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整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整版)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采用实验和观测的方法进行 研究,强调实证和逻辑推理,这种 科学方法对现代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对科学的理解
01
02
03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 进的过程,新的理论和观 点总是在不断涌现和被验 证。
科学需要实证
科学理论需要通过实验和 观测来验证,实证是科学 研究的基石。
他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勇气挑战权威,要有决心坚持自己 的观点,对待科学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献身精神。
Part
05
结论
对伽利略的评价
伽利略的贡献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 定律,推翻了传统的亚里士多德 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伽利略的勇气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伽利略敢于 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科学观点, 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 重。
他的勇气和决心不仅体现在对权威的挑战上,还表现在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而进行实 验和观察的决心上。
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伽利略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不惜冒着被教会和学术界打压的风险,坚持进行实 验和观察。
他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勇气和决心上,还表现在他对待实验和观察 的严谨态度上。
对后世的启示
伽利略的勇气和决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科学的 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科学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 整版)
• 引言 • 伽利略的实验 • 伽利略的推理 • 伽利略的勇气和决心 • 结论
目录
Part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古代欧洲享有很高 的声誉,其思想对科学和哲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伽利略的挑战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拖释宣 萨妄 执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不要多一点 不要少一点
辨辩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 中间有言来争辩; 找到丝线扎小辫。
我会读: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责备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事实 结论 解释 试验 证明 的确 教授 宣布 斜塔 固执 惊讶 呼喊 哲学家 忍不住 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
后一个是反问句,反映了当时 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并把 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这 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 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他对真理执 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
4、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 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二、划分段落
?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
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 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 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四、第二部分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 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 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 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思考 是人类最大的快乐。——伽利略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 年。塔体共8 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解读【课文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ok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ok

数据记录
记录每次实验的下落 时间,并计算平均值 以减小误差。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并得出结论,验证两 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
观察并记录两个铁球 的下落轨迹是否一致, 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影 响因素。
04 数据分析与结论
数据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数据收集收集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 同时释放的实验数据,包 括铁球的质量、直径、下 落时间等。
提高测量精度
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如光电计时器等,以减小测量误差。
提高实验精度建议
使用真空环境
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可以完全消除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得到 更精确的结果。
增加实验次数
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改进实验装置
优化实验装置的设计,如使用更精确的释放机制、改进测量设备等, 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可重复性。
感谢您的观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目录
• 引言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数据分析与结论 • 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 • 实验意义与拓展应用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物理学发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是物理 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 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挑战权威
该实验挑战了当时普遍接受的亚里 士多德的观点,即重物比轻物下落 得快,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 础。
06 实验意义与拓展应用
验证物理定律
自由落体运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典型例子,验证了所有物体在 相同高度和初始速度下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重力加速度
该实验还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即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会受到地球重力 的作用,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仅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1)--2017.5.23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1)--2017.5.23
首页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 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 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 一次公开试验。
首页
比萨斜塔是 意大利比萨 城大教堂的 独立式钟楼, 是比萨城的 标志。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 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 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 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 脸。”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有的说:“____________。” 有的说:“____________。”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 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 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 都对的。
首页
作业: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伟 大的科学家。年仅 25岁,他就受聘为 比萨大学数学教授。 1609年,成功地研 制了世界上第一架 放大倍数为33倍的 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 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 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 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 真理。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 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 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 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 真理。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 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 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 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就是──伽利略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

二、初读课文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⑵完成填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更正的确胆大妄为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25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完美版)
——亚里士多德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 量( )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 下的速度越( )快。
两个铁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 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 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 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 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 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 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 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 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 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 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试验前,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 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 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说话训练: 作为伽利略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
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身份有:亲人 同事 朋友 学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些什 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伽利略从斜塔下来的时候,
斜塔下的人开始后悔,脸色不安起来,议论着:“连 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哲学家竟被一个区区之后25岁的 年轻教授几百,他真是了不起!”一位教师,敬佩地 说:“简直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要拜他为 师!”另个人眉飞色舞地说。 正当伽利略出来时,
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伽利略。其中一个大胆的问:“你 为何要怀疑著名人的,大名鼎鼎,大家极度信任的
亚里斯多德呢?你不怕别人责备吗?”伽利略镇定 自若地说:“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不能迷信权威, 不能盲目听从。科学的答案是无法替代的。十全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ppt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ppt
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一快一慢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反复 许多次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 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
系。
比萨斜塔 编辑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 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 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 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 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 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 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 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 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1]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 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 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 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 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 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 顶层突出4.5米。1173年首次发现倾斜。 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 声更大。
误。
在你眼中伽利略是一位怎样的人?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临川太阳中心小学 万文婷
信奉 辩论 违背 拴住 解释 胆大妄为 固执
比萨城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
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 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 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 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造福 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Nhomakorabea 试验前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勤学好问的伽利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思 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伽利 略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在这里 发生了 什么故 事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 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现 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 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该塔 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 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目前, 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 一世界名塔。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
判中诞生的。
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
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 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 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 待学习。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 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批判了 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心说,勇敢地捍 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 欧洲。正因为如 此,布鲁诺引起了 罗马宗教裁判所 的恐惧和仇恨。 1600年2月17日,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 他向围观的人们 庄严地宣布:“黑 暗即将过去,黎 明即将来临,真理 终将战胜邪恶!”英勇就义!1889年6月9日, 在布鲁诺殉难的罗马鲜花广场上,人们为他树 立了一尊铜像,以永远纪念这位为真理而呐喊、 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思想家。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0 11


