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守卫祖国的南⼤门——西沙群岛。
⽤词准确、⽣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的意图,⼀是让学⽣了解我国南海⽔域的⼴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是学习课⽂⾥的优美语⾔,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带海⽔颜⾊鲜艳、异常美丽,⼀般⼈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峡⾕、全⾝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第⼆、三、四⾃然段。
3、能读懂课⽂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的积累。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海产品较多,课前可组织学⽣参观有关展览或搜集有关图⽚、标本。
预习时要让学⽣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通读课⽂,画出⾃⼰不懂的词句。
2、本课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词准确,写得⽣动形象,可引导学⽣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 “群岛”是⼀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只是许多⼩岛的合称。
“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第十二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第十二课时)《〈搭船的鸟〉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文章通过对翠鸟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展现了翠鸟的美丽与敏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父、啦”等5个生字,会写“搭、父”等13个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通过模仿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这一重点的确定依据是课文对翠鸟的描写重点就在这两方面,例如课文中“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清晰地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如作者在描写翠鸟捕鱼时,细致地写到“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了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2.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这一难点在于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翠鸟的外形特点去思考其对捕鱼本领的帮助,例如翠鸟的长嘴有利于它衔住小鱼,翠绿的羽毛便于它在水中隐藏自己等,并且从这种描写中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翠鸟的视频、展示翠鸟的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的美丽与敏捷,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飞吧,海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飞吧,海鸥》是⼀篇精读课⽂。
课⽂讲述了友⼈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们对⾃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中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海鸥的喜爱、关⼼之情,培养孩⼦们从⼩爱动物的情感。
【篇⼀】⼩学三年级语⽂《飞吧,海鸥》原⽂ 友⼈住的⼩楼,⾯临⼤海。
波光⽔⾊映进窗来,楼⾥弥漫着海洋的⽓息。
窗台上,常常飞来⼀只⼩海鸥,浑⾝雪⼀样的⽻⽑,翼尖⼀抹灰⿊,⼀对光闪闪的⼩眼睛,偏着脑袋瞧⼈,那神情⼜机灵⼜乖巧。
它经常在窗台上跳跃、歇脚。
有这个活跃的⼩⽣命在窗前,是令⼈⾼兴的,仿佛触摸到了⽣命的欢愉。
友⼈⾮常喜欢它,我也是。
友⼈和这只⼩海鸥结下了友情,常常为它留⼀勺清清的淡⽔,⼀盘青⾊的鲜虾,任它⾃来⾃去。
他有时还把⼩海鸥托在⼿⼼上喂⾷。
那⼩海鸥呢,也仿佛和他有着⼀种默契,当他埋头⼯作的时候,就在窗台上⽤嘴巴梳理着⾃⼰的⽻⽑,⽤光闪闪的⼩眼睛瞧着他。
海鸥悄悄飞来,⼜悄悄飞去,飞到很⾼很⾼的蓝天上。
友⼈⼯作累了的时候,常常倚窗眺望,望着那海鸥在透明的天空中悠悠回旋,时⽽直插波⼼,时⽽和海浪嬉戏。
“它飞得多⾃在呀!”友⼈微微地笑着说。
有时,⼩海鸥飞得太⾼了,他就会⽤⼿掌挡住阳光,眯着眼睛寻觅它的踪影。
这时,从⾼远的天空中,传来了海鸥的鸣叫。
“它并没有受到伤害,还在飞呢!”友⼈⽆⽐兴奋地说。
有⼀次,⼩海鸥飞越海峡,飞到很远很远的地⽅去了。
于是我猜测,这次它⼤概不会回来了。
“它会回来的!”友⼈斩钉截铁地说。
可是,海峡中的巨浪和天上的乌云仿佛纠缠在⼀起了,漆⿊如墨,声势逼⼈。
⼩海鸥的翅膀是柔弱的,⽆论是被浪尖攫住,还是被乌云缠住,都⼗分危险。
友⼈什么也没说,但从他霍然⽽起,绕室徘徊中,我知道他在担⼼。
在漫长的期待中,漆⿊如墨的阴云⾥,⼀道⽩⾊的亮光⼀闪,⼩海鸥飞回来了。
它⼜落在窗台上,跳跃着,⽤顽⽪的眼光打量着我们。
我不知它经历了什么:是风⾬的侵袭,是雷电的恫吓,还是恶浪的阻拦? “你为什么不把它留在笼⼦⾥呢?免得它再经受危险了!”我对友⼈说。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花钟》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花钟》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花钟》为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内容主要围绕作者对不同花朵开放时间的观察和描述,引出自然界中“花钟”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芬芳、绽放、苏醒”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b.对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表达自然现象的范例,让学生模仿练习,并给予反馈指导。
c.在发现规律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共同总结花卉开放时间的规律,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总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花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花朵开放和闭合的时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界中花卉开放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拟人手法的运用和花卉开放时间的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花卉开放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观察一些花卉的图片或实物,分析它们的开放时间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花卉开放时间的观察分析。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精选2

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分析、课文理解、语言表达及拓展练习。
二、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3. 培养观察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通过课文理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学情况,讲解生字词,指导朗读课文。
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观察金色草地所获得的感悟。
5.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词:草地、金色、早晨、傍晚、观察、变化3. 重点句子:草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金色草地的变化,不少于100字。
3. 观察身边的景物,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答案:1. 略2. 示例:金色草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早晨阳光照耀下,草地显得生机勃勃;傍晚时分,草地又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美丽极了。
3.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课文理解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16精读课文(1)

1.读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倒”,注
意“倒”与“到”的区别。
