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图文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 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 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 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 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吗?”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 “等会儿他固就执 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 会让他丢尽了脸!”
轻重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 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他速想度:应如当果比这1句0磅话重是的正铁确球的慢,;那么把这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 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但是是,,如如果果把把拴拴在在一一起起的的两两个个铁铁球球看看作作一一个个 整整体体,,就就有有1111磅磅重重,,落落下下的的速速度度应应当当比比1100磅磅 重重的的铁铁球球快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 论,这怎么解释呢?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 “等会儿他固就执 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 会让他丢尽了脸!”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 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这一句定话先使着伽地利,略速产度生是了1磅疑重问的。1他0倍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 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 论,这怎么解释呢?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 郑珍惠
sà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妄:胡乱。
辩论 解释 胆大妄为
伽利略 17世纪著名 的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
思考 公开 试验
怀疑
推翻
反复 试验
为什么不能怀疑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呢?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四世纪的 古希腊哲学家、科 学家,被称为“最 博学的人”。
1
10
10
将两个铁球看Biblioteka 一个 整体,就是11磅重,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北京市朝阳区 呼家楼中心小学 蔡 振
这是什么建筑?
比萨斜塔
wéi
辩论 信奉 违背 解释 胆大妄为
zhí
固执 一磅 宣布
(约合0.9斤)
辩
辪
辩论
辪子
辩论家
口才好, 能言善辩
辨
辨别
信奉
部首:一、大
1、供养,伺候;
2、信仰; 3、遵守。
伽利略宣布了试验结果。
伽利略(公开 说明)了 试验结果。
1
10
10
落得慢的铁球拖住 了落得快的铁球,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事实,却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文(课件)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 时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 实验。
伽利略在经过严密的推理和反复实 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 果,并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 验,主要目的是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 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 的态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们对观点的态度和思想的变化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快 10磅重的铁球 。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谢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3年5月29日
复习生字词: 辩论
解释 比萨城
信奉
宣布
违背
固执
拖住
十磅
胆大妄为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年轻时代对( 亚里士多德 )的一句话产生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 2、一位是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一位 是25岁的数学教授,是哪句话把他们联系 了起来?
•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 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 题? 两个铁球 着地。 A:伽利略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系,物体越(重),落 下的速度越(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2)。
两个铁球一样 重,但落下的 速度不一样。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 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镑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镑重的10倍”
听起来很有道理 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名话说明: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 )关系,物体越( ),落 下的速度越( )。
这句话说明: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 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 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说课教学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 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 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 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 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 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 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பைடு நூலகம்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首页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敢,能向亚里士多德提出疑问真了不起。”
整体感知
伽利略是一个(
)
的科学家。
课文分析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 么呢?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 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 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 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从比萨斜塔上走下来时,人们围住 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 略走下斜塔后》为题说一段话,注 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版)(共30张PPT)
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对待科学严谨认真
读课文第5、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人们 态度变化 试验前 试验后
胆大妄为、固执,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 会让他丢尽了脸 起来
明白:像亚里士多 信奉亚里士多德,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思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
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 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 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 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1.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
究科学的人视为真理,是不容别人怀疑
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已深入人心, 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极高。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是怎样推理的?由此可以
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
违背——违反 反义词 真理—— 谬论 遵从—— 违背
信奉—— 信仰
真理—— 真谛 相信—— 怀疑 公开—— 隐蔽
追求真理 的过 课文讲述了伽利略在年轻时期__________ 挑战权威 ,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 程中,敢于__________ 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公开试验验 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赞扬了伽利略 不迷信权威 的独立人格和_____________ 执著追求真理 的精神。 _____________
对待科学严谨认真
读课文第5、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人们 态度变化 试验前 试验后
胆大妄为、固执,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 会让他丢尽了脸 起来
明白:像亚里士多 信奉亚里士多德,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思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
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 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 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 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1.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
究科学的人视为真理,是不容别人怀疑
的,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言论已深入人心, 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极高。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
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是怎样推理的?由此可以
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
违背——违反 反义词 真理—— 谬论 遵从—— 违背
信奉—— 信仰
真理—— 真谛 相信—— 怀疑 公开—— 隐蔽
追求真理 的过 课文讲述了伽利略在年轻时期__________ 挑战权威 ,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 程中,敢于__________ 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公开试验验 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赞扬了伽利略 不迷信权威 的独立人格和_____________ 执著追求真理 的精神。 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质课件】
3.在伽利略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点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
的科学家,读书时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 于铁球着地的观点提出质疑。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
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 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称 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逻辑学、教育 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伽利略
伽利略1564年出生,1581年 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 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 教授,年仅25岁。伽利略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 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主要著作有《星际使者》 《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
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是
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做 试验的。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侧面描写的方法
概念:侧面描写,通过对与描写对象相联系的周围事
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作用:从侧面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描写,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反”侧重表示不符合或从反面去做,语义较重。
1.当人类的行为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时,便会受到大 自然的惩罚。 2.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受到处罚。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串珠问题: 1.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
点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
的科学家,读书时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 于铁球着地的观点提出质疑。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
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 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称 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
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
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逻辑学、教育 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
伽利略
伽利略1564年出生,1581年 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 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 教授,年仅25岁。伽利略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 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主要著作有《星际使者》 《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
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是
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做 试验的。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侧面描写的方法
概念:侧面描写,通过对与描写对象相联系的周围事
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作用:从侧面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答题模式:通过……描写,烘托……(被描写的事物)
反”侧重表示不符合或从反面去做,语义较重。
1.当人类的行为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时,便会受到大 自然的惩罚。 2.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受到处罚。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伽利略执著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其目的是什么? 串珠问题: 1.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故事?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共24张PPT)
(3)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是否 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其表现是否是 “胆大妄为”、“固执”?
