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属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有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

空间点阵:把原子(或原子集团)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而完全忽略它的物理性质,这种抽象的几何点在晶体所在空间作周期性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向族:晶体中原子排列结构相同的一族晶向。

晶面族:晶体中,有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相同,面间距完全相等,其性质完全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这样一族晶面称为晶面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的原子数。

致密度:若把金属晶体中的原子视为直径相等的钢球,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以用钢球所占空间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称为致密度。

即:致密度=单位晶包中原子所占体积/单位晶包体积同素异构转变:当外界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元素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晶胚: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结构起伏,即有瞬时存在的有序原子集团,这种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就是晶胚。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要有的自由能增加。

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融化速度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光滑界面:光滑界面以上为液相,一下为固相,液固两相截然分开,固相的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所以,从微观上看界面是光滑的,从宏观上看,它往往由不同位向的小平面所组成,故呈折线状。

这类界面也称小平面界面。

粗糙界面:液固两相之间的界面从微观上来看是高低不平的,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约有半数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由于过渡层很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界面反而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这类界面又称非小平面界面。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数量多,而共晶体数量甚少的情况下,共晶体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将依附于已有的粗大先共晶相长大,并把共晶体中的另一相推向最后凝固的边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特征消失。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金属学是研究金属的组织结构、性质以及其在工程中应用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金属的晶体学、力学性能、热处理和腐蚀等方面。

以下是对金属学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1. 晶体结构金属的晶体结构是指金属内部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常见的晶体结构包括立方晶系(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六方晶系等。

晶体结构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导电导热性能等有重要影响。

2. 点阵缺陷点阵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位置发生偏差或空缺的现象。

常见的点阵缺陷包括位错、间隙原子和替位原子等。

点阵缺陷会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3. 冷变形冷变形是指将金属材料在室温下进行机械加工,如拉伸、压缩和弯曲等,使其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冷变形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其可塑性。

4. 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淬火和时效等。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5. 铸造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方法。

铸造是金属加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用于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

6. 腐蚀腐蚀是金属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导致金属表面损坏的过程。

常见的腐蚀形式包括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和氧化腐蚀等。

腐蚀会导致金属失去原有的力学性能和功能。

7. 金属疲劳金属疲劳是指金属在受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的应力循环后产生破坏的现象。

金属疲劳对于工程结构的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疲劳寿命评估和控制。

8. 金属焊接金属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金属零件通过加热到熔化状态并施加压力使其联接在一起的方法。

焊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为不同金属材料的连接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总结:金属学名词解释了金属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术语,包括晶体结构、点阵缺陷、冷变形、热处理、铸造、腐蚀、金属疲劳和金属焊接等。

这些名词解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属材料,为金属工程和材料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知识。

常见金属学名词解释

常见金属学名词解释

1:铸造性(可铸性):指金属材料能用铸造的方法获得合格铸件的性能。

铸造性主要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和偏析。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模的能力,收缩性是指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程度,偏析是指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结晶先后差异而造成金属内部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

2:可锻性:指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它包括在热态或冷态下能够进行锤锻,轧制,拉伸,挤压等加工。

可锻性的好坏主要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3:切削加工性(可切削性,机械加工性):指金属材料被刀具切削加工后而成为合格工件的难易程度。

切削加工性好坏常用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允许的切削速度以及刀具的磨损程度来衡量。

它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导热性及加工硬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

通常是用硬度和韧性作切削加工性好坏的大致判断。

一般讲,金属材料的硬度愈高愈难切削,硬度虽不高,但韧性大,切削也较困难。

4:焊接性(可焊性):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能。

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二是使用性能,即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一定的金属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用性。

本文来自:博研联盟论坛5:热处理(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金属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有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

空间点阵:把原子(或原子集团)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而完全忽略它的物理性质,这种抽象的几何点在晶体所在空间作周期性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晶向族:晶体中原子排列结构相同的一族晶向。

晶面族:晶体中,有些晶面的原子排列情况相同,面间距完全相等,其性质完全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这样一族晶面称为晶面族。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的原子数。

致密度:若把金属晶体中的原子视为直径相等的钢球,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以用钢球所占空间的体积百分数来表示,称为致密度。

即:致密度=单位晶包中原子所占体积/单位晶包体积同素异构转变:当外界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元素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晶胚: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结构起伏,即有瞬时存在的有序原子集团,这种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就是晶胚。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要有的自由能增加。

