间机,中间机指的是既不用于上网又不是涉密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后~对资料进行存储并导入涉密计算机。
,四,第六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传递按涉密文件管理规定通过机要交通进行~严禁通过普通邮局、特快专递等非机要形式传递。
,五,储存过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不得降低密级使用~不得与储存普通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混用。
第四条非涉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一,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禁止以任何形式传输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信息。
,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统一登记编号~原则上由使用人负责管理~必要时也可指定专人统一管理~平时应放在办公室带锁文件柜内~不得随意乱放。
第五条移动存储介质的出入管理,一,在我局的办公场所内只能使用局所属各科室购买的在资产管理范围内的移动存储介质~移动存储介质严禁带入工作场所。
,二,严禁携带办公移动存储介质游览、探亲、访友、参观和出入公共场所。
企业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直接使用
![企业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直接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70581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1.png)
×××公司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确保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安全,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涉密计算机是指处理、存储涉密信息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本规定所称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专门用于存储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的移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U盘;第三条涉密计算机及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编号、统一备案、跟踪管理、集中报废”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数量和范围;第四条×××公司保密委员会对×××公司本部及各所属单位负有指导、监督、检查职责;本部有关部门及各各所属单位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职责;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本部及各所属单位第二章配发与安装第六条×××公司有关部门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公司办公室保密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申请、统一购置、统一配发,各所属单位使用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本单位保密办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申请、统一购置、统一配发;购置的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符合国家保密局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第七条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配发前,需在显眼位置粘贴红色密级标识,密级标识应包括设备的密级加五角星如机密★、秘密★、编号、部门、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启用日期等要素,涉密计算机需安装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保密技术防护系统简称“三合一”系统,并建立管理台账,登记备案;第八条涉密计算机软、硬件由保密办负责统一安装,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安装;需要安装时应由保密办负责安装软件,并逐一进行登记;第九条涉密计算机必须安装和启用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病毒防护软件和木马查杀软件,并定期进行计算机漏洞扫描,发现漏洞,及时修补;未经病毒检测的软件和数据禁止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第十条涉密计算机安装时不允许进行各种形式的有线及无线的网络连接包括与电话线、传真机连接,不允许使用无线功能的键盘、鼠标进行操作;第十一条涉密计算机所在的场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保密提示,严禁无关人员使用涉密计算机;第三章使用与保管第十二条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专人专用,使用部门需指定专人负责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第十三条涉密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建立涉密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台账见附件,如实记录、反应每次登录、操作、维护的内容,以便回溯追踪;第十四条涉密计算机必须凭密码登录,管理人员应定期修改机器登录密码, 原则上,秘密级计算机更换周期不得长于1个月,机密级计算机密不得长于1周;密码有英文大小写、数字和特殊字符中两者以上的组合,秘密级计算机密码要求8位以上,机密级计算机密码要求10位以上;第十五条涉密计算机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涉密计算机的安全、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内部信息、资料以及用户名、口令等内容;第十六条涉密计算机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调离时,应将有关资料移交其他授权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接替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应对系统重新进行调整,重新设置用户名和密码;第十七条涉密计算机存储的涉密信息应有密级标识;文档、图表、图形、数据等涉密信息,要在首页显着位置设置密级标识,无法在首页标注的,将密级标识标注在文件名称的后面;涉密计算机一般不得用于处理、存储非涉密信息;第十八条涉密计算机内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输出时,接受输出信息的载体均要按照相关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第十九条涉密计算机需要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前,应先检查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否存在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第二十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当存储与之相对应密级的信息,高密级的信息不得存储在低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绝密级信息,机密级移动存储介质确需存储秘密级信息时,应按机密级进行管理;第二十一条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当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办公场所,确因工作需要带出办公场所的,秘密级的需经部门领导批准,机密级以上的需经分管领导批准,报保密办备案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严禁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借给外单位或转借他人使用;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应使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携带绝密级信息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的,应保证二人以上同行;禁止携带存储绝密信息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参加涉外活动或出国境;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秘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出国境