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正式)

合集下载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10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3、领悟课文叙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2、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妮、硝、谣、噩、嫂。

3、读通读顺课文:思考批注:课文分别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4、自读第一自然段:勾画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词句,(思考批注),大娘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5、自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6、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嫂最感人的举动,大嫂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7、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有XX的情谊。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二、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新词:从“雪中送炭、唯一、代价”中选一个词造句。

2、课文仿写《志愿军×××,我想对你说》(或《再见了,新人》)。

3、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56页《馒头的故事》。

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⑵这件事反映了军民之间XX的情谊。

一、审题,发现题目的特点1、某人对某人分别时说的话。

2、“亲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3、课文写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0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明白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要理解资料,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具:录音机、录相带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透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此刻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最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3、感情导读,理解资料。

(1)出示导读问题: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我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透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4篇激情朗读,激发兴趣篇一1、(指名读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是啊,分别的时候令人肝肠寸断,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明白了什么?2、汇报交流3、小结:从大家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能够深深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离开朝鲜的亲人,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他们也一定想早日回到回到祖国,回到白发双亲和妻儿身边,可是此时此刻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一点4、师导: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等让人割舍不下,比祖国的召唤更令人留恋的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让我们细细品味那些让志愿军战士刻骨铭心的一幕幕真情。

再见了,亲人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

(板书:深情厚谊)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⑴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能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吗?谁来谈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名回答。

)板书:再见了,亲人二、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什么事情?读后同坐交流收获。

2、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认真读课文,看看从中有什么发现?2、同坐交流,课上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大娘洗衣、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小孙孙,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血的代价。

例如:小金花、大嫂等人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

四、质疑问难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不懂得问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⑴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的腿被炸弹炸掉。

⑵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其效果胜过了陈述句。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想不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原因。

3、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读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作业设置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小金花朝鲜人民──志愿军大嫂真挚情谊──国际主义精神用音乐奠基调篇二播放乐曲《西风颂》,学生简、速学此曲。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感动于()。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阻击()焦急()供应()故意()支持()侦察()崎岖()反义词:唯一()温暖()困难()支持()慌张()伤心()清楚()暂时()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感叹句疑惑句)(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人心旷神()化险为()自信不()转()阵地()惑不解()然自得礼()之帮《再见了,亲人》的教案篇二【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⑴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⑴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2、精读重点段:⑴提出要求:(屏幕显示)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目标篇一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展示学法,学习第一自然段篇二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老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1)自由朗读,画处最令自己感动的的段落或者是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

(2)全班讨论交流。

(自由谈体会)(3)感情朗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老大娘,虽然不是志愿军战士的母亲,但是却向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学生说)3、迁移学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总结学法,归纳:①自由朗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谈感受。

③感情朗读,体会真情。

(2)按以上学法,展开小组合作,学习2、3自然段。

4小结: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事迹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是啊,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这血与肉凝结成的深情厚谊怎么能不感天动地?怎么不牵肠挂肚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和他们一起与朝鲜人民话别,让我们齐声朗读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与难点:篇三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篇四1.研读第1自然段。

①这一段写谁来送别?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不忍离别?③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谊?(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

①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②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③惟一是什么意思?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书。

课文叙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北韩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回忆了与北韩人民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志愿军与北韩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 1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一、创设情景引入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北韩的土地,和北韩人民并肩作战。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北韩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

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

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说教材】《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较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7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

(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

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再见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 再见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再见亲人教案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9篇再见亲人教案设计,欢迎参阅。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1《再见了,亲人》内容简练,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都没有机会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结合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多媒体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课题,也是我们要探索的内容。

本课力求体现科学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使学生在认知语言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语言信息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本领。

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认知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突出电教媒体的最佳结合点和恰当展示时机的设计,体现电教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2(这时课堂忽然响起火车的汽笛声,机车的排气声,火车开动时车轮的滚动声,火车站上人声鼎沸,一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同志们”,“中朝人民友谊万岁”的呼喊声。

随着电脑课件中的乐曲声,教师引导同学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可谓趁热打铁,抓住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最佳时机。

