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https://img.taocdn.com/s3/m/36034c74551810a6f52486ae.png)
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里程碑[摘要]20世纪30年代,曹禺发表了他的作品――《雷雨》,这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
在《雷雨》中,曹禺遵循着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了自由广阔的性格描写,不仅将主要人物周朴园、繁漪、侍萍等塑造得栩栩如生,就是次要人物鲁贵也被写得血肉丰满、活灵活现。
他的人物性格具有“莎士比亚”式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明确性。
所以,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步入成熟期的一座里程碑。
[关键词]曹禺;《雷雨》;鲁贵;人物形象;丰富性;明确性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文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样式,先后跨入了成熟阶段。
最值得大书一笔的,恐怕还是话剧这个“舶来品”,恰恰是由于曹禺的创作,也骄傲地宣告了它的成熟。
所以,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话剧发展史步入成熟期的一座里程碑。
30年代初,曹禺发表了他的作品――《雷雨》,这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作品。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
《雷雨》以1923年的旧中国为背景,通过对下层劳动妇女侍萍前后30年的悲惨遭遇和“周公馆”这个带着浓厚的封建意识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撕下了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了他们丑恶的面目和污浊卑劣的灵魂,从而无情地谴责、鞭挞了这种罪恶的家庭和不合理的社会,并预示了它们注定灭亡的命运。
在《雷雨》中,曹禺遵循着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了自由广阔的性格描写,他的人物性格具有“莎士比亚”式的丰富性、全面性和明确性,在他的剧本中无一闲笔、无一闲人,惨淡经营、五彩缤纷。
他的人物是丰富的,不是单一的好人或坏人;是一个全面性的人,而不是片面性或绝对性的人;是明确的人,而不是神仙或妖魔。
曹禺的杰出之处正是在于他始终坚持从生活出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把人写成人。
第一讲之曹禺与中国话剧
![第一讲之曹禺与中国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22b9b06d7e21af45b207a801.png)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洪深 依次为:熊佛西、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陈大悲、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 小剧场运动对剧本创作的重视,不仅产生了 陈大悲的《幽兰女士》 洪深的《赵阎王》 陈大悲的《幽兰女士》、洪深的《赵阎王》、熊 佛西的《青春的悲哀》 欧阳予倩的《泼妇》 佛西的《青春的悲哀》、欧阳予倩的《泼妇》等 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 现实题材的尝试之作,而且还培养了郭沫若、田 丁西林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汉、丁西林等一批著名的剧作家。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蘩漪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 蘩漪是周朴园的续弦,如果算上侍萍,她实际 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她来到周家18年 上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妻子。她来到周家 年,不但 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 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 摧残。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 摧残。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 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 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被周家大少爷周 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30年 周萍和鲁大海。 年 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 周萍和鲁大海 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 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为了娶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 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侍萍带着 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 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人们都有以为她死了,但她被人救 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就是现在的鲁四 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 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 凤。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 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 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 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 命苦,被人玩弄又被人抛弃。
曹禺早期剧作女性观及其文化内涵
![曹禺早期剧作女性观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f3b3824c915f804d2b16c1d3.png)
女性观是对女性的认识和理解。
