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变革时期,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变革时期,陶行知起初所走 的是一条改良的道路,提倡教育、科学救国。 的是一条改良的道路,提倡教育、科学救国。幻 想在两大敌对势力的武装斗争的夹缝中, 想在两大敌对势力的武装斗争的夹缝中,找出一 条既不流血,又能成功改造社会的和平坦途。 条既不流血,又能成功改造社会的和平坦途。
1944年后,陶行知积极投身民主运动,被选 年后,陶行知积极投身民主运动, 年后 为民盟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民盟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提出民主教育和普及民主教育的口号, 年提出民主教育和普及民主教育的口号, 年提出民主教育和普及民主教育的口号 大力开展民主运动及民主教育运动。 大力开展民主运动及民主教育运动。 1946年与李公仆、史良等在重庆创办社会大 年与李公仆、 年与李公仆 以提高在职青年现代知识文化水平, 学,以提高在职青年现代知识文化水平,作高等 教育的补充。 教育的补充。 1946年7月24日不幸逝世。 日不幸逝世。 年 月 日不幸逝世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 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积极 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 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 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 适应的。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 适应的。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 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二十年代末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 二十年代末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提出了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1927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 年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 师范学校(1929年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的 师范学校( 年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的 年更名为晓庄学校)。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等主张此时确立。 一”等主张此时确立。 1930年5月,“晓庄”被封闭,陶行知受通 晓庄”被封闭, 年 月 缉避居日本。 缉避居日本。1931年,陶行知回上海,从事科普 年 陶行知回上海, 教育,搞教育救国、科学救国。 年办“ 教育,搞教育救国、科学救国。1932年办“山海 年办 工学团” 提出并实行推广“小先生制” 工学团”。提出并实行推广“小先生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里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

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

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3)教育具有终身性。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

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治,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

1914年留美,次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

1917年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

1922年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

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

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

1930年秋流亡日本。

1931年春回国,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提倡普及教育。

期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并任《生活教育》和《普及教育》周刊主编。

1936年组织国难教育社并任理事长,提倡国难教育运动。

1938年12月在桂林成立生活教育社,任理事长。

1939年在四川合川创办育才学校。

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月刊。

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任校长。

陶行知思想非常丰富。

其中以普及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最富特色。

(一)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普及大众教育是陶行知毕生大部分精力奋斗的目标。

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打破学生关,消除儿童与成人、男子与妇女的界限,让所有男女老幼都成为普及教育的对象。

其次,要打破先生关。

他认为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小先生制”,发动全国的小学生和识字成人来开展普及大众教育。

再次要打破课堂关,普及教育必须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学结合,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应灵活多样,一定不能妨碍群众生产。

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

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3篇)

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3篇)

第1篇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他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民族教育”,主张教育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具有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的人。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民族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关注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4. 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服务。

二、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途径1. 转变教育观念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关键。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4. 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2022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022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022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_陶行知先生作为考试中的考点,常在考试中考察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以下是关于陶行知先生的考点汇总,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一、人物介绍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大学期间受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影响,一生从事了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值得传承发展的优秀教育思想,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二、教育思想1.核心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教育具体实践(1)1927年创建晓庄师范;同年创建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它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2)1932年创办山海工学团;(3)1937年创办重庆育才学校。

4.教育的精神:(1)“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3)“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5.教育的主张:(1)行是知之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3)以教人者教己(教学相长);(4)即知即传(“小先生制”、随学随教);(5)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空间)。

以上是关于陶行知先生常见考点的总结,在考试中不仅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而且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以及相关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也可以作为教育写作的好素材哦!【练一练】1.以下选项哪个不是陶行知创办的学校是( )。

A.重庆育才学校B.南京晓庄师范C.燕子矶幼稚园D.钟鼓楼幼稚园1.【答案】D。

2.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杜威C.福禄贝尔D.陈鹤琴2.【答案】A。

陶行知生活教育相关思想原著原篇

陶行知生活教育相关思想原著原篇

陶行知生活教育相关思想原著原篇整理人:福建陶研会周志平第一节生活力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陶行知全集》卷一94页《中国师范教育建设》1.新教育的目的这目的可分两项来说明:第一对于天然界,要使学生有利用他的能力。

