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本章整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必修2

交通最优
布局于交通便利处,如道路交会处、火车站、汽车站、港 口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2.住宅区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素
具体要求
自然环境的 适宜度
住宅区选址必须考虑地形、水质、空气质量、风 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生态环境 质量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 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完善性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信息提取:由图中可以看出:①该地区西北部等高线密集,东南部
等高线稀疏。②甲地位于城市边缘,靠近湖泊;乙地位于城市中心;
丙地位于河流与道路的交会处;丁地位于河流沿岸;戊地等高线较
为密集。
思路导引:第(1)题,图中乙位于
,为商业区;甲位于郊
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建设
住宅区;丙位于河流与道
路相交处,
,且位于城市外缘,
,可
建设仓储批发区。第(2)题,丁处位于
,河流的
段,
且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可布局化肥厂。第(3)题,图中戊
地与市区无道路相通,

思路导引答案:(1)市中心 高级 交通便利 地租低
(2)郊区 下游 (3)交通不便
题目答案:(1)D (2)C (3)D
城市与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典例2】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 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 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3)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模式特点时代分布地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高高低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农业社会高高低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工业社会发展中国家高低高(世界主要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社会发达国家低低低4、人口问题(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

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 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从农村→ 农村;从农村→ 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 城市;从城市→ 农村(逆城市化)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国家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5、我国的人口迁移时期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政治因素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行政调动,有计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20 世纪 80 年1.计划经济体制划、有组织地进疆地区的建设代中期前2.严格的户籍管理行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制度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 世纪 80 年1.中西部到东部经济发达地经济因素自发迁移区,内地到沿海代中期后2.出现“民工潮”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平原,高原(热带湿润地区),谷地(山区)(2)气候: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提供水源,运输,军事防卫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①河流凹岸②河流入海口(上海、广州)③干支流交汇(重庆宜宾武汉九江)④航运起点(赣州)⑤山前平原、绿洲经济地理区位:(1)交通条件: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青岛大连香港);公路铁路枢纽或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宝鸡蚌埠怀化)火车拉来的城市(2)矿产资源:工矿城市大庆攀枝花大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1)历史继承性:古都( 2)国家政策:深圳(3)宗教:拉萨麦加耶路撒冷梵蒂冈( 4)旅游:黄山(5)科技:硅谷日本筑波2、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行政因素社会因素(宗教社会地位)(2)①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点状或条状,人口昼夜差别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 CBD):建筑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②工业区:向城市边缘移动,沿交通干线分布,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向③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文化区联系,地势较高,环境良好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3)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3、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同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不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相互嵌套★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 , 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 服务范围小 .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 , 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 , 服务范围大 . 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总结2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总结2
三、逆城市化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大城市市区环境恶化,地 价上涨,交通拥堵严重,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及城市与 郊区小城镇间的交通条件的改善,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英国, 随后出现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出现在北欧各国。 这是城市化过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称为逆城市 化阶段。 (1)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交通拥挤、环境恶 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②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要 求的提高,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第二章 知识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湘教版 ·地理 ·必修2
二、等地租线的判读 (1)概念:地租相等点的连线,是等值线的一种。 (2)等地租线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值;②等地租距全图一致,即相邻两条等地租线 的差除了为0的外,都相等;③等地租线均为闭合曲线(在实际 生活中,往往因图幅局限而不能展示全部等地租线);④等地 租线一般不重叠;⑤等地租线与地租脊线或地租谷线垂直;⑥ 等地租线密集的地方,地租的空间变化幅度大;等地租线稀疏 的地方,地租的空间变化幅度小。
第二章 知识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湘教版 ·地理 ·必修2
(2)逆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小城 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第二章 知识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湘教版 ·地理 ·必修2
四、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1.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与分布。 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 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 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 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状况等。常见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与分布如下 表所示: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1)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0)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1.城镇和乡村(1)城镇土地利用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3)主要类型及作用——城市核心区域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2.城市空间结构(1)形成: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表现⎩⎪⎨⎪⎧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3.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类型⎩⎪⎨⎪⎧密集型: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分散型半聚集型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1)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标导读主线架构课程 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任务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及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综合思维)【情境导学】广州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中所说,“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你所在的家乡有哪些体现文化特色的建筑呢?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地域 文化 内容含义 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表现 形式 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意义 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特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城乡景观:(1)含义: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2)城乡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大洲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

