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文本提纲
城市总体规调查提纲
城市总体规划实习(主城区调研部分)提纲一、基本情况(一)城市(分区)历史沿革1.城市产生及发展简史,历史发展中重要时期的特点;2.近几年城市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3.城市建设发展简况;4.城市规划及管理历史回顾。
(二)地理位置1.城市的区位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江、河、山等)情况;2.城市现状面积及其周围地区的发展现状。
(三)气象条件1.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2.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天数,何月至何月;3.降雨量:历年来平均降雨量(哪一年为年最高降雨量,哪一年为年最低降雨量,雨季和旱季发生在哪几月);4.湿度:平均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平均蒸发量;5.风象:主导风向、风速、风玫瑰图、最大风力、风速(发生在何时),台风影响;6.平均每年日照时数,日照间距;7.特殊天气(如大雾、大风、大雪、大雨等)。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部分1.工程地质情况①所在地区地层的主要成份,岩石的种类及发育情况以及在该地区分布范围,占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②地层构造类型及土壤承受力;③地下地质情况(有无漏洞、滑坡、暗河);④地区的冲沟、滑坡、粘土、松散土、膨胀土的分布情况。
2.水文地质情况①地表水基本情况A. 地表水从属的水系;B. 地表水来源及利用情况;C. 各个河流在各个季节的情况(最大流速、流量、平均流速、流量);D. 地表水特点及水质情况(PH值,矿化度成份);E. 地表水在当地工农业生产中所起作用;F. 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及以其前景;G. 常年洪水位、百年一遇洪水位。
②地下水基本情况A. 地下水蕴藏量M3/昼夜;B. 地下水流向及地下水的性质(岩漏水、裂隙水、承压水、不承压水等);C. 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及最低水位;D. 地下水的水质及补给情况;E. 地下水的特点(季节、开采条件、温度变化、水质);F. 地下水利用及污染情况3. 地震①当地地震的基本裂度,设计烈度、地质情况,防震部门对抗震、防震的规划及建筑要求。
总体规划纲要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纲要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本总体规划纲要,以指导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建设经济强、环境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2.原则: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公平公正。
三、经济发展1.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
2.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3.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城市规划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和公共设施。
2.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更新。
五、环境保护1.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2.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六、交通建设1.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3.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污染排放。
七、社会事务1.推动城市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3.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八、城市管理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监管,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3.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加强公共安全防控。
九、社会参与1.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
2.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合作,关心市民意见和需求。
十、总结本总体规划纲要是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文件,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梦想,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可持续性、公平公正的原则,全力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建设、社会事务、城市管理和社会参与的各个方面工作。
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相信未来的城市将变得更加美好、宜居。
文本规划主要内容参考提纲
盐井乡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规划为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升我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乡教育实际,特制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1、师资情况:目前我乡有教职工数121人,除去借调到县一小的1人,临近退休3人,在编不在岗1人外,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就只有116人(其中:50岁以上教师8人,其余都是中青年教师)。
教师队伍基本饱和,然基本集中在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各村级点校严重缺员。
因各学科结构失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约了我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生源情况:盐井乡地处水城县西南方,离县城车距31公里路,乡内所辖6各行政村,服务人口2.8万人。
近几年,每年新招一年级生80人左右,七年级新招人数在15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1260人(除去在外乡就读人数)。
3、优势与潜力:盐井乡拥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优良的教风、学风,师生拼搏意识强,教学改革风气浓郁,民风淳朴,区域地势优先,比邻新投建的观音岩水库。
在十八大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们将抓住机遇,精诚团结,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办学思想坚持以“全面发展、三个面向、开拓创新、教研兴教”为指针,以教改为主线,突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爱生严谨、求实创新,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协调发展,以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特色兴校为办学思路,努力探索一条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三、工作重点主抓薄弱学校的建设,强化基础教育管理,加强师资培训,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不断深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强化学校德育教育,以立德为本,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案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提高我乡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贯彻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和德育的首要地位。
