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2)
放松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定,仅仅 修正了理论,同样不会影响结论的正确性 放弃运输成本为零和非贸易壁垒假设,这将 只会影响贸易得益而不会影响结论 放弃要素充分利用和贸易平衡的假定,只是 修正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结论,没有动摇理 论的基础 上述7条改变没有改变模型的基础,因而这个 理论无疑是正确的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 与当代理论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贸易政策理论
第三节 贸易扭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背景
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从贸易参与国来 看,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量的55% 以上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经济依赖和协调 的力度加大 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创新 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SCP)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会鼓励有关部门 和企业追求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从而扩大 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越扩大,该企业 产品的竞争能力越强。
一般而言,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只有在全部企业投资中不 变资本所占比重比较大时,其效果才比较明显。从具体部门或行 业来看,规模经济多出现于重化工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劳动 密集型产业中,规模经济的效果不甚明显。
平均成本
AC
行业累积产量
学习曲线
考虑到时间因素,由于一国某产业累积产量增加,产业内 各厂商不断积累生产技术和知识而产生的产业内各企业平均成 本下降的现象,称为动态规模经济,可用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表示。学习曲线即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产出规模不 断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
AC(百万美元) 20 8 O 10 50 Q
1、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 占据统治地位,且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
在战后的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的绝对 规模大大增加。但相对而言,世界贸易中增长最迅速的还是发达国家相互问 的贸易。而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发展的迅速,也是当代世界贸易发展的重 要特征。
第二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分析仅限于土地、劳动和资 本三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 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信息等 新型生产要素。新要素理论从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转变等方面 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6. 国际贸易格局上,全球化与集团化并存,FTA发展迅猛。
FTA建立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
(1)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3)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7. 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8. 在贸易政策上,管理贸易盛行
2. 人力资本要素说
(1)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 重视,对人力资本也没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定义。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 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 资本是指人通过获取技术和知识对生产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是资本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是教育、保健、人口流动等周密投资的产物。 (2)一国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正规的学校教育、卫生保健、在职培训等, 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 重要影响。 (3)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
第五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2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新霍特林(Hoteling)模型 生产水平差异产品的两个国家,市场合
并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生产出价格更低、 种类更多的水平差异产品,消费者的选择范 围增加,更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消 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新霍特林(Hoteling)模型
新霍特林(Hoteling)模型
4 产业内贸易模式的确定
4 产业内贸易模式的确定
五、梅里兹模型
产业内的企业是异质的,即劳动 生产率的不同,只有劳动生产率高的 企业产品才能出口,而劳动生产率低 的企业产品在国内销售。当国门打开 后,将产生贸易再分配效应和学习效 应,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增加了消费者商品种类选择,社会福 利水平改善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品质较高的 产品出口,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生 产品质比较低的产品出口
自然寡头模型
克鲁格曼模型
AC=n×F/S+c
P=c+1/bn
两国垄断竞争市场经国际易合 并后,形成统一的垄断竞争市场, 两国的消费者能够买到比以前价格 更低、种类更多的产品,两国的福 利水平都得以提高。
作业
1里昂惕夫之谜 2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相似理论 3简述新H-O理论、克鲁格曼模型、
新霍特林模型、相互倾销模型
二、技术差距论
由于技术差距,技术创新国 独一无二的新产品销往非技 术创新国而产生的国际贸易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认为:产品的生命周 期分为四个阶段,即进入期、成长期、 成熟期、退出期。在进入期和成长期阶 段,由于技术差距,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出口,而在成熟期和退出期,由于 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转而 向发达国家出口
05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单个厂商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或平均成本的下降属于()。
A、规模经济B、内部性经济C、外部性经济D、规模不经济2、在存在规模经济时,国际价格可能不等于比较成本,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B、国际分工的不完全性D、要素生产率的差异 D、要素报酬的差异3、在国际贸易中,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结构是()。
