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之间的联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泳ACh至终板区外表面可记录到与EPP 类似的电位变化。结论:EPP是神经末梢释 放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
Ca2+处理,终板电位的下降不是平滑而是梯 次下降。结论:EPP是大量ACh单元在AP作 用下一起释放的结果,即量子式释放。
25
百度文库板电位的产生
ACh是神经肌肉传递的递质 Ca2+是神经冲动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ACh的偶联因子 ACh与终板膜N- AChR结合导致终板 电位产生
5
6
7
二、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8
EPSP
经典单突触反射研究:微电极,前角细胞, -70mV;刺激肌梭传入N,0.5ms后,膜电位 降低,-60mV时爆发冲动。在未爆发冲动前 的膜电位变化为EPSP。
第三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与活动
突触 突触后电位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骨骼肌的收缩 递质与受体 反射活动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一、突触Synapse
一个N元与另一个N元或其他细胞相 接触的部位。
2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7nm) :突 触小体synaptic knob;囊泡栏栅 Vesicular grid 囊泡 synaptic vesicle 突触间隙(20nm) : 酶 突触后膜(7nm):受 体
11
12
原理: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仅增加 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但不影 响Na+通道→胞内进入较多Cl-,胞外增 加较多K+→超极化抑制。
13
三、神经-肌肉接头与兴奋传递 ——化学性突触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神经-肌肉传递的过程和机理 神经-肌肉传递特征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Ca2+ 在兴奋-分泌耦联过程中起了关键 的作用。
20
2)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化学-电信号转换
终板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 微终板电位
21
终板电位
介于神经冲动和肌锋电位的中间过程 由Ach作用于终板膜而产生
22
终板电位特点
分级性(非“全或 无”) 总和现象 电紧张扩布 无不应期
23
研究历程
20 世 纪 30 年 代 后 期 , 在 运 动 终 板 区记录到肌肉AP之前的一个分级 的局部负电变化,终板区以外没有 此 电 位 , 称 为 终 板 电 位 (endplate potential,EPP)。
24
箭毒处理后,刺激运动神经,肌肉AP消失, 终 板 区 EPP 迅 速 上 升 至 峰 值 ( 约 50mV ) , 10-20ms 内 缓 慢 下 降 , 距 终 板 区 1 、 2 、 3 毫 米处EPP逐渐降低。结论:终板电位产生于 终板区并随传播距离而衰减。
29
微电泳ACh至终板区可模拟MEPP; 电泳箭毒至终板区MEPP以及模拟MEPP均 受到压抑。 结论:MEPP是ACh或类似物自发轰击终板 的结果。 滕西隆(adrophonium,抗胆碱酯酶)作用 于终板,EPP、MEPP均增大。 结论:MEPP也是ACh作用于终板膜的结果。
❖当神经冲动传至末梢时,末梢去极化, 末梢的膜的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 囊泡中的ACh大量释放。
19
量子式释放quantum release
据推算,一次AP的到达,能使大约 200~300个囊泡释放出近107个 ACh 分子(一个囊泡约含2000至10000个 ACh 分子)。 一定范围内,ACh的释放量随着Ca2+ 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a2+ 决定囊泡 释放的数量
17
研究历程
1)毒扁豆碱处理肌肉后,刺激运动神 经,灌流液中有ACh;刺激感觉神经 无ACh; 2)切断神经后刺激肌肉无ACh; 3)箭毒处理后刺激运动神经有ACh, 但肌肉不收缩
结论:刺激运动神经,神经末梢释放 Ach。
18
❖胆碱能神经元在轴浆内合成ACh,贮存 在末梢的囊泡内。
❖安静状态时,少量囊泡随机地释放,作 用于突触后膜,在终板膜产生微终板电 位
26
N-型乙酰胆碱 门控通道 N-
Acetylcholine -gated Channel
27
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
终板电位超过阈电位引发肌膜AP。
28
微终板电位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
在终板区记录到的自发的持续20ms的 0.5mV的去极化,终板区2mm以外记 录不到。 设想MEPP由ACh漏出引起。
3
2、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部位分: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按结合形式分:包围式pericorpuscular、 依傍式paradendritic突触
•按功能:兴奋性、 抑制性突触 •按作用方式:化学 突触、电突触
4
3、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神经冲动→突触小体 →前膜去极化→Ca2+ 通道开放,Ca2+内流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 合→递质释放→后膜 受体→后膜离子通道 通透性→突触后神经 元膜电位(突触后电 位)。
9
原理: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所有 小离子的通透性↑,尤以Na+最著,较 多Na+进入细胞→膜内电位↑(去极), 兴奋性增高,故称EPSP。达阈电位(60mV)时,爆发AP,由始段(轴丘)开 始→整个N元。
10
IPSP
电刺激拮抗肌肌梭传入f→中枢兴奋→ 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递质→前角N元 →突触后膜电位降低(超极化),兴奋性 降低,故称IPSP。
14
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特征
Structure in Neuromuscular Junction
15
2、神经-肌肉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机理 ——电-化学-电信号转换
运动N.F.末梢释放ACh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ACh的失活