例如,我们要使光线入室不需风的时候,就要用玻璃窗。

照这样把所有一切光、电、水、空气等,都要被我们操纵指挥。

现在中国和外国物质文明的高下,都从这利用天然界能力的强弱上分别出来的。

然而其中也有危险的地方,如造出许多杀人的物扰乱世界,是万万不可的。

所以第二项目的,是对于群界要讲求共和主义,使人人都能自由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各种事业。

一方面利用天然界,一方面谋共同幸福。

可说一句,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这种能力,再概括说起来,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

自主的就是要做天然界之主,又要做群界之主。

即如选举卖票一事,卖和不卖,到底由自己的主张。

果能自主的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人家有什么法子对付他呢?至于自立的人,在天然界群界之中,能够自衣自食,不求靠别人。

但是单讲自立,不讲自动,还是没有进步,还是不配做共和国民的资格。

要晓得专制国讲服从,共和国也讲服从,不过一是被动的,一是自动的,这就是他们的分别了。

(摘自《新教育》)2.新教育的方法此番我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嘉兴,一直到杭州来,有种种的方法,或是走,或是坐船,或是坐火车,或是坐飞艇。

在这几种方法之中,哪几种是较好,哪一种是最好,而且哪一种是最快,这便是方法的考究。

要考究这个方法,下列的几条,应该注意的:(甲)符合目的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这就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对着目的设法。

现在学校里有兵操一门,是为了养成国民有保护国家的能力而设的。

但是照这样“立正”、“开步”的练习,经过几年之后,能否达到应战之目的,却须要研究的。

(乙)依据经验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

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简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

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疆土,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考试制度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

他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

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

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

……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

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3、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他号召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一生中所形成的独特教育理念的总称。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为核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其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为人先为教后”,这是陶行知对于教育导向的明确要求。

他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品德、情感、智力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陶行知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优秀的人才。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陶行知主张学生要多实践、多动手,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

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探索和积累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陶行知主张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陶行知还主张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主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62),原名陶铭,原籍山东烟台,中国近代思想家,立志教义和智慧谋国,公认为中国教育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其著作涵盖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思想等,影响深远。

下面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 注重品格教育
陶行知深信,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美好的
品格才能真正成功。

因此,他倡导要学会做人,努力尊重他人,要做
诚实守信的人,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智慧,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
会改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 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规划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只重视个别内容,缺乏系统性,无法满足
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改革。

他提出要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包括思想、中华文化、各门学科知识等,
既注重普及基础知识,又强调拓展创新精神,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

3 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结合实践教育,而
不只是理论学习。

他倡导学生要树立实践哲学,以十足地学习生活和
实践实践,去熟悉生活,去体验世界,去实践理论,去使思想有了锻炼。

4 树立文化自信意识
陶行知认为,文化自信是思想正路的基础,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根。

因此,他倡导人们要相信中华文化的优秀与博大,要有实实在在的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融入到科学的体系中去,在科学技术的支
持下,把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以上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发展,
成为了影响无穷的智慧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1891年-1946年),字玉林,浙江宁波人,中国近代教育家、作家、思想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他主张“以儿童为本”,强调儿童个体的发展与独立性。

他的教育思想在进步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

陶行知认为,儿童教育应该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出发。

他主张在教育中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不将儿童简单地看作成人的缩小版,而是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自主的实践与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陶行知提出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工作应围绕儿童的需求与兴趣展开。

他注重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鼓励儿童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反对机械的灌输教育和应试教育,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儿童的兴趣与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儿童在学习中得到实践与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陶行知提倡的教育方法主要有:“实际教育法”、“做中学”、“生活化教育法”等。