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融化速度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光滑界面:光滑界面以上为液相,一下为固相,液固两相截然分开,固相的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所以,从微观上看界面是光滑的,从宏观上看,它往往由不同位向的小平面所组成,故呈折线状。

这类界面也称小平面界面。

粗糙界面:液固两相之间的界面从微观上来看是高低不平的,存在几个原子层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约有半数的位置为固相原子所占据,由于过渡层很薄,所以,从宏观上来看,界面反而显得平直,不出现曲折小平面,这类界面又称非小平面界面。

伪共晶: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数量多,而共晶体数量甚少的情况下,共晶体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将依附于已有的粗大先共晶相长大,并把共晶体中的另一相推向最后凝固的边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特征消失。

金属学名词解释三

金属学名词解释三
异分结晶(选择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和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或称选择结晶.
同分结晶: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称之为同分结晶。
平衡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k。=c固/c液)(反映了溶质组元重新分配的强弱程度)
无限固溶体:溶质能以任意比例溶入溶剂,固溶体的溶解度可达100%,这种固溶体就称为无限固溶体。
无序固溶体:溶质原子统计地或随机地分布于溶剂晶格中,他或占据着与溶剂原子等同的一些位置,或占据着溶剂原子间的间隙,看不出有什么次序性或规律性。这种固溶体叫做无序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按适当比例并按一定顺序和一定方向,围绕着溶剂原子分布时,这种固溶体叫有序固溶体。
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脱溶过程: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即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称之为二次结晶。二次结晶析出的相称之为二次相(不易长大且较小)。
组织组成物: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合金中各相构成的晶粒将以不同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等相组合,并在显微镜下可区分的部分,称为组织组成物。
有序化:当有序固溶体加热至某一临界温度时,将转变为无序固溶体,而在缓慢冷却至这一温度时,又可转变为有序固溶体。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有序化。发生有序化的临界温度称为固溶体的有序化温度。
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间隙相: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Rx/Rm<0.59)形成简单结构的化合物,称为间隙相。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金属学名词解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的物质。

它具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各向异性。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阵点:为了清楚地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或原子群)忽略,而将其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空间点阵:由阵点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面: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之为~ 晶向:在晶体中,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的连线所指的方向。

多晶体:凡是由两颗以上晶粒所组成的晶体能量起伏:对于一个原子来说,这一瞬间能量可能高些,另一瞬间反而可可能低些的现象刃型位错:1.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 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道,既有正应变又有切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滑移方向相垂直,位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4,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螺型位错:1没有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道,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滑移方向相平行,位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4,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

亚晶界:由直径为10-100μm的晶块组成,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相差(通常<2°)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粒间接,简称~层错:在实际晶体中,晶面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一种晶体缺陷,是通常发生于面心立方金属的一种面缺陷。

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

有共格,半共格,非共格三种。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谓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谓~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金属不同,则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以上两因素确定后,过冷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金属:技术是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非金属的电阻的温度系数为负值。

2,金属键:贡献出价电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期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肿结合方式叫作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的物质成为晶体,金属一般均为晶体。

4,熔点:是晶体向非晶体状态的液体转变的临界温度。

5,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6,阵点:为了清楚的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或原子群)忽略,而将其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

7,晶格:为了方便起见,常人为的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称之为晶格。

8,晶胞:为了简便起见,可以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之为晶胞。

9,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个原子最临近、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10,致密度:若把原子看成刚性圆球,那么原子之间必然有空隙勋在,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可用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表示,称之为致密度或密集系数,用K=nV1/V表示。

11,晶面晶向: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练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12,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不相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13,晶向指数:为了便于研究和表述不同晶面的原子片列情况极其在空间的位向,需要有一种传统的表示方法,这就是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14,晶粒:一般固态金属均是由很多结晶颗粒所组成,这些结晶颗粒称之为晶粒。

15,多晶型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6,能量起伏:对一个原子来说,这一瞬间的能量可能高一些,另一瞬间可能低一些,这种现象叫作能量起伏。

金属学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学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重点名词解释

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特性的物质。

晶体: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叫晶体。

原子排列规律不同,性能也不同。

点阵或晶格:从理想晶体的原子堆垛模型可看出,是有规律的,为清楚空间排列规律性,人们将实际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忽略,抽象成纯粹几何点,称为阵点或节点。

为便于观察,用许多平行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构成三维空间格架。

这种用以描述晶体中原子(分子或离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或晶格。

晶胞:由于排列的周期性,简便起见,可从晶格中取出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

这个用以完全反映晶格特征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称为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

