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合集下载
第八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41
3. 离子载体抑制剂
如缬氨霉素(可运送K+)、短杆菌肽 (可运送K+、Na+)等。这些抗生素可与 K+、Na+形成脂溶性复合物,将K+从线粒 体内转移到胞浆,这种离子的转移消耗生 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使之不能用于ATP 的生成。
42
四、偶联机制(自学)
目前有三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 结构偶联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都不 够理想。
G =-30.5kJ•MOL-1 G =-33.1kJ•MOL-1
15
二、代谢调节
代谢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可通过 酶活性和数量进行调节。
此外,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 作用。
代谢是动态的。生物体内总是同时进 行着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即使体重保持 不变,代谢也在不断地进行。
16
第五节 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概念 二、呼吸链的组成 三、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G°′=-30.5千焦/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DP2- + Pi3- + H+
NADH的P/O比为2.5,ATP是在3个不 连续的部位生成的;
3. 离子载体抑制剂
如缬氨霉素(可运送K+)、短杆菌肽 (可运送K+、Na+)等。这些抗生素可与 K+、Na+形成脂溶性复合物,将K+从线粒 体内转移到胞浆,这种离子的转移消耗生 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使之不能用于ATP 的生成。
42
四、偶联机制(自学)
目前有三种假说:化学偶联假说、 结构偶联假说和化学渗透假说,都不 够理想。
G =-30.5kJ•MOL-1 G =-33.1kJ•MOL-1
15
二、代谢调节
代谢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可通过 酶活性和数量进行调节。
此外,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也起着重要 作用。
代谢是动态的。生物体内总是同时进 行着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即使体重保持 不变,代谢也在不断地进行。
16
第五节 呼吸链
一、呼吸链的概念 二、呼吸链的组成 三、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 四、电子传递抑制剂
在pH=7环境中,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
解离成带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4-),具有较
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
(ΔG°′=-30.5千焦/摩尔)。
O
O
O
腺嘌呤—核糖—
O
—
P
+ —
O
—
+ P—
O
—
P
—+
O-
O-
O-
O-
Mg2+
ATP4- + H2O = ADP3- + Pi2- + H+ ATP3- + H2O = ADP2- + Pi3- + H+
NADH的P/O比为2.5,ATP是在3个不 连续的部位生成的;
生物化学 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磷 酸 基 团 转 移 能 12 10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8 6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P ATP
~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二 生物氧化
二、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
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
O NH C N NH CH3
肌酸磷酸
O
O NH
P O
P O NH2
C NH O N CH3 CH2CH2CH2CHCOOH
磷酸精氨酸
CH2COOH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硫酯键型
酰基辅酶A
O SCoA
R C
甲硫键型
COO CH CH2 CH2 H3C S
(3) 水的生成方式是代谢物脱下的H与O结合
产生的。 (4) CO2的生成方式是有机酸脱羧产生的。
生物氧化的内容
(1)细胞如何在酶的催化下将有机化合物中的C变 成CO2—CO2如何形成? • 脱羧反应
(2)在酶的作用下细胞怎样利用分子氧将有机化 合物中的H氧化成H2O—H2O如何形成? • 电子传递链 (3)当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时,释放的能量怎 样转化成ATP—能量如何产生? • 底物水平磷酸化 • 氧化磷酸化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
需要能量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
• •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物 质 代 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P ~P ATP
~P
~P
~P
6-磷酸葡萄糖 3-磷酸甘油
二 生物氧化
二、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
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
O NH C N NH CH3
肌酸磷酸
O
O NH
