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课(第三章)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一、社会化的概念(一)社会化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1.社会化的意义个人要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并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2.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人类素质(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人类存在独有的语言)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3.社会化的本质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现象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

4.社会化过程的特征(1)连续性。

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

前一阶段的社会化状况,会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深远影响。

(2)无终点性。

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碰撞不断引导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迫使人们不断适应社会新的变化,不断进行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目标1.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是社会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

本质上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也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社会化一个人一生中的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不同的阶段社会化的任务也不同。

社会化的一般结果是使人们适应特定社会的要求,获得特定社会角色的知识技能,并形成与特定社会角色相统一的自我概念。

(三)社会化与个性化1.个性化的含义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个人的独特性通过高度带有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稳定而特别的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得到显示。

2.个性化的过程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思考-精品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思考-精品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思考1简述人类认识自我的历程2什么是自我图式3简述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4个体在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中是如何推断自己的?5什么是自我觉知?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别?6什么是自尊?中国人的自尊和西方人的自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7什么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作用的机制是什么?8简述自我表演的策略9什么是自我障碍、自我检控和自证预言?10东方人的自我概念和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有什么不同?11简述自我的三成分模型12论述华人自我四元论的主要观点1简述人类认识自我的历程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自我的关注贯穿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全过程。

(1)哲学先贤眼中的自我①亚里士多德把自我看成是一个单纯而又主动的实体,即所谓的灵魂,并认为灵魂联合了个体多种知觉。

②洛克从经验主义角度出发,将自我与人的记忆相联系,认为人的自我统一性是由人们的记忆完成的。

③休谟启蒙运动时代的休谟声称自我完全是虚构的,只是“我”这个代名词所指的幻想的东西。

④康德康德在古典的灵魂论或称为实体论的基础上,提出超验的自我的概念。

(2)早期心理学家眼中的自我①詹姆斯詹姆斯将自我区分为经验的自我与纯粹的自我。

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他还认为自我知觉具有二元性:自我既是由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所组成的“宾我”,又是一个活跃的信息处理器,即“主我”。

②库勒库勒提出自我是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自我,不仅是一个个人实体。

还是社会的产物,他把自我的这个方面称为投射自我或镜中自我。

③Mead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当个体与其他人可以比较时,个体只有采取在某一社会环境中其他个体对自己的态度时,互动才能进行,没有社会经验,自我便不可能产生。

④SullivanSullivan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基础,强调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的直接作用,认为”自我’概念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1.2 课程目标- 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和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1.3 重要概念和术语- 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 自我概念- 团体行为- 社会认同- 群体动力- 个体差异第二章:社会认知2.1 感知和注意力- 知觉选择和过滤- 外貌与印象形成的关系- 面孔识别和情感表达2.2 认知结构- 知觉分类和知觉整合- 语言和符号的作用- 认知模式和认知错觉2.3 社会记忆- 创新与遗忘的模式- 情景记忆与自传记忆的影响- 记忆的重构和失真第三章:社会影响3.1 社会认知与信念- 个人信念形成的因素- 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个体差异对信念形成的影响3.2 社会规范与行为- 社会规范的定义和类型- 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 遵守和违背社会规范的动机3.3 权威与顺从- 驯化和自我约束的作用- 权威对个体的影响机制- 权威与顺从的伦理问题第四章:自我与他人4.1 自我概念与认同-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比较与自尊的关系- 文化背景对自我认同的影响4.2 社会影响下的自我- 社会规范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 群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的冲突- 社会隔离与社会关系的建立4.3 亲社会行为- 利他主义与合作行为- 助人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 社会支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第五章:群体与团体行为5.1 团队协作与领导- 小组动力学和决策过程- 领导风格与效果- 群体智慧的发挥和限制5.2 群体冲突与合作- 社会标签与群体划分- 群体冲突的原因与解决-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5.3 群体心理与社会变革- 集体行动与社会动员- 社会变革的心理机制- 社会运动的影响与后果第六章:社会心理学的应用6.1 广告与销售-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心理因素 - 广告设计与消费心理6.2 团队管理与人际关系- 团队建设与绩效管理- 冲突解决与团队合作-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行为6.3 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证人证言与法庭决策- 犯罪行为的心理学解读- 死刑与司法公正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幸福感7.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 社交关系与心理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的风险与防范- 社会支持的种类和效果7.2 心理幸福感的要素- 满足需求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与积极心态- 幸福感的预测因素和心理机制7.3 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积极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 幸福感的培养和维护- 幸福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八章:总结与展望8.1 课程回顾与总结- 重要概念和理论的复习- 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8.2 社会心理学研究趋势-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 技术进步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8.3 实践应用与个人发展- 社会心理学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个体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学术研究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以上为《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青岛农业大学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化  青岛农业大学

