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氧化制顺酐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的探索与发展1. 引言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是一项重要的化学生产过程。
尽管传统工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着对环境友好和高效能要求的提高,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工艺来满足这些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工艺,并对其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工艺的优势和前景。
2. 传统工艺的局限性传统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通常采用钼基催化剂,通过升高温度和增加氧流量来促进氧化反应。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高温下反应活性高,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和不稳定性增加。
过高的氧流量可能导致不完全燃烧,产生有害物质。
传统工艺对反应的选择性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3. 新工艺的优势与发展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
该工艺使用基于贵金属的催化剂,相较于传统的钼基催化剂,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催化剂的稳定性可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反应,同时选择性的提高使得顺酐的产率得到显著提高。
新工艺还针对传统工艺中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氧流量和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排放。
4. 实验研究与结果在实验研究中,将贵金属催化剂加入反应体系中,并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测试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新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有着更高的顺酐产率和选择性。
新工艺对环境的影响也明显减少。
实验结果的验证表明该工艺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我个人来说,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的提出和研究是非常令人期待和具有挑战性的。
新工艺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兼顾高效能和环境友好。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工艺能够为化学生产行业带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机遇。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催化剂的成本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工艺的工业化可行性等。
6. 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工艺在提高顺酐产率和选择性上的优势,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瑞华化工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要点20150130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要点常州瑞华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1.概述常州瑞华化工目前设计并转让的单套5万吨顺酐装置,采用的是正丁烷氧化法生产工艺,后续处理采用溶剂吸收法。
全球范围内,因技术成熟性、环保要求及原料来源的问题,超过80%的顺酐产能都来源于正丁烷氧化生产工艺。
而中国有较为丰富的苯资源(石油苯,加氢苯),顺酐行业初期的生产工艺都为苯氧化法。
截止目前,苯法顺酐产能已经超过100万吨/年。
而从2008年开始,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逐渐被行业接受并快速发展。
近几年新建顺酐项目多为正丁烷氧化法。
目前,包括在建项目,正丁烷法顺酐产能已经接近每年100万吨。
较为廉价的原料及突出的环保性,是其相对于苯氧化法工艺具有的优势。
瑞华化工于2011年起接受顺酐项目设计邀请,吸收了国外先进的顺酐工艺技术精华,开发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顺酐反应及吸收工艺。
于2014年完成单套5万吨/年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的商业技术转让,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根据深入的市场调研及今后的行业发展方向,瑞华化工选择了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工艺进行开发投入。
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吸收工艺,则采用了使用DBP做为溶剂的溶剂吸收工艺。
溶剂吸收工艺相比于水吸收工艺,有着顺酐收率高、装置能耗低的优点。
传统的溶剂吸收工艺在装置运行时往往存在系统堵塞、溶剂消耗量大、废水处理困难等问题。
为此,瑞华化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发出先进的设计,给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溶剂吸收工艺的优势。
2.工艺简述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为部分氧化反应。
空气与正丁烷按照一定比例进入反应器,在VPO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生成顺酐及部分CO,CO2,H2O。
副产物为乙酸、丙烯酸等。
反应为强放热反应,采用列管式反应器,以熔盐做为换热介质将反应热移出,并控制反应温度。
使用脱盐水换热回收熔盐热量,副产高压蒸汽。
反应产物利用溶剂(DBP)将顺酐吸收后,进一步解吸精制,得到产品顺酐。