2.观察课本插图,认识“老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 (一)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词语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拼读生字词语 2、对子起立,互相读一读,看谁拼读得正确。 3、小组展示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二)指导会写字。 1、指导书写生字“洞”“准” (1)看视频,了解结构。(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练习,教师关注坐姿及握笔姿势,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的生字,分析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练习。 (三)指名朗读课文
流 三、再读课文 积累运用 1、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
程 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边读边划,独立思考(2)对子互相交流
合作 探究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并分配任务。 2、读了这个故事,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
友”?用“ ”画出来。
桃园镇中心小学 三 年级 上 学期教案
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主备人
王利利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
个性化修改建议
1、正确认读“咱、偷”等 10 个生字,书写“旅、咱”等 13 个字。
2、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
的主要意思。
教 学 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重难点
一、课初 5 分钟展示 课前搜集的有关少数蟋蟀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
逞英豪。(打一动物)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模板16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模板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案(模板16篇)教案的编写应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稻草人(一)》(语文长春三上)长春版

《稻草人(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语文长春版三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稻草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是一个童话人物,稻草人的心情变化是本文的线索。
他高兴,因为主人的稻子长势喜人;他着急,因为飞蛾在稻田上下了很多的子;他痛心,因为浓绿的稻子只剩下光杆儿。
从中可知他心地善良,对主人忠诚尽职。
稻草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主人笑一笑,可直到最后也没有笑!因为稻田里的稻子永远都是不属于她的,三年……三年……三年……艰辛劳作,颗粒无收。
她看到最后一幕情景时会怎么样?可能会出奇的平静,因为她所剩的只有绝望。
稻草人既是陪伴者,又是见证者,他一直与那可怜的老太太同呼吸、共命运。
童话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在享受童话乐趣之时,多一份对现实地追寻,那将是别样神奇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体会描写稻草人情感变化的语句,感受稻草人的善良和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体会描写稻草人情感变化的语句,感受稻草人的善良和伟大。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先听一首好听的儿歌。
(播放儿歌《稻草人,你好》)儿歌中歌颂的主人公是谁?(稻草人)他生活在哪里?(田野里)歌词中作者希望稻草人做什么?(天亮歇歇脚),那么咱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稻草人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咱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童话《稻草人》。
(板书)【设计意图】先入为主,让学生倾听关于稻草人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完整)三年级经典诵读优秀教案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讲读课文教案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写作背景】《火烧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向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作者介绍】萧红(19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着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是萧红。
萧红的中篇,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
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
金色的草地小学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金色的草地小学三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金色的草地篇一一、教材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二、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准备课上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语文思维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语文思维训练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语文思维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通过精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篇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课文:《草原游侠》2.语文思维训练(1)词语理解(2)短语和句子的理解和应用(3)篇章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教学法2.讲解示范法3.游戏教学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5.问答式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小组活动:提前准备好图片,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传递图片,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
(2)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播放有关草原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2.课文阅读(1)语文思维训练方法简述(2)采用阅读框架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中理解篇章,重点理解词、句、篇章中的关键信息。
(3)分段解读,对每一段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细节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3.语文思维训练(1)词语训练:“游侠”、“蒙古包”、“游牧”的意思。
(2)短语训练:“奔驰的马群”、“青草茵茵”、“撒欢的奔跑”等。
(3)句子训练:“大地上响起了草原的远古歌声。
”、“图书馆就是一座藏书无数的世界。
”等。
(4)篇章意义训练: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篇章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4.反思总结(1)让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评价,针对自身不足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提高。
(2)小组讨论,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3)教师进行总结和回顾,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对于语文思维训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于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估。
4.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1)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萝卜头的故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小萝卜头的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小萝卜头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乐观向上,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分析、主题思想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的乐观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同学、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能力的培养。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体会小萝卜头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乐观向上的精神,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句子。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书写,并解释重点词语。
