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题策略分享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题策略分享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数年学习的集大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还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解题策略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作为数学的导师,我想分享一些数学解题的策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首先,解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数学问题有时候会很长,需要耐心阅读和理解每一个细节。
就像听故事一样,孩子们要学会“听懂”问题,理清楚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其次,像个小侦探一样,孩子们需要寻找线索。
数学问题通常会隐藏着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解答问题至关重要。
比如,问题中提到的具体数字、图形特征或者数学关系,都是解题的线索。
然后,孩子们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
数学是逻辑思维的良好训练,通过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可能的解决路径,孩子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解题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不要忘记使用数学工具。
例如,画图、列算式、使用图表或者模型等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要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毅力。
有些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或者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和试验。
耐心是解决数学难题的必备素质之一。
最后,解题后要反思。
无论是答案正确还是错误,都要帮助孩子们分析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路径和可能的改进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总结而言,小学六年级数学解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更是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的过程。
通过以上策略的分享和实践,相信孩子们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题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面临着更多复杂的数学题目和解决问题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解题策略与方法,希望对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审题与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仔细审题与理解。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条件。
在审题过程中,可以划出关键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
理解题目后,可以尝试将问题用自己的话重新总结,以确保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准确无误。
二、制定解题计划在理解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制定解题计划。
解题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大问题,将问题化简为小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难题。
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或者列式来整理问题,将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并为每个小问题设定解决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常用的数学解决方法包括巧算、列式、模型等。
巧算是指通过观察规律或利用特殊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列式是将问题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出来,通过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模型是通过绘制图形或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四、进行计算与验证当学生完成解题计划并选择好解决方法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具体的计算与验证。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准确性和细致性,避免粗心错误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完成计算后,学生应该进行反复验证,将计算结果代入原始问题,确认计算是否正确。
五、总结与反思在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应该进行总结与反思。
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方法,以便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解题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解决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题的策略与方法就是以上几点,通过审题与理解、制定解题计划、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进行计算与验证、总结与反思等步骤进行数学解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
总之,数学解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首先,在解题之前,我认为认真审题是十分关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把题目读懂读透,清楚题目让我们干什么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已经告知的,而哪些条件是不知道的,不知道谁就要先求出谁,把不知道的解决了,那题目的解决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反之,如果在没有审透题的前提之下盲目去解决,有可能侥幸成功,但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即使解决了也是徒劳的。
因此,我认为认真审题是必须的,也是明智的.
其次,我认为在解题过程中认真是必须的,只要这样才
能保证成功率,否则只有在问题出来时惊呼自己的粗心大意,后悔不已.
再次,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讲究办法是必要的。
当在解决的途中遇到了棘手的题目,我认为暂时放一放,把下面游刃有余的题目解决掉之后再过回头解决它.待到回头时,心情
放松反而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反之,极有可能急中生乱,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得小树而失森林,甚至错月亮又失太阳".
最后,我认为如果时间充足进行查漏补缺是必要的,不仅
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找到不足,而且有利于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常用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常用策略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王凯成 赵熹民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题方法层出不穷.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掌握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常用策略,就好象掌握了进入解题大门的“金钥匙”,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那么,小学数学解题中都有哪些常用策略呢?一、巧转化,化生为熟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或生疏的数学问题,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将 它转化为另一个与它有关的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方法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例1 图1中相邻两条平行实线相距1米,有一个人沿虚线从1米宽的路中间行走,一 直走到尽头,问此人行走了多远的路?解 本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就要计算出每一条虚线的长,然后再相加,这样解显然比较麻烦。
现在设想这个人不是单身行走,而是拿着一把1米宽的拖把,走1米就拖1平方米的地板(注意到每个拐角处走1米也相当于拖1平方米的地板)。
这样走完图中路程就将长16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板全部拖完。
本来问行走路程,想在转化成了求总共拖了多少平方米地板,也就是求这个长方形地板的总面积,问题便迎刃而解。
因为这块地板的总面积是:16×10=160(平方米),所以这个人共行走了160米路。
答:此人行走了160米的路程。
例2 一个分数,如果分母减2,约分后是34,如果分母加9,约分后是57,那么,原 来的分数是______ 。
解 原来分数的分母有增有减,而约分前分子始终未变,所以先考虑原分数的倒数。
题目可叙述为:一个分数(原来分数的倒数),如果分子减2,约分后是43,如果分子加9,约分后是75。
求这个分数。
由于7415315-=,9+2=11,所以115中含有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11个,故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11511⨯,即这个分数的分母是15×11=165。
而约分前的分母仍然是165,42203165=,220是减去2得到的,所以这个分数的分子是220+2=222,这个分数是222165。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大全小升初,不光是学习分数漂亮,答题技巧也是需要的,巧妙的答题技巧可以使考试效率大大的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有效的考试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各类题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的解法:选择题得分关键是考生能否精确、迅速地解答。
数学选择题的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的分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的分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由于答案在四个中找一个,随机分一定要拿到。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尽量不要大做"。
二、填空题的解法:填空题答案有着简短、明确、具体的要求,解题基本原则是小题大做别马虎,特别是解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满足题意,有没有漏解和不满足题目要求的解要认真区别对待。