P O
P O NH2
C NH O N CH3 CH2CH2CH2CHCOOH
磷酸精氨酸
CH2COOH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
硫酯键型
酰基辅酶A
O SCoA
R C
甲硫键型
COO CH CH2 CH2 H3C S
(3) 水的生成方式是代谢物脱下的H与O结合
产生的。 (4) CO2的生成方式是有机酸脱羧产生的。
生物氧化的内容
(1)细胞如何在酶的催化下将有机化合物中的C变 成CO2—CO2如何形成? • 脱羧反应
(2)在酶的作用下细胞怎样利用分子氧将有机化 合物中的H氧化成H2O—H2O如何形成? • 电子传递链 (3)当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时,释放的能量怎 样转化成ATP—能量如何产生? • 底物水平磷酸化 • 氧化磷酸化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
合成代谢 •
需要能量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
• •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物 质 代 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4
人体为例:水(代谢水)每一周就有50%为新的水分子;蛋白质80天就被更新一半,其中肝、血中的蛋白质10天就更新一半;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环境→机体
生物小分子 —————— 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吸能反应
放能反应
生物大分子 —————— 小分子
(分解代谢)
体内→环境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贰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壹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叁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物质代谢代谢途径类型
乙酰CoA在代谢中的作用
脂肪
葡萄糖、其它单糖
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氧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多糖
氨基酸
乙酰CoA
e-
磷酸化
+Pi
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CoA等)
多数 ATP ADP+Pi 少数 ATP AMP+PPi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肌酸激酶的作用
ATP的生成和利用
ATP
AD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三、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硫酯键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人体为例:水(代谢水)每一周就有50%为新的水分子;蛋白质80天就被更新一半,其中肝、血中的蛋白质10天就更新一半;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环境→机体
生物小分子 —————— 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吸能反应
放能反应
生物大分子 —————— 小分子
(分解代谢)
体内→环境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贰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壹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叁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物质代谢代谢途径类型
乙酰CoA在代谢中的作用
脂肪
葡萄糖、其它单糖
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氧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多糖
氨基酸
乙酰CoA
e-
磷酸化
+Pi
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CoA等)
多数 ATP ADP+Pi 少数 ATP AMP+PPi
磷酸肌酸作为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肌酸激酶的作用
ATP的生成和利用
ATP
ADP
肌酸
磷酸 肌酸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P
~P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三、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硫酯键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二 生物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1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metabolism) 生命的基本特征 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 切化学变化(合成和分解 作用)
中间代谢
完整版课件ppt
2
新陈代谢的功能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 要的结构元件(building blocks)。 3)将结构单元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功能所需的生 物分子。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完整版课件ppt
3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合成代谢
