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草地培育学原理

合集下载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

《草原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草原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讲授草地生态学理论及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认识草地利用中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技术方法。

本课程既要介绍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也要学习规划设计和培育各类天然草地(包括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保持草地生产的可持续性的相关技术与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根据草地生态生物学基础知识、草地动态演替的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草地的需求,规划设计、培育各类天然或人工优质高产草地,进行草地合理利用,正确组织草地动物生产,使初级生产有效地转化为次级产品,提高草地生产效率、维持草地生态平衡,达到草地生产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本课程的学习,应在教学点的组织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参加实验、调查研究和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既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五、教学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90,考试课。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教学时数分配表第二部分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绪论一、草地与草业二、草地培育学三、草地培育学的发展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第二节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三节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和再生第四节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第五节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第六节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第七节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重点:饲用植物的分类;草地饲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繁殖、更新与再生;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和营养价值动态;多年生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动态;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草地培育学原理

草地培育学原理

为了维持草地的生态平衡,需要保护 和恢复草地植被,控制不合理的人类 活动,如过度放牧、开垦等。
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定义
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 域内草地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
分布的均匀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草地的生态平 衡、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等方 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水管理的方法
水管理的方法包括灌溉、排水、水土保持等,应根据草地 类型、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措施。
草地的养分管理
养分管理定义
草地的养分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施肥、有机废弃物利用等,来补充和提高草地土 壤的养分含量,促进草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养分管理的必要性
养分是草地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的养分管理能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可 持续性。
05
草地培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 减少和草地退化等问题。
适应气候变化是草地培育的重要任务,需要采取适应性管理措施,如培育耐逆性强的草种、优化草地管理措施等,以减缓气 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当前,草地培育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 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更加深入 地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探索合理的草地培育和管理方法。同 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 加剧,草地培育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 越重要。
未来展望
未来,草地培育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 续发展做出贡献。未来的研究将更加 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探索更加 科学和有效的草地培育和管理方法。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草地 培育学的手段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 完善。

甘肃农业大学:草地培育学习题.docx

甘肃农业大学:草地培育学习题.docx

《草地培育学》各章学习思考100题绪论1.草地(草原)概念的发展与形成与草地(草原)学的发展有何关系?2.草地的牛态服务功能冇那些?3.草业科学包括哪儿个方向?各方向都有哪些研究热点问题?4.草地培育学的主要内容冇那些?国内外发展概况如何?5.草原在不同学科领域是怎样定义的?有哪些不同的近义称谓?6.草原与草地有无区别?7.对草业科学的发展有过有重耍影响的人物有那些?8.为什么说草业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9.学习草地培育学的意义冇好那些?第一章草地植物生物学10.草地植物分类的意义?草地植物的分类方法冇那些?11.植物学、牛态学与农学中对草地植物的分类各有何特点?12.草地植物牛活型有那些?各牛活型植物在草地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13.草地植物的分枝类型有那些、典型的梢.物有那些?如何从产生分枝的部位、离地面的高度、对生境要求、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区别?14.草地植物生长发育冇何特点(以禾木科植物与豆科类为例)?15.天然草地屮多年牛草本植物的作用与地位如何?16.繁殖、更新与再生有何区别?17.繁殖、更新与再生方式在生产中的意义体现在那些方面?18.多年生草地植物营养贮藏的动态变化存在着什么较的普遍规律?认识这一规律对科学利用草地和保护环境冇何指导意义?19.如何评价多年牛草类的饲用价值?20.有那些评价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综合评价法综合了那些因素?21.草地植物可分为哪些经济类群?各种类群各有何特点?在天然草地中作用如何?22.木章内容以那些课程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为什么本章内容乂是学好草地培育学的基础?第二章草地培育原理23.为什么木章内容叫草地培育原理?24.草地农业牛态系统的概念、内涵是什么?25.草地农业牛态系统的特殊性农现在那些方面?26.如何理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平衡与调控问题?27.季节畜牧业的理论创新表现在那些方面?28.|川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木内涵与外延?29.四个牛产层理论对■草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体现在那些方血?30.演替理论在研究草地问题冇何应川?31.演替理论对草地培育有何指导意义?32.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如何认识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在草地科学利用屮的作用。