曹禺早期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这些剧作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又甚为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中塑造的一个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均为女性,而且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艺术感染力强。
因而,曹禺的早期剧作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瑰宝。
曹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赋予女性人文主义关怀、同情、理解和热爱的男性作家,他对女性命运的探索独到而深刻,他在剧作创作中,对女性精神世界、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的把握较为准确也极为细腻,力求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强烈地体现创作主体对女性这一处于男性中心文化背景下,被压抑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以及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感悟。
一、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在剧作中给予女性以追求自我本能欲望的肯定,鼓励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是曹禺女性观最突出的地方。
尽管这些女性身份地位、生活环境、悲剧命运不同,但她们都对欺凌自己的恶势力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抗争,并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生存困境,挣脱封建家庭秩序和道德伦理观念的束缚。
《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就在于曹禺将一个矛盾复杂的“雷雨式”性格展现给了观众。
为摆脱压抑,主宰自己的命运,蘩漪拼命地反抗、挣扎;为争取做人和女人的权力,蘩漪用尽各种方式进行抗争;为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蘩漪做出“困兽”般的斗争。
蘩漪拒绝喝药、看病等一系列举动,无疑是对伪装成关怀的“禁闭”所表示的对抗,也是对夫权的解构。
她怀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怀着对以周朴园为代表、以男权为中心的现存的封建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道德秩序、礼教规范的蔑视,疯狂地与周萍发生乱伦关系,不惜陷入“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可悲境地。
她大声疾呼“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
”这是蘩漪对命运和现实反叛的呼喊,真可谓男权世界里爆出的一声惊雷。
蘩漪渴望“真正活着”,要求摆脱“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桎梏,按合乎她的“本性”去发展,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资格,去追求和享受一种有爱情的生活。
从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看中国妇女的觉醒
![从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看中国妇女的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5b3d0bbcf121dd36a32d8218.png)
的出身、教养和阶级偏见,她的阔太太 的地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
的人情美与人性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女
她不可能有独自出走的行动,所以作者
性觉醒的漫长性与艰巨性;曹禺以解救 女性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试图为她们
不能为她指出一条“活着的人的生路”。 个性解放最起码或最直接的要求
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就是要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以一个自 由人的身份到家庭以外去寻求自己的
凤,她依附于周萍的愿望落空,又不得
不幸,或者误人歧途、身陷污池泥淖,或
不留下来。因此她虽然疯狂地反抗,但
者寄人篱下、生活凄凉孤苦;但她们对
并不相信这种反抗能够成功,更没有对
现实又都怀有强烈的不满,对压迫她们
反抗的前途有什么更为实际。 这三位女性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女性
从愫方身上我们发现:“青山遮不 住,毕竟东流去”,只要女子取得了与 男子同等的权利,投身于社会斗争的 实践,女性终将结束悲惨的命运,开始 一种新的、幸福的生活。愫方冲出了封 建家庭的牢笼,尽管今后的路应该怎 样走还是朦胧的、模糊的,但在妇女解 放的道路上跨出了关键的一步。正如 鲁迅所说:“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 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 来,便要看到辉煌的曙色的。”
个被压迫民族利益结合起来,不论个人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73326dc0a5e9856a561260f1.png)
第6 页
第一节
LOGO
生平及创作
第7 页
内容框架
LOGO 正文 . 第二章
曹禺(1910-1996),有一个很俗 的名字,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 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今 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第8 页
1、早年的家庭生活 2、南开中学时代
目录页
后来的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 中面对《雷雨》的问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称《雷雨》一经面世,话剧界前辈和诸位大家如欧 阳予倩、洪深、熊佛西、田汉等的著作,便立刻黯然无 光了。这些老大家都不禁瞠目而视这个年方26岁的后进 小子。
LOGO 正文 . 第一章
第 28 页
总结
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 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 ,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0年夏天,曹禺免试升入南开 大学政治系学习,但他对政治经济 学课程不感兴趣。