社会化概念的三种理解角度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 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历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 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把社会化分为3种:儿童期的社会化、青春期 与青年期的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继续社会 化与再社会化的概念。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 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
电视、网络等媒体对 儿童社会化的正面影 响和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 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视被社会学家称为儿童的“主要社会化力量”。

1938年2月6日,《纽约时 报》报道了美国宾州一座 农庄里一个六岁半女童的 故事。这个女孩叫安娜, 是个私生女,出生后,母 亲由于害怕社会的压力, 将孩子关在了二楼的储藏 室,不让她与任何人接 触……
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是同步的, 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的有机体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
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的智力水 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 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对家庭以 来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从中习得 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别的稳固的内在观念。
• 女性被认为最适合从事传统的女性职业,即所谓的“粉领工作”—— 秘书、护士、收银员和其他女性占主导地位的动作,这些工作的酬劳 和社会地位一般都较低。即使当女性进入社会地位或级别较高的工作 岗位,她们在力争上游时也会遭到很大的阻碍,最后一头撞上所谓的 “玻璃天花板”。
•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指一种在组织里看不见的障碍。由于性别 歧视,女性可能不会被提升到某一高度。
• 社会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于20世纪30年代,对新几内 亚的三个部落的性别角色进行过研究。阿拉佩什、门杜古 莫及特哈布利。
• 前两者几乎不存在性别差异,阿拉佩什部落里男女所显示 的行为是在其他社会里被认为是女性的行为,如消极的、 合作的,而门杜古莫部落里男女所显示的行为是在其他社 会里被认为是男性的行为,如相互敌视、富有攻击性、很 残忍。特哈布利部落的性别角色却和通常情况相反,男性 很敏感,有依赖性,懂得关心人,对手工艺感兴趣;女性 则是独立的,有进取心,在做重大决定时起关键作用。
3.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成人在社会环境突然变化(如移民)、社会身份或地 位巨变、原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不符合社会的要求时放弃 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式(广义)。
强制性再社会化(狭义)
4. 反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
二、社会化的类型
• 1. 基本社会化(early socialization) • 2. 继续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 3.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 4. 反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认知图文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社会认知图文

21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语言
❖ 反对语言的进化解释的阵营 ▪ 乔姆斯基
• 儿童的语言习得有其先天的心理机制,但这一机制不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只是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的副 产品。
▪ 库德
• 把语言看做大脑急剧扩展的一个副产品,它是在大脑 发展到足够大而复杂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产生的,不 是进化发展的适应性产物。
认知情境对认知的影响
❖ 背景参考
▪ 在认知活动中,对象所处的场合背景也常常成 为判断的参考。
• 人们往往以为,出现于特定环境背景下的人必然是 从事某种行为的,他的个性特征也可以通过环境加 以认定。
▪ 没有对背景的认识,我们往往难以准确判断事 物。
• 我们看到一个人流出了眼泪,如果不知道背景,我 们就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伤心痛苦还是喜极而泣。
❖社会印象
▪ 人们通过与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 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社会判断
▪ 包括预见性判断和超标准化判断。
社会知觉
9
社会印象
社会判断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社会认知的过程
❖举例说明:
▪ 你在街上遇到一名男子X先生,看见其长相和身 体外部特征,掌握了关于此人的一些线索。这是 产生了对X先生的社会知觉。
▪ 回家后家人问你,路上你遇见X先生了吗?你不 知所云:“谁是X”,根据回忆,你说是遇到一 个人,长得如何如何,这人是不是X?家人说正 是他。此时你对X的描述已经是社会印象。
▪ 家人又问你不认识X吗,为何他说是你的朋友,
你大为疑惑,思索他为何这样说,是不是自己没
认出来,这是你在进行社会判断
10
第第三三章章 社社会会认认知知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自我意识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自我意识

从他人积极回馈
相信他人正向看自己, 他人期望自己做得好,
独立地作決定。
完成自己的成就期望 与別人的期望。
绩效好, 不需要屈从他人, 具生产性、不焦虑。
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二〕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体根据 他人对本人的反响和评价而开展的自我意 识。
——透过他人这面镜子而认识自己
〔三〕米德的自我理论
自我意识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他人 的角色,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而逐 渐形成的。
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
青春期的个体面临能否建立自身同一性和克 服同一性危机。

