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分析
山西科技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与政策现状分析
施 太原市大学 生科技创业 园“ 百项 、 千人 、 万米 ” 工程 , 分别依 托
山西三益科技有 限公 司等 8 家专业企业 ,以科技研发 资金补贴
房租 的形式筹集到 1万 m 场地 , : 建立不同技术领域 的大学生创 业基地 , 为在校或毕业 3年 内的大学生免 费提供创 业孵化场地 ,
并 辅 之 以种 子 资 金 资 助 , 科 技 创 业 促 进 大学 生 就 业 。 目前 , 以 太
全 省科技创新创业体 系建设 的核心机构 ,成为太 原高新区支撑
服务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等 5家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
近两年 , 阳泉市科 技局在市 委 、 市政府 的支持下 , 选址在 阳
本研究 除对 山西省创 业 中心作 为重点 案例进 行分析 外 , 对
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 的建设与发展情 况也进行 了全面调查 。调 查显示 , 多年来 , 促进孵化 器发展 的氛 围与政策环境 并不 理想 , 全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 系的形成 速度十分缓慢,3 0 6 山西省太原市 0 00 ,
】 ・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 O Y H N I IN E A D T C N L G S
其孵化服务功能 目前还较为缺乏 。至于在“ 一区多园” 模式下挂 牌的若干个大学和科研院所 的科技园孵化器 , 则几乎形 同虚设 。
孵 化服务 , 对科技企业的仓 新与创业 活动构成 了强有力 的支持 。 作 为全省第一家 国家级科技企 业孵化器 ,该 中心 目前 已经成为
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应以园区化集聚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以重大创新成果中试、产业化为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研制为标志,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示范工程、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纽带,强化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兴产业太原发展对策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是太原市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以来,太原市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现代医药业、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3年,太原市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为418.52亿元,增长1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3%,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并初具规模。
1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1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太原装备制造业中不少优势企业和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地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太重集团连续三次入选中国机械百强榜,生产的热轧无缝钢管成套设备及大型钢板剪切矫直设备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大口径无缝钢管锥形辊穿孔技术属国内独创,设计制造能力全球排名第三;特种升降设备、1200吨桥机、航天发射塔架等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大型轧机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95%、88%、70%。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的无缝钢管连轧机组成套设备主机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市场的60%,锥形穿孔机组、微张力(定)减径机组等产品占到国内市场的75%。
2013年,太原市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取得显著成绩。
年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164个,工业增加值289.73亿元,增长1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
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思考
元 ,占筹 集 总额 的 9 .9 15%;来 自政 府 的资 金 29 亿 元 ,占筹 集 总 .2 额 的 70 %;其余 为 来 自国外 的 资金 、金 融 机构 贷 款 等 。 .2 3 中 小型 科技 企 业 R . &D 投入 强 度 较 高 2 构 建 完 善 的科 技 创 新 服 务 体 系 . 按 照 “ 府 引导 、市 场 主导 ” 的原 则 ,加 快 构 建 以企 业 为主 政
要指标之一 。2 0 年,太原高新区总收入大于 50 08 0 万元小于 10 00
万 元 企业 R&D人 员 占从 业 人 员 比重 2 .%,总收 入 小于 5 0 元 急需资金的初创型企业 ,以真正起到风险投资的作 用。发挥政府 00 0万
以下 企业 R &D人 员 占从 业 人 员的 比 重 1 .%。中小 型科 技 企业 巳 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构建 67
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更多是从事短平快的项 目,对一 点支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 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些需要较长时 间进行开发的项 目兴趣不高。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 高新区也应针对民营科技企业设立各类科技发展专项基金 ,为其 力和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者创新意识不足 ,加上开展技术创新存 成 果 转 化 活动 提 供 资 助 。
积极做 好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工作。科技型企业是 自主
山西省区域创新能力述评及对策措施
板” 和制约因素之一。
。
1 科 技创新能 力 的概 念与 内涵
迄 今 为止 , 内外 对科 技 创 新 能力 尚未 作 出 统一 的定 义 。学 国
陈国宏等构建了由知识创造能力 、 知识流动能力 、 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和创新经济绩效等 5 个一级指标以及 4 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 ,采用多层次的综 合评价方法 ,对各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 了综合评价。结果表 明 :0 1 2 0 年 山西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连续排名第 2 2 0- 0 8 0位 ,
源, 以获 取 自主知 识 产 权 、 握 核 心 技 术 为 宗 旨 实现 科 技 突破 , 掌
效果 5 个一级指标 、2 l 个二级指标和 3 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创新
能 力 评 价 指标 体 系 , 应 用 因子 分 析 方 法 , 各 地 区科 技 创 新 能 并 对
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 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 全部过程的能力 ] 。焦少 飞等认为: 区域创新能力是通过区域创 新系统的构筑 , 以区域 内知识 的创造和扩散为核心 , 以区域 内所
近年 来 , 多 学 者正 在 致 力 于创 新 能力 的研不 完 全 一致 , 得 了 不少 的成 果 。 取 随 着创 新 能 力 测评 理 论 研究 的深 入 , 的 测 评 方 法不 断 涌 现 , 新 相
中图分 类 号 : 3 G0 文 献标 识 码 : A
科 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 步的重要标志 ,是生产力发展的重 要动力。创新是经 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 而区域创新能力是 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经验表明 , 科技创新能力 已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 国家 ( 地区 )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和
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思考
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思考作者:李育军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针对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紧密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对太原商新区自主创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R&D;科技创新近年来,太原高新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总量稳步提高,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涌现。
