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
潮间带生物的生存之道落潮后是赶海的黄金时段,而潮间带是赶海者的主要搜寻区域。
所谓潮间带,指的是在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至最低位期间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
能在潮间带生活的生物都不简单,因为这里的环境变数巨大,并非所有生物都能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潮间带虽然有周期性的水源,但有时是雨水(淡水),有时是海水(咸水),水源很不稳定。
似乎在潮间带的动物们,只能等待潮水定期送来的、来自大海更深处的有机质。
为了在潮间带生存下来,一些动植物可以说想尽了办法。
稍有经验的赶海者对贻贝都不陌生。
贻贝也叫海虹、青口或淡菜,其硬壳上往往有一簇“海藻”——贻贝用来将自己固定在岩石上的足丝。
足丝的主要成分是黏性蛋白和铁,两者以特殊的方式排列,使足丝既耐腐蚀又具备很高的强度,从而保证贻贝可以牢牢附着在岩石上,不被潮水冲走。
有趣的是,为了固定在一处,其他生物也进化出了各自的绝招。
一些单壳贝类虽然没有贻贝那样的足丝,但进化出了强有力的闭壳肌,可以让这些贝类牢牢吸附在岩石上,不被海浪冲走。
海星、海参和海胆等棘皮动物则利用身体下方的许多细小管足将自己固定在岩石等坚硬表面。
一只海星可拥有数千只管足,管足末端有非常发达的吸盘。
利用吸盘,海星不但能固定在岩石上,而且能在滑腻的岩石表面稳稳地移动。
潮间带上经常上演鹬蚌之间的斗争。
在全球分布广泛的蛎鹬,是一种大型涉水禽。
细长的双腿便于蛎鹬在海浪中移动,长长的喙则是蛎鹬撬开牡蛎硬壳和挖掘沙滩中蠕虫的利器。
每天下午,蛎鹬会成群站在海岸边的岩石顶部,等待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湿润沙滩,那里藏着它们最爱吃的软体动物。
一些蛎鹬掌握独特的开贝技巧按照打开牡蛎硬壳的方法,蛎鹬被分为两派。
一派的做法是用喙敲击牡蛎平坦的一面,因为这个部分最容易被击破。
经过一番用力敲击,牡蛎的硬壳出现破损,蛎鹬便能用自己的喙叼出牡蛎肉并吞下。
另一派则会用巧劲儿撬开牡蛎。
首先,蛎鹬会将从潮间带捕获的牡蛎竖直插在沙滩上,使牡蛎的开口朝向正上方。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
海岸带上的潮间带有哪些特殊的生物群落?潮间带是位于海岸带上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是海洋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地带。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生物群落。
下面将介绍潮间带中的几个特殊的生物群落。
一、藻类群落潮间带是藻类繁盛的地区之一。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藻类,如石莼、福氏菜、马尾藻等。
这些藻类以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善于利用海水中的阳光和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
同时,这些藻类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潮间带也是众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地。
例如海葵、海星、螃蟹等。
这些无脊椎动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它们在潮间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掠食者,也是被掠食者。
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和逃避捕食的关系,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底栖动物群落除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潮间带中还有许多底栖动物。
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或沙泥底质上。
其中包括螺类、贝类、蠕虫等。
这些动物通过在浅水中吸食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整个潮间带提供了重要的解耦功能。
同时,它们也是许多鸟类和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四、海洋鸟类群落潮间带不仅是海洋生物的家园,也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
在潮间带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如海鸥、鹬鸟、鹈鹕等。
这些鸟类以其优美的飞行姿态和敏捷的捕食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它们通过在潮间带上觅食,维持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结起来,潮间带上的特殊生物群落包括藻类群落、海洋无脊椎动物群落、底栖动物群落和海洋鸟类群落。
它们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成功生存,为整个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当保护这些特殊生物群落,共同呵护我们的宝贵自然资源。
潮间带—搜狗百科
潮间带—搜狗百科
展开全文
潮间带紧靠陆地,水深较浅,直接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其海水的温度、盐度、水色和透明度直接受陆地影响,变化明显。
潮间带处在了一个直接饱受陆地自然和人为影响的敏感位置。
通过多年的春、夏、秋季监测对比研究,发现位于黄海一隅的胶州湾东部潮间带的生物种数急剧减少,从上世纪60年代的141种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的17种,至90年代末,潮间带滩面基本消失、生物种类已不足10种。
这些生物种数的下降促使我们必须抓紧对海岸潮间带的监测与治理。
针对这一状况,地方政府规划了胶州湾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
又如在环渤海湾的部分滨海湿地中,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由于近年来在对湿地的开发中,虾池、盐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地貌和水文条件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改变了原始的滨海湿地自然景观,也破坏了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
大量实验证明,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可有效修复湿地以提高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达到自然界生命互相依存、协调生息。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方面,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面对潮间带湿地濒临危险的现状,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潮间带湿地,明确思路,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要恢复潮间带的原生态,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都应开展对湿地野外
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的长期监测监视,对受到严重破坏的湿地动物、植物资源,通过人工种植和养殖等措施,促进野外种群和数量的恢复。
滩涂和潮间带的区别
所谓潮间带,即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的地带,称为亚潮带.