四、自尊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 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 行价值评价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 自尊的形成以自我概念做根底 • 青少年自尊常受到自我形象与实际行为表
现的影响 • 提升自尊需要个体在自我概念和自我理想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self-consciousness)
• 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 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 自我觉知:自己把自己当作考察对象,认 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自我的目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 自我意识强调通过自我觉知过程形成起来 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自我觉知那么强调 过程。
第三章 自我意识
问问自己:
• 如果请你告诉别人20件关于自己的事情, 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你会告诉他们什 么?请将你的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横线填入一项。
• 1、———————— • 2、————————
– 我是谁? – 我认为我是谁? – 别人认为我是谁? – 我想人们认为我是谁? – 我想成为谁? – 人们想要我成为谁? • 你注重的是什么? • 你在生活中选择追求的方向是?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社会心理学2-3社会化过程共20页文档
费方式、发式、服饰----亚文化群体); (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极少带有强制的性质(在社交、安全、
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4)同辈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成人控制的反动,常会成为反
主流文化的背景,并在社会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应加以引导.
5.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 段. 电视的作用尤其突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5.反向社会化(文化反晡) 年青一代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年长一代
6.反社会化 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无理性型和有理性型)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2.个体内化(内在因素) 个体内化是指社会化的主体---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1)观察学习(班图拉) (2)认知加工(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想象、表象、思维等
认知活动,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内部化) (3)角色扮演(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4)主观认同(自居作用) (5)自我强化(达标后的自我满足)
美国学者布郎芬布伦那研究证实: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 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
美国心理学学家米德更认为,在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达到改 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2)基本特征:
(1)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群体,有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2)同辈群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榜样、语言、交往方式、消
家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个体 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在个体社会化中,家庭的重要性在于:
(1)童年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 所;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弗认为,超我是从自我的一部分中分化而来,它是在幼 儿时期形成起来的
自居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
和行为模式,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 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 人的发展过程(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 性器期 )
25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个体 社会化的论述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一)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特 殊地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 括教师)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 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
17
(二)家庭双亲的影响反映了社会 文化的要求
父母总是把自身早已内化了的社会文化灌 输给子女,限制着子女的言行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 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 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
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 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 会化的过程
6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 一个社会人
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 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 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 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 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艾里克森 :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 观点,认为精神分析既要考虑生物学影 响,又要注意社会文化影响,主要集中 注意家庭、学校和文化给予儿童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继续到人的整个一生,也就是 说,社会化过程经历着整个一生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着许多阶段的过程
26
二、认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发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攻击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攻击行为
第三章
攻击行为
3.1 人类为什么会有战争? 攻击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在近5560年,人类共发生 14531次,平均每年是2.6次。从1740年到 1974年的234年,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 年1.6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旧在进行 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期间,29次 在亚洲,26次在中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 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
他认为,人类皆有好斗的劣根性。他相信 攻击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 人们基本不能摆脱他,只有通过替代性的 活动消耗攻击动力才能使攻击倾向得到控 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 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 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攻击行为必须是有意图、有 目标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研究视野下 的攻击行为还具有一个 重要特征就是违反了社
会主流规范
攻击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
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怎样判断哪些是攻击行为? 个体的外在表现行为 其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主流规范 个体的内在动机或意图如何。※
康拉德•萨卡里亚斯•洛伦茨(Konrad Zacharias Lorenz,1903.11.7-1989.2.27), 奥地利动物学家、比较心理学家、现代行为 学的奠基人。
攻击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人类之所以在每个 时代都有大规模战争发生,是人的攻击能量定期发泄的结 果。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使人难于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攻 击,而战争就成了发泄攻击冲动的重要途径。
攻击的本能理论还停留在用一种特殊概 念来推测内在的生物过程和生物机制的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化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不仅仅是儿童期就完成了的,它实际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他们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这一节主要是讲先天的生理基础和后天的教养的关系问题。

人和其它动物相比有超长的依赖期,这种依赖期为我们在社会学习文化、技能提供了机会。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共同形塑人的行为。

社会生物学认为生物因素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关键作用,社会学人类学认为后天教养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决定作用。

(视角)生物因素个体的方面、繁衍的方面和基因的方面。

第二节婴幼儿的社会化一.婴幼儿与人类的接触爱抚二.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过程:出生—5周满足感、惊讶、厌恶、沮丧6-8周快乐3-4个月生气8-9个月悲哀、害怕12-18个月亲切感18个月害羞2岁骄傲感3-4岁内疚感5-6岁社会性情感、无安全感、谦虚、信任、嫉妒他人青少年罗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简单的说就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