太原高新区已经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和结构升级。
一、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1R&D经费支出稳步增长近年来。
太原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区企业R&D经费总量稳步增长,由2002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8.1亿元,年均增长70.1%。
2008年全区R&D经费支出18.1亿元,同比增长65.4%。
高新区众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产品技术优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08年,太原高新区入区企业科技活动资金筹集总额为41.65亿元,同比增长95.2%。
其中,由企业筹集的自有资金38.15亿元,占筹集总额的91.59%;来自政府的资金2.92亿元,占筹集总额的7.02%,其余为来自国外的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
3中小型科技企业R&D投入强度较高2008年,营业总收入小于500万元以下的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27.4%总收入大干500万元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R&D投入强度为15.2%;总收入大于10130万元企业R&D投入强度为2.0%。
统计表明,太原高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尽管R&D经费支出总额不大,但RODO,X强度较高,是高新区开展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4创新人才加速集聚R&D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例是衡量企业技术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008年,太原高新区总收入大于500万元小于1000万元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20.0%,总收入小于500万元以下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16.7%。
张复明对太原市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领导 ,凝聚力量 ,把科 技创新工作 的各项任务 落到实处 。为建设 一流省会城市 ,建设美丽太 原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调 研 用好转型综改试验区政策平台, 整合调动科技创新资源, 强化协 同协作, 努力在山西省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要引人才 、建团队、造平 台,加大科技投入 ,完善支持政策 ,创 新机制办法 。营造环境氛围,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 山
西 省经 济 由资源依 赖 向创 新 驱动转 变
个人进行了 表彰奖励, 谢承 泮 局长与 局机关各处室、 局
属各单位签订了2 0 1 3 年工作 目 标责 任书 并做了 重要 讲话, 总结了全局系统2 0 1 2 年工作
进 和 部 门 关 于 山 西 省 科 技 创 新 工 作 的 意 见 和 建 议 。 他 强 调 , 要 紧 紧 并 结 合 当 前 的 新 形 势、 新 任 行 围 绕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重 大 需 求, 强 化 企 业 科 技 创 新 主 体 地 位 , j 务 , 对 做 好2 0 1 3 年 工 作 提 出
一技之窗
【 三晋视点 】 张 近日 , 山 西 副 省 长 张 复 明 带 领 省 科 技 厅 贺 天 才 厅 长, 卫 小 平 复 副 巡 视 员 就 全 省 科 技 创 新工 作 在 太 原 调 研, 并与 企 业、 科 研院
市 副市长 王爱琴 陪 同并 参 与 了座 谈 。
张复明一行先后深入太重集团、中国电子集 团二所 、中B l O t 方自 控研究所、山西大学 、太原高新 区、太原经济区等O - 位进行
展望新 的一年里太原市科技
实地考察 ,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张复明指 出,要建立企业为主 ; 事业发展的美好合 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
山西综改十年,太原蹚出了哪些新路
1616家、65%,7827家——这三个数据,分别代表的是山西省太原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全省所占有的比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
从2017年至2019年,仅仅3年,太原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就增长了24倍,在中部省会城市位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6家,则意味着实现了158%的增长。
放眼更长的时间段,从2010年至今,太原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经济总量从2010年1778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4028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翻番,首位度提升到23.7%,GDP年均增长7.7%,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7258元增长到2019年的33563元;2019年太原城市存款排名全国第4,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阳曲、娄烦先后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8%,剩余贫困人口也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将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今日太原,正稳步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让太原发生巨变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和一块“金字招牌”。
高位推动转型综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山西的“金字招牌”。
作为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纲,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兴市、环境立市、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城市“双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科学谋划部署,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使得转型综改导向鲜明,综改合力凝聚,在全社会形成了支持和参与转型综改的浓厚氛围。
自2010年国家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太原市委就成立了转型综改试验工作领导组,2019年机构改革推进实施后,今日太原,正稳步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太原市技术服务体系运行分析
流动专家大院为重点 ,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
快 农 业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推进 先进 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术的联合攻关 .积极为联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 长久合作机制牵钱搭桥 ,使联盟可顺 畅地从高校和
科研 院所 获取 创 新所 需 的技 术 资源 ;对 一些 制 约技
太原市科技 兴市项 目( 8 15 ) 000 8
收 稿 日期 :0 8 1— 7 修 回 日期 :0 8 1- 7 2 0— 0 2 ; 2 0 — 12 作 者 简 介 : 培 忠 ( 9 0 , , 西 太原 人 。 19 陈 1 7 -) 男 山 93年 7月毕 业 于 山西 师 范 大 学 , 总编 。
点 关 注
太原科技
0
20 0 8年 第 1 2期
0凹 嗍 S@0 1匡@∞ 凰 —r
文章编号 :0 6 4 7 (0 8 1 - 0 9 0 10 — 87 2 0 )2 0 1— 2
太原市掖市眼务伸系运行分祈 冰
陈 培 忠
( 太原科技杂志社 ,山西 摘 太原 0 00 ) 309
合 ,加快发展软件 、生物技术与新 药 、环保技术 、 信息技术等专业孵化器。
14 培 育 中介 服务 机构 . 加 强 非 营 利 性 骨 干 科 技 中介 机 构 的建 设 和 培 育 。强 化其 主导 业 务 建 设 和 中介 服务 的 资源 建 设 ,
才优势 、资源优势等 ,积极引导区域科技力量注入 省会城市科技创新体 系建 设 中。从加强产 学研合 作 、建立产业集群技术联盟 、建设工程技术 中心和 重点实验室人手 ,整合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优质科
为全市高技术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以及社会可 持续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 .形成创新服务
《山西省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估研究》
《山西省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估研究》篇一一、引言山西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和文化区域,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发展。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益,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评估山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以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山西省科技创新政策概述山西省的科技创新政策主要涵盖了科技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