的,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出国境手续;第二十二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部门之间相互转移信息时,秘密级的由部门领导批准,机密级以上的须经保密办分管领导批准,对介质编号、转移信息密级和内容要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第二十三条保存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存放必须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并存放在保密设备里;第二十四条严禁使用个人存储介质或非涉密存储介质存储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第二十五条密办应每半年对分发给有关部门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一次清查、核对,并做出文字记录,发现丢失的应及时查处;第四章维修及销毁第二十六条涉密计算机需要维修的,由保密办负责维修,或到指定的维修单位维修;涉密计算机送修前必须将涉密存储部件拆除并妥善保管;如需请外来人员维修,应派保密办保密管理人员全程监督修理过程;第二十七条涉密计算机需要报废的,由保密办按照国家涉密载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涉密计算机报废前,应进行脱密处理;第二十八条禁止将涉密计算机转为非涉密环境使用,禁止进行公益捐赠或销售;第二十九条对不能使用、不再使用或需要报废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及时上交保密办,由保密办统一集中到国家保密局指定的销毁机构进行销毁,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理;第五章罚则第三十条涉密计算机和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人员违反本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公司保密办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由×××公司保密委员会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规定由×××公司办公室保密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暂行办法》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暂行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84deb8a45177232e60a284.png)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确保公司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是指用于存储公司秘密信息的移动硬盘、优盘、光盘、存储卡及其它具有存储功能的各类介质。
第三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遵循"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放范围。
第四条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对所辖行政区域内机关、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职责。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
机关、单位的保密委员会(保密领导小组)对本机关、单位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负有指导、监督、检查职责。
第五条机关、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配发第七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各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负责统一购置、配发和管理。
第八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统一标识密级、编号,登记备案(见附件)后配发各使用部门。
使用基于usb接口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采用技术手段加强防范与管理。
第九条机关、单位的使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申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类型,指定专人负责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领取、登记、配发和管理。
第三章使用第十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在本单位涉密计算机和涉密信息系统内使用。
高密级的存储介质不得在低密级系统中使用。
严禁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上使用。
第十一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当存储与之相对应密级的信息。
绝密级移动存储介质只能存储绝密级信息;机密级、秘密级信息应存储在对应密级的移动存储介质内,其中机密级移动存储介质确需存储秘密级信息时,应接最高密级进行管理。
不得使用个人存储介质或非涉密存储介质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第十二条复制允许复制的机密、秘密级信息,须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复制绝密级信息,须经信息产生单位批准。
2021年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分享五篇
![2021年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分享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49dd8258fafab068dc0246.png)
2021年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分享五篇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一)为做好涉密文件信息资料保密管理工作,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对照检查目录表,逐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保密工作落实情况我局所收到文件,指定专人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我局设有信息化机房,使用内外网分离的方法,同时所有电脑都配备了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与升级,并指定专人从事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通过自查,我局的计算机保密工作基本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领导刚度重视,并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保密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掌握保密制度,做到懂法.知法.执法,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法必究.令行禁止的作风.(二)重点突出,狠抓工作落实.我局定期以主要部门和主要领导为重点检查对象,对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违规外联和特种木马为检查重点,以查促管,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坚决切断涉密信息流向互联网的所有渠道.(三)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为加强我局涉密人员保密安全意识,我局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将各类保密学习文件予以转发至各股室,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四)完善措施,严格制度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保障.为了构筑科学严密的制度防范体系,我局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计算机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局各项涉密及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三是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严格执行 ldquo;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rdquo;的原则.(五)督促检查,堵塞管理漏洞.