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下期中美史复习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第一章:背景介绍中美建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

本章将从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以及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中美建交的背景1.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调整介绍二战结束后,全球各国重新调整力量对比,中美对于维护各自利益的角力。

2.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3. 台湾问题的制约探讨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制约作用,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美建交的原因1. 中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阐述中美在国际事务中存在的一些共同利益,为建立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2. 双方的政治需求分析中美双方在政治上的需求,包括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对于国际地位的追求。

3. 中美冷战背景下的建交动因探讨中美建交在冷战背景下的战略意义,以及联合对抗苏联的考量。

第四章:中美建交的战略意义1. 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论述中美建交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贸易合作和投资等方面。

2. 拓宽国际格局和多边合作分析中美建交对于国际格局的重塑和多边合作的推动作用。

3. 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探讨中美建交对于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影响,以及合作抗衡全球挑战。

第五章:中美建交的启示和意义1. 对于中国外交的思考分析中美建交对中国外交策略的影响和启示,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出建议。

2. 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与尊重强调中美建交体现的平等和尊重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探索和平发展道路论述中美建交对于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启示,为国际社会探索和平共处之道提供借鉴。

结语:中美建交是中美两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通过建交,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实现了广泛合作,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和战略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专题09 大国发展史及大国关系-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

专题09  大国发展史及大国关系-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

反映史实:图片是冷战的
产物,1947年3月,杜鲁门主 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 盟关系的正式破裂
一、美国的崛起之路
中美关系
主题
时期
具体内容
近代: 侵略 与 合作
19世纪中期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①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②美国支持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等条约。 ③1860年,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④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 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⑤1900年,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⑥1919年,巴黎和会上,参与对中国的压迫。 ⑦1922年,在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等国家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 公约》
地位确立 第二次世界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 大战期间 出贡献;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945年,苏 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
争霸与解 第二次世界 美苏争霸,与美国冷战;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赫鲁
1868年,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实行征兵制,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等。明 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 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兴衰
中英关系
主题

中美史复习

中美史复习

隋唐五代美术其内在联系就是水墨山水画。

吴道子疏放的笔法,应用在山水树石上,也很有意义。

人们对于能逞才使气的自我表现,依然是情有独钟。

而“泼墨”这类形式,也确实能把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气功的功力通过水墨山水树石精彩的反应出来。

在这类人物中,最著名的有项容,王怡,张璪等人。

五代的山水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一文中把谢赫“六法”中的“骨法”从“用笔”一端发展为“笔”和“墨”。

最早《匡庐图》。

江南山水风格的代表人物是曾在南唐宫廷担任“北苑副使”的董源,又称董北苑。

代表作《潇湘图卷》。

南唐周文矩和顾闳中特别突出,周文矩擅长画肖像和仕女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辽金美术。

从唐末五代开始一直到南宋末,大足的北山和宝顶等处,出现了很多窟龛大足北山第125号龛数珠手观音,北宋。

大足宝顶山第18号摩崖养鸡女,南宋山东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现存的40尊罗汉坐像。

山西太原晋祠也属于民间信仰的产物,包括正殿(圣母殿)、献殿和两殿之间的“鱼昭飞梁。

正殿的塑像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特别的是仕女的造型优美多姿,楚楚动人。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西蜀黄筌的花鸟写生作品《写生珍禽图》。

南唐徐熙的“落墨“手法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达到了和黄氏父子写生手法相同的艺术效果。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概括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特点。

宋神宗时期,崔白在神宗画院以多种才艺受到朝中士大夫们的称道。

崔白《双喜图》翰林图画院的总代表是徽宗赵佶。

赵佶《柳鸦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

赵佶的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水墨为主的作品,一是工笔赋色的作品。

徽宗画院的花鸟画高手对南渡后画院的重新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徽宗对花鸟集册很感兴趣。

张择端表现汴梁现实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南宋初的宫廷画院产生了一批历史人物画,反应当时社会的普遍心态,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李成、范宽是北宋时期贡献最大的山水画家。

,范宽所处的时代比李成稍晚。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

中美史复习题(共享)

中美史复习题(共享)

中美史复习题选择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分布在。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内蒙古东南部D、台湾地区下列属秦汉青铜器的有。

