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实验室检查解读(全科规范化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病因分类

生成不足 造血物质缺乏或造血激素不足 Fe、叶酸、VtB12、 EPO 造血功能障碍 Fanconi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它原因 感染、炎症、铅中毒、癌性贫血

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先天性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Hb异常: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红细胞外:后天性

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 非免疫因素: 感染、理化因素、DIC、脾亢

丢失过多(失血性)

急性、慢性 出凝血性疾病(ITP、血友病、严重肝病) 非出凝血性疾病(外伤、肿瘤、结核、支扩、 消化性溃疡、寄生虫、痔、妇科疾病
贫血形态分类
MCV(fl) 正常值 80~100 MCHC(%) 常见病 32~38

一、血液常规检查
【参考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红细胞计数 (4.0~5.5)×1012/L (3.5~5.0)×1012/L (6.0~7.0)×1012/L
白细胞计数 (4~10)×109/L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百分数 0~5 50~70 0.5~5 0~1 20~40 3~8
附1 贫血的分类和鉴别

定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RBC或Hb低于正常

标准 (g/L)
(WHO) 6m~6y <110 成年男性<130 孕妇<120 6~14y <120 成年女性<120
海拔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000m
Hb 4%

分度
( 60、90、120)
( 30、60、90)
Hb (g/L)
新生儿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 120 ~145 90~120 60~90 <60 小儿/成人 90 ~ 60~90 30~60 <30
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中山医院全科 陈倩
教学目标






掌握血、尿、粪常规及体液常规快速检验的正常值和异 常值判定。 掌握葡萄糖及其代谢的检验、血脂检验、肾功能检验、 肝功能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电介质和无机离子 以及酸碱平衡检验中各项指标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和临 床应用评价。 掌握贫血的分类和鉴别。 掌握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原则,掌握输血指征和血制品 的使用。 掌握血粘度检测意义。 了解白血病MICM分型。 掌握细菌感染检验和熟悉细菌耐药性检测,熟悉抗菌药 物概况。 了解检验诊断学的概念、分类、现状与展望。

实验诊断—— 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 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 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目的—— 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 有别于检验医学 内容—— 血液学检验 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生化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病原学检验



正常值—— 沿用已久 正常人的检测值? 欠准确,缺乏确切的定义和概念 参考值或参考范围 —— 新概念 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出 对抽样组检测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 各实验室可能不同
【参考值】0.5%~1.5%
增多:提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 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贫血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后。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 血等。
病例讨论1

患者,女性,58岁
纳差、腹胀3月,进行性乏力、心悸2周余
3周前胃镜、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查体:贫血貌,无黄染,LN(-),两肺(-),心率 128次/分,心尖部4/6级SM,腹软,肝剑下3指、肋下未 及,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 水肿
RBC (1012/L)
小儿 3~ 4 2~3 1~2 <1

分类
速度——急性、慢性 红细胞形态——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小细胞低 色素性 血红蛋白浓度——轻度、中度、中度、极重度 骨髓增生情况——增生性(溶血性、缺铁性、巨幼 细胞性)、增生低下性(再障) 发病机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性、红细胞破坏过多 性、失血性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见于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贫血、各种原 因引起的失血、白血病等。
3、红细胞形态改变
双凹圆盘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μm,中心淡染区约占1/3
① 大小异常:小细胞低色素 直径<6μm、淡染区扩大 巨幼细胞 直径>15μm、淡染区消失 ② 形态异常:球形细胞 直径<6μm、淡染区消失 椭圆形细胞 正常血涂片中1%,明显增多>25%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边缘部和中心染成红色呈靶状 镰状红细胞 形如镰刀状 红细胞形态不整 泪滴状、梨形、盔形、 三角形、新月形或碎片 ③ 染色异常:低色素性 染色过浅、淡染区扩大 高色素性 着色深、淡染区消失 嗜多色性 灰蓝或紫灰色、体积较大 ④ 结构异常:嗜碱性点彩 出现嗜碱性黑蓝色大小不一颗粒 染色质小体 圆形紫红色小体、为核残余物 卡-波环 紫红色线圈状结构 有核红细胞 指未成熟、尚未脱核的红细胞
7、嗜碱性粒细胞(B)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 敏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 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 天花、结核)、恶性肿瘤、铅及铋中毒。 减少:无临床意义。
8、淋巴细胞(L)
增多:儿童期可有生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肿 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 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常见相 对增多。 减少: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接 触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异形淋巴细胞:见于病毒感染(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 出血热)、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原虫感染、药物过敏、免疫性 疾病。