空位:某一温度下某一瞬间,总有一些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克服周围原子约束,脱离原平能位置迁移到别处,在原位置上出现空节点,形成空位。

到晶体表面,称为肖脱基空位;到点阵间隙中,称弗兰克尔空位;位错:它是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使长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发生有规律的错动,所以叫做位错。

基本类型有两种: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相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粒间界,简称晶界。

小角度晶界位相差小于10°,基本上由位错组成。

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相差大于10°,晶界很薄。

亚晶界和亚结构:分别泛指尺寸比晶粒更小的所有细微组织及分界面。

柯氏气团:刃型位错的应力场会与间隙及置换原子发生弹性交互作用,吸引这些原子向位错区偏聚。

小的间隙原子如C、N 等,往往钻入位错管道;而大置换原子,原来处的应力场是受压的,正位错下部受拉,由相互吸引作用,富集在受拉区域;小的置换原子原来受拉,易于聚集在受压区域,即位错的上部。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简称元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包括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组织: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的相相互结合而成的综合体。

固溶体:组元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固溶体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相互溶解形成的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其中一种组元相同的固相。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表象点:位于相图中,并能表示合金成分、温度的点称表象点。

吉布斯相律:相律是表示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相律可用下式表示: f = c -p +2 当系统的压力为常数时,则为: f = c-p + 1式中,c 系统的组元数,p 平衡条件下系统中相数, f 为自由度数。

自由度:是指在保持合金系中相的数目不变的条件下,合金系中可以独立改变的影响合金状态因素的数目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这种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异分结晶:固溶体结晶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与母相成分不同,这种结晶也称为选择结晶。

同分结晶: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枝晶偏析:生成固体的成分不均匀-偏析,快速冷却时在一个晶粒内部先后结晶的成分有差别,所以称为晶内偏析,金属的晶体往往以树枝晶方式生长,偏析的分布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枝晶成分有差别,因此又称枝晶偏析区域偏析:固溶体不平衡结晶时造成的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做宏观偏析或区域偏析。

伪共晶:这种非共晶成分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伪共晶。

成分过冷:在正温度梯度下,纯金属的生长方式为平面长大;负温度梯度时,树枝状生长。

而固溶体结晶时,即使温度梯度是正值,也经常出现树枝状生长和胞状生长的情况,这是由于凝固过程中,成分是在不断的变化,溶质元素重新分配,在液固界面处形成溶质浓度梯度,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均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产生了所谓成分过冷的现象。

金属学考试名词解释

金属学考试名词解释
释义
1.晶胞:晶格中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2.非均匀形核:是指依附液体中现有固体杂质或容器表面形成晶核的过程。
3.结晶:是指原子由不规则的排列状态(液态)过渡到规则的排列状态(固态)的过程。
4.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叫相。
5.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6.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组元间互相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金属性质的新相叫金属间化合物
7.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8.选择结晶:固溶体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的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或称选择结晶。
9.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也可能得到全部共晶组织,这种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10.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数量较多而恭敬想阻止较少的情况下,又是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会议扶余县共晶相上生长,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晶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11.细晶强化:原理:晶粒越细小,位错塞集群中位错个数(n)越小,应力集中越小,所以材料的强度越高。规律:晶界越多,晶粒越细,方法:结晶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及搅拌的方法增加形核率细化晶粒。
12.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的转变过程。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的物质。

它具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各向异性。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阵点:为了清楚地表明原子在空间排列的规律性,常常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或原子群)忽略,而将其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空间点阵:由阵点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面: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之为~晶向:在晶体中,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的连线所指的方向。

多晶体:凡是由两颗以上晶粒所组成的晶体能量起伏:对于一个原子来说,这一瞬间能量可能高些,另一瞬间反而可可能低些的现象刃型位错:1.有一额外半原子面,2 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道,既有正应变又有切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滑移方向相垂直,位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4,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

螺型位错:1没有额外半原子面,2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道,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3位错线与晶体滑移方向相平行,位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于位错线。

4,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

亚晶界:由直径为10-100μm的晶块组成,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相差(通常<2°)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粒间接,简称~层错:在实际晶体中,晶面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一种晶体缺陷,是通常发生于面心立方金属的一种面缺陷。

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

有共格,半共格,非共格三种。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谓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谓~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金属不同,则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以上两因素确定后,过冷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

