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测试题

(高考体验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北京理综)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由玻尔原子模型、跃迁的特点,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量减少,减少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选项B正确。

答案:B

2.(·福建理综)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α粒子运动时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离原子核距离远的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小,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也小,离原子核距离近的α粒子受到的排斥力大,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就大,C项正确。

答案:C

3.(·上海单科)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2)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θ超过90°,甚至有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据此可知本题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4.(·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 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B.-

C.-

D.-

解析:根据激发态能量公式E n=可知氢原子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设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最大波长(设波长为λm)的光子能量为ΔE,则有+ΔE=0,且ΔE=h,联立解得λm=-,所以本题正确选项只有C。

答案:C

5.(·四川理综)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解析:由hν=E m-E n,E n=-,λ=可得从n=4跃迁到n=3比从n=3跃迁到n=2辐射出的电磁波的能量小,频率小,波长长,选项A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一样的,选项B错误;电子轨道与能级对应处于不同能级,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选项C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一定向外释放能量,但不是氢原子核释放能量,选项D错误。

答案:A

6.

(·江苏单科)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解析:由E n=、h=ΔE及能级跃迁图可得a光的波长最短,b光的波长最长,选项C正确。

答案:C

7.(·课标Ⅰ理综)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A.ν0<ν1

B.ν3=ν2+ν1

C.ν0=ν1+ν2+ν3

D.

解析:在光谱中仅能观测到三条谱线,可知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到n=3,且hν3=hν2+hν1,ν3=ν0,选项B正确。

答案:B

8.(·上海单科)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结论不涉及原子核的组成问题,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9.(·四川理综)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解析: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则hν1=E m-E n;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则hν2=E k-E n。因为红光的频率ν1小于紫光的频率ν2,即hν1

答案:D

10.

(·山东理综)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解析:由h=E2-E1及氢原子能级关系可知,从n=2跃迁到n=1时释放光子波长为122 nm,故选项A 错误。

波长325 nm光子能量小于波长122 nm光子能量,不能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选项B错误。

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有3种可能,因此最多产生3种谱线。选项C正确。

从n=3跃迁到n=2时辐射光的波长λ=656 nm,所以,只有当入射光波长为656 nm时,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选项D正确。

答案:C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8分)

(·江苏单科)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电子处在n=3轨道上比处在n=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选填“近”或“远”)。当大量He+处在n=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条。

解析:能级越小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从n=4的激发态跃迁时,发射的谱线条数为=6条。

答案:近 6

12.(8分)(·山东理综)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 eV、10.2 eV、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 eV(基态能量为-13.6 eV)。

解析:由于氢原子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所以n=3,而原子跃迁时处于2个激发态能级上。最高能级的能量值为E3=-13.6 eV+12.09 eV=-1.51 eV。

答案:2-1.51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4分)(·江苏单科)已知氢原子处在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能级分别为-3.40 eV和-1.51 eV,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 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请通过计算判断,氢原子从第二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过程中发出的光照射金属钠板,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氢原子放出的光子能量E=E3-E2,代入数据得E=1.89 eV

金属钠的逸出功W0=hνc,代入数据得W0=2.3 eV

因为E

答案:不能。原因见解析

14.(14分)(·银川模拟)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在实验中用电子碰撞静止的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来证明玻尔提出的原子能级存在的假设。设电子的质量为m,原子质量为m0,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为ΔE,试求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

解析:设电子与原子碰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原子碰撞后的速率为v,假设碰撞是一维正碰。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mv2+m0v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0v2+ΔE

由上面两式得m0(m0+m)v2-2mm0v1v+2mΔE=0。

上式是关于v的二次方程,要使v有实数解,该方程的判别式Δ≥0,即

Δ=(-2mm0v1)2-4m0(m0+m)×2mΔE≥0。

所以,ΔE。

可见,入射电子的最小动能为ΔE。

答案:ΔE

15.(16分)(·青岛模拟)1951年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偶数”,所谓“电子偶数”,就是同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绕它们的质量中心旋转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 e,普朗克常量为h,静电力常量为k。

(1)若正、负电子是由一个光子和核场相互作用产生的,且相互作用过程中核场不提供能量,则此光子的频率必须大于临界值,临界值为多大?

