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
论儿童教育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皮亚杰认为,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是认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他说:"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亿,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
"因此,他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
在皮亚杰看来,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儿童不应该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
皮亚杰还认为,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
他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二个目标是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
"可见,皮亚杰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批判能力放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上。
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皮亚杰认为,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
他指出,"(理智)发展实质上依赖于主体的活动,而它的主要动力,从纯粹的感知运动活动一直到最完全的内化运算,乃是一种最根本的和自发的可运算性。
"因此,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
皮亚杰地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揭示智慧奥秘的巨人--皮亚杰的成长历程让·皮亚杰(1896-1980)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
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
事实上,皮亚杰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其次才是心理学家。
但是,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却是最引人注目的。
英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彼特·布莱安特说过:“没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将是微不足道的”。
1896年8月9日,皮亚杰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一座拥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大学城。
父亲是当地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常常给皮亚杰讲授系统性研究的重要价值,即使对小事也是如此。
早慧的皮亚杰从小就和父亲一起进行各种理性探讨。
皮亚杰的母亲非常聪颖、精力充沛,且和蔼可亲,但她相当神经质,因而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些麻烦。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皮亚杰几乎没有童年,很小就因为做一些“严肃”的工作而放弃了游戏。
这样,他一方面是模仿父亲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是在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真实世界里躲避家庭生活的麻烦与困扰。
缺乏真正的童年生活,也许就是皮亚杰为什么会在成人期花费大量时间与儿童在一起的原因吧。
皮亚杰的童年生活没有游戏,没有神话、传奇、探险故事。
好在,皮亚杰所在学校有着开放而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真诚地欢迎学生的质疑,这使皮亚杰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而且学校的管理也相当宽松,使得皮亚杰能够有较多的空余去从事他所感兴趣的事情。
皮亚杰7岁时就开始把空余时间用在对鸟类、化石、海洋贝类等的研究上,并在10岁时就撰写了一本有关当地鸟类的书。
但是,他却因此而经历了一次相当大的挫折,他的这一处女作被严厉的父亲认为只不过是一本汇编而已,他的自豪感顿时因此而消失殆尽。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要更加严谨。
11岁时,皮亚杰仔细观察了一只患白化病的麻雀,并写出了一篇简短的科学报告,发表在纳沙特尔自然历史杂志上,该杂志主编是细沙特尔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
不久后,皮亚杰谋得了这位馆长的兼职助手一职,帮助馆长分类整理那些收集来的贝类。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14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最近,有幸拜读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作《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学会去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从而更了解他们。
今天,我想谈谈读完书中第二章节“儿童心理学及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后的一些感受。
这一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皮亚杰对于认知的两个方面:图像与操作。
心智自然生长,经历了“感觉+运动”主导的初级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其特征是转化体系的逐步形成,我们把认知的这一方面称作“操作”。
有认知工具专门处理状态,或者说把运动和转化描述成一个个前后相随的状态,我们称其为“图像”,比如说感知、模仿,所谓内化的模仿,就是由心理图像构成的。
书中举的例子都很有意思,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比如说在讲儿童的心理图像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前运算阶段,图像还是静态的和可复制的,这是由于儿童还没有预测运动或变化结果的能力。
比如说,4—6岁的儿童会通过拉伸一根弯曲的铁丝来感受一段弧线变直的过程,两种状态的突变在他们脑海中的映像,只是在一根曲绳旁边在摆一根直绳子,他们无法想象曲直之间的变化状态。
只有在具体操作的'影响下,图像才变得更加灵动且具有预见性,这个能力要在儿童7—8岁或更大时才能发展起来。
因此,心理图像的发展并不遵循自主原则,他需要外来因素的干预,干预的性质是操作。
在形象记忆和一般记忆之上,我们可以证明记忆结构化和记忆存储对操作、对动作的图式化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比较下列三组儿童对一套积木组合的记忆。
A组:儿童只是观察搭好的积木;B组:儿童自己重搭;C组:儿童观察成人搭建。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篇1:《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收获颇多,内容很丰富,比几年前的考试教材中的《儿童心理学》详细。
本书一共有十个章节,中间的几个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因此撷取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第四章建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婴儿反应的敏感性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后心智的发展。
第五章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
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
儿童不仅体验情绪,而且还思考情绪,一旦他们能够说话了,他们就可以指称各种情绪,思考情绪,并和他人讨论情绪。