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提供土地支持等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山西省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政策效果评估方法为了全面评估山西省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本文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走访,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政策的反馈和评价。
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政策实施前后的科技创新成果、经济增长等指标的变化。
四、政策效果分析1. 科技研发投入增加山西省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使得科研经费逐年增长。
这不仅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也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2. 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山西省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
这些平台的建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3. 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
这使得山西省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4. 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效明显山西省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来晋工作和创新。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5. 经济增长明显提速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1.11•【字号】并政办发〔2019〕3号•【施行日期】2019.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并政办发〔2019〕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综改示范区、不锈钢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月11日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太原市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50号)、《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晋政办发〔2016〕76号)、《〈山西省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补充规定》(晋政办发〔2017〕79号)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级科技创新经费系指为支持我市科技创新项目及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设立的,列入市级财政预算,由市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的科技专项资金。
市级科技创新项目系指根据全市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规划,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并由市级科技创新经费立项资助或给予后补助支持的科技创新项目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遵循科学引领、创新驱动、尊重规律、改革创新、公正公开、规范高效原则。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2.02•【字号】并政发[2005]31号•【施行日期】2005.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政发〔2005〕31号2005年12月2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支撑区域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发展、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构筑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依托省城现有科技创新机构和科技资源基础,以科技资源开发、整合为主线,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目的,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全面提升太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分布实际,针对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区别轻重缓急和具体条件分阶段组织实施。
(二)整合资源,突出共享。
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依靠机制创新,探索平台建设公益性和市场化结合点,建立体现各方利益的共建、共享、服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破资源分散、闲置浪费、部门和单位垄断的资源管理状况和体制障碍,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社会共享和利用最大化。
(三)充分衔接,避免重复。
最大限度的与国家和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相衔接,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已有的平台资源,实现开放和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和新的浪费。
(四)体现特色,服务重点。
太原区域技术市场体制创新研究
市技术市场发展存在 的问
技术市场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中发挥了基础性 的重要作用。首先是技术合 同登记量和技术交易额逐年 增加 。显示技术市场交易活跃 ;其次是通过税收优惠极大地提高了企业 引进技术的积极性 ,技术市场是企
业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 ,目前的太原市技术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
技 术市场的市场要素配置不全。技术市场 的技术交易主要由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方按照产品交易 的简
单方式进行 ,缺少技术经纪人 的中介服务 ,常忽略了成果评价 、技术生命周期评估、市场评估 、可行性风
险评估、进场技术交易等重要技术交易的环节 , 存在很大 的短期性 , 追求的是短期受益。
没有完善的技术交易平 台。没有形成有型 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信息平台。近年来 ,太原市科技
引导和支持技术咨询、中介 、经纪和交易活动 ;建立信 息服务平 台,汇集技术创新要素和促进信息交流的 信息交互技术 ,实现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功能 ,为建立技术交易所 ,活跃全市技术市场 ,促进技术交易提供
技术支撑 ,构筑技术中介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土壤。 在太原市科技局 的领导下 ,太原技术经纪人 中心由太原技术转移促进 中心负责组织 ,接受 山西省技术 市场管理办公室的业务工作指导 ,中心设在太原高新区技术转移大厦 ,依托太原技术转移 中心的技术条件 ,
产业链 ,营造创新链 ,配置信息链 。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 的资源配置要求 , 研发 网络平台功能模块 。 设置相应 的科技服务功能区 ,吸引社会科技 中介服务组织进场开展服务活动,探索适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和市场规律的线上技术市场与线下技术市场相配合 的业务模式 ,实现协同创新流程再造 ,为企业提供全流
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布局!(最全整理)
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创新布局!(最全整理)1. 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2. 上海市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浦东新区在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资源。
3. 广东省广东省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大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深圳市作为广东省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
4. 江苏省江苏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是江苏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5. 浙江省浙江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同时,宁波市和温州市也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6. 山东省山东省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中,青岛市和济南市是山东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新兴科技企业。