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 大学,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 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 级就读。
LOGO 正文 . 第一章
1933年,又入该校研究院深造,专攻戏 剧。期间,研读奥尼尔等戏剧大师的创作中汲 取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系统地了解了西 方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
LOGO 正文 . 第二章
第3 页
内容框架
现代文学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小说、散文、诗歌 都产生了经典之作。相形之下,中国现代话剧发展较为缓慢。 尽管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熊佛西等老一辈戏剧 艺术家筚路蓝缕开辟道路,并在其初期尝试阶段也留下了许多 探索者艰辛的脚印,但客观地说,整个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甚至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 《农村三部曲》等一批较为出色的现实主义剧作为止,话剧艺 术并没有在中国的读者和观众的心中真正产生具有震撼力的影 响。
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曹禺话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357e03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9.png)
曹禺(1910-1996),原名葆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被誉为我国话剧之父。
一、曹禺话剧的历史地位在20世纪初期,我国的话剧处于萌芽时期,受到西方现代话剧的影响,曹禺是我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话剧作品贯穿了我国大革命时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对我国现代话剧的影响曹禺的话剧作品在我国话剧历史上具有开拓意义,他不仅对话剧形式进行了创新,而且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融合了我国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我国现代话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曹禺的话剧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
他的作品《雷雨》、《日出》等,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被认为是我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二、曹禺话剧的文学价值曹禺的话剧作品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价值上也被广泛认可。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创作技巧曹禺在创作话剧时,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他擅长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情节的安排得当,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上更具观赏性。
2. 道德关怀和情感表达曹禺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人性的善恶等题材,由此可见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三、曹禺话剧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曹禺不仅在创作上对我国现代话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思想和创作理念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曹禺的话剧作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在形式上做出了创新,而且在创作理念上也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709e74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1.png)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
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
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
《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
《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曹禺著作话剧《雷雨》读后感【优秀8篇】
![曹禺著作话剧《雷雨》读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029e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f.png)
曹禺著作话剧《雷雨》读后感【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禺著作话剧《雷雨》读后感【优秀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b0e0919a3b3567ec112d8a75.png)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从1933到1942的十年间,曹禹为中国话剧贡献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五个堪称经典的杰作;而且,每一部新作,都是现实人生与人性的开掘。
曹禹执著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这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和西方戏剧艺术的融合,是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融合,是戏剧与哲学、具体与抽象的融合,是戏剧与诗、戏剧与散文的融合。
