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分析摘要:文章在列举诸多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所作定义基础上,厘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理解内涵,并将太原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情况置于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作出理性对比分析,并针对其中所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能全面推进太原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大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些理论前导。

关键词:太原科技创新体系对比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00-03

当今时代,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太原市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太原市作为中国重点能源重化工基地,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太原市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区域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太原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因此,全面推进太原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大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关系太原市兴衰的必然选择。

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见表1。

本专题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定义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将区域内外的资本、土地、技术和信息等有形和无形资源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区域创新科技系统通过知识的创造(研发),从技术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太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情况对比分析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政策法规,科学化、规范化的科技管理体系和制度化、法制化的政策环境体系初步形成

1.科技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地方科技立法在促进专利转化和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取得突破,科技管理体系逐步优化,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2007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若干配套政策陆续出台的基础上,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并发[2007]1号)和《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并发[2007]25号),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太原市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目标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相关的配套措施日趋完善,地方科技立法在全国更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以专利转化为龙

头,在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中营造鼓励发明创造、加强专利转化及专利保护的法制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太原市科技风险投资促进条例》,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1月1日实施的《太原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办法》在尚无“上位法”的情况下,在全国起到了先行引导和示范作用。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确定了具有太原特色的“3+2”科技计划体系;构建了“计划、项目、经费三分离”管理模式,全面实行选题招标制、前期可研制、专家评审制、立项公示制、管理合同制和项目具体化的“五制一化”以及“三到场、三见面、三了解”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项目前期立项、中期检查、验收鉴定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实现了由重审批向重培育、重立项向重全过程管理、重经费分配向重使用绩效的转变;加大科技项目公开招投标力度,面向全国的科技项目招标占到每年项目立项总数的50%以上,提高了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2.科技投入强度不断加大,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仍不尽合理,科技投入强度与中部省会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太原市科技投入强度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支出总额逐年上涨,2009年达到120.052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2009年

分别为16.04亿元、25.06亿元、31.13亿元、33.40亿元,2009年比“十五”期末的6.23亿元增长453%。但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太原市r&d经费支出总量并没有排在前列。2010年,太原市r&d经费投入50.8亿元,排在武汉、长沙、郑州、合肥之后列第5位,人均r&d经费投入位列第1位,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排在长沙、武汉之后列第3位。2009年,r&d经费总量太原市处于中下游水平,排列顺序分别为:武汉第一,长沙第二,合肥第三,太原第四,郑州第五,南昌第六。

(二)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创新提供公共技术与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人才支撑体系日臻完善

1.依托省城高校、大院大所已有的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开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建设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开放、共享、服务、共赢的产业创新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攻克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等瓶颈问题。

近年来,太原市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专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截至目前,太原市企业技术中心73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7个,市级39个,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处在偏后位置,仅相当于排在首位的合肥的一半。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9个,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但这其中只有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空缺。拥有重点实验室2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7个,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均排名第四。拥有中试基地2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0个,市级5个。

总体上讲,太原市拥有的科技资源总量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居中下游位置,而且,这些科技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属和省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的仪器设备在全市范围内占有的比例较高,但平均使用率却只有20%,比全国平均使用率低5个百分点;科技数据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使用率却不到10%。一方面是科技资源门类不全、质量不高、高端仪器缺乏,另一方面是使用率不高,由各级政府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为部门和单位“所有”,科技资源闲置浪费严重。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加强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平台、专利技术网上交易服务系统、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丰富专家库、成果库和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平台拥有专家、企业以及技术成果和难题信息1100余项。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cad、erp等信息化培训。专利转化服务平台可查询1985年至今的国家专利文献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