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9-9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构造:背中沟、腹中沟、髓管或中心管。肩膨 大、腰膨大。灰质、白质、腹角、背角、脊膜。
9-10
机能:神经传导路径和简单反射中枢。脊髓通过 分节排列的脊神经对鱼体的皮肤、肌肉和色素进行分 节神经支配,是低级反射中枢;脊髓另一部分神经纤 维是连结脊髓和脑部的种种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通 过这些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第九章 神经系统 The nervous system
功能:掌管全身的正常生理和协调,负责鱼类与 外界环境的互相联系,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脊 脑髓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脊 脑神 神经 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 副感 交神 感经 神 经
系混合性神经。
9-22
10·迷走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是 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它分出三大分支,即鳃支、 内脏支及侧线支,其功用 是支配咽区和内脏的动作, 并司咽部的味觉,躯部皮 肤的各种感觉以及侧线感 觉。
是一对混合性神经。
9-20
8.听神经
起源于延脑的侧面, 分布到内耳的椭圆囊、球 状囊以及各壶腹上。
系感觉性神经。
9-21
9.舌咽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主 干上有一神经节,节后分 出两支,一在第一鳃裂之 前(可称为孔前支),一 在第一鳃裂之后(可称为 孔后支)。它们分布到口 盖、咽部以及头部侧线系 统中。
功用是主持颌部的动作, 同时接受来自皮肤、唇部、 鼻部及颌部的感觉刺激,是 一混合神经。
9-18
6.外展神经
从延脑腹面伸出,分 布到眼球的外直肌上。
为运动性神经,支配 眼球的运动。
9-19
7.面神经
由延脑侧面发出,是一 对十分粗大且分支较多的脑 神经。

my-9-神经系统的功能

my-9-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突触传递
概念
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细胞 间相互联系与信息传递的特化结 构和区域。
突触(synapse)传递
经典突触
化学突触(神经递质) 电突触(局部电流)
(定向突触)
非定向突触
26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1.结构
1、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宽约10-50nm,
水解酶
(2)肾上腺素能纤维及分布:
(除汗腺和骨骼肌血管之外)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
—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
① α受体( α1 α2 )
α1:血管、胃肠括约肌、有孕子宫、辐射状肌、 竖毛肌、心肌( ) α2:小肠、突触前膜(抑制NA释放)( )
② β受体( β1 β2 β3 )
β1:心脏、β3脂肪( ) β2:血管、支气管、胃肠道、膀胱、无 孕子宫、 突触前膜(促进NA释放)( )
③突触后膜:受体、离子通道
2.突触的分类:
⑴接触部位: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树-树突触
(2)结合形式: 包围式 依傍式
(3)机能活动: 兴奋性
抑制性
2.经典的突触分类
突触的其他类型
3.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传递)
2+ Ca
电-化学-电传递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释 突触
8.嘌呤类 ATP、腺苷:抑制性调质 P1受体:腺苷 P2受体:ATP P1受体:A1、A2、A3 P2受体:P2Y、P2U P2X、P2Z 9.其他递质 NO、CO PG、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四、神经反射
(一)反射活动的分类及中枢控制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第九章神经系统一、教学目的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

3.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份,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

4.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锥体、菱形窝、四叠体),主要脑神经核(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孤束核)的名称、位置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

5.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及主要核团的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重要的皮质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运动性语言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7.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纤维成分及出入颅的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8.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觉传导通路,全身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锥体系运动传导通路。

9.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的概念,脑室的名称、位置及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10.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1.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区分和主要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2.熟悉颈丛皮支的组成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13.熟悉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家畜解剖学习题库:第九章 神经系统.doc

家畜解剖学习题库:第九章 神经系统.doc

第九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机体内外部的各种刺激,将冲动传入中枢。

3.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植物性神经:内脏神经的传出纤维,依功能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灰质:由位于中枢神经系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所构成,富有血管在新鲜标本上呈粉灰色。

6.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内聚集而成。

7.神经节: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神经系集合在一起,形成神经节。

8.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胃、关节和骨髓肌,含有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9.胼胝体:在大脑纵裂的深部,有连接两半球的白质板。