7. 湖北省湖北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
8. 辽宁省辽宁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的科技创新重点区域,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9. 四川省四川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核心城市,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10. 湖南省湖南省重视科技创新的布局。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11. 陕西省陕西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科技创新重要区域,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12. 福建省福建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厦门市作为福建省的科技创新重点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企业。
13. 河南省河南省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发展。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多家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
打造科技支撑新引擎——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太原在行动
创新决定未来 。太原将依托龙头骨干企业 ,以重大项 目为载体 ,采取产学研战略合作 、国际科技合作 等方式 , 加快建设各类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 加快科技成果 向产品 、 产业扩展 ,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但
四——嗣磨威 镳
“ 十一五”期 间,太原市每年召开两次科技成果发布暨项 目对接会 ,累计发布科技成果 2 0 余项 ,签 0 0 订技术成果转让合 同 、协议 60 6 余项 ,项 目总投资 7 . 亿元 ,合同成交 额 2 . 3 6 6 2亿元 ,技术交易额达到
投资达 4 亿元。此外 ,太原市技术服务机构与国内 4 余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科研单位 、高等 院 2 0
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引进高新技术成果 、项 目以及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架起了金桥。 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技术联盟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目 前太原市 已建成此类试 点 3 余个 ,促进 了产学研用相结合 ,一批 自主创新成果在产业化 的道路上迈 出了一大步。 0 与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联盟的太原磬泓机 电设备有限公司 ,通 过购买高校专利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以及聘请大学的教授 和专家指导等形式推动了 自身的技术创新。由 其 自主设计开发的 “ 大型环形加热炉高效蓄热式燃烧系统”被列入太原市科技计划重大 自主创新专项给予 重点支持 。 “ 实施产学研联盟建设工程 ,不但帮助企业找到了技术创新 的有效途径 ,而且为提高在校生实
到 2 1 ,太 原 市拥 有 各 类研 究 与 开 发 机 构 39个 ,各 类 技 0 0年 4 术 服 务机 构 7 0 ,拥 有 国家级 的工程 技 术 中心 2个 、重 点 实验 室 1个
太原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条件分析
太原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条件分析作者:赵晓丽,陈培忠,范松灿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年第6期赵晓丽,陈培忠,范松灿(太原科技战略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9)摘要: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大局着眼,探讨了太原市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道路的必要性,从区域创新体系、平台服务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太原市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条件。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太原市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2.06.006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瓶颈难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竭泽而渔”,重开发轻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陷入了畸形发展的轨道。
同时,发达国家着力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国际规则也对我国形成巨大挑战和压力。
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转型发展尤其是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合适的时机利用适合的模式,及时成功地转型,才能先发制人,掌握发展主动权。
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纷纷因地制宜,从本区的发展实际出发,推动经济转型,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尤其是辽宁抚顺、吉林白山、安徽铜陵、湖北黄石等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紧抓国家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太原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单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太原市产业结构单一化、初级化、重型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接续产业少,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愈加不相适应,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困境,亟须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道路,从而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引领、带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作用,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
构筑山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构筑山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作者:刘俊义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20期科学导报讯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形态演进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山西省科技系统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着力提升创新驱动效能,全力构筑山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并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
近年来,山西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题,以构筑山西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以机构改革为动力,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赋能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强用好四支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实现五个效果,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互为促进、缺一不可。
要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服务,把握好科技创新各环节的着力点,强化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
基础研究着力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技术攻关着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营造良好应用生态,打造全省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坚持深化改革,打造体制机制创新“谷地”。