16
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 ——电-化学转换
1921年,Otton Loewi提出迷走物质; 1929年,H.H.Dale等从牛、马脾脏中分离 出ACh; 1933年,张锡均等提出ACh可能在冲动通 过神经节的正常传递中发挥作用; 1936年,Dale提出ACh与神经-肌肉传递有 关,并将其推广至外周神经系统。
Ca2+处理,终板电位的下降不是平滑而是梯 次下降。结论:EPP是大量ACh单元在AP作 用下一起释放的结果,即量子式释放。
25
百度文库板电位的产生
ACh是神经肌肉传递的递质 Ca2+是神经冲动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ACh的偶联因子 ACh与终板膜N- AChR结合导致终板 电位产生
5
6
7
二、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8
EPSP
经典单突触反射研究:微电极,前角细胞, -70mV;刺激肌梭传入N,0.5ms后,膜电位 降低,-60mV时爆发冲动。在未爆发冲动前 的膜电位变化为EPSP。
第三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与活动
突触 突触后电位 神经-肌肉兴奋传递 骨骼肌的收缩 递质与受体 反射活动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一、突触Synapse
一个N元与另一个N元或其他细胞相 接触的部位。
2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7nm) :突 触小体synaptic knob;囊泡栏栅 Vesicular grid 囊泡 synaptic vesicle 突触间隙(20nm) : 酶 突触后膜(7nm):受 体
11
12
原理: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仅增加 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但不影 响Na+通道→胞内进入较多Cl-,胞外增 加较多K+→超极化抑制。
13
三、神经-肌肉接头与兴奋传递 ——化学性突触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神经-肌肉传递的过程和机理 神经-肌肉传递特征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因素
Ca2+ 在兴奋-分泌耦联过程中起了关键 的作用。
20
2)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化学-电信号转换
终板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 微终板电位
21
终板电位
介于神经冲动和肌锋电位的中间过程 由Ach作用于终板膜而产生
22
终板电位特点
分级性(非“全或 无”) 总和现象 电紧张扩布 无不应期
23
研究历程
20 世 纪 30 年 代 后 期 , 在 运 动 终 板 区记录到肌肉AP之前的一个分级 的局部负电变化,终板区以外没有 此 电 位 , 称 为 终 板 电 位 (endplate potential,EPP)。
24
箭毒处理后,刺激运动神经,肌肉AP消失, 终 板 区 EPP 迅 速 上 升 至 峰 值 ( 约 50mV ) , 10-20ms 内 缓 慢 下 降 , 距 终 板 区 1 、 2 、 3 毫 米处EPP逐渐降低。结论:终板电位产生于 终板区并随传播距离而衰减。
29
微电泳ACh至终板区可模拟MEPP; 电泳箭毒至终板区MEPP以及模拟MEPP均 受到压抑。 结论:MEPP是ACh或类似物自发轰击终板 的结果。 滕西隆(adrophonium,抗胆碱酯酶)作用 于终板,EPP、MEPP均增大。 结论:MEPP也是ACh作用于终板膜的结果。
❖当神经冲动传至末梢时,末梢去极化, 末梢的膜的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 囊泡中的ACh大量释放。
19
量子式释放quantum release
据推算,一次AP的到达,能使大约 200~300个囊泡释放出近107个 ACh 分子(一个囊泡约含2000至10000个 ACh 分子)。 一定范围内,ACh的释放量随着Ca2+ 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a2+ 决定囊泡 释放的数量
17
研究历程
1)毒扁豆碱处理肌肉后,刺激运动神 经,灌流液中有ACh;刺激感觉神经 无ACh; 2)切断神经后刺激肌肉无ACh; 3)箭毒处理后刺激运动神经有ACh, 但肌肉不收缩
结论:刺激运动神经,神经末梢释放 Ach。
18
❖胆碱能神经元在轴浆内合成ACh,贮存 在末梢的囊泡内。
❖安静状态时,少量囊泡随机地释放,作 用于突触后膜,在终板膜产生微终板电 位
26
N-型乙酰胆碱 门控通道 N-
Acetylcholine -gated Channel
27
肌膜动作电位的产生
终板电位超过阈电位引发肌膜AP。
28
微终板电位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
在终板区记录到的自发的持续20ms的 0.5mV的去极化,终板区2mm以外记 录不到。 设想MEPP由ACh漏出引起。
3
2、突触的分类
按接触部位分: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按结合形式分:包围式pericorpuscular、 依傍式paradendritic突触
•按功能:兴奋性、 抑制性突触 •按作用方式:化学 突触、电突触
4
3、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神经冲动→突触小体 →前膜去极化→Ca2+ 通道开放,Ca2+内流 →突触小泡与前膜融 合→递质释放→后膜 受体→后膜离子通道 通透性→突触后神经 元膜电位(突触后电 位)。
9
原理: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所有 小离子的通透性↑,尤以Na+最著,较 多Na+进入细胞→膜内电位↑(去极), 兴奋性增高,故称EPSP。达阈电位(60mV)时,爆发AP,由始段(轴丘)开 始→整个N元。
10
IPSP
电刺激拮抗肌肌梭传入f→中枢兴奋→ 抑制性中间N元→抑制性递质→前角N元 →突触后膜电位降低(超极化),兴奋性 降低,故称IPSP。
14
1、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特征
Structure in Neuromuscular Junction
15
2、神经-肌肉信息传递的过程和机理 ——电-化学-电信号转换
运动N.F.末梢释放ACh 终板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ACh的失活
16
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 ——电-化学转换
1921年,Otton Loewi提出迷走物质; 1929年,H.H.Dale等从牛、马脾脏中分离 出ACh; 1933年,张锡均等提出ACh可能在冲动通 过神经节的正常传递中发挥作用; 1936年,Dale提出ACh与神经-肌肉传递有 关,并将其推广至外周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