退潮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的小水池称为「潮池」.潮池的生物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此处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可以说微环境的变化非常大.在台湾,人们利用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环境,因而呈现盐田、渔塭、蚵架、竹筏等样貌,形成台湾西部海岸常见的人文景观.在汉宝地区,潮间带则有许多蚵架与抓鳗苗的竹架与渔网.
滩涂是我国对淤泥质沉积海岸、湖岸和河岸的习惯性称谓,并不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概念.一般在习惯上将海岸滩涂分为以下三部分.
潮上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的淤泥质沉积地带.
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
潮下带滩涂: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区泥砂质沉积地带.
滩涂湿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部潮间带及潮上带、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通常指一sm等深线以上部分.
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下列三个区:
(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
(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
(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时间内露出水面.。
最新潮间带及泥质潮间带的典型生物复习进程
潮间带及泥质潮间带的典型生物◆教学目标1.概述潮间带的涵义。
2.介绍潮间带的环境特征,例举潮间带的典型生物。
3.关注潮间带的开发前景。
◆教学内容一、沿岸潮间带概述潮间带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时退至最低位之间会曝露在空气中的海岸部分。
海涂是潮间带中由泥沙构成的海岸滩地。
图1 潮间带潮间带最显着的特点是潮汐的规律性涨落,涨潮时,潮间带被水淹没;退潮时,潮间带露出水,潮间带可以缓冲海浪直接冲击陆地的力量。
潮间带也是我们亲近海洋时,最先接触的地方,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类破坏的地方,海边废土及垃圾的倾倒,污水、废水污染,都让潮间带生物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活动:选一天到海边去,先查查当天的潮汐表,什么时间是最佳观察时刻,观察涨潮、退潮。
思考与讨论: 潮间带的生活环境恶劣,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应具备怎样的特征以适应环境? 二、潮间带的环境特征和典型生物1.环境特征(1)退潮时水份丧失:潮间带昼夜有节奏地受潮汐规律变化的影响,生活在潮间带的动物随着潮汐的规律变化能间歇地暴露在空气中维持生命,这是长期适应发展的结果。
涨潮时潮间带被海水淹没,生物生活在海水中有充足的水份,当潮水退去时,潮间带暴露在空气中,栖息在潮间带的生物面临水份丧失的问题,对栖息在潮间带的生物,在生存上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2)温度的变化:潮间带的温度在有海水淹没时变化不大,但海水退潮后,气温的变化又快又大,尤其在夏季与冬季的温度变化更大。
(3)盐份的变动:大多数的潮间带生物都能适应小的盐份变动,但是大雨过后河水冲入盐份变化就非常的大,有些潮间带生物不能适应盐份的突然变化而死亡。
盐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低潮时下大雨,使潮间带海水盐度下降;二是白天低潮时间,水份蒸发快而使潮池中之海水盐度增加。
(4)海浪的冲击:影响海洋生物的冲击可剥离或冲走许多固生或栖身在潮间带的生物,在沙石海岸甚至可改变其地形与生物分布。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潮间带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缓冲带,是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处。
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贝类、藻类、海星、海葵等各类生物。
潮间带的独特环境条件使得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与投入。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两个方面。
物种多样性研究旨在了解潮间带各种生物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不同区域或不同季节的调查,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进而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物种组成差异。
这些研究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潮间带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功能多样性研究关注的是潮间带中各个生物物种的生态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潮间带中,各类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与潮间带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通过揭示不同生物物种的功能特点和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机制,并为潮间带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过度捕捞、生态系统入侵物种、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导致了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破坏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潮间带保护意识和教育宣传。
