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共47页文档
地质版 《通用技术1》第一章 第一节(共18张PPT)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 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 学奠基人马世骏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根治蝗灾的办 法。在中央政府和有关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科学家们对 蝗虫的繁殖、迁飞、天敌以及危害区的地理环境。旱涝灾情等因素 做了详尽调研,并调动国内有关科研力量反复进行科学试验、从湿 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控着手,提出了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制定“改 治结合,根治蝗害”的方案,采用“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 技术进行灭蝗,成功地使大面积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通用技术 * 必修1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技术的产生(了解) 二、技术的内涵(理解)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重点,
会区分)
2
一、技术的产生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 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呢?
3
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 学会用火 多样美食
14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
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
然属性。 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
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 性。所以,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双重属性是技术的第二个性质。
15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它违反了自然规律,不符合自然 界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17
结论
从这个巨大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
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并且,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
通用技术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课件

2.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3.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任何技术的产品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交流
举出几项满足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技术?
说明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提示: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电视,电话,风洞,计算机等
时 间
事 件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 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是直接的生产力,具 有实践性(实践性) •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 •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 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问题
1.技术的内涵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怎样理解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练一练
1.找出课本P5案例
(一)中符合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说明其原因,
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2.找出课本P6案例
(二)中违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说明其原因
,并分别把它们写下来。
பைடு நூலகம்
调查研究
收集苦干符合(或违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做法案 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技术的自然属性,经过案例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上课时与同学进行交流。调查报告的内容 一般可包括:目的和意义、实施过程、结果与讨论、结论、 收获和体会。 (提示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案例,收集技术发展历程 的史料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技术的产生,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
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地质出版社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身体健康的需要
广义技术的定义
什么是技术? 广义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
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 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 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 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和生 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 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事例2:全国免费治疗!
重点总结: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还有哪些例子? 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
输、西电东输、退耕还林……
讨论交流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与弊?
南水北调有改变我国南涝北旱局面的明显 效益,但其负面影响也相当严重,长江入海口 的海水倒灌,东线的水体的严重污染,西线的 地质安全,有人断言,从总量上来说,其破坏 将超过三峡工程。另外,移民问题,文物问题 (山阳城遗址和恩村玉帝庙,丹江口库区), 血吸虫问题(向北扩散或转移),长江水生物 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10大技术: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
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第十项:电脑
流回水槽的水越来越少,很快水槽中的水 就全部流进了下面的蓄水池,水轮机也就停止 了转动。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地方
高中通用技术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地质版

高中通用技术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地质版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起源的历史场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技术的内涵,辨证的分析了技术的两个重要属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并且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开始高中的学习生活,将面对新环境,新课程,通用技术更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悬念,如果能对他们的这种疑问给以恰当的引领,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契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说明技术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2)了解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4)理解什么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过程与方法(1)先举例(抛砖引玉),然后由学生自主探讨周围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以及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技术课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某些技术产生、发展的案例,理解技术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列举近代工业技术发展历史,从而理解技术的内涵。
(4)由学生对比举例,发现生活中符合以及违反技术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事例,从而更好的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展现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
(2)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发现生活中的小困难,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展现人类不断克服困难改变生存状态的过程,增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教材重点是技术的产生。
难点是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能够理解技术的进步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能够精通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导入引言在当今社会,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改变。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技术的进步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这个话题。
二、观点诠释1. 技术:技术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创设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 需求:需求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困难,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3. 欲望:欲望是指人们对将来生活的倾慕和期望,也是促使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案例分析1. 通信技术:人们在遥距离通讯的需求和欲望促使了通信技术的进步。
从最早的烟火信号到此刻的手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进步始终盘绕着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展开。
2. 医疗技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欲望催生了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中药治疗到摩登的医学设备,医疗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3. 交通技术:人们对出行的需求和欲望推动了交通技术的不息创新。
从最早的马车到此刻的高铁、飞机,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四、思辨谈论1. 你认为人类的需求和欲望对技术进步有多大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2. 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影响人类的需求和欲望?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延伸拓展1.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沉思一下你对将来的需求和欲望是什么,你觉得将来会有哪些新技术出现来满足这些需求和欲望?2. 请选择一个你感爱好的技术领域,了解其进步历史和将来趋势,并分享给同砚们。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到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也在推动着技术的不息进步。
在将来的进步中,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乐观参与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1.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课件