人格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

人格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自我问题。

小孩子最初是没有我的,不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开来。

我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小孩子眼里先有别人后有我。

自我建立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提出各异的理论。

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三阶段:首先,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到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和评价第三步,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判断评价自己2.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和库利镜中我的理论有些类似,但要更复杂。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态度

7
第三章 社会态度
三者的关系
☆在态度的三个因素中,认知因素是基础;情感因素对 态度有调节作用,一般说三个因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 ☆但有时候不一致,而当三者发生矛盾后时情感因素则 起主要作用; 例1:许多人虽然认识到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坏处,浪费时 间精力,还耽误学习,打算不玩了,但由于太喜欢(游 戏)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3.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的因素
※行为本身可否实施 ※态度目标与行为目标是否一致 ※情景 ※时间 ※态度对象的特点
第三章 社会态度
4.态度什么时候可以预测行为?
§强硬的、明确的、稳定的态度与行为有高度一致性; §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常常比通过间接形式获得的“二
手”态度更能决定行为; §态度的重要性关乎切身利益; §当我们观察个体经常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
第三章 社会态度
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一致性亦即稳定性,它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 度会倾向于一致。
一贯性指时间特征上的持久性,即态度形成后,它会在新的 态度改变要求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
4.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态度可能是简单明确的,比较容易确认和保持;也可能是复杂 的,不太容易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冲 突现象。
第三章 社会态度
(二)行为决定态度吗?
1.角色 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角色”决定态度? 电影《死亡实验》
第三章 社会态度
2.社会行为
第三章 社会态度
3.表情与态度
第三章 社会态度
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拉克与其同事的研究发现,当人们用呀咬住一支钢笔 时(会牵动笑肌)比仅仅用嘴唇(不会牵动笑肌)含住它时,人们会感 觉卡通片更加有趣。
第三章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 社会认知n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社会认知偏差
印象管理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含义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归因 四、社会认知的途径 五、社会认知的特征 六、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社会认知的含义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 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意向行为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 过程,是根据认知者 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 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 包括对知觉对象的感 知、印象、判断、推 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 心理活动。
判断1
Smith先生个子不高有些秃头戴一副眼睛,会开车, 诗也写得非常好,请问他是学者还是司机? 单身汉的要求
作用:一是每个群体都有其特殊的风格,其成员总 有共同的特征,有正确的一面。 二是个人的特征常常与其所在的群体中其他成员大 不一样,发生基率谬误(即个体忽视事物发生的概 率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社会判断
1.含义
2.社会判断的途径:认知启发
八旬老翁摔倒无人敢扶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009年09月24日07:48
重庆晚报
1.社会判断的含义
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 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评价是人们在对社会事件(人或物或关系) 的某些方面的性质、特征、过程、类型、作 用等进行测定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总 体看法。 推论是在评价的前提下,运用概念系列进行 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认知过程。
李本华和杨国枢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1969)
种类:国民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 象、职业刻板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通过与某些人或群体频繁接触而达成的 认识,二是通过他人介绍、媒体传播等见解资料而获得。 作用:积极方面,刻板印象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合理的真 实的成分,或多少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因 而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 活环境提供一定的便利。 消极方面,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 随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而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 隐没了个体所特有的东西,易犯过度概括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1997年8月的一个晚上,亨利保罗驾车从利兹酒店的后门驶出,随后驶上沿着塞纳河方向的高速公路,车上的乘客是戴安娜王菲和她的伴侣法耶德以及他们的保镖,汽车越驶越快,进入隧道,然后突然失去控制撞向了一根柱子,除了司机其他人命丧黄泉。

随后几周,人们无休止地争辩到底是什么导致的这场车祸,是因为司机喝酒?还是狗仔队的尾随?“我已经厌恶透了”,法国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持人这样说道,他将狗仔队比喻为老鼠,流行刊物却表示:这根本就是司机喝多了,这才是这次事故的关键。

正如案例所示,我们对人们的判断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会判断一庄杀人行为为谋杀,一般杀人,自卫,或者爱国主义。