普及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让公众了解潮间带的价值和重要性。
同时,加强对潮间带的保护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确保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其次,科学研究的持续推动是保护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加强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和调查,掌握潮间带生态系统变化的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综合研究,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支持。
最后,加强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修复。
潮间带生态系
節律性
❖ 潮間帶動物的生理行為普遍有節律性。 ❖ 反映了潮汐的漲落。
生活環境
❖ 生活環境是影響潮間帶生物生存分布的重要 因子。
❖ 根據地質地形差異可分為岩岸、沙岸、泥岸、 礁岸等類型。
岩岸
❖ 為潮間帶各生活環境中生物最繁茂的區域。
❖ 底質穩定,生產者多為大型附著性藻類,如 紫菜、團扇藻。
❖ 「潮池」是岩岸的特色之一,為觀察海岸生 物最良好的場所。
潮間帶生態系
❖ 潮間帶是指海岸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區域。 ❖ 日光充足,礦物質和二氧化碳豐富,為生物最
佳棲所之一 。 ❖ 受潮水漲退影響,此區生物需有特殊適應方
法以抵抗乾燥。
生產力
❖ 潮間帶的生物生產力極高,超過大洋。 ❖ 初級生產者包含浮游植物及大量海藻。
分帶性
❖ 由於不同的生物適應的乾濕等條件不同,所 以潮間帶的生物分布分帶現象十分明顯。
❖ 和尚蟹
泥岸地區生物
❖ 台灣招潮蟹
礁岸
❖ 由珊瑚礁組成,最適水溫25─29度。
❖ 珊瑚礁上附生多種藻類,生產者充裕,具有 眾多空隙、空穴供生物生長,生物歧異度高。
礁岸地區生物
❖ 大型總狀蕨
❖ 小丑魚
❖ 海兔
THE END
岩岸地區生物
❖ 藍指海星ຫໍສະໝຸດ 棘冠海星❖ 魔鬼海膽
虎紋海參
沙岸
❖ 與其他生物環境相比,沙岸對海洋生物物並 不是一個理想的環境,故生物歧異度低。
❖ 底質不穩定,無法供藻類固著生長。
沙岸地區生物
❖ 痕掌沙蟹
❖ 中華沙蟹
泥岸
❖ 底質柔軟,泥內富有機質。
❖ 以細泥為主,退潮時可露出大片泥灘地。
❖ 常見沙蠶、文蛤、西施舌、牡蠣、螃蟹、行 鳥科鳥類。
潮间带风电知识
潮间带潮间带intertidal zone;littoral zone;mediolittor其他名称:前滩位于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露出的地带。
基本上相当于地形上的海滨带。
定义2:介于平均大潮高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定义3:介于大潮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底栖带,周期性地暴露于空气中。
定义4:由于潮水的涨落而形成大潮高潮线与大潮低潮线之间的滨海地带。
定义5: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岸滩。
概述退潮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的小水池称为「潮池」。
潮池的生物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此处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可以说微环境的变化非常大。
在台湾,人们利用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环境,因而呈现盐田、渔塭、蚵架、竹筏等样貌,形成台湾西部海岸常见的人文景观。
在汉宝地区,潮间带则有许多蚵架与抓鳗苗的竹架与渔网。
滩涂组成滩涂是我国对淤泥质沉积海岸、湖岸和河岸的习惯性称谓,并不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概念。
一般在习惯上将海岸滩涂分为以下三部分。
潮上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的淤泥质沉积地带。
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
潮下带滩涂: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区泥砂质沉积地带。
潮间带三个区间滩涂湿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部潮间带及多仔坪潮间带潮上带、潮下带。
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通常指一sm等深线以上部分。
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
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下列三个区:(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
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
(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
(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
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时间内露出水面。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生物特征
潮间带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位于海洋沿岸的浅水区域,介于潮汐的两个极端,即潮
