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内科疾病的护理和管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内科护理领域的工作。

课程内容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内科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3. 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 学生能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疾病的诊断与评估: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 药物治疗与护理:要求学生了解常见内科药物的用法、作用及副作用,能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3. 预防与康复:要求学生了解内科疾病的预防方法,能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心理护理:要求学生了解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能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5. 健康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病房、临床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其中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内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标准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标准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标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领域。

为了确保护理专业人员的质量,制定和遵守相关的专业标准非常必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相关标准,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及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的规定。

一、学生知识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生物学和护理学知识。

他们应该熟悉常见的疾病、药物和护理程序。

对于不同年龄组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学生也需要了解相关的护理知识。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二、学生技能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护理技能。

这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和心率等常见生命体征,进行皮肤护理和伤口处理,给予口腔护理和协助患者进食等。

他们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药物管理技能,能够按照医嘱正确给予药物,并能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此外,学生还应该熟悉急救技能,能够应对突发状况。

三、学生态度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素质。

他们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权,保护患者的尊严和自尊心。

学生需要展示同情心和关爱精神,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有效合作,为患者提供协调一致的护理服务。

四、教学环境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教学环境需要提供适当的设施和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需要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护理实训室,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仿真人体模型,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护理。

教学环境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以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自我提升。

五、实践教学要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参与实践教学,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进行临床实习,与患者接触并亲身参与护理工作。

实践教学还应该包括病例讨论和实际操作演练,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中。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2- 2022 年)",遵循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假设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材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合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根本情况提出要求。

本标准既合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发展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根本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本标准合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根本标准和开展标准两个层次。

根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和必须到达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案,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根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开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到达的标准。

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材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开展。

开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1 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2.2 本标准合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和卫生保健事业开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根抵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具有根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材。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3.1 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开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护理学教学标准

护理学教学标准

护理学教学标准引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为护理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为了确保护理学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教学标准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阐述护理学教学标准的重要性以及标准的要求。

护理学教学标准的重要性护理学教学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护理学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教学标准的重要性:1.确保教育一致性:教学标准确保了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的一致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护理学教学标准确保了学生接受到统一且符合标准的教育。

2.保证护理人员的素质:教学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胜任各种护理工作。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确保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制定教学标准,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进行规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标准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教学标准的要求护理学教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课程设置:教学标准要求课程设置合理,涵盖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课程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制定,并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评估。

2.教学内容:教学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全面、准确。

教学内容应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护理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3.教学方法:教学标准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践培训、案例分析等方式。

教学方法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资源:教学标准要求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

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应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教学评估:教学标准要求采用科学、公正的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并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论护理学教学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护理学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XX标准第一部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主义建设和卫生XX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XX类医疗卫生、XX 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XX工作的专业人才。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分类目标: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具有责任感,初步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和权利,平等、XX,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1.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1。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1.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XX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1。

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的态度.1.7初步科学的质疑态度和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1.8在应用XX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帮助的意识.1.9初步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XX,以最小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2。

知识目标2.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掌握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2。

4掌握生命XX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2.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2.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2。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教学标准1.【专业名称】护理专业(100100)2.【入学条件】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3.【学习年限】三年4.【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宣教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5.【职业范围】6.【人才规格】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以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2、具有较好的中华民族优良文化底蕴以及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3、具有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4、具备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关爱病人以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与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6、具备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意识。

职业能力:1、能够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2、能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运用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解决患者需要;3、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判和对常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4、能按照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能够参与配合抢救;5、能识读常用的仪器监护的各项指标;6、能够初步运用卫生保健知识,按照人的基本需求和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需要,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指导;7、能够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进行干预和处理;8、能够对孕产妇、患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9、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医用办公软件、进行电子病案管理,并能利用网络进行优质护理资源的检索与共享;10、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7.【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临床护理专业、助产护理专业、儿科护理专业、口腔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护理专业8.【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9.【专业课程】10.【课程结构】11.【指导性教学计划】11。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1. 介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是为了规范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这些教学标准旨在培养优秀的中职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2. 教学目标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基本的护理操作。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护理工作。

-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医学和护理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 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护理服务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础护理学:包括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

- 临床护理学: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

- 护理伦理学:包括护理伦理原则、患者权益保护、隐私保护等内容。

- 护理管理学:包括护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等内容。

4. 教学方法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结合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电子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传授护理基础知识和理论。

- 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操作、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 临床实习: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 讨论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教学评估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方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 技能测评:通过模拟实验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 实习评估:通过临床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

- 学业指导和个案辅导: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跟踪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困惑。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