A、长信宫灯B、四羊方尊C、司母戊方鼎D、龙虎尊不属于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遗址的有。

A、仰韶文化B、马家窑文化C、大汶口文化D、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几何纹印陶器主要分布在。

A、长江流域以南B、黄河流域C、江淮流域D、西藏地区不属于汉代雕塑有。

A、《马踏匈奴》B、《说唱俑》C、《铜奔马》D、《人头彩陶瓶》距今年前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发现了古老的装饰地画。

A、3000B、4000C、5000D、6000《人头彩陶瓶》是彩陶瓶。

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马家窑文化D、龙山文化龙山文化以为代表。

A、黑陶B、彩陶C、白陶D、红陶《长信宫灯》为时期青铜器。

A、西汉B、东汉C、商D、秦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是时期所作,画面呈“T”形型。

A、东汉B、秦C、西汉《泥塑女神头像》是的彩陶。

A、红山文化 B 良渚文化C、仰韶文化D、大汶口文化代表山顶洞人最高技术的装饰品是一些小石珠和。

A、贝壳B、钻孔的砾石C、骨针D、陶罐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存于。

A毛公鼎B大克鼎C司母戊大方鼎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千佛洞。

A、栖霞山B、云冈C、昙曜五窟D、榆林窟下面属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的有。

A、卫协顾恺之B、吴道子杨子华C、陆探微赵霖D、展子虔王蒙北朝的“曹衣出水”线描式样在当时的南北两地备受关注。

A、曹霸B、曹仲达C、谢灵运D、戴逵莫高窟现保存洞窟 4 9 2 个,彩塑余躯。

A、5 00B、1000C、2000D、1 00戴逵为画家、雕塑家。

A、秦B、宋C、唐D、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代表作为《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

A、《职贡图》B、《女史箴图》C、《九州名山图》D、《秦始皇东游图》佛教美术大致包括 3 个部分:建筑、雕塑和。

A、壁画B、书法C、工艺D、雕刻南朝的()和()讲究用笔风格,分别属于“密体”和”疏体”。

《中美关系》课件

《中美关系》课件
世的国 世 界人是 界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
中 美 两 国 有 多 方 面 的 合 作
请思考:中美在哪些方面存在合作?
材料一、中国贸易总值、中美贸易表(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总值 美国
1999年
出口
进口
2000 440
1660 218
2003年
出口
进口
5451 924
3971 339
材料二、911事件时南楼被撞前瞬 间
1、(1840 ——1899) 尾随英法,充当帮凶。
原因:
实力落后于英法;
位 居

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

西进运动、南北战争、西部开发
主要事件:
1844年逼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 的帮凶,1858年签定《天津条约》;
1874年,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台湾。
2、(1899—1945) 独立侵华,美日竞争
其次,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国际 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心态 复杂。
尼克松说过,“我们美国人不知道怎样当世界 第二,甚至不知道怎样当并列第一”。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并未根本改变中 美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但中国不断强大起来的 客观趋势仍使美国不得不认真应对。
第三,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美台之间的军事合作
从8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受过五次重大冲击。除了 天安门事件与使馆被炸之外,三次来自台湾,即李登辉 访美、“两国论”和陈水扁上台。北京认为,台湾问题 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它不但要求美国支持“三 不”政策,而且要求美国明确支持中国统一。
然而,美国的利益是保持台湾与两岸关系现状不变。 “两不” :就是既不支持台湾独立,又不支持北京使用 武力。一旦北京决定动武,美国不排除介入的可能,这 就会引发一场中美冲突对抗危机,牵动亚太安全和整个 世界战略格局。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罗斯福关于战后世界的构想中,中国扮 演着重要角色。他的“四大警察论”, 设想美、英、苏、中,以类似世界理事 会的方式来维持和平。把中国列入四强 部分是出于礼貌,部分是因为美国在亚 洲需要有一个支持者。因此,美国不顾 英国反对,支持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一天也会走上东欧和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路。美
国必须做它能做的一切来鼓励这个进程。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小布什访华
• 直到1996年5月,美国国 务卿克里斯托弗表示,美 国愿意通过接触而不是对 抗来解决分歧,中美关系 才开始改善。1997年江泽 民访美,次年克林顿访华, 两国视彼此为“建设性战 略伙伴”。此后,尽管发 生美国导弹击中中国驻南 联盟大使馆事件,也没有 影响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1999年11月,两国就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 议。2000年,美国通过了 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法案。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945-1949罗斯福与杜鲁门盟友撤离 中美反目
• 罗斯福关于战后世界的构想中,中国扮演 着重要角色。他的“四大警察论”,设想 美、英、苏、中,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方 式来维持和平。把中国列入四强部分是出 于礼貌,部分是因为美国在亚洲需要有一 个支持者。因此,美国不顾英国反对,支 持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巴基斯坦中转秘密访问北 • 2月27日,中美达成
京。为了躲避媒体,他先
《上海公报》,次日发
公开访问了南越、泰国、 印度等国,最后在巴基斯 坦的欢迎晚宴上假装肚子 痛,被送往总统别墅“治 疗和修养”。次日凌晨, 他登上了飞往北京的专机, 专程前来迎接的中方代表 和领航员早已在机内恭候
表——其中有一条显然针 对苏联:任何一方都不应 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 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 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 霸权的努力。一年之后, 双方又发布一份公告,同 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 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

