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王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2.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产生敬意。
2.学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鲁迅先生的形象。
2.教师指导学生勾画课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语句。
三、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四、学习课文写作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
2.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使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鲁迅先生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生齐读课题。
3、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谈水浒》这件事,你从中看出鲁迅先生身上的什么品质?(板书:1、笑谈《水浒》)二、趣谈碰壁过渡: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几个故事。
1、师:请同学们默读趣谈“碰壁”这件事,划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
(板书:2、趣谈“碰壁”)2、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为什么容易碰壁?鲁迅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刀枪。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要逮捕他。
可是鲁迅先生却先后用了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3、假如你是语文老师,周晔把这篇文章交给你了,你看了这一段,会怎么给他写批语?师:这就叫具体、生动,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你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这个故事是用对话的形式组成的。
对话很重要,。
具体生动的对话,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会了写对话,就不愁写好记叙文了。
4、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试着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同位同学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生练读。
指名读。
)5、指名分角色背诵。
6、师:客人们,你们为什么哈哈大笑?师:周晔,你现在理解了伯父话里的意思了吗?那你从这件事中可以体会到伯父什么品质?7、总结:伯父多幽默啊,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革命家。
三、燃放爆竹过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不仅幽默,还有慈祥的一面,当他和家人一起放烟花的时候,引读:“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生接)(板书:3、燃放爆竹)四、救助车夫过渡:是什么样的事情又会让伯父的表情变得冰冷,严肃呢?1、请自由读读“救助车夫”这个小故事,划出描写鲁迅先生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殡仪馆”“追悼”“吊唁”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中的几件小事。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难点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对鲁迅先生品质的理解,提出一系列问题。
例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2. 情境教学法在讲解一些场景时,如“伯父和我谈碰壁”这一情节,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简单描述当时的黑暗社会背景,让学生想象鲁迅先生所处的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话语中的深意。
3. 小组合作探究法针对一些有争议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如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4 5名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汇总出小组的观点,在全班进行汇报。
4. 角色扮演法在讲解文中人物对话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
例如在表演“救助车夫”这一情节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鲁迅先生、车夫、“我”等角色,通过表演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名字叫鲁迅。
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鲁迅的知识,如鲁迅的原名(周树人)、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及反思计划写了哪几件事情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设计及反思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要内容。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 精讲细读: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鲁迅先生的认识和理解。
5. 汇报交流:邀请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学习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作文。
2.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3. 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1.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交流中的表现。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有关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的资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敬佩鲁迅先生这样的人。
(2)培养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3)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2)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品情感。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练习。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和文学风格。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我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抓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伯父说得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1.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抓重点词句子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所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介绍,导入新课。
1、鲁迅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鲁迅资料。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后汇报。
(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2、再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读后汇报。
(①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②鲁迅先生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③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④鲁迅先生除夕和家人一起玩;⑤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⑥鲁迅先生关心女仆阿三。
)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段,分为六部分,浏览课文,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4、交流概括的小标题:深受爱戴、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喜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仆。
教师板书。
点拨:怎样概括小标题呢?教师讲解归纳拟小标题的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像这样长篇幅的文章,运用列小标题来理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5、初读课文后,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交流,找到课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掌握生字词,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选择课后习题,进行练笔。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和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人格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学会欣赏和评价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
1.1 教师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
3.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合作探讨,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4.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 小结与作业。
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
5.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阅读感受和读后感,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进步事业而奋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亲切的鲁迅形象。
下面,我们来共同走进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2.集体讨论,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表现鲁迅先生品质的具体事例,并分析这些事例如何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
2.集体讨论,交流分析。
三、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一段关于自己亲人品质的具体事例,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2.交流分享,互相学习。
1.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请同学们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五、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亲人的作文,题目自拟。
2.收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敬名人,追求真理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敬仰之情。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一篇散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事迹,表达了对伯父的敬仰之情。
2.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鲁迅先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在当今社会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3.2 课文中的某些表述可能较为抽象,如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4.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迅先生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2)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3 合作讨论,深入分析(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的具体事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案例分析,理解鲁迅精神(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分析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5.5 总结提升,感悟亲情(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亲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学生如何将鲁迅先生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选取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2)学生谈收获,分享学习鲁迅先生的感悟。
6.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成就和思想,培养学生对伯父的尊重和喜爱之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伯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喜爱之情,了解鲁迅先生的成就和思想。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身心素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1.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成就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呈现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成就和思想。
2.课文阅读(4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细节,了解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态度。
3.分组讨论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有何意义?鲁迅先生的精神对我们有何启示?鼓励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4.学生发言和讲解(30分钟)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并由学生主持人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5.学生撰写读后感(3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讨论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读后感,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喜爱之情,同时要求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发言质量、思考深度等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对学生撰写的读后感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精选5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2、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各段间的联系;3、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4、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四字词语;5、有感情地读出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质疑问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自定目标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结合课外资料,说说你对鲁迅了解多少?3、小结有关人物资料的搜集方法及作用。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预习,初步感知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
三、交流汇报,整体感知1、交流易读、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词。
2、分段指读课文,说每段的段意,引导学生根据段意加小标题或摘出主要的句子和词语作小标题。
四、初读课文,初步质疑1、引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质疑: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对文中重点词句质疑;对文中不合情理、矛盾处质疑;对文中特殊标点质疑;对__表达方法质疑等。
2、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二、学习二、三、四、五段1、提出自学要求:⑴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⑵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感受作者对伯父的敬爱之情。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剖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敬爱之情。
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作品和名言?2.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讲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品质和精神?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剖析。
小组讨论:鲁迅先生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伯父的笑声,在我心中长久地回荡。
”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鲁迅先生品质和精神的认识。
提问: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6.写作训练以“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布置作业: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思想和品质。
四、课后作业1.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了解其思想和品质。
2.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品质和精神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伯父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中汲取启示,树立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引入本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解答。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鲁迅先生简介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是一位怎样的文学家?(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课文讲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故事?(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讨论:鲁迅先生具有哪些崇高品质?(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的伯父”为题,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思路。
3.学生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同时,结合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分析师:同学们,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我觉得鲁迅先生很严格,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很严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认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的人物传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4.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3 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问题清单:准备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5.3 讨论指南:提供讨论的话题和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六、教学活动6.1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事件,探讨鲁迅先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6.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名言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对于社会和文化的贡献。
6.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鲁迅先生的名言或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7.2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名言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7.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书写“挽、囫、囵、饱、霜、咳、嗽”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明晃晃、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22个词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阅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方法,深入剖析文章,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仔细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增强写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深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激发对伟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等,准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全面学习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包括事例的选择、描写的角度和详略安排等。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领会其象征意义和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体会鲁迅先生复杂深沉的情感,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对伯父的怀念与敬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多媒体上展示鲁迅先生的多张照片,包括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生活照、工作照等,同时播放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庄重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位先生吗?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你们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信息,如他的作品、笔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教具:CAI课件,课前让学生解鲁迅先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等。
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
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
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
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
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
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
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