数学填空题的分值增加许多,其得分情况对考试成绩大有影响,所以答题时要给予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填空的解法主要有:直接求解法、特例求解法、数形结合法,解题时灵活应用。
三、解答题的解法:解答题得分的关键是考生能否对所答题目的每个问题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解答题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数学难题(通常在每题的后半部分和最后一、两题中),如果不能判别出什么是自己能做的题,而在不会做的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得分肯定不会高。
解答题解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各式各样的题型有各自不同的书写要求,答题的形式对了基本分也就得到了。
审题清晰,题读懂了解题才能得到分,要快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知道题目表达的意思,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关键的字词是什么,特殊的情形有没有,不能一知半解,做了一半才发现漏了条件推翻重来,费了精力影响情绪。
附加题一般有2至3问,第一问,其实不难,你要有信心做出来,一般也就是个简单的理论的'应用,不会刁难你,所以,你要作出来。
如果有第三问,那么第二问多半是中继作用,就是利用第一问的结论,然后第三问有要用到它自己。
这一问,比较难一点,但是,如果你时间允许,还是可以做出来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解题策略一:理解问题在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全面理解问题。
可以将问题简化,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解题技巧一:画图辅助理解画图是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当解决有关几何形状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有助于我们洞察问题的本质。
解题策略二:分析题意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对于给出的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理清关系。
根据问题中的提示,确定所需求解的未知数,明确解题目标。
解题技巧二:利用物品模拟利用物品模拟是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技巧之一。
通过拿起实际的物品,进行模拟操作,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问题。
例如,当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时,可以用物品进行实际操作,直观感受数量的增减或者比较大小。
解题策略三: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我们要灵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比较运算等。
在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题目的特点,避免盲目运算,提高解题效率。
解题技巧三:抓住问题的关键在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通过剖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将问题简化为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数学运算,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解题策略四:多加练习,培养速算能力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一定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速算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任务,逐步培养自己的计算技巧。
解题技巧四:积极思考,灵活运用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解题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数学解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类数学题目。
一、模型建立策略模型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当学生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简化问题,并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例如,当遇到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图像或使用物体模型等方式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目并推导解决方法。
二、分析和解读题目策略理解题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一步。
学生应当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并将其翻译为数学表达式。
此外,学生还应学会将问题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并提炼出问题的核心。
这样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利用图表和图像策略图表和图像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图像等可视化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推导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可以绘制平面图或使用模型来辅助理解和计算。
四、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策略,如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角度思考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多角度思考。
学生常常将问题局限在一种思维方式中,导致思路狭窄。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通过换元、变换视角等方式,寻找不同的解题路径。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反思和总结策略解题后,学生应该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和规律。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结语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通过灵活运用模型建立、分析和解读题目、利用图表和图像、创造性思维、多角度思考以及反思和总结等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数学题目。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需要运用一些实际问题解题策略,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
1. 阅读题目:首先要认真理解题目,把题目中的要求和条件弄清楚,注意到特殊的词语和术语。
2. 分析问题:需要确定题目的数学关系,分类别去解决。
3. 画图:通过画图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4. 设变量:将题目中未知量用一个符号表示出来,使之变成代数问题,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关系,解题过程更加规范。
5. 找规律:通过对题目中数据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关系。
6. 分步计算:实际问题有时比较复杂,需要逐步进行计算,一步步推导出答案,不要急于求成。
7. 检验答案:答案只有在用实际物品或事情去检验时才更加准确,需要将答案与实际情况相匹配,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8. 总结归纳: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掌握更多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提高解题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需要通过阅读题目、分析问题、画图、设变量、找规律、分步计算、检验答案、总结归纳等多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运用正确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的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与方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和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学习策略以及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学数学学习的策略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1. 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2.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和方向感。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或个人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检查和鼓励。
3.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题的技巧和方法1. 穷尽方法、思考不同角度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应该积极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角度。
不要因为一种方法没有解决问题而灰心放弃,而是应该尝试其他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善于化繁为简学生在解答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化繁为简的方法来简化问题。
例如,可以先解决一些简单的子问题,然后逐步进行拓展和推广,找到整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3. 规划解题步骤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规划好解题步骤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先整理和分析题目的要求,然后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解答问题,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4. 多运用图形和示意图对于一些几何和图形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或示意图来辅助解题。
图形的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多做练习题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
学生应该多做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
同时,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参加一些竞赛或辅导班,与其他同学切磋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策略一】理清思路解决数学问题,第一步是要理清思路。