草地培育学

草地培育学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划线和加颜色的是重点)1.草地:以饲用植物为主,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畜牧业生态系统,其中可能包含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如旅游、休息地、水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乃至一定的水产、林产等。

2.草业: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3.草地培育学: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来利用和培育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及其经营管理、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措施与理论的一门学科。

4.生活型:是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地区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是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5.株丛类型:各类型枝条在株丛中所占的比例组成情况。

6.适口性:家畜对某种植物的喜好程度。

7.分蘖: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8.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部分营养器官获得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9.营养更新:以某种方式恢复被损伤或枯死的个体部分。

10.草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

它是由构成草地资源的大气、土地(非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劳动因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它们通过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而联结在一起。

11.放牧家畜结构:是指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放牧家畜的畜种、品种和畜群的构成。

即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三个方面。

12.畜种结构: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比例。

13.品种结构: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

14.畜群结构:同一种家畜畜群中不同畜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家畜或畜组在畜群中所占的比重。

15.草地演替:草地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代替的变化发展过程。

演替可以在小范围内(型或亚型)或大范围内(草地亚类或类)发生。

16.进展演替:草地演替的结果,牧草繁茂,层次和种类组成复杂,品质好,产草量高,土壤日渐肥沃,这种有利于生产的演替。

草地培育学-7-8-9-放牧系统.ppt

草地培育学-7-8-9-放牧系统.ppt


的影响大于茎,分蘖,茎及根部生趋弱

牧 系
•重牧下分蘖数增加,分蘖个体小。

种间差异 A 0.4
0.3
Themeda
0.4
Sporobolus
0.3
Tiller mass (g)
0.2
0.2


0.1
0.1


0 024
0
6
8 10 12
0
2
4
6
8 10 12

B 0.4
Tiller age (months)
0.5

0.3
0.4
Mass (g)

0.3

0.2

0.2
0.1
0.1
0 0
24
6 8 10 12
0 0 24
6 8 10 12
Tiller replacement interval (months)
Mean effect of age on the cumulative mass of Themeda triandra and Sporobolus limbiatus tillers at all times of
放 牧
行种子繁殖的物种减少或消失

统 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
莲座状、匍匐型、灌木增加。
2、群落生产力
• 轻牧或中牧,群落资源丰富度、复杂程度增加, 群落
草 地
生产力高。

育 • 干扰相对较少的围栏\割草地,群落结构多样性较高。


• 过牧, 生境恶化,群落多样性降低, 结构简单化, 生
放 牧

草地培育学

草地培育学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培育学>考试试题题库(共110分钟)题库一一. 简答(25分)1.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8分)2.什么是草地(8分)3.草地退化(9分)二.简述草地生态系统中土-草-畜各组分间的关系(25分)三.提高人工草地持续生产能力的技术和途径(25分)四.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5分)题库二一.简答题(20分)1.草地培育学任务(10分)2.草地退化及表征(10分)二.试述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物-家畜之间的相互关系(25分)三.建立人工草地的环节、步骤及相关管理和环境因子有那些?(25分)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改良的原则和目标(30分)题库三一、概念(20分)1.草地(5分)2.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3.草地退化及表征(5分)4.草地演替(5分)二、简答题(45分)1.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格局与草地利用的关系(10分)2.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影响(10 分)3.草地改良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0分)4.在我国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10 分)三、叙述题(35分)1.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15分)2.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四一、概念(20分)1.草地(5分)2.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3.草地退化及表征(5分)4.草地演替(5分)二、简答题(45分)1.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格局与草地利用的关系(10分)2.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影响(10 分)3.草地改良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0分)4.在我国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10 分)三、叙述题(35分)1.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15分)2.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五一.概念1.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2.草地(5分)3.草地退化及表现(5分)4.划区轮牧(5分)二、简答题(60分)1.草地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的表现(10 分)2.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格局与草地利用有什么样的关系(10分)3.建立人工草地对我国草地畜牧业和环境发展有何意义(10 分)4.家畜-草地之间的互作关系(20分)5.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 (10 分)三、叙述题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天然草地每年每公顷能吸收的CO2的量是( )。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经济植物:指有经济用途的植物或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草地经济植物:指草地中各种有经济用途的植物的总称。