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

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方 式等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应的课程 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在培养目标方面,各高校 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较高的护理技能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 养的护理人才。在考核方式方面,多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 划,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标准实施:将标准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2、编写教材: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适用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标准实施:将标准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3、专业认证标准和周期
3、专业认证标准和周期
目前,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的标准和周期尚未统一。各地区和各高校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认证标准和周期。一般来说,认证周期为3-5年,认证标 准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
三、影响因素
1、政策
1、政策
政策是推动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教育部、卫健委 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医学教育质量的文件,为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提供 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四、问题与挑战
1、提高认证质量
1、提高认证质量
尽管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认证质量还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在认证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导致认证效果不理想。提高 认证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应对地区差异
2、应对地区差异
我国各地区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认证工作的公平性和效果。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各地区均衡发 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1.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直是国家医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内容包括医学教育的目标、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实习实践、评估考核等方面。

通过对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护理学专业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护理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在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实习实践和评估考核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保障了护理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 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评估通过对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护理学专业的深度和广度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护理学专业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计划中,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覆盖了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在实习实践中,学生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全面掌握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在评估考核中,学校是否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等。

4. 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深度评估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问题。

护理学专业是否能够与国际接轨,是否能够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护理学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否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是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实习基地是否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求,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护理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对护理学专业的规定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障护理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但我们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强与国际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对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护理学专业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护理学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推动护理学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护理专业课程的标准,以指导护理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旨在确保护理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诊疗与护理等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估护理实践中的各种情境。

-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伦理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护理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保护患者的权益。

课程内容1.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护理理论和护理伦理学等。

2. 护理技能培训:包括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

3. 护理实践课程: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进行接触和护理。

4. 护理管理和领导:培养学生具备护理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护理团队的工作。

5.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

教学方法- 组织讲授:通过系统的讲授,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和相关知识。

-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和实际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护理案例,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演示:教师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评估方式- 笔试考试:用于评估学生对护理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 护理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 实践表现评估:通过临床实践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课堂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演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等。

2. 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如生命体征监测、给药、输液、输血等;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手术前后的护理、分娩室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4.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素质表现等方面。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实验设备: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3. 教材选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护理技能。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3.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的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
水平。

二、教学内容
1.医学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
2.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病情观察、急救技能等;
3.专业实践技能:包括护理操作技术、护理记录、护理评估等;
4.专业课程:护理学理论、护理人文社科知识、护理管理学、护理研
究方法等;
5.免疫学、感染控制、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
生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和临床实习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和临床观察能力。

3.课程设计:设计案例训练、技能演示、模拟操作等,提供真实场景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实习培训: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实习,接触真实病情,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通过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操作、技能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3.实习评价:由临床导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工作态度等。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护理。

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岗位,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熟悉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7.了解中医、康复及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一、培养目标中职护理专业培养具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和健康宣教等工作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后续的护理学学习奠定基础。

3. 临床护理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学习不同科室的护理理论和技能。

4. 健康评估课程: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询问病人,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5. 社区护理课程:学习如何在社区开展预防性和初级护理,以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的健康。

6. 康复护理学课程:学习如何对康复期病人进行护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7. 急救护理学课程: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急救药品使用等技能,以应对突发状况。

8. 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如何开展健康宣教,向病人和社区人群宣传健康知识。

9. 实践操作课程:包括临床见习、实习等,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三、教学要求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2. 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3.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护理设备和器械。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病人和同事有效沟通合作。

5.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能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

6.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病人和社区人群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护理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 病例分析:通过模拟真实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人的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实践教学标准(3篇)

护理实践教学标准(3篇)

超声波制药
医药品举例:
注射用医药物质的分散——将磷脂类与胆固醇混合用适当方法与药物混合在水溶液中,经超声分散,可以得到更小粒子(0.1um左右)供静脉注射。

中草药提取——利用超声分散破坏植物组织,加速溶剂穿透组织作用,提高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率,如金鸡纳树皮中全部生物碱用一般方法侵出需5小时以上,采用超声分散只要半小时即可完成。

制备混悬剂——在超声空化和强烈搅拌下,将一种固体药物分散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可以形成1um左右口服或静脉注射混悬剂。

例“静注喜树碱混悬剂”、“肝脏造影剂”、“硫酸钡混悬剂”。

制备疫苗——将细胞或病毒借助于超声分散将其杀死以后,再用适当方法制成疫苗。

1。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完整版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完整版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完整版护理专业教学标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云南开放⼤学“中⾼衔接开放式⼈才培养模式改⾰项⽬”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630201招⽣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助产、护理专业⼀年级在读学⽣。

学制:中⾼学制5年,实⾏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完全学分制管理,学⽣获得的学分满⾜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向1、服务⾯向主要⾯向医疗、卫⽣、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作。

2、就业岗位(群)护理⼈员。

培养⽬标与规格1、岗位⼯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作岗位、⼯作职责、⼯作任务、⼯作能⼒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标定位。

