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完整版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描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说明一、教学分析(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内容。
是解决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环节,不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就不能正确的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机械加工一年级学生,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灵活,学习主动性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运动的描述,但是对运动这一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不规范的,依据上述分析,结合中职物理的大纲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理解和认识物理模型,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选取,质点的概念及判断2.位移与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策略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一)说教法考虑到我校机械加工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两大特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
2.微课演示法有效的突破难点,更好的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3.课件演示法:利用视频和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相对性”是抽象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理解“相对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人教八上物理1.2《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为了辅助教学,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物理实验器材:如滑轮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车等,用于直观展示运动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描述。
2.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和分析实验数据,方便学生实时观察和理解运动状态的变化。
3.动画和视频素材:如运动物体的轨迹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他们在运动描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描述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作业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如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运动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此外,我会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最后,我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运动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运动,运动的特点和分类。
2.参照物的选择:解释参照物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坐标系的使用:介绍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在描述运动中的应用。
4.运动状态的描述:通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说课内容。
本节课是物理学中运动学的基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认识,理解运动是相对的,以及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开篇章节,它不仅为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打下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关键一环。
本节课主要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展开,探讨物体位置的变化,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并学习如何选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运动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理解。
他们可能知道物体在移动,但不一定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 物理观念机械运动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参照物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作用,并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科学思维实例体验: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4.科学态度与责任运动观念的树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师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概念;然后通过演示法展示不同参照物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差异;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运动的描述》。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方式和量度•运动的描述其中,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而运动的方式和量度则包含了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最后,运动的描述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到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1.2 教材难点•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2.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描述运动状态•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运动实验的规律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准备3.1 教学环境教室中央放有一块大黑板,周围有30张桌椅,每张桌上放有一份课程表、一个笔袋和一支笔。
3.2 教学工具•大黑板•物理模型(飞行器、重物球等)•视频资源(《物理实验视频集锦》等)3.3 师生准备•老师准备课程讲解PPT,教学案例等•学生带好笔袋、纸张、教材、笔四、教学过程4.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在开始新课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例如,可以问:物体的运动止于哪里?或者,匀变速运动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问题结束后,可以结合物理模型,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实际发生的运动现象,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4.2 呈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后,经过一些学习活动,如演示、视频观看、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运动的描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方式和量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3 深入实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探究运动描述方法后,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调整学生对运动的描述方法,进一步深入实践,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2.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掌握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学习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
4.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运动描述和分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选择一个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为学生后续学习动力学、力学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位置的相对性、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图像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如何通过运动的图像分析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这篇《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组织学生看挂图,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描述单元。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运动的基本认识,掌握描述运动所需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热情,同时教育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2.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运动图象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增强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的动画模拟,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运动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视频,如汽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这些运动现象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讲解新知识首先,介绍速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接着,引入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文字描述、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基本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所见到的运动,并进行简单的讨论,从而切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2.1 运动的描述教师通过讲解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运动的本质、三要素:运动状态、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并引导学生能够简单地进行文字描述,了解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2 文字描述的运动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板书的形式呈现物体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再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文字描述的局限性,探讨运动状态、运动轨迹、速度等需要使用什么形式来描述。
2.3 位置-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学习位置-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位置-时间图像的解释和分析,分析出位置-时间图像所能表示的内容,掌握如何将图像转换为文字和运动轨迹。
2.4 速度-时间图像的运动教师向学生介绍速度-时间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时间图像所表示的是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速度,由此掌握如何使用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实践与应用(2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答,例如:一辆汽车从某处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前行驶,经过20秒钟后停下来,求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选取“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实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说学情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如何准确、客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步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运动描述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实物模型或模拟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日常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运动的描述。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置、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相对运动、参考系等。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五)板书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一、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堂检测: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 2、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 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 都有可能 5、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 )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 是( ) A、竹排、青山 B、青山、江水 C、青山、竹排 D、江水、青山 7、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 照物是( ) A、湖岸 B、湖水 C、游船 D、岸上的建筑物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运动的描述”这节课的认识和对这: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 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 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 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 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 抽象思维能力。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多提供多媒体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实例分析抽象形成概念——举例描述运动理解概念,提高认识,准确描述运动——通过具体实例解释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分层巩固练习。
一、情景导入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运动的物理概念和描述方法还不太熟悉。
本章节是学生理解力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1. 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描述。
2.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定义、单位、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意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于运动的定量描述和物理概念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各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增强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的模拟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 提问讨论:什么是运动?我们如何描述运动?2. 讲解新知识- 定义机械运动、参照物,并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描述运动。
- 引入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 通过实例说明加速度的意义,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和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双重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
初中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单元——运动的描述。
这个单元不仅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关键。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描述物体运动所需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简单的运动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应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来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在实践中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
第二部分是速度的概念,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第三部分是速度的测量,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第四部分是速度与生活,探讨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的安全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的运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现在,我将具体阐述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接着,我会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结合实际例子,如汽车行驶的速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并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速度的测量部分,我会先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秒表、速度计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测量方法,还能学会如何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运动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让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还能够改善心情,缓解压力,带来身心的愉悦感。
因此,运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一份《运动的描述》的说课稿,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运动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运动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2.了解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3.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2.运动的分类4.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2. 学生对于科学合理的运动的掌握。
本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探究、讨论、表演等。
讲解:通过讲解授课,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探究: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获得运动的相关知识。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的观点,以加深彼此的认识和理解。
表演:通过舞蹈、健身操等展示自己对于科学合理运动的理解。
第一步:引入1.运动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重要意义?2.我们都会运动,但运动的种类有哪些?第二步: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运动健身指南》等相关资料,发现不同种类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于小组内交流。
2.为方便学生对不同种类运动的分类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整合并归纳各种运动类型来完成这一环节。
学生在整合过程中可以将互相间的意见交流,并针对归纳出的类别进行合理化的讨论和修改,以让分类更加合理和精准。
第三步:讲解1.通过PPT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和作用。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在进行不同种类运动的时候注意保护身体。
第四步:达成1.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的策划。
2.从小组中选拔出较优秀的项目,进行在班级中的表演和展示。
七、课后作业:2.分享你的日常运动习惯,给出自己的科学合理化运动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运动的描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
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
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
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
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
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
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
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
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
4、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
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进行提问:(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引出机械运动。
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
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
(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最为课堂练习的内容。
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___。
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___。
“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___。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
照物是____。
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
•练习2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____的,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__的。
•练习3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
3、刚才书中栏目中和练习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
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
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
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练习
某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俩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垠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正飞驰在田野上,问题:
①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不动的?
②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动的大屏幕是不动的
③根据提示,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火车上打斗?
6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三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方向相同即相对静止
二参照物
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七、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这个知识点,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课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