◎记录方式:雕刻→书写→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甲骨
竹简
帛 书
纸
◆人类对理想书写材料的需求促使了造 纸术的发明!
古代雕版印刷术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 在唐朝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 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 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技术可以任意满足人类的需求吗?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的自然属性: 技术是客观自然规律的应 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 自然规律
◆没有本钱的能源,你能帮他 实现吗?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 人于公元前256年后建造的一座运用动力学原理, 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其 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 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 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 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 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 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 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克 隆 羊 多 利
•
技术伴随人类的劳动 而产生,随着时代的进步, 技术不断发展,其内涵不 断扩展,人们对技术的认 识也不断深化
二、技术的内涵: •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 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 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 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 工自然或者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 的综合。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课件-高二上学期通用技术地质版必修1

二、技术的内涵
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和电机 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 开始。《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 1879年10月21日定为现代技术的诞 生日。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不 仅与工具、机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过 程相联系,而且与科学、发明、自 然、社会、人和历史联系紧密。
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核 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 术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使人们 对技术内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绢帛:古代丝织物的总称,在没有纸 张之前,一直作为重要的书写、画画材料。
走进技术世界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technology
一、技术的产生
蔡伦,字敬仲,是桂阳人,永丰九年时,他 的职务是监督制作皇宫专用的剑器以及各种器械, 全都精密牢固,方法被后世效仿。自古以来都是 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 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并 且不便于人们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 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 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 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走进技术世界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technology
一、技术的产生
莱特兄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哥哥是威尔伯·莱 特,弟弟是奥维尔·莱特。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 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 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 行者一号”。飞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将 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 明。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 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知识点

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复习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的产生:技术员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案例:造纸术和印刷术;飞机的诞生。
2.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广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课本中的技术指的是狭义的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针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和迁移价值的技术。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例:立体农业生态生态工程(正面案例);永动机梦想的破灭(负面案例)社会属性: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例: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4.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技术的创新性)技术发明举例:四大发明;眼镜;马镫;阿拉伯数字;电子计算机等(从来没有的)技术革新举例:多功能缝纫机、新型马桶、升降篮球架等(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5. 技术的性质(总结)1)技术的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⑴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⑵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⑶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含义、成果形式、任务、与生产的关系、验证方式)技术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一通用技术 1.1走进技术世界课件 地质版

小结
• • • •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技术的内涵。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区别与联系 技术的一些性质:1具有目的性
2技术具有双重属性 3技术具有实果形式
科学成果一般 表现为理论、 概念、定律、 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 不具有商业性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任务
认识世界, 有所发现。 回答: “是什么” 和“为什 么”的问 题 改造世界, 有所发明。 回答:“做 什么”和 “怎么办” 的问题
与生产的 关系
不直接 发生联 系
(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 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 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 制约。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技 术 的 双 重 属 性
1
自然属性: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 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
社会属性: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 是有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 生发展和应用要收社会条件的制约。
(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2、“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 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 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 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 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 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 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 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 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 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 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47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源于人类 的需求和愿望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教学设计: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一、教学分析:本节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开篇课,它为学生走入技术世界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教材内容包括技术的产生、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技术,知道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其内涵是不断扩展深化的;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技术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等。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2.学生对技术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技能的层面上,还意识不到技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还不理解技术素养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其终身发展,因而参与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学生对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比较陌生,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1.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2.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能举例说明。
3.了解技术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深化的,能举例说明。
4.理解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知道正确掌握、控制和使用技术的意义。
5.增强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的神秘感,自觉地参与各种技术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技术的产生;技术的内涵。
难点: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目的;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五、教学策略与手段:精心选择资料,力图用较好的视觉冲击力推出本课程;从技术角度深入挖掘案例,以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识。
在教学中利用案例分析与学生互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线,通过学生体验、小组合作探研、任务驱动等方法,将学生推向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中学生技术发明和大学生专业选择方面案例。
最新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第一章第2,3,4,5节《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几节围绕技术的四个性质,即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在经历了前一节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②让学生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③让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自然环境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④让学生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技术的综合性、两面性的理解。
难点:对技术性质的理解、内化。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案例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2(共9张PPT)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原因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要和愿望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种植果树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 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
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改善了近地表层的小气候,缩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要和愿望
近视、老花、遮阳、美观、护 眼
清洁牙齿 保护环境 遮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
(2)技术的内涵
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意思是对造 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讨论。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 传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 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 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 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
建筑技术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要和愿望
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中,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讨论。 (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近视、老花、遮阳、美观、护眼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地方 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结构的含氮量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直接从海洋或大气中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机械功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要和愿望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