金属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金属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6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分为三类;共格(界面能最低),半共格,非共格晶界。
7晶界特性包括具有晶界能,内吸附反内吸附,高强度和硬度等。
降低晶界能量方法:晶粒长大和晶界平直化都可减少晶界总面积从而降低能量。
8内吸附:由于晶界能的存在,当金属中存在有能降低晶界能的异类原子时,这些原子将向晶界偏聚,这种现象叫内吸附。
6晶格:为了方便起见,常人为地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称为晶格。
7空间点阵:由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
8阵点:构成空间点阵的每一个点称为阵点。他是一个抽象的空间点,其既可代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中心,也可代表彼此相等的原子群或分子群的中心。
9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晶胞
9多晶体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1伪等向性: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2晶体缺陷:指金属材料中,晶体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
3能量起伏:对一个原子来说,这一瞬间能量高些,另一瞬间可能低些。这种现象叫能量起伏。
4空位:晶体结构中原来应该有原子的某些结点上因某种原因出现了原子空缺而形成。
9反内吸附:凡能提高晶界能的原子,将会在晶粒内部偏聚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全位错或单位位错。
4不全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位错的柏氏矢量越小,则其具有的能量越低,位错就越稳定)
5位错反应:位错分解和合成的总称。(其驱动力为体系自由能的降低)
位2错作为线性缺陷,所引起的熵增远比空位小,不可能抵消应变能的增加,位错的存在肯定使体系的自由能增加,故位错为不平衡缺陷。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
60.正火:将钢加热到Ac3以上适当温度,保温以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5.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
36.纤维组织: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其尺寸的改变是内部晶粒变形的总和,晶粒沿形变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当变形量很大时,所形成类似纤维状形貌的组织
37.形变结构:当变形量很大时,多晶体中原为任意取向的各个晶粒会逐渐调整其取向而彼此趋向于一致
1.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
4.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位
6.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之间的界面
8.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55.包晶转变: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L+B=a
56.共析转变:一定程度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为另外两个一定成分固相的转变过程 r=a+B
57.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下转变为一个新的一定成分固相的过程 r+B=a
58.退火:将钢加热至Ac1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温度,保温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9.脱溶反应:固溶体合金在结晶郭晨中,随着温度下降,由于溶质组元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将从初生固溶体相中析出此生相
20.组织组成物:组织中,由一定的相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成机制、一定形态特征的组成部分

金属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金属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一、概论1.组织:用肉眼或借助于各种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情景,包括晶粒的大小、形状、种类以及各种晶粒之间的相对数量和相对分布。

2.结构:原子集合体中各原子的具体组合状态。

二、金属和合金的固态结构1.固溶体:溶质组元溶于溶剂点阵中而组成的单一的均匀固体。

一次(端际):以纯金属组元作溶剂,结构上保持溶剂组元纯态时的点阵类型。

二次(中间):以化合物为溶剂的固溶体,结构类型与主、副组元都不同。

代位:主组元一部分原子被其它组元原子取代,保留主组元结构类型。

一定范围内(有限互溶)或是所有成分范围(无限互溶)。

异类原子按任意比例统计分布在各类结构中各相应晶面,并处于主组元相似的正常位置。

有序:异类原子不是统计式分布,而是按一定顺序分布。

超结构(长程有序):某些在高温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当其成分接近一定原子比,在低于一定临界温度时可转化为长程有序固溶体。

间隙:异类原子分布在主组元原子间空隙中。

金属间化合物类型:各组元原子按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共同组成一个新的不同于其任一组元的典型结构。

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在合金中形成的与其纯组元结构类型不同的相。

2.开放型金属:d0点附近较平缓、势阱小、原子间作用力弱、结合能小、原子易压缩、刚度小、热膨胀大。

(与封闭型金属对应)3.空间点阵:由构成晶体的结构基元抽象出来的等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周期排列。

4.排列周期:点阵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

5.单胞(基胞):在空间点阵中选取的一个能反映其特点的最小构筑单元。

一般以最近邻八阵点为顶点能够构成一个体积最小、对称性最高的平行六面体。

6.晶面:点阵空间中由阵点组成的平面为点阵平面,非严格意义上又称晶面。

晶向:点阵空间中两阵点连线(及延长线)为点阵直线,非严格意义上称晶向。

晶带:晶体中一系列晶面可相交于一条直线或几条相平行的直线,合称...晶界:同成分、同结构晶粒间由于相对取向不同而出现的接触界面。

倾转晶界:在所选平面内以任一直线为轴,使晶粒两部分相对转动任意角度。

金属学名词解释

金属学名词解释

1、空间点阵:将晶体中的物质质点抽象为具有相同环境的阵点,由阵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阵列2、晶格:规则排列的空间点阵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子3、晶胞:在空间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4、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5、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6、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7、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8、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9、组织:用肉眼或借助某种工具(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到的材料形貌图像。