儿童首先和父母进行交谈,这种对话进行越频繁,儿童的情绪理解力就越高。
情绪发展因此受到社会经验影响。
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第六章作为科学家的儿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
皮亚杰的目的就是探索儿童是怎样逐渐地实现这一是应当。
他关注的是只有有限的心理能力的新生儿是如何发展成有复杂思想的成熟个体的。
强调即使是婴儿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儿童对环境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河研究;但是他们不是随意地去做的`,而是通过选择与已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的经验。
儿童就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使他们的新经验富有意义,并把此经验纳入他们已有的理解方式中;如果不行的话,他们就会扩展已有的,或创造新的理解方式。
第七章儿童是学徒: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我感觉这一章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已经做了详细的总结:从1.最近发展区;2.成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何提供有效帮助;4.同伴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吗;5.文化因素在成人对儿童学习帮助中起什么作用;6.合作胜于单干吗?这6个方面进行陈述。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让·皮亚杰的名字和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一样,享有崇高的声誉。
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聚焦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这些阶段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比如抓取、听觉和视觉等。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交互来获得对世界的理解。
在前操作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推理,但他们的思考过程还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具体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特别是对具体的、他们可以直接看到和摸到的物体或现象进行推理。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按照指令进行操作,也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可以处理概念和理论,进行假设和推理,而不仅仅是对他们直接经验到的事物进行思考。
皮亚杰的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它强调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即儿童的思维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皮亚杰的理论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引导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依据。
皮亚杰的理论也强调了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这为我们设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指导。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不仅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奥秘,也为我们设计更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指导。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与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领域,有两本经典著作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它们分别是《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和皮亚杰的著作。
这两部作品都聚焦于儿童成长和教育,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这两部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儿童教育的认知和实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关键词: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
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
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
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
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
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
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曾在瑞士和法国两次获得博士学位。
先后担任过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学院助理院长、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国际心理学会主席、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皮亚杰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把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的概念引入了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中,创立了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机制的“发生认识论”,他和同事英海尔德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日内瓦学派”。
这一学派关于儿童的思维、语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等理论,对于西方现代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了心理学界的重视。
皮亚杰的著作近五十种,主要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从儿童期到青年期逻辑思维的成长》(1958)、《儿童心理学》(1966)、《知觉的机制》(1969)、《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
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
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
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
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
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儿童心理学同研究普通心理学中一般心理机能发展的发生心理学不同。
它只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同时又不局限于生物学上的成熟问题,还必须考虑儿童的练习、获得的经验和一般的社会生活。
儿童心理学概述