10.臂神经丛:由第6~8颈神经和第1、2胸神经的腹侧支形成,在斜角肌上下两部之间穿出,位于肩关节内侧有8个分支。

11.运动神经元:将冲动自中枢传至周围支配骨骼肌或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等。

12.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集合一起。

二、单项选择题:1.脊神经背侧根的组成是(A )。

A.感觉神经纤维B.运动神经纤维C.交感神经纤维D.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2.由混合神经组成的脑神经是(A )。

A.迷走神经B.外展神经C.副神经D.舌下神经3.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废物和感受刺激生理功能的器官是(C )。

A.神经B.毛C.皮肤D.肾4.脑内部的白质是(C )。

A.神经细胞体B.神经细胞核C.神经纤维D.神经核5.脊神经背侧支的组成是(D )。

A.感觉神经纤维B.运动神经纤维C.交感神经纤维D. 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6.坐骨神经主要分布到(D )。

A.胸部皮肤和肌肉B.前肢的皮肤和肌肉C.腹壁皮肤和肌肉D.股部和后肢皮肤肌肉7.分布到腹壁皮肤和肌肉的脊神经是(C )。

A.膈神经B.肋间神经C.髂下腹神经D.坐骨神经8.下列脑神经中,属于运动神经纤维的是(B )。

A.视神经B.外展神经C.面神经D.迷走神经9.脊神经节位于脊髓外表的(A )上。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第九章神经系统和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引起某一中枢神经元产生兴奋,另一方面发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再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4、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抑制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物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统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5、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出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其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

6、特意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意投射系统7、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9、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

10、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1、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12、试比较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地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导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性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13、试述经典的突触传递的过程经单的突触传递过程:当动作电位扩布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 2+通道开放,Ca 2+内流,轴浆内Ca 2+浓度瞬间升高,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Na +、K +、Cl -的通透性,导致某些带电离子进出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EPSP 和IPSP,如果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若引起其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异性投射系统2.非特异投射系统3.牵张反射,4.肌紧张5.腱反射6.条件反射7.去大脑僵直二、填空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

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总和B.后放C.双向性传递D.兴奋节律的改变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中枢突触的多少"C.刺激的强弱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婴儿的吸吮反射B.眨眼反射C.跟踺反射D.屈肌反射E.见酸梅出现唾液分泌反射5.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A.血压下降B.粪尿积聚C.发汗反射消失D.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失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6.下列哪项不属于牵张反射()A.肌紧张B.跟踺反射}C.膝跳反射D.条件反射E.肱三头肌反射四、问答题1.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不同点。

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第九章神经系统1ppt课件

3.两个侧面:剥去脊膜,脊髓表面有几条纵沟 (1)背侧面:背正中沟和背外侧沟(2条) (2)腹侧面:腹正中裂和腹外侧沟(2条)
4.马尾:由于脊柱比脊髓长,荐神经、尾神经要在椎管内向后 伸延一段,才能到达应椎间孔,它们与脊髓圆锥和终丝共同构 成马尾。
背正中沟 腹正中裂
脊髓外形简图
背外侧沟 腹外侧沟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3)脊硬膜:厚而致密CT。
硬膜外腔(静脉和脂肪,脊神经根);硬膜外麻醉 ;
2.脊髓的血管 (1)脊髓腹侧动脉:腹正中裂伸延,枕动脉、椎动脉、肋 间背侧动脉、腰动脉、荐外侧动脉 (2)脊椎窦:背侧纵韧带两侧伸延,经交通支,将血液输 送至枕静脉、椎静脉、肋间背侧静脉和荐外侧静脉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论
一、组成和功能 组成:脑、脊髓、神经节和分布于全身的神经 功能: ①接受刺激,刺激----神经冲动-----传导; ②调节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保持器官之间的平衡和协 调 ③保证畜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 变化
二、神经系统的划分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
间脑
(2)按功能和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分为三类: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属假单极神经元或双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 ③中间神经元:也称联络神经元,属多级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见组胚。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皮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地方, 在
2.白质:灰质周围,被灰质角分成三对索: (1)三对索:背侧索、腹侧索、外侧索 (2)脊髓固有束:密接脊髓灰质的白质称为脊髓固有束,
为短程纤维,联络各段脊髓。 (3)联系脑和脊髓的长纤维束(P157)