当别人友好态度时——逢迎?友好情感的体现?本章的观点:我们如何归因他人的行为?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他人?我们什么时候会倾向于实现他人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如何解释他人人们努力使自己的世界更合理:工人的生产效率下降:是懒惰还是机器问题攻击自己同学的男孩:是具有敌对性质还是为了反驳他人的嘲讽销售员夸赞你的上身效果:真心还是为了促使你买衣服归因因果关系:归因于个人还是情景?我们无休止地分析和讨论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尤其是消极事件或者预期之外的事件已婚人士更倾向分析消极行为相对于温暖的怀抱更容易分析冷淡敌对的态度配偶的回答与他们的婚姻满意度相关:消极行为持续痛苦——恋人的迟到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于温柔的性挑逗热情!=性挑逗(错误归因)频繁约会男性认为女性会喜欢/女性恰恰相反位高权重尤为体现老板会曲解女下属的行为,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性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想到性(第五章)同时觉得女的也是这么认为的(虚假普遍性)如此错误归因可以解释全球范围内的大男子主义23%女性报告她们曾经被迫进行性行为3%的男性认为具有攻击性的男性更容易误解女性的行为归因理论:描述我们如何解释人们的行为理论创始人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或者外部原因老师发现学生表现不好能力不足?学校影响?推断特质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目的或意图嘲笑他人 正常和预料中不容易体现在特殊环境下的表现更容易让我们了解这个人常识性归因:归因通常都是理性的,归因理论家哈罗德.凯利描述了在我们试图解释行为时,我们怎样利用“共同反应”,“区别性”,“一致性” 三种信息共同反应在这种情境下个体总是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吗?区别性外部归因内部归因一致性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是否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当解释为什么当大部分人都能适当地使用某某牌电脑,而张三却总是出问题时,其中包含的信息有:共同反应(经常无法使其电脑正常工作吗?)区别性(仅仅不能使用某某牌电脑还是其他品牌的也不能使用?)一致性(其他人在用某某牌电脑时也会出问题吗?)由此得出到底归因于什么因素基本归因错误对社会心理学家而言,最重要的课题是我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每时每刻我们内部的心理活动和由此发出的语言和行为,都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两个微小的差异有时会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老师上课:白天8:30 晚上7:00相比较,晚上的学生更加内向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在实验中多次被证实:让杜克大学的学生阅读评论家有关支持或攻击A国领导人C的演讲稿——尽管知道评论家是被指派的,但仍然认为他有这个批判倾向男性与女性进行约会实验当列出消极评价不介意积极——认定女的真的喜欢他当涉及我们个人利益时,基本归因错误会更加明显我们通常会认为他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在性格意图等内部特点的直接反映——灰姑娘罗斯等人的一个实验深刻揭示了人们会低估社会约束的影响作用三批学生:考官,考生,旁观者考官要求出一些在能够证实自己知识面丰富的难题班布里奇岛在哪?欧洲和非洲谁拥有更长的海岸线?不知道?实验结果就很明显了所有人都知道考官是有优势的,但是考生和旁观者还会一致认为考官确实比自己懂得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解释他人——基本归因错误解释自己——归因于情境涉及自己——什么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涉及他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品质实际生活中,有权势的人通常会提出一个问题并且会控制谈话内容使其下属过高估计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医学博士,老师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存在一种偏见:忽略情境所起得重要作用为什么?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归因理论学家指出,当观察别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自己: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力他人: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想想看你能猜出这个实验结果吗斯托姆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想想看你是一个被试者你与一个同学面对面谈话有两台摄像机要求你自己和那名观察者来判断你的行为的原因问:你们中的哪一个会认为环境最不重要?观察者如果换个角度呢?观察者就会认为环境重要了聚焦观点偏见:犯罪庭审聚焦嫌疑犯?聚焦审讯员?聚焦嫌疑犯——陪审团百分百宣判有罪观点随时在变化:当观察者回顾自己的记忆时,会赋给情境更多的权重总统选举近期:个人特性远期:环境特性对未来的预期:近期,情境远期,性格自我觉知:人们喜欢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思考:你的老师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还是沉默寡言你的注意力仅仅只放在他在教室这种公众场合的行为——情境要求而老师所观察到的自己则是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相声演员:马季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别人的机会,我们越容易将其行为归结为他们性格使然日久见人心熟知的人:对环境更加敏感陌生人——稳固的特征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我们基本都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这一假设一直存在争议仅仅只是偏见偏见不见得是错误的父母倾向相信孩子不会吸毒我们倾向于相信真实的事物当受到约束时,我们明确自己受到的限制,我们更容易产生归因错误教堂,参加面试:明显感到环境约束公园:更好地展示自我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支持一种对基本归因错误的解释行为是内在倾向的相应反应——对应偏见即使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仍然会出现这种偏见辩论家,测验游戏的考官更有才华可能是因为要评价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影响比起仅仅将行为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倾向更费脑子此外,我们的特性通常会导致我们选择自己的环境:银行家更保守保守的人更易当银行家归因错误的根本性在于它本质上影响着我们的解释将贫穷和失业归因于个人特质——通常赞同政府的立场,不会同情归因于人们的性格倾向和特质反过来:拥挤的环境,糟糕的教育,经常受到歧视研究归因错误的必要性:1.我们的思维模式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2.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3.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惊喜,挑战,好处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并不是如实地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解释做出反应一个还算过得去的总理支持者?反对者?1.球迷们认为裁判在偏袒另一方2.冲突的人们认为公平的仲裁者在偏袒敌对的一方实验:两方学生对是否支持死刑的看法极力批判反对的观点拥有两种观点也不会降低对他们观点的支持程度,反而促进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宗教,和科学中模糊的信息通常会引起冲突?解释的过程也会左右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当我们说某人的好话或坏话时,人们试图将那些特质与我们联系在一起说某人的闲话,称别人为傻子或者怪人,敏感的,迷人的古语:我是橡胶,你是胶水,你所说的从我这里弹出去粘住了自己信念固着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信息先为被试灌输一种信念,直接说明结论是正确的或者间接提供一些支持观点的证据,然后让他们解释为什么是正确的随后告诉他们真相让他们彻底否认最初的结论,结果只有25%的人接受了新的结论即我们越是极力想证实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我们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就越封闭。

