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 琥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 《琥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5 《琥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和主要内容。
2.掌握生僻字“琥珀”的读音和基本含义。
3.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所读内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态度,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增强对文学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琥珀》的主要内容。
2.领会课文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1.生僻字“琥珀”的读音和含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PPT 及教案。
2.生字卡片、图片、实物琥珀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课前准备教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琥珀是什么,让学生谈谈对琥珀的印象。
2. 学习《琥珀》(20分钟)首先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读生词“琥珀”。
3. 感悟琥珀(15分钟)老师提问:琥珀到底是谁?为什么琥珀变成琥珀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线索并进行讨论。
4.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集体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运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琥珀”及课文内容,让学生熟悉生字及课文。
2.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琥珀的遭遇和变成琥珀的原因,并呈现讨论结果。
3. 作文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如果我是琥珀…”为题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表达。
4. 课后反思(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们谈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邀请学生带来自己收集到的琥珀或琥珀制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5 琥珀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琥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通过阅读课文《琥珀》,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意。
b. 学生能借助描写词语,感知琥珀的形状、颜色、亮度等特点。
c. 学生通过绘制琥珀的图像,提升绘画能力。
d.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
b. 学生能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c. 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d.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琥珀》的大意。
2. 掌握课文中的词语。
3. 通过绘画表现琥珀的形状、颜色、亮度等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写词语。
2. 通过绘画表现琥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琥珀的了解。
2. 出示一张琥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的特点。
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琥珀》,让学生对琥珀充满好奇。
二、新授(15分钟)1. 通过朗读课文《琥珀》,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生字,并进行解释和读音教学。
3. 阅读并解释课文中的描写词语,如“晶莹剔透”、“明亮”等,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
4.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5. 配合多媒体投影片,展示一些琥珀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琥珀的形状、颜色、亮度等特点。
三、互动(15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你们对这篇课文是否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呢?学生A:老师,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琥珀会在地下几千年成为石头?教师:好问题!琥珀之所以能够在地下几千年后成为石头,与它的特殊属性有关。
琥珀是一种宝石,它是由树脂经过时间的流逝和地壳的变化而形成的。
就像我们把水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后,水会变成冰块一样,树脂在经历几千年的变化中,也会逐渐变硬变化成琥珀。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说课稿(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科学性,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较强的兴趣,但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为主要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科学价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代自然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互相交流心得。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琥珀模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5課《琥珀》課文原文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莫算來,總有幾千萬年了。
一個夏日,太陽暖暖地照著,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綠葉在樹上颯颯地響。
一只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陽光下快樂地飛舞。
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
那裏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那只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
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它飛了大半天,身上已經沾滿了灰塵。
忽然,有個蜘蛛慢慢爬過來,想把那只蒼蠅當作一頓美餐。
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幹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陽光裏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
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麼美餐了。