中美史

中美史

五代山水画概况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地处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社会安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不少中原画家纷纷避难此地,遂使艺术人才汇聚,皇帝又酷爱书画,出于玩赏和装点生活的需要,征兆画家,开创了宫廷画院,使南唐和西蜀画坛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

这个时期,山水画发生了重大转折,水墨山水画发展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系,即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雄伟壮美的北方山川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滋润秀丽的江南景色,两派具有共同的时代特色,即对客观山水的写实刻画,随着表现山石结构、质感、纹理的皴法的不断成熟,笔墨也开始富于变化。

五代的山水画在唐代水墨山水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始面向大自然,不断拓宽山水画的表现范围,并逐渐成为后世山水画的主流,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便是荆浩,正是荆浩以世代生生不息的真山真水为范本进行描绘,率先开创北方山水画派,与南唐董源开船的南方山水画派遥相呼应。

由他开始使用的立式全景构图为关仝、范宽、李成等人的全景式山水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山水画巅峰时期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

《图画见闻志》把关仝、李成、范宽看作是“标程百代”的空前绝后的大师。

然而,从元代开始认为,关仝的成就只是从荆浩到范宽的过渡体。

认定:李、董、范“三家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

”(汤《画鉴》)李成、董源、范宽三家,以各自成熟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水墨山水画古典形式的内涵。

由此演化成丰富多采的各种风格、流派,经北宋全景山水画、南宋院体山水画、元代文人山水画,形成山水画古典形式的三大体系荆浩写实性山水画的开创及其意义荆浩,字浩然,字号红谷子。

五代后梁画家,他工诗文,通经史。

荆浩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

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

他的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强调了用笔的变化和用墨的韵味,并且在历史上首次把“墨”作为独立的范畴来加以讨论,标志着写实山水画技巧趋于成熟,从此以笔墨写实为山水造型手段的审美观念被正式确立起来。

中美史第二章

中美史第二章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艺术特色?
人物龙凤帛画是一幅现存最早的绘画之衣,是战国时期的楚帛画,它的主题表现一贵妇人乞祷以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在,体现了楚国当时的奇异幻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化世界。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勒的表现手法,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人物御龙帛画是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主题是升天,画面是楚国大夫屈原驾驭飞龙,它是以单线勾勒,设色平涂兼施渲梁,用笔应物象,象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简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有一、三号墓的两件铭旌、三号墓的车马仪仗图、导引图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等。一号墓铭旌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时覆盖内棺之上。帛画呈“T”形,全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部边缘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以悬挂,出殡时在灵车前举扬,具有招魂及引导死者升仙的作用。
2、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雕凿方法;
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汉武帝对霍去病极为赏识,晋封为骠骑将军、冠军侯,可惜24岁英年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并“为冢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宏伟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冢。霍去病墓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冢周围。将圆雕、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过程》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过程》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过程》课件中美建交的过程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

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中美建交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Ⅰ.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自建国以来就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交往和合作,但是双方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和对立状态。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关系才迎来重大变革。