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抓好党建工作,加快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步伐,在学校管理、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争创一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体规划文本(范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 (2)第三章镇域规划与布局 (2)第一节城镇化水平预测 (2)第二节镇域产业发展战略 (2)第三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4)第四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五节镇域公共设施和公用设施规划 (6)第六节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7)第七节镇域旅游规划 (7)第八节历史遗存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规划 (8)第九节镇域近期建设规划 (8)第四章镇区建设规划 (9)第一节镇区性质和规模 (9)第二节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9)第三节镇区用地发展规划 (9)第四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10)第五节镇区绿地系统与绿化景观结构 (10)第六节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11)第五章市政工程规划 (11)第一节给水规划 (11)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1)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12)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2)第五节管线综合规划 (12)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12)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 (13)第六章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景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 (14)第七章附则 (15)附表1:白土镇镇区建设用地计算表 (16)附表2:道路规划一览表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适应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满足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促进白土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特制定《丰城市白土镇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1. 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坚持镇域城乡统筹,调整镇域产业结构,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寻求镇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引导幽兰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兼顾现状,适当超前:尊重现状,立足长远,积极探索未来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小城镇的发展目标进行设施配套,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
3. 战略优先,突出重点: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合理确定幽兰镇未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重点考虑影响镇域发展的区域和项目,以期重点带动全局的效应。
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
1.调查目的
2.研究问题和假设
三、调查方法
1.调查设计
2.样本选择和调查对象
3.数据采集方式
4.研究工具的设计
四、调查内容
1.相关变量的选择和定义
2.问卷内容和设计
3.访谈或观察的内容和准备
五、数据分析
1.数据的整理和清洗
2.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
3.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的选择
六、调查流程和时间安排
1.实施调查的流程
2.调查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3.调查时间和进度安排
七、调查质量控制
1.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调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3.调查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八、预期结果和研究局限性
1.预期的调查结果
2.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九、研究的意义与应用建议
1.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启示
2.研究结果的应用建议
1.文献的选择和阅读
2.引用格式和要求
十一、调查预算和资源需求
1.调查预算的估算
2.调查所需的资源和设备需求
十二、调查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调查过程中可能的风险和困难
2.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以上是一份总体规划调查提纲的主要内容,各个部分可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这份提纲可作为进行调查研究项目的基础,帮助
研究者系统地进行调查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确保调查结果可靠和有效。
镇总体规划调研提纲
镇总体规划调研提纲一.前言:1.1背景介绍1.2目的和意义二.当前情况调研:2.1经济发展状况2.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3居民生活质量调查2.4城市环境情况和生态保护现状三.总体规划目标:3.1经济发展目标3.2城市建设目标3.3居民生活质量目标3.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四.经济发展规划:4.1产业结构规划4.1.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4.1.2引导性产业发展方向4.1.3优化产业布局4.2城市功能定位4.2.1规划未来经济增长点4.2.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4.3城市区域协调发展规划4.3.1区域内城市发展平衡4.3.2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五.城市建设规划:5.1城市规划5.1.1土地利用规划5.1.2城市空间布局5.1.3宏观交通规划5.2城乡建设规划5.2.1城市建设焦点区域规划5.2.2农村建设规划5.3城市更新与改造5.3.1历史遗产保护5.3.2城市旧区改造5.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5.4.1教育设施规划5.4.2医疗设施规划5.4.3文化设施规划六.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规划:6.1住房保障规划6.1.1经济适用房规划6.1.2公共租赁住房规划6.1.3保障性住房改善规划6.2社区建设规划6.2.1社区服务设施规划6.2.2居民活动空间规划6.3就业和创业环境规划6.3.1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6.3.2就业和创业服务平台规划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1生态资源保护规划7.1.1水资源保护与优化利用规划7.1.2森林资源保护规划7.1.3气候变化应对规划7.2环境污染治理规划7.2.1大气污染治理规划7.2.2水污染治理规划7.2.3土壤污染治理规划7.3生态城市建设规划7.3.1生态农业规划7.3.2生态建筑规划7.3.3城市绿化规划八.总结:8.1主要发现与问题8.2对策和建议8.3展望未来发展可能性以上提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调研报告应结合周边环境、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等因素,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提纲: 1、规划的分类2、基本概念解读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4、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一、基本概念第一讲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内容1、规划的分类2、基本概念解读(1)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城市规模分类(按人口分类)■特大城市:人口大于100万人;■大城市:大于5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小于20万人。
(3)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但应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及方向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某些必须考虑更长远的工程项目应有更长远的规划安排。
