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石雕工艺技法
寿山石阳雕操作要点
寿山石阳雕操作要点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专用名词,也是寿山石雕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因其浅刻如画,所以也称“刀画”。
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耐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为这样,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薄意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名冠寿山石界,而且因其雕刻技艺高绝而使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它和其他雕刻技法相比,不仅要求雕刻者掌握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功底,而且要求他们在书法、篆刻、国画、诗词音律等方面,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造诣、高远飘逸的艺术境界。
寿山石薄意艺术能从民间工艺中脱颖而出,把中国画的画理融于石头之中,使人间万象浓缩于方寸之间,成为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独特艺术,靠的就是艺术家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经过以林清卿为代表的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实践,才使薄意作品成为一幅幅画和一首首诗,其艺术形式、风格特点以及欣赏价值,已在寿山石雕艺术中自成体系,堪称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薄意浅刻如画,耗材甚微,所以特别适合于雕琢像田黄石、芙蓉石之类珍品原石。
田黄石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其价值锱铢相计,因此雕琢时连石屑也不忍有所损失。
归纳起来,薄意雕刻有几个特点。
一是选材要严:多选优质石材,如田黄、芙蓉、荔枝冻等,有皮者尤佳。
二蝇技法要高:许多田黄石珍品多出于寿山石雕大师之手。
三是相石要精:寿山石中的冻石、田黄、芙蓉待名贵稀少的石种,价值极高,雕琢之前,必须认真研究石材裂痕的走向、表皮利用、疤点处理等等。
因此有“雕人眼视不敢琢,审曲面势争分毫”之说。
四是清石要细:根据腹稿设计,作甄别去留,完善雕件。
五是作画要美:即用笔在石材上画稿,要求画面精美。
六是勾勒要轻:心肝尖刀代笔,在画笔线上,浅勾勒线条定位。
七是核稿、磨光,要尽善尽美:校对效果时,有皮者用水,无皮者以粉末核之。
寿山石雕刻技法
寿山石雕刻技法寿山石雕刻技法寿山石雕刻技法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寿山石从采掘而得的原石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诞生,仰赖于雕刻艺术家们的鬼斧神工。
从1500多前南朝的无名氏以尖戟得刃在“石猪”上刻出几道粗陋简单的线条,到当今最富盛誉的雕刻大师郭功森用圆雕、透雕、高浮雕、链雕等高超技法雕琢出的传世珍品《九鲤连环卣》,寿山石雕历经沧海桑田之后,不论是题材、技法还是所使用的刀具,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今天的寿山石雕就工序而言有五道,分别是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寿山石雕的技法归结起来共有十种,分别是圆雕、钮雕、镂雕、链雕、浮雕、透雕、薄意、镶嵌、微雕和篆刻。
雕刻技法-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它是寿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也是“东门派”的主要技法。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福州地区陆续发掘出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的寿山石雕作品。
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圆雕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寿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寿山石雕昌盛时期,雕制人物、动物也仍然以圆雕技法为主,只是这一时期的圆雕技法和古远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作品的艺术水平也是天差地别。
享有盛名的杨玉璇、周尚均、魏汝奋、魏开通、董沧门等,虽然雕刻风格各异,却都是圆雕大师,他们的许多圆雕作品也都成为传世之作。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玉璇的《僧人卧像》、周尚均的《弥勒》、魏开通的《伏虎罗汉》等十几件寿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杨、周、魏、董的传世之作,都显示了清初寿山石圆雕技艺的高超水准,坐势自然舒展,神态悠然自得,面额饱满,鼻宽且丰,两眼微闭,两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异常生动,衣纹用刀十分流畅,富有动感,不论前观还是后看,都显得和谐自然,堪称圆雕杰作。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一、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
所雕作品逼真如实物,特别富有立体感。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近年在福州地区不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便是最原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
之后寿山石雕仍以圆雕为最主要方法,特别是清代,长盛不衰,清初的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都是圆雕大师,如杨玉璇有《僧人卧像》、周尚均有《弥勒》、魏开通有《伏虎罗汉》,这些圆雕杰作举世闻名,至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因为圆雕最近于实物的主体,所以圆雕所要选择“石材”,都应该有如按实物比例的厚度。
然后按比例“打坯”。
圆雕是很讲究“打坯”的,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甚至要离开寿山石材,在泥土上“打坯”,完成并修订“泥稿”后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选择石材的厚度是保证雕品有如实物的先决条件,然后在选好的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保证雕品的各个部件既能按实物的比例,更能比实物传神。