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班级:精化0631**:***指导老师:徐雪松完成日期:2009-05-10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制二零零九年三月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顺酐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顺酐工业的生产现状及国外的差距,对我国顺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正文简述了以正丁烷为原料,固定床,有机溶剂回收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同时介绍了工业上采用正丁烷固定床氧化法的工艺特点及流程,并与流化床工艺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采用正丁烷氧化法生产工艺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不但原料丰富,而且降低了一部分的动力费用等。
[关键词]顺酐正丁烷固定床流化床氧化法Abstract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maleic anhydride, maleic anhydrid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gap betwee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leic anhydrid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Outlined in the body of n-butane as the raw material, fixed bed, organic solvent recovery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the use of industrial fixed bed butane oxidation i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and fluidized bed technology and compared, and fin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e use of n-butane production of Oxidation technology have great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not only rich in raw materials, and reduced costs as part of the driving force.[Key words] Maleic anhydride N-butane fixed bed fluidized bed Oxidation目录前言 (3)1.概论 (4)1.1顺酐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4)1.2对我国顺酐发展的建议 (4)1.2.1 做好苯氧化法向正丁烷氧化法转变的技术准备工作 (4)1.2.2扩大装置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5)2.顺酐的性质、用途 (6)2.1顺酐的性质 (6)2.2顺酐的用途 (6)3.生产顺酐的方法 (7)3.1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7)3.1.1反应原理 (7)3.1.2工艺条件 (8)3.1.3工艺流程 (8)3.2丁烷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9)3.2.1反应原理 (9)3.2.2工艺条件 (10)3.2.3工艺流程 (11)3.3工业采用正丁烷固定床氧化生产顺酐工艺流程 (11)3.3.1 工艺流程 (11)3.4.工业生产中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3)3.4.1原料成本 (13)3.4.2产量 (13)3.4.3 催化剂 (13)4.生产顺酐的先进方法 (14)结束语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本论文是根据《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和实习单位工业上生产顺酐书写而成。
正丁烷氧化做顺酐工艺介绍

正丁烷氧化做顺酐工艺介绍正丁烷氧化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在V2O5-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
该工艺自1974年由美国孟山都等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由于原料价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欧美等国家正丁烷资源丰富等原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顺酐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在固定床工艺中,由于正丁烷氧化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均比苯法低,正丁烷-空气混合物中正丁烷浓度可高达1.6%-1.8%(摩尔分数),顺酐收率按正丁烷计约为50%,故对于同样规模的生产装置需求较大的反应器和压缩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可使正丁烷在空气中的浓度提高到3%-4%(摩尔分数)。
流化床反应器传热效果好,且投资较少,但流化床用的催化剂磨损较多,对大型顺酐生产装置(20kt/a以上),如能获得价廉且供应有保障的正丁烷原料,宜选用流化床反应器。
与传统苯法相比,正丁烷氧化法具有原料价廉、污染小等优点。
正丁烷法每吨顺酐产品消耗1.l-1.2吨正丁烷,而苯法每吨顺酐产品消耗1.1-1.3吨苯。
而且正丁烷法生产顺酐理论产量为1:1.69,苯法为1:1.256,因此正丁烷的顺酐理论产量比苯法高许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正丁烷作原料其单耗将比苯法低得多,正丁烷不仅消耗少,而且与苯法相比,其毒性也小,同时正丁烷法生产顺酐对环境污染小,随着全球环保压力越来越大,正丁烷法在满足环保要求以及发展前景方面比苯法更具有生命力。
正因为如此,目前全球顺酐生产能力约80%采用正丁烷路线,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目前,国外顺酐生产技术由以苯法为主向正丁烷氧化法为主转变,没有其他新的生产路线出现,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现有装置的工艺改进和提高催化剂性能两个方面。