草地: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草业: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草地培育: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理论来指导利用和改造草地,使它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得到多种的的综合利用,并能长期保持和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使草业生产稳定、优质、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效能。

分蘖: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多种多样活的有机物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它包括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畜种结构:指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的比例品种结构:是指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种子处理:种子清选及晒种,去芒,擦破种皮,浸种,豆科牧草根瘤菌接种,种子的丸衣制作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非生物(大气与土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与社会因素(劳动生产因素、科技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以收获饲用植物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包含4个生产层次: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外生物生产层。

植物生活型: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

(趋同适应)。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栽培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上繁草:株高1m以上,株体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叶在茎上分布较均匀。

刈割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下繁草:株高40~50cm,株体以短营养枝为主,叶较集中分布于茎的中下部。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第一篇: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一名词解释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

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

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 农业 系统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主要界面
牧草 Plant
草地 Grassland
草畜系统 GrasslandLivestock system 草地农业 生态系统 Grassland Agro-system
界面A Interface A
界面B Interface B 动物 Animal
界面C Interface C 市场 Human activity
任继周院士
Ren Jizhou (1924.11.7 -)
提出了草业科学的4个生产层、3个界面的基本科学框架,将 前植物生产层的生态功能和后生物生产层的加工流通纳入学 科范畴,体现了草业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持续发展的 观点;他所提出的时间地带性,系统耦合、系统相悖的理论 为草业科学基本理论开辟了新领域。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理论
动物生产 植物生产 土地 动物产品 植物产品
三 因 子 群 四 个 生 产 层
前植物生产层 植物生产层 动物生产层
社会投入
社会收益
外生物生产层
三 个 界 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因子群
社 会 因 子 科技
生产
生活
非 生 物 子
大气 土地 位点
生 植物 物 因 动物 子 微生物
生态系统定义: 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生物 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 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 动态平衡整体。
知识复习
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 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动物生产层是传统畜牧业主要方面,植物生产 层是农业结构调整方面。 在当前退牧还草、前植物生产层与外生物生产 层生产潜力远没发掘(草产品加工、旅游等方面已 有较大发展)--- 张自和
2-3 草地生态系统的调控
了解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利用与改 造(干预)有生命的一个动态系统。 包括:非生物的环境、生物因素(p38) 物理环境 :改变植物环境的有意识的活动 草地植物(新品种吉生羊草比野生羊草产量提高4~15倍) 家畜(牦牛) :选择与育种 其它生物: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
后生物生产层理论
(Ultra-biological production level)
草、畜产品加工、流通、交换和增值 •草产品:草捆、草块、草粉和颗粒料等;
•畜产品:肉制品、奶制品、毛制品等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每年创造近万亿元“服务价值(2005)
郑度院士、姚檀栋研究员为主编的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 原隆升与环境效应》一书中提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创造 的服务价值达到近万亿元——9363.9亿元,占全国生态系统每 年服务价值的16.7%,占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0.61%。 森林、 草地、农田、湖泊、荒漠、沼泽湿地……各种生态系统都或多 或少在大气成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废物处理、 生物多样性、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和娱乐休闲等方面为人类 和自然提供着“生态服务”。 另外,大气成分调节价值占10.6%,气候调节价值占10.8%, 废物处理价值占16.8%,食物和原材料生产价值占2.6%和4.1%, 娱乐和文化价值占3.6%。 专家指出,虽然对生态系统的服务价 值还有较大争议,但当全球生态系统受到更大压力时,加强和 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显得极为重要.
11
羊 群 饲 料 需 要 量 ( )
草 地 植 物 贮 藏 量 ( )
羊群饲料需要量
9
羊 平 均 体 重 ( )
50 40 30
KG
羊群体重动态
7 5 3
% t
牧草亏供期
牧草赢供期
2 份
4
6
8
10 月
草地雪灾 (内蒙克什 克腾旗达里诺日镇)
在我国北方地区, 草地植物的生长完全制 约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表现出夏秋季的雨 季中生长旺盛, 产量高, 营养物质含量高, 而冬春季植物枯萎死亡, 牧草产量低, 品质 差。家畜动物, 虽然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本身 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波动, 。 但这种波动的幅度远远小于草地植物产量和 品质季节性变化 因此, 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家畜常常表现出 “夏活、秋肥、冬瘦、春死”, 生产力极为 低下。 季节畜牧业则有效地克服了自然放牧条件 下这种恶性循环。
第二章
草地培育学原理
本章内容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四个生产层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草地的发展演替 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理论对指导草业生产的意义
2-1 草地生态系统
知识复习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基本性质: 一定的边界、两个以上的组分、一定的结构、特 定的功能。
云南省富宁县是黄牛主要产地之一,生产力都十分低。1984年以来,开 展了肉制品加工业,并从德国引进包装设备,其经济效益则显著提高,这是 致富潜力最大的一个层次。后次级生产的动力是市场需要,必须有专人组织 “产后”的贮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社会化服务。
中国通过加工增值:70%;而台湾130%;日本:240%;美国:270%
生态效益
倒金字塔
效益放大:“倒金字塔效应 ”
四个生产层理论对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肃北县为例:
• • • • • •
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对草地的利用和管理不善 天然草地的日趋退化; 风沙肆虐、自然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草畜矛盾突出.
前植物生产层理论(Pre-plant production level) •科学利用草地资源, 维持草原的景观功能 和环境效应; •遵循自然规律, 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 将生态治理和整顿放牧相结合.
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绿色植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特别是草食动物,利用它们特殊的消化功能,将经 济价值较低的植物形式的热能转化为营养价值与经 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形式的热能,并贮存于动物体内。
植物可直接利用的只有12.5%(最高25%),若通过 草食家畜可把75%的植物转变为人可利用的.
畜牧业合理比例: 中国50% 美国60% 新西兰80~90%
前植物生产层(前初级): 以草原动植物及土壤、大气所构成的草原 景观(旅游)及生态服务功能(水土保持、自 然保护区、城市绿地草坪)、人文历史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生产层:传统的草产品生产(牧草或其它饲用植 物。如青草、青干草、草粉、青贮等)
动物生产层:传统的畜产品生产(家畜等草食动物的 肉、奶、蛋和皮毛等)
和生产劳动因素所构成的开放系统。
2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三因子: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社会因子 社会因素-生产劳动因素(核心)的干预下,才表现
出农学特性。
能流、物流、信息流。 开放系统:向系统外不断输出产品。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理论
(The theory of grassland agro-ecosystems)
地境 Site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四个生产层
前植物生产层 Pre plant production level 社 会 投 入 Social input
植物生产层 Plant production level 动物生产层 Animal production level
外生物生产层
Ultra-biological production level



