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共23张PPT)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共23张PPT)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两句直接抒情,是这首小令的主旨句。 请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节小结
枯藤老树昏鸦(秋野黄昏) 悲凉之景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孤独思乡) 写景触情 寓情于景 古道西风瘦马(游子惨状) 惆怅之情 羁旅之思 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 写景铺垫 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 游子之悲
艺术熏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书法欣赏】
天净沙 秋思
(演唱:沙宝亮)
【歌曲欣赏】
课后作业
请将这首小令扩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品鉴赏
马致远的小令 《天净沙·秋思》, 虽然只有短短28字, 但意蕴深远,结构精 巧,平仄起伏,顿挫 有致,音韵铿锵,直 贯灵心。其四射的艺 术魅力,倾倒古今多 少文士雅客,骚人才 子。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 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 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 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 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 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 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 而意丰。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就给人造 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 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 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 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 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 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 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 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 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 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 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 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 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举例:分析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对仗、押韵等技巧。
(3)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昏鸦”、“断肠人”等词汇的用法,以及“天净沙”这种曲调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感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受到孤独、无助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天净沙·秋思》的原文阅读与解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通过对《天净沙·秋思》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本节课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2.诗歌描绘的景象及寓意;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4.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信;3.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自信;4.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歌寓意,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人教七年级语文 上册《天净沙 秋思》课件(31张ppt)

人教七年级语文 上册《天净沙 秋思》课件(31张ppt)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干枯的藤条缠 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 乌鸦。诗人选择了“枯藤”“老 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 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 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 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思考:写“枯藤 老树 昏鸦”意 图何在?
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4月上午8时58分22.4.2108:58April 21, 2022 •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8时58分36秒08:58:3621 April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 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 – 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
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赏析 ——细细品味
• 小桥流水人家:
•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小 桥下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一缕缕炊烟飘 出屋外。小桥、流水、人家三种景物写出 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
合作探究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 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 关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烘 托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和赏析
1、【整体感知】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诗歌主旨】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净沙·秋思》PPT优质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天净沙·秋思》PPT优质课件
天净沙①·秋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同学们下课
课文赏析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 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 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 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 天涯。
第四部分
课后作业
课前导读
1、把小令改写成一小短文; 2、阅读比较本小令与《天净沙·秋》(白朴)。
第三部分
词文赏析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课文赏析
提 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 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 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 秋思之祖”。
课文赏析
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 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4《天净沙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朗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 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 曲,其中《秋思》堪称“叹
世”之作中的代表。马致远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 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 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 的诗历、史宋时词期、有元不曲同。的体式,如唐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 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练习
• 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歌的内 容。
• 2、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3、这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 萧瑟凄凉的景象,呈现出凄清孤独的
氛围。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 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 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 涯。
• 2、这篇文章有哪些景物?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9篇】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 天净沙 秋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 天净沙 秋思

小令和散套两种基本形式。
文言知识速查
重 点 字
枯藤( ténɡ ) ·
文言知识速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预习问题引导
教材预习问题
问题: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 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朗 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导入
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 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 很好的印证。成语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 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 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们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 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
4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诵读: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结
中考这么考
4. 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 情感? _____我__从__中__感__受_到__了__郑__板__桥_对__儿__子__的__谆_谆__教__诲__,__语_气_____ __十__分__恳_切__,__内__心__饱_含__期__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预习问题引导
示例: 朗读略。学习《天净沙·秋思》,可以展开这 样的想象: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 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缓缓行进。他走过缠满 枯藤的老树,看见“昏鸦”在树梢上盘旋,它们就要归巢了。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 温暖画面,炊烟袅袅,一派安适、清雅的景象。这时候太阳 就要下山了,自己却没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 漫漫长路。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肝肠寸断,更添愁绪。

第4课《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天净沙 秋思》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 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 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 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简约与深细 相依
静景与动景 景相映
景色与情思 思相融
20
4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 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 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 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 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 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 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 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14
本文一共多少个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 如何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这种思乡之苦的?
❖ 本文一共28字,虽然简约,但十分细致。 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其中有动有静, 动静相映。用“枯”、“昏”、“古”、 “瘦”来修饰所写的景物,使景物具有苍凉 悲苦的色彩。最后把人置于景中,情景交融。
9
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 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 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 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 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 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回 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 愁绪徘徊在漫漫的古道上了……

七年级语文上《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天净沙·秋思》知识点及例题答案书籍应有助于到达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猎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快乐,或便于运用。

下面是为您推举七年级语文上《天净沙秋思》学问点及例题答案。

一.文学常识。

1.马致远,元代散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号东篱,字千里。

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

2.文学体裁: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

3.写作背景: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脚印所到之处。

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

这首小令就是他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情调虽然消沉,但却反映了时代气息。

二.课文学问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全元散曲》。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③[断肠]形容哀痛到极点。

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内容理解】㈠主题思想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㈡写作特色1.对比衬托曲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光明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亮的对比衬托,增添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互相辉映。

落日余晖的光明,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

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的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困难凄苦,感情上也形成鲜亮对比。

2.巧用白描,言简意丰通篇只有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一幅诗情浓郁的画面,制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表现了一个羁旅天涯、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愁。

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暮色图。

㈢理解性默写⑴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写出了秋天艳丽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初中语文诗集】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诗集】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翻译:
枯萎的藤缠绕着老树,乌鸦在黄昏时分栖息在树上,小桥下溪水潺潺流过岸边的人家,在古道上,秋风萧瑟,一匹骨瘦如柴的马缓缓而行。