顺酐产品成本50%左右是原料费用,已工业化的顺酐生产技术都是以控制最大收率来确定工艺条件。
目前,三菱化学/英国BOC公司、SISAS/Conser公司等分别开发了回收尾气中未反应的正丁烷,将其重新送回反应器中参与反应,以减少正丁烷消耗量的催化剂和生产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分析报告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可用于生产顺酐这一重要的化工原料。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工艺、现状、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行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
同时,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也可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工艺过程进行介绍,分析市场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介绍、市场现状分析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展望三个部分。
结论部分将总结正文内容,给出市场分析结论,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结构,本报告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分析依据。
1.3 目的文章目的是通过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决策者提供市场洞察和发展建议。
同时,通过对工艺介绍和市场分析的综合,为相关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并对未来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报告,希望能够为行业内外提供关于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深入了解,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
1.4 总结:在本文的引言部分中,我们首先概述了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深入了解了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的详细介绍,分析了当前市场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希望本报告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市场的理解有所帮助,为相关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新工艺进行:
1. 催化剂的选择:选择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关键。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钒钼酸盐、钒钛酸盐和钒磷酸盐等。
新工艺中可以采用优化的催化剂配方,以提高氧化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纯度。
2. 反应条件控制:新工艺中可以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氧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以达到高效的顺酐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还可以控制反应时间和循环次数,以进一步优化反应过程。
3. 催化剂再生:顺酐氧化反应会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新工艺中可以通过催化剂再生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再生方法包括酸洗、热处理和化学修复等。
4. 技术改进:新工艺中可以引入新的技术改进,如流动床反应器、微波辅助反应、超临界流体反应等,以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排放。
通过以上的新工艺改进,可以提高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工业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正丁烷氧化制顺酐,这听起来像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但其实没那么神秘,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正丁烷,这可是个好东西,燃料、化工原料,处处都能见到。
现在,咱们的目标就是把它变成顺酐,这可是个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树脂等方面,简直是个小明星。
那这中间的催化剂就成了关键角色,没它可真不行。
催化剂就像是个好的引导者,帮我们加速反应,让正丁烷顺利转变成顺酐。
想象一下,没有催化剂的正丁烷,就像一位不愿意起床的学生,真是让人头疼。
催化剂有很多种,像镍、铂这类贵金属就是比较常见的选择,虽然它们有效,但价格也是不菲,真是让人心疼。
不过,科技进步飞快,新的催化剂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环保型的,真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咱们要找那种性价比高、效率又杠杠的催化剂,让整个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
这就像挑选一位好助手,既要靠谱又不能让你破费。
再聊聊反应过程,正丁烷在氧化的过程中,就像变魔术一样,变成了顺酐。
这个过程可是需要一点小技巧的,温度、压力都得掌控好,不然可就糟糕了。
想象一下,过高的温度就像在烤焦面包,过低又像是面包还没发酵好,都是一团糟。
关键是,催化剂得随时发挥作用,把握住这个微妙的平衡,才能让反应进行得顺利。
这其中的科学,简直让人感叹“科技真是日新月异”。
催化剂的选择也和反应的条件有很大关系。
有些催化剂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得特别好,就像有些人只适合某种工作,才能发光发热。
研究者们真的是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尝试各种组合,寻找最优解。
你想啊,实验室里那种浓厚的科研氛围,真是让人激动,仿佛每一个试管里都藏着无数的可能性。
催化剂的稳定性也是个大问题。