它取决于组成相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分布等10、枝晶偏析:固溶体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匀晶转变后新得的固溶体在晶粒内部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先结晶的部分含高熔点的组元较多,后结晶的部分含低熔点的组元较多,而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树枝状生长方式凝固结晶,使枝干和分枝间的成分不一致,称为枝晶偏析11、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数量较多而共晶组织甚少的情况下,有时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于先共晶相上生长,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晶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12、比重偏析:当合金组成相与合金溶液之间密度相差较大时,初生相便会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而造成偏析,这种由于比重导致的宏观范围晶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较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比重偏析13、成分过冷:合金凝固时由于液固界面前沿溶质浓度分布不均匀,使其实际温度低于其理论熔点而造成的一种特殊过冷现象14、滑移: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由大量位错移动而导致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15、滑移系:晶体中一个滑移面以及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一个滑移系16、取向因子:为cosΦcosλ, Φ为外力F与滑移面的夹角,λ为外力F与滑移方向的夹角17、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随塑形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及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倒易点阵:根据倒易规则把正点阵的晶面转换为倒空间的阵点,由此得到的空间点阵结构。

3.金属间化合物:晶体结构主要由电负性、尺寸元素或电子浓度因素等决定的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4.电子化合物:晶体结构主要由电子浓度因素决定的由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类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5.间隙化合物:过渡族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中间相,特指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尺寸比大于0.59时形成的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化合物。

6.共析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一固相同时转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复相混合物,加热时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混合物同时生成一个具有确定成分的固体相。

7.共晶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一液相同时转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复相混合物,加热时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的混合物同时生成一个具有确定成分的液体相。

8.包析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固相转变为一种新的固相,加热时则由一固相同时生成两个或多个固相。

9.包晶相变:一种在恒温下发生的可逆相变,冷却时由液相和一种或多种先凝固的固相共同转变为一种新的固相,加热时则由一固相同时生成一个液相和一种或多种固体相。

10.晶内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粒内部的第二相界面处或形变带处形核长大而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

11.形变诱导析出:形变后存在于基体相中所形变储能促使第二相沉淀析出相变明显加速进行,使第二相沉淀析出温度比平衡温度升高和使沉淀析出量比平衡析出量增大的现象。

12.形变诱导相变:形变后存在于母相中的形变储能促使相变明显加速进行,使冷却相变的实际发生温度比平衡相变温度升高、使新相生成量比平衡量增大、使新相生成时间缩短的现象。

13.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金属学部分名词解释

金属学部分名词解释

金属学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学、材料科学基础;晶体、非晶体;结合能、结合键、键能;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氢键;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晶体结构、晶格、晶胞、晶系、布拉菲点阵;晶格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晶面、晶向、晶面指数、晶向指数、晶面族、晶向族;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原子堆积、同素异构转变;陶瓷、离子晶体、共价晶体。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刃形位错、螺形位错、混合位错、位错线、柏氏矢量、位错密度;滑移、攀移、交滑移、交割、塞积;位错的应力场、应变能、线张力、作用在位错上的力;位错源、位错的增殖;单位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肖克莱位错、弗兰克尔位错;扩展位错、固定位错、可动位错、位错反应;晶界、相界、界面能、大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孪晶界。

相、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有序固溶体、电负性、电子浓度;中间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结晶与凝固、非晶态金属;近程有序、远程有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实际结晶温度;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形核功;形核率、生长速率;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温度梯度、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状长大、树枝状长大;活性质点、变质处理、晶粒度;结晶区、柱状晶区、(粗)等轴晶区。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合金、组元、二元合金;相律、杠杆定律、相图;热分析法、平衡相;匀晶转变、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熔晶转变、偏晶转变、合晶转变;平衡凝固、不平衡凝固、正常凝固;枝晶偏析、比重偏析、晶界偏析、胞状偏析;共晶体、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共晶合金、亚共晶合金、过共晶合金、伪共晶、不平衡共晶、离异共晶;第四章铁碳相图铁素体、奥氏体、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Fe—Fe3C相图,Fe-C相图第五章三元合金相图浓度三角形、相区相邻规则、直线法则、重心法则、共轭线、共轭曲面、共轭三角形、蝴蝶形变化规律、单变量线、液相面、固相面、溶解度曲面、四相平衡转变温度、投影图、垂直截面图和等温截面图。