为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计算机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我局十分重视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计算机进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涉密内容的管理,力争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确保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二)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非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等文件的精神,全区高度重视,组织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单位非涉密网络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是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同时加强警示教育,通过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泄密事件,要求机关各局室汲取教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规范管理.制定了《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弥补管理上存在的空挡;同时,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及时制定了《网络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规定》.《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保密管理规定》等信息发布审查制度,要求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 ldquo;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rdquo;.三是以督促检查为手段,堵塞管理漏洞.为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我社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涉密网络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经过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情况无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的现象;没有感染 ldquo;木马 rdquo;病毒;没有使用过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没有安装无线网卡等无线设备.二.非涉密计算机使用管理情况非涉密计算机均无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或曾经存储.处理过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没有感染 ldquo;木马 rdquo;病毒;没有使用过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三.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情况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已登记.有编号和密级标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未曾外出携带;没有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没有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或曾经存储.处理过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四.办公网络使用情况办公网络:内网为涉密网,外网机器为非涉密网;涉密网已实现物理隔离.履行审批手续;非涉密网未曾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及内部敏感信息(工作秘密).五.涉密载体清理情况个人手中未履行登记手续的涉密纸质文件资料已清理;非工作需要的涉密电子文档得到清理;未登记编号的移动存储介质已得到清理.六.抓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治理和文件的治理.重点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治理工作和文件的治理.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按有关要求及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各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配置.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协调.防止涉密信息上网,做到 ldquo;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rdquo;,按照 ldquo;控制源头.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落实制度 rdquo;和 ldquo;谁上网,谁负责 rdquo;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密网络的检查.经审查,到目前止,上网公开的信息符合保密规定,未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七.相关制度建设情况已建立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等保密管理制度;已建立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八.严格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加大保密审查力度.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工作人员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工作人员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区在本单位的网站上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三)为做好涉密文件信息资料保密管理工作,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对照检查目录表,逐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保密工作落实情况我局所收到文件,指定专人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我局设有信息化机房,使用内外网分离的方法,同时所有电脑都配备了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与升级,并指定专人从事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通过自查,我局的计算机保密工作基本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领导刚度重视,并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保密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掌握保密制度,做到懂法.知法.执法,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法必究.令行禁止的作风.(二)重点突出,狠抓工作落实.我局定期以主要部门和主要领导为重点检查对象,对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违规外联和特种木马为检查重点,以查促管,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坚决切断涉密信息流向互联网的所有渠道.(三)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为加强我局涉密人员保密安全意识,我局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将各类保密学习文件予以转发至各股室,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四)完善措施,严格制度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保障.为了构筑科学严密的制度防范体系,我局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计算机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局各项涉密及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三是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严格执行 ldquo;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rdquo;的原则.(五)督促检查,堵塞管理漏洞.