汐高潮和低潮之间。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特征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如海藻、藻类、贝类、软体动物、硬体动物、鱼类等,还包括植物和鸟类等。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是由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决定的,这些条件包括水深、温度、光照、潮汐、悬浮物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使潮间带具有较强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其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也受到潮汐的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对潮间带的生物群落结构产生重
要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导致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变化。
潮汐的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
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空间分布,这些变化可以影响潮间带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潮间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也非常重要,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潮间带的生态服务包括水质净化、水体活性物质的生产、气候调节、食物链的维护等。
这些服务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潮间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
定至关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保护,以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潮间带环境特点
潮间带环境特点潮间带,是海岸线上最独特的地带之一。
它处于陆地与海洋之间,每天随着潮水的涨落,不断展示着自己的不同面貌。
在这个特殊的地带,有着独特的环境特点。
首先来看潮间带的物理特点。
由于受潮汐影响,潮间带区气温变化范围小,相对稳定。
而这一地带却受到大量的水的冲刷和波动,使得地面常常湿润,甚至常常被水覆盖。
这种水份的持续注入,形成了一定的盐度、氧气等环境因素的差异,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海陆过渡带。
这样的环境特点使得许多极度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在这里延续世代,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其次是潮间带的生物特点。
在这个地带中,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太阳、风、水、泥土以及各种微生物,共同奏响了强烈的生命旋律。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很多特别的生物,比如交替生长的褐藻和贻贝,橙黄色的裸鳃目,鲍类,甲壳类,还有珊瑚虫等等。
它们都生长在不同的位置,各自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又互相依存、相互关联。
这样丰富的生物群落使得整个潮间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圈。
最后是潮间带的地质特点。
潮间带也是陆海相接区,其中许多地质因素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个地带不仅存在着各种微观波动和振荡,还有许多宏观特征。
例如,潮流不断地在岸边不断地对地面进行冲刷和侵蚀,形成了独特的海蚀地貌。
海洋的侵蚀和动力作用还创造了许多巨石堆、大型岩石、海蚀峡谷等地质景观。
以此类推,潮间带的地质特征也是令人惊叹的。
总之,潮间带不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是一个相当珍贵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生活着的各种生物,利用着自己独特的物理、生物和地质环境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社会。
同时,它们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理解自然历程与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最佳去处。
潮间带的划分方法
潮间带的划分方法
潮间带是指潮水的涨落引起的海滩、岩石和浅水区域,位于海陆交界线的下部。
潮间带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垂直带划分法:根据生物群落在海岸线上垂直分布的特点,将潮间带划分为激浪带、飞溅带、湿润带、中潮带和高潮带等不同垂直范围的带状区域。
2. 水平带划分法:根据不同水平位置的生物群落特点,将潮间带划分为潮间带下半区和上半区两个水平带。
下半区水平带常被潮水覆盖,主要以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
上半区水平带常被晒干,以高等植物为主。
3. 储水能力划分法:根据不同位置在周期性潮水浸泡下的储水能力,将潮间带划分为湿润带和干燥带两个区域。
湿润带为常被潮水浸泡的区域,能够储存水分,适合生长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干燥带为常干燥的区域,适合生长高等植物。
4. 生物群落划分法:根据不同生物在潮间带中的分布特点,将潮间带划分为海藻带、软体动物带、田园带和陆地带等不同的生物群落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能有一定的交叉,而且划分方法也会因不同地区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潮间带植被生长阶段
潮间带植被生长阶段