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完全垄断D、寡头垄断4、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A、Xi/(Xi+Mi)B、Mi/(Xi+Mi)C、1-[(Xi-Mi)/(Xi+Mi)]D、1+[(Xi-Mi)/(Xi+Mi)二、多项选择题1、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包括( )。
A、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异B、绝对优势C、要素禀赋差异D、市场的不完全性E、规模经济2、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有()。
A、厂商供给的产品是同质的B、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厂商和消费者C、长期内,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D、厂商对价格具有绝对的影响力E、厂商供给差别产品3、产品差别包括()。
A、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别B、同一类型产品在品牌上的差别C、同一类型产品在规格上的差别D、同一类型产品在商标上的差别E、同一类型产品在包装上的差别三、判断题1、内部规模经济即通常所言的规模报酬递增。
2、内部规模经济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3、以外部性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可以与要素禀赋毫不相干。
4、外部规模经济是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5、在存在规模经济时,商品的国际价格可能不等于边际成本。
6、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式具有不确定性。
7、在寡头垄断情况下,厂商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
8、发生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贸易模式是固定的。
9、产业内贸易指数为1时,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
10、产品差别即为不同类型产品的差别。
11、产业内贸易只可能发生在同质产品之间。
四、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3、内部规模经济4、垄断竞争5、寡头垄断6、产品差别7、产业内贸易8、产业内贸易指数五、简答题1、简述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经典第五章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ppt
PDOM PFOR
C
MC
B
A
DFOR=MRFOR
MRDOM QFOR
DDOM
O
QDOM
QT
数量Q
▪ 倾销是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的一种策略选择,当国内和国外市场的边
际收益相等且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MRDOM=MRFOR=MC)时,厂
商的总利润达到最大。
优选文档
21
不对称模型下的倾销Ⅱ
平均成本AC和价格P
▪
PA1=ACA1 PA2=ACA2
PB1=ACB1 PB2=ACB2
CCA1
EA1 EA2
CCA2
CCB1
EB1 EB2
CCB2
PP
O
nA1 nA2 nB1 nB2 厂商数目n
优选文档
假设条件两国的工资率w、 系数a、b和h相同,行业销 售量S不同。据此推论两国 的PP线相同,但两国市场 规模差异使两国的CC线不 同。封闭经济条件下, A国 国内市场比B国小,A国的 CC线(CCA1)位于B国CC 线(CCB1)之上。
优选文档
3
1 规模经济假设
▪ 规模报酬递增:指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相同比例变 化,产量按更大比例同方向变化。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f(K,L) ▪ 假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都增加到原来的λ倍,产出的增
加大于λ倍,该生产过程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即: Q‘=f(λK,λL)=λαf(K,L)(λ>1,α>1)
优选文档
10
封闭经济中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成本C
P0=AC0
B AC
A MR
MC d=AR
O
Q0
产量Q
▪ 克鲁格曼模型: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投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4
❖ 3.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区别
❖ 两者相应旳市场构造是不同旳。内部规模经济意 味着企业大规模生产旳必要性,在要素供给和市 场规模一定条件下,内部规模经济暗含产业内企 业数量较少,市场构造趋于垄断竞争构造。外部 规模经济更侧重于企业数量增长造成产业规模扩 大带来旳品均成本下降,所以单个企业旳规模可 能较小,但是企业数量更多,市场构造更接近完 全竞争状态。
10
❖ 克鲁格曼1974年
❖ 年至1983年,他在白宫担任经济顾问。 从1999年,克鲁格曼开始给《纽约时 报》撰写专栏文章。从1977年开始, 他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国际 事务教授。他撰写过大量旳经济学专著和 论文,撰写和编辑旳经济类书籍有20多 本,经济类论文超出200篇。
❖ 他是一位天才式旳人物。
假如再增长1单位X旳生产,则需要旳生产要素将不大于 2个单位(因为规模酬劳递增,X产品旳生产成本将下降 ),则Y部门要素旳降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又因为伴 随Y部门产量旳降低,Y旳生产成本将递增,所以Y旳降 低许将不大于2个单位。所以伴随X产量旳增长,︱ dY/dX︱将逐渐减小,即规模酬劳递增时机会成本递减 ,同步也阐明规模酬劳递增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凸向 原点。
三、产业内贸易产生旳原因
1、产品旳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基础:假如不同国家相同产业部
门旳产品要进行相互贸易,那么这些被相互互换旳产品一般情况
下不是同质产品,而是存在着广泛旳产品差别,完全同质旳产品
没有必要去相互互换和贸易。
2、需求偏好旳相同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旳动因:产品旳差别
性只是为产业内贸易旳发生准备了可能性条件,而产业内贸易旳
内在动力来自于不同国家需求构造旳多样性和相同性,所以,产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图5-3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模型
主要理论贡献者
关键假设
决定贸易模式的因素
古典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论
亚当·斯密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5.不考虑需求
02
(二)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
规模报酬变化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规模报酬变化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令生产函数Q=f(L,K)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f(λL,λK)<λf(L,K),规模报酬递减
表5-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 (%)
工业化国家
1970
1987
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
1987
1999
美 国
55.1
61.0
81.1
印 度
22.3
37.0
88.0
日 本
32.8
28.0
62.3
巴 西
19.1
45.5
78.8
德 国
59.7
66.4
85.4
墨西哥
29.7
54.6
97.3
1、单个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
Q
O
P R C
d(AR)
MR
LAC
LMC
E
Q*
P*
新国际贸易理论解析(ppt 30页)
—放松H-O模型假设的局部解释
理论的产生背景
H-O模型不能解释的国际贸易事实:
贸易商品生产要素的丰富 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 部门内贸易的比重不断扩大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大量出现
Leontief悖论的继续存在
5-1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Krugman Model)
拥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和规模经济(所以PPF重叠为凸 向原点的曲线BB’)
拥有相同的消费偏好(所以CIC为重叠的) 不同的是规模经济偏向的产品分别为X和Y(因此两
种产品的独立均衡价格不同)
贸易后:
规模产品为Y的国家出口Y交换X 规模产品为X的国家出口X交换Y 因此两国达到更高的消费产品组合点E,实现贸易利
产品特征:资本(R&D)密集,无规模经济 贸易特征:创新国国内消费,无国际贸易
成熟产品阶段(t1-t4)
产品特征:技术完善,规模经济,标准出现 贸易特征:创新国出口,其它发达国家开始模仿,国际投资
伴随,其它发达国家在后期分享出口
标准化产品阶段(t4-t5及以后)
产品特征:标准化生产,要素密度发生变化 贸易特征:创新国沦为净进口国,其它发达国家出口下降,
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国际市场供应者,投资与技术转让出现
产品生命周期下的动态比较优势 (图5-6)
5-5 偏好相似理论
Linder理论,需求相似理论,重叠产品理论 同样放松了H-O理论关于需求相同的假设 该理论的重要观点:
国内代表性需求(representative demand)决定国内 生产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得
国家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模式 (图5-2)
对图5-2的说明
拥有国家规模经济,但成本偏高的SWISS: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是国际商务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际商务》课后习题中第五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1.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
贸易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贸易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贸易政策也可以通过限制进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情况,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2.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贸易壁垒是指限制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各种手段,包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的存在会导致国际贸易的成本增加,限制跨国贸易的规模。
贸易自由化是指取消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例如,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各国可以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3. 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平衡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通过采取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
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障本国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平衡是指国际贸易双边进出口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实施贸易政策,国家可以调整贸易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4.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将资源配置于产业上,从而实现最大化产出。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以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比较优势,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策略。
5. 国际贸易政策的案例分析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
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为例,美国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限制中国的出口。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
05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是在⼀定的历史条件下产⽣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
国际贸易可以按商品移动的⽅向分为进⼝贸易、出⼝贸易和过境贸易,按商品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和⽆形贸易,也可以按⽣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与转⼝贸易。
16-17世纪盛⾏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当⿎励出⼝,同时限制进⼝。
Adam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第⼀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受限制的⾃由贸易对⼀个国家是有利的,Smith认为应当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不是政府决策来决定⼀国进⼝什么商品和出⼝什么商品。
他的论点还表明对贸易采取的这种⾃由放任的态度符合⼀国的最⼤利益。
在Smith理论的基础上,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提出相对优势理论,是现代不受限制的⾃由贸易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两位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改进了Ricardo的理论,创⽴了著名的Heckscher-Ohlin理论。
1. 贸易利益①国际贸易为各国的企业家打开了机遇之门,同时也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更为⼴阔的选择空间;②国际贸易能有效利⽤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地丰富和⽅便了⼈们的⽇常⽣活;③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国际贸易使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份机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都在⽇益增长,⼀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④国际贸易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国间的协调与合作,使⼀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和创造⼒,从⽽富裕起来。
Smith,Ricardo和Heckscher-Ohlin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
⼀国⽣产不了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绝⼤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
另外,他们的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可以⽣产的产品仍能获得利益。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基础: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基础:不完全竞争
