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塘沽二中刘海宇当今的教育与时俱进,革除弊端,张扬个性、丰富内含、提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改革的成败系于一线教师的我们,我们是课改理论的实践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一线教师成了改革的焦点人物。
课改大潮势不可当,我们教师唯有迎头而上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成了我们一线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教师必须清楚过去的自己,做好现在的自己,才会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自己。
因此我主张一线教师从“一个转变”、“二个处理”、“三个慎重”做起,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尽绵帛之力。
“一个转变”是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理念是个性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大脑中的系统反映。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和信念。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但其中的弊端我们要了如指掌。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教育的主导使命是知识的传授。
所谓的受教育就是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尽可能多的、迅速的传授知识给学生,但从未有人思考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成了被注入各种知识的“容器”,个性没有了,兴趣没有了,久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始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教一步,学生走一步。
”与之相伴的考试业已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人的存在。
评价手段单一——唯分论。
造成恶果有目共睹: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厌学群体壮大;学生中大部分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的麻木习惯,主动性特别差;评价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几尽丧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陪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教师要培养具备语文素养的学生,只是一味灌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知识革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睱接,只把学生当做“容器”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衡量教学效量的高低标准不在于知识的多寡,不再是教师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教会学生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勇于改变同有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怎样去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呢?1.更新理念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如果没有必要的理念更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及时更新理念,力争做教改的排头兵。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还要以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种种困难。
充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人探究性学习的境界。
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持续地成长。
教师要具有慧眼和善心,既要有教育教学的智慧,又要有一颗敬业爱生的心。
因此教师要能够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面对语文教育。
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
2.变化角色2.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初中语文教师要从过去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转变过来,扮演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这个角色。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教师从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者,因为知识量不断地变多变新,要在几年时间里全部教给学生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教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任务,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2.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是分开、脱节的,这对教师的锻炼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不利的。
新课改所呈现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经常是使用以往的经验无法解释和处理的。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越发显现出它的弊端,高中新课改势在必行。
新课改的要求很多,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还牵涉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识,认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并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其次,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在课堂上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会主动探究,这个过程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与时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相关材料或问题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形成更多思维的碰撞,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点拨,激起学生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次拓展,不断构建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技能等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提升各种能力。
总之,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
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师生平等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
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即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
2.学法指导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3.同行合作观在以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4.终身学习观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1)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钻研新教材。
(2)学习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
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
二、转变教学行为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
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正在逐步实施。
从以往的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课程标准不仅是术语上的变化,也不仅是总体框架和体例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英语教育理念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引发英语教学领域一系列的革新,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顺应形势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制订的。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
1.改变教师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英语教学的焦点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投身于感知、体验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
2.改变学生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公民的外语素质。
除了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外,高中英语教育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后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中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教学目标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学生学完基本的必修课程后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修某些课程。
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均已被列为英语课程目标,旨在让所有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学习。
例如,七级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等。
英语学习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想确保自己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适应新课改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一、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顺利适应新课改,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以更好地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
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兴趣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比如,可以运用游戏、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乐趣。
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日益突出。
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降低了学生的负担。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就必须积极学习、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只有这样,在不断拓展教育视野的同时,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一、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
新课程改革所涉及的新理念、新教法、新教材、新要求,对部分老教师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老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一些教学方法沿用了几十年,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些方法突然不灵了,有的老教师在心理上往往会难以接受,对改革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在思想上有些抵触,教学依然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
有的老教师虽然感觉到新课程为未来的教育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图景,但由于农村地区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时间久了,对新课改的热情也开始减退,教育教学又回到了自己比较得心应手的传统方式上。
2. 年龄问题。
老教师因为年龄的原因,教学方法不如年轻人灵活,现代教学手段又不会用,在教学中感觉越来越不适应。
有的老教师临近退休,身上的激情与活力逐年减退,加上现在的学生又难管,有的老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上变得与世无争、安于现状。
3. 压力问题。
不少老教师家庭负担重,工作量大,身体状况差,感觉压力过大。
有的老教师认为:每周20多节课,还要备课、辅导、批改作业、听课、评课、管理班级、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以及应完成学校临时布置的工作,太多的事情牵扯着自己的精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老教师常常感叹没有时间,总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 政策问题。
有的老教师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新课改培训会和研讨会,对于新课改的性质、目的一无所知。
现在的教育科研部门在组织活动时,白纸黑字明确规定,年龄必须在45岁以下甚至更低。
老教师想参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的愿望成了泡影。
这种政策,让老教师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如何让老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
1. 学校不给老教师过早地贴上“老字号”标签。
虽然老教师在体力与精力上不能与年轻教师相提并论,但是,老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做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论文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新课改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这一改革浪潮,没有必要的观念、教法的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
它意味着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都将彻底打上历史的烙印。
所以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善教学方法。
一、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首先,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切实注意学生的“潜在性”“差异性”,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真正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真正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应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避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更新观念,切实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1.由权威者、师长向参与者、朋友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传递与接受、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新课改下,师生之间不仅仅是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平等关系。
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要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虚心学习和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寻找其闪光点,在师生的探讨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
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教师要认真阅读新课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优化阅读
教学策略。
教师认真阅读新课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深入理解新课标: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这包括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2.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
3.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教师需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