圆雕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方位统一、和谐和融合。
比如说雕人物,前方位雕的人物头部是男人,后方位就也应该是男人,而且大小要一致。
再比如说前方位的衣着是长衫,后方位的衣着就不能是短袖,而且衣摺、流线等都应该和谐、融合。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因为前方位是最主体的方位。
主体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是雕不好,雕好其他部位也就没有价值。
古代的圆雕多以单件实物为对象,如仙、佛、猪、羊、马等小雕件放在案头把玩;也可以作为小雕件,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
近代创造了以人物、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立体雕”。
《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都是成功的大圆雕作品,宜于在大厅里摆设。
二、钮雕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起装饰印章作用。
其雕法居于“圆雕”的范畴,有其丰富的立体感。
但它另有特点: 1.物像小。
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 10 立方厘米以下。
2 .不表现物像的下方。
印纽雕——寿山石雕刻技法
印纽雕——寿山石雕刻技法寿山石圈 2017-07-27 23:13我们在福州我们了解寿山石印钮雕专指印章上部的雕刻,起装饰印章的作用,即石章钮头雕刻。
印钮雕有自然台和平台两种。
自然台的雕法是多因章端不规则,四方型不甚四方而采取的权宜之法,布局随意,追求天然石形之美;平台者则较讲究,刻钮之前先起台,所谓台者,即印章的平台,平台以上刻钮,平台以下,方方正正完整无缺。
在平台上雕刻,平台之下,则保持方正无缺。
平台上或雕鸟兽、或人物、或瓜果、或吉祥物,创作者因形、因色、因巧,作品效果务必古朴、端庄、尊贵。
整个雕刻程序为:首先起台,再则锉型,三凿坯,四修光。
雕刻时发现钮头石质有裂纹、瑕疵等,可结合薄意等其他雕刻方法加以化解,使作品尽可能完美。
印章使用可追溯至殷商时代,秦汉时民间也开始使用,明清时大盛。
印章为人“所持信物”,官方印章以区别等级。
皇帝玉玺刻螭虎钮;皇后金玺,也刻螭虎钮;诸侯王公印章为驼钮;皇太子、诸侯、丞相、太尉、三公刻龟钮,食禄二千石以上的官用铜印,则刻象钮。
此外,对系印章绶带也有青、紫等颜色之分。
元代中期至明代,民间大量使用印章,尤其是许多文人,发现可用寿山石的天然石色美化印章。
起先只是在“印鼻子”上简单穿洞,后来发展成为在印章上部的平台进行雕刻装饰。
特别是明、清后,印钮雕刻艺术突飞猛进。
雕刻手法更加精美而富有变化,雕刻内容更加丰富,印钮也从简单的纹路扩展为“古兽”,再扩展为博古图案、人物、翎毛、鸟兽、鱼虫等多种类型。
特别是在在东、西门派鼎立的同治、光绪年间,印钮技艺飞速发展。
印钮的雕刻题材很多,主要有古兽、动物、鱼虫、人物、花果、博古等。
古兽钮是寿山石印章的常见钮式。
古兽多选古代神话中的猛兽、奇兽、怪兽,狮和螭虎为主。
此外有龙、凤、夔、角端、辟邪、饕餮、天禄、麒麟、鳌鱼等。
动物钮,动物主要为家畜类的牛、马、猪、羊、狗等,后扩充为“十二生肖”和其他鸟类。
鱼虫钮,常见的有鲤鱼、金鱼、螃蟹、蜘蛛、蜜蜂、蝴蝶、甲虫和蚕、蝉等。
补天遗珍“寿山石”!
补天遗珍“寿山石”!福州的民间工艺久负盛名,尤其是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名扬中外,被誉为“榕城三绝”。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
寿山石,以其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天雕神化、意境深遂、妙境入禅,在中国石文化历史上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它是中国博大精深石文化宝库中一颗无比神奇的明珠。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因出产于距福州40公里的北郊寿山村而得名。
自开发以来,经过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寿山石文化”,成为闽都“四大文化”之一。
原产地福州也被国家授予“寿山石文化之都”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娲皇混沌补青冥,遗石瑰琦映紫庭”。
女娲炼石补天是我国最绚丽、最扣人心弦的古代神话之一。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时候,女娲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东,见到苍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竟打动了这位仙子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恋之间。
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一带,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石中之王——田黄石;飘洒在水涧、溪底的就化成百年稀珍的水坑石;更多的彩石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便成了千年采之不绝的山坑石。
这就成了“天遣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
”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或许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二、寿山石的历史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圆雕技法在寿山石人物雕刻中的运用探究
艺苑论坛圆雕技法在寿山石人物雕刻中的运用探究[摘 要]寿山石是自然界赐予的宝贝,经过雕刻家不懈努力,最终创建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寿山石雕艺术,这种艺术成为行业中的一朵奇葩。
要体现寿山石的价值,除了该石自身具有价值外,雕刻技法是展示价值的重要措施。
目前,雕刻寿山石采用的技法比较多,主要有圆雕、浮雕、镂空雕及薄意雕等,而每种雕刻技法有其自身特征。
阐述了寿山石圆雕技法的艺术性,探究寿山石人物雕刻中对圆雕技法的运用。
[关 键 词]圆雕技法;寿山石;人物雕刻文 徐 宝圆雕属于寿山石雕中最基本最古老的雕刻技法。
圆雕又叫立体雕,物体通过雕件得到整体表现,欣赏者可从各方面观赏物体。
从相关资料可知,从南北朝开始,圆雕技法就是寿山石雕刻的主要技法,到了清初寿山石雕达到昌盛时期,主要还是圆雕雕刻的人物及动物。
由此可见,采用圆雕技法雕刻寿山石人物是比较成熟的技艺,更是其他雕刻技法的基础。