■“城市规划”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是国家调控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3、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20年。
包括:(1)近期:城市5年;建制镇3—5年;(2)远期:城市20年;建制镇10—20年;(3)远景:50年。
4、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审批(1)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由所在城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由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机构具体承担,也可以委托有关的设计单位协助编制。
(2)规划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要报上级审批。
■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省会、特大城市及重点城市。
■所在省、市政府审批:市、镇、县城和工矿区。
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级审批前,必须申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议通过。
这样就具有一定的地方法规性质。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其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城市总体规划包含的内容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及其内容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 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1.2 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分析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1.3 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 1.4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调研提纲(总体规划)
《城市形象规划战略纲要》调研提纲一、综合资料1.近五年城市统计年鉴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5.政府工作报告6.人口普查资料二、专项资料1.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2.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3.城市商业现状及发展设想4.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情况5.城市居住设施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6.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7.城市宗教设施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8.城市对外交通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及规划设想,铁路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9.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内容包括:各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停车场布点、用地面积10.城市绿地系统内容包括: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分布、用地面积11.城市给水资料内容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12.城市排水资料内容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13.城市防灾工程内容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14.城市环境保护内容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15.城市环境卫生内容包括: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垃圾箱、公共厕所的分布三、生态规划所需资料清单1.500平方公里内地形勘测数据2.区域历年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降水、日照等日数据)3.500平方公里内植物类型、生长状况及空间分布图4.自然保护区用地规划5.基本农田分布图6.风景名胜区用地规划7.土壤类型、土壤性状及土壤侵蚀分布图8.地表水数据包括径流流量、平均流速、泥沙含量、近10年最枯月的平均流量9.排污出口点空间分布图,包括其污染物类型、排放流量、浓度(环评报告及空间分布图)10.上游设计流量、水质控制指标、上断面集水面积11.洪水频率及预测洪峰流量分析,洪水灾害对当地民生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的历史数据。
总体规划文本
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文本总体规划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时间、人力等,以便能够有效地实施和管理项目。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总体规划文本样例。
总体规划文本本项目旨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环境保护和提升生活质量,我们将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一、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2. 原则: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科学规划、循序渐进。
二、重点任务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
- 建设新的交通枢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
- 改善供水和供电系统,确保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 改善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交流和服务水平。
2. 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
-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 保护并开发城市绿地和水域,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3. 公共服务提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 建设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 改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 加强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目标、时间表和责任人。
2. 资源调配:确保各项任务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供给。
3. 实施措施:根据计划,有序地推进各项任务的实施。
4. 监督和评估: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措施。
四、风险控制1. 预见性管理: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 监测和预警: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问题的发展动态。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情况。
五、绩效评估1. 进展评估:根据计划进度,定期评估任务完成情况。
2. 绩效指标:制定相应的指标,用于衡量任务的实施效果。