5. 评价与反思:教师需要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师认真阅读新课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念到教材,从目标到程序,从教学到管理,与传统教学、与现行教学相比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认识这个变化,如何驾驭这个变化,是每一位教师不能不认真思考的大课题。
适应新课改,也就成为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角色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
课程是“专制”的一方,教学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在这种关系下,教学无论怎样改变,终究突不破课程的束缚。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互动的本质。
教与学互动的主体与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
在多元互动教学之中,教学互动主体不断变化,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成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学生也是老师,老师也是学生,教学互动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互动内容不局限于文本知识、学科知识,有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还有生命活动、自我情感调动,自我价值的实现等。
这种观念和角色的转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可能是痛苦的,但这是素质教育中现代教师迟早、也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二、尊重学生个性,挖掘潜力培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更多更广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
时代的发展不仅需要成千上万具有健康人格、健全人格的学生,更加需要具有丰富多彩个性的学生,有创新发展的学生。
然而,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由于传统观念、体制、模式等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断泯灭学生创造性的教育。
学校逐渐成为一种“模具”,不管学生有多少棱角,都将一天天被磨去,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型。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1.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2.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2.1多读书,读好书。
今天,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
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他书。
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论著,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馆、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师者,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
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论文格式。
2.2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
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
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倡导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应当受到教师的关注。
首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独特的个体,认识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要加倍关注差生,对他们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其次,在对个体差异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创设教学程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平等和民主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角色。
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得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更不会去自主地思考问题、提出质疑。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仅满足于他人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能否成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应当摒弃繁、难、偏、旧,应当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们迎来了2023年,随着教育不断变革,新课改方案正式实施。
新课改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改,让学生受益,教师如何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些许的思考和体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认真研读新课改方案,深入领会新课改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了解新课改方案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研读新方案,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方向,并且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二、调整教学理念,开展针对性教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转化为现代教育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比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讲座、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教师还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加强课程设计,助力学生发掘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习热情。
而好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注重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五、关注学生特点,分层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特点,采取分层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成效。
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专业成长怎样适应新课程改革1、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英语老师必须要有标准的口语,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3、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4、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
现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是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除了上述这些基本素质外,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进一步的培养发展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呢?在此,我想从以下五方面谈谈教师专业成长怎样去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的自我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教学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而工作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
教师的成长仅有“经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
二、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机遇+挑战。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出师生互动、有效学习,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过去,社会、学生、包括教师自己,都把教师定位成是一个百问不倒的权威,这对教师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应对新知识的挑战和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讲,未见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新课程突破了这一点,新课程非常强调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的共同互动、共同成长。
应该看到师生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学校制度、学校文化的变化,现在我们鼓励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你今天问的问题我还真是不清楚,班上有哪位同学知道,谁能起来告诉大家和我呢?”这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绝对权威位置在发生变化。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李彦林)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青岗铺小学李彦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方式、教育评价、课程教材、课程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它较之原来的课程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那么广大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现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还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有关现代化教育的新理念。
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而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本,以本为本,眼睛盯的是知识点,强调的是答案唯一,应对的是统考。
而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最大可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对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教学方式是开放的,教材也是开放的。
教材中有许多“空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教学,应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做到四个转变:从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的主导、主角转变为探究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课堂的主导、主角转变为探究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创造者;从封闭型课堂资源管理者转变为开放型课堂资源建设者。
二、不仅要“洗脑”,尤其要“充电”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学科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课程的组织不再局限于学科,而是向跨学科综合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下面便谈一谈新课改给我的一些感触。
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事实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的核心理念。
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数学(7-9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数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学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过程。
数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数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所 以, 此次新课 程改革 , 首要任务是改革教 师 , 改革 教师什么
所以, 新 课改要求教 师的角色是教 学的理解者 、 合作者 、 引 导 呢 ? 改 变 教 师 的 角 色 , 改 变 教 师 的 教学 策略 , 改 变 教 师 的 课 堂 教 学
者, 而不能像 以前那样 高高在 上, 随便按照 自己的需要来扼杀孩子 行为 , 改变教师 的学 习意识 , 让 教师更好地适应新 课改的要求 , 更
们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好地促进幼儿健康 成长, 最终推动新课改更好地 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
二、 教师要适应转变教 学策略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 教师 的教学策略也 要发生改变。 具体如下 :
重过程转变 ; 由同一化教育 向差别化教育转变 。 然, 奖不奖无所 谓 , 关键 是看幼儿在此 过程 中是否得 到 了锻炼 ; 以
一
的重点转移 , 由重“ 智” 向重“ 能” 发展 。 其三是组织活动 的语言和方
式 发 生 了变 化 , 如“ 小手放膝盖 ; 眼 睛看 老 师 转 换 角 色 的要 求
在此次改革浪潮中 , 教 师 的角 色 发 生 了根 本 的转 变 , 它 对 幼 儿 组 织活动时 的用语 , 如今 已经不多见 了, 取而代之 的是“ 悠扬 的钢
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
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常规的历史课堂,似乎总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是默默地听,即便是思考也只是象征性的思考两三分钟。
老师对于学生总是不放心,感觉只有自己讲授过了学生才会,学生自主学习太少,最后导致真正的学习能力欠缺,真正实际训练的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根底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教学。
一、注重观念转变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效劳的根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才是教师真正要教的。
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根底,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
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专家说过: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导〞出来的;最优秀的历史教师不是表演家,而是思想家。
所以,我们应该向着成为带着学生成为思想家的道路开展。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表达在学生身上。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正确学习途径。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
现在暑假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节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
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
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
创新教育具有:
①前瞻性。
②全面性。
③层次性。
④创新性。
四、教师应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材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课程体系,要使新教材能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和教学更容易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要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
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问题。
五、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主体性教学理念,摈弃那种既“便捷”又“高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创立以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力压缩单纯“讲”的时间,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的时间,实现从注入式教学模式到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然,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法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他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实质上是改造我们自身。
每一位教师应主动的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