因此,探究圆雕技法在雕刻寿山石人物中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 、圆雕技法的艺术性圆雕又叫立体雕,就是非压缩的,能够多角度、多方位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圆雕是寿山石雕的整体艺术体现,能够从不同角度观赏到石雕的各个侧面,雕刻者需要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各个方位展开雕刻。
采用圆雕技法雕刻的作品,可放置在指间、掌心,小型微雕作品犹如果核,如袖珍石狮,整个作品只有1厘米,连狮子口含滚动小石珠都清晰可见。
有巧夺天工,乃至采用双层打造的《灯笼》;有轻如纸片、薄似蝉翼且能够漂浮在水面的《荷花碗》;甚至还有重逾千吨、硕大无比的《天上圣母》《郑成功》等各种雕塑。
圆雕作品最早出现在古代墓葬的石佣中,这也是目前发掘的最早的寿山石雕作品,早期圆雕作品大多都是独立个体。
对圆雕技法而言,这种技法不适合展示自然场景,但是可通过细致微妙的刻画人物暗示人物所处环境。
比如通过衣服的飘带表现风,以动态体现寒冷,用表情与姿势体现处在稻田或者山间。
圆雕技法不宜使用在渲染大规模的场面上,能够集中塑造出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性格。
寿山石雕刻工艺的艺术特色及题材选取
天工|2021年第1期文 雷剑镖寿山石是一种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的珍稀石材,好操刀。
寿山石独产于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寿山的周边一带地区,属于福州的“特产”,并逐渐演变为福州的地域文化。
寿山石雕发源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一件完整的寿山石雕作品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构思主题,要有条理地布局,灵活运用雕刻技法,在俏色上也要运用得当。
传统的寿山石雕工艺是由纯手工制作完成的,相对于古时候来说,目前的寿山石雕刻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雕刻前的选题,还是布局构思,抑或是雕刻时的线条处理,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摘 要]寿山石是中国的四大名石之一,且中国的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便深受文人喜爱。
寿山石雕在南朝时期就初具雏形,但整体造型简陋,雕刻技法粗糙。
随着朝代的更迭与文化的演变,寿山石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至今,且内容在不断地丰富扩充。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升。
发展至今,寿山石雕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生活类艺术品。
雕刻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探索中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就寿山石雕刻工艺的艺术特色及题材选取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石文化;雕刻;工艺[中图分类号]J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007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雷剑镖.寿山石雕刻工艺的艺术特色及题材选取[J].天工,2021(1):72-73.寿山石雕刻工艺的艺术特色及题材选取一、寿山石雕工艺的起源寿山石雕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
远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福州先人就已经懂得使用刀来雕刻寿山石了。
寿山石雕——猪俑,在南朝时被当时的贵族作为随葬品一同下葬,寓意墓主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富贵荣华。
这也间接证明,在南朝时,寿山石雕就已作为一门艺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后来,寿山石雕逐渐演变为独具风格的观赏艺术品。
在唐朝,寿山石雕被用于雕刻佛像、佛珠、香炉、花瓶等供佛用品,使寿山石雕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具备了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性探析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性探析1. 引言1.1 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寿山石雕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寿山石是中国传统名石之一,其开采历史悠久,被誉为“石中王”。
寿山石雕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宫廷和寺庙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宋代的寿山石雕工艺精湛,题材多样,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巅峰之作。
寿山石雕在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明代的寿山石雕注重表现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的神韵,清代的寿山石雕则更多地体现了宗教和历史题材,充满了宗教仪式感和历史文化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山石雕逐渐走向现代化,融合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的艺术表达方式。
寿山石雕的历史渊源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也展现了石雕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传承。
1.2 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1. 精湛的技艺:寿山石雕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雕工们经过长期的磨练,掌握了精湛的雕刻技巧,能够将各种复杂的图案、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石头上,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2. 古朴典雅的风格:寿山石雕作品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闻名于世。