〕师:“多么深厚的情谊啊!列车缓缓地行使着,我们离开了这可爱的土地。

但是我们的心紧紧拥抱在一起,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对朝鲜人民说上一句再见了,亲人!”。

生:(齐读)“再见了,亲人!”(设计意图: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表达心声。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3师: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读的方法是默读,画重点词语。

思考的问题是(出示课件)“本段写了大娘的几件事,哪一个事例最能突出表达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读书时可以轻声议议。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巡视,并及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023最新-《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3最新-《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下面准备整理了一份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再见了,亲人》教案篇一师:上课前你们有人说我很胆小,现在哪位同学给我做一个榜样?我不是胆小吗?不是害怕吗?哪个同学做一个胆大不怕的样子?怎么做呢?不管我提的问题有多难,不管自己会不会,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站起来尝试。

谁能?我现在就要提问题了,谁能回答我的问题,举手,没有?你们不是鼓励我吗?什么?不知道什么问题呀?不管我提什么问题?不管你能不能回答,我都给老师做样子,答错了也没关系。

想好没有?生:想好了。

师:这回谁能帮助我就积极举手。

谁可以帮助我?(一学生站起来)咱们这次讲的课题是什么?生:《再见了,亲人》。

师:对不对?生:对。

师:你可以帮我写到黑板上去吗?生:可以。

(走上前,写“再见了,亲人”)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生:(读)“再见了,亲人”。

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

(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

(语速较快,有节奏地示范)大家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我听着你们读得不太像啊,现在亲人就在眼前,手握着手,体会一下,读。

生:“再见了,亲人”。

师:还要把手抖起来就像了。

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读?生:“再见了,亲人”。

(比前次语气激昂)师:列车已经走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地呼唤。

生:“再见了,亲人。

”(读声较高,声音悠长)师:这样读就对了。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4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置疑问难: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亲人”。

)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一自然段。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读,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个别读、齐读)师生再一起齐读最后两句话。

问:“这样的人能不能被称作亲人?“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代价什么意思?(指为达到一个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

课文指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双腿残废了)再指名读。

自由读,体会为什么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读、齐读。

体会大嫂是为了什么这样做,所以大嫂也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指名读。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

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

自由读。

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

”齐读,再齐读。

为了一个中国战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4、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外国人。

(板书:志愿军)我们来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不顾了,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信息 课名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 教材 语文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再见了 亲人》 否
五 年 授课日期 级 书 名 :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小 学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 年 7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其他参与者 单位 联系方式
5
5.(回到四个场景)当我们再来看这四个场景时,你想通过朗读让我们听出什么? (志愿军浴血奋战、不畏生死;朝鲜人民的不畏生死、舍己为人) 【设计意图】 四、再回主题,情感升华 1、此刻我们再来看这“亲人”,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 (这个亲人是相互的,这个亲人之中融入了浓浓的爱)【板书:爱】 教师评价:这亲人正是他们用生命与爱的交织啊! 2、火车即将远去,亲人即将离别。让我们把着心中的情读出来吧!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 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把学生对亲人的理解用朗读的形式展现出来,升华学生的情感, 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 】 五、阅读推荐: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依依惜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了解较少,推荐这两篇文章是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更多的了 解。 】 板书设计: 再见了 亲人 朝鲜 人民 志 愿 军军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在 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 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战争中,结下了深 厚的友谊。上节课我们已经到达了 53 年前的朝鲜车站,目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章,细细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齐读课题《再见 了 亲人》 【设计意图:奠定“离别”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带着期待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文中哪几个场景最令我们感动呢?谁来说一说。 (送打糕、背伤员、救伤员、挖野菜)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提炼主要信息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回忆文章所写的事件,理清文章线 索(明线) 。 】 三、聚焦场景,感受“亲人”之爱 <一>感受朝鲜人民的亲人之爱 1、默读课文,找到这四个场景,边读边思考,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呢?并在文本旁边做好批 注。 (1)谁来说说,在这几个场景之中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 学生提到的几个场景: (课件展示)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 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 修订版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 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中高年级应结合 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要把 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 抓出实效。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讲 1958 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 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 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重点课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 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 3 个自然段 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 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 3 个自然段还 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 漓尽致。 这 3 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 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 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 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
3
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 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 那是 1952 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 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学生汇报分析批注的内容及理由: “不畏牺牲” “舍孙救人” “舍母救人” “舍己为人” (2)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内容,其他同学看看,你从这些描写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的发现: ①都是在志愿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朝鲜人民及时给予帮助。 ②都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中,朝鲜人民在为志愿军付出。 (3)朝鲜人民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些事呢? 再找一个同学读这时周围的环境表现。(课外资料的引入) 敌人于 1952 年 10 月 14 日发动了一次大战役。他们先后投入 6 万多人的兵力,出动 3 千架飞 机和 170 多辆坦克,动用 18 个炮兵营,进攻不到 3.7 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 44 天的激战中, 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 200 万发炮弹和 5 千枚炸弹,发动了 900 多次冲锋。 (3)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出当时的情况。 (危险、枪林弹雨、炮火连天、刀山火海) (4) (接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PPT)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中„„ (5)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又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几段话呢?谁愿意为我们再来读读。 (6)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中的这个“亲人” ,你想说些什么呢? (朝鲜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板书:血】 【设计意图】 <二>感受朝志愿军的亲人之爱 朝鲜人民甘愿为志愿军战士付出鲜血乃至生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从课文中找一找。 1.生汇报 2.回到场景(课件展示)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 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技术准备:
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文中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教学流程示意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 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3、 聚焦场景,感受“亲人” 4、 再回主题,升华情感