•
•
需要能量
物
新陈代谢
质
能量代谢 代
•
释放能量
谢
•
分解代谢
•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完整版课件ppt
4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病毒与噬菌体
2.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in vivo):用生物整体研究 体外研究(in vitro):用切片,匀浆等研究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12
酸
~P
基 10 团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P
转8
移
能6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完整版课件ppt
3-磷酸甘油
16
完整版课件ppt
17
二 生物氧化的化学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特点
本质:生物氧化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 应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二 生物氧化
完整版课件ppt
1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metabolism) 生命的基本特征 包括生物体内所发生的一 切化学变化(合成和分解 作用)
中间代谢
完整版课件ppt
2
新陈代谢的功能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 要的结构元件(building blocks)。 3)将结构单元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 4)形成或分解生物体功能所需的生 物分子。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完整版课件ppt
3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
合成代谢
•
•
需要能量
物
新陈代谢
质
能量代谢 代
•
释放能量
谢
•
分解代谢
•
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完整版课件ppt
4
(二)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研究材料: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病毒与噬菌体
2.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in vivo):用生物整体研究 体外研究(in vitro):用切片,匀浆等研究
14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 12
酸
~P
基 10 团
3-磷酸甘 油酸磷酸
~P
转8
移
能6
4 2 0
磷酸肌酸(磷酸基团储备物
~P ATP
~P ~P
6-磷酸葡萄糖
完整版课件ppt
3-磷酸甘油
16
完整版课件ppt
17
二 生物氧化的化学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特点
本质:生物氧化是发生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 应
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性分成磷氧键型和磷氮键型等类型。
①磷氧键型(磷酸化合物)
a)酰基磷酸化合物
O R C O
O P O
-
O A
酰基腺苷酸
O H3N+ C O
O
O P
O RCH C O N H3
+
-
O P O A O
-
O
氨甲酰磷酸
氨酰基腺苷酸
b)焦磷酸化合物
O O P O
NH2 N N N OCH2 O H H OH OH H H N
2H+
2e-
Q QH2
Cytb Cytc1
③ Cytc
是膜上唯一的外周蛋白,处于膜的外侧, 可接受Cytc1的电子,并传给Cytaa3。
Cytc
2e-
④ Cyta· a3
是两个细胞色素的复合体,是一个跨膜蛋白,除铁 卟啉外,尚含有Cu离子。在膜的外部,Cyta接受Cytc的 电子,再传给a3,a3的活性中心在膜的内侧,通过Cu2+和 Cu+的价态变化将其电子直接传给氧,使氧激活。
α C =O β CH2
COOH
氧化脱羧
①α-氧化脱羧 O ‖ CH3-C-COOH + CoASH + NAD+ O ‖ CH3-C~ SCoA + NADH + H+ + CO2 ②β-氧化脱羧 COOH
+ CH + NADP β 2 α CHOH
CH3
C =O + CO2 +NADPH + H+ COOH
存于 ATP中,能量利用率高。
(二)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 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而生成CO2。
新陈代谢总论和生物氧化
第二篇
代
谢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特点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新陈代谢总论
1.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是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的全过程。这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4) 其它贮能物质:磷酸肌酸 在肌肉、神经组织,磷酸肌酸是主要的贮能物 质,但是它含有的能量需转化成ATP后再利用。
二、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1 概述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2.3 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2.3.1 呼吸链 2.3.2 呼吸链的组成 2.3.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2.4 氧化磷酸化 2.4.1 ATP的生成 2.4.2 胞浆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2.4.3 氧化磷酸化中ATP的合成部位 2.4.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 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酶 CH3CCOOH O HOOCCH2CCOOH O (-脱羧) CH3CHO + CO2 CH3CCOOH + CO2 O