纠正方法:解释相反的观点尽可能无偏见的解释无效假如我是一个持相反观点的人,我是否会在这个研究中同那些与我观点不同的人得出同样的结论呢?对各种可能结果的解释,不一定是相反的观点,促使人们思考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社会的回忆:你是否同意下面的这段陈述:记忆就好比大脑中的一个储物箱,我们将各种材料存在其中,日后需要时可以再从中拿出来,偶尔,有些东西也会从储物箱中消失,那时我们就说我们忘记了。

85%的大学生同意这样的观点心理学研究得出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信息存储在大脑的同时也就构建了记忆,因此记忆会引入许多事后的推理。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修正自己的记忆使其更符合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对自己过去的假设时,生动地想象自己奔跑,被绊倒,摔倒,然后被碗划伤,或者在一个婚礼上打碎了一个碗四份之一的人真的相信有这样的回忆——我们的心灵有时会虚构记忆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先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关于他们对课程控制的看法,一周后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反对学会对课程的控制,使他们的态度发生改变一周之后,他们说当时的自己坚持的是与现在统一的观点——改变速度如此之快积极地记忆重构的确可以美化我们的回忆给回忆染上一层玫瑰色为期三周的自行车旅行,带队的成年人还是参加旅行的本科生都报告说旅行经历非常愉快,之后会想觉得更美好将不愉快的或者无聊的事情最小化甚至遗忘,自我选择我们同样会改变同其他人关系的回忆在新婚夫妇中,绝大部分人认为他们非常幸福,那些婚姻已经变质的人回忆了他们经历的一些事情,结果非常“恐怖”,这种偏见导致了一些恶性循环,看法越糟糕,回忆就越差,促使更加坚定你现在的消极态度。

重构我们的过去的行为给大学生传达刷牙的必要性一周之后认为自己刷了很多/抽烟的数量有时候,我们的观点是已经改善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将自己的过去回忆得与实际情况更加不同减肥,锻炼,戒烟,心理治疗“我现在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在此之前可能更糟糕,而且这些投资对我大有好处”。

重构我们的经历:误导信息和启动误导信息效应:人们将错误的信息整合到他们的回忆中这一过程不仅影响我们对社会事件的记忆,也影响对自己事件的影响花费十五分钟与他人交谈喜欢:放松,自在和开心不喜欢:紧张,拘束,不那么开心记忆为网络:为了提取记忆,需要某个引导线索,这个过程称为启动。

某一事件可能在我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唤醒:恐怖片,心理异常的书籍我们先入为主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记忆。

我们怎样做出准确的判断直觉判断:直觉管理的拥护者认为:我们应该转向直觉以寻求解释,我们应该借助右脑的非逻辑智慧直觉主义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即使不经有意识的分析也是可以获得的怀疑者?自己认为正确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启动实验表明无意识确实控制我们大部分的行为美丽,诚实,善良,勇敢——美好的词红灯——停直觉的力量哲学数学家帕斯卡尔说:心灵的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因,而理性却无从知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