二、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 价格歧视:厂商出售同样的产品, 价格歧视:厂商出售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 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 1.不完全竞争行业: 1.不完全竞争行业:有能力控制市场价格 不完全竞争行业 2.市场必须是分割的: 2.市场必须是分割的:不能倒卖 市场必须是分割的 3.不同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 3.不同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
?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还是 国际贸易导致规模经济? 国际贸易导致规模经济?
P
S1=ΣMC1 S1’ S2=ΣMC2
贸易所得: 贸易所得: 企业短期可能有所得 长期无所失 国内消费者剩余增长
P1 P2
LRAC D1 D2
整个社会: 整个社会:净收益 O
Q1 (a)行业 (a)行业 Q2
Q
(二)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坎姆模型:
日本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70 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美国 韩国
图 5.1
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10% 30% 40% 50% 60% 70% 80%商在美国轿车市场上的较量
0 100 200 出口到美国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万美元) 日 2.0
卡车产量
0
100
卡车产量
成本 价格 (万美元) 本 美 LAC 2.0 1.5 0 国 LAC
0
100
轿车产量
100 200 轿车产量 出口到日本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章公平贸易救济措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章公平贸易救济措施公平贸易救济措施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冲击。
公平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它们是国际贸易法律框架下的合法手段,用于应对潜在的或实际的贸易损害。
一、反补贴措施是解决补贴对国际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手段。
补贴是指政府给予国内企业或者产业的经济支持,包括直接补贴、贷款补贴、税收减免、关税豁免等。
当获取补贴的企业将其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这些补贴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竞争力丧失,对进口国产生不公平竞争。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进口国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包括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和补贴调查等。
通过反补贴措施,进口国可以对补贴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以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二、反倾销措施是解决倾销对国际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手段。
倾销是指企业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出售给其他国家市场,以获取市场份额或者扩大出口。
倾销会对其他国家的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压力,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反倾销税、进行反倾销调查等。
通过反倾销措施,进口国可以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以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公平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公平贸易救济措施有助于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当国内产业受到补贴或倾销行为的冲击时,通过采取公平贸易救济措施,进口国可以限制进口并保护本国产业,确保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公平贸易救济措施有助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国际贸易应该是公平和有序的,任何不公平的贸易行为都有可能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
通过采取公平贸易救济措施,各国可以维护国际贸易秩序,防止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蔓延。
然而,公平贸易救济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平贸易救济措施有可能引发贸易争端。
当进口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时,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国的不满和报复性措施,导致贸易争端升级,最终可能损害各方的利益。
第五章 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6
1964.5 -1967.6
瑞士日内瓦 肯尼迪回合
54
关税统一减让
关税减让涉及约400亿美元产品;关税 平均水平下降35%;
一揽子关税减让方式涉及约3000亿美
7
1973.9 -1979.4
瑞士日内瓦 东京回合 尼克松回合
99
①关税减让
②非关税措施 削减
元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下降35%;9个 发达缔约方的工业制成品降税至4.7%; 达成多项非关税壁垒协议和守则;通过 了给予发展中缔约方优惠待遇的“授权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及主要内容
(二)、总协定的主要内容 1.适用最惠国待遇,缔约国之间对于进出口货物及有 关的关税规费征收方法、规章制度、销售和运输等方 面,一律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关税同盟、 自由贸易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都作为最惠 国待遇的例外。 2.关税减让。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 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 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
第五章
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
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
一、贸易条约和贸易协定的含义
贸易条约(Commercial Treaties)又 称“商约”,是国际条约中的一种契约性 条约,泛指国家间在经济贸易关系方面规 定相互权利义务的各种书面协议的总称。
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s)是指 缔约国为调整贸易关系而达成的书面协议。
第二组:部门协议
第三组:规范非关税措施的协议
第四组:贸易救济协议
附件2: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附件3: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附件4:诸边贸易协议
三、WTO的基本原则
1 、非歧视待遇原则 2、贸易自由化原则 3、 公平贸易原则 4、 透明度原则 5、 互惠原则 6、 允许正当保护的原则 7、 其他原则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新
5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 论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是: 1、解释对象上不同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贸易; 传统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2019/11/14