山西省规划大纲说明提纲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说明提纲(初稿)一、规划前期工作与大纲编制过程(一)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二)大纲编制过程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说明(一)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方法(二)上轮规划指标执行情况说明(三)上轮规划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三、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依据及重点(一)修编必要性(二)修编依据(三)修编重点四、规划基数调整情况说明(一)本次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二)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台帐数据(三)基数调整情况五、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分析(一)农用地开发利用潜力1、土地整理利用潜力2、土地复垦利用潜力3、土地开发利用潜力4、农用地开发利用潜力综述(二)建设用地利用潜力(陶运平)1、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分析4、促进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与措施建议六、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说明(一)人口发展及城镇化预测(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说明(三)生态环境目标确定七、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方案优化(一)各市上报指标方案(二)省直各部门指标方案(三)国土资源部下达指标方案八、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确定与分解落实(一)土地利用调控指标确定(包括与上级指标对接情况说明)(二)指标分解与落实1、指标分解的原则2、指标的分解落实九、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王文忠)(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二)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的确定(三)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及其保护措施(四)专项环境整治计划及其重点区域的确定(五)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十、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安祥生)(六)山西省区域空间发展格局(七)综合分区原则、指标体系与市级土地利用调控(八)土地利用专项管制区和功能区分区原则(九)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十一、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安祥生)(一)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二)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三)其他相关部门规划十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马义娟)(一)土地生态环境现状(简述)(二)土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2、农用地规模、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3、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安排的环境影响分析4、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安排的环境影响分析5、可能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四)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综述。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提纲【参考】
XX市XX县乡村振兴规划(参考提纲)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发展成就二、主要问题三、面临机遇四、规划衔接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目标定位四、发展策略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第四章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第五章文化与旅游规划第六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第七章宜居乡村建设规划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第九章基础设施建设第十章农业设施布局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二章乡风文明建设第十三章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第十四章体制机制创新第十五章重点项目库第十六章时序安排第十七章保障措施第十八章规划附图(1)乡村综合现状图,(2)乡村建设现状图,(3)县域乡村设施综合现状图,(4)乡村空间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5)乡村人口空间分布规划图,(6)县域城乡空间结构图,(7)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图(一张蓝图),(8)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9)县域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图,(10)县域乡村农业发展规划图,(11)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图,(12)县域乡村农业设施布局图,(13)县域乡村体系规划图,(14)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图,(15)县域乡村风貌分区规划图,(16)县域农房建设引导图,(17)生态安全格局图,(18)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规划图,(19)县域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20)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21)县域乡村综合交通规划图,(22)县域乡村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23)县域“四古”保护规划图,(24)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时序规划图,(25)近期建设规划图。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参考提纲)第一章现状分析一、现状与基础二、特征与问题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定位与目标第三章乡村产业体系规划第四章乡村产业生产体系规划第五章乡村产业经营体系规划第六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第七章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库第八章保障措施重点镇(村)乡村振兴规划(参考提纲)第一章规划背景一、现状特征分析二、乡村用地适宜性评价三、乡村人口规模预测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二、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三、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第四章乡村体系规划第五章乡村产业规划第六章乡村生态景观规划第七章乡村设施规划一、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二、乡村基础设施三、乡村农业设施第八章乡村重要区域规划第九章村庄规划一、新建新村(撤并重组)二、村庄整治(聚集提升类)三、名村和传统村落(特色保护类)第十章附图(1)区位关系图,(2)乡村综合现状图,(3)乡村用地适宜性评价图,(4)乡村文化及景观资源分析图,(5)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图,(6)乡村体系规划图,(7)乡村生态景观规划图(8)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9)乡村基础设施规划图,(10)乡村农业产业规划图,(11)乡村农业产业规划图,(12)乡村重要区域现状分析图,(13)乡村重要区域规划总平面图,(14)乡村重要区域道路工程规划图,(15)乡村重要区域管线综合规划图,(16)乡村重要区域竖向规划图,(17)乡村重要区域效果图,(18)村庄规划设计应按照各类村庄相对应的技术编制规定编制相关图纸内容。
总体规划调研提纲样本
总体规划调研提纲样本
一、总体规划调研背景
1、综合实力的分析
(1)总体实力
(2)经济实力
(3)技术实力
(4)人力实力
(5)社会资源实力
2、经济发展的趋势
(1)GDP增长趋势
(2)行业发展趋势
(3)国内外投资趋势
(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趋势
3、社会环境的变化
(1)社会秩序
(2)人口结构
(3)气候状况
(4)环境污染
(5)文化教育水平
二、总体规划调研目的
1、了解综合实力分析特征,明确发展方向
2、将技术实力水平以及外部力量的影响,纳入总体规划的制定范围
3、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
4、深入分析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发展提供调整方案
三、总体规划调研的内容
1、经济实力分析
(1)经济总量的实力分析
(2)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3)企业实力分析
(4)城市经济实力分析