Ⅱ. "尼克松访华"的开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标志着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

这次访问被认为是中美建交的开始。

1. 访华背景美国在当时正面临与苏联对抗的冷战压力,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已紧张到了极点。

因此,美国希望能够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以抗衡苏联。

2. 访问过程尼克松的访问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双方进行了多场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访问期间,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Ⅲ. "正式建交"的里程碑经过尼克松访华后的一段时期,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并在1979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 正式建交的背景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多,而且双方都意识到保持对话和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2. 建交过程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式承认中国政府是唯一合法的中国政府。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美建交的里程碑,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和深化。

Ⅳ. 建交后的发展中美建交后,双方关系逐渐发展壮大,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1. 经济合作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加强,贸易额不断增长。

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在经贸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推动了两国经济的繁荣。

2. 科技交流中美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

双方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共同解决各自国家面临的科技难题。

历史必修一中美关系的缓和PPT优秀课件

历史必修一中美关系的缓和PPT优秀课件

尼克松: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三、中美关系缓和的意义?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 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 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 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关于建立外交关 系的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宣布尼克松将访华;世界震动 结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实现正常化
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震动世界的“48小时”。
1972年尼克松访华
(2)对日本 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3)对世界 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缓和世界局势。
萨德导弹事件
贸易战
美副总统彭斯 发表演讲指责 中国
……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比较中美两份公报的异同
材料二 对美和解的政策对中国外交关系带来的 收获,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因为美国改变态度,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终于投票通过决议, 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联合国会员国。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该学者认为,与美国缓和关系为中国 外交带来怎样“立竿见影”的收获?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4 “乒乓外交”
打开交往的大门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关于建立外交关 系的联合公报》

复习课件:大国崛起之美国成长历程

复习课件:大国崛起之美国成长历程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我们现在站在他的纪念堂前。”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指:( B )
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罗斯福
6、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B )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D、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15
参考: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强大的根本、 改革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重视科技 教育是发展的保证、要善于抓住机遇,在 不同时期根据自己的国力和利益制定不 同的战略决策;… …
9
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10
中国近现代史:
八国联军侵华; 二战后帮助蒋发动内战;
抗美援朝战争;
1972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1979年中美国建交.
历史意义:通过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 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结论:反对国家分裂,坚守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
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基.
3
原因: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核心措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
斯 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 福
D、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4、搜狐网新闻报道:“奥巴马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
人总统”。下列什么历史事件使“黑人竞选总统”成为可
能:( 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黑奴贸易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D、第三次工业革命
14
5、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 在讲演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
2、从结果上分析,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

大二下期中美史复习剖析

大二下期中美史复习剖析

绘画史一一般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荆关董巨、周文矩、顾闳中、黄筌、崔白、梁楷、钱选、高克恭、林良、吕纪、蓝瑛、恽寿平、吴历、金农、郑燮二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结合作品分析画风):李成、范宽、郭熙、宋徽宗、南宋四家、元四家、戴进、吴伟、吴门四家、徐渭、陈淳、四王、四僧三特别关注:赵孟頫、董其昌1 一般掌握+ 重点掌握2 创作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建树3 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壁画:结合永乐宫壁画分析吴道子画风在后世的影响。

雕塑:列举三项以上中国雕塑史自唐以后的重要作品。

建筑:结合实例分析明清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

陶瓷: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瓷器特点。

名词解释宋代五大名窑清六家四僧扬州八怪论述元代和明代赵孟頫、董其昌、元四家、吴门画派重点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分析画风)李成:北宋前期,字咸熙,山东营邱人。

代表作:《茂林远岫图》他喜欢表现齐鲁平原的风光,平林漠漠,一望无际。

《茂林远岫图》中可看出这种苍茫勃郁的气氛,他喜欢画虬枝曲杆的老树寒林,突出荒漠和严酷的季节特征,以作为个人处境的象征。

画风:《宣和画谱》评价他的山水是:所画山水薮译,平原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范宽:北宋前期,仁宗天圣年间尚在,字中立,华原人。