《神经病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神经病学》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5 双侧颞叶、海马萎缩(MRI)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图9-6 顶叶、额叶、颞叶和 海马区血流和代谢降低
PET检查(AD)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辅助检查
4. 神经心理学检
认知评估领域应包括
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 泛素化包涵体:存在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胞质内,
其主要成分为TDP-43 ,是ALS的特征性病理改 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理
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 锥体束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肌肉呈现失神经支配性萎缩 晚期,体内其它组织如心肌、胃肠道平滑肌亦可出
现变性改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 合
1、进行性脊肌萎缩 (PMA) 2、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3、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4、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增高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遗传因素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 TAR DNA结合蛋白基因突变 4. 营养障碍
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及单磷酸维生素B1减少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5. 神经递质
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九章神经系统 (2)

第九章神经系统 (2)
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形成 蛛网膜粒突入窦内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软膜
分为软脑膜和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在脑室附近,软脑 膜、毛细血管和室 管膜上皮共同突入 脑室内构成脉络丛, 是产生脑脊液的主 要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前根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后根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胸髓(12节)
段,共31个节段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 第4、5腰椎之间进行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3.第四脑室
为延髓、脑桥与 小脑之间的腔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第四脑室的底即菱形 窝,顶朝向小脑,下 通中央管,向上借中 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一个中央孔和两个 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三)间脑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 丘脑组成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1.背侧丘脑(丘脑)
2)非脑神经核
主要是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质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2)白质
上行纤维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
下行纤维束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3)网状结构
《解剖学基础》 神经系统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生命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能进⾏蛋⽩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个神经元只有⼀条。

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理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持、保护和营养作⽤。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醉药作⽤,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条神经⼲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点产⽣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式进⾏,耗能远⼩于突触传递。

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

6.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神经纤维直径成正⽐,速度⼤约为直径的6倍。

(2)有髓纤维以跳跃式传导冲动,故⽐⽆髓纤维传导快。

(3)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与营养性功能 1.轴浆运输: 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

轴浆运输是双向性的,包括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顺向转运⼜分快速转运和慢速转运,含有递质的囊泡从胞体到末梢的运输属于快速转动,⽽⼀些⾻架结构和酶类则通过慢速转运。

轴浆运输的特点:耗能,转运速度可以调节。

2.营养性功能:神经纤维对其所⽀配的组织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理功能特征施加的缓慢的持久性影响或作⽤。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与神经冲动⽆关,如⽤局部⿇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此神经纤维所⽀配的肌⾁组织并不发⽣特征性代谢变化。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九章神经系统
解剖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2)基底核
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 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 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解剖教研室
解剖教研室
(3)大脑髓质
1)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
4.纤维束和神经: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中枢部称 纤维束,周围部称神经。
5.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解剖教研室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 前外侧沟
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
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
解剖教研室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 延髓:“生命中枢”——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3)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参与控制睡眠—觉醒活动,调节骨骼肌张力和内脏活动
解剖教研室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上方。
3.软膜 薄而透明,内含丰富的血管。 1).软脑膜 紧贴脑的表面和脑室内面。在脑室,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 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 2).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
脑和脊髓被膜 外硬内软连蛛网 手术麻醉硬外腔
解剖教研室 网膜下隙脑脊液 终池腰穿髓不伤
-57-解剖教研室
(三)脊髓和脑的血管 1、脊髓的血管 1).动脉 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 脉等的分支。主要有脊髓前动脉 和脊髓后动脉。 2).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硬膜外隙 的 椎内静脉丛。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视觉部分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