丙酮酸羧化酶 (-脱羧)
•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CH3CCOOH + CO2 O
氧化酶
½ O2
NAD+、FMN、 FAD、COQ
代
谢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新陈代谢总论
二、生物氧化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特点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新陈代谢总论
1.1 新陈代谢的概念 是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的全过程。这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生命存在的前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4) 其它贮能物质:磷酸肌酸 在肌肉、神经组织,磷酸肌酸是主要的贮能物 质,但是它含有的能量需转化成ATP后再利用。
二、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2.1 概述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2.3 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2.3.1 呼吸链 2.3.2 呼吸链的组成 2.3.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2.4 氧化磷酸化 2.4.1 ATP的生成 2.4.2 胞浆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2.4.3 氧化磷酸化中ATP的合成部位 2.4.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2.2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含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 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酶 CH3CCOOH O HOOCCH2CCOOH O (-脱羧) CH3CHO + CO2 CH3CCOOH + CO2 O
丙酮酸羧化酶 (-脱羧)
• 氧化脱羧: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NADP+ NADPH + H+ CH3CCOOH + CO2 O
氧化酶
½ O2
NAD+、FMN、 FAD、COQ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可被机体利用的化学能。
• 三羧酸循环,它是糖、脂和蛋白质分解的共同通路,乙酰辅酶进 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在循环中又多次脱氢,脱下的 氢经呼吸链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其中相当一部分能为机体所利用。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和有机物在体外氧化(燃烧)的实质相同,都是消耗 氧气,使有机物氧化,最终生成C2O和H2O,释放能量。但二者进 行的方式却不同: 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熵(S)
• 当热自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环境时,即把原来集 中于高温物体的能量分散到与他相联系的环境 的质点中。这表明能量分散的程度增大。相反 的过程是不可能自发进行的。 • 熵值是代表一个体系质点散乱无序的程度。 • 熵的变化用∆S表示,是正值。 • 隔离体系的熵变用下式表示: ∆S=Q/T
自由能:
• ∆G = ∆G°′ + RTlnKeq • ∆G°′= - RTlnK = -2.303RTlgkeq
R为气体常数,R=8.315J/mol · T为绝对温度; k; Keq为反应的平衡常数=[产物]/[反应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浓度计算出的∆G值,可判断一
个化学反应是否能按预想的方向进行。只有当∆G
COOH
α-氧化脱羧
O ‖ CH3-C-COOH + CoASH + NAD+ O ‖ CH3-C~ SCoA + NADH + H+ + CO2
β-氧化脱羧
COOH C =O + NADP+ α β CH2 COOH
COOH
C =O + CO2 +NADPH + H+ CH3
生物化学第八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知识点归纳
CH4+NADH + O2
CH3OH+ H2O +NAD+
氧化酶
催化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的氧化反应
细胞色素c氧化酶
2细胞色素c (Fe2+) + 1/2O2 +2H+
2细胞色素c (Fe3+)+H2O
3. 脱羧氧化
(1)直接脱羧作用
CH3COCOOH
CH3CHO + CO2
丙酮酸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醛
CO2来源于氧化 代谢中间产物羧
生物氧化
有氧氧化 无氧氧化
一、生物氧化概述
1、有氧氧化: 需氧生物和兼性好氧生物有氧条件下,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
子受体,将能源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 用于ATP的合成 (底物燃烧完全,产能多。)