(2)假设“电子偶数”中,正、负电子绕它们质量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运动速度v及电子的质量满足玻尔的轨道量子化理论:2m e vr=,n=1,2,…“电子偶数”的能量为正、负电子运动的动能和系统的电势能之和,已知两正、负电子相距为L时系统的电势能为E=-k。试求n=1时“电子偶数”的能量。

(3)“电子偶数”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波长为多大?

解析:(1)设光子频率的临界值为ν0,则

hν0=2m e c2,ν0=。

(2)由于正、负电子质量相等,故两电子的轨道半径相等,设为r,则正、负电子间距为2r,速度均为v,则

k=m e,2m e vr=n,

电子偶数能量E n=2×m e v2-k,

得E n=-。

电子偶数基态能量为E1=-。

(3)电子偶数处于第一激发态时能量E2=,设电子偶数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光子的波长为λ。则

E2-E1=-E1=h,λ=。

答案:(1)(2)-(3)

(完整版)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1s22s22p6D.F 1s22s22p5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1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无关的是 A.焰色反应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夜空中的激光 6.某元素的电离能( 此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数是 A.ⅡA B.ⅢA C.ⅤA D.ⅣA 7.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Na<K<Rb B.N<P<As C.O <S <Cl D.Si <P <Cl 8.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Al D.还原性:Na>Mg>A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B.分子的种类由分子组成决定 C.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 D.178O和18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前者大 10.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11.超重元素存在原子序数为116号的同位素299 X,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正确的是 116 A.299 X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B.X是非金属元素 116 C.XO2是酸性氧化物D.X元素的化合价有+4和+6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大的是 ( ) A.巴耳末系B.莱曼系C.帕邢系D.布喇开系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7.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 ) A.-13.6eV B.-10.2eV C.-3.4eV D.-1.51eV 8.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氢原子的理论的是

1 2 3 4 5 ∞ ( ) A .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只能是不连续的 B .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 C .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 .与地球附近的人造卫星相似,绕核运行,电子的轨道半径也要逐渐减小 9.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 大 , 则E 等 于 ( ) A .h (ν3-ν1) B .h (ν5+ν6) C .h ν3 D .h ν4 11.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用波长为600nm 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光子能量为10.2eV 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 .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 的光子 D .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 的光子 12.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的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如图所示,E 1是基态,E 2是亚稳态,E 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波长为λ1的绿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激发跃迁到E 3,然后自发跃迁到E 2,释放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 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 A .122 1λλλλ- B .2121λλλλ- C .2121λλλλ- D .2 11 2λλλλ-

原子结构习题精选一

原子结构习题精选一 一、选择题 1.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272。该元素的质子数为()。(全国高考题) (A)111 (B)161 (C)272 (D)433 2.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 3.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表示的意义是()。 (A)一个黑点表示一个电子(B)黑点的多少表示电子个数的多少 (C)表示电子运动的轨迹(D)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4.三种元素的微粒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则它们核内质子数(依次 用表示)的关系为()。 (A)(B) (C)(D)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6.下列微粒中与离子具有不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微粒可能为()。 (A)(B)(C)(D) 7.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