在雕刻过程中,雕工们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追求简洁纯粹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
这种风格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 厚重的文化内涵:寿山石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表现,传达着深邃的文化意蕴。
通过寿山石雕作品,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深远。
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体现在精湛的技艺、古朴典雅的风格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之中,这些特点使得寿山石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发展,寿山石雕的艺术特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浅谈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实践技巧
062[摘 要]针对目前寿山石雕刻中石材原料的稀缺、寿山石创作的“局限性”等方面的问题,从探讨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角度,总结了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实践技巧:注重“形”的完整和“神”的传承;巧用奇异石材、突出技法创意,创作出“以石为本”的艺术佳品。
[关 键 词]寿山石雕;造型艺术;实践技巧俞 嵘浅谈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实践技巧寿山石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意蕴融合了自然与艺术语言,题材丰富、技法多样、风格独特、内涵丰厚,是工艺美术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
寿山石天生丽质,自古以来受到明清帝王将相百般青睐,从而形成寿山石雕艺术从起源到鼎盛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史,并以其独具特色的质地和斑斓色彩等备受雕刻、书、画、篆刻家的赏识。
早期的石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一开始便被作为雕刻实用器具的原材料,如佛珠、香炉等。
明清以后,由于寿山石材易刻易磨、软硬适中的特殊性,被广泛应用于印章、篆刻、佛像等,作为祛灾祈福的吉祥装饰,这些最早的雕件绝大多数都石质粗劣,造型略显粗糙。
明清以来,寿山石雕的身份开始两极分化,材质较精的石材巧遇青睐,被精雕细琢摆上文豪权贵的案几,一时身价百倍。
更因皇家印玺的使用,使寿山石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今寿山石雕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历千年传承,蔚成寿山石文化之大观。
谈起寿山石雕造型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圆雕、镂空雕、链雕、镶嵌雕、浮雕、透雕、微雕、薄意雕等。
在寿山石雕传统技艺中,我喜欢运用圆雕这种古老的雕刻技法来完成艺术创作。
在多年从事寿山石研究和创作之中,我不断致力于探索圆雕技法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创新之路。
一、注重“形”的完整和“神”的传承说起圆雕技法,就要提起早期寿山石雕的一个门派“东门派”,也称“圆雕流派”,是寿山石雕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它以清同治、道光年间的林谦培为鼻祖。
“东门派”雕品内容广泛,除印章外,更多是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态与色泽,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花鸟等观赏性陈设品,俗称“摆件”,其雕品的主要技法是圆雕或大型圆雕,上百斤至上千斤的作品早期也很常见,造型厚重、古朴,是其他所有雕刻技法不可比拟的,它既有细部的精巧玲珑,又有大局的矫健华丽,雕镂结合,体现了圆雕造型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有着令人震撼的效果。
论寿山石雕薄意雕刻技法演进
4 . 磨光
定样式 和规 范。但 是这些 文字仅 仅简略论 述介绍 石雕
名人及介绍 印章薄意的题 材内容 , 写意山水 、 写意花卉 、 工笔 山水人 物 , 介绍雕刻形态 :实施在石上 、 刻成图画 ,
选 拔石 材 主要是名 贵石 种 ,如 芙蓉 、田黄等 。名 贵
} { 5 现到 成熟 ,均 凝结 着许 多石雕 艺人 的创 造经验 与审 美 石材不 管是形 状还 是色泽均 比较珍 贵 ,因此雕 刻时 就要
经验 。而在寿 山石雕 的诸 多雕刻技 术 中 ,薄意仅 仅是一 尽量保 持石料 原貌 ,施 以薄 意 ,也就是雕 刻 时尽可 能保
是 一种具 有浓厚 人文 气息 的独特艺 术 ,在雕 刻石头过 程
不如 纸薄 ;言其意 ,就 是采用 刀笔写 意为 尚,简单而洗 脱, 如果能够体现韵味最佳 , 给人 一种 耐人 寻味 的意境 。 由此 可见 ,薄 意就是一 种 以技 法要求 和审美取 向二者相 结合并以此命名的雕刻技艺。 参考文献 : [ 1 ]陈子 ,陈贺 ,刘健 . 寿 山石雕 : 创作 创新是持 续
[ 中图分类号 ]I 3 1 2 . 9 [ 文献 标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 2 1 } 9 5 — 7 5 5 6( 2 0 1 7) 0 1 — 0 0 9 4 一 ( ) 2 程中主要按照如下几个大程序进行 。具体如下 :
1 . 选 材 整 石
寿…石雕 的产生和发展 , 不但是对寿 山石认识 、 开发 、 利用 的过程 ,还 是探 究雕刻 活动 发挥 的影 响作 用 ,研究 这种精 神观念 的变迁 和发 展。事 实上 ,每项 雕刻 技艺从
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探析
艺苑论坛文 林铁勇寿山石圆雕的观赏和技法传承探析圆雕也叫立体雕,是雕件上整体艺术的表现。
寿山石雕技法比较多,圆雕属于其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技法,属于东门派的主要技法。
圆雕需要雕刻者全方位实施雕刻,让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均能够看到雕件各个侧面。
采用圆雕技法雕刻的寿山石作品,能够让观赏者真正感受到寿山石雕的价值和自然美。
因此,探究寿山石雕的观赏及技法具有现实价值。