他认为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实践与体验,让儿童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关注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并通过生活中的经历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陶行知还特别强调教育的人性化。

他认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刻意追求标准化的模式,而是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他主张通过关心和呵护来激发儿童的人性化需求,给予他们温暖与爱护,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儿童为本,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实践与体验,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与动手能力,倡导儿童的自主学习与创造性思维,注重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第一章陶行知教育思想课时安排:四课时一、陶行知的生平及教育活动简介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

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生于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

他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

⏹1906年,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

⏹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

”⏹1914年,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先学市政,后主攻教育,师从于杜威。

⏹1917年,学成归国,投身于平民教育,受挫后开展乡村教育。

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并于1927年3月正式成立晓庄师范。

此期间形成并实践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

⏹1936年7月,他受救国会的委任,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

⏹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并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7月25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8月11日,延安各界2000余人隆重举行了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1946年12月1日,陶行知遗体由上海运回南京晓庄劳山脚下安葬。

二、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1、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2、立足于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二)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教育思想》课件

《陶行知教育思想》课件

陶行知的职业经历
01
02
03
04
陶行知回国后,创办了晓庄师 范学校,致力于乡村教育改革

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 学校”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
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陶行知还创办了育才学校,为 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为 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02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形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详细描述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个性和潜力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 个性,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词
陶行知提倡“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 学。
详细描述
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 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02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0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借鉴了西方教育的优点,同时也结合了中国
实际情况,为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实践和创新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过于强调实践和创新,而忽视了理论知 识和基础学科的学习,这可能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 整和扎实。
03
陶行知回国后,致力于 教育事业,创办了多所 学校陶行知于1946年去世, 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和实践活动。
陶行知的教育背景
陶行知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入学 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多个学科。
他深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 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陶行知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选全文完整版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育思想理论生活教育论的一个方面。

他的意思是,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于学的中心,教着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他的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创作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中,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

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

这一点对于今天家庭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任性、好逸恶劳。

动手能力差。

各种事情都有父母包办。

可见,今天的家庭教的可悲性。

在教育中使孩子多动手操作是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

另外创造教育的方法解放孩子的空间给孩子创造广阔的舞台。

现在大部分学校,由于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害怕孩子出事担负责任,大部分的教育都在学校中进行,学校教育在教室中进行,所以孩子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一些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机会观望。

孩子的课外知识困乏,缺少丰富的资料和应付的能力,以致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

可见解放孩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师以身作则的理论中,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一位好的老师是孩子一生中的转折点。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修养的为人师表的地步。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高尚的人,教师要应有高尚的师德。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终身致力于民众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普及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服务,陶行知是第一人。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1891年,陶行知出生在安徽省歙县,6岁入家乡的私塾读书;1 5岁进入歙县的崇一学堂免费学习;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同年由金陵大学保送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受教于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孟禄;l917年毕业回国。

陶行知的教育 简答题

陶行知的教育 简答题

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先驱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教育,尤其是对乡村教育和儿童教育的贡献,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念,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反对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2.工作学习制陶行知主张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实行“工作学习制”。

他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育才学校,学生们参与农业、工艺等劳动,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小先生制陶行知提出并实践了“小先生制”,让年长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助教的作用,帮助教导年幼的学生。

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先生制体现了陶行知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视。

4.教育平等观念陶行知坚持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反对教育上的阶级差别。

他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和不平等的现状。

在他的努力下,育才学校成为了一个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幼的教育机构。

5.爱国主义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爱国精神,他在学校中推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意识。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陶行知的教育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教育理念上,还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和教育实践中。

他创办的育才学校成为了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典范,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