潮间带是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带状区域,常常被海水波浪冲刷。
由于潮间带植被生长环境十分特殊,因此植被生长阶段也不同于陆地和海洋其他环境。
潮间带植被生长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1. 表浅带(也称为最低潮间带):这个区域最接近海洋,经常被波浪冲刷。
潮间带植被生长环境多为盐度高、沙土稀少、营养物质匮乏,因此能生长的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是耐盐草、小型海藻和海菜等。
2. 中带(也称为次低潮间带):这个区域比表浅带高,但是仍然常常被波浪冲刷。
中带的植物种类较多,包括一些比较高的海藻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岩石附生植物。
3. 上带(也称为最高潮间带):这个区域最接近陆地,很少被波浪冲刷。
上带的植被生长环境相对稳定,土壤也比较肥沃,可以生长大多数陆地植物,如鸭跖草、菖蒲、香蒲等。
在不同的潮间带区域,植物种类和生长状态各有不同,但它们都需要适应日夜温差、潮水冲击和盐度等极端环境,因此具有硬度强、耐旱性好和生长周期长的特点。
潮间带生物
底内生活动物必须通过管道或延长洞 穴与含氧区的连接,
• 在缺氧区,许多厌氧菌及有机物存在,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潮间带群落
的生物,
软底潮间带的生物
• 以碎屑和生产者为
基础的形成的食物 网
岩石潮间带的食物网
• 在自养海草、
藻类等基础上 的岩石潮间带 食物网
Figure 11_10
Figure 11_13
Figure 11_16
氧气的限制
• 在退潮时如果贝壳关闭,氧气可能会用
尽,
• 在许多生物寻求避难的潮池,氧气也可
能被耗尽,二氧化碳也可能积累到有毒 水平,
• 有些生物进化了呼吸能力,以交换在空
气和水的气体 如许多螃蟹 ,
空间的限制
• 在潮间带群落,空间可能是有限的,在岩
第七章 潮间带生物
什么是潮间带
• 潮间带是平均低潮和
平均高潮之间的面积,
• 相比之下,潮下带的是,
总是淹没区,因此,潮间 带边界的潮下带,
• 潮间带在退潮后将暴
露在空气中,
Figure 11_17
基质
• 基质是指底的类型, • 在潮间带,基质类型可为岩石或软底, • 软底可以有所不同,从沙淤泥或混合物 泥浆 , • 岩石基质可以有所变化,包括岩石类型和坡
气中不能摄食,
Wave Action
• 波浪是生活在潮间带生物必须面对的
问题,波浪可能会将从它们的栖息地生 物撞出去,
• 岩石的海岸线的波作用更为明显, • 在软底群落,开放的潮间带海滩也受到
波浪的影响,
Figure 11_06
Figure 11_07
Figure 11_08
《潮间带生态简介》课件
爬行动物如海蛇、海龟和来自蜥蜴等。这些 爬行动物通常在潮间带的岩石和 沙滩上活动,利用这些地方作为
庇护所和繁殖场所。
潮间带植物多样性
01
红树林
一种适应潮间带环境的植物群落,能够抵御海水和风暴的冲击。红树林
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并为沿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防
风固沙、净化水质等。
02
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和红藻等。潮间带的光照、盐度和水流的条件适合多种
强执法力度。
建立保护区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潮间带生 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禁止或
限制人类活动。
生态修复
采取人工增殖、底栖生态修复 等措施,恢复潮间带生态功能
。
环境教育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潮 间带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潮间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维护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维护 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过度捕捞和无序采挖导致潮间带生物 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
围填海工程
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导致潮间带生境丧 失,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 酸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潮间带 生态造成严重威胁。
潮间带生态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 对潮间带生态的破坏行为,加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潮间带生态简介》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潮间带生态概述 •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 • 潮间带环境与生态过程 • 潮间带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潮间带生态研究与探索
潮间带定义
貳、認識潮間帶一、潮間帶的定義所謂潮間帶,即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間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漲至最高時所淹沒的地方開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
潮間帶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達到的海岸,稱為潮上帶。
潮間帶以下,向海延伸至約三十公尺深的地帶,稱為亞潮帶。
退潮後,在低潮線以上積水的小水池稱為「潮池」。
潮池的生物必須具有忍受每日溫差和含氧量劇烈變化的能力,此處棲地環境時而乾燥時而潮濕、溫度時高時低、鹽度也是時時變化,可以說微環境的變化非常大。
在台灣,人們利用潮間帶特有的生態環境,因而呈現鹽田、漁塭、蚵架、竹筏等樣貌,形成台灣西部海岸常見的人文景觀。
在漢寶地區,潮間帶則有許多蚵架與抓鰻苗的竹架與漁網。