岗位⼯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表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教育部关于全⾯提⾼⾼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意见》(教⾼[2006]16号)明确指出:“推⾏‘双证书’制度,强化学⽣职业能⼒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取得“双证书” 的⼈数达到80%以上。

”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标根据对岗位⼯作任务与职业能⼒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发展、重点⾯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型专门护理⼈才。

4、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掌握从事本专业⼯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件制作以及科研论⽂的书写知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了解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具备初步的急救和观察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要求学生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急救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和观察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4. 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职业形象,尊重患者隐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基地: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最新版)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最新版)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 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 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 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及制定要求,设置本标准。
1.9 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以最小 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2.知识目标
2.1 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 科学方法。
2.2 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3 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2.4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 知识。 2.5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2.6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 2.7 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 预方法。 2.8 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 估和干预方法。 2.9 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 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2.10 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2.11 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2.12 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
1.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 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 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1.2 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 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 服务的专业精神。

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3篇)

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二、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概述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是指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手段,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护理实践教学过程,确保护理教育质量的一种体系。

该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

三、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1)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3)具备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工作;(4)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教学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技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配置与注射、伤口护理、口腔护理等;(2)专科护理技能: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护理技能;(3)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查房、护理健康教育等;(4)护理伦理与法规:包括护理伦理、护理法规、护理法律知识等;(5)护理管理: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临床实习:在临床护理岗位上进行实习,掌握临床护理技能;(2)模拟教学:利用模拟教学设备,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4)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5)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学。

4.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实践技能等;(2)结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实践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630201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1、服务面向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3、培养目标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

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常、深入的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护、护患、家庭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处理好各种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

(3)素质规格要求①思想道德素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业务素质规格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分析解决护理工作实践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③文化素质规格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初步查阅英语资料,具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素质。

④身心素质规格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在分析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基础上,以模块化课程设置来适应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实现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基础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2、护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3、护理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分析根据各专业特点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中职、高职课程体系对比。

以下表格作为参考,可选用这种表格形式、也可不选择这种表格形式。

护理专业中、高职的课程体系4、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根据护理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和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比分析,构建以“职业技能本位”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本专业框架课程共设置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综合实践课。

各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学分是学校提供的选课学分,大于该模块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从中选择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可选择部分选修课以达到该模块的最低选课学分,学习者毕业应取得该模块的最低学分(包含本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学分和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1)公共基础课本模块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放教育学习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英语(1、2)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专业桥梁课本模块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和护理学基础。

(3)专业框架课本模块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遗传学、医护心理学、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急重症护理、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卫生法学。

(4)素质教育课本模块包括科技素养与高新技术、教学媒体及应用、云南民俗风情与旅游、文化艺术欣赏、云南地方文化、管理学概论、摄影技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

(5)综合实践课本模块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遵循岗位职业成长规律,主要由课程实践和综合类实践等构成。

其中课程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主要包括课程演示、验证性实验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实训环境、操作见习与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6、专业核心课程(1)专业统测课程①人体生理学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③医护心理学④外科护理学(2)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简介①药理学药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各类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禁忌症、防治措施,了解剂量和用法,并联系其临床实际,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效应和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目的。

药理学主要内容:绪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失常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镇咳、祛痰和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菌药物概论、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它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抗恶性肿瘤药。

②护理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需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输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③健康评估本课程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和诊断患者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它既要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疾病对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患者的反应,又要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患者与健康问题有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所致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心电图、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④内科护理学本课程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⑤儿科护理学本课程是研究小儿生长与发展、儿童保健、患病儿童的临床护理、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的专科护理课程。

它的研究范围是从新生儿至青春期末。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展的概念、规律和影响因素,各年龄阶段的营养与喂养、儿童教育、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住院儿童护理的新概念、儿科护士的角色与责任、儿科临床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危重儿童的抢救与监护。

重点是医院内和社区中儿童及家庭的整体护理。

⑥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课程, 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护理学科有共同的基础,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产科护理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它服务的是妊娠期和产后的妇女,属妇女健康状况的特殊生理阶段。

妇产科护理学包括产科学、围生医学、妇科学、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护理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妇产科常见多发病的发生及诊治方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措施。

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7、教学进程安排课程分为统测课程和非统测课程。

统测课程由总部确定,并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指定教材版本、全面建设各种形式教学资源、制定课程考核要求、统一组织课程考核。

非统测课程,由总部负责牵头制定课程标准、推荐教材选用版本,由各二级学院(学习中心)按照总部要求自主开展教学和考核,总部实施教学督导及质量监控和评价。

在教学组织和操作过程当中,专业课程可以结合中职教育在全日制学习阶段来完成,素质课、实训课等可以在其他的时间安排完成。

教学进程安排表(按最低学习年限4年编制):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1、联合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构建一支双师结构的联合教研室。

(1)联合教研室组织结构成立专业联合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