儿童心理学概述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的心理发展、行为和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感、社交、道德、性别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内容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究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对信息的感知、记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些阶段中,儿童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都会有不同的变化。
2、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儿童在情感认知、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情感发展也会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爱滋病孤儿、家庭暴力、病态家庭等各种不健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究儿童在社交交往、社交规则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儿童在社交发展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例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分享情感、沟通技能和协作能力,对其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
4、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探讨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的发展过程。
在道德发展领域,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被广泛应用。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成人期、常规成人期和后成人期。
在这些阶段中,儿童的道德思维和行为表现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5、性别发展性别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探究儿童在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性别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儿童的身份认同、自我概念和社交互动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理解论的心理发展观一、让·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理解论创始人。
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该所所长。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理解论国际研究中心”。
皮亚杰发生理解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理解论导论》、《发生理解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理解论”,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理解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
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合,适合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儿童发展 的共性和差异性。
创新研究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发展出更多创新的研究方法,如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来 模拟儿童发展的环境,从而更准确地观察和测量儿童的发展过程。
06 总结与展望:皮亚杰儿童 心理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神经科学角度的反思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有研究者开始从脑发育的角度审视皮亚杰的 理论,提出认知发展可能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更直接的联系。
教育实践的挑战
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一些教育者指出其理论 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应用于课堂实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融合
未来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来深入研究 儿童发展。
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02 03
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 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 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
皮亚杰倡导临床法研究儿童心理,通过观察、谈话和测验等手段深入了 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守恒实验、三山实验等经典实验 范式。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并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05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在当代 的争议与挑战
理论争议点剖析
阶段论的固定性
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经历固定阶段,但批评者指出 这些阶段可能并不总是线性或固定的,不同文化和社会背 景下的儿童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的生平及其著作让·皮亚杰(1896—1980)出生于瑞士,当代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是以一名生物学家而开始其学术生涯的,在1915年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1918年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27岁时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21年人日内瓦大学卢梭研究所所长。
1924年升任该校教授。
1969年成为第一个接受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贡献奖的欧洲人。
其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最开始是由于他母亲的脾气暴躁,他母亲的神经质性格使得他过早地放弃儿童戏耍活动而进行严肃的工作,同时也使他很早就对精神分析问题与心理学感到兴趣。
1919年,他在荣格指导下研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正式接触心理。
在此之前他对认识论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随后他开始在比纳测验中心研究儿童的智力测验,并将测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在这个过程中,对儿童在测验中的一些看来似乎可笑和错误的回答的兴趣,是的他开始深入学习和研究儿童心理学问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方面的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关系的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期的游戏、梦和模仿》、《儿童智慧的本原》、《儿童心理学》、《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儿童的心象:想像表象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由于皮亚杰对生物学及认识论的兴趣,其理论思想也主要受到了这两部分的影响。