——现在考虑诊断为?你认为患者还应接受什么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

粪隐血:(-) 骨髓穿刺:增生明显活跃,髓象中见较多原幼细胞 39.5%,粒红二系可见不同程度病态改变,提示急性 白血病。

结合细胞形态,POX染色提示AML考虑M5可能。 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
成人
成人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等体液丢失过多情况。 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见于长期缺氧、严 重的慢性心肺疾患(慢阻肺、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伴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肿瘤(如肾癌、肝细 胞癌、卵巢癌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 中度IDA期
F. 重度IDA期
B.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A. 巨幼细胞贫血血象
A.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 β地中海贫血
C. 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D. 口形细胞增多症
大致原因
营养性
喂养史、生化 治疗反应
造血性
溶血性
失血性
骨髓涂片
脆性、酶学 Hb分析
部位、凝血
确定诊断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白血病 地中海贫血 G-6-PD 失血性贫血
常见贫血症状鉴别

营养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缺铁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喂养史+生化检查+治疗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地中海贫血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

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系+网织红细胞降低+无肝脾肿大
附2 白血病MICM分型
常用贫血实验室检查步骤
血常规
仅 Hb下降
二系以上异常
网织红 + 粪OB
骨髓涂片

营养性

溶血性
+
出血性
再生障碍 性贫血
白血病
其它
贫血诊断(三部曲)
病 史 体格检查 外周血象
有无贫血及程度
RBC形态+Ret计数+WBC+BPC
大致原因
A. 正常外周血象
B. ID 期
C. IDE期
D. 轻度IDA期
9、单核细胞(M)
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可有单核细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 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结核、黑热病)、血液病(单核细 胞白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减少:无临床意义。
10、血小板(PLT)检测
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 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药物抑制;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 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淋巴瘤、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溶血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③血小板分布异 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血小板增多:①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肿瘤、外伤及手术、剧 烈运动;②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1、网织红细胞检测
——首先应考虑何诊断?你会为患者安排哪些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

血常规:RBC 0.82×1012/L Hb 29g/L 平均红细胞体 积113.4(82.6~99.1)fL 平均血红蛋白量 35.4 (26.9~33.3)pg PLT 105×109/L WBC 5.80×109/L N 8.0% L 18.0% 原幼 56.0% 网织红细胞:1.70%(0.5~1.5)
① 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可 有一过性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 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严重的组 织损伤或坏死、急性失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 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② 减少:见于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或 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异常增 生综合征、严重贫血等)、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细 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机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 ③ 核象变化:外周血中杆状核或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如晚幼粒、中 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5%,称为核左移,见于急性感 染、中毒、溶血、失血等情况,严重核左移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 类白血病反应。如外周血中分叶核细胞分叶过多,百分率>3%, 称为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减退。 ④ 形态异常:在严重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各种化脓性感染、败 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 可发生中毒性和退行性改变。主要包括细胞大小不均,胞浆内出 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中毒颗粒或空泡,胞核固 缩、溶解及碎裂。
6、嗜酸性粒细胞(E)
增多:主要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寄 生虫病,如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皮肤病,如湿疹、剥脱 性皮炎、银屑病;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 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某些恶性肿瘤 (如肺癌)及传染病(如猩红热)。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 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4、白细胞
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妊娠、分娩、经 期、剧烈运动、体力劳动、饭后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 起的急性感染和炎症、类白血病反应、 酸中毒、严重烧伤、手术后、恶性肿 瘤、白血病等。 减少: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接 触射线或化学药物、肝硬化、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
5、中性粒细胞(N)
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100
80~100
32~35
32~38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 肾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
<80
32~38
<32
小细胞低色素 <80
贫血共同临床特征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易疲惫、毛发干枯、营养低下、发育迟缓 造血器官反应 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非造血系统症状 呼吸循环系统: HR↑ RR↑ 心脏扩大 充血性心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神经系统: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