守着。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 片刻。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些内容,其他同学看看,你从这些描写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志愿军浴血奋战、不畏牺牲„„)【板书】 3.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一名曾亲身感受过的战场记者是这样描述的: (老师配乐朗读)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 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 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 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 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 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 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 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 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 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 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 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 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 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4.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当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朝鲜大娘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 当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此时这阿玛尼的心中又会想些什么? 侦察员老王被敌人抓住,朝鲜妈妈舍命相救时,她又会想什么? 当大嫂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发现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此时她又会 想些什么呢? A 请你把他们的心里话写在纸条上。 B 让我们再来走进这感人的时刻: (学生接读)
1
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 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增加了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 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生情况:课前,我们用访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情测查。 (我们选择了语文学习状况中等偏下 的五名学生,以保证测查的普遍性。 )首先请学生自主读一篇课文,然后请五名学生轮流读课文的一 个段落,最后请学生自己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在轮流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以下读音学生容易出错误:血泊、供应、情谊、阻击战、炸平、 乘机。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阿玛尼、金达莱花、顶着打糕”三个词所指的意思不太了解。还有 在生字中“噩”字从字形到笔顺笔画上都容易出错,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在对课文内容的自读质疑中学生说到能读懂的是 1、 这些朝鲜人民都很爱国,也都很爱亲人(志愿军战士) 2、 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时期 3、 读懂了文中的大娘像志愿军的妈妈一样爱他们 其实分析学生能读懂的部分,能发现一些问题:其一,学生能大致把握课文的意思,但是缺乏 全局意识,全文的每个自然段的段式结构都相同,这是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学生们没有人能发现。 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缺少对全文把握的能力,这一点虽然不难,但是需要老师课堂上加一点拨。其二, 个别学生说到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朝鲜战争时期,但是问及对朝鲜战争是否了解时候,他们并不清楚, 而朝鲜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了解课文重难点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加以补充。 在对课文自读质疑中学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是: 1、从哪些地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 2、为什么只提到这三个人物,不说其他“亲人” 3、小孙孙才更是老大娘的亲人,为什么老大娘不管自己的孙孙而去救伤员, 4、这些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语言不通怎么能成为亲人 分析孩子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不难看出每个问题都紧紧围绕“亲人”一词,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很 有价值,这正是课文的主旨所在。我想教学中我们要从解“亲人”一词的环节入手看看“亲人”一 词的意思,再看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从而细品课文中的老大娘、小金花、大嫂、 如何把我们志愿军当成亲人。在全文品评之后,补充资料(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从而让学生 感受到,志愿军也把朝鲜人民视作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