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从正面取势的谈谈大山,像一道从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观众的眼球,显示出造化的神奇伟力,山涧飞瀑,直落千仞,山下空朦,衬映近处树木茂密的山岗,楼阁梵宇半隐半现,山脚下一队行旅牵马,马蹄声声,溪水潺潺,谱写自然界一曲最动人的乐章。

画风:独特性是他细密刻实的山石皴法,它使景的表现有了新的程式语言,他画中的景是全景,画家和雄伟的景观保持了一段距离,使自然成为外在于我们客观对象。

他在作画钱,常对景凝想,把心中的感受和手中熟悉的画法协调在一起,投射到所面对的景物中,以此:为山传神。

美国及中美关系(共32张PPT) - 副本

美国及中美关系(共32张PPT) - 副本
·人教版
一、美国的崛起:
·人教版
一、美国的发展
重大事件 独立战争 工业革命 美 国 历 史 发 展 南北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战 罗斯福新政 二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影响 赢得独立,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创造巨大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成为头号资本主 义经济强国 大发战争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统治 依靠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成为霸主 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兴 起
曲折中发展
外 交 孤 立 新 中 国
抗 美 援 朝
阻挠 中国 解放 台湾
基 辛 格 访 华
尼 克 松 访 华
中 美 建 交
·人教版
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变化
敌对
1840 鸦 片 战 争
合作 敌对 建交 曲折发展
1937 抗 战 全 面 爆 发 1945 抗 战 胜 利 1979 中 美 建 交
论从史出
D
·人教版
1、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读图说史 2斗争:中美撞机事件、美国轰 、美国在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受 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等。 到西欧、日本冲击。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 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 亚太经合组织,双方在经贸、 争霸中处于守势,加上美国深陷越战 立、包围、威胁政策, 20 反恐、朝核问题上的合作等。 泥潭,寻求与中国接触,符合美国利 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 益。 改善,走向正常化。 4、中国也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改善 与美国的关系,也符合中国战略需要。
合 扶蒋 作 反共
1942 1945
签署《联 合国家宣 言》 支持蒋 介石内 战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发展史关键词:中国概况美国概况中美关系经济文化政治国际和平台湾内容摘要:中美两国都作为世界大国,两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靠却又矛盾重重.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两国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于国际战略国际和平等问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概况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包括历史上的中国.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中流砥柱,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不过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美国概况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

美国是个多文化和民族多元的国家;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人口总量超过三亿人,居世界第三。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

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当今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球20%,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均领衔全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关系的发展史犹如一面镜子,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近百年来国际风云的变幻。

在21世纪,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为世界和平、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1)20世纪上半叶, 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开始,中国人民饱尝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的欺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成功合作,在历史上第一次表明中美关系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作用。

(2)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

新中国诞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坚持其与中国为敌的遏制政策,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支持台湾当局窃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中美史

中美史

钻孔技术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剂表。

战国帛画·先秦《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商代与西周时期的文字已具有用笔、结体和章法布局这三个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书法初步形成。

商代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那么西周的书法无疑应以金文为代表。

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1山东、苏北、皖北区。

2豫南、鄂北区。

3陕北、晋西北区。

4四川地区。

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

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现存秦代小篆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相传均为丞相李斯所书,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舒,是秦代小篆典型面貌,还有《阳陵虎符》上的错金铭文也应是李斯所书,体势与刻石相同,较为圆润浑厚。

篆书:《开母石阙铭》、《少室石阙铭》、《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隶书:汉代最有代表性的书体,西汉石刻除了篆书以外,主要是古隶如《五凤二年刻石》、《张迁碑》、《鲜于璜碑》、《景君碑》、《衡方碑》、《曹全碑》、《礼器碑》、《西狭颂》、《孔彪碑》、《乙瑛碑》西汉的草书还是古隶的简写、快速书写,称为草隶或隶草阶段。