3.地域文化与城乡建设的关系:【教材再开发】阅读教材P38探究,思考:(1)说明地下住宅中通天井的作用。

提示:通风,加快污浊空气的排出和新鲜空气的输入;散热,把地下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废气排出地下住宅;除湿,将地下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水汽排出地下住宅,有利于人体健康。

(2)请为库伯佩迪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提示:适度开采矿石,发展经济;建设地下酒店、博物馆等,发展特色旅游;规范矿石开采,保护生态环境等。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体现:影响方面表现民居特色民居建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格局中国皇权至上,以宫殿为中心欧洲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高层建筑在城市外围美国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建筑风格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2.地域文化的保护途径: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之中,协调好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注:202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 第二,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化发展阶段。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人口密度图的判读步骤分析: (1)图甲为城镇化进程曲线图: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镇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第一,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
(3)等值线图的判读。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典型例题1】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 分布,①②③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 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专题一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城市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 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 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如图甲)、立体图(如图乙)、 等值线图(如图丙)等。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2)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典型例题3】下图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区域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区域发展本章整合课件

(1)东北地区的城市收缩类型多属于下 列模式中的( B ) A.类型Ⅰ B.类型Ⅱ C.类型Ⅲ D.类型Ⅳ (2)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现象, 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 ) A.改造闲置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B.建立卫星城,分散中小城市职能 C.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 D.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增加就业机会
形成 地形 地形较为低洼,利于水、盐汇聚
原因 地下水 地下水水位较高,经常接近于地表
人为 农业耕作过程中不合理的灌溉,如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
原因 上升
2.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措施
原理
引淡淋盐 使地表盐分溶解,随水下渗
覆盖
减少地表水蒸发量
建设防护林 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局部地区气候
客土置换
严重盐碱化土壤,可挖除表土,覆盖含盐量低的土壤(只适合小 块土地)
思路导引 第(1)题:
山区
横断
配套
矿产资源 储量丰富

第(2)题:
脱贫攻 坚效果
第(3)题:
社会
分红 就业
企业
专题二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与治理
1.土壤盐碱化的形成
土壤盐碱化
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土壤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 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气候 较为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有较长的干旱期),使地表水分能快 速蒸发
林,土壤培肥;停止对沼 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 营造人工林;木材综合利
森林资源减少
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华北 地区
风沙、旱 涝、盐碱 地
气 年 特 地 只候较点;灌片具差;不地面有大排扩形冬、及平大春降不坦灌旱水合,溉有、集理面大多中开积面风 且 垦,积大沙 变的水、 率低漫气 大洼灌温 等、采 展 程 控用 立 制,发鱼 体 水展塘 农 盐节—业 运水台 ;动农兴田业建模;水调式利节发工、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阶段提升课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阶段提升课

第二章阶段提升课专题1 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1.总的原则: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尤其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协调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各自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这两类用地之间的联系。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镇环境的污染。

(3)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城镇绿地隔离带,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建设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

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镇绿化面积,改善城镇的环境。

(4)留有发展余地的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工业区的合理布局:(1)工业区布局的总体趋势是沿交通干线往市区外缘移动,其原因如下:①减轻市区的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

②土地资源充足且租金较低。

③有便捷的交通。

④为城镇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2)在具体分析工业区布局时,则重点考虑工业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角度进行规划。

①造成水污染的工厂。

a.对水造成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

b.不能仅从单个城镇来考虑,应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来布局,因此必须在排污口的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

②造成大气污染的工厂。

a.在单一盛行风地区,将工厂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b.在季风气候区,将工厂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c.在风向多变地区,将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d.地形:很多工厂,特别是冶金、化工等工厂,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如果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工厂排放的废气长久不能消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③有噪声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住区;有固体废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住区和农田。

【针对训练】(2023·盐城高一检测)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布图,图中的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m而设计的。