因此,曹禹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试验性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贡献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1d0610afaef8941ea76e0552.png)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贡献作者:袁振宁裴克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2期摘要: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这年被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
从话剧开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过诸多话剧人士的探索,话剧始终没有在中国大地上站住脚,更没有出现过经典的话剧作品。
直到曹禺先生的出现,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的发表和演出,立即改变了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史,从而奠定了中国话剧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西方艺术思想;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悲剧;故事作者简介:袁振宁,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教师;裴克杰,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0-01一、曹禺作品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戏剧艺术创作思想,在其思想和艺术形式指导下,从事中国话剧创作。
曹禺在其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学习的历程中,我读过一些好剧本。
我发现,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呕心沥血写下的文章,真是学习的好范本。
我在学习戏剧以前,读戏剧比较多。
我喜欢埃斯库罗斯他那雄伟深厚的感情,从欧里庇得斯那里,我企图学习他那观察现实的本领以及他的写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我很喜欢他的《美狄亚》。
对于莎士比亚,我接近比较晚,到大学才开始读。
然后碰到的就是奥尼尔(美国剧作家),他的剧本戏剧性很强,我很喜欢他的前期作品,那些作品是很现实的。
然后,就接触了契诃夫(俄国剧作家)。
”读外国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戏剧创作的营养,对于曹禺以后的话剧创作提供了重要作用。
曹禺作品中,蕴含着西方戏剧创作的痕迹。
他的《雷雨》完成于他的大学时期。
而在此时,曹禺正在接触和通读希腊悲剧,并从一接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埃斯库罗斯(《被俘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等人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命运观,人的悲剧是非人力做能左右的,是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因而希腊悲剧也被称为命运悲剧。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
![05.专题四现代话剧-曹禺与中国话剧的成熟.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68623e20c22590102029dad.png)
曹禺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 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 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 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 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 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专 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 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 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 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 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 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结构特点:
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 (上午到午夜两奌 钟),两个舞台背景 (周家客厅、魯家住 房),从周朴园家庭 内、外各成员之间前 后30年的错综纠葛深 入进去,写出了封建 家庭中人性的悲剧。
人物塑造:
周朴园是《雷雨》的 中心人物。
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 在周朴园对妇女与家 人的态度中被揭示得 淋漓尽致。
1930年8月,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简称“剧联”)。 1936 年开始的国防戏剧,是 30 年代 左翼戏剧运动的又一新潮。 “好一记鞭子”(《三江好》、 《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 演遍大江南北。
第六章 曹禺与中国话剧
![第六章 曹禺与中国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ba18eb375a8102d276a22f87.png)
一、一鸣惊人的《雷雨》 一鸣惊人的《雷雨》
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 缘关系、 缘关系、聚集着许多 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 的悲剧。 的悲剧。蕴含着深 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 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 力。
(一)情节
1、结构“一二三”: 结构“一二三” 戏剧集中在一天 一天的时间内 戏剧集中在一天的时间内 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两个舞台背景中 舞台背景中( 在两个舞台背景中(周家 客厅、鲁家住房), ),上演 客厅、鲁家住房),上演 了周、鲁两家三十年 三十年的恩 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 怨情仇。 怨情仇。 人物:八个。 2、人物:八个。
• 仇虎 : 是粗野的生命激情的象征 。 “ 烈火 仇虎: 是粗野的生命激情的象征。 般的仇恨、巨雷般的力量、炽热的爱” 般的仇恨、巨雷般的力量、炽热的爱” • 花金子 : “ 俏丽而泼辣 , 妩媚而刚烈 , 又 花金子: 俏丽而泼辣, 妩媚而刚烈, 不失温柔和天真” 象一丛艳丽的野玫瑰。 不失温柔和天真 ” , 象一丛艳丽的野玫瑰 。 • 大星:懦弱、忧郁、痛苦。 大星:懦弱、忧郁、痛苦。 • 焦母:毒辣、阴鸷、机警。 焦母:毒辣、阴鸷、机警。