6
2.理论基础不同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 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 之上;
2.1000 (出口)和500 (进口) T=0.67
2019/11/14
18
(二)产业内贸易产生原因
1、需求偏好的多样化 2、规模经济客观存在 3、经济全球化为大规模生产创造了市场条件 4、与规模经济匹配的市场结构必然是不完全
竞争市场
2019/11/14
19
第五节 技术差距、产品生命 周期与国际贸易
2019/11/14
33
评价:林德的理论实际上是从需求的角度 分析和说明了当代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和同 一个工业行业的双向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规模经济是从供给的 角度丰富了H-O理论。
重叠需求理论和需求偏好是从需求的角度 丰富了H-O理论。
2019/11/14
34
取值范围:0≤IIT≤1
当IIT=0时,表示完全没有产业内贸易; 当IIT>0时,表示存在产业内贸易; 当IIT=1时,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
X M IIT 1
X M
2019/11/14
17
在下列进出口水平下,计算产业内贸易的程 度
1.1000(出口)和750 (进口) T=0.86
2019/11/14
8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完全竞争商品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 1.商品的同质性,即各个厂商生产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5新贸易理论
• 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就长, 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因此,反应 时滞取决于: – 规模效益;
– 贸易壁垒;
– 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
掌握时滞取决于:
• 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 • 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 • R&D经费; • 技术基础; • 生产条件
结论
• 贸易的基础:技术差距
重叠需求图示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
•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 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 品之间的贸易。
•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 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 第三,来自政治和政策的动力。 • 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无论是已 经饱和的产业(如钢铁等),还是可以进 行自由贸易的公司(如半导体公司等), 都希望通过游说继续获得政府的贸易保护 ,或者希望政府给予帮助。愈演愈烈的贸 易保护主义要求,使得经济学家和政策制 定者们需要从理论上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
H-O 模型与产业内贸易
• • • • H-O模型:基于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差异; 产业内贸易: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 H-O模型:贸易前相对价格能预测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贸易前相对价格不能准确预测贸易 模式; • H-O模型: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报 酬 • 产业内贸易: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使所有 要素获得收入;产业内贸易与产品零部件国际贸 易的发展关系密切。
• 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 • 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 •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
在图5.6中,反映这种规模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c)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每个产品的相对成本逐渐下降。当该国专业化生产—种产品的时候(在M或N点上生产)。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达到最低。
为了集中说明规模经济与贸易的关系,假设美日两国的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需求偏好都相同,因此,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CIC)也完全相同,用一张图来代表两个国家(见图5.6)
其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IIT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o,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IIT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X-M=0,IIT=1。当然,IIT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首先,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者来说其基本效用是差不多的。一个国家在出口小麦的时候一般不会进口小麦,本国与外国的小麦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初级产品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的贸易。
从制造品来看,大多数产品则是同类不同质--差异产品:产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但有差异,因而消费者把它们认作是不同的产品。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就是行业内贸易。
其次,各国制造品生产者的规模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力:现在生产和出口商品的都不是什么小企业,也不存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汽车、家电、钢铁等行业。
可见,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之所以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中的许多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关完全竞争的假设。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则在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简称IIT)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三、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的第三个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然而,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
5.2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这种递增的规模报酬会达到顶点,即最佳规模。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
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中,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
一阶段称为“规模报酬不变”。但是这种成本不变的状况不会永远保持下去。如果生产规模继
