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段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模糊走向清晰——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区别
(2012-05-10 20:09:09)
转载▼
分类:教育教学
标签:
阅读
教育
从模糊走向清晰——小学中、高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区别(本文来源:小学课堂网
/yuwen/lunwen/Index.html)
回澜小学茹亚萍
摘要新课程实施至今再次审视当下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依旧是个不争的事实。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老师们对整个小学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策略的模糊,尤其是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明显存在目标不明、模式统一的问题,"学段味"的不足不实,是不可轻视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首先应明析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其次是凸显学段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将从学段阅读教学的问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解析及学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几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提高效率目标解析学段特点教学策略
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问题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比重不言而喻,老师们在阅读教学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绝对是最多的。但投入和产出之比却总是让我们纠结,令我们反思。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笔者以为老师们对整个小学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策略的模糊,尤其是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明显存在目标不明、模式统一的问题,"学段味"的不足不实,造成了课堂上的盲目教学与重复教学,最终也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综观当前小学中、高学段的阅读课堂,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低位高就
笔者经常看到不少中年级的阅读课堂抛开了自己应尽的学段目标,却不遗余力地实施着并不属于自己学段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三上年级的《花钟》一文时,花了近20分钟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却将本文"段落"学习和语言积累的首要学段目标置于一旁。
(二)高位低就
同样,也常常有高段的阅读教学随意地降低了自己的学段目标,重复着中段的阅读教学模式。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五下年级《与象共舞》一文时,让学生结合课题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落(第6自然段)进行品读感悟,孤立地体会"人与象
的亲密无间"。可是这位教师始终都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课文只用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来写"与象共舞",为什么又要以此作题目?前五个段落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这些段落能互换位置吗?
(三)统一模式
笔者发现当下的中、高学段阅读教学几乎都采用了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第二步学习字词,检查朗读;第三步重点段落,品读感悟;第四步小结谈话,拓展延伸;第五步课堂练笔,巩固积累。
显然,这种教学目标"越位"或"错位"了的阅读课堂,这种毫无学段特色的统一教学模式,如何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率?所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明析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其次是凸显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二、学段教学目标的解析
(一)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呈现
《课程标准》对小学3-6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的界定
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厘清
递进
朗读要求
中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高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词句要求
中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高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篇章要求
中段: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高段: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课外积累要求
中段:
积累课内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增加
从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要求来看
中段: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高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从质疑、探究的要求来看
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