在认识论方面。
康德在认识论方面的思想对皮亚杰的认识论理解以及之后的形成的发生认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认识论综合性,是一种非常接近康德主义精神的遗传结构主义。
在生物学方面,生物学对于皮亚杰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早期时候伯格森的理论对其生物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驱使他终生致力于“只是的生物学解释”。
之后比较推崇沃丁顿的渐成论,在对心理学的研究中亦将这种思想带入进去。
他指出,生物学的机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机能和结构之间具有同型的关系的立场,心理发生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除了表现出上述同型性质之外,还表现出作为认知反战基础的动作对精神的依赖。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阅读报告
文献阅读报告--《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着作的概括。
本书共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知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的(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
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个体将刺激(S)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做出反应(R),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 R。
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
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摘录在三十年的历程中,我想起的第一件为我观察到的事情——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就是我们至今还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九六五年,仍然和一九三五年一样,我们并不知道,在我们人民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中在小学和中学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还剩下一些什么。
当然,在这一点上,虽然我们有一些间接的知识,例如,对瑞士应召服兵役的公民所进行的离校后考试所提供的材料,关于这类考试在一八七五年和一九一四年之间的那种惊人的故事(尤其是为了掩饰那些临时强记硬背而没有准备好的人们参加考试时所产生的那种混乱结果,在许多地方已经经过大力修改过的记录)都已被P.波弗特(P.Bovet)为我们记载下来了。
但是,例如,一位三十岁的农民对于他过去所学过的历史和地理还记住一些什么,或者一位实习律师对于他在中学里所学习的化学、物理乃至几何到底还记得多少,对于这些我们就缺乏确切的了解。
据说,受医学博士训练的人要必修拉丁文(有的国家还要求修习希腊文),但是有没有任何人试图估计一下这种训练在一位实习医生的心里还留下一些什么(而且也不妨就医学价值与学习古文的关系着眼,在中日医生与欧洲医生之间进行一次有关的比较),从而把这种要求控制起来,把它排除于专业训练之外?然而,共同制订法国全面规划的经济学家们特别要求想出各种方法来检查我们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且要求把这些方法付诸实施。
有人将反对说,我们是否记得我们所已学会的东西,这跟我们习得的文化无关。
但是除了借助于概括起来的主观判断以外,我们又怎样评价文化呢?而且任何特殊个人所具有的文化是否总是从特定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特别当大考时所学会的那种具体知识业已忘记的时候)?或者说一个人特有的文化是否就是在学校里通过诱导或兴趣在他身上所培养出来的那种文化,而这种诱导或兴趣又是独立于当时他所谓的基础教育的根本因素之外所引起的?有人根据古典语言训练可以把有益的效应迁移到其他活动领域的理由,主张:学习已经死亡的语言是有价值的。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先后出版专著百余卷,发表论文500多篇。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课件
同化 狗
花狗 白狗(量的变化)
顺应 牛(不同类,质的变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一)发展的结构 1、图式 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一经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就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逐渐丰富起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
阶段
年龄 阶段特点
二级模式间的协调
8 ~12 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 个月 种以上动作,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
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
第三循环反应阶段
皮亚杰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 育局局长。
1954年被推选为国际心理学会第十四届主席。 1969年73岁的皮亚杰成为第一个接受美国心理学
会授予的卓越科学贡献奖的欧洲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亚杰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32)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1924) 《儿童的道德判断》(1923) 《儿童的智慧起源》(1936) 《儿童心理学》(与英海尔德合著,1966) 《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
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长度守恒(7~8岁)
皮亚杰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皮亚杰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揭示智慧奥秘的巨人--皮亚杰的成长历程让·皮亚杰(1896-1980)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
西方学者公认他是与巴甫洛夫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三大巨人之一。
事实上,皮亚杰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其次才是心理学家。
但是,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却是最引人注目的。
英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彼特·布莱安特说过:“没有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将是微不足道的”。
1896年8月9日,皮亚杰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一座拥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大学城。
父亲是当地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常常给皮亚杰讲授系统性研究的重要价值,即使对小事也是如此。
早慧的皮亚杰从小就和父亲一起进行各种理性探讨。
皮亚杰的母亲非常聪颖、精力充沛,且和蔼可亲,但她相当神经质,因而给他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些麻烦。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皮亚杰几乎没有童年,很小就因为做一些“严肃”的工作而放弃了游戏。
这样,他一方面是模仿父亲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是在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真实世界里躲避家庭生活的麻烦与困扰。