在解题之前,可以先读清题目,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用文字、图表或其他方式来梳理思路,在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路线。
【策略二】分析问题在理清思路之后,需要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要把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将问题分解成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列方程、画图等方式,将问题形象化,找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
【策略三】选择合适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一类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例如,对于运算题可以选择竖式计算或列式计算等不同的方法。
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策略四】多角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它们的优劣,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同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逆向思维、推广思维等,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策略五】验算和复核解决数学问题后,需要进行验算和复核。
验算是指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对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复核是指对题目的要求进行检查,确保每个要求都已经得到了满足。
通过验算和复核,可以避免因粗心或计算错误导致答案的错误。
【策略六】积极交流探讨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积极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是很重要的。
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解题思路,互相帮助发现解题错误或更好的解题方法。
同时,也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策略七】反思总结最后,解决完数学问题后,要进行反思总结。
可以回顾解题的过程,思考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要总结解题的经验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解题提供参考。
通过反思总结,可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小学数学常用的11种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一、直接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条件,与其他的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5〕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列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根本线段,则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AB AC AD AE AF AG共6条。
解决数学难题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详解
解决数学难题小学数学解题策略详解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对于一些困扰学生的数学难题,掌握一些解题策略将有助于他们更轻松地应对。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有效的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1. 利用图形解题在解决一些几何题目时,画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解题策略。
通过绘制几何图形,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题意,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解决长方形的周长问题时,可以先绘制一个长方形图形,标注各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周长的定义求解。
2. 利用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题策略,通过观察和总结事物的共性推断出一般性结论。
小学生可以通过找规律、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然后总结出普遍性的结论。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要求求出下一个数,可以通过观察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别,并作出相应归纳。
3. 利用分析与解决步骤解决数学难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分析和解决步骤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其次,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解题思路。
然后,以步骤的形式将问题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最后,检查和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4. 利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思考问题的策略。
对于一些数学难题,学生可以尝试从反面思考,从答案出发推导回题目,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给定一个数学方程,要求求解未知数的值,可以假设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然后逆向运算回去验证是否正确。
5. 利用数学公式和规律数学有许多公式和规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和规律,解决与其相关的难题。
例如,通过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一个圆的面积,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推导。
总结:以上是小学数学解题的一些有效策略,包括利用图形解题、归纳法、分析与解决步骤、逆向思维以及数学公式和规律的运用。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思路,并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多种解题策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多种解题策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解题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希望能对教师和家长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寻找解决办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归纳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总结事物的共同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规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例子,让他们观察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序列,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推断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归纳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解法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分解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部分,然后逐步解决每个部分。
例如,当学生面对一个较长的加法或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先计算每一位数的和或差,再将结果相加或相减。
这样的解题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并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加法题,学生可以选择列竖式计算,也可以选择心算或者利用数轴等其他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并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多样性。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来教授数学知识。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小学五年级数学11种解题技巧
小学五年级数学11种解题技巧小学五年级数学11种解题技巧1、对照法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
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2、公式法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3、比较法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4、分类法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
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即要注意大类与小类之间的不同层次,又要做到大类之中的各小类不重复、不遗漏、不交叉。
5、分析法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依据:总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
思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总体,先把整体的各部分或要素割裂开来,再分别对照要求,从而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这种解题模式是“由果溯因”。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一、选择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
2. 排除干扰项:根据题目的要求,逐选项比较,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 试验法:对于某些需要验证的问题,可以试着计算或列举几组数据,来确定答案。
4. 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简便的方法、技巧或性质来减少计算步骤和出错的可能。
二、填空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
2. 找到关键信息:确定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
3. 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或推断出与未知数有关的数值。
4. 运用数学方法:根据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5. 检查答案:将求得的数值代入题目中,验证答案是否合理。
三、解答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明确解题思路。