二、潮汐的成因潮汐的產生是因為太陽、月球對地球上海水的吸引力所造成的。
月球因為距地球較近,是潮汐產生的主要因素,所以也有太陰潮之稱。
太陽引起的潮汐雖然較小,但也會增大或減小潮汐。
潮汐並不是由太陽或月亮沿地球徑向吸引水而形成的。
水面的隆起是由太陽和月亮的引力的水平分量所引起的。
因為地球上正對太陽和月亮的地方或與此相對的地球的另一面所受的水平分力最小,所以這些地方水面隆起。
當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線,或成一直角時,對潮汐影響最大。
當月亮在新月(初一)和望月(農曆十五)時,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線,太陽的引力加上月球的引力,即會造成「大潮」。
「大潮」大約會持續兩、三天,這段時間潮水的漲落差最大。
而當月亮在上弦和下弦時,也就是地球、太陽和月球成一直角時,因為三者的引力處於相對狀態,潮水的漲落差最小,稱為「小潮」。
潮汐對海洋生物影響的大小要看退潮後生物暴露於空氣中時間的長短、當時氣溫的高低、時間為中午或半夜,這些因素影響到生物是否會脫水乾燥而死亡,也決定了生物在水中攝食時間的長短。
三、關於漲潮的次數為什麼有的區域每日漲潮兩次,而有的區域如中國南海、波斯灣、墨西哥灣等卻是每天只有一次漲潮?這是因為月球的軌道並不是正好對正赤道上空,所以在有些低緯度的海岸上,每天只有一次潮汐。
气候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潮间带是指涨落潮之间的海滩区域,它是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潮间带拥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和物种数量。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潮间带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原因。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加,这些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减少了潮间带某些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而海平面上升则使得潮间带受到更多的波浪冲击和侵蚀,也会对物种的生命环境造成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会改变潮间带生态系统内部的种间关系和生态过程。
例如,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和生态位会发生改变。
例如,由于海洋酸化,珊瑚和贝壳等物种身上的碳酸钙逐渐减少,导致它们的身体强度和抵抗力减弱,从而减缓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再次,气候变化也会改变潮间带生态系统与人类的互动。
众所周知,潮间带是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但是气候变化使得这里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得不再稳定。
当然,这些变化也会对人类造成影响。
例如,潮间带内生物群落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萎缩会影响人类的食物链,而水位上升则对沿海城市造成直接威胁。
另外,人类活动的不当也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的威胁。
例如,过度开垦土地、污染海洋等都可能对潮间带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然而,气候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
有一些物种将从这些改变中获益。
例如,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能够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快速适应,变得更加强壮和优秀。
这里的例子是人工养殖的软壳动物,它们可能会变得更加适应酸化海水,从而生长更快、更健康。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影响是复杂的和多重的。
然而,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以减少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和恢复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群落,以及加强人们对潮间带环境的保护意识等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潮间带生态系统的丰富和多样性不会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西门内大树下 2010年11月20日13:00
提交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模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阳历 / 阴历): 实习目的: 实习地点水文要素分析: 水温: 潮时: 浪高: 经纬度: 海岸基底: 预习内容及问题: 实习记录: 实习总结:
寓教于乐 享受海滨, 期待中。。。
朔望月时,月、日、地在一直线时,日、月引力叠加, 形成大潮;上下弦月时,月、日、地三者间呈直角关系,引潮力减小,形成小潮。
大连海域潮汐表
岩礁海岸