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二章本章优化总结

地理湘教版必修课件第二章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是两头翘。上游基本上是山地丘陵地区, 坡大流急,而淮河水系最大的湖泊洪泽湖由 于多年泥沙淤积、加高加固(jiā ɡù),湖底已 高于淮河河床,形成“地上湖”。再加上从 洪泽湖以下全长150千米的下游,落差只有6 米,致使淮河水速越到下游越缓慢。
第二十八页,共36页。
第十五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③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应对市场变化 困难,逐渐失去竞争优势;④能源、资源地 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性重工业 产品过剩导致的传统产业衰落;⑤内部经营 与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更新缓慢,导致企业 (qǐyè)竞争能力降低等。
第十六页,共36页。
第八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解析(jiě xī):(1)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 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2) 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 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 等。
第九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五是暴雨频。淮河流域的暴雨多发生在6~8 月,其中(qízhōng)6~7月主要受梅雨影响,8月 主要受台风影响。淮河干流及其支流上游的 桐柏山、伏牛山、大别山和沂沭河上游的沂 蒙山区,都是经常发生暴雨的地区。
第二十九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八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九页,共36页。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材料2:下图为风电(fēnɡ diàn)与火电发电成 本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本章整合

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本章整合

思路导引答案 草原退化 增大 荒漠化 大 小 过度放牧 题目答案 (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差,沙化面 积扩大,导致土地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专题三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密切 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 有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 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原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 而找到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使用水资源灌 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生态恶化和土壤盐渍化。
方法技巧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方法 (1)自然原因三字归纳法
(2)主要人为原因“三过度”记忆法 我国西北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可归 纳为“三过度”。
人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早期开挖的煤矿大部分已经
,开采成本
过高,面对海外
煤炭的大量输入,鲁尔区的
工业失去
了市场竞争力,且鲁尔区环境污染严重,钢铁工业减产等。第(3)题,措施题
主要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作答。借鉴鲁尔区的治理经验,山西
省调整产业结构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输出产品
,设备更新

改造,发展
产业和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土地荒漠 西北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过度放牧、乱
化、土地 地区
砍滥伐、盲目开垦;水资源利用不
盐碱化 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水漫灌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2)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重难点第二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章地位综述]人口的地域分布形成了聚落,而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不同的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对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空间组织等都产生影响,因此本章是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延续。

[本章内容概要]从总体上看,本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空间结构和服务功能,二是城市化及其影响。

城市可以看作是一种中心地,城市之间在规模、等级和数量等方面的联系,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宏观层次;城市功能分区则深入到城市内部,介绍了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原因、功能区分布的模式,以及功能区之间的合理规划等,属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微观层次。

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的动态发展过程,又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但是,城市化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的作用,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贫民窟、侵占耕地等等。

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全国几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城市的发展也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知识要点梳理】一、城市与乡村差别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概念:(1)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分析方法自然地理区位因素: 地形河流海洋气候经济地理区位因素: 交通政策资源3、自然地理区位(1)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平原为主的地区(2)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A、城市用水——水资源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本章整合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本章整合
-16-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高考真题
1-3
4
5-6
7
8-9
10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 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南高北低,而城镇化水平反映了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2)题,由图可知,苏南地区城镇化起步早,速度快,水平 高。第(3)题,由图可知,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淮安位于江苏省城市化水 平较低的苏北地区,可以带动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第(4)题,目前江苏省城 镇化水平已比较高,速度比较快,但地区差异比较大,所以今后应重视质量, 协调发展。第(5)题,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应加强人口就地转移,促进城乡 一体化;苏中地区靠近长三角核心地区,应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能力; 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应依托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人口向城镇 轴和都市圈集聚。
-11-
本章整合
知识网络
高考真题
1-3
4
5-6
7
8-9
10
(2013· 重庆文综)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完成第 8~9 题。
8.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 A 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 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东 B.南 C.西 D.北
-12-
知识网络
高考真题
1-3
4
5-6
7
8-9
10
6.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解析:第 5 题,③代表区域地处城市外围,面积较大,地价较低,靠近交通线,故 应为工业区;①代表区域地块较小,且不靠近工业区,环境较好,故为别墅 区;②代表区域市区内外均有分布,应为绿化区。第 6 题,从城市功能区分布 规律来看,广场周围地租最高,老城区地租低。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分布来 看,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从整个城市功能区分布可以直接判断得出“功能 区主要是沿着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和延伸的”。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城市 环线道路与放射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但不是在中心商务区。故选 C 项。 答案:5.D 6.C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32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32张