2. 分析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
3. 组织解题过程:按照逻辑顺序,清晰地陈述解题过程和计算步骤。
4. 补充解题思路:在解答过程中,补充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检查解答:对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应用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2. 提取关键信息: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目标。
3.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公式或方程。
4. 求解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方程或计算出目标数值。
5. 运用结果:根据问题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解题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策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七种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七种策略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策略来突破难点,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并顺利解决问题。
小学生常用的也易接受的特殊策略主要有以下七种:1.列表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复杂难明、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如在学习人教版第7册《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为了研究烙饼个数与烙饼时间的关系就可采用列表策略,如右图。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2.画图的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
如在学习人教版第5册《搭配问题》时,为了能更直观、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就可采用画图策略,如右图。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2)画图前要理请数量关系;(3)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3. 替换的策略。
这种策略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如学习人教版第6册《等量代换》时,为了能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就可采用替换策略,如右图。
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替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替换、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替换的方法,在题目中寻找可以进行替换的依据、表示替换的过程;(3)抓住替换的关键,明确什么替换什么、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4.转化的策略。
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学科,小学的数学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解题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认真审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是认真审题。
好的解题者首先要学会看题能力,学生应该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和要求。
只有认真审题解题才会做得更准确和更快。
二、抓住关键抓住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指问题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核心的信息。
学生应该学会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汇,以帮助自己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通常问题的关键有两种情况:1. 找出问题中给出的数字、数据等量化信息。
2. 找出问题中所要求的目标、结果、答案等。
抓住关键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算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寻找并且解析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准确掌握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学生要准确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和运算符号之后,要进一步掌握解方程、证明和应用等高级数学技能。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参与各种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经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一些解题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用于面临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因此,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多思考,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自己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勇于尝试和探索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和结合性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应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勇于尝试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通过深入探索和尝试,学生能够探索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掘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准确掌握计算方法、总结经验和勇于探索。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也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外,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应用题。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数学应用题出发,总结一些解题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
一、智慧算法1.仔细阅读问题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要求。
要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确保自己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2.分析问题在阅读完问题后,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问题所给的信息是否足够解决问题?(2)问题要求解决的是什么?是求某个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是寻找规律?(3)问题中是否存在多个步骤,需要分别解决?3.找出关键信息有时候问题中会给出大量的信息,但其中只有一部分是关键的,其他信息只是干扰。
要能够筛选出关键的信息,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4.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和要求,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5.运用合适的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可以运用列式计算、图形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典型题型1.关于加减运算的题目在小学数学中,加减运算是最基础、最常见的运算。
在解决加减运算的应用题时,可以使用以下策略:(1)将问题中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方程式;(2)将问题中的整体和个体进行适当的分解,简化计算过程;(3)利用图形、图表等辅助工具解决问题。
2.关于整数的题目在解决整数应用题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策略:(1)利用实物与虚拟物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2)使用数轴等图形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大小关系和运算规则;(3)通过找规律、找特殊情况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整数运算中的困惑。
3.关于几何图形的题目在解决几何图形的应用题时,可以运用以下策略:(1)画图辅助解题,将问题中给出的几何图形绘制出来,有助于理解问题和找到解题思路;(2)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相似定理等;(3)通过建立方程、利用勾股定理等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完整版)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一、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
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
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
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
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
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
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题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
把问题解决应用于教学的代表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杜威认为,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主动的探求并思索,明智的驾驭实践的态度和方法,掌握有效的、适当的解决处理问题的态度。
解题策略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到知识学科的教学中,尤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一、解题策略的研究背景什么是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1]其方法是有层次性的,解题策略是最高层次的解题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