东汉时期草书逐渐出现波磔,是成熟的隶书的速写法,称为章草。

其特点是:字形扁平,有波磔用笔,字字分离不连写。

章草在东汉民间普遍流行,如甘肃武威出土的医药简牍,安徽毫州出土的曹氏墓砖,还有传世《急就章砖》、《公羊传砖》。

中美史

中美史

红山文化前3500年前后分布内蒙古东部,辽宁东部和南部以及河北北部,他的重要特征是有大量的祭祀遗迹,包括墓葬中的玉器。

玉龙(碧绿色岫岩玉琢磨而成)良渚文化前3300到前2200分布在浙江北部,上海和太湖流域玉宗(礼器)仰韶文化前5000到前3000 仰韶文化彩陶因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河南、陕西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这一文化系统(网纹船形彩陶壶,彩陶盆纹五鱼纹)半坡类型发现于西安半坡,宝鸡北首领(彩陶鱼纹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1器物有平地钵,直口尖底瓶,卷岩浅腹圈底盆等2图案种类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人面鱼纹,鹿纹,几何纹庙底沟类型最初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花瓣纹彩陶盆,彩陶缸外壁绘) 曲腹形较多见,绘制部位集中在口沿和腹部外壁图案,鸟纹,蛙纹,花瓣纹等植物纹,几何纹(弧边三角,圆点)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非常写实,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画像石山东肥城孝堂山郭氏祠——《大王车》《战斗图》嘉祥武氏祠——《闵子蹇御车图》《荆轲刺秦王》《王陵母》《泗水取鼎》沂南画像石汉代画像砖作品有《戈射割禾图》《乐舞百戏画像砖》《西王母》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煌莫高窟三大石窟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 ,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张僧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史一一般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荆关董巨、周文矩、顾闳中、黄筌、崔白、梁楷、钱选、高克恭、林良、吕纪、蓝瑛、恽寿平、吴历、金农、郑燮二重点掌握(一般掌握+结合作品分析画风):李成、范宽、郭熙、宋徽宗、南宋四家、元四家、戴进、吴伟、吴门四家、徐渭、陈淳、四王、四僧三特别关注:赵孟頫、董其昌1 一般掌握+ 重点掌握2 创作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建树3 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壁画:结合永乐宫壁画分析吴道子画风在后世的影响。

雕塑:列举三项以上中国雕塑史自唐以后的重要作品。

建筑:结合实例分析明清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

陶瓷: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瓷器特点。

名词解释宋代五大名窑清六家四僧扬州八怪论述元代和明代赵孟頫、董其昌、元四家、吴门画派重点掌握(年代,名号,代表作,分析画风)李成:北宋前期,字咸熙,山东营邱人。

代表作:《茂林远岫图》他喜欢表现齐鲁平原的风光,平林漠漠,一望无际。

《茂林远岫图》中可看出这种苍茫勃郁的气氛,他喜欢画虬枝曲杆的老树寒林,突出荒漠和严酷的季节特征,以作为个人处境的象征。

画风:《宣和画谱》评价他的山水是:所画山水薮译,平原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范宽:北宋前期,仁宗天圣年间尚在,字中立,华原人。

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杰作,从正面取势的谈谈大山,像一道从天而降的自然屏障,矗立在观众的眼球,显示出造化的神奇伟力,山涧飞瀑,直落千仞,山下空朦,衬映近处树木茂密的山岗,楼阁梵宇半隐半现,山脚下一队行旅牵马,马蹄声声,溪水潺潺,谱写自然界一曲最动人的乐章。

画风:独特性是他细密刻实的山石皴法,它使景的表现有了新的程式语言,他画中的景是全景,画家和雄伟的景观保持了一段距离,使自然成为外在于我们客观对象。

他在作画钱,常对景凝想,把心中的感受和手中熟悉的画法协调在一起,投射到所面对的景物中,以此:为山传神。

郭熙:北宋时期元丰年间,山水师法李成,以平远景色为主。

代表作:《早春图》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卷轴画,这幅绢本山水,描绘了初春时分万物苏醒的勃勃生机,在冬去春来之际。

画上的主峰高耸入云,次峰左右呼应,山峦之前,云雾蒸腾,闪耀着一道道春光,传递着大自然的信息。

画风:“云头皴”他的山石皴法,强调光影变化,画家重视对四季风光的不同表现,即“远近浅深,风雨阴晦,四时朝暮之所不同,”从而传达出山水的精神。

(1)郭熙,对山川自然有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

早年风格细致秀美,晚年落笔益壮,技巧熟练,构思敏捷。

重视意境:《早春图》。

(2)其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

开篇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满足士大夫的精神追求。

强调对真山水的观察体验,描绘“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

画论中还论及如何创造生动优美的意境,谈到山水形象及章法结构,笔墨技巧,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宋徽宗:他酷爱和重视绘画,他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