8.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上海市高考题) (A)136 (B)50 (C)86 (D)222 9.核内中子数为N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上海市高考题) (A)(B) (C)(D)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1.(1)~(4)题是关于下面8种微粒的问题,请分别选答。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1)中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A)④⑦(B)①②③(C)①②(D)④⑥⑦ (2)关于这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⑥与⑦的相同(B)④与⑥的相同 (C)④与⑤的相同(D)前三项都不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试卷及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奉贤二模,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2-丁烯的结构式: C .乙酸的化学式:C 2H 4O 2 D .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 2、(奉贤二模,3)3He 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以下关于3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比4He 少一个电子 B .比4He 少一个质子 C .与4He 的同分异构体 D .是4He 的同位素 3.(静安二模,1)在日本核电站附近检测到放射性原子131I 。关于131I 原子和127I 原子的 叙述错误的是 C A.它们互称为同位素 B.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C.它们相差4个质子 D.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4.(静安二模,2)下列氮原子结构的表述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正确且能表明同一电子 层电子能量有差异的是 C A . B. C.1s 22s 22p 3 D. 5.(静安二模,15)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由23Na 、35Cl 、37Cl 构成的11.7g 氯化 钠中,37Cl 的质量为 B A. 1.75g B. 1.85 g C.5.25 g D. 5.85g 6.(卢湾二模,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 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 .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3s 23P 3 D .羟基的电子式为: 7. (卢湾二模,3)下列各项说法或比较中正确的是 C A .氧化性:Ag + >Cu 2+ >Fe 3+ B .热稳定性:HF >H 2Se >H 2O C .酸性:CH 3COOH>H 2CO 3 >H 2SiO 3 D .离子半径:Cl ->S 2->Mg 2+ 8 (卢湾二模,6)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X 、W 、Y 、R 、Z 五种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常温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只有一种是气态 B .Y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大于Z 的阴离子的还原性 C .W 的氢化物比X 的氢化物稳定 D .Y 与W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前者弱 于后者 9. (卢湾二模,8)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B A .F 2和Br 2的沸点 B .纯水在25℃和80℃时的pH X W Y R Z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1 :12 :1 :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D 7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 5.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与O 2不相同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含氧原子个数 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D .17 7.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一定能知道( ) 8.请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 C .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9.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同类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A . 相对原子质量 B . 相对分子质量 . C . 中子数 D . 质子数

D.原子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0.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 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 A.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离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 D.|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1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这种元素是()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 无法确定 13.化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 b﹣n=d+m 二、填空题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③>①>② B.电负性:③>①>② C.阴离子半径:①>②>③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③>①>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O元素 B.基态Fe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为 C.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Cu在周期表中属于s区元素 3.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4.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①3p 能级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②最外层电子构型为3s23p6 的原子 ③其3p 能级为半充满的原子④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 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 5.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这四种元素可组成结构为Z+[Y–W≡X]–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与某种金属阳离子反应可得到血红色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X C.该化合物中Y 不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

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 6.砒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As2O3),医生通常给砒霜中毒患者服用一定剂量的氧化剂解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砷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B.砷化氢(AsH3)比NH3稳定 C.砷酸(H3AsO4)的酸性强于磷酸D.砷的+3价化合物的毒性强于+5价化合物 7.R为1~18号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R2O42-~RO42-,~R2O32-,~RO32-,下列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A.当它可以形成~时,可以形成~ B.当它可以形成~时,可以形成~和~ C.当它可以形成~时,不可能形成~ D.当它形成~时,也可以形成~ 8.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与元素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X m 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都是强酸 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达全充满状态的是() A.Cu+B.Fe3+C.Co3+D.Cr3+ 10.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d B.质子数c>d C.a+3=c-2D.原子半径X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原子结构测试题

原子结构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 A .不同的质量数 B .相同中子数 C .相同的质子数 D .不同的电子数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1H 表示氢原子核的质子数是1,中子数也是1。 B .14 C 表示碳的一种同位素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 C .919F -表示该微粒的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D .2324Na Mg 和表示两种原子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3、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差不多上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 C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微粒,化学性质可能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4、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核电荷数为112),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差不多上112 B .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 .其原子质量是12C 原子质量的277倍 D .其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之比277∶12 5、有关等物质的量的612C 原子和614 C 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质子 属于同种元素 具有相同的质量 中子数相等 电子数相等 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 A .只有 B .只有 C .全正确 D .除 外都正确 6、若某阳离子X2+有m 个电子,其质量数为a ,则核内中子数为 A .m 2+ B .m 5+ C .a m 2-- D .a m + 7、简单离子a 2a n A + 核外有x 个电子,A 的质量数可表示为 A .()2x n + B .()2x n - C .2x D .()n 2x + 8、下列微粒中,电子数目最多的是: A .H2O B .NH3 C .Na + D .Al 9、下列离子的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 .Mg2+ B .S2- C .K+ D .Cl - 10、某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L 层电子数是K 层和M 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则某元素是: A .钠 B .镁 C .氖 D .氯 11、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 .原子核的电荷数 B .所处的电子层 C .电子离核远近不同 D .不能比较 12、下列微粒中与OH -离子具有不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 该微粒可能为: A .F - B .Mg2+ C .NH2- D .CH4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知识网络梳理】 【知识要点与方法指导】 一、重点、难点、方法 1.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 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的正与误,他在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 hv E E =-末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 初向高能级E 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v 大于或小于E E -末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3)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 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 。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 n n n N C -= =。 (4)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 原 子结构 ?? ? ? ? ? ??? ?? 电子的发现原子模型????? ????光谱光谱分析:用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物质的化学组成 ??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连续谱 线状谱?? ?汤姆孙的发现:阴极射线为电子流 电子发现的意义:原子可以再分??????????? ???? 汤姆孙枣糕式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能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能级跃迁