缺乏真正的童年生活,也许就是皮亚杰为什么会在成人期花费大量时间与儿童在一起的原因吧。
皮亚杰的童年生活没有游戏,没有神话、传奇、探险故事。
好在,皮亚杰所在学校有着开放而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真诚地欢迎学生的质疑,这使皮亚杰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而且学校的管理也相当宽松,使得皮亚杰能够有较多的空余去从事他所感兴趣的事情。
皮亚杰7岁时就开始把空余时间用在对鸟类、化石、海洋贝类等的研究上,并在10岁时就撰写了一本有关当地鸟类的书。
但是,他却因此而经历了一次相当大的挫折,他的这一处女作被严厉的父亲认为只不过是一本汇编而已,他的自豪感顿时因此而消失殆尽。
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要更加严谨。
11岁时,皮亚杰仔细观察了一只患白化病的麻雀,并写出了一篇简短的科学报告,发表在纳沙特尔自然历史杂志上,该杂志主编是细沙特尔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
生于瑞士纳沙特尔(Neuchatel)。
1915年和1918年相继获纳沙特尔大学学士学位和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早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后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曾在苏黎世和巴黎从事过精神病诊治和儿童测验工作。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对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实验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
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
他还是瑞士《心理学杂志》主编及日内瓦《心理学文库》、巴黎《儿童》和《辩证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探究》等刊物的编委。
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鲁塞尔、剑桥、耶鲁、坦普尔等20多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学位,并获得埃拉斯穆斯?巴尔赞、桑代克等多种科学奖。
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B?Inhelder)、辛克莱、伦堡希等人组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为临床法,即从整体出发,研究儿童。
强调研究的自然性质。
在观察中,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过程,间或配以儿童的动手操作,从儿童的错误中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为了避免儿童谈话偏离主题,主试可以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以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个孩子为被试,后扩大实验取样范围,采用数理逻辑概念,着重对儿童认识发展做质的分析。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体系,通过儿童心理学,将生物学与认识论和逻辑学相融合,揭示认识增长的机制,使传统认识论成为一门实证的经验科学,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主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先后出版专著百余卷,发表论文500多篇。
其中堪称发生认识论经典之作的有:30年代前出版的5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即《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的世界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1936—1945年出版的《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构造》、《儿童符号的形成》等;40年代反映时空、运动、速度、类、序列、概率、数等概念个体发生实验研究成果的3卷本《发生认识论导论》,标志发生认识体系的完整形成。
40、50年代,出版了一些心理逻辑学的基础论著;60年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出版哲学著作:《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哲学的洞察与错觉》、《辩证法的基本形式》等。
他及他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教育和临床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广泛的影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
他的同事英海尔德在日内瓦建立了“皮亚杰著作档案馆”,搜集皮亚杰从1917年开始的专著、论文、报告和其他实验研究文献,以崇扬他对儿童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等方面的贡献。
《儿童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Jd),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由海伦?韦耶译为英文,纽约基础书屋出版。
在英文版中,著者这样说道:“在本书里,我们力图为我们已写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提供一种尽可能简要而明确的总结。
”它是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他已出版的有关儿童心理学著作的概括。
1980年由吴福元译为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共124页。
《儿童心理学》一书全为六章。
第一、二章论述了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三章论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四章论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五章论述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第六章是本书的结论,阐述心理的发展阶段理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虽然,皮亚杰在第六章中说:“从根本上讲,儿童心理发展显现为三大连续阶段。
”但是,在前面各章的论述中,他实际上是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来加以比较论述的。
在《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皮亚杰的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一)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认识以动作为基础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在达到较高水平时,指思维的运算结构),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基础。
图式最初来自于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动作图式等。
同化是个体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的机能,顺应是个体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体的机能。
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总是先以已有图式去同化客体,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认识结构的暂时平衡;如果不成功,便做出顺应,改变已有的图式,然后再去同化客休,直至达到认识结构的平衡。
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
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一种双向活动的关系。