2、无氧氧化: 在无氧条件下,最终的电子受体是氧化型物质,或某些外源性电子 受体,将能源物质不完全氧化分解。(底物燃烧不完全,产能少)。
酵解途径中1,6-二磷酸果糖裂解生成了2分子三碳糖。
4.突变体研究法
1、基因突变
大肠杆菌 基因突变
酶缺失
β-半乳糖 苷酶缺失
该酶作用的底物 积累,产物缺失
乳糖堆积
2. 营养缺陷型微生物或人类遗传性代谢病的研究 糖尿病例研究蛋白质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的确定
5.测定特征性酶
△G0′= -nF△E0′=-nF (E0' 受体-E0' 供体)
△G0´: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单位为kJ/mol; n:转移的电子数目; F:法拉第常数,其值为96.485kJ/(V∙mol) △E0´:为两个氧还对之间标准氧化还原电势差值;
第五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PPT精品文档
还原型
Cyt递电子体 b, c1, c, aa3
½ O2
O2H2O
递氢体H2
2e
氧化型
2H+
六、氧化酶类
1.电子转移酶 如:细胞色素类,
这是一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 其辅基是血红素,作用部位是血红
S1
Fe
3+
P2
P1
Fe
2+
S2
素中的铁离子,接受电子和释放电
子催化反应
OH OH
2+
2. 氧化酶: ( 1)一般氧化酶:单独使底物脱 氢,并把氢交给氧的酶类,如一酶 体系中的多酚氧化酶。
热能
……
CO2+H2O
有机物
ATP
Hale Waihona Puke 烯醇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酰基磷酸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磷氮型
焦磷酸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
硫酯键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六、、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异氧生物分解有机营养物质并产生ATP的三个阶段:
多糖 单糖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氨基酸
第二阶段
蛋白质
第一阶段
乙酰辅酶 乙酰辅酶A A
AH2 酶 A
1/2O2
H2O
一酶体系
AH2 1/2O2
酶1
酶2
酶3
……
酶n
A
H2O
多酶体系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 以促进水的生成。 脱氢酶 氧化酶
MH 2
M
递氢体
NAD+、NADP+、 FMN、FAD、COQ
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b.利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计算(限于氧化还原反应) 基本公式:Δ G°′=-nFΔ E°′ (Δ E°′=E+°′-E-°′)
例:计算NADH氧化反应的Δ G°′
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例题: 反应G-1-PG-6-P在380C达到平衡时, G-1-P占 5%,G-6-P占95%,求 G0。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 ,设[G-1- P]=0.01mol.L, [G-6-P]=0.001mol.L,求 反应的 G是多少?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ATP的特殊作用
机械能--运动
化学能--合成
渗透能--分泌吸收
电能--生物电
热能--体温
光能--生物发光
荧火虫
ATP是生物系统能量交换的中心
ATP作用: 是能量的携带者或传递者,而非贮存者,是能量货 币;同时也是磷酸化酶的辅酶。
细胞
生物体
二、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in vitro)实验法
2. 同位素示踪法
3. 代谢途径阻断法 4. 遗传缺欠症方法 5. 气体测量法 6.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研究方法涉及代谢途径
三、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1、体系的概念、性质、状态
– Def: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 Kind:开放系统、隔离系统、封闭系统 – Nature:压力、温度、体积、组成、比热、表面张
N
NH2 N N N H H OH OH
O O P O
-
O O P O
-
O
O O P
-
O O P OCH2
例:计算NADH氧化反应的Δ G°′
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例题: 反应G-1-PG-6-P在380C达到平衡时, G-1-P占 5%,G-6-P占95%,求 G0。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 ,设[G-1- P]=0.01mol.L, [G-6-P]=0.001mol.L,求 反应的 G是多少?
机械能(肌肉收缩)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ATP的特殊作用
机械能--运动
化学能--合成
渗透能--分泌吸收
电能--生物电
热能--体温
光能--生物发光
荧火虫
ATP是生物系统能量交换的中心
ATP作用: 是能量的携带者或传递者,而非贮存者,是能量货 币;同时也是磷酸化酶的辅酶。
细胞
生物体
二、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in vitro)实验法
2. 同位素示踪法
3. 代谢途径阻断法 4. 遗传缺欠症方法 5. 气体测量法 6.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研究方法涉及代谢途径
三、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1、体系的概念、性质、状态
– Def: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 Kind:开放系统、隔离系统、封闭系统 – Nature:压力、温度、体积、组成、比热、表面张