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一、原子及其核外电子排布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 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①②③B.仅有①C.①和③D.①和②3.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 (1)此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原子轨道。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X、Y、Z、Q、T五种元素,X原子的M层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 能级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试写出: (1)X的元素符号________,Y的元素符号________。 (2)Z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Q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T的电子排布 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的单质在Q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系中ⅠA族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 C.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D.每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8,周而复始 6.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第ⅣA族 B.第三周期第ⅣA族 C.第四周期第ⅡA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填空题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2.填下表。 3.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因为和核外相等,但相反。 4.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核外有11个电子,则它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个质子并带有个单位的正电荷。 二、选择题 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6.我们已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 A.只有分子 B.有电子、中子和质子

C.有分子和原子 D.只有原子 7.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 A.中子数和质子数 B.电子数和质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电子数和原子质量 8.核电荷数取决于 A.原子核的大小 B.原子核内质子数 C.原子核内中子数 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 9.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10.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1.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 12.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13.有一个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和8个质子,另一个原子的核内有10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4.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氧分子内含有的质子数是 A.8 B.16 C.32 D.64 三、判断题 15.原子核是由电子和质子组成的。() 16.在原子里,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和电子数。() 17.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的质子数。() 18.氧化汞中含有氧分子,受热分解可放出氧气。() 19.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四、连线题 20.将下面左右两边相关的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结构知识点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一)电子的发现: 1.电子是怎样发现的: 汤姆生用测定粒子的荷质比的方法发现了电子。 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现象,根据偏转方向,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当他测定阴线射线粒子的荷质比时发现,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射极(粒子)都有相同的荷质比,这表明它们都能发射相同的带电粒子,因此这种带电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共同成份,这就是电子。 2.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重要性。 ①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②由于原子含有带负电的电子,从物质的电中性出发,推想到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这就提出了进一步探索原子结构、探索原子模型的问题。 (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 (一)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什么叫散射实验? 用各种粒子——x射线、电子和α粒子轰击很薄的物质层,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物质层后的偏转情况,获得原子结构的信息,这种实验叫做散射实验。 2.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无法探测它内部的结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 ①由于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的中心, ②α粒子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荧光屏便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 3.α粒子散射装置 ①放射源(Pa“坡”)玛丽·居里的祖国波兰。 ②金箔:1μm,能透光,有3000多层原子厚。 ③荧光屏荧光屏和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 ④显微镜圆周上转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过金箔后 ⑤转动圆盘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4.实验过程:实验室建在地下,通道大拐角(防光进入)

九年级化学中考《原子结构》练习题

《原子结构》练习题 1. 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 60,发现一种C 60 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杀 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14N 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B.是C 60 的同素异形体 C.与C 60 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与12C互为同位素 2.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 多一个中子 C.是4He 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3.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的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大 4. 2002年由德.法.美及波兰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合成了非常罕见的45 26 Fe原子,有关Fe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新元素 B.它是一种新核素 C.45 26Fe与56 26 Fe互为同素异形体 D.这种铁原子发生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43 26 Fe 5. 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 A.一定是IIA族元素 B.一定是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 D.一定是+2价元素 6. 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