与解题方法相比较,程序性弱,不易于复制,且应用面宽。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策略有:熟悉化策略、简单化策略、具体化策略、找规律策略、分类策略、整体策略等,这些策略大都优于一般方法、技能和规则,对学习活动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解题策略的问题,重视解题策略的教学就成了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
[4]解题策略就是寻找解决问题思路的指导思想。
它既是使用方法的方法,又是创造方法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即解题策略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的培养(一)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
[8]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情景故事化、活动化、生活化,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参与问题的发现及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
如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精心创设小猫建池塘,要求学生帮助小猫设计池塘的形状并计算出面积,这样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在情境中,学生很快复习完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剩下一个梯形的面积,学生无法求出它的面积。
由于已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学生跃跃欲试,一下子就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问题: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求梯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定位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的问题探索的思维空间,既创设了问题情境,又为学生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探索情境。
(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问题解决策略中,我们应注意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对课本知识能活学活用,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
如“小东家有10000元钱,准备把它存入银行。
爷爷要储存三年期,爸爸要储存一年期,两个意见不统一”,教师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究竟哪种储存方法能得到较多的利息?让学生们充分感知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创造性的看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也体现了在实践中的创新。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常常需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几种思维的同时参与,只不过在具体问题中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策略,在教学中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逻辑思维,在数学中尤其显得重要。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概念、规律去分析和处理多种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分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演算小数除法试题,使学生初步感知“除不尽”,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商和余数部分,他们会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与此同时使之领会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这样,他们可在有效数字后面想象出若干正确的数字来。
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而在积极迁移,将旧知识向新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应挖掘各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
这样,小学生通过组织、迁移、强化训练等将概念、判断、推理融会贯通,达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解题策略的培养,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应用问题的结论。
在该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
三、解题策略的应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掌握数学意味着善于解题。
面对着一个比较综合、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地找到其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呢?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一定高度的谋略以致遇到问题时得到更好的迁移,那么就很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几种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
(一)熟悉化策略的应用[9]熟悉化策略就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熟悉的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或易于解决的问题。
例: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跃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跃米。
它们每秒钟都只跳一次。
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米就设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跳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或)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米的整倍数,也就是(或)的“最小公倍数”(或和的“最小公倍数”)。
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进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已经熟悉的数学问题,这种熟悉化策略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二)具体化策略的应用抽象的问题总是难以理解,因而也难以解决,如果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或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直观的语言或图形,则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就容易暴露出来,也就容易制订解题方案,简捷解题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
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例: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
甲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略。
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就为所求,这里不但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
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
怪不得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对天才儿童研究发现,许多天才儿童是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而数学上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依靠形象图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依靠。
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
(三)简单化策略的应用复杂问题的特征是式子结构复杂,逻辑推理严谨,问题中的未知量较多,运算量较大等。
解题时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考虑它的简单情形,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例:求的和。
仔细观察这些分母,不难发现:2=1×2,6=2×3,12=3×4, 20=4×5……380=19×20,再用拆分的方法,考虑和式中的一般项于是,问题转换为求和的形式原式==()+()+()+()+……+( )==此问题就是将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巧妙的拆分,转化为比较好计算的形式,一下子将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避开繁琐的解题步骤,还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四)整体策略的应用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通常会从局部因素入手,尽可能地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以便将问题逐一解决。
但是有些问题,从局部条件入手相当复杂,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
例:甲班和乙班共83人,乙班和丙班86人,丙班和丁班共88人,问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分析:如果分别求出四个班各有多少人?再求甲班和丁班共多少人?显然很困难,所以,可以从整体看,甲、乙、乙、丙、丙、丁,要求甲、丁,可以把甲、乙、丙、丁加起来,再减去乙、丙1,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我们大致把问题分为三类:1、是实际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一看到问题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可以利用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达到的很好的迁移。
2、是探究性问题:通过一定的探索、研究去深入了解和认识数学对象的性质,发现数学规律和真理的问题叫探究性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博览群书的情况下研究问题的性质,既可以拓展知识面,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问题。
3、是开放性问题:即在问题的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它不一定只有一种答案,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在自己设定的条件范围内成立就是正确的。
这类问题设计要遵循可行性,要选择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1]”内的问题既要让学生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调起学生强烈想要解决问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