反应中催化剂不能老是换,成本可就上去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每次做饭都得换锅,那得多麻烦。
研究者们通常会探索一些新的材料,像金属氧化物或者碳基催化剂,它们不仅价格亲民,性能也相当不错。
用这些材料做催化剂,就像选对了搭档,轻松愉快,反应顺利进行。
正丁烷法顺酐生产工艺现状

正丁烷法顺酐生产工艺现状摘要:顺酐是世界上仅次于苯酐的第二大酸酐原料,其下游产品有着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正丁烷法顺酐的生产工艺现状,从不同工艺技术路线介绍了正丁烷法顺酐工艺流程,以及正丁烷法顺酐生产工艺的优势。
关键词:正丁烷法顺酐氧化反应器一、顺酐生产工艺概况顺酐生产工艺按原料路线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两种主要生产方法。
按生产工艺技术氧化反应部分分为固定床与流化床,后处理回收部分分为水吸收与溶剂吸收。
1.原料路线顺酐生产原料路线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
国外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正丁烷为原料的生产路线,国内生产装置以苯法为主。
由于我国资源的特殊性,煤资源较丰富,焦炭产量大,煤化工的下游产品焦化苯供应充足,使苯法生产顺酐具有资源优势。
正丁烷法制顺酐工艺资源利用方面比苯法合理,环境污染程度比苯法轻。
随着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和炼油能力提高,C4资源逐步得到综合利用,正丁烷法顺酐装置近几年发展较快。
2.氧化工艺2.1正丁烷法流化床正丁烷进料浓度通常为 4.0 mol~4.3 mol%,流化床反应器上部设有催化剂分离装置,外部设有催化剂过滤装置。
反应器操作温度为400~430 ℃,热量通过反应器内安装的蒸汽盘管产生蒸汽供装置使用。
反应生成气体冷却后进入回收工序。
2.2正丁烷法固定床原料正丁烷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装填了一定数量催化剂的列管内发生反应,正丁烷与空气的混合比例通常为 1.6 mol~2.0 mol%。
反应器热点温度通常在440~470 ℃。
反应热由熔盐冷却器和气体冷却器移出,产生蒸汽供装置使用。
反应生成气体冷却后进入回收工序。
二、正丁烷法顺酐生产工艺现状正丁烷法与苯法在工艺流程上近似,区别最大的就是氧化反应催化剂不同,丁烷法氧化反应器反应管比苯法长一些,最长达到 6 500 mm,后处理既可以采用水吸收也可以采用溶剂吸收。
1.氧化反应部分(固定床反应器)国内运行的正丁烷法顺酐装置全部为国产化技术固定床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新工艺
顺酐(γ-丁内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常用于制备生物柴油、溶剂及合成树脂等。
传统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主要使用钒/磷催化剂,存在钛锆等稀有金属的使用、反应条件苛刻、生成副产品多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新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工艺。
该工艺主要通过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实现了顺酐的高选择性合成。
具体工艺如下:
1. 催化剂选择: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如过渡金属硅钨酸盐催化剂,代替传统的使用钒/磷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2.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压力、氧化剂用量等参数,优化反应条件,提高顺酐的产率和选择性。
例如,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可以减少副产品的生成,适当调节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顺酐的产率。
3. 催化剂再生: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需要进行周期性再生。
通过合适的再生方法,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并减少废物产生。
通过上述新工艺,正丁烷可以高效、选择性地转化为顺酐,同时减少副产品和废物的生成。
这种新工艺具有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有望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丁烷氧化制顺酐课程设计

丁烷氧化制顺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丁烷的化学性质,掌握其氧化过程,并了解顺酐的结构与性质。
2. 学生能掌握实验室中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3. 学生能解释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实验操作,并熟练掌握实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培养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化学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结合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现象具有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实验操作和原理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高中化学教材中有机化学部分为基础,结合以下章节和内容进行组织:1. 丁烷的结构与性质:讲解丁烷的分子结构、化学键及基本性质,为后续氧化制顺酐的反应原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教材第2章第3节“烷烃的性质”。
2. 有机化学反应原理:介绍有机物氧化反应的类型、特点及规律,以丁烷氧化制顺酐为例,分析反应机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3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 实验操作与技巧:详细讲解丁烷氧化制顺酐的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教材第4章第2节“实验操作技巧与安全”。
4. 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