育才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对后来的中国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价陶行知的教育贡献,可以说他是一位真正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各地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 并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 • 1939年7月创办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成为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并 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 造的教育。
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
生活离不开教育。
青 衣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
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
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
③、要注意“因材施教”
青 衣
(2)善于组织集体生活,培养创造能力。
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既有“自动的能力”、又 有“自觉的纪律”来影响和引导全体学生,它能够以集体的努力共同探讨追 求真理,以集体的力量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培养学生的自动力,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 的探求。
陶行知指出, 培养学生的自动力,要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他把 “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作为创造教育的根本方针。
青 衣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设疑辨难的能力。
设疑辩难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方法。 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疑难,并严格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①、要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 ②、要使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 ③、要使他想办法去解决,使他想出种种可以解决这疑难的方法; ④、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果; ⑤、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去; ⑥、要使他审查试用的效果,究竟能否解决这个疑难; ⑦、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这试用的法子,是否屡试屡验。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

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

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在教育实践上,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畏艰险,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路,为世人树立楷模,为万民敬仰。

总体而言,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很多观点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内在相通,对当代职业教育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点:一、树立“服务大众,服务就业”的职业教育宗旨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是什么呢?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对的首要的现实任务。

行知先生对此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在于“生利”,即能给学生生利的本领,是谓“生利主义”,认为“凡养成生利人物(笔者注,可指学生)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

”生利有两种:一是生“有利之物”,比如制造产品;一是生“有利之事”,比如商贸流通等,生利的目的在于“以利乐群”。

生利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宽泛的“生活主义”相比,揭示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狭隘的“衣食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利群”为精神追求,即有利于公众或群体,而后者仅仅以生存为目的,追求“获取衣食”等外在需求,忽视了“乐业”这一内在需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三、 生活教育理论
(三)“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 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首先,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由于到处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其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 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 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的用意。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与质量较之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大大提高了。
学校教育的制度日趋完备,观念日趋现代,内涵日趋丰富,方法手段日趋多样,走上
了现代学校和教育的发展道路。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还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就教育思想和理论而言,该时期也是一个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由于政府重视教

育,提倡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教育理论的探讨,尤其是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
不断创新,也伴随着陶行知教育实践的始终。为了改变农村缺少教育的落后面貌,陶 行知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晓庄师范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 生管理等方面都是崭新的。
二、“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三)“小孩也能做大事”
陶行知的可贵,又在于对儿童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充分尊重。 陶行知尊重儿童,表现在不压制他们的兴趣、个性,尤其表现在他真心地视儿童为一 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并努力发挥其创造作用。 小孩不仅能教小孩、甚至教大人,在陶行知看来,儿童还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 力量。他提出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就体现了这一认识。“即知即传”的“小 先生制”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 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他热爱人民,胸怀改造社会的理想,在继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躬身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是安徽省黄山市歙〔shè〕县人,家境清贫。

陶行知幼年接受私塾教育,15岁那年,入歙县县城崇一学堂。

年轻的陶行知从小热爱祖国,志向高远,他曾在学堂楼的卧室墙上,题写自勉的铭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


1910年,陶行知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

1914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发表在《金陵光》学报上,在文章的“共和与教育”部分中,陶行知指出: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反映了其教育兴国的主张。

1914年8月,他赴美国留学,初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攻读市政学,一年后,获得政治硕士学位。

由于坚信通过教育而不是通过武力来创造一个民主国家,深信如果没有真正的公众教育就不能有共和制的存在,于1915年秋,他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读教育科学,成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授的学生。

1917年夏,在取得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后,毅然谢绝校方请他继续留学深造的邀请,怀着“我要使全体中国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愿,回到了苦难的祖国,踏上了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征途。

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创设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1926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

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也就是在晓庄师范,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行知返回上海。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

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

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

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于贫困和屈辱的境地而得不到培养的机会。

于是,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难童学校——育才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
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学校除设普修课之外,另外设有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社会、自然、舞蹈等组,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

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名闻中外,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专门人才。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专程访问了育才学校,给学生留下了“一代胜似一代”的签名题词。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

他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之普及》、《社会大学运动》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波。

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异常激愤,他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号。

后来听说国民党特务已经把他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他无所畏惧,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

第第一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它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
--------------------------------------------------------------------------------
1.《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189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2.方明编《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第4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