一、寿山石圆雕的观赏价值分析寿山石雕在艺术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得到艺术家和收藏者的喜爱。
从历史上来看,寿山石雕艺术负有盛名的代表人物并不多,主要有杨玉璇、魏汝奋、周尚均等,这些艺人的雕刻风格存在差异,但是都采用圆雕技法,可以说都为圆雕大师。
杨玉璇比较善于寿山石圆雕,大师能够非常巧妙利用寿山石的石质差异,抓住不同色泽和形状,镂刻成不同姿态和形象的人物、花卉、鱼虫、鸟兽及树木等,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大师特别擅长雕刻观音。
在明末清初时,杨玉璇在寿山石雕的技法已经远近闻名,当时的官员及富豪都争相收藏,有一些还作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进入朝廷。
杨玉璇代表性的圆雕作品为《罗汉像》,该作品目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林享云同样属于圆雕大师,他采用寿山石圆雕创作的熊,坐、爬、嬉戏、逐食,这些圆雕熊作品逗人可爱,不仅形似,并且极具人格化情感,尤其是茸茸的熊毛,从作品表现上来看非常细微独到,通过圆雕作品展示出熊身上毛发千变万化的特征,各个部位的毛纹理不同、深浅不同、疏密不同、走向不同。
纵观林大师的作品《金鱼》《海底世界》,均具有非同一般的特征,不但让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生命力和空间感,还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
而且林享云老师非常热心,经常给其他圆雕者进行指导,受到寿山石行业从业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林享云的儿子林飞在父亲技艺的熏陶下,同样是闻名中外的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寿山石圆雕继承了林享云的精细,并且因其经历了求学及任教过程,作品同时具备学院派的特征。
林飞继承传统技法但是不拘泥传统技法,将中西雕法有机结合,把现代美术和传统工艺融为一体,作品极具现代感,清新不俗。
寿山石圆雕的造型艺术阐释
寿山石圆雕的造型艺术阐释作者:王逸文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2期摘要:针对寿山石圆雕的造型艺术设计原则进行简单分析,突出表现在整体性、观赏性及主题性等方面。
寿山石具有珍稀性特点,需要在珍稀原石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实施设计,在巧妙构思与精细化设计的方式下,呈现出其独特魅力,彰显寿山石的特色。
关键词: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造型设计寿山石源自于自然,石头之间存在着色彩、性状等方面的差异,各具特色。
寿山石雕刻的过程,即为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结合其特点实施设计。
寿山石圆雕的造影艺术,需要经过构思、设计,反复揣摩原石刻画的方式,刻画的艺术等等。
正如俗话所言“一相抵九工”,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雕刻的难度较差,且需要耗费诸多心力,特别是圆雕技法工艺的处理难度较大,需要提升其雕刻与研究的重视程度。
1 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设计的原则分析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设计期间,需要遵循整体性、观赏性及主题性等原则,彰显出原石的特点与造型的价值。
1.1 整体性原则寿山石艺术品圆雕雕刻的过程中,需要从相石设计、雕刻修光等阶段展开。
各个环节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的理念[1]。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致使其造型受到影响,无法成为完美的作品。
寿山石雕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造型艺术的设计[2]。
圆雕造型的设计,总体原则即为依石造型,结合作品的颜色、纹理以及性状特点等实施合理布局,在保证各个阶段设计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实现寿山石圆雕艺术设计质量的提升。
1.2 观赏性原则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设计期间,需要注重结构的疏密程度,留出适当的空间,彰显其观赏性特点[3]。
比如当前很多人在创造花鸟作品期间,会雕刻的比较“饱满”,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
在寿山石圆雕造型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人们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避免将作品雕刻的过于冗杂。
以花篮雕刻为例,则不能将作品雕刻为装满水果、花卉的花篮,需要有所选取,避免其过于臃肿。
1.3 主题性原则寿山石雕刻设计期间,并不是雕刻的东西越多越具有价值,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主题,保持其独特魅力,彰显原始的价值[4]。
寿山石雕的刀法
坛
早就失传了现在有人开丝与古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多
设
向古人学习恢复这种传统的绝活 另外印台下环边图案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计
艺
刀法也十分讲究落刀要准行刀要稳图案的边缘线要柔线
.com术.cn. 纹Al的l旋转R与ig变h化t都s要R一e样se切r忌ve生d硬.呆板难度很高所以人们
艺
在辨别是否古工时往往先看博古边的刀法如何 我曾见过一枚
修光刀法重在浑化所以要多用圆刀慎用尖刀如果过多使用 意与后面的假山石融为一体 虚无飘渺的云烟最难表现西方
尖刀则易流于俗而有匠气 尖刀之使用如国画之惜墨如金 画家以写实手法画云近于摄影中国画家靠想象以线条描绘
又如舞台背景模糊昏暗演员在聚光灯下飘然起舞追求的是 将无形的烟云美化了 石雕移植这种手法林清卿的薄意烟云
山
夜
小圆刀进一步修刻 最后以尖刀在必须强调的部位加深刻划 衣褶而是多少代艺人概括提炼变形的衣褶十分经典刀法高
话
如国画的点苔起醒的作用所刻出的鬃毛有如徐悲鸿国画 手几刀就能凿出来非常简练修光后既有立体感又有浑朴古
的笔意潇洒飘逸充分体现出两种刀法相辅相成的艺术魅力 雅的韵味 再看香炉上袅袅上升的香烟从圆雕浮雕化为薄
美
术
艺人寿山石雕传统技艺的精髓是刀法什么是刀法呢 许 似然而两家祖先不同我们的先辈以执笔的手势握刀发明了
论
多人认为是修光刀法 修光是雕刻的最后程序人们见到的是 运刀如笔的刀法他们至今还是依赖钻具遍体钻孔以肩膀顶
坛
修光的效果所以这种看法没有错但不够完整应该说是凿坯 着长柄凿铲刻而且修光不是顺笔势行刀而是刀口朝上由下
浑化中的清灵 这种浑化也可以理解成大智后的若愚 出神入化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后人至今还不可企及 雕刻烟