画院内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中古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

他创造的书法字体,叫“瘦金体”。

是楷书的一种。

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代表作:《楷书千字文》,《秾芳诗》。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A黄公望:字子久,回江南改号大痴。

江苏常熟人,元代。

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富春山居图》山峰多用长披麻皴,显其苍茫之态,平沙淡淡出,深山浓墨重涂,显得参差错落,别有韵致。

画风:境界阔大,气势恢宏,他画江南风光,同时吸收全景山水的布局特色,形成他画风中“男人北相”的伟岸气质。

B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

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元代。

代表作《渔夫》歌颂归隐为为题,始于《楚辞》象征在野人士的自由心态,具体描摹事物,几乎不用色彩,靠水墨挥洒,草书与之相配。

画风:1临摹前人之作,可以乱真2所谓不专质,极率略C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元代。

代表作《青卞隐居图》绘画史上最重要里程碑之一,自山麓而至山顶,中间有不可衔接的一个跳跃,表明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画面,山石无明显轮廓,以稍乱的披麻皴,再残之以解索破。

达到细密繁复的流动印象,木林形态各异。

主要以各种苔点,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

画风:山水画繁密,气势恢宏,运墨先淡后浓,层层晕染,秀润华滋。

D倪瓒: 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元代强调所谓的清俗对立,清俗观完全是文人精神特权的产物,也是备受后世文人推崇原因,强调画以人传。

代表作:《六君子图》体现阔远特点,《渔庄秋霁图》技法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倪瓒的意义在于使后代画家知道艺术高下的标准所在。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钱塘人,明代。

代表作《春山积翠图》《雪景山水图》《春》在润墨描绘形式方面作发挥体现南方山水空灵秀润的清新之感。

《雪》将严冬时节自然景物刻画逼真,使人如同置于其之中。

画风:水墨淋漓的斧劈皴作画,行笔顿挫有力。

吴伟:字士英,号小仙,明代。

代表作《江山渔乐图》画一茫茫不尽的溪水上有往来穿梭的点点渔舟,近为山坳,其上奇树纵横,画右上方重重山峦,遮挡所有通道,唯有一线溪水,引出幽深远景,山石轮廓反复勾勒,笔法躁动不安。

画风:狂放纵肆吴门四家:王履,周臣,沈周,文征明C沈周: 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代表作:《庐山高图》《两江名胜图册》《吴江图》《灵隐山图卷》《张公洞图卷》记录对景物的特殊感受。

《庐》其分掌布白,繁密严谨。

图作高山大岭,山峦重重,有飞泉直下,古松倚壁,云奇雾谲,洋溢着勃勃生机。

画风:沉郁苍茫。

粗笔D文征明:名璧,字征仲,号衡山居士。

代表作:《江南春图》用元人笔意表现江南春色的佳构。

其春色赋色不是以浓艳,二十以清丽见长,特别典雅。

编修《武宗实录》对腐败政治的无能为力,在字画中寻找精神寄托。

《东园图卷》《天平纪游图》《洞庭西山图》《金陵十景图》,吴门画派盟主地位,编写《长物志》《写生花蝶图》画风:绘画秀丽文雅,风流蕴藉善水墨和青绿山水。

清四王:A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以书画自娱,画工山水,其画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染代表作:《仿北苑山水轴》显示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画风:早年笔墨精细淡雅,工整清秀。