和空气分别进入红色混合罐的上部,并在罐内进行混合,当混合气体的压力达到时,才 能开始实验。配好的反应原料气从罐的下部出来,分别进入到稳压阀、压力表和气体六通阀,
3、反应器 反应器由不锈钢制造,内径20mm,长度为500mm。反应器底部装有支撑作用的瓷环, 然后在中部装填催化剂,装填量20毫升(堆体积),催化剂上部再装入瓷环,用于对原料气 加热。反应管插入三个加热炉,分别给反应管的上、中、下三台仪表控制,为了达到最好的 恒温区,三块仪表的温度通常设置相同,一般和反应所需要的温度一样。 为了准确测定催化剂的温度,在开始装填催化剂的时候,首先在反应器中心插入一根一 端封死的φ3mm金属管。准确测量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的起始高度,然后慢慢震荡加入用量筒 准确测量体积的催化剂,并用天平称量重量。在催化剂加入完毕后,再测量出催化剂在反应 器内的高度。金属管内可以插入热电偶,用于测量催化剂床层的中心温度,当热电偶在床层 上下移动时,可以测定催化剂床层的轴向温度分布,并确定床层的热点温度和位置。 4、产物吸收 丁烷气通过催化剂床层时被空气氧化,部分变成产物顺丁烯二酸,还有少量的变成CO 和CO2,产物和没有反应的气体一起从反应器下部流出,进入到水吸收瓶,吸收瓶加入少量 蒸馏水,产物中的顺丁烯二酸酐被水吸收,变成顺丁烯二酸,没有反应的气体经过六通阀, 可以分析丁烷含量,然后经过湿式气体流量计,记录尾气总体积后排入大气中。 5、色谱在线分析 混合好的原料气和反应完毕的气体,均分别通过不同的六通阀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析,色谱 柱为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使用95℃,检测室100℃温度,柱前压,色谱出峰的顺序为空气(), 水(),丁烷(~),由于水对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尾气里的水多数是由于吸收饱和, 含量不高,故为了方便数据处理,一般把空气和水峰放在一起。丁烷的含量采用归一法处理, 因为原料气用质量流量计配制,可以作为标准气体来分析,用原料分析进样,可以得到原料 气在色谱的分析结果,由此计算出丁烷相对空气的校正因子,然后,将几次分析得到的校正 因子平均。将用尾气分析阀进样得到数值用校正因子计算,可得到尾气里丁烷的真实含量。
顺酐的生产工艺

顺酐的生产工艺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我国顺酐的生产工艺顺酐的生产工艺目前,工业上顺酐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法氧化法、C4烯烃法和苯酐副产法4种。
其中苯氧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苯资源有限,C4烯烃和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的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富产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正丁烷资源,因此近年来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顺酐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酐总生产能力的80%。
2.1.1 苯氧化法…图苯氧化法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图C4烯烃法…2.1.3 苯酐副产法…2.1.4 正丁烷氧化法…图正丁烷法生产工艺流程图正丁烷在V2O5-P2O3系催化剂上选择氧化生成顺酐,其氧化反应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大类,顺酐回收工艺有水吸收法和溶剂吸收法。
固定床工艺丁烷法固定床工艺主要由亨斯迈公司(1993年Monsanto将顺酐业务转让给Huntsman公司)、BP、SD、康斯尔(Conser)公司拥有,与苯氧化法基本相似,但正丁烷氧化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比苯低,其顺酐的摩尔收率按正丁烷计仅为50~55%,而原料气体中苯和正丁烷的摩尔浓度基本相同。
因此对于同样规模的生产装置,正丁烷法需要较大的反应器和压缩机反应温度400~450℃,压力为125~130MPa。
为了降低正丁烷的单耗,比利时的Pantochi公司采用尾气循环工艺.吸收塔顶出来的尾气约50%经处理后与新鲜空气一并进入反应器。
该工艺可使正丁烷的单耗下降约10%。
2.1.4.2 流化床工艺…图正丁烷氧化生产顺酐的流化床工艺流程图水吸收法在采用丁烷法生产顺酐的初期,主要是一些苯法装置通过更换催化剂实现,就是新建的装置工艺也与苯法基本一致,均为水吸收法回收。
水吸收法是将未冷凝的含50wt%的顺酐气体在吸收塔中用水吸收成43%左右的马来酸,然后将马来酸溶液送至脱水精馏塔,通过二甲苯的恒沸脱水及减压精馏生产出顺酐产品。
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

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实验名称:正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二、实验原理1、苯氧化法:通常采用V-P-Ti-O催化剂,在固定床或流化床反应器于380~450℃下反应。
该方法工艺路线成熟,原料易得,是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但是由于在苯的六个碳中有两个变成CO2,对原料浪费较大,在国际上开始被正丁烷氧化代替。
C6H6 + 4.5O2→C4H2O3 +CO2 +H2O2、碳四馏分氧化法CH3-CH2-CH2-CH3 +2O2→C4H2O3 +H2O丁烷是碳四馏分中最廉价又容易获得的原料,它与空气混合氧化生产成本较低,采用V -O-P催化剂,由于能充分利用原料,且原料的重量收率较高,近年来该法发展迅速,工业上已有替代苯氧化法的趋势,本实验采用此方法。
但是,由于近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较大,丁烷气的价格也变化较大,使该工艺在原料材料价格上不占优势。
同时,由于丁烷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只有1.8%,在用固定床进行生产时,反应放热剧烈,反应器体积和操作空速要求较高,生产的工艺要求和技术比苯直接氧化法高,现在国际上使用流化床反应器,可以使原料气浓度在丁烷的爆炸上限范围,即40%以上,但该反应器对催化剂强度和活性要求较高,在我国尚未投入生产。
三、实验流程及仪器设备本实验由原料气配气系统,反应器控温系统,催化反应器,产物吸收及气相色谱分析系统组成。
具体介绍如下:1、原料气配气系统由液化丁烷气罐、空气压缩机、空气储罐、丁烷气体及空气质量流量计、原料气混合罐组成。
空气首先由压缩机压缩到空气储气罐里,然后经过减压阀到空气流量计,流量计的读数由显示仪控制,一般为1000ml/min左右,注意流量计的读数是指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不是实际测定状态下的体积或质量流量,流量计的读数和气体温度、压力没有太大关系。