N
NH2 N N N H H OH OH
O O P O
-
O O P O
-
O
O O P
-
O O P OCH2
9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物质代谢: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如 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 生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 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
(2)能量代谢: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 向生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 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代谢中的能量考虑
细胞需要持续不断的能量供应
NADH, NADPH和 ATP
(2)光能与化能: 生物体能够利用的能源主要有光能和化学 能。根据不同生物对能源的要求,可分为 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光能营养型是直接利用光能,通过光 合磷酸化作用合成ATP;化能营养型是利 用现成有机物或无机物,通过氧化磷酸化 反应合成ATP。
生物营养类型
电子 生物 四种营养类型中,光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营养类型 碳源 能源 供体 举例 占绝大多数。另两种营养类型相对较少。 光能自养 CO2 光 植物 H2O等 自 还有些高等生物的所有细胞并非都属于同一 养 营养类型。例如, 无机物 化能自养 CO2 氢细菌 型 H 2 、S • 高等植物叶子是光能自养,而根部则为化能 氧化 异养型。 光 有机物 藻类 异 光能异养 有机物 • 养 叶绿细胞在日光中为光能自养型,在黑暗中 有机物 有机物 动物 型 化能异养 有机物 又为化能异养型。 氧化
2.单体分子初步分解阶段。
细胞都具有特定的分解代谢途径,分别将单糖、 氨基酸、脂肪酸等单体分子进行不完全分解。 如糖的EMP途径、脂肪酸的β-氧化等等。各 种单体分子不管其结构和性质差别多大,经过第 二阶段的有关代谢途径都能巧妙地被降解成少数 几种中间产物,主要是乙酰CoA。
因此,第二阶段起到了殊路同归、把多形性的 底物分子向一体化结构集中的作用,为最后纳入 同一代谢途径进行完全分解创造了条件。
ATP – 通用的能量货币
(2)能量代谢: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 向生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 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代谢中的能量考虑
细胞需要持续不断的能量供应
NADH, NADPH和 ATP
(2)光能与化能: 生物体能够利用的能源主要有光能和化学 能。根据不同生物对能源的要求,可分为 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光能营养型是直接利用光能,通过光 合磷酸化作用合成ATP;化能营养型是利 用现成有机物或无机物,通过氧化磷酸化 反应合成ATP。
生物营养类型
电子 生物 四种营养类型中,光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营养类型 碳源 能源 供体 举例 占绝大多数。另两种营养类型相对较少。 光能自养 CO2 光 植物 H2O等 自 还有些高等生物的所有细胞并非都属于同一 养 营养类型。例如, 无机物 化能自养 CO2 氢细菌 型 H 2 、S • 高等植物叶子是光能自养,而根部则为化能 氧化 异养型。 光 有机物 藻类 异 光能异养 有机物 • 养 叶绿细胞在日光中为光能自养型,在黑暗中 有机物 有机物 动物 型 化能异养 有机物 又为化能异养型。 氧化
2.单体分子初步分解阶段。
细胞都具有特定的分解代谢途径,分别将单糖、 氨基酸、脂肪酸等单体分子进行不完全分解。 如糖的EMP途径、脂肪酸的β-氧化等等。各 种单体分子不管其结构和性质差别多大,经过第 二阶段的有关代谢途径都能巧妙地被降解成少数 几种中间产物,主要是乙酰CoA。
因此,第二阶段起到了殊路同归、把多形性的 底物分子向一体化结构集中的作用,为最后纳入 同一代谢途径进行完全分解创造了条件。
ATP – 通用的能量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化剂
酶
无
能量释放的速度
缓慢
快速
能量释放的形式 主要以生成ATP等高
热
能化合物的形式释放
产生CO2与H2O 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 氧直接与碳、 的方式 反应,间接得氧,脱 氢结合,生
下的氢与氧结合成水;成CO2与H2O。
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19
OO== O=
O= O=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 有机酸脱羧
15
4. 测定特征性酶
每条代谢途径都有其特征性酶,它的存在 就表明该代谢途径存在。
糖代谢途径的特征性酶:
EMP途径:醛缩酶 HMP途径: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TCA循环:柠檬酸合成酶
16
第三节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一、概念
物质在体内的氧化分解过程,主要是糖、脂、 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600g×10min 15,000g×5min 100,000g×60min
11
研究代谢途径的方法
1. 代谢平衡实验
通过体内实验研究代谢物摄入和产物排出 的平衡关系。例如测定呼吸商可判断体内能量 来源。
R.O. =
产CO2量(L) 耗O2量(L)
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需要消 耗O2,放出CO2,CO2与O2的体积比称为呼吸商。
S e1 A e2 B e3 C e4 D e5 P
7
代谢作用的特点
代谢过程所包含的化学反应通常不是一步完成, 由一系列的中间代谢过程所组成,反应数目虽多, 但有极强的顺序性。