个体将刺激(S)同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之中,才对刺激(S)做出反应(R),即二者之间的关系为SR。
智慧的增长是在这种双向活动中得以完成的。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四个大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1.5或2岁,相当于婴儿期;前运算阶段,2—6或7岁,相当于学前期;具体运算阶段,6或7岁—11或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即小学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岁—14或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即初中阶段。
每一阶段有其自己的整体结构和行为模式,构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特征。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赖感知与动作的协调来区分主客体,建构客观现实,处于智慧萌芽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没有语言和表象,只有感知和动作。
依赖着感知和动作的协调,儿童建构起复杂的动作图式,脱离了以其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了客体永久性。
虽然,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缺乏象征性功能,即,当某人某物不在跟前时,儿童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该人该物的表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却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在这一期间他建成了所有的认识基础,作为他日后知觉发展和智慧的起点,同时,还建成了一定数量的基本的情绪反应,这些将部分地决定着他日后的情感。
”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发展经历着六个小阶段:(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一些本能的遗传反射。
这些本能的反射如吮乳反射和手掌反射经过机能的反复练习得以巩固并出现机能的同化泛化(由吮乳而泛化为吮其他物体)和认识上的同化(能分辨奶头和其他物体),扩展了最初的图式。
(2)动作习惯和知觉形成阶段(1—4个月)。
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一些习得行为并成为自动化的动作,方法和目的之间还没有分化。
(3)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4或5个月—9个月)。
这一时期,儿童能重复刚才偶尔做出的动作,并开始有目的地寻找主体活动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4)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协调时期(9—11个月)。
儿童从图式中选取已知的方法用于新的情景,动作首次带有智慧的性质。
如婴儿抓住成人的手。
向自己想取又取不到的物体方向拉动。
(5)感知运动智慧时期(11或12个月—18个月)。
儿童调节已有图式创造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出现了使用工具的行为模式。
如把物体放在毯子上,这是婴儿拿不到的。
婴儿试图直接拿取物体失败后,偶尔会尝试拖动毯子以获取物体。
(6)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18—24个月)。
儿童不用通过尝试,而通过突然的理解或顿悟,寻找到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随着感知运动智慧的发展,儿童也在建构现实的图式。
儿童最初的世界是自我中心的世界,即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不分主体和客体,将二者溶在一起,这完全是无意识的。
他对现实世界的因果观念是“魔术性的现象主义者”,就是以主体的动作为中心,不考虑因果之间的空间联系或凭借事物之间现象上的接近,说明其因果关系。
在手的动作中,在眼手协调的发展中,儿童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把自己看作是由许多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出现了客体的永久性,即认为世界上的客体是不会完全消失的,是永久存在的。
在动作的发展中,儿童也发现了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因果性的萌芽。
这些是一种普遍的“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
皮亚杰把儿童的这一变化称为“发生了一种好比‘哥白尼式'的革命”。
伴随着儿童现实图式的形成过程,儿童的情感发展也经历了:最初的非二元论阶段,即自己和他人尚未分化,一切情感以儿童自己的身体和行动为中心;中间状态的反应阶段,即外界事物开始引起儿童的情绪;主客体间建立关系的阶段,即自我与别人开始分化,别人成为情感的对象三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感知运动智慧”是智慧的萌芽,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没有表象,不具有“运算”的性质。
2(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依靠表象和语言来认识世界,为运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出现了信号性功能,即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唤起表象,外在的感知运动模式内化成为表象或表象模式。
这时,儿童出现了语言和表象性思维,即依赖表象进行思维。
还没有守恒概念,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思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判断具有他律性。
信号性功能包括两类工具。
第一类工具是“象征”,如角色游戏中的替代物,它是由一定目的引起的,同被信号化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能由个体自己创造。
第二类工具是“信号”,如语言,它们是任意的,或依从传统形成的,是集体性的。
儿童是通过模仿的媒介来接受信号的。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行为模式至少有五种:(1)延迟模仿,原型消失以后,模仿才开始。
它标志着表象的开端和信号物的开端。
信号物在此是指用以代表某种事物的语言、心理表象和象征性的姿态等。
(2)象征性游戏,也称伪装的游戏,儿童佯作一定的动作来游戏。
在这种“佯作”中有鲜明的表象作支持。
(3)初期的绘画或描绘式的表象。
(4)心理表象。
在这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具有静态性质,是复写表象,即原型没有运动和变形。
(5)初期的语言。
能用语言“称呼”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
这时语言不仅有模仿,还有言语的表象。
这一时期,儿童没有守恒概念,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如认为同样多的液体换了不同形状的杯子,其液体量发生了变化。
说明表象本身并不能产生儿童的运算结构,同时也说明,儿童这时的表象性智慧带有刻板性,注意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时,却不能同时注意事物的另一方面。
儿童这一阶段对宇宙的认识带有前因果性,常常追究偶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具有实在论和泛灵论的特点,不能区分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认为凡是运动中的物体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
这时儿童思维仍以自我为中心,其语言很多是自言自语式的自我中心语言。
他的道德判断具有他律性,即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还没有自律性,即还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来作道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