“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是山西营造良好创新应用生态、破解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的试验田,要完善细化实施细则,在实践中不断“试机制”“创模式”,打造更多突破性政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蹚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的新路。
以科技创新赋能三次产业发展。
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是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太原市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科技创新政策、法制环境的优化
太原市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科技创新政策、法制环境的优化梁红岩;张波【摘要】@@ "十一五"时期太原市科技政策法规建设状况rn"十一五"时期,太原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着力点,不断完善符合太原市实际需要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五年间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发[2007]1号)<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发[2007]25号),对太原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绿色转型战略以及全面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又针对性出台了<加快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产业集群战略联盟试点、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服务业、引入风险投资、完善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提高科技服务质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39个配套政策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7页(P38-44)【作者】梁红岩;张波【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十一五”时期,太原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着力点,不断完善符合太原市实际需要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五年间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发 [2007]1号)《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发 [2007]25号),对太原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绿色转型战略以及全面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又针对性出台了《加快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产业集群战略联盟试点、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服务业、引入风险投资、完善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提高科技服务质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39个配套政策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分析摘要:文章在列举诸多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所作定义基础上,厘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解内涵,并将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情况置于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作出理性对比分析,并针对其中所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能全面推进太原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大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些理论前导。
关键词:太原科技创新体系对比分析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00-03当今时代,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太原市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太原市作为中国重点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太原市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区域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太原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
因此,全面推进太原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大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关系太原市兴衰的必然选择。
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见表1。
本专题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将区域内外的资本、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区域创新科技系统通过知识的创造(研发),从技术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太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情况对比分析(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法规,科学化、规范化的科技管理体系和制度化、法制化的政策环境体系初步形成1.科技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地方科技立法在促进专利转化和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取得突破,科技管理体系逐步优化,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2007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若干配套政策陆续出台的基础上,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并发[2007]1号)和《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并发[2007]25号),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着力点。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目标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相关的配套措施日趋完善,地方科技立法在全国更处于领先水平。
2007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以专利转化为龙头,在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中营造鼓励发明创造、加强专利转化及专利保护的法制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1月1日实施的《太原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在尚无“上位法”的情况下,在全国起到了先行引导和示范作用。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确定了具有太原特色的“3+2”科技计划体系;构建了“计划、项目、经费三分离”管理模式,全面实行选题招标制、前期可研制、专家评审制、立项公示制、管理合同制和项目具体化的“五制一化”以及“三到场、三见面、三了解”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项目前期立项、中期检查、验收鉴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实现了由重审批向重培育、重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的转变;加大科技项目公开招投标力度,面向全国的科技项目招标占到每年项目立项总数的50%以上,提高了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2.科技投入强度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仍不尽合理,科技投入强度与中部省会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太原市科技投入强度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支出总额逐年上涨,2009年达到120.052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2009年分别为16.04亿元、25.06亿元、31.13亿元、33.40亿元,2009年比“十五”期末的6.23亿元增长453%。
但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太原市r&d经费支出总量并没有排在前列。
2010年,太原市r&d经费投入50.8亿元,排在武汉、长沙、郑州、合肥之后列第5位,人均r&d经费投入位列第1位,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在长沙、武汉之后列第3位。
2009年,r&d经费总量太原市处于中下游水平,排列顺序分别为:武汉第一,长沙第二,合肥第三,太原第四,郑州第五,南昌第六。