传统的“土—草—畜三位一体”的草地农业系统
动物 生产
植物 生产
动物产品 植物产品
土地
植物生产与动物不平衡性 :时间、空间、种间 “草畜平衡”-草适应畜、畜适应草(以草定畜) Feed - Animal Balance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草地植物贮藏量
动物性生产:
在其自然转化过程中,动物自身大约消耗90%的能量,只有
10%的物质转化为动物热能。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饲料和家畜都经过人们长期培育以 后,其转化效益就不是1/10,已经达到1/5的水平。 对奶牛、肉兔、肉鸡来说,甚至可以达到1/3到1/2的高效率 水平。
美、法、英、德、日等国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的比值为
社 会 产 出 Social output
Pre-Plant Production Level Plant Production Level animal Production Level Post Biological Production Level
Social Output
Social input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超过5-6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 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1、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亚系统,是由生物因素(植物, 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素(Atmosphere,Soil)
•旅游业, 民族风情
前植物生产层理论 (Plant production level)
•牧草生产(天然草原); •高产栽培草地 (高蛋白或能量饲料);
•加强管理
动物生产层理论 (Animal production level)
• 家畜,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草畜平衡;
•发展现代畜牧业:畜种组合,畜群结构,改良
式中N为种群个体总数, r为种群增长潜力指数,K为环境最大容纳 量.
理论依据之二 :肥羔对饲草的转化效率最高. (10 月龄的羊每生产1 公斤肉消耗饲草10.411公斤, 转化 率为9.6 %,而4岁羊每生产1 公斤肉消耗牧草21.12 公斤, 转 化率为4.7%) 理论依据之三 : 冬春饲草的质和量大大降低, 因此在秋 季牲畜膘肥体壮时, 必须及时大量淘汰牲畜, 减少冬春牲 畜的掉膘和死亡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