(4)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 里士多德?
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 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 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 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 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22021/8/22021/8/22021/8/ 28/2/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2日星期 一2021/ 8/22021/8/22021//8/22021/8/22021/8/ 28/2/2021
理解词语
着地 信奉 解释 更改 的确 胆大妄为 固执
亚里士多德
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 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 许更改的真理。
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 做公开试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 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
利?
略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 22021/ 8/2August 2,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22021/8/22021/8/22021/8/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拓展实践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 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 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 描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听朗诵,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 的什么事情? 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 亚里士多德 )的一句话产生 年轻时代对( 了( 怀疑 ),并通过 ( 分析 )和 ( 多次试验 ),得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 )的结论。赞扬 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 精神。
三、我知道该怎么填。 不容( )改 此起( )落 ( )然自得 胆大( )为 热泪( )眶 ( )然挺立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 不管……还是…… 不是……而是…… ①.(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 他固执,但伽利略( )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 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 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 )一先一后着 地,( )同时。
比萨斜塔
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 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 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 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 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 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 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 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
试给课文划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 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 试验。 •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 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一 、读一读,写一写。 xuān bù biàn lùn wéi bèi gù zhí (宣布) (辩论) (违背) (固执) 二、我能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解释)(注释) 授( 教授)( 授权) 执( 固执)( 执著) 称(称呼)(匀称) 宣( 宣布)( 宣读) 腊( 希腊)( 腊月)
优秀公开课教学课件推选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课文详解
课件
读了课文,我明白了:
PPT
➢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 要有怀疑精神。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要从小养成爱动脑筋, 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课件
课文详解 受到的启示
PPT
• 怀疑也要讲科学,讲证据;
• 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
• 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 判中诞生的。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 重的铁球 。快
课件
课文详解
PPT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 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课件
课文详解
PPT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两了个
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
总是
,铁同球时着往地下落的 与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 最后……”叙述)
课件
字词乐园
PPT
lǜ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略 辩 奉 违 磅拴
省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tuō shì xuān sà wàng zhí
拖 释 宣 萨 妄执
拖住 解释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固执
课件
字词乐园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
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 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 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3、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 了怀疑?
课件
课文详解
PPT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 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 磅重的10倍。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 与父亲共享这幸福 的时刻,都被他赶 了下来。
不一会儿,我看见 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 群中缓缓驶过。只是, 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 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试验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首页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比一比
“过来,孩子。”母亲 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母亲告诉我:“K字 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 事。”“可是,库伯是有钱 人,我们家穷呀!”我 激动地说。
父亲正面临着 一个道德难题。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不一会儿,我看见 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 群中缓缓驶过。只是, 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 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试验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首页
让想象插上翅膀: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比一比
“过来,孩子。”母亲 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母亲告诉我:“K字 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 事。”“可是,库伯是有钱 人,我们家穷呀!”我 激动地说。
父亲正面临着 一个道德难题。
想一想
1. 中彩以后, “我”和父亲 的心情一样吗? 2. 父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 样? 3. 为什么库伯派人把 车开走后,父亲反 而“显得特别高兴”?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 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 是1磅重的10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 量( )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 下的速度越( )快。
伽利略的疑问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 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 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 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两了个
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
总是
,铁同球时往着下地落的 与
铁球的速度 没有关系。轻重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利Leabharlann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10+1>1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 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 磅重的铁球 。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 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 是1磅重的10倍。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 量( )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 下的速度越( )快。
伽利略的疑问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 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 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 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10+1<10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 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 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利略经过反复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 说。错两了个
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
总是
,铁同球时往着下地落的 与
铁球的速度 没有关系。轻重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利Leabharlann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10+1>1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首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 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 磅重的铁球 。慢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优秀课件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花 开 花 谢 那 样 自 然,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意 执 着 ; 让 生 命 中 各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还 是 寒 风 凛 冽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坦 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定 数 , 不 因
复习词语
寻常 解答 信奉 哲学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解释 教授 宣布 固执 斜塔 辩论家 胆大妄为
复习巩固
回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简介伽利略。
第二部分(2-4):讲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 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 公开试验。
第三部分(5-6)讲伽利略的实验使人们看 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
•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境,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凡 事 都 是 多 棱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
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三 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伽利略是科学革命的先驱,毕生把哥白 尼、开普勒开创的新世界观加以证明和广泛宣传,并以自己 在教会迫害下的牺牲唤起人们对日心说的公认,在人类思想 解放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内容拓展
怀疑的故事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 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 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内容拓展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
球 快。
课文探究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课文探究
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Fra bibliotek课文探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 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 球同是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 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 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 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 样。
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
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
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
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
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
内容拓展
怀疑的故事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 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 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 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 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内容拓展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首
球 快。
课文探究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 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课文探究
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Fra bibliotek课文探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 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 球同是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 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 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 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 样。
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
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
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
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
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2
8
10+1<10,两个小球拴 在一起,落得慢的拖住 落住落得快的,因此速 度比10磅重的慢.
2020/10/12
9
10+1>10,把两个 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重量 大于10,因此速度 比10磅重的快。
2020/10/12
10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2020/10/12
11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2020/10/12
12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 数学教授。
2020/10/12
4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 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 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 解答。
2020/10/12
5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2020/10/12
13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2020/10/12
14
2020/10/12
15
2020/10/12
16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源自 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25
2020/10/12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1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 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 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 献。
2020/10/12
3
伽利略: 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
2020/10/12
6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信奉奉亚里 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 学家的话当作不容不更容改更的改真真理理。谁要 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责备备他: :““你你是是什什么么意意思思??难难道道要要违违背背人人类的 真类的理真吗?理吗”?”
2020/10/12
7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 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 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 着地。
2020/10/12
18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
2020/10/12
19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