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黃色的淚珠裏。
它們前俯後仰地掙扎了一番,終於不動了。
松脂繼續滴下來,蓋住了原來的,最後積成一個松脂球,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裏面。
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
成千上萬只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
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裏,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後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沒了,波浪不斷沖刷著樹幹,甚至把樹連根拔起。
樹斷絕了生機,慢慢地腐爛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麵。
又是幾百萬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風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濤把海裏的泥沙卷到岸邊。
有個漁民帶著兒子走過海灘。
那孩子赤著腳,他踩著了沙裏一塊硬東西,就把它挖了出來。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來,“這是什麼?”他爸爸接過來,仔細看了看。
“這是琥珀,孩子。
”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裏面呢,一只蒼蠅,一個蜘蛛。
這是很少見的。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裏,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作者介绍: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等。
我会写:怒:怒吼愤怒发怒怒发冲冠吼:吼叫狂吼河东狮吼吼声震天脂:脂肪胭脂脂粉松脂拭:拂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午餐西餐聚餐一日三餐划:划动划开划船划算晌:晌午歇晌晌觉后晌半晌辣:毒辣辣椒火辣辣心狠手辣渗:渗出渗透渗流渗水渗色挣:挣扎垂死挣扎番:番茄番薯番邦三番五次埋:掩埋埋伏埋没埋头苦干刷:冲刷刷牙刷鞋刷锅刷子测:推测预测测验变幻莫测详:详细详情安详不厌其详形近字:吼(吼叫)孔(孔雀)脂(脂肪)指(指示)拭(擦拭)试(考试)多音字:划:huá划船huà计划挣:zhēng挣扎zhèng挣脱扎:zhá挣扎zhā扎针zā包扎埋:mái埋藏mán埋怨近义词:柔嫩——娇嫩拂拭——擦拭忽然——突然照射——照耀可怕——恐怖猛烈——剧烈快活——快乐仔细——认真仍旧——仍然推测——推断反义词:高大——矮小断绝——恢复快活——难过少见——常见黏稠——稀薄详细——简略理解词语:【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部编版小学语文《琥珀》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琥珀》课文原文及赏析《琥珀》课文原文:很久以前,一只小苍蝇在阳光下飞舞。
它飞过森林,飞过草地,飞到了一株松树上。
这时,一只蜘蛛悄悄地爬过来,想要捕捉这只小苍蝇。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落在小苍蝇和蜘蛛身上,把它们紧紧地包裹住了。
松脂继续滴落,一层又一层,最终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松脂球。
许多年过去了,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片森林变成了海洋,那个松脂球被埋在了深深的海底。
又过了很多年,海水退去,陆地再次出现。
有一天,一位地质学家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
他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竟然是一块琥珀,里面还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这块琥珀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被松脂包裹在一起,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最终变成了我们眼前的这块琥珀。
《琥珀》课文赏析:《琥珀》这篇课文以科学的角度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融入了生动的故事元素,使得科普知识更加引人入胜。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小苍蝇和蜘蛛的活动,以及松脂滴落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琥珀形成的瞬间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生动的描绘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其次,课文通过描述大地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展现了琥珀形成的漫长过程。
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演变规律,也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威力和生命的奇迹。
最后,课文通过地质学家发现琥珀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这一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
总的来说,《琥珀》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科学的知识和深刻的主题,为小学生提供了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PPT教学电子课件
探究问题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 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 块琥珀里同时存在两个小动物,还有 挣扎过的痕迹,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 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 事吧。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老松树滴下的的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松脂继 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二是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 几千年的时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当时的情形
推测的依据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树林
······ ······
必须是夏天,天气很热,松树才能渗出松脂。 ······
······
(想象)
(根据)
语
本文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的
言 科学小品文。但却不同于以往的科
特 普说明文,其语言非常生动。你能
点 从文中找一找吗?
5.琥珀
第1课时
琥珀
“王”作偏旁的字,通常与美玉有关。
珊瑚 玻璃 玛瑙 珍珠
有光泽、比较珍贵的东西
各种琥珀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话石。透明, 外观像松香,有淡黄色、褐色等多种美 丽的颜色,有的还带香味。
包裹着小生命的琥珀很珍贵,容易 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 可作中药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是人造品。
读一读
z
琥珀 嗡 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z
挣扎
一番
mái
埋在
热辣辣
波涛澎湃
翻腾怒吼
多音字
z (挣扎)
扎 z (扎实)(扎针)
zā (包扎)(扎辫子)
提出疑问
1、这篇文章围绕琥珀写了什么?