续扩大,平均生产成本会因为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而上升。这最后阶段出现的是“规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外部的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中。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 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是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呢?从另一个角度讲,国际贸易如何使得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二、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我们现在进一步假设该行业的规模扩大(先不管为什么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由于存在行业的规模经济,供给曲线的移动并非到此为止。该行业企业的增加,不仅使得市场的供给增加,而且使得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移到MC2和AC2),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住下移动,价格随之下跌。
一、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古典、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时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两个重要特征:
商品的同质性,即各个厂商生产的商品都是一样的;
单个厂商在市场中的微弱地位,面对的都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战后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的假设已经越来越远了:
(二)、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作为贸易的起因之一是与垄断企业或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歧视行为紧密联系。
价格歧视: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就是通常所谓的“倾销”。在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现象时,经济学家也将倾销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看成是一种出口激励,以解释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出口动力和贸易原因。
2、 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我们可以用坎姆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票禀赋相同,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差异。为了证明规模经济怎样引起国际贸易,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生产两种产品:电脑和照相机,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在右图中,MC1和AC1分别是一个玩具生产企业在没有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在均衡时,竞争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平均成本(AC1)等于价格(P1),企业最优生产量是q1。
外部规模经济为什么会导致国际贸易:先假设在最初的市场均衡点(S1=D1)上,中国的玩具价格(P1)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从而没有玩具贸易。
假设图5.5所示的是中国玩具行业的市场供求和一个典型玩具生产企业的成本收益曲线。生产玩具的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生产的是同质产品,该行业是完全竞争的。在左图中,Dl是本国的需求曲线,Sl是没有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本国玩具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它们都具有通常的形状: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是,由于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该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RAC是向下倾斜的。也就是说,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会造成行业内各企业平均成本下降。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如果在此之前中国玩具不具有成本优势的话,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平均成本的下跌使得小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企业就有动力出口玩具、从而产生国际贸易。由于开放贸易、玩具市场上包括了来自国外的需求,需求曲线移至D2,玩具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在长期均衡点上(AC2=P2),每个企业的生产量q2仍然等于q1。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从微观经济角度讲,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如果生产规模太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的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微观经济理论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也称为“规模经济”。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第二,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
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国际贸易中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我们的假定,如果一个厂商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就有更大的垄断力量。与国外市场相比,厂商能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产品销售。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以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厂商为们么不能将出口到国外的这部分产品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呢?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这家厂商不是—个完全竞争企业。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任何一国都必须根据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偏好来决定两种产品的产量,在图5.7中,我们假设这一点为E。在这一点上,两个国家都生产和消费—定量的电脑和照相机。社会福利水平为CIC0。
由于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一模一样,在比较优势的理论中,两国不会发生贸易。现在我们假设美国的电脑生产发展迅速,有更多的人从事生产,在图5.7中其生产点从E移到了I,由于规模经济,在点I上,电脑的相对成本下降而照相机生产的相对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假设日本的照相机生产扩大,生产点从E量移到了C,日本照相机的相对成本下降而电脑的相对成本上升。
另一个角度谈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假设贸易前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1,由于开放贸易,需求从D1增加到D2,相应地,更多企业进入玩具行业,使供给从S1增加到S1’。企业数增加后产生了外部规模效应,使每个企业的成本下降,供给曲线进一步下移,新的行业和企业的均衡价格下降到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