金属学原理名词解释

金属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间隙型化合物2.间隙化合物: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大于0.59时,形成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型化合物3.固溶体:在固态下合金中组元相互溶解而形成的均匀固相4.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的原子数5.致密度:致密度=单位晶胞中原子所占有的体积/单位晶胞体积6.金属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7.空间点阵:抽象的几何点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队列8.多晶型性:当外界条件(主要指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元素的晶体结构可以发生转变,把金属的这种性质称为多晶型性9.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必须获得的能量10.晶胚:在温度降到熔点以下时,在液态金属中存在结构起伏,瞬时存在的有序原子集团11.临界晶核:半径为r*的晶核12.动态过冷度:能保证凝固速度大于熔化速度的过冷度13.粗糙界面:从微观上高低不平,有几个原子厚的过渡层,过渡层中约50%的位置占有原子的界面称为粗糙界面14.光滑界面:液固界面处截然分开,固相表面为基本完整的原子密排面,所以从微观上看是光滑的界面称为光滑界面15.伪共晶:不平衡的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全部转变成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16.不平衡共晶:由于固相线偏离平衡位置,不但冷到固相线上凝固不能结束,甚至冷到共晶温度以下还有少量液相残留,最后这些液相转变为共晶体,形成所谓的不平衡共晶组织17.离异共晶:有共晶反应的合金中,如果成分离共晶点较远,由于初晶相数量较多,共晶相数量很少,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初晶长大,另外一个相单独分布于晶界处,使得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18.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出扩散的现象19.均匀化退火:将钢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温度,长时间保温(10-15h),然后随炉冷却,以使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20.反应扩散:通过扩散而形成新相的现象21.柯肯达尔效应:扩散偶中由于扩散系数不同而引起对接面移动的现象22.自扩散:不伴随浓度变化,与浓度梯度无关的只发生在纯金属和均匀固溶体中的扩散23.互扩散:伴随有浓度变化,与异类原子浓度差有关的发生在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24.成分过冷:由于液相成分改变而形成的过冷25.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ko称为溶质的平衡分配系数,ko=Cs/C L26.区域熔炼:利用正常凝固的原理将棒料从一端顺序地进行局部熔化,使溶质杂质富集到右端,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以达到使金属棒一端提纯的技术27.有效分配系数:ke=结晶过程中固体在相界处的浓度/此时余下液体的平均浓度28.直线法则: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三元系合金处于两相平衡时,合金的成分点与平衡相的成分点必定在同一直线上,且合金的成分点位于两平衡相的成分点之间,该规律称为直线法则29.重心法则:如果合金在某一温度处于三相平衡,合金成分点位于由三个平衡相成分点组成共轭三角形的重心位置,这就是重心法则30.连接线:三元系截面图中液相线上液相成分点和其对应的固相线上固相成分点的连线31.单变量线:三元系空间模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三个平衡相的成分点形成三条空间曲线,称为单变量线32.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33.临界分切应力:能引起滑移或孪生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34.复滑移:由于晶体的转动,使另一个滑移系参加滑移,从而形成双滑移﹑多组滑移系参加滑移的过程35.交滑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滑移面沿同一滑移方向进行交替滑移的过程36.双交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与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37.孪生: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晶面)和晶向发生切变38.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39.变形织构:多晶材料因塑性变形后的晶粒取向偏离非随机分布状态所形成的组织40.位错点阵阻力:位错移动受到的阻力41.回复: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温度较低时,金属中的一些点缺陷和位错的迁移,使晶格畸变逐渐减小,内应力逐渐降低的过程42.再结晶:冷变形金属的加热温度高于回复阶段以后,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由于原子活动能力增大,金属的显微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破碎拉长或压扁的晶粒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的过程43.动态回复: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因而在变形的同时伴随着回复的过程44.动态再结晶:热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因而在变形的同时伴随着再结晶的过程45.二次再结晶:再结晶完成后晶粒长大随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增长而不连续不均匀地长大,称为二次再结晶46.多边化:指由于冷变形后,同号刃型位错在滑移面上塞积而引起点阵轻微弯曲,在退火过程中,通过刃型位错的攀移与滑移,使同号刃型位错沿着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排列成小角度亚晶界的过程47.储存能:冷塑变时,外力所作的功尚有一小部分储存在形变金属内部,这部分能量称为储存能48.退火孪晶:某些面心立方金属和合金﹑如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等,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其晶粒中会产生的一种孪晶49.流线: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夹杂物,第二相等逐渐沿变形方向延伸,这种组织称为流线50.全位错:柏氏矢量等于(或整数倍)点阵矢量的位错51.不全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52.单位位错:柏氏矢量为一个点阵矢量的位错53.固定位错:将面心立方完整晶体沿{1 1 1}原子层间剖开,抽去半原子平面或插入半原子平面就形成了层错,这样形成的层错就是固定层错54.面角位错:形成于两个{1 1 1}面之间的面角上,由三个不全位错和两片层错所构成的位错组态55.扩展位错:两个不全位错和中间的层错带所组成的位错组态56.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柯氏气团57.铃木气团:当溶质原子偏聚在层错附近,使其浓度大于基体中浓度时,即形成铃木气团58.应变时效:在塑性变形时或变形后,在室温或适当加热时,导致间隙固溶原子在位错线上的偏聚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并往往导致不连续屈服重新出现的现象59.位错密度:单位体积中所包含位错线的总长度60.层错:由于某种原因,原子排列不按正常次序生长,这样使原子层产生了错排。