D.2H与1H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不相同 7. 613C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613C表示的碳原子( )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8. A、B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A2+离子比B2-离子少8个,则B的原子序数 是() A.n+4 B.n+6 C.n+8 D.n+10 9.下列表达中,错误的 ...是()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B.1 1H.2 1 H、3 1 H是氢的三种核素 C.Na+和O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D.NaOH、Mg(OH)2、Al(OH)3的碱性依次增强 10. 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Mg2+、S2-、Na+、F- B. Na+、F-、S2-、Ar C.K+、Ca2+、S2-、Ba2+ D.Mg2+、O2-、Na+、F- 11. 铀元素有234U、235U、238U等多种同位素,用做核燃料的是235 92 U。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35 92 的中子数为235 B.234U、235U、238U是铀的三种不同核素 C.234U、235U互为同分异构体 D.235U、238U的中子数相同 12. 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H3和H2属于()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一物质 13. 和Na+离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NH4+B.F-C.H2O D.NH3 14. 下列离子中,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Mg2+ B.S2—C.K+D.Cl—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练习 一、研究进程 汤姆孙(糟糕模型)→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量子化模型 →现代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二、α 粒子散射实验 a 、实验装置的组成:放射源、金箔、荧光屏 b 、实验的结果: 绝大多数α 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α 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甚至超过了90o 。 C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内容: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旋转。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10 10-,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约为m 1015-。 c 、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电子对α粒子的作用忽略不计。 因为原子核很小,大部分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远,受到较小的库仑斥力,运动几乎不改变方向。 极少数α粒子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很近,因此受到很强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散射。 d 、核式结构的不足 认为原子寿命的极短;认为原子发射的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三、氢原子光谱 1、公式:)11(1 2 2n m R -=λ m=1、2、3……,对于每个m,n=m+1,m+2,m+3…… m=2时,对应巴尔末系,其中有四条可见光,一条红色光、一条是蓝靛光、 另外两条是紫光。

2、线状光谱:原子光谱(明线光谱)是线状光谱,比如霓虹灯发光。 3、吸收光谱(主要研究太阳光谱):吸收光谱是连续光谱背景上出现不连续的暗线。 吸收谱既不是线状谱又不是带状光谱(连续光谱) 4、实验表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明线光谱中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只是通常在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比明线光谱中的两线要少一些) 5、光谱分析原理: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6、连续光谱(带状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三、波尔模型 1、电子轨道量子化r=n 2r 1 , r 1=0.053nm ——针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 电子绕核旋转可能的轨道是分立的。 2、原子能量状态量子化(定态)假设——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对应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 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取氢原子电离时原子能量为0,用定积分求得E 1= -13.6ev. 21n E E n =,E 1 = —13.6ev 3、原子跃迁假设(针对原子的线状谱提出) 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光子。 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末初E -E hv =。 注:电子只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完成原子内的跃迁。如果要使电子电离,光子的能量 与氢原子能量之和大于等于零即可。 4、局限性 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成经典力学描述下轨道运动,没有彻底摆脱经典理论的框架。→无法解释较为复杂原子的光谱。 5、现代原子模型: 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一个带负电荷的云团,对于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在一个确定时刻其空间坐标与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27年提出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

原子结构练习题

1-1原子结构 1、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B.玻尔C.汤姆生D.道尔顿 2、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3、下列各电子能层,含有f能级的是 A.K层B.L层C.M层D.N层 4、在同一个原子中,M能层上的电子与Q能层上的电子的能量 A.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等于后者D.无法确定 5、不同的原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质子数和中子数 6、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绕核运动 7、在M能层中,能级数目为 A.1 B.3 C.9 D.18 8、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A.6s B.2d C.3f D.7p 9、在M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A.2 B.8 C.18 D.32 10、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最多的是 A.6s B.4p C.3d D.4f 11、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在多电子原子中,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____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____,例如第四能层有_个能级,分别是_________。 12、用“>”、“<”、“=”表示下列能级的能量高低关系: (1)1s____2s____3s___4s;2p____3p___4p____5p;3d___4d____5d;(2)2s____2p;3s___3p____3d;4s____4p____4d____4f;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10 J·S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34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 =h 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

2018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练习:06原子结构及元素(含答案)

原子结构及元素 一、选择题 1.【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近日,中国在四川某地发现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锂矿,储量高达52万吨,被称之为“中国锂谷”。锂矿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有着21世纪改变世界格局的“白色石油”和“绿色能源金属”之称。下图是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是6.94lg D.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答案】D 2.【2018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碘单质(I2)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D.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A 3.【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癌症。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D.硒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 【答案】C 4.【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答案】C 5.【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 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 D.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答案】C 6.【2018年安徽省】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答案】C 7.【2018年广州市】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A 8.【2018年安徽省】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