《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愿望》导学案《技术源于人类需求和欲望》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技术的定义和起源;2. 探讨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3. 分析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导学内容:一、技术的定义和起源1. 技术是指人类利用科学知识和经验,改造自然界,创造出有用的工具、机器、设备或方法的能力和活动。
2. 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遥古时代,人类通过石器、轮子等简单工具的应用开始了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1.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生存、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2. 人类的需求和欲望不息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使技术不息适应和满足人类的需求。
三、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1. 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2. 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导学步骤:一、了解技术的定义和起源1. 请同砚们自主进修技术的定义和起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同砚们深入理解技术的观点和起源。
二、探讨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1. 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干系,探讨技术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2. 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和分享,激发同砚们对技术与人类干系的思考和认识。
三、分析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产品或应用,分析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2. 同砚们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讨论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技术的定义和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技术与人类需求和欲望之间的密切干系,以及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希望同砚们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更加重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

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第一篇:地质版高中通用技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案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这小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有:1、技术的产生2、技术的内涵3、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小节是第一章《走进技术的世界》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第一节内容,上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万事开头难”,是否能上好本节内容关系到能否提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应该是基础的基础。
因此,不宜过于深入,不宜过于扩展。
对象分析教师:本课程为新增设课程,教师并非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本课程就比较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资料,对该教材认真的进行分析、研究。
新的课程及教材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发生转变。
学生:本课程为新课程,学生从未学习过,且该课程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
所以,学生会对该课程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和好奇,教师应该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其中,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保持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技术的产生,理解技术的内涵,知道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行为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事例来说明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3、情感目标:体验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4、能力目标:能分析多数技术或技术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或什么愿望。
教学策略: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手段。
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充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性,本人以课本案例、多媒体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案例,教师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分组讨论,然后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并点明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通用技术
技术的产生
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飞机的诞生
满足人们摆脱地球引力,飞上蓝天的愿望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
讨论: 以下各种人们需求产生了怎样的技术? 遮身御寒 进食食物, 补充能量 避风挡雨 抵御野兽的攻击和伤害 出行 相互联系和交往
通用技术
技术的产生
技术是怎样产生的?
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是有目的性的。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日照一中 通用技术备课组
通用技术
想象or思考
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技术 的,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 述一下没有任何技术影
想象or思考
书本、笔等等文具
电灯
有吗?
黑板、桌椅板凳
身上的衣服
教学大楼
通用技术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 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能量转化和守衡定律)
通用技术
第二类永动机 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的热机称为第二类永
动机。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后,人们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于是
通用技术
技术的内涵
技术(希腊语中是techne,被翻译为艺术、技艺、 或者技能)被希腊人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和一门 知识。柏拉图的观点:技术和系统的、科学的知识 是密切相连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是为了使人 类行为变得聪明而对知识的系统应用。技术不仅是 活动的名字和工匠的技能,也是思维艺术和美学艺 术。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1 技术的产生
2 技术的内涵
3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于我ຫໍສະໝຸດ 若浮烟。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