【金属学和热处理】名词解释归纳

【金属学和热处理】名词解释归纳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

2.金属键:金属原子贡献出价电子,形成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其中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之为金属键3.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5.空间点阵: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或原子团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由这些几何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

6.晶格:用一系列平行直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三维空间格架。

7.晶胞:从晶格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8.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用来表示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10.晶向:在晶体中,任意两原子之间的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11.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12.晶面: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

13.晶面族: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的所有晶面。

14.各向异性:不同方向上晶体的各性能(导电性、导热性、强度等)不相同的特性。

15.多晶型性:某些金属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特性。

16.多晶型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温度或压强)改变时,金属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17.强度: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8.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

19.塑形: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20.冲击韧性: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性。

21.晶体缺陷:在实际的金属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

22.点缺陷:在三个方向上尺度都很小,相当于原子尺寸,如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23.线缺陷:在两个方向上尺度很小,另一个方向上尺度很大,主要是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键】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称为“金属键”。

【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空间点阵】指阵点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空间几何图形【晶格】人为的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子【晶胞】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配位数】指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晶向族】指同一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晶面族】指同一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完全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共带面】平行于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晶体的各向异性】指沿晶体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的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

【伪等向性】指一般情况下整个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称为“伪等向性”。

【多晶型转变】(又称同素异构转变)指外部条件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合金】由两种或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的物质【合金相】(又称相)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置换固溶体】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比较小时,能够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内,这样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指一定限度内溶解但超过这一限度便不再溶解的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指溶质能以任意比例融入溶剂的固溶体【有序固溶体】指溶质原子按适当比例并按一定顺序和一定方向,围绕着溶剂原子分布的固溶体【一次固溶体】以纯金属为基的固溶体。

【二次固溶体】(中间相)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

【固溶强化】指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金属化合物】指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正常价化合物】由金属元素与周期表中第4、5、6族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电子化合物】指由第一族或过渡族金属元素与第二至第五族金属元素形成的金属化合物【间隙相】【空位】某一温度的某一瞬间有些原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束缚,脱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迁移到别处,从而在原位置上出现空结点,这就是空位【晶格畸变】由于空位的存在,其周围原子失去一个近邻原子而使相互间的作用失去平衡因而它们朝空位方向稍有移动,偏离其平衡位置,这就在空位的周围出现一个涉及几个原子间距范围的弹性畸变区,简称“晶格畸变”。

【柏氏矢量】指一个不但可以表示位错的性质,还可以表示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在研究位错时能摆脱位错区域内原子排列具体细节的约束的一个量【位错密度】指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晶界】指结构相同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晶界”。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相变潜热】指1mol物质从一个相变为另一个相时,伴随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结晶潜热”。

【结晶潜热】指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热量的过程。

【融化潜热】指金属融化时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吸收热量的过程【均匀形核】指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形核形式【非均匀形核】指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称为:非均匀形核。

【近程有序】在液体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远程有序】指在晶体中大范围内的原子呈有序排列称为“远程有序”。

【结构起伏】(又称相起伏)【形核率】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变质处理】指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过程称为“变质处理”。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相律】在平衡系统中由于受平衡条件的约束,系统内存在的相数有一定限制。

这种限制使系统的自由度数f和组元数目c、相的数目p以及对系统平衡状态能够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数目n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称为“相律”。