第十七页,共33页。
常见的沉积岩


(y
è

y

á
(lì 第十八页,共33页。
砂岩 (shā yán)
具有层理(cénɡ lǐ) 结构
第十九页,共33页。
化石是判定地质年 龄和研究古地理环 境(dì lǐ huán jìnɡ) 的珍贵资料。
三 叶 虫
第二十页,共33页。
变质岩的形成 (xíngché ng)
机械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改 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这种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包括流速、 风速的降低和冰川的消融等。
水介质中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形式搬运的物质,当物理、化学 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沉淀的过程称化学沉积作用。
与生物生命活动及生物遗体紧密相关的沉积作用称为生物沉积 作用。生物的沉积作用可表现为生物遗体直接堆积;另外还表 现为间接(jiàn jiē)的方式,即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或生物 遗体的分解过程中,引起介质的物理、化学环境发生变化,从 而使某些物质沉淀或沉积。
喷出岩:玄武岩、流纹岩、 安山岩等
第十四页,共33页。
喷出岩
侵入(qīnrù) 岩
第十五页,共33页。
第十六页,共33页。
沉积岩的形成(xíngché ng)
风、流水、大气、生物等
裸露(luǒlù)
沉积岩
岩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特点
层理(cénɡ lǐ) 结构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玄武岩 花岗岩
凝冷 固却
(lěngquè)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读古诗(gǔshī)并回答: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1)联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信息提取由图中可以看出:活水公园通过区域雨水收集井收集雨
水,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分流井进入沉淀池,之后经过小溪流入荷花
池,之后不再流出。
思路导引第(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收
集,减少
,从而用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 ,适合建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塔里木盆地处于内陆
地区,降水 ,不适合建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第(2)题,该活
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增加了城市的水面面积,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
可以降低城区的气温,缓解城市
效应;暴雨过后该系统可
以储存雨水,减少
,减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净化处
理、沉淀池、湿地公园等对水体降解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2.居住区
因 素 具体要求
自然环境的 适宜度
居住区选址必须考虑地形、水质、空气质量、风向、 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 要求
社会环境的 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完善性 商业服务等
消费者区位 选择的心理 趋向
不同的人群,各自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居 住区的区位选择也有差异
,起到净化作用;但
是没有防止结冰的功能。第(3)题,城市建设改变了地面性质,使水

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多,内涝灾害多发;该系统荷花池雨
季有雨水收集进入,没有河流流出,主要排泄方式靠
,这样
不仅补给地下水,而且可以起到减缓城市内涝的作用。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思路导引答案:(1)地表径流 多 少 (2))A (2)C (3)D
城镇化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 (2)根据城镇化的特点,制定城市发展的措施
(1)为防止城市内涝,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采用透
城镇化过 水材料以及建设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等
程对地理 (2)针对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居住 环境的影 小区采取街区制,合理发展公共交通等

(3)针对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合理布局城市中
(3)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
条件是( )
A.离城市远
B.山区多地质灾害
C.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信息提取由图中可以看出:①该地区西北部等高线密集,东南部
等高线稀疏。②甲地位于城市边缘,靠近湖泊;乙地位于城市中心;
丙地位于河流与道路的交会处;丁地位于河流沿岸;戊地等高线较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典例1读地中海沿岸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B.低级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居住区
D.高级居住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地布局的是( )
A.印刷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工业区的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典例2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 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 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 下列各题。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为密集。
思路导引第(1)题,图中乙地位于
,为商业区;甲地位
于郊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建设
居住区;丙地位于河
流与道路相交处,
,且位于城市外
缘,
,可建设仓储批发区。第(2)题,丁地位于
,
河流的
河段,且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布局化肥
厂。第(3)题,图中戊地与市区无道路相通,

思路导引答案:(1)市中心 高级 交通便利 地租低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城市的合理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保障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并能减少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
1.商业区
原则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布局要求
位于市中心或主干街道两侧,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地 方
布局于交通便利处,如道路交会处、火车站、汽车站、 港口
(1)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3)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方法技巧 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 风频的上风向或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 (3)“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 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 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 (4)“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
(2)郊区 下游
(3)交通不便
题目答案:(1)D (2)C (3)D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城市与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城市与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交通便捷程度好的城市内部地区规划商业用地
城市空间 (2)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地区规划建设高级居住区
结构
(3)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的地区布局工业区
(4)利用中心地理论合理规划区域城市的规模与数量
核心归纳思维深化
3.工业区 工业区的布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城市环境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郊区。 (1)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 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有水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3)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远郊,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