揭秘|传统寿山石雕刻的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揭秘|传统寿山石雕刻的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寿山石雕老艺人授徒时经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一门减法艺术,而加减法并用的是雕塑艺术。
它是通过削减原材料,循序渐进地将造型“挖掘”出来的,所以在雕刻下刀的时候要求慎之又慎,一旦失手错刀,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传统寿山石雕分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相石寿山石以独特的意蕴,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一块寿山石,未雕琢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寿山石雕艺人通过观察寿山石外观形象,在头脑中判定怎样应用“减法”将寿山石显现出生命物像的过程。
如果相石出问题,雕刻刀一动下去,那减去的石头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所以相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根据寿山石的形状、石质,色彩来设计构图的,是一项繁复、艰难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就是难上加难了,因为除色彩的搭配利用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相石贯穿在打坯、凿坯,甚至修光、磨光各个过程。
打坯这是2011年8月底(气温35℃左右),80岁高龄的大师陈敬祥创作作品时,打坯的镜头。
右手举着的木锤叫卡锤,它呈棒锤状——两头大,中间细;左手抓着的和台面一排放着的凿刀叫着卡凿,它一头呈方形或圆形,另一头为刀口(有单面,有双面)。
卡锤和卡凿的叫法,可能与击打发出的清脆“咔、咔”声有关。
打坯是一项全身柔韧性运动,需要手、脚、腰的协调。
这就是寿山石术语说的的“五头抱一头”。
打坯要用上十几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卡凿,因此传统雕刻艺人有一个属于雕刻功夫外的功夫——磨刀。
磨刀在雕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若是刀不锋利,就打不出或打不好准确的切面。
打坯整形打坯打坯的主要目的是把作品的大体轮廓表现(即坯)出来。
首先是将作品底座修平稳,同时作品摆放角度恰当;接着是将原石上面的皮、沙丁等处理清楚,使一些潜在的好石头(行话叫“肉”)或需要化解或取俏的部位暴露出来,以便更好地利用。
寿山石雕即兴讲解2分钟
寿山石雕即兴讲解2分钟
寿山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美艺术,它采用来自寿山的一
种天然花岗岩,制成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雕塑品,如文物、神像、石桌、石凳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国宝之一。
1. 寿山石雕的历史和地理起源:寿山石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寿山产的石料应用于宫廷,后来逐渐演变为一项民间艺术。
由于
寿山的地质特征,寿山石具有致密结构,耐压、耐磨、不易褪色,成
为了制作石雕的绝佳材料。
2. 寿山石雕的技艺和特点:寿山石雕以技艺高超、雕工精湛、立体感强、气势恢宏著称。
其作品以线条简练、造型准确、用料质次、构图
新颖而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传统雕塑的代表之一。
3. 寿山石雕的应用和价值:寿山石雕广泛应用于园林建筑、佛教文化、民间宗教和纪念碑等领域。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有
着极高的收藏价值,许多作品被列入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
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4. 寿山石雕在现代工艺中的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寿山石雕也
逐渐与时俱进,采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和工艺,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创
新性。
如现代雕刻机械的应用,让石雕制作更加精准和高效。
5. 寿山石雕与文化传承:寿山石雕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
推广。
各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多次举办寿山石雕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其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欣赏寿山石雕,也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扬。
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与技法传承
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与技法传承寿山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寿山石雕作品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精品。
其圆雕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技法传承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与技法传承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造型艺术1.丰富的题材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题材非常丰富,既有神话传说中的神仙、神兽、妖怪等寓意深刻的形象,也有生活中的人物、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
这些题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又能展现出雕刻师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与理解。