1+10慢于10

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
10 11
1+10快于10
慢 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两个相反的结论 正确的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 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 有关系。
他向学生们宣布 了实验的结果,同事 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 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 实验后证明自己地对的, 才向学生宣布结果。目 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 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 想,让人们形成科学态 度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
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四、第二部分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 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 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 真理吗?”
3、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 了怀疑?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那些人都保持着惊讶的表 情,有些人使劲眨了眨眼;有些人仔细回想铁球抛 下来的过程;有的人甚至想去掂一掂铁球的重量, 检查一下有没有作弊…… 当大家验证了这些实验物品没有错误后,大家 议论纷纷:“看来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是对 的。”“是啊,你的能力原来不输给亚里士多德, 我们应该相信你!”那个责备伽利略的青年说。大 家都说:“他说的没错,我们误会你了。”而伽利 略却谦虚地说:“不,亚里斯多德先生的毛病不是 很多,人的一生一定也总会存在错误,不可能十全 十美,神仙至少也有毛病的。” 听了这句话,人们不禁感到:心一下子温暖了。 而且那一刹那,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
我会读:
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责备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事实 结论 解释 试验 证明
的确 教授 宣布 斜塔 固执
惊讶 呼喊 哲学家 忍不住 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
理解词语
哲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 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 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 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 授,传授,如授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 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一个事实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两个铁球 着地。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是亚历山 大大帝的老师。他 在生物学、生理学、 医学、美学等方面 都有杰出的贡献, 被马克思、恩格斯 称为古希腊哲学家 中“最博学的人 物”。
二、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
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 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1 、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亚里士多德 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 的什么事情?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亚里士多德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 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 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 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后一个是反问句,反映了当时 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并把 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这 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 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他对真理执 着追求的科学态度。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
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追求科学的真理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 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 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 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 “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 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 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 “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 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 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 很远,很远……
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
信奉: 信仰并崇奉。 违背: 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违,不依从。 胆大妄为: 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
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布: 宣,公开出来。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执,掌握。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肯改变。 磅: 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 合453.6克,不足一斤。
特殊 遵循 谬论 相信
( 寻常 )
( 违背 ) ( 真理 )
( 怀疑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自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 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 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 最后……”叙述)
一、朗读课文,思考: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
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课文感知
2、伽利略是一个 ( 执着追求真理 )的科学家。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 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 追求真理。
课文感知 3、伽利略是一个( 勇敢 )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对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错的。( )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对有的错。()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 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 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 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不要多一点
不要少一点
辨 辩 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
中间有言来争辩;
找到丝线扎小辫。

de (好的、美的) 为 dí (的确、的当) dì (目的、有的放矢) zhe (对着、写着) zhá o (着火、着地) zhuó (穿着、着陆)
wé i (为难、为人)
wè i (为何、因为)


gēng (更改、三更) gè ng (更加、更好)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伽利略从斜塔下来的时候, 斜塔下的人开始后悔,脸色不安起来,议论着:“连 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哲学家竟被一个区区之后25岁的 年轻教授几百,他真是了不起!”一位教师,敬佩地 说:“简直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要拜他为 师!”另个人眉飞色舞地说。 正当伽利略出来时, 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伽利略。其中一个大胆的问:“你 为何要怀疑著名人的,大名鼎鼎,大家极度信任的 亚里斯多德呢?你不怕别人责备吗?”伽利略镇定 自若地说:“我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不能迷信权威, 不能盲目听从。科学的答案是无法替代的。十全十 美的人也不能说出十全十美的答案。至于我怕不怕 别人责备,我只有用一句话形容,只要我行的,就 要努力去做。” 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