【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固态也无限互溶的二元合金相图【匀晶转变】指结晶时由液相结晶初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为“匀晶转变“。

【成分起伏】指在熔融状态的合金中,在某一微区某一瞬间内浓度差呈现不同平均浓度的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异分结晶】指固溶体结晶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同分结晶】指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完全一样的结晶。

【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即Ko=Ca/cL【区域偏析】指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成分过冷】结晶时由于固液两相成分再分布而引起的固液界面前方附近液相中产生过冷区,这一现象称为“成分过冷”。

【显微偏析】指在一个或几个晶粒之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二元共晶相图】指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但在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生共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共晶转变】指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离异共晶】由于初晶相数量较多而共晶相数量很少,共晶中与初晶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初晶长大,另外一个相单独分布于晶界处,使得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包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而在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生包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相图称为“二元包晶相图”。

【包晶转变】一定温度下,有一定成分的液相和固相发生作用而生成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过程。

【晶内偏析】(又称枝晶偏析)指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包晶偏析】由于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而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共析转变】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为另外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共析转变”。

【比重偏析】由组成相与溶液直接的密度的差别所引起的一种区域偏析。

【反偏析】在分配系数小于1的合金中,铸件外层溶质元素含量反而比内层的含量高的现象。

【正偏析】合金的分配系数小于1,先凝固的外层溶质元素的含量低于后凝固的内层,称为“正常偏析”。

第四章:铁碳合金【铁素体】碳溶于a-Fe中的间隙固溶体(F/a)------体心【奥氏体】碳溶于r-Fe中的间隙固溶体(A/r)--------面心【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正交【莱氏体】共晶转变形成的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化合物【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形成的两相机械混合物【一次渗碳体】由液相直接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析出的渗碳体【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析出的渗碳体;【共析钢】指含碳量为0.77%的铁碳合金【热脆】硫的存在,引起钢在加热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解决方法:往钢中加适量的锰)【冷脆】磷的存在使得钢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应变时效】指含氮的低碳钢材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

【淬火时效】由于氮的存在使钢的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下降,从而使钢变脆,称为“淬火时效”。

【镇静钢】指脱氧完全的钢【沸腾钢】指脱氧不完全的钢Ao:渗碳体磁性转变温度230°A1:发生共析反应的温度727°A2:a-Fe的居里点温度770°A3:r-Fe转变为a-Fe的转变温度912°A4:转变为r-Fe的转变温度1394°第六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屈服极限】指金属开始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滑移】位错线沿着滑移面的运动称为位错的滑移。

【滑移系】指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多系滑移】指在两个或以上的滑移系上进行的滑移称为“多系滑移”。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指把滑移系开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软位向】指具有最低值,金属最容易进行滑移并表现出最大塑性的位向【硬位向】指无论的数值如何,均无穷大,晶体此时不能产生滑移直至断裂,这种取向称为“硬位向”。

【孪生】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与晶向产生一定角度的均匀切变过程。

【变形织构】指多晶体金属变形后具有择优取向的晶体结构称为“变形织构”。

【残余应力】指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加工硬化】指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显著。

【回复】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再结晶】当冷塑性变形金属的加热温度高于回复温度时,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的晶核,并迅速长大形成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全部变形组织,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

【超塑性】指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显示出异常大塑性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第七章: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定的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反映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指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的等温转变过程【片状珠光体】由片层相间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片所组成的珠光体称为“片状珠光体”。

【珠光体转变】指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A1以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粒状珠光体】指分布在铁素体基粒上的粒状渗碳体的组织【钢中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贝氏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上贝氏体】中、高碳钢在350至550℃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下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230至350℃时形成的产物称为“下贝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3至8小时后测定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指钢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的实际晶粒的大小【起始晶粒度】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互相接触时的奥氏体晶粒大小【魏氏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几乎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钢的奥氏体化】为了使钢在热处理后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必须先将钢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然后再以适当方式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转变过程称为“钢的奥氏体化”。

【马氏体转变】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转变称为“马氏体转变”。

【板条马氏体】指低、中碳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基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马氏体组织【奥氏体热稳定化】指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因等温停留而使继续冷却时的马氏体转变呈现相变迟滞现象【索氏体】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屈氏体】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回火屈氏体】钢经淬火后在300至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r1------加热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3-------加热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第八章:钢的回火转变及合金时效【回火】(即钢的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淬火组织转变为稳定的回火组织,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钢的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可能出现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的现象,这种脆化现象称为“钢的回火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