为了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计算机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我局十分重视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计算机进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涉密内容的管理,力争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确保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四)根据__密发〔__〕2号文件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对我乡保密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基本情况如下:一.健全了保密工作检查机制我乡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领导班子对保密工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保密工作同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我乡成立了由管党副书记为组长,各科室干部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保密工作,到了分管领导负责抓,经办人员具体抓.对保密工作所需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二.全面开展了保密工作检查经我乡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我乡党政办.财政所.民政办.计生办是保密重点部门.具体结果还有待上级保密单位的审批.这些办公室接触密源广.涉密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办公室的保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确保各办公室从每个环节做起,增强保密观念.地震后,由于形势发展,工作需要,我乡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分别连上党政网.金财网和互联网.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我乡采取以下措施:一.每台电脑系统都安装诺盾防火墙,防止黑客.病毒入侵.二.指定专人负责全乡的电脑管理工作,目前是__同志负责.三.制定电脑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全站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发现病毒及时处理.四.上网资料需经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方可上传,严防泄密.自检查中,我乡无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和公共信息网的现象;无感染 ldquo;木马 rdquo;病毒的现象;未使用过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未安装移动网卡等无限设备.三.加强了保密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是做好新时期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乡修订完善了以下保密工作制度:(1)保密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2)建立涉密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3)建立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制度.(4)建立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保费保密管理制度.(5)建立在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6)保密范围和密级的若干规定.(7)保密审查.失泄密报告制度.四.加强了全乡干部保密教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密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机会对全乡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认真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学习《保密法实施办法》.《应知应会》及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会议精神.规定制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干部和职工增强了保密观念,为做好我乡的保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五.存在的不足及建议1.部分办公室存在对电脑使用不熟练的现象,需要加强干部职工电脑安全使用的培训;2.各级内部资料的密级确定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定密等级和范围分寸较难掌握,使得在工作中难以明确要求和规范.3. 做好保密工作还需要坚强的物质基础作保证,除了必要的资金.设备投入外,还应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保密干部的素质.根据__密办文件的通知要求,我们对照通知所附大检查目录进行了认真地自查,现将自查情况综述如下: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以来,我们坚持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保密工作新机制,不断加大保密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保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水平,保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保密管理专项自查报告(五)我局成立以来,所收到的涉密内容及县内产生的相关秘密,基本上都能按《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从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然而,按照上级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做好保密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强化对涉密内容的管理,力争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确保城管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关于开展全区保密工作检查的通知》(掇办发〔___〕27号)精神,我局严格按文件要求对对年度的的保密工作进行了自查,特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作为区政府重要工作部门,分局党组始终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今年以来,我们根据人事变动,进一步调整了分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__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所.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确定__同志为机关兼职保密员,并且落实了保密工作岗位负责制和 ldquo;属地管理rdquo;原则,做到了保密工作机构.人员.职责.制度 ldquo;四落实 rdquo;.二.健全制度,落实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今年,我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内部保密制度,在档案室.文印室等重点部位将保密制度装裱上墙,同时还在机关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拿出资金专门用于档案室.微机室.财务室的保密基础设施建设,以防止泄密.失密事件发生.二是对去年的档案及时收归档案室管理,保证秘密文件不外泄.三是加强对档案室和文印室的管理.严格规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如有泄密.失密事件,对档案人员予以调离并追究相关责任,查询档案必须做到登记并签名,有关档案必须经局长同意后方可查询.文印室涉秘事项多,我们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并要求其做出绝不泄密的承诺.四是局机关废纸.废文件的回收由保密委指定的回收点进行回收处理,有关文件按规定及时进行销毁,保证废纸篓不留完整文件纸张.五是对上级下发的 ldquo;秘密 rdquo;文件进行登记发放,并及时予以回收.六是今年对基层所开展了两次安全保密工作大检查,督促基层所健全了保密工作制度,落实了保密工作措施.三.明确重点,加强管理我局财务室.档案室.计算机是保密重点部门和部位,针对这三个重点部位,我们加强了管理,确保不出现泄密问题.在档案室管理上,我们制定了档案工作人员保密职责,查.借.阅档案手续齐备;秘密文件.内部资料的传递.回收.注销都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办理.