黄昏的太阳落山了,我这思乡断肠的人远在天涯海角。

天净沙·秋思赏析
一、内容分析
整篇28字,由11个意象构成,从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夕阳等意象的形状、色彩来看,无不渗透着天涯浪子悲凉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孤立的景物就构成有机整体,显现出一派萧瑟与黯淡。

前三句18个字之间无任何动词连接,前两句写的是眼中所见,第三句乃游子自身描述,这三组意象组合到—起,勾勒出旅途中的孤单与寂寞。

后两句写游子的心理感受,夕阳独立,寂寞无言,恍若日
暮途穷—般。

如果说前面三句还只是烘托了一种悲伤、萧瑟的气氛,那么后两句就把这种氛围推到了极端,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

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面表现了“秋思”,而此情此景应该就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境况。

二、中心
烘托了—种悲伤的、萧瑟的氛围,抒发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新统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课件

新统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课件
译文:夕阳从西方落下,伤心断肠 的人(还远)在天边。
诗词赏析
1.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所展现的画面。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乌鸦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 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荒凉的 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 马,在古道上孤零零地走着。
➢ 小令,又叫叶儿,一般是独立的一支小曲子,每首曲都有一个曲 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 。小令简短精练,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朗读指导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常识——律诗
➢ 散曲,是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 代韵文的主体,主要有套数和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两种。套数 也称散套、套曲、大令。
➢ 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相连而成的套曲,同一套数的各支 曲子押韵必须相同,要一韵到底。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 内容和乐曲的终结。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Βιβλιοθήκη 枯藤:干枯的枝蔓 西风:秋风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栖 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 下,流水潺潺,旁边坐落着几户人 家,古道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马迎着 (萧瑟的)秋风向前行走。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 ,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 《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 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 称“元曲四大家”。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天净沙·秋思》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4篇:《天净沙·秋思》原文、赏析与阅读训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

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

此曲亦如此。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沙秋思》 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沙秋思》 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解析及易错知识点《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话文枯萎的藤蔓苍老的大树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溪边住着人家,古老的小道上秋风瑟瑟,我骑着一匹瘦马。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2.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4.西风:秋风。

5.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暗喻自己。

6.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7.秋思:题目。

思:思绪,思念。

背景:马致远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散曲。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型设计】品读课。

【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

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

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

关于“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

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天净沙。

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1、课题及作者: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3、检查诵读情况: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

4、听范读。

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天净沙秋思一、文学常识1.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二、原文及注释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诗句赏析1. 整体意境- 这首小令前三句全是写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深秋傍晚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孤寂的氛围。

-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将前面的写景与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思乡之情相融合。

夕阳西下的背景更加深了这种孤寂、愁苦的情感,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游子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痛苦。

2. 具体意象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是衰败、毫无生机的景象,“昏鸦”则给画面增添了一抹昏沉、黯淡的色彩,这三个意象叠加,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画面看似温馨,与前后的萧瑟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更衬托出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别人的家是温暖的港湾,而自己却漂泊在外。

-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是古老而荒凉的道路,“西风”是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不仅写出马的疲惫不堪,也暗示了游子的羁旅劳顿。

这三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孤寂、愁苦的意境。

四、艺术特色1. 白描手法- 整首小令几乎全是名词的组合,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这种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深秋傍晚的景色和游子的处境。

2. 情景交融- 前几句写景,景中含情;最后两句抒情,情中有景。

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游子的思乡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译文注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译文注释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

(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3)昏:傍晚。

(4)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5)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6)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7)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8)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9)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1.预习法预习课文六步法:读一读,了解课文的大意;拼一拼,掌握生字读音;查一查,弄懂新词的意思;再读读,理解每段大意;试一试,解答课后的作业;想一想,知道文章的中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元代诗人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肠寸断
写景
游子 思乡

烘 托
抒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 游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子 的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悲 哀
夕阳西下, 思 断肠人在天涯。 乡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 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 “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 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 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 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 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曲”分 类
剧曲 散曲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 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解题 小令,又叫“叶儿 ”,体制短小, 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读一读:
提 示 : 注 意 节 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言简义丰 情景交融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哀景
乐景
哀景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李笠翁曲话》
“以乐乐景景写写哀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李笠翁曲话》
诗句回顾: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夕阳西下,
主旨句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点睛之笔,点 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太阳 此时此刻, ___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 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人“______”,此时此刻、此情此景, 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______ ! 在天涯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眼前呈现出一座_小__桥__ ,桥下小溪潺潺的_流__水__, 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___农__家__小_ 屋,那里有
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 辛萧 的瑟 游的 子秋 骑风 着中一,匹在_瘦_寂_马_寞,的向远__古方__道踽__踽上, (jǔ饱)而尝行艰。
研读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朝著名的杂剧和 散曲作家。他曾热衷于功名,但 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 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 居。《秋思识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 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 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 ”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 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 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 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 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研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老 昏

表明状态 瑟
点明时间
之 景
研读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恬 静

内心向往之 景
精神家园
研读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瘦,表现旅途的艰辛
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 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教学内容: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作品内容分析 三、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小令 的基本常识,正确分析作 品的思想内容,掌握作品 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一、作品内容的分析 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
悲凉的意境分析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 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 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 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 《汉宫秋》、《荐福碑》、 《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 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 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 之祖”
异同:
第一句是萧瑟秋景,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 哀。 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 苦之情。
作用:
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 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哀愁。
几根_枯__藤___缠绕着一棵棵__秃__树__ ,那凋零了的 黄叶在萧萧的__秋__风_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 中点点_寒__鸦__,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