可以换算摩尔或质量。
丁烷经过减压阀也到质量流量计,并根据实验的条件,一般控制和空气的体积比为1.6%以下,以免发生爆炸危险。
丁烷气体质量流量计的读数需乘以0.29,才是丁烷的标准体积。
我国顺酐的生产工艺

我国顺酐的生产工艺2.1 顺酐的生产工艺目前,工业上顺酐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法氧化法、C4烯烃法和苯酐副产法4种。
其中苯氧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苯资源有限,C4烯烃和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的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富产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国家,拥有大量的正丁烷资源,因此近年来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顺酐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酐总生产能力的80%。
2.1.1 苯氧化法…图2.1 苯氧化法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图2.1.2 C4烯烃法…2.1.3 苯酐副产法…2.1.4 正丁烷氧化法…图2.2 正丁烷法生产工艺流程图正丁烷在V2O5-P2O3系催化剂上选择氧化生成顺酐,其氧化反应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大类,顺酐回收工艺有水吸收法和溶剂吸收法。
2.1.4.1 固定床工艺丁烷法固定床工艺主要由亨斯迈公司(1993年Monsanto将顺酐业务转让给Huntsman公司)、BP、SD、康斯尔(Conser)公司拥有,与苯氧化法基本相似,但正丁烷氧化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比苯低,其顺酐的摩尔收率按正丁烷计仅为50~55%,而原料气体中苯和正丁烷的摩尔浓度基本相同。
因此对于同样规模的生产装置,正丁烷法需要较大的反应器和压缩机反应温度400~450℃,压力为125~130MPa。
为了降低正丁烷的单耗,比利时的Pantochi公司采用尾气循环工艺.吸收塔顶出来的尾气约50%经处理后与新鲜空气一并进入反应器。
该工艺可使正丁烷的单耗下降约10%。
2.1.4.2 流化床工艺…图2.3 正丁烷氧化生产顺酐的流化床工艺流程图2.1.4.3 水吸收法在采用丁烷法生产顺酐的初期,主要是一些苯法装置通过更换催化剂实现,就是新建的装置工艺也与苯法基本一致,均为水吸收法回收。
水吸收法是将未冷凝的含50wt%的顺酐气体在吸收塔中用水吸收成43%左右的马来酸,然后将马来酸溶液送至脱水精馏塔,通过二甲苯的恒沸脱水及减压精馏生产出顺酐产品。
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流程图

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流程图
1-流化床反应器;2-丁烷加料泵;3-丁烷蒸发器;4-丁烷过热器;
5-空气压缩机;6-空气过热器;7-废热锅炉;8-生成气冷凝器;9-气液分离器;10-吸收塔;11-粗顺酐贮槽;12-解吸塔;
13-薄膜蒸发器;14-脱轻组分塔;15-顺酐精馏塔
二,工艺简介
正丁烷氧化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在V2O5-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
该工艺自1974年由美国孟山都
等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由于原料价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欧美等国家正丁烷资源丰富等原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顺酐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在固定床工艺中,由于正丁烷氧化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均比苯法低,正丁烷-空气混合物中正丁烷浓度可高达1.6%-1.8%(摩尔分数),顺酐收率按正丁烷计约为50%,故对于同样规模的生产装置需求较大的反应器和压缩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可使正丁烷在空气中的浓度提高到3%-4%(摩尔分数)。
流化床反应器传热效果好,且投资较少,但流化床用的催化剂磨损较多。
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班级:精化0631**:***指导老师:徐雪松完成日期:2009-05-10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制二零零九年三月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顺酐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顺酐工业的生产现状及国外的差距,对我国顺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正文简述了以正丁烷为原料,固定床,有机溶剂回收生产顺酐的工艺流程,同时介绍了工业上采用正丁烷固定床氧化法的工艺特点及流程,并与流化床工艺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采用正丁烷氧化法生产工艺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不但原料丰富,而且降低了一部分的动力费用等。
[关键词]顺酐正丁烷固定床流化床氧化法Abstract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maleic anhydride, maleic anhydrid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gap betwee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leic anhydrid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posals. Outlined in the body of n-butane as the raw material, fixed bed, organic solvent recovery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the use of industrial fixed bed butane oxidation is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and fluidized bed technology and compared, and fin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e use of n-butane production of Oxidation technology have great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not only rich in raw materials, and reduced costs as part of the driving force.