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不足; 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足以奉有余。 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老子
(二)《日出》的内容 日出》
• 四幕剧,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陈白露的高 四幕剧,两个生活场景。 级客厅,一个是作为三等妓院的宝和下处。 级客厅,一个是作为三等妓院的宝和下处。 通过这两个场景, 通过这两个场景,展现了都市社会的生活图 景。 • 上层围绕着交际花陈白露,聚集了一群社会 上层围绕着交际花陈白露, 的上等人物。他们花天酒地,荒淫无耻, 的上等人物。他们花天酒地,荒淫无耻,过 着奢靡的生活;下层以翠喜为代表包括“ 着奢靡的生活;下层以翠喜为代表包括“小 东西”等人,悲惨不幸, 东西”等人,悲惨不幸,没有人的地位和尊 严。 • 上层和下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上层和下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1.曹禺与现代话剧
![11.曹禺与现代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c63a350c3c1ec5da50e2708f.png)
周朴园逼蘩漪喝药
为何逼蘩漪喝药? 有病——关心(周朴园)——假关心(为了一个模
范家长应该如此,做给他人看) 蘩漪何病——装病(四凤言)——为何(心病)—
曹禺与中国现代 话剧
曹禺(1910一1996)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 庭。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1930年 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雷雨》。 1934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 《日出》,获《大公报》文艺金奖。1936年任教于南京 戏剧专科学校,写了《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 随校迁至四川,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 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 想》、《蜕变》、《北京人》,将巴金的《家》改编成 剧本。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 业公司编导,创作并编导电影《艳阳天》。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 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 协会主席等职。
《雷雨》内容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内表 现两个家庭的纠葛和悲剧。
周朴园是资本家。鲁贵是奴才。繁漪是“五四” 以后的女性,追求自由和爱情,但脆弱孤独,她嫁 给周朴园,与其子周萍私通。周萍又暗与女仆四凤 来往,致使四凤怀孕。四凤的母亲鲁妈到周家,发 现周朴园就是当年将她始乱终弃的周家大公子,而 周萍是她亲生儿子,于是一场令人心悸的悲剧在电 闪雷鸣的雨中爆发,终使剧中人物都走向毁灭,只 有代表新生力量的工人鲁大海走向自己的道路,全 剧的悲剧基础是乱伦,但暗示了阶级意识和社会根 源。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https://img.taocdn.com/s3/m/77a188f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论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以曹禺经典话剧为尺度洪宏"(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内容摘要:本着“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之于当代中国话剧文学发展所具有的代表性、显示度、影响力及其与中国话剧传统和戏剧文学精神的内在关联,本文以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剧作为尺度,考察新世纪曹禺剧本奖获奖话剧的创作成就、缺失及其所折射出的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境遇。
新世纪中国话剧要继续以曹禺经典剧作为典范,更深入地挖掘人的灵魂,广泛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人性和人类文明,拓展、深化话剧文学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力,克服各种戏剧实用主义,从而创造中国现代民族话剧新经典。
关键词:“曹禺剧本奖”;曹禺经典话剧;戏剧体诗;实用主义“曹禺剧本奖”是“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简称,是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戏剧文学类奖项!这个奖的前身是全国优秀剧本奖!1979年《剧本》月刊复刊后,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决定联合举办全国优秀剧本评奖,1982年评出首届全国优秀话剧%戏曲、歌剧剧本72个°截至2019年该奖一共评选了二十三届,其中奖项名称、主办方以及评奖周期等经历了多次变动。
“由于全国优秀剧本奖是专家评奖性质,它和政府评奖不同,因此有人建议把此项剧本奖改个名称。
这时中国作家协会已设立茅盾奖、巴金奖、冰心奖等奖项,有的同志建议把全国优秀剧本奖改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②于是,1994年第七届评奖时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此后由两年一次评选改为每年评选一次。
在2006年的评选中,该奖项定名为首届(总第十七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评奖周期基本稳定在每两年一次。
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由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主办,从1984年第二届起评奖改"作者简介:洪宏,文学博士,南京天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话剧、中国电影#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四'以来中国现实主义话剧文学的三种叙事范式及其流变研究"(17ZWB002)阶段性成果#—促进戏剧创作作繁荣发展》,《中国戏剧)/009年第10期,第15页。