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题材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精湛的雕刻技艺寿山石圆雕作品的雕刻技艺非常精湛,雕刻师们运用凿、刀、锤等工具,将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木雕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雕刻的过程中,雕刻师们需要准确把握力道和力度,使得整个作品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这种精湛的雕刻技艺使得寿山石圆雕作品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璀璨之花。
3.唯美的艺术风格寿山石圆雕作品在造型上还体现了唯美的艺术风格,雕刻师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自然的美以及人类的美融入作品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寿山石圆雕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追求,也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
寿山石圆雕作品的唯美艺术风格也为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寿山石圆雕作品的技法传承1.传统技法的传承寿山石圆雕作品的技法传承主要包括了雕刻技法、刀法、磨光技法等方面。
这些传统技法是通过世代雕刻师的努力与创新而得以传承下来的,他们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并发展了技法,并将其传承与后人。
这样的传统技法传承保证了寿山石圆雕作品的品质和水平。
2.现代技艺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艺已经开始渐渐融入到寿山石圆雕作品的制作之中。
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被现代的数控技术和雕刻机器所辅助,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更多的作品。
例谈寿山石人物雕刻技法
创作实践文 黄宏明例谈寿山石人物雕刻技法寿山石产于离福州四十多公里处的寿山村。
寿山石是我国的瑰宝,举世闻名。
质纯者色白,微含其他成分者五彩。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有的说是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有的说是远古一只凤凰神鸟的彩蛋液渗入寿山附近的地下变成了寿山石等。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
据地质学家介绍,寿山石是火山岩活动的结果。
总之,寿山石雕作为非物质文化,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寿山石分为三大类,有100多个品种,以通灵脂润、色彩斑斓而驰名中外。
寿山石雕是中国国石候选石,是福建省石,也是福州四大品牌文化之一(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是有思想意境、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
在历史长河中,寿山石雕刻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从民间走进宫廷,从国内走向世界。
寿山石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人主要以雕刻弥勒、寿星、刘海等传统人物为主,兼刻花鸟、动物等,多年来的创作实践体会颇深,谨发本文综述人物雕刻之心得,以抛砖引玉。
一、寿山石之寿星雕刻技巧寿山石雕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
一件成功的寿山石雕作品在于石头和工艺的完美结合。
雕刻工作者在创作一件作品时,相石是最关键的,一个好的创意主题能给作品注入灵魂。
我通常使用巧色来布局,使得作品层次分明。
在刻画寿星时,田黄、牛蛋石、银裹金旗降石作为原材料尤其合适,田黄和牛蛋石是独石,一般呈鹅卵形,这种自然产生的美是任何人工所不能媲美的。
雕刻时,在不破坏自然美的情况下,依石造势,将田黄或牛蛋独特的石皮雕刻成寿星飘逸的胡须,将黄心雕刻成寿星硕大的额头和慈祥的面孔,雕刻手法夸张随意,开丝非常细腻,胡须飘逸,动态十足,寓意吉祥长寿。
二、寿山石之弥勒雕刻技巧寿山石色彩丰富,柔软易攻,给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寿山石雕的工艺技法
寿山石雕的工艺技法.1、“相石”设计寿山石雕艺人在创作动刀之前,总要对着待雕刻的石料仔细揣摩一番,这就叫“相石”。
“相石”在创作过程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雕刻艺法1)雕刻寿山石工序大致分为:打坯——运用雕刻工具,将原料的多余大块面切除,使其适合于作品题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础上,继续雕琢景物的各部结构,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内容。
凿坯——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通过凿坯,使作品所表现的景物如人体的结构、衣饰、动物的毛发、肌肉、山峦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以及配景的细节等,都应该达到基本清晰精确。
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2)寿山石雕刻技法:浮雕----浮雕按景物刻划的厚度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通过浮雕的应用,使作品表现的物象在结构上更有立体感。
镶嵌----其保留了高浮雕艺术风格,将刻成浮雕石片直接粘贴于器物板面之上,形成一幅景物明显突起的画面。
镂空----又名透雕,是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雕刻法,它可分单面、双面、三面、四面、六面和里外多面镂空雕法,一般都在浮雕的基础上,放洞透空镂雕背景,衬托主题。
链条----链条雕刻是玉雕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法,寿山石雕偶有应用,起始装于印钮,后也应于作品上。
其制作难度大,需胆大心细,熟练掌握石性与技巧,才能获得成功。
3、揩光上蜡寿山石雕刻品在雕刻完成后,还需要经过精心磨光,才能充分显现出寿山石的特质和天然色泽,使作品外表光润明亮,磨光可用砂纸、木贼草、冬稻茎、竹签、桐油瓦灰砖等,磨光分粗磨、细磨和“揩光”三道过程。
粗质寿山石在磨光或罩色处理后,需要上一层薄蜡,以保持石质的稳定,上蜡所用的原料是以四川白蜡65%和东北软蜡35%渗合溶化而成的中性蜡块。
上蜡前,先将石雕加热至100—150℃,用毛刷蘸溶化了的蜡液薄涂外表,待均匀后缓缓降温冷却,再用软质麻布细心揩擦,直至焕发光泽,石雕经过上蜡,虽然色泽纹理得到充分表露,但石质经加温往往逊其温润,故名贵石料不宜上蜡。
寿山石雕技法