在财务室管理上,我们对于财务资料建立财务档案,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审查存放,除了财务人员.档案管理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的查阅,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查阅,必须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上,我们在每台电脑系统都安装正版防火墙和杀毒软件,落实专人负责全局的电脑管理工作,对涉密计算机财务物理隔离方式,严禁上互联网.四.强化整改,注重实效今年全区保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根据会议要求,针对 ldquo;四个不到位rdquo;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并抓好整改.如针对有的干部职工保密意识不强的问题,分局办公室利用各种会议期间对干部职工加强保密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__要求大家切实按《保密法》的规定做到不该讲的不讲,不该说的不说,随时将十条保密守则牢记心中,树立全局观念,维护大局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目前, ldquo;四个不到位 rdquo;的问题已整改到位.我局的保密工作不仅做到了常讲常抓,而且年初有计划,并且纳入了本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是干部评先选优.升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基层各所的年终目标考核中,规定如有失.泄密事件的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单位,负责人一律不得评为先进个人.迄今为止,全局上下无一失.泄密事件发生.虽然我们在保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还缺乏完全有保障的技术支持.目前只能以常规的保密制度加以约束,通过严密的监控措施以防万一,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内部资料的密级确定问题,由于定密等级和范围分寸较难掌握,使得在工作中难以明确要求和规范.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巩固和发扬过去已取得的成绩,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保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1b5cd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b.png)
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为规范xxxx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移动储存介质的使用和管理,防止出现因移动储存的使用造成公司内部网络感染病毒等情况,根据公司信息化建设及保密保卫工作需要,特编制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光盘、移动硬盘、U盘、CF卡、SD卡、MMC 卡、SM卡、记忆棒及手机等移动储存介质在公司内部网络计算机上的使用。
一、采购及配发1.移动存储介质由公司采购部门在指定单位进行采购;2.采购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购置移动存储介质的数量及型号;3.移动存储介质使用前应由管理部门统一标识、编号,并登记备案;4.移动存储介质的申请、变更、清退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应向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办理相关手续。
二、使用及管理1.移动存储介质应由使用部门派专人集中管理及使用;2.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文件等,不得用于其他用途;3.使用部门应定期对移动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进行消毒查杀;4.内部计算机只能使用指定的移动存储介质;5.严禁长期在移动存储介质上工作,不得将移动存储介质当成本地磁盘使用;6.外来移动储存介质或与外部计算机发生连接的移动储存介质与公司内部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时,严禁将外来移动存储介质直接连接内部计算机,必须经过中转完成,并登记《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登记表》。
7.未经部门领导许可,不得使用工具清除移动储存介质使用痕迹。
三、维修及销毁1. 移动存储介质的维修工作不需由公司指定单位进行维修;2. 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由使用部门进行清除处理。
因介质损坏无法进行信息清除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交管理部门销毁;3. 不再使用或不能使用的移动存储介质应及时上交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应对需报废的移动存储介质与领取时登记的类型、编号等核对一致后按规定进行销毁处理;4. 移动存储介质应由单位管理部门统一销毁,须填写《移动存储介质销毁清单》。
2021年移动存储介质为什么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2021年移动存储介质为什么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8c4e2922ba0d4a7303763a73.png)
移动存储介质为什么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欧阳光明(2021.03.07)移动存储介质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时,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等窃密程序。
当这个移动存储介质又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时,“木马”窃密程序会自动复制到涉密计算机中,并将涉密计算机中的涉密信息打包存储到移动存储介质上。
当移动存储介质再次接入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时,涉密信息就会被自动发往指定主机上,造成涉密。
将非涉密信息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应对复制的数据进行病毒查杀,并采取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使用一次性光盘或经过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信息单向导入设备。
涉密计算机如何设置口令?口令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权限。
计算机口令设置如果达不到足够长度,非常容易被破解。
口令一旦被破解,破解者就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入涉密计算机任意获取信息。
根据有关保密要求,涉密计算机口令设置要根据计算机所处理的涉密信息的密级决定,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设置不能少于12个字符,最好采用一次性口令或生理特征鉴别方式;处理机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得少于10个字符,更换周期不得超过7天;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至少要有8个字符以上的长度,更换周期不得超过30天。
设置口令时,要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组合。
个人使用的口令,要严格保密,不能让他人知悉。
为什么涉密计算机不得使用无线键盘和无线网卡无线通信使用的是开放式的无线信道,所传输的信号是暴露在空中的,只要使用具有接收功能的技术设备,就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截获通信信息或建立通信链接。
涉密计算机如果使用无线网卡,可以自动与互联网或其他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计算机连接,相当于把涉密信息放在公共信息网络上,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可以被他人任意攻击窃取。
涉密计算机如果使用无线键盘,所传输的键盘信息能够被相关的接收设备截获还原,也就是说,在无线键盘上的每一个操作,都有可能清晰地还原在计算机屏幕上。
2021年度保密工作总结
![2021年度保密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0e14d6ee06eff9aff807ac.png)