潮上带。大潮高潮线以上的地方。基本上不受潮汐影响,但在波浪波及的范 围内。包括2~3个亚带,如冲激带(直接受到波浪冲洗的地带)、飞溅带 (不 受波浪直接冲击,但是飞溅的浪花可及的地带)和水雾带(不受波浪冲击和浪 花直接波及)。这里一般没有大型底栖生物种群,是一个为碎浪所形成的水 雾严重影响的地带。在带上部有地衣,中、下部有蓝藻、硅藻及少量滨螺出 海洋 大 陆地 小 小 大 现。 潮 潮 潮 潮 高潮带。由小潮高潮线至大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由于此带露出水面的时间 低 低 高 高 较长,因而出现在这里的生物多是耐干类型,如滨螺、藤壶以及藻类中的海 潮 潮 潮 潮 萝等。小石花菜出现于温带海域的高潮带;在热带海域,高潮带内无藻类滨 线 线 线 线 螺和藤壶也只见于岩石的裂缝里。 中潮带。由小潮低潮线至小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此带干湿条件适宜,生活 在这里的生物几乎每天都有露出和淹没的机会,可以说是能在水界和气界生 活的两栖型生物。寒带的中潮带有大量墨角藻类;在温带有以石莼为主的绿 藻和牡蛎;在热带则是管枝藻目的一些种类、拟石花菜和牡蛎等。 低潮带。由大潮低潮线至小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此带淹没在水下的时间很 潮下带 低潮带 中潮带 高潮带 潮上带 长,生长在这里的生物具备潮下带生物的特点。在寒带地区分布于低潮带的 主要生物是巨藻和海带类;在温带是几种马尾藻和一些红藻。动物有海绵、 腔肠动物、多毛类、贝类、蟹、棘皮动物及海鞘类。在热带有大量的马尾藻、 海绵、腔肠动物、多毛类、贝类、海胆、海星、海参和海鞘类。 潮下带。由基准面以下直至藻类分布的最低界限。此带有大量的海草和无脊 椎动物如海参、扇贝、鲍等出现。
潮间带
2、中国沿海潮汐类型
• 正规全日潮-一天一 涨一落(平均24.8小 时) • 不正规全日潮 • 正规半日潮-一天两 涨两落(平均间隔 12.4小时) • 不正规半日潮
中国沿海潮汐类型
3、潮间带类型
根据生物的生境及其基底性质
岩礁海岸,为潮间带生物最繁茂的区域,主要有各种固着 生物和不活动方式生物,如海藻、多种海螺、小藤壶、贻 贝、牡蛎、腹足类、软体动物和蟹;在热带海域广泛分布 珊瑚礁; 沙质海岸,由于底质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合适的附着基质, 生物种类较少,主要有虾、蟹、蛤类及软体动物等; 泥质海岸,大多形成广阔的泥滩,泥内富含有机质。其中 潮上带在热带为红树林沼泽,温带为长有海草的盐沼滩; 潮间带主要有软体动物(如泥蚶、乌蛤等);潮下带有多 种虾类及甲壳动物等; 河口潮间带,生物具有广盐性、广温性、耐低氧性,并以 碎屑食性为主。如美洲巨蛎、鳗鲡、锯缘青蟹及贻贝等。
实习地点——大连星海公园海滨
北纬38.87 东经121.56 海岸线长800余米, 海滩总面积为4.1万 平方米 沙滩为沙粒卵石 混合 滩底近岸多为沙 砾,约100米外为 岩石。
实习地点——大连星海公园海滨
Photo by N. Gong 2009-10-04
集合地点
不可以迟到 啊!!!
实验五 大型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预习报告 熟悉大型海藻标本制作的方法(文献-教案) 实验目的 学习大型海藻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材料工具 1、潮间带采集的完整的底栖海藻 2、每组:托盘(1个),镊子(1把),纱布 (32开,2块),道林纸(16开,4张),吸水 纸(50张),铅笔 公用:水桶(海水:淡水=1:1)1桶,标本夹1 套,绳子
实验内容
(一)蜡叶标本的制作 (二)蜡叶标本的整理和保存 用铅笔清楚标写
编号: 学名: 采集地点: 采集时间:
标签
采集者:
实验报告
• 写出所制作标本的分类地位,提交1-2个认 为制作精美的标本
大连自然博物馆参观实习
12月11日(周六)9:30
集合 地点
要求
• • • • • 熟悉生物系统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法 自备记录设备(纸笔、相机等) 遵守时间 遵守公德 爱护公共设施和展品
提交实习报告
• 选择1-2个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展台(展品) 加以描述。写出该展品的名称(中文名+拉 丁名)、分类地位及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请勿雷同)。 • 纸质版(手写或打印)、电子版均可
tide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 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 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 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 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 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 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 胀,也会出现涨潮,故一天有两次 涨潮。
Spring tide & neap tide
逃跑;隐藏;闭壳(run, hide, clam up)
人类活动影响
海岸工程 排污 养殖 。。。
6、潮间带生物的垂直分布 (Vertical Zonation)
肉食
植食
腐食
滤食
有机碎屑
请认识、总结出大连海滨至少1条3个营养级以上的食物链
7、现场教学要求
• 预习报告:翻译 • 实习要求: 1、守时 2、一切行动听指挥 3、在指定区域活动 4、不能单独行动 5、保护生态环境 6、注意安全 实习 7、完成实习报告 报告 Tips: 穿轻便防水的鞋子,自备记录工具、采集工具
4、石沼、潮池(tide pools)
• 退潮后,在凹陷的地方常常有 一些海水没有 N. Gong 2009-10-04 17:05 spring tide
5、岩礁海岸潮间带生物生存策略 (survival strategy )
失水(water loss): 温盐变化(temperature & salinity) 摄食(restriction of feeding) 海浪(wave shock) 生存空间(space) 人类影响(disturbed by humans)
潮间带 Between the tides
Outline
什么是潮间带 中国沿海潮汐类型 潮间带类型 石沼 岩礁海岸潮间带生物生存策略 潮间带生物的垂直分布 现场教学要求
1、什么是潮间带?
潮间带(littoral):从 高潮时到低潮时海水经 历的地带,是陆地与海 洋之间的过渡地带 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 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 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 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 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 水面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