(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

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

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

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

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

颜色视觉简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

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

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㈡共济失调的种类:
1.感觉性共济失调
• 由于脊髓后根后束损害造成深感 觉障碍,其特征是作上述检查时, 睁眼时轻,闭目时加重。 • 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联合变 性、脑部病变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2.小脑性共济失调
• 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体征, 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 的影响,不伴有感觉障碍,
瘫痪按损伤解剖部位分为:
⑴中枢性瘫痪
• 又称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 痉挛性瘫痪; 硬瘫。 • • • • •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瘫痪肌无萎缩 电检查无变性反应
⑵周围性瘫痪
• 又称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痪; 弛缓性瘫痪; 软瘫。 • 如格林巴利综 合征、小儿麻 痹。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瘫痪肌出现肌肉萎缩 电兴奋性检查有变性 反应
• • • •
表1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的鉴别
病变部位 受损神经 瘫痪分布 肌萎缩 肌纤维或肌束震颤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电检变性反应 肌电图改变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 上运动神经元 以肢体为主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无 一般增高,脑休克期减低 一般亢进,脑休克期减低或消失 一般阳性,脑休克期可为中性 无 无 正常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脊髓前角、前根或周围神经 下运动神经元 以肌群为主 明显、营养性萎缩 有 减低 减低或消失 阴性 有 神经元性损害 延长
面瘫-面神经麻痹
可分为:
• 中枢性(上运动神经元)面瘫
对侧面下部瘫痪,即面部的1/4瘫。
• 周围性(下运动神经元)面瘫
同侧面部瘫痪,即面部的1/2瘫。
瘫痪按损害分布范围分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二、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传导兴奋。

3、神经元的分布: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2、反射弧: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

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则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

答案:B2、灰质是指脑和脊髓中()的部位A.神经元集中 B.神经元及其树突集中 C.神经元及神经节密集 D.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解析: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白质是脑和脊髓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灰质则是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

答案:D3、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 B.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D.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解析: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感受器接受的各种刺激都要将其能量转化为电能,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是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

人体的感觉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有关的神经中枢共同完成的,只能说感受器是参与感觉形成的结构,不能说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答案:D4、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A.神经 B.神经纤维 C.神经末梢 D.感受器解析:此题正确答案为B。

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叫做神经。

轴突和树突末端细小的分支叫做神经末梢,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

此题考查上述概念是否清楚。

答案:B5、下列关于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存在于灰质中 B.存在于神经节中 C.存在于神经核中 D.存在于白质中解析: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布于灰质中、神经节中和神经核中。

白质是由神经纤维组成。

答案:D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树突和轴突 B.脑体和轴突 C.胞体和突起 D.细胞质和细胞膜2.神经纤维的构成是()。

A.胞体、轴突、树突 B.长的树突和胞体 C.树突和轴突D.轴突、长的树突和髓鞘3.构成白质的是()。

A.神经元细胞体 B.神经元 C.树突 D.神经纤维4.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部位是()。

A.白质 B.神经中枢 C.灰质 D.神经节5.神经的构成是()。

A.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上结缔组织膜 B.一根神经纤维,外面包着上皮组织C.许多条轴突汇集成束 D.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6.神经传导的是()。

A.兴奋 B.神经冲动 C.刺激 D.信号7.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A.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 B.手偶然遇到火会突然缩回C.皮肤出血后逐渐凝集 D.皮肤经日光长时间照射变黑8.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 B.脑 C.脊髓 D.神经节9.白质的功能是()。

A.保护灰质 B.产生反射活动 C.支持和营养灰质 D.传导兴奋10.反射弧是()。

A.与反射有关的人体器官 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C.反射中参与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 D.参与反射活动的所有神经结构11.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

A.运动器官 B.感受器 C.效应器 D.传出神经纤维12.做膝跳反射实验时,应叩击的部位是()。

A.膝盖B.膝盖下韧带C.膝盖上肌肉 D.膝盖上韧带13.下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E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

(2)神经系统中,灰质主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白质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4.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问:(1) A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 B代表_________, C代表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E代表_________。

(2)膝跳反射中,A位于股四头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内。

(3)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_,膝跳反射的结果是_________。

15.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应 B.应激性C.反射 D.条件反射参考答案:1.C2.D3.D4.C5. D6.B7.B8.C9.D 10.D 11.C 12.B13.(1)树突,胞体;细胞核;轴突;轴突的末梢;髓鞘。

(2)胞体;神经纤维。

14.(1)感受器;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

(2)肌腱;肌肉。

(3)股四头肌等;小腿突然前踢。

15.C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1、脊髓中灰质和白质的分布状况是()。

A.灰质在外层,白质在中央 B.灰质在外层,白质分散排列在中央C.白质在周围,灰质集中在中央 D.白质在周围,灰质分散排列解析:脊髓从横切面上看,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集中在中央,呈蝶形,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

答案:C。

2、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脑干 C.脊髓 D.神经节解析:排尿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但有些同学认为大脑可以控制排尿活动,所以中枢在大脑皮层。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大脑虽对排尿活动有影响,但并不直接控制尿的排放,而是通过神经纤维感知尿意和控制脊髓中排尿中枢的活动,间接地影响排尿活动。