寿山石雕技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寿山石雕技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石雕艺术中的瑰宝。
寿山石雕刻技法
斑斕壽山石雕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其中田黄、芙蓉、荔枝等名贵石料,历来被人们所锺爱,或加工成印章、或凋刻成精美的摆件,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石凋艺术已有1000多年曆史,从简单的斧凿刀具到创造了适应凋制要求的先进工具、器械,创作的方法和门类亦随着时代进展逐步开拓,逐步规范化。
寿山石凋的技艺,至目前为止已发展成圆凋、薄凋(薄意)、印钮凋、高浮凋、镂空凋5种技法。
审石,意即在操刀之前必先“相”其石。
相者,审度也,反复推敲,对创作设计方桉打腹稿,寻找合适的刻法。
经过详细审定之后,才根据所选择的凋法进行题材选定、景物佈局、姿态安排、色泽分层等。
圆凋法,即立体凋,无论人物、鸟兽、山水、花鸟,都是立体的造型,是四週都成角度之法,而不论任何一个视点。
薄凋法,此法为省材之法,珍贵材料尤其如此。
印钮凋,即石章钮头凋刻,有自然台与平台两种。
自然台的凋法多因章端不规则,四方形不甚四方而採取的权宜之法,佈局一般无需太严谨,比较随意。
高浮凋法,此法对有巧色层之石较为合适。
刻薄意嫌其表皮太厚,不能达到套色的效果,因此以施高浮凋为宜。
所谓高浮凋者,即深度刻去石表无用色皮,现出石之内部色泽,形成表里两层套色,效果甚佳。
镂空法,即刻好器物之雏形后再凋镂其内部,如炉鼎、锁链、兔笼之类都属此类造型。
寿山石的动物凋刻,首先要熟悉各种动物的骨骼、肌肉、皮毛、五官和四肢,理解动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
动物的形和神是作品的生命,因此应力求把生动的、有生活意义的、诱人的、美的形和神表现出来,即所谓形神并茂。
一件优秀的寿山石凋刻作品,应该是自然美和智慧美的有机结合。
寿山石凋刻追求古朴大方、无为和稚气的内涵,正是通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沟通,汇合而形成了更为自由、更为开阔的整体美。
简而精,朴而茂,博大精深,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欣赏、品玩、研究的无限空间,被视为东方艺术瑰宝。
寿山石雕刻技法--薄意薄意,即极浅薄的浮雕,因雕刻层薄而富有画意,故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斧神工——寿山石雕工艺技法(一)
寿山石雕刻已有1500年的历史,拥有多种别具特色技法。
圆雕又称立体雕,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可四面观赏。
清初杨玉璇的《仙人扛桃》就是圆雕,衣袂飘动的仙人扛着桃子行路,喜悦神情呼之欲出,体现了逼真如实物的特点。
近代还出现了人物山水结合的大型圆雕,如《长征组雕》、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
镶嵌雕又称屏雕,是以寿山石片刻成浮雕粘帖在漆器、挂联等之上的技法,分设计、雕刻和粘贴三个步骤。
雕刻画面多取人物故事、花鸟蔬菜、博古器皿等,根据分解的图画选择相应质料色彩的石片雕刻。
如《博古镶嵌挂联》,各色寿山石光彩夺目,景物隆起边沿、侧面稍向内斜,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雕是在浮雕基础上保留凸出部分的物象齐全,而将背景进行局部或全部镂雕。
多为插屏,有单双面之分。
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刻正反两面。
著名雕刻家林寿煁创作了近代透雕《南昌起义纪念馆》,主体是长方形石材框内的纪念馆,其上部被镂空成为飘在空中的红、黄等颜色的云,层次布局灵动鲜活。
微雕是在小颗寿山石上雕刻细微的画面或文字的技法,作者需有精熟的书画功底。
20世纪80年代陈忠森将微雕与书画结合,表现人物、山水、花鸟、彩墨抽象画和各种书法,且韵味十足。
《兰亭序》全文能在一颗比黄豆大一点的田黄石的一个平面上刻完,正是作者微中求精的结果。
寿山石雕艺术也在求精入微的追求中不断发展。
随着雕刻工具与艺术创造的突破,寿山石雕产生了一些细致、高难度的雕刻技巧。
浮雕是在石面凸起物像的雕刻技法,画面设计注重丰满立体。
依物象凸出的厚度,有浅高之分,凸起物像浅则为浅浮雕,反之则为高浮雕,高浮雕十分接近圆雕。
清乾隆时的寿山石巨玺方柱四面就有雕师周尚均雕刻的浮雕博古和夔龙图案。
近代浮雕高手林寿煁、王雷霆等有《天堑变通途》、《山村新貌》等浮雕名作,层次分明,意境清新。
镂空雕及镂雕,是在寿山石的内面进行雕刻,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象的部分掏去,保留原石材能表现物象的部分。
1995年石雕名艺人陈敬祥创作《求偶鸡》,以一块寿山石雕刻鸡笼,再通过鸡的笼小小空格,将刻刀伸入笼中雕刻了一只鸡。
作品立体感强,刻工细致,
栩栩入生,此后镂空多用于鸡笼、鸟笼等艺术创作,也常与圆雕或其他技法结合运用。
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是从圆雕技术中发展而来的,最早见于玉器的雕琢。
由于寿山石硬度比玉石低,雕刻寿山石链雕更难,稍有不慎就会链断石毁。
清初链雕技法开始应用与装饰印纽,如乾隆皇帝的“三链章”,三条石链连接三颗印章,石链环环相扣,活动自如。
近代表现技法日趋完备,有时在一件作品中,链环多达数百圈,环径小则与黄豆相近,如林廷良的《九宝连环章》,其精巧程度令人惊叹。
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在寿山石雕史册上深深刻画了创造力的印记。
寿山石雕在小小印章上也能赋以万种风流。
印纽雕刻是在印章上部雕刻装饰的印纽,内容主要是动物、鱼虫、花果、人物、博古图案等,尤其是螭、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等古兽,也称为“兽钮”。
工艺大师周宝庭的百兽印钮,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瑰宝”,古兽转身侧首、躯干屈曲、首尾同向各种姿态,生动展现了动物的性格。
如这个狮钮,利用石材上部的紫色雕成一个小狮子憨态可掬地倒地戏球,圆润可爱,无斧凿之迹,极为传神。
篆刻是在印章印面雕刻篆文的艺术。
寿山石易于奏刀,画面活泼,不会因沾染丹砂印泥而失色,为文人所喜爱,其篆刻得到发展与创新。
篆刻分阴阳,阴刻朱底白文,粗犷苍劲,阳刻白底朱文,纤细流利。
根据章法布局选用篆书种类与刻法,以朱白相间、出神入化者为妙。
雕刻家郭懋介的篆刻,布局疏密有序,字体古今并用,采用少见的印底深雕法、草书飞白法,风采无限。
此外,郭懋介以薄意雕蜚声艺坛。
薄意雕是比浅浮雕更“浅”的寿山石雕法,因雕刻层薄且富有画意而得名,又称“刀画”。
清末林清卿专攻薄意,常以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为题材,如东篱采菊、踏雪寻梅、竹林七贤等。
其中《羲之爱鹅》是他在吴元家做秀工时所刻,吴元特意买回一只鹅放在院中方便他观察。
现在我们看到整个石章刻痕清雅,充分突出了一个“薄”字,刀法简练,仅用外部轮廓就将鹅的神态摹画得淋漓尽致。
方寸大天地,纹丝见功夫,正是寿山石雕技艺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