晚年笔墨苍润。

B王鉴:字圆照,号香碧,染香庵主。

精于临摹,青绿山水纤不伤雅,皴染技法亦称佳妙画风:沈雄古逸,笔墨工雅精细。

C王翚:字石谷,号耕烟山人。

融南北宗之技法,以南宗笔墨技巧写北宗之丘壑。

代表作:《南巡图》细致生动地反映了南巡的盛况。

所表现的各地的风物景象也相当真实,是纪实性较强的历史长卷。

《小中见大册》充分显示了他全能的画艺。

画风:绘形传神,晚年苍茫简劲。

形成清代画史上影响最大的虞山派。

D 王原祁:王世敏孙,字茂京,号麓台。

干笔枯墨,‘浅绛’法极精要,笔力沉着。

代表作:《万寿盛典图》《仿黄公望山水图》《仿》笔墨不求外在的精熟圆通,而求内在的含蓄,用大披麻皴法,再加许多横点,以干枯之笔为主,层层皴擦,沉稳而又气度。

画风:明秀苍润法极精要,笔力沉着。

清四僧:A,弘仁,姓江名涛,字六奇。

强烈民族情感,善山水梅花,把握古人之精神不落古人技法之窠臼,实现自我超越。

山水有独特面貌,善用枯笔焦墨,并融入金石趣味,风格苍厚冷逸。

《黄山图册》B,髡残,石溪,白秃,残道人,明亡而出家,国难后的影响。

《苍茅凌天图》草书题画大家。

兼擅花卉、人物,尤精于山水。

宗法黄公望、王蒙,以秃笔渴墨,描绘繁复景致,风格浑厚凝重。

C,朱耷,八大山人,其绘画大多缘物抒情,主观成份较多,往往将物象人格化,以寄托情感。

其花鸟极富个性,被誉为写意花鸟大师。

常以作画传达亡国之痛,有深刻寓意。

画风简练雄奇,笔式扩大痛快,意趣冷傲而不可接近,稚拙清新风格。

愤慨沉闷情感之寄托。

《荷石水禽图》《河上画卷图》D,石涛,朱若极,精研佛学,书画极工特擅山水。

反对一味临摹古人,强调抒发个性,主张师法造化。

石涛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说明绘画作品中创造一完整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是中国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阐述者,其绘画美学思想核心所在,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杰作之一。

一般掌握:五代山水画的杰出人物有四人——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荆浩,字浩然,河南人。

他所画的山水多是北方的大山大水,构图都取全景式,气势宏阔。

《笔法记》最早对从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拓展,为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代表作《匡庐图》。

关仝,荆浩的弟子。

刻意力学,寝食都废,卒得其法,有出蓝之誉。

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

传世有《关山行旅图》,有其绘画特色。

表现景物具有相当写实的成分,自创“关家山水”。

荆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北方地域特色.董源,字叔达,江南钟陵人。

像王维一样兼长设色和水墨两种风格的山水,尤以后者著称,表达的景致平淡闲远,非常符合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

画面抒情自然。

他创造了用披麻皴与密密麻麻的点子皴,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独特手法。

成功地表现出江南山水的远近层次与湿润的特质,成为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代表作:《潇湘图卷》、《夏山图卷》、《夏景山口待渡》。

巨然,董源弟子,江宁人。

发明了一种近乎后来法国映像派的风格画法,‘矾头’皴法,表现林麓间山光岚气的浮动感。

他把董源的披麻皴发展为长披麻,更加简洁明快。

他的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深得董氏“平淡”之旨,后世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传世有《萧翼赚兰亭》、《秋山问道》、《层岩丛树》等。

黄笙:西蜀画家。

花鸟写生,工笔重彩。

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尤以画带有野情野趣的败荷凫雁驰名,也能画佛道人物及山水。

崔白善于表现在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花鸟的运动变化及互相关联,不再是僵死的标本。

崔白“性疏阔度”,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

代表作:《双喜图》《寒雀图》集中体现他的艺术新风貌、工笔重彩。

钱选:南宋遗民画家,温和派。

字号川翁代表作:《浮玉山居图》画面以墨笔打底,山峦和岩石多用硬拙的直笔斫皴,既表现出石体质感。

有富于古雅装饰意味,七分水墨三分青绿的设色画法。

林良:字以善,南海人,明代。

代表作:《山茶白羽图》《灌木集禽图》所画花卉树木,笔势遒劲,运笔流利如作草书。

其墨色浓重,以干而浓的笔墨,粗犷有力的线条,描绘各种的造型的飞禽,展示生机跃如的动感。

明代院体写意花鸟画的代表,开近代岭南花鸟派的先河。

画风:简淡灵动吕纪特别关注:赵孟頫一.赵孟頫,元,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故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子孙。

文化冲突的结晶,与钱选等人被誉为“吴兴八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