曹禺与20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
![曹禺与20世纪中国话剧的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68864b4f69eae009581bec96.png)
( 武汉 大学 哲学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2
摘 要 :9 7年 西 方 话 剧 间 接 地 从 日本 传 入 上 海 等 地 一 直 是 学 界 主 流 的 认 同 , 1 0 10 而 99
年 初 自欧 关 直 接 将 西 方话 剧 输 入 到 南 开 等 地 的 事 实 却 一 直 没 有 得 到 学 界 应 有 的 重 视 , 原 其 因 就 在 于 用 是 否 是 “ 步 话 剧 ” 尺 度 来 衡 量 。 受 张 彭 春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观 念 影 响 创 作 进 的 作
校 职 员 伉 鼐 如 君 等 , 力 编 演 《一 元 钱 》、 合 《 少 年 》、 一 念 差 》及 《 N- 》 。 每 次 新 《 新 正 等
出 演 , 绩 至 佳 。其 后 , 彭 春 君 至 关 归 国 , 成 张
之 夜 》, 深 的 《 奎 桥 》等 等 。 而 且 后 来 好 洪 五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 取 得 了 令 人 惊 叹 的 艺 术 效 果 ; 作 并
三 是 正 是 在 这 个 “ 纯 艺 术 之 研 究 ”的 时 期 , 禺 几 作 曹
标 准 , 只是 上演 了“ 联 ” 作 家 的剧 作 , 重 了春 而 左 剧 尊
柳 社 , 心 了 南 国社 , 意 了 中 国旅 行 剧 团 , 绍 了苏 关 注 介
剧 作 为 引 进 的 外 来 戏 剧 样 式 , 出外 国名 剧 以作 借 鉴 演 和 继 承 , 如 《 尼 斯 商 人 》、 财 狂 》 等 是 极 有 价 值 例 威 《 等 和 必 要 的 。他 们 所 演 的 外 国 戏 几 乎 都 是 第 一 次 被 介 绍 、 进 到 中 国 舞 台 上 , 些 戏 至 今 还 没 有 第 二 次 上 引 有 演 过 。但 在厚 生老看 来 这并 不是 南 开话 剧 最 值得 关 ” 注 的 重 大 变 化 , 价 南 开 话 剧 的 意 义 并 不 能 以此 为 出 评
第十一讲 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
![第十一讲 曹禺与中国现代话剧](https://img.taocdn.com/s3/m/b655e20259eef8c75fbfb350.png)
曹禺
《雷雨》。 《日出》《原野》
《蜕变》《北京人》。
49年后: 《明朗的天》《胆剑篇》
《王昭君》
曹禺年谱(一)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1922年-1928年,南开中学读书。 1925年,在张彭春老师的帮助下,加入南开新剧团,并开始演 戏。 在《压迫》、霍普特曼的《织工》、《公民公敌》中扮演角 色,后主演《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斗争》、《悭吝人》 等。 1928年3月,担任《南开双周》戏剧编辑 1928年中学毕业,入南开大学政治系。 1929年,因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转入清华大学西方语言 文学系。期间,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契诃夫、奥尼尔的 戏剧感兴趣。 1933年夏秋,作《雷雨》,1934年7月1日《文季月刊》1卷14期 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由流日学生组织的中华话 同好会首演,8月由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首演。
曹禺的创作简况
他一生共写下了14部剧本(包括改编和合著)。 第一阶段: 《雷雨》(1933年) 《日出》(1936年) 《原野》(1937) 、 第二阶段:《全民总动员》( 1938年合著)、《蜕变》 (1939)、 《正在想》(1939年、改编)、《北京人》 (1941)、《家》(1942年、改编)、《柔蜜欧与幽丽 叶》(1943年、改编)、《镀金》(1943年改编、《桥》 (1944) 第三阶段:《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年 合著) 《王昭君》(19
1946年3月2日,和老舍一起应邀赴美讲学 1947年2月,回上海,被上海文华影业公司聘为编导 年底,作电影剧本《艳阳天》,1948年拍成上映 1949年初,去解放区烟台 7月,第一次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务委员 本年,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1950年,任北京人民艺术院院长 1951年,应开明书店之约,编选《曹禺选集》,对《雷雨》、《日出》、 《北京人》作了修改 1954 年 9 月,《明朗的天》发表于《剧本》9-10期、《人民文学》9-10 期。 1956年获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1961年7月,《胆剑篇》发表于《人民文学》7、8合期 1978年10月,《王昭君》发表于《人民文学》11期 1996年12月13日,逝世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ceb221d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c.png)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邹元江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
艺界在1930年之前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
识形成的机缘是多种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经很成熟,走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话剧剧作家写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剧
意识引领写作,才是最为关键的.话剧进入中国已经百年,但如何补上话剧意识这一课,在今天仍显得急迫.
【总页数】8页(P46-53)
【作者】邹元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7.34
【相关文献】
1.觉醒种种--分析《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得娜的觉醒意识 [J], 赵昱
2.在英语文学鉴赏课教学中分析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包法利夫人》和《觉醒》中女性形象之对比 [J], 贾逢春
3.中国话剧艺术之塔的建造史《曹禺剧作演出史》评述 [J], 张福海
4.从曹禺剧作中的几个女性形象看中国妇女的觉醒 [J], 任少东;张紫娟
5.从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看中国妇女的觉醒 [J], 王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摘要:戏剧也是一门艺术,而如何做好这门艺术关键要靠戏剧的创作。