代谢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绝大多数反应都由酶 所催化。
代谢作用具有高度灵敏的自我调节。
整体水平上,主要靠激素或激素伴同神经系统进行的综 合调节;
第七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
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有关概念
新陈代谢(metabolism)
又称为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也是活细胞内所有化学变 化的总称。
生物体的一切生理现象,如生长、发育、繁
殖、呼吸等等,都是代谢反应的结果。新陈代谢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一旦代谢停止,生命也就
β-氧化脱羧
20
生物氧化中物质氧化的方式:
• 加氧
RCHO + 1/2O2
RCOOH
• 脱氢
RCH2OH -2H RCHO
• 加水脱氢 • 失电子
+H2O
OH
CH3CHO
结束了。
2
新陈代谢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长旺盛时: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成长的生物: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衰老或饥饿: 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3
物质代谢
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等类物质在细胞内发 生酶促转化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括细胞自身 旧分子的分解和新分子的合成。
能量代谢
9
第二节 中间代谢的实验研究方法
1. 研究材料: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病毒与噬菌体
2. 研究水平: 体内研究(in vivo):用生物体、组织器官或微
生物群体研究。 体外研究(in vitro):用组织切片、匀浆、提取
液等研究。
10
组织匀浆 细胞核,未破碎细胞 线粒体,溶酶体等 核糖体,微粒体,高尔基体
细胞水平上,主要通过胞内酶布局的区域化而实现; 分子水平上,主要通过酶的反馈抑制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等实现。
8
生物的营养类型
自然界中的生物根据其所利用的碳源和能 源的不同,生物可分为两大类型: 自养生物(Autotrophs):可利用大气中的CO2 作为唯一碳源构建所有含碳分子,如光合细菌 和高等植物。 异养生物(Heterotrophs):不能利用大气中的 CO2,必须从环境中获得相对复杂的有机碳分 子如葡萄糖,如高等动物和多数微生物。
5
代谢作用中的能量关系
分解代谢释放能量,部分被转化为ATP和 还原的电子载体(NADH、NADPH、 FADH2),其余的作为热量散失。
合成代谢需要获得能量,通常需要ATP分 子磷酸酯键的转移和还原型辅酶(NADH、 NADPH和FADH2)供应还原力。
6
代谢途径
细胞中由相关酶类组成的完成特定代谢功能 的连续反应体系。细胞中具有某种代谢途径也 就是指具有其酶系。
17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相同点:
• 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 电子,遵循氧化反应的一般规律。
• 物质在体内、体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 产物(CO2、H2O)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
18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不同点:
生物氧化
体外氧化
反应温度
37℃
高温
反应环境
近中性
干燥
造成微生物营养缺陷型 使用抗代谢物 使用专一性抑制剂抑制酶活
14
3. 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
将代谢底物分子适当“标记”,然后追踪 “标记”在细胞中的去向,就可以了解底物分 子在中间代谢中经过什么中间产物,生成了什 么终产物。这是探索代谢途径最有效的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常用稳定同位素:2H、15N、13C、18O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H、32P、14C
12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正常代谢 饥饿状态 糖尿病人
R.O. 1 0.7 0.8 0.85-0.95 0.7-0.8 0.7
能量来源
三大营养物质 脂肪、蛋白质
脂肪
13
2. 代谢障碍实验
正常生物体的中间代谢过程中,中间产物 不会过多积累,不容易进行分析。若造成代谢 障碍,阻断代谢途径,则使中间产物积累,便 于探讨代谢途径历程。
α-单纯脱羧 HO3HCROO丙-草C-αCO酮CC-酰-C氨C苹CHO酸乙HCO基-O果酸N2HO酸H-酸HC2H-2-※ ※ OCCHH+O氨单 氧N-O基HCA化纯酸HOSDC脱脱脱ONP草o羧A+H羧羧丙A酰D酶丙苹酮乙+酮果酸酸酸酸N羧R脱脱βN酶A化α-羧-AC氢-D酶单酶氧DH酶H胺PH纯化2H系3H-HC+N脱3脱+-3CHHCC羧H丙+羧-2--C丙CC+酮乙-酮+O-SC酸酸酰COCOoCHOAoA2H++ C+COOC22O2
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中向生物能(ATP) 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生命活动对能量的利用。
4
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谢
合成代谢也称生物合成,小、简单的前体物 质形成更大、更复杂的分子,如脂、多糖、蛋 白质和核酸等。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是代谢作用的分解过程,是有机 物(糖、脂和蛋白质)被转化为更小、更简单 的终产物(如乳酸、CO2和NH3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