题目
2、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的琥珀故事,理解琥珀的由来。
–掌握词语“透明”、“黯淡”、“晨曦”、“赞叹”的含义。
–读通课文,感悟琥珀的美丽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学会珍惜琥珀这样的美好事物。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
–阅读课文并能理解琥珀故事。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琥珀的样子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外观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理解故事(15分钟)•具体讲解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
•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掌握。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3. 分组讨论,展示想象(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琥珀的神秘之处,并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来展示琥珀的美丽和魅力。
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10分钟)•布置生词造句、画出琥珀的形象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言和展示成果。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5分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对琥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加强对难点词语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达。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加一些相关的拓展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琥珀这一美好事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要求: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指名读文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4、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三、品读体验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3、熟读课文(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
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
”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
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课件(共22张PPT)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挣扎 一番 埋在 澎湃 前俯后仰
琥珀嗡脂拭渗 俯扎 番埋澎湃
词语解释
约莫:大概,估计。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树叶发出的声音。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 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 下;仰,脸向上。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
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
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
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
圈黑色的圆环。
透明
完整
想象的根据
➢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
可以研究产生在几万年以前的事情。 可以研究昆虫的发展史。 还可以研究当时的环境和当时的地质情况。
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 估计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 以及有什么价值。
形成时间:约莫几万年前 炎热夏天
琥 条件、 松树林里 珀 过程 蜘蛛和苍蝇被松脂包裹
地表运动变化 发现:渔民儿子赤脚踩硬物 结论:远古时代早就有苍蝇和蜘蛛
稀奇价值
总结
《琥珀》是一篇说明文,本文是以故事情势介绍 琥珀的科普文章,我们又把这种说明文称作科学小 品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说明了一块琥 珀形成的过程以及它的科学价值。
课后质疑:学完《琥珀》这一课之后,你还 有那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
➢古埃及保存木乃伊的方法是不是从琥珀中受 到的启示呢?
➢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能不能将琥珀中保存完好 的苍蝇和蜘蛛尸体复活?
比喻,把松脂比作泪珠,表达了自己的同情。
请大家总结一下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一是大松树滴下的松脂包住了 苍蝇和蜘蛛,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形成一个 松脂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善良与勇敢。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
3.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难词及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梳理故事主题及人物形象。
3. 拓展(15分钟)1.配合图片讨论宝玉的形象特点。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听取学生对琥珀的理解并进行引导讨论。
4. 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升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
五、作业布置1.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或朋友的小故事。
2.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词语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入,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到思想和启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复习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复习梳理第5课:《琥珀》1.《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
琥珀形成的条件是:天气炎热,松树渗出松脂;松脂刚好包住两只小虫;松脂继续滴,形成松脂球;地壳运动,松脂球被长时间埋在地下。
2.重点句子(1)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拟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小苍蝇的活动。
“快乐地飞舞”“穿过草地”“飞进树林”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勾画出一只轻松、悠闲的苍蝇形象。
“太阳照得……松脂的香味”为下文写小苍蝇遭遇不幸做铺垫,进一步交代这块琥珀形成的环境。
(2)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动作描写】“红眼睛”“圆脑袋”写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出小苍蝇的外形特点;停在大松树上、掸掸翅膀、拂拭脑袋,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小苍蝇停在松树上时自由舒适的状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使文章富有画面感,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动作描写】“慢慢爬过来”“小心地划动”“向下爬”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蜘蛛想要捕食小苍蝇时的小心翼翼的情形,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4)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比喻】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泪珠”,形象生动,这眼泪似乎是在为两只小虫的悲惨命运叹息,极富感情色彩。
(5)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琥珀》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以及发觉的进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这个故事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滚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扫除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渐渐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谨慎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全部树林。
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产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恰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
两只小虫都埋住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连续滴下来,盖住了本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靠近那古老的森林。
有一天,水把森林埋住了,波浪不断冲洗着树干,乃至把树连根拔起。
树断绝了生气,渐渐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住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琥珀
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对于蜘蛛家族和苍蝇家族来说极其恐怖的事件,我们想要弄清楚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们愿意去一探究竟吗?
二、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
1.细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边读课文边寻找信息,摘录关键词,完成学习单上的“鱼骨图”。
2.对照课文,交流“鱼骨图”。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鱼骨图,认真对照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信息。
3.结合课文,梳理关键信息。
时间:约莫几万年前、夏日、晌午地点:老松树林
人物:蜘蛛、苍蝇起因:蜘蛛想吃苍蝇
经过:一齐、重重包裹、地质变化、漫长、淹没结果:化石
4.填写关键信息,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幅鱼骨图把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
请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经过。
强调: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个信息,这块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变成的就不是这样一块琥珀。
喜爱、担心和同情。
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四、拓展学习,引导思考
小组讨论:
1.如果把课文中的“夏日”换成“秋天”会得出怎样的结果?
为什么?
2.如果把课文中的“几万年”换成“100多年”又会得出怎样
的结果呢?为什么?
3.说说你现在对于作者关于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有什么看法?
作
业
设
计
5琥珀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