(二)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创新提供公共技术与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人才支撑体系日臻完善1.依托省城高校、大院大所已有的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开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建设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开放、共享、服务、共赢的产业创新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攻克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等瓶颈问题。
近年来,太原市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专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截至目前,太原市企业技术中心7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7个,市级39个,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处在偏后位置,仅相当于排在首位的合肥的一半。
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9个,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但这其中只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空缺。
拥有重点实验室2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7个,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均排名第四。
拥有中试基地2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0个,市级5个。
总体上讲,太原市拥有的科技资源总量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居中下游位置,而且,这些科技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属和省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的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占有的比例较高,但平均使用率却只有20%,比全国平均使用率低5个百分点;科技数据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使用率却不到10%。
一方面是科技资源门类不全、质量不高、高端仪器缺乏,另一方面是使用率不高,由各级政府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为部门和单位“所有”,科技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平台、专利技术网上交易服务系统、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丰富专家库、成果库和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平台拥有专家、企业以及技术成果和难题信息1100余项。
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cad、erp等信息化培训。
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可查询1985年至今的国家专利文献信息。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拥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71个,比“十五”末增长77.9%。
2011年,孵化器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26%,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太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总体水平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中上游位置,基本实现了从以数量增长为主到以规模增长为主的发展目标,并且孵化能力、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太原市的孵化器建设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科技企业孵化器技工贸收入和利税情况也有明显增长,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础条件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活动服务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太原地区“一网两库”(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库、科技数据库)为整个创新体系的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活动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十一五”,太原地区“一网两库”为52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检索、传递等数据服务,点击率达到20万人次。
通过建设“一网两库”,加强了对外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队伍素质,建立了服务模式、在线和离线服务流程、平台的管理等服务机制,为促进太原地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条件支撑。
4.科技人员队伍日益壮大,科技人才的素质和层次有所提高,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撑。
为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太原市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办法》、《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意见》和《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鉴定、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
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和科技明星专项,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每年支持10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30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
截至目前,太原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为4.36万人(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企业中科技人员),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科技人员总量排名第四,与排在前两位的武汉、长沙差距较大,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总量还不到武汉的62%,仅相当于长沙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2%。
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小,全市在研究与开发机构从事科技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为2.12万人,占全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44%。
科技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全市现有一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教育和卫生行业,优质冶金、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人才比例偏低,金融、证券、投资、保险、国际贸易、法律和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紧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转型战略智力支撑的要求。
三、太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科技投入方面。
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支出结构不尽合理,r&d经费占科技活动经费的比例不升反降;财政科技投入下滑导致企业整体投入增速放缓。
财政科技投入吸引企业科技投入的比例2007年为1:80、2008年为1:83,2009年达到1:96,2010年达到1:105,从表面上看呈递增趋势,但2011年财政科技投入总量仅为8380万元,比上年缩减13.4%,未达到法定要求,企业科技投入8070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保障和加大科技投入,首先要强化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领作用,完善政府科技投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比率,加强落实对科技企业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其次要加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支持、引导企业向上级政府申请创新基金,鼓励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风险投资为重要发展方向、社会捐赠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投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