201*年度保密工作总结XX201*年度保密工作总结201*年度,XX严格落实区保密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保密工作的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各项保密制度,定期开展自我检查和整改工作,不断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把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现将一年来保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区保密委的要求,XX召开专题保密会议,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按照《保密法》办事,提高认识,强调责任,避免出现泄密问题,并成立了以XX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组长为第一责任人,殷秀芳为兼职保密干部。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中央、市委、区委、区政府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的贯彻执行,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解决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提高保密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年来,XX注重保密工作制度建设,不断修订完善了相关的保密工作制度。
我们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了《XX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保密工作管理档案》、《涉秘计算机使用管理台帐》、《非涉秘计算机使用管理台帐》、《涉秘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台帐》、《非涉秘移动存储介质使用管理台帐》,完善了《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公文处理制度》、《打印、复印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以及秘密文件、内部资料的传递、回收、销毁规定等相关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我办保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三、深入学习、贯彻《保密法》我们结合“六五”普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对《保密法》的学习教育,确保《保密法》的宣传教育人人到位。
一是我们利用周五的下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保密法》、《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和有关保密工作的政策法规,要求工作人员要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的原则,用学习促工作,用工作促学习,不断提高保密意识,让《保密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制、审批、修改页
表单编号:P-RD-010-01-001-A/1
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规定
1 目的
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存储介质,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配发移动介质。
3 职责
3.1 综合办
负责建立可移动存储介质清单和发放控制;
3.2 各使用人员
负责按照公司要求安全处理存储介质。
4 工作程序及内容
4.1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存储介质主要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盒式磁带、打印文件等。
存储介质应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物理上的保护,使它们免遭破坏、偷盗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2 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4.2.1 存储介质在不用的时候,应当得到安全地存放,特别是存有敏感信息和数据的介质更不能随意放置,以防被泄露。
4.2.2 可移动存储介质系统科建立清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和使用人。
4.2.3 对于从企业中移走的可重复使用的存储介质,不再需要时应及时删除;
4.2.4 所有的存储介质应保存在符合其要求的安全环境中。
4.3 存储介质的处理
4.3.1 可能需要安全处置的物品如下:书面文件、录音或其他形式的记录、复写纸、输出报告、一次性打印色带、磁带、可移动的磁盘或磁带、光学存储媒体(包括所有形式和所有制造商制造的软件分销媒体)、程序列表、测试数据、系统文档等。
4.3.2 对载有敏感信息的媒体应加以安全妥当的保存或采用安全的方式由信息中心加以处置,如焚烧或碎片,或在清空数据后供本组织的其他机构使用。
4.3.3 选择一个适当的有足够的控制措施和经验的承包商收购和处理文件、设备和媒体,并和承包商签订安全协议。
4.4 信息处理程序
4.4.1 所有介质按照信息资产要求进行标注和处理,明确责任人和使用人员;
4.4.2 对访问进行限制以识别未授权的人员;
4.4.3 保留数据的合法收件人的正式记录;
4.4.4 确保输入数据的完整性、处理过程得以正确完成及对输出的有效确认;
4.4.5 对等待输出的数据采取与其敏感性相应的保护;
4.4.6 把媒体存放在符合制造商规定的环境中;
4.4.7 尽量减少数据的分发;
4.4.8 对所有的数据副本进行清楚标示,以引起其合法接收人员的注意;
4.4.9 定期对分发清单和合法收件人的名单进行回顾。
4.5 系统文档安全系统文档可能载有系列敏感信息,如对应用程序、流程、数据结构、授权过程的描述。
应当考虑下面的控制措施以保护系统文档免受未授权的访问。
4.5.1 系统文档应当被安全地保存。
4.5.2 系统文档的访问清单要尽量简洁,并要经过应用者的授权。
4.5.3 保留在公共网络上的或通过公共网络所提供的系统文档应当被适当地保护
4.6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策略
4.6.1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将存储介质和制定的一台或多台内网计算机进行信息绑定,在同一安全策略控制下,这些被绑定的计算机就构成同一个信任域。
只有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使用注册过的存储介质进行信息交换。
4.6.2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支持两种安全控制策略。
安全控制策略一即单独保密区策略。
安全控制策略二即保密区加交换区策略。
4.6.3 安全控制策略一是指存储介质只允许设置数据加密的保密区,只有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正常读写保密区数据,存储介质与其他计算机的信息交换必须借助中间机完成。
4.6.4 安全控制策略二是指存储介质可设置为保密区和交换区两个区,属于同一信任域的内网计算机能够正常读写存储介质的两个区,其他计算机通过口令认证后可使用交换区。
4.7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配发
4.7.1 各部门应按照规定的范围发放和使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
安全移动硬盘的配发根据部门业务工作性质、员工数量等,按比例配,由各部门制定专人负责管理。
4.7.3 公司内网计算机均应安装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
员工内网计算机若因特殊情况不安装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客户端,须经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公司信息安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
4.7.2根据需要及所选择策略为部门配置中间机,各部门制定专人进行管理。
4.7.3各部门和员工现有的移动存储介质经过注册、编号后,也可作为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
4.8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
4.8.1 安全移动存储介质应当用于存储工作信息,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必须存放在保密区,不得使用普通存储介质存储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4.8.2 禁止将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中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拷贝到外网计算机,禁止在外网计算机上保存、处理涉及公司企业秘密的信息。
4.8.3 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检查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注意远离水源、火源,避免接触强磁物体、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相关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P-MSP-130
6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