2、技术实力分析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技术创新水平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外部环境力量影响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
(2)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外经济合作的影响
(4)跨国公司在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4、城市发展分析
(1)依托行业发展
(2)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
附件1: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学院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排版要求:全文行距1.5倍,段前段后0行,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三号楷体国标加粗,三级标题三号仿宋国标加粗,正文三号仿宋国标。
外文、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底居中。
)东北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提纲参考模板引言(责任单位:学科处)一、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成就(责任单位:各部门,每部分400—600字)“十三五”期间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与现状,加粗字体为责任部门。
1.双一流与学科建设(学科处、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人事处、学生处、计财处、国际处等)2.队伍建设(人事处、组织部、资产处等)3.人才培养(研究生院、教务处、继教学院、学生处、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院、外联处、图书馆、产业集团等)5. 校园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基建处、信网办)6.合作交流与开放发展规划(国际处、国际学院、外联处等)7.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巡察办、纪委办、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院等)8.文化传承创新(宣传部、科研院、党办、团委、学生指导服务中心等)9.治理体系建设(校办、党办、统战部、纪委办、人事处、计财处、资产处等)10.经费与资源保障规划(计财处、资产处、基建处、外联处、采招办、后勤处、图书馆等)(二)差距和不足(责任单位:各部门,每条100—300字)站在学校高度,提出本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主要差距和不足,不少于1条,不多于3条。
(三)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责任单位:学科处,500—1000字)阐述学校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责任单位:学科处)(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一)发展思路(愿景)(责任部门:学科处)阐述远景发展目标及“十四五”发展目标。
(二)发展定位(使命)(责任部门:学科处)发展目标的展开,阐述学校存在价值何在,应发挥怎样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
总体规划提纲
给水工程规划1.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概述城市给水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自备水源供水情况。
应包括城市水厂(含加压泵站)的数量、供水能力、占地面积,水厂供水量变化情况,城市各类用水占总用水的比例。
2.用水量预测与计算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用水量预测一般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或分类加和法。
3.水源分析水源分析是分析可作为城市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取水条件能否满足规划期内用水需求。
要分析枯水年流量、各时期水质情况、地下水可开采含量等要素。
4.给水系统布局根据城市布局、用水量预测和水源情况,确定给水设施的位置、规模、占地面积。
5.水源保护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各城市制定的水源保护条例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并确定保护区范围。
污水工程规划1.现状分析城市商品化规划的污水工程规划现状分析,应对城市污水工程方面的现状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城市污水工程规划的现状条件。
现状分析需阐明以下三类情况:城市自然条件。
规划城区地形地貌、地面坡度;城市水体污染情况、区域水环境状况。
污水工程设施状况。
现有的排水体制、主要污水管渠的分布走向、污水处理厂位置规模、污水泵站分布规模、污水设施的技术状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质和排放情况、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利用情况。
污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分析现状污水系统的建设布局、设施配置、规模等级、工程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污水量预测与计算城市污水量根据用水量确定,污水排放系数参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分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
3.污水系统布局根据规划区情况提出污水系统的规划布局要求,说明规划区地形水文条件、污水系统布局方案、污水设施种类、数量、设施规模和用地。
雨水工程规划1.现状分析城市雨水工程现状分析应对城市雨水工程方面的现状情况进行全面的阐述,明确城市雨水工程规划的条件。
现状分析需阐明以下4类情况。
城市自然条件:城市地面水系分布,河道径流变化、排水河道平均高水位、规划城区地形地貌、规划城区地面坡度。
年度规划方案提纲
年度规划方案提纲1. 背景介绍本次规划是为了达成公司年度目标,并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旨在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各部门之间无缝对接,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推进。
2. 总体目标本年度总体目标是:在保证公司运营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业务量、业绩、客户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的稳步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组织管理改进步伐,夯实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具体计划3.1 经营管理•制定年度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加强资金管理与统筹,增强资金管理能力和市场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管理模式和组织机制的创新,完善内部管理水平。
•按照市场需求定位,加强产品研发,推动产品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
•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管,确保项目进度。
3.2 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和优化供应链、物流和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IT工作,推进信息化,提高IT管理水平和运维能力。
3.3 销售、市场拓展和服务•加强销售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提高营销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市场敏感度和响应速度。
•推动促销活动,扩大市场份额。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4. 实现方式及时间节点4.1 方式•制定落实责任人,确保责任到人。
•明确工作目标、方向、内容、方法和时间。
•加强周、月、季度跟踪和考核,确保计划推进顺利。
•加强内外部流程和需求的协调、沟通和配合。
•强力推进“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激励机制”改革。
•鼓励创新,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体规划纲要