4. 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小萝卜头乐观向上的精神。
5. 朗读课文(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6.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帮助同学,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品质。
7.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并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8.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萝卜头的故事》2. 生字词:艰苦、乐观、向上、团结、互助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a. 小萝卜头在艰苦的环境中是如何表现的?b. 你从课文中学会了什么品质?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部分。
(2)a. 小萝卜头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乐观向上,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的学校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课文《花的学校》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
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二、介绍作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出版于1886年。
当时,风华正茂的泰戈尔,正值春风得意。
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
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青年诗人身心愉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
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
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荒野口笛罚站放假衣裳(重点指导生字“荒、裳”为翘舌音;后鼻音“裳”;多音字“假”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地(dì de)假(jiǎjià)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①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地(dì de)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5>土地、田地;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导语】《奇怪的⼤⽯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对家乡的⼀块巨⽯产⽣疑问,通过⾃⼰多年研究终于弄明⽩巨⽯由来的感⼈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原⽂ 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时候,他喜欢和⼩伙伴⼀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块⼤⽯头的后⾯。
这块巨⽯孤零零地⽴在草地上。
⼀听到⼩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头躲闪。
⼤⽯头把他的⾝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伙伴围着⽯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头发⽣了兴趣:这么⼤的⼀块⽯头,是从哪⼉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师,⽼师想了想,说:“这块⽯头恐怕有⼏百年的历史了,我⼩的时候它就在那⼉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头从天上掉下来,⼒量⼀定⾮常⼤。
它应该把草地砸⼀个很深很深的⼤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 李四光⼜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地,没有⼀块⽯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直到他长⼤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冰川可以推动巨⼤的⽯头旅⾏⼏百⾥甚⾄上千⾥。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头。
他终于弄明⽩了,这块⼤⽯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来的。
经过进⼀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学三年级语⽂《奇怪的⼤⽯头》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考、秦”等5个⽣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建议1、本课讲到的海产品较多,课前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展览或搜集有关图片、标本。
预习时要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通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本课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用词准确,写得生动形象,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只是许多小岛的合称。
“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
“海防前哨”就是海防的前沿哨所。
全句说西沙群岛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
(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
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
所以从整体看,海面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教案学校三班级语文《翠鸟》教案1【教学内容】《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对翠鸟的形状和活动特点作了特别细致的观测,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绚丽的形状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
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欢翠鸟应当把它当作伙伴,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介绍翠鸟的形状时,抓住美丽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纹丝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智和动作机敏。
【教学目标】1、学习抓特点观测、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对翠鸟的喜欢之情,加强爱惜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写翠鸟形状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翠鸟的形状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事之间的关系【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漂亮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
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超群的捕鱼本事。