答案:C。

3、婴儿夜间尿床的原因是()。

A.排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B.婴儿的排尿反射中枢还没有形成C.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控制低级中枢 D.婴儿的膀胱壁内感受器还没有形成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婴儿的排尿反射弧已健全,因此能完成排尿反射。

而排尿反射是受大脑控制的,但由于小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尿床现象。

答案:C。

4、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A.排尿、排便的信息不能传导到脊髓 B.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 D.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解析:排尿反射中枢在脊髓胸段一下,因此,排尿反射仍能完成,但由于脊髓从胸段折断,使排尿中枢和大脑之间的联系中断,排尿反射失去了脑的控制,造成大小便失禁现象。

答案:B。

5、下图是脊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问:(1)填写图中各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L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脊髓灰质位于脊髓的_________,其横断面呈_________形,其中含有许多_________的神经中枢。

(3)与脊髓灰质相联系的有两种神经:C和D,C由_________纤维构成,其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_________向_________传递;D由_________纤维构成,其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_________向_________传递。

C和D在_________处合为一条E。

(4)脊髓的B具有________功能;向上传递冲动到_________,又可从_________向脊髓传递神经冲动。

答案:(1)A.灰质; B.白质; C.脊神经的后根; D.脊神经的前根; E.脊神经。

(2)中央;蝶;低级。

(3)传入神经;外围;脊髓;传出神经;脊髓;外围;椎间孔。

(4)传导;脑;脑。

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一、填空题:1.观察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到脊髓包括两部分,中央部分是 ________ 质,呈_______ 形,周围部分是 ________质。

2.脊髓的功能主要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_。

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________控制的。

二、选择题:1.人的手不慎被针刺,会缩手和形成痛觉。

发生这种反射和形成痛觉的先后顺序是()A.先形成痛觉,然后缩手B.先缩手,然后形成痛觉C.缩手反射与痛觉同时发生D.通常没有一定的顺序2.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是()A.脑神经 B.感受器和效应器C.脊髓 D.脊神经参考答案一、1.灰蝶白 2.传导反射大脑二、1.B 2.C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三节脑和脑神经1、下列关于脑灰质分布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集中在脑的深部B.集中脑的表层C.均匀分散于脑的各部D.在脑的不同部分,分布不同解析:大脑和小脑的灰质分布在大脑和小脑的表层,脑干的灰质和白质的分布不规则,所以此题的答案是D。

由于脊髓的灰质分布于脊髓的中央,学生很容易认为脑也如此,所以起初会有选答案A的同学。

其次,会有审题不细的同学可能会选答案B。

答案:D2、根据下图中的数码和所代表的名称填入所要求回答的横线上。

1、躯体运动中枢2、躯体感觉中枢3、语言中枢4视觉中枢 5、听觉中枢(1)打字员的熟练指法主要是由_________发动和_________进行协调共同完成的精巧随意运动。

(2)聋哑人要理解对方的手语,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中枢。

(3)盲人“阅读”盲文,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

(4)某患者出现左侧躯体瘫痪,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枢或与它联系的神经纤维遭到损伤引起的。

解析:这道题要求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综合性较强。

打字员熟练的打字是大脑的指令,但要与小脑协调才能完成这种精巧的随意运动。

聋哑人是通过手语互相交流的,要理解手语,首先要通过视觉中枢看清对方的手语动作,再通过语言中枢理解其意。

盲人“阅读”盲文时,是用指端触摸,先在躯体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通过语言中枢理解盲文。

左侧躯体瘫痪主要是由于在右脑半球躯体运动中枢或与它相联系的神经遭到损伤引起的。

答案:(1)大脑小脑(2)视觉中枢(3)躯体感觉中枢(4)右脑半球躯体运动3、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受损伤,会造成()A.同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 B.对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C.下半身感觉和运动丧失D.膝跳反射消失解析: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其功能是支配对侧躯体的随意运动,因此受损后“对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

下半身感觉和运动的丧失是脊髓折断的结果,一般称为截瘫。

另外,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的灰质内,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损伤对膝跳反射有影响,但不能说两条腿的膝跳反射都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