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论在线陈代:明杰诗歌创作新论

合集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等等,皆为“身备尝之”之语。

即使是代百姓立言的诗也因有亲身体验而写得格外动人,如他的《寒地百姓吟》写寒地百姓在冻馁难熬之际的反常心理:“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为取片刻温暖居然愿意变为扑火飞蛾,可见生不如死之惨痛!然更惨痛者是求死竟不能!将贫苦百姓生死两难的可悲命运写得如此入木三分,悱侧动人。

赵翼论诗五首其一

赵翼论诗五首其一

赵翼论诗五首其一赵翼论诗五首:论诗其一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词句注释⑴论诗:这组诗,《瓯北诗钞》五首全录,而《瓯北集》仅录四首,并无“少时学语苦难圆”一首。

⑵满眼:充满视野。

生机:生气,朝气,活力。

转化钧:谓大自然的化育如转轮,变化无穷。

化,造化,即大自然。

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这里指造化的力量。

⑶天工: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

人巧:人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

⑷预支:提前支取。

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⑸陈:陈旧,过时。

⑹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

万口传:极言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传播之久远。

⑺不新鲜:与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⑻“江山”句:意谓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才人,有才华的人。

⑼领风骚:指领导文坛,开一代诗风。

风骚,《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离骚》的合称,后用来泛称文学。

这里指诗歌。

⑽只眼:指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⑾艺苑:文艺园地,文艺界。

漫:随便,随意。

雌黄:矿物名,橙黄色,可制颜料。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所以称改易、评论为雌黄。

这里指议论是非。

⑿“矮人”句:自己不明所以,人云亦云。

《朱子语类》:“如矮子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说好。

”⒀说短长:说长道短,亦即人云亦云。

⒁少时:年轻的时候。

学语:学习语言,学习文学。

圆:圆满。

⒂只道:只以为。

工夫:指时间。

⒃非力取:不是努力就能取得的。

力取,指刻意求工。

⒄“三分”句:指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分。

天,自然天成。

⒅诗解穷人:古代诗人往往是穷愁潦倒的。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沉沦、挣扎、救赎——对新世纪中国诗坛诗歌写作现象的考察

沉沦、挣扎、救赎——对新世纪中国诗坛诗歌写作现象的考察
个之最— —规模 最 大 、 诗人 最 多 、 区域 覆 盖 面最 广 ;07年 20
9月, 第三届广州珠江( 国际) 诗歌艺术节上 , 自北京的诗 来
人臧棣获得了“ 珠江诗歌大奖” 20 年 l ;0 8 0月, 中国李 白诗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 新世纪文学 ” 肇始的时间, 笔者认为应
沉 沦 、 扎 、 赎 挣 救
歌节在马鞍山市隆重 ̄
; 0 8月, 2 9年 o 第二届青海湖国际
JI 1 诗人对此应提高警惕” , @。小资写作者们越来越多地在
文字 中卖弄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写作技巧 , 他们懂得如何去
诗歌节举办 , 诗歌节的主题是“ 现实和物质的超越 , 诗歌与 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 …… 如此眼花缭乱 、 目不暇接的诗歌奖与诗歌节真 的反映
们在文章中普遍将 新世纪 文学发生的时间定在 20 00年。
以时间概念对文学史的划分在中国文学界特别是现当代文 学乃是一种传统, 比如 11 99—14 99命 名为 中国现 代文学 , 14 99以来被称为 当代文学 , 如此划分显然新世纪文学亦在 当代文学范畴之内。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是一个向后延宕且 现在无法断定其归宿的文学史阶段 , 先不说 当代文学概念
代社会所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对文学 有着深刻的影响。20 03年在中国人思想意识里有众 多不
能回避的话题:A S S R 事件 、 美伊战争 、 孙志刚事件……这些 事件的后遗症不断地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
方式 , 在经济领域掀起了消费热潮 , 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中国 民众深层次的心理意识造成了难以言说的影响。并且一些 潜隐的具有新特质 的文学现象在 20 年以后逐 渐蓬勃壮 03
新世 纪 文学 的缘起

专题01诗歌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

专题01诗歌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
•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 题,找到评论中的 关键性词语和答题 要求关键词,确定 考查的角度和考查 范围。
读诗找对应
• 读诗句、找对应;细 梳理,条理化。
•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 价)是一理论性的观 点表达,考生要将这 一观点结合诗句进行 具体解读,在诗中找 到对应的思考点,整 合答案,分条陈列。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 评语含义;连接 评语观点与原文 (即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总结 结论。
谢谢欣赏
第一步:审题明思路——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16.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 意”。请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评语含义:诗歌结句要拓展开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联想、回。味。
题目关键词: 有余不尽之意——情感

答题思路:言不尽之意,即言不尽的情感是什么?如何到达这种效果。?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评 语含义;连接评语 观点与原文(即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总结结论。
四、典例讲授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① 北宋: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②。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画更曲肱③。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

陈著的诗10首(精选8篇)

陈著的诗10首(精选8篇)

陈著的诗10首陈著的诗10首(精选8篇)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陈著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陈著的诗10首篇1朝代:宋朝|作者:陈著道谊不今古,世情空清深。

共君联夜话,慰我一生心。

对酒清镫影,分襟细雨阴。

天南岂无雁,时得寄书音。

陈著的诗10首篇2朝代:宋朝|作者:陈著花本伤时不肯香,酒无赊处亦空忙。

便逢花酒如何醉,回首凄烟锁景阳。

陈著的诗集锦10首陈著的诗10首篇3朝代:宋朝|作者:陈著何事犹屯水与雷,夜看云汉叹昭回。

五龙一日齐行雨,且莫嫌他欠早来。

陈著的诗10首篇4朝代:宋朝|作者:陈著风枝雨叶渐成阴,扫退浮红浪紫尘。

惭我老苍留本色,安排晚景见新春。

陈著的诗10首篇5朝代:宋朝|作者:陈著田舍灌苗戽水,店家汲水施浆。

稚子清溪浴午,老樵绿树休凉。

陈著的诗10首篇6朝代:宋朝|作者:陈著诗礼虽传世,农桑不离门。

梅天缫雪屋,秧雨种