我们今日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知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形状活动住处〕4、下面请同学们观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形状和活动有什么特点?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形状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形状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的眼睛〔〕的嘴〔〕的爪子〔〕的头巾〔〕的花纹〔〕的外衣〔〕的衬衫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是按什么样的顺次描写翠鸟的形状?〔爪子——羽毛——眼睛——嘴〕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美丽〕眼睛〔透亮敏捷〕嘴〔尖长〕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方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生字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生字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2.学会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3.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生字的正确认读2.生字的正确书写3.生字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生字的理解和应用2.生字的加深记忆。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苗的新生》2.生字卡片3.知识点板块或多媒体教学软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出示课文《小苗的新生》并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字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给出明确的定义并强调生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2.认读生字老师手持生字卡片并念出生字,学生跟读。
假如学生跟读错误或者不知道如何读,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并指导。
接着,老师教给学生正确的笔画和读音。
老师还可以播放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和正确读音。
3.书写生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手写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正确地写出生字。
可以通过生字书写练习纸、手写板或者电子板等方式让学生书写。
4.课文理解通过出示幻灯片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生字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然后让学生再看看群读并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揣测。
学生还可以形成小组或者两人一组对课文进行讨论和交流。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容易出错和易混淆的部分给予提示和帮助。
5.生字运用在课堂中适当增加一些生字应用环节,可以通过填词或者造句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生字的用法,提高生字记忆的效果。
六、教学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生字读音和书写方法,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生字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强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需要注重每个环节的细节,并在不同的场景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文化背景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文教案设计——文化背景解读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三年级语文精读课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其中,文化背景解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一、课程背景本次语文课程设计的教材为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名称为《月亮上的小老鼠》,此篇课文描写了小老鼠为了逃避猫咪的追逐,不慎跑到了月球上,最终在小白兔的帮助下成功返回地球。
同时,这篇课文中蕴含着关于勇气、坚韧、友爱等多个方面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文化中“气”与“心”的概念,理解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了解“勇敢”的定义和重要性,感受小老鼠在课文中的勇气。
3、学习“坚韧”的意义,了解身体力行的重要性。
4、思考“友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多多与同学交往,建立真挚的友谊。
三、教学内容1、文化背景解读(1)儒家文化中“气”与“心”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形式。
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气”与“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儒家文化中,“气”指的是人们内部能量的指称,它与气喘息息相关,是人体中特有的精气神。
而“心”则是指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整合,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称。
在课文中,小老鼠勇敢闯过了数不清的危险,最终成功地回到地球上。
这正是小老鼠内心中那种“气”的力量,是他的勇气和坚韧的体现。
同时,“心”的力量也在课文中得到了体现,小老鼠内心中对家的思念,对同伴的信任和关爱,都是“心”的力量。
(2)关于勇气和坚韧的定义勇气:指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犹豫,积极地去尝试、去行动的品质。
坚韧:指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和压力,能够保持心态稳定、坚定信心,努力不懈地去解决问题的品质。
在课文中,小老鼠不断地尝试、适应、反思,并不断地思考如何度过难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说明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过的》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
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3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5、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和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6、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7、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复述这则寓言。
2、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收集寓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二、感知全文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理解课文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亡羊补牢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后悔)有错就改不算晚课后附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本则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一、谈话导入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板书)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总结寓意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五、学习生字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课后附记:10、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重点: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
(如:一石二鸟)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
(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四、质疑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
(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七、作业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课后附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
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
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a学生练读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c指名分角色读4.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4)朗读指导。
三、小结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附:板书设计10 惊弓之鸟观察分析判断飞得慢受过伤害怕掉下来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课后附记:11、画杨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