[Key words] Maleic anhydride N-butane fixed bed fluidized bed Oxidation目录前言 (3)1.概论 (4)1.1顺酐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4)1.2对我国顺酐发展的建议 (4)1.2.1 做好苯氧化法向正丁烷氧化法转变的技术准备工作 (4)1.2.2扩大装置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5)2.顺酐的性质、用途 (6)2.1顺酐的性质 (6)2.2顺酐的用途 (6)3.生产顺酐的方法 (7)3.1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7)3.1.1反应原理 (7)3.1.2工艺条件 (8)3.1.3工艺流程 (8)3.2丁烷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9)3.2.1反应原理 (9)3.2.2工艺条件 (10)3.2.3工艺流程 (11)3.3工业采用正丁烷固定床氧化生产顺酐工艺流程 (11)3.3.1 工艺流程 (11)3.4.工业生产中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3)3.4.1原料成本 (13)3.4.2产量 (13)3.4.3 催化剂 (13)4.生产顺酐的先进方法 (14)结束语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本论文是根据《有机化工生产技术》教材和实习单位工业上生产顺酐书写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烷氧化制顺酐:动力学模型和副产品关于顺酐的反应器工艺学持续着它的发展。
新方法以较低的投资在一个纯粹的还原气氛下进行操作,这个环境中的氧浓度比与丁烷完全反应化学计量所需的氧浓度要低得多。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调查了各种不同的操作条件来确定还原环境对于顺酐选择性,副产酸生产能力和反应速度的影响。
本实验是在装载了钒磷氧催化剂的流化床和一种新颖的原料气提升管下完成的。
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丁烷浓度和酸浓度都是频率在1赫兹的条件下实时测量的。
醋酸和丙烯酸是主要的副产酸,但同时也发现了反丁烯二酸、甲基丙酸烯和邻苯二甲酸。
在还原条件下,碳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副产酸的含量就会增加,并且选择性和反应速度会下降。
一种氧化还原动力学模型为了说明关于实验观察和包括V5+、V4+氧化态和一种“V C4”联合体而被发展,这描绘了碳吸附。
1.前言顺酐是正丁烷在钒磷氧催化剂的作用下部分氧化合成的。
在过去的10年里,它的价格在贸易市场中下降的非常厉害,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催化剂的改进、过程的创新和经济节约。
早期的技术全部是以固定床为基础,用苯而不是正丁烷作为原料。
流化床技术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被运用在商业上的,并且它有一些优点,包括出众的传热、更多的浓缩产品流和更大的规模。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循环流化床技术被商业化,在其中催化剂被装填在介于氧化和还原(丁烷富裕)环境之中。
这种工艺过程有很好的传热特性,但同时还具有比传统流化床更大的规模和浓缩产品流[1]。
浓缩产品流和高正丁烷进料浓度转化为减小的导管尺寸(催化剂总量)和更高的经济效应。
孟三都公司已经在规定的可燃性区域内(在空气中C4H10>1.8%体积百分数)运行了一种固定床,并且声明说在反应器的第一部分里使用40%稀释剂可以克服热点。
最近,Pantochim声明说已经通过加入纯氧而不是空气来改进了固定床的过程经济性,并且回收不凝性气体。
当氧浓度在10%的范围内,进料流可超过含丁烷体积百分数1.8%的极限并且在4%浓度附近处进行操作。
尽管一些工艺过程开发是在高丁烷进口浓度下操作的,但在文献中发表的绝大部分动力学研究受到氧化反应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固定床是典型的代表(见Hutching等人的研究[4])。
然而,在还原条件下,既不是氧为限制的反应物,也不是催化剂的二次氧化是限速的举措。
因此,动力学的公式对于流化床工艺、CFB 技术、隔膜反应器或者固定床工艺都有有限的有效性,在其中氧都是限制的反应物。
许多最近的研究[5~7]已经致力于在燃料富裕的条件下和当催化剂暴露在还原和氧化环境的连续冲击的循环模式下表征催化剂性能[8-11]。
前期工作是致力于评价隔膜反应器的潜能,但是后期却是有关于CFB技术。
还原条件希望在隔膜反应器进口处可导致催化剂表面积的快速减小,这对丁烯和碳氧化合物的形成是有力的。
Mallada等人报道说,在高丁烷浓度的固定床反应器中操作,在靠近流出物的催化剂由于气态氧的耗尽而具有更低的选择性:碳氧化合物的选择性提高了,但整体的活性下降了。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提出了在丁烷富裕和缺乏的条件下新的实验数据。
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容量达到0.5kg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的。
气体提升管明确地被设计为或者是在定态进料条件下,或者是在动态循环条件下操作,并监控瞬态现象和模拟具有象征性的CBF操作。
加之在各种各样的丁烷和氧气的浓度下,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气体流率和水蒸气进口速度下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评估。
图1 流化床反应器的详细说明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在副产酸轮廓上的还原进口气体成分的影响和求出动力学反应速度。
我们用我们的实验数据比较了一些动力学模型。
许多模型预测丁烷能够很好的转化但是选择性不好。
绝大多数模型完全是经验主义,因此在实验条件之外的范围内对于反应器性能的预测只在很有限的范围内使用。
为了发展一种更严格的模型,我们既考虑了恒稳态,又考虑了瞬态的实验。
在循环操作下,碳极易在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并且只能当氧被供应给催化剂时才能被解析出来。