总体规划纲要一、旅游区概况1,地理位置2,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水系气候3,历史沿革4,社会经济概况5,旅游区概况6,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资源分类资源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7,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发展条件1 / 8二、规划原则与依据1,规划期限2,规划原则2,规划依据法律法规4,规划技术路线三、旅游发展总体构思1,旅游区范围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占地面积等2,规划指导思想3,规划依据4,旅游区性质与主题形象旅游区性质主题形象5,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入口景区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管理服务区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2 / 8滨湖度假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佛教文化感悟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峡谷风光领略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红色文化体验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溶洞寻幽探秘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狩猎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生态涵养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6,景观系统现状景观分析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景观系统规划四、旅游区建设重点1,入口景区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2,管理服务区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3,滨湖度假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3 / 84,佛教文化感悟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5,峡谷风光领略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6,红色文化体验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7,溶洞寻幽探秘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8,狩猎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9,生态涵养区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组成设计理念设计思路4 / 8五、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线路设计1,旅游产品开发开发思路开发原则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旅游产品开发重点2,旅游线路设计精品旅游线路专题旅游线路六、旅游支撑体系规划1,旅游交通系统旅游交通系统现状旅游交通系统规划原则旅游交通系统规划2,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现状住宿设施规划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接待游客量餐饮设施规划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地理位置主要功能占地面积停车面积5 / 8旅游区管理设施规划位置功能占地面积服务范围设计风格6 / 83,娱乐活动与娱乐设施4,景观绿化及植被抚育规则5,环境保护及环卫系统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环境保护规划环卫设施规划6,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给排水系统规划供电系统规划通讯系统规划7,旅游环境容量测算与调拉方案旅游容量测算调拉对策与措施8,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七、旅游商品开发1,旅游商品开发原则2,旅游商品开发方案3,旅游商店布局与管理7 / 8八、旅游客源分析与营销策划1,客源市场分析2,客源市场定位3,客源市场规模预测4,市场营销战略5,市场营销策划九、近期建设规划1,规划年限2,规划指导思想3,发展目标与主要建设项目十一、对策措施1,理顺旅游区管理体制2,加强旅游区内居民旅游意识的教育和培训3,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4,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8 /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总体规划(2011-)规划文本规划图集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2011年月项目名称:苏州……总体规划(-)委托方:承担方: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完成时间: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3)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6)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10)第五章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12)第六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13)第七章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14)第八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7)第九章绿地、水系及景观系统规划 (19)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4)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28)第十四章规划控制目标体系 (29)第十五章分期建设与开发时序引导 (31)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与机制 (32)第十七章附则 (33)附录用地汇总表和用地平衡表 (34)图集目录 (35)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疏解……促进……提升……,特编制……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适用范围为……规划范围。
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3条指导思想(1)(2)(3)(4)……第4条规划原则(1)(2)……第5条规划重点(1)(2)…….第6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3)《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政府,2006(4)《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苏州市政府,2007(5)《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苏州市政府,2003 (6)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第7条规划范围(1)规划区:西至……南至……东至……北至……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为本规划实施有效范围。
(2)规划协调区:与规划区紧密相邻的……等周边地区,为本规划重点协调区域。
第8条规划期限近期:……年;远期:……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第一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9条功能定位以……. 在先前区域分析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吴中新区具有居住、文化娱乐、旅游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商业活动、工业制造加工等主要功能,所以此次规划将吴中新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是: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居住区、商务区、工业产业区。
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友新路以西、吴中大道以南连着石湖的那片区域,绿地较多,环境较好,临近太湖,以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居住为主。
居住区:友新路以东以及迎春路以西这片区域主要是居住区,对于旧房,要加快改造,加强沿路绿化美化,增强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完善其配套设施,营造宜居环境。
商务区:石湖东路以南、东吴南路以北以及枫津路以东所夹区域为商务区,以商业零售为主,规划结合旧房改造,增加绿地、广场和停车场,在其周围完善一些娱乐设施,增强其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功能。