曹禺的作品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观众,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文章旨在对曹禺剧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进行一定的探析,并对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觉醒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剧作;中国话剧;意识;觉醒
曹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塑造出很多深刻而逼真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的心。
曹禺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国话剧意识觉醒的先河,精准地驾驭戏剧语言和各种技巧。
一、曹禺剧作的发展及特点
1.曹禺剧作的发展
剧本《雷雨》,它的问世一夜间震惊了中国文坛,乃至世界。
曹禺除了自身的勤奋和一定的天分外,他还超越了时代的束缚,也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话剧意识上的觉醒。
当然,曹禺话剧意识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作家易普生的剧作观念对曹禺造成了影响,但绝不是效仿。
曹禺自身吸收了很多著名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并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慢慢走进戏剧。
因此,曹禺在那个时代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形式形成了中国较为成熟的话剧意识,逐渐让世界领会到中国话剧舞台的艺术魅力。
从曹禺话剧的戏剧行动和结构布局相当缜密,对话也极其准确,这都足以表明曹禺的话剧创作和话剧意识正
在走向成熟,并始终站在中国话剧创作的前沿。
可见,创作话剧其内容并不是作重要的,而是选择用何种话剧的意识进行这种创作才是关键。
2.曹禺剧作的特点
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曹禺的作品就像一间丰富多彩的画廊一般。
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卑鄙的奴才、伪善的资本家、资产阶级女性、农民复仇者以及乡野村姑等,琳琅满目。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丰富的情感吸引着读者,让他们感受那份戏剧冲突及情感的喜怒哀乐。
二、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意识上的觉醒
1.戏剧动作的设计
一部好的戏剧作品,都会有一个主动作的存在,是它将作品的各个部分及其发展组合起来的,有节奏地对作品中人物性格及作品主题的展示。
曹禺的戏剧作品会有一组或多条人物关系存在,也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而《雷雨》就将两者加以结合,主要动作由周萍、蘩漪和四凤组成,并形成了作品的主要矛盾,并在发展中不断纠结将剧情的发展推向高潮,从而将周萍与四凤之间的爱情彻底毁灭,并让剧情得以终结。
剧本的创作,尤其是多幕剧通常不可能只有具有主动关系的人物出现,通常还会有其他周边关系的各种人物。
例如在《雷雨》中,这个大家庭中的悲剧可以说都与周朴园年轻时的行为有关,是他导致了故事的悲惨结局。
可见,周朴园的行为推动着这个故事主线动
作的发展走向,而鲁大海可以看成是整个故事发展的一个阻力,周萍与四凤的相爱得到了暂时的认可,这让故事的戏剧节奏得到了一丝缓和,似乎出人意料。
但这就是创作者的厉害之处,这样更能凸显故事真正的高潮,增加节奏感,让读者强烈地体会到悲剧的戏剧性和张力。
2.戏剧结构的民族性
曹禺在《日出》的创作中,舍弃了之前使用的结构和手法,而是运用片段的方式将人生中零碎的东西加以组合,阐释出所要表达的观点。
《雷雨》的创作采用的是古希腊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戏剧动作张弛有力,护士结构紧凑而严谨。
可在《日出》中,作者在创作上不着痕迹,故事更加接近现实和真实,呈现出了一个不同的动作发展动态,故事中人物的主动性减弱,更多的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曹禺不满足于模仿,他将民族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和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形式进行戏剧创作。
3.戏剧语言的驾驭能力
(1)语言个性的把握
戏剧的台词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并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在戏剧语言的节奏和表现方面有一定的发展。
利用语言展示个性,这样才会使具有更多的层次和角度,从而变得更加生动和充满活力。
(2)语言口语化的把握
语言的口语化要求精炼,这是戏剧的一大要领。
曹禺戏剧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极具生活化,干净利落,这都是作者对人物生活语言进行精心筛选而得到的。
例如,《雷雨》开头鲁贵与四凤之间的对话,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更多的内容,鲁贵抱怨鲁大海的台词变得精简了许多,但如果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就不是戏剧中那样干净利落。
(3)语言节奏的把握
语言的节奏性也是戏剧语言的一大要领。
例如《雷雨》中,当鲁贵不小心抓到蘩漪与周萍的把柄时,想以此要挟来换取原已丢失的职位,因此变得胸有成竹,言语间的力度也逐渐变强,而此时,蘩漪的言语却在逐渐变弱。
可见,在台词中也能够看出节奏的变化,鲁贵对蘩漪进行言语上的试探逐渐加强。
这为故事的发展增加了戏剧性和张力,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总结:曹禺曾追求并借鉴过西方戏剧创作的技巧和手法,通过自己的双手创作出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戏剧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其创作剧作特征和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在戏剧创作中不断探索,也是中国话剧意识的真正觉醒。
曹禺最终回归到了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研究上,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话剧的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黄振林.曹禺剧作的构剧特征与艺术创新[j].四川戏剧,2007(03).
[2] 徐继英.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议曹禺剧作的潜台词[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