新的动力学表达式表征了这种现象,并且与此同时在定态的条件下正确地表征了丁烷和氧浓度的影响。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具体表现副产酸和在CO和CO2之间的产物分离。
2.实验部分所有接触反应的实验都是在直径为0.4米和高为0.79米的Hastelloy C-276容器中进行的。
它的设计压力和温度分别是51bar和-30/620℃。
反应器被浸没在电热砂裕中是为了保持恒温的条件。
其轴向温度梯度是通过沿着高度等距离安装的10点热电偶来监控的。
沿着床层的高度温度是不变的,但在舷节部分却持续下降,这表明了气相产物分解量达到最小。
空气、氮气和丁烷进料流在床层外预先混合。
如图1和图2所示,进料气是从热砂浴顶部的一根管子里进料的。
这根管子是盘绕在热砂浴中的反应器周围的,用来预热进料气。
进料气由反应器底部进入且达到高压,然后通过烧结的金属玻璃使其在轴向分布。
我们测试了不同的表面气体流速,但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固定床高在100到500mm之间的鼓泡流化床中进行的。
法兰上端部分使得被带到反应器顶部的固体夹带量达到最少,并且烧结的金属玻璃(气体分布器)使所有的催化剂颗粒停留在反应器中。
进料/出料部分。
图2说明了反应器进口和出口分析配置。
用Tylan FC-2900V-4S流量控制器来控制氮气和空气的流率。
丁烷流量的精密量度是有问题的,但我们成功的用布鲁克斯5859S质量流量控制器使得丁烷以一个不变的速度进料并且加热通过的线路和流量计到60℃。
开发的一种8和4路阀系统可使丁烷/氮气或氧气/氮气(模拟CFB操作)或者让它们一起进入。
反应器出口温度维持在200℃是为了防止在管线中产物浓缩,并且在反应器淬火的时候易于用水洗净管壁回收。
在淬火/吸收器中积聚的酸被频繁的取样并且用未联机的安装了可变波长紫外线探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Heslett-Packard 1050)分析。
使用ION-300 column来分隔不同的酸,包括乙酸、丙烯酸、丁二酸、反丁烯二酸、丙酸、丁酸、甲基丙酸烯和邻苯二甲酸。
图2 实验装置:(1) 压缩机;(2) 电子阀;(3) 质量流量控制器;(4) 止回阀;(5) 加热器;(6) 10点热电偶;(7) 沸腾砂浴;(8) 蠕动泵;(9) 吸收塔;(10) 顺氧分析仪;(11) 气相色谱仪;(12) ;(13) 丁烷和CO红外线分析仪;(14) 数据采集系统;(15) 电脑;除了频繁的样品分析外,淬火液的电导率连续地实时测量目的是为了监控酸产生的速度。
在每一个实验的最后,吸收器需要三次洗涤。
被洗涤下来的样品也需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并且包括质量守恒计算。
吸收器的底部,排出气体流通过冷凝器并且不凝性气体通过不同的联机分析仪器测量。
出口气体中的剩余部分通入水中,并且都是液体的样品则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在冷凝器中和吹扫用的气体中可收集到相当少部分的碳。
吸收塔的效率高于99%。
配备了自动电离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的Hewlett-Packard 5890 气相色谱仪用来计量CO、CO2、O2、N2和C4H10的浓度。
氧气是用西门子Oxymat 5F 顺磁性分析仪在线监控氧气的(实时的),在全范围内有每秒80%的反应时间。
ABB 型501B IR 分析仪(在线并且实时的)监控一氧化碳和丁烷气体。
图3显示了一个典型实验中的出口气体中的氧浓度和淬火液的电导率的例子。
在前五分钟内,氧气急剧地从0%升高甚至于超过7%。
其后,在十分钟之后它达到了一个超过7.5%的不变的值。
在前段的几分钟内电导率上升的非常快并且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变化。
(注意:酸浓度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二阶多项式函数。
)为了缩小关于瞬态现象的误差,所有的质量守恒计算都是以在18分钟之后图3 在反应条件下的酸和氧浓度的变化测量所得的酸和气相色谱仪的分析为基础的。
典型的实验点从70min开始持续到180min 并且基本上依靠气相色谱路线的再现性;收集每个实验三个中的最小值。
为了确保安全操作,在PLC 和安装了高压和高温联动装置仪器下控制反应器。
动力不足或者低流量速度都会触发联动装置,故障安全模式用氮气来切换掉空气/丁烷。
在低流量和高温或高压下,电加热的电源会自动关掉。
催化剂。
研究中使用的VPO 催化剂是一种典型用于流化床反应器,在一种“有机载体”中制备的,并将其装入一种多孔硅壳中是为了使它具有抵抗外力和磨损的能力。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图(图4)显示了这些微粒是球形的,并且表面很光滑,几乎不粗糙。
在几百个小时的接触反应条件下,我们开始做动力学实验了。
我们经常回到初始条件,并且发现催化剂活性在几个月内是不变的,这就必须在这几个月内完成实验。
表1显示了用Coulter 仪器分析所得的VPO 催化剂的微粒尺寸分类和关于流化床反应器的一些其他的微粒特性。
平均粒径可通过下面的表达式来计算:1sv fpf d X d =⎛⎫∑ ⎪ ⎪⎝⎭ (1)微粒和骨架的密度是用氦比重计测定的,而且最小的流化速度是用实验测定的[14]。
3. 结果讨论3.1 实验结果。
用于评定关于反应器性能和发展对于丁烷生成顺酐反应动力学的合适模型操作条件的影响是由三套不同的恒稳态实验完成。
第一套实验装置是在常压下和不同的流量、温度和进口浓度下进行的。
第二套装置是在所用的催化剂是第一套装置的一半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
最后,实验的统计设计是用丁烷浓度、温度和反应器中气体流速作为因素来执行的。
表2详述了操作条件下的目标值,表3总结了原始数据的一组选择性。
图4 流化床催化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一些实验是在2和4bar下进行的,但得到的结果不是完全的满意,因为在这些压力下进口丁烷是不可靠的。
它在管线中是会浓缩的,然后它的流速比较难表1 VPO催化剂的粒子特性控制。
另一系列实验也在运行中,采用不同的入口水量,但结果却不是决定性的。
碳和氧质量的误差大大超过5%的实验数据是不合格的。
图5至图7证明了温度和进口气体浓度对丁烷的转化率、顺酐和主要的副产酸的选择性的影响。
在所有温度和原料气浓度中,顺酐的选择性随着丁烷的转化率升高而降低。
Buchanan 和Sundaresan[15]回报说顺酐在90%转化率附近会有收益的最大值,然而Centieral[16]在高比表面积的新鲜的VPO催化剂并且在300℃的操作条件下观察到在转化率大约为80%是有一个最大值。
在这份研究中,顺酐的收益(定义为转化率乘以选择性)在进口丁烷为1%-2%时可达到最高,大约为80%。
然而,在这些条件下,那些已记录的用4%丁烷和9%氧气的条件下,马来酸的产率会达到60%。
顺酐选择性在低温下是最好的,这表明它的活化能比反应燃烧产物的要低。
不考虑进口气体成分,在350℃下可得到在70%范围内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