工业产业区:吴东路以东那片区域主要是工业产业区,有电子机械制造加工、陶瓷制造、物流业基地等,要在现有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规模,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加强与东面工业园区的联系,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实现持续发展。
第10条总体发展目标大都市带区域内的承担高附加值制造、商务、和生态功能的复合型的城市内部新区。
第11条近期发展目标至2015 年,总体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
第12条远期发展目标(1)至2020 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至2030 年,总体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宜居地。
第二节发展策略第13条经济发展策略(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工。
(2)依托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增强高新技术的先导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不断提高吴中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力提升质量和水平。
第14条社会发展策略(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4)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第15条生态发展策略(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与吴中区以及太湖共同保护生态。
(2)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
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第16条空间发展策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将吴中新区空间布局与政策分区紧密结合,严格保护发挥碳氧平衡作用的基本生态空间,形成功能明确、集聚高效的城乡空间结构,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三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第一节与周边区域协调第17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区域间的差别,实现共同发展,强调互促互动互帮互助,在互补中实现互惠,在联动中达到共赢。
(2)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要素在区域间自由的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各个地方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第18条与苏州的协调发展(1)产业发展协调:在产业发展模式和阶段上,吴中新区与苏州有相似之处,可通过产业互动,实现错位发展,合力推进产业转型。
(2)社会发展协调:1)轨道交通网贯穿苏州,紧密连接吴中新区与其他城区轻轨1号线与轻轨2号线交叉贯穿吴中新区,强化了它与苏州整个市的联系,为吴中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2)江南水乡古镇(村)保护及旅游开发协调江南古镇(村)是苏南地区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由于区位邻近,近年来古镇(村)间激烈竞争引发了整体吸引力的弱化。
吴中新区周边地区有周庄、锦溪、千灯和甪直、同里等镇,应在古镇(村)保护及旅游开发方面,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树立区域资源整合观念,结成水乡城镇联盟,共同开发,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构建大水乡旅游联合体,避免资源同质化带来的不利竞争,挖掘水乡古镇(村)的历史内涵,力争形成高品质的江南水乡文化游。
第19条与上海的协调发展(1)依托“大浦东”,借势走向世界“大浦东”承载着国家发展战略,加速了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带动这些地区承接国际资本、产业和技术转移,快速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进而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从沿海向沿江纵深推进的崭新格局。
“大浦东”作为“两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将吸引更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驻,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企业总部落户,将增强上海大都市区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竞争力,为整个区域谋求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完善,将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吴中新区与世界的沟通提供更为便捷的联系。
因此,吴中新区作为大上海经济辐射圈的组成部分,应抓住机遇,融入“大浦东”,对接全球生产网络,借势直接走向世界。
(2)融入上海上海作为以“两个加快,两个中心”为发展目标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一般大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如国际金融中心、保险贸易、总部经济等。
接轨上海就是要与上海的独特功能对接起来,或者与其融合起来,互补发展,提升自己的经济能级。
吴中新区在与上海融合的过程中已获得相当大的外溢效应。
因此,在吴中新区接轨上海时,通过创新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做优城区高新产业集群;吸引上海现代服务业外延。
(3)服务上海1)上海现代服务功能的外延区上海有较强大的现代服务功能,但并非所有的现代服务功能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上海现代服务功能也可以向上海周边地区延伸,其中包括保税功能、服务外包功能、总部经济功能和现代物流功能等。
2)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区上海和苏州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尤以IT产业最为明显,昆山IT产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更为突出。
根据上海市产业发展趋势,上海在微电子产业领域内,将弱化制造业,强化研发业。
因此,吴中新区可利用上海研发领域的优势,将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任务外包给上海,上海可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发明、专利投放到吴中新区,并使之产业化。
在互动发展中,吴中新区应主动出击,争取一批应用型研发机构采取不同形式逐步转移到吴中新区来,形成微电子生产和微电子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
第20条与周边县市的协调发展苏南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模式、经济基础相差无几,存在明显的同构竞争。
因此,吴中新区与周边的县市在市场拓展上要加强分工协作,在基础设施上形成共享,在生态上实现共保。
(1)利用交通优势,打造东部产业区依托常台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的优势,打造吴中新区东部产业区,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高端化。
为强化与周边各县的联系,应着力建设公路运输干线通道。
(2)合力建设生态保育区太湖、石湖等流域水系互通互连,水环境整治是共同的义务。
吴中新区应与周边县市之间利用天然水域、林地、耕地等形成生态过渡区,主动寻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通过编制跨省、市一体化的专项规划,划定环湖保护范围,统一制定管制要求,合理有序开发利用,使水环境、水生态即成为促进近期发展的特色要素,也成为保证长远发展的战略要素。
第二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第21条总体思路(1)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吴中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将更多体现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距,目标是实现城乡同步现代化。
(2)形成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格局、空间结构和景观特色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不应用城市的规划建设模式对待乡村发展。
吴中新区新时期的城乡统筹应当高度重视城市和乡村的差异性,从内在机制联系探索城乡和谐发展的创新模式,寻求从被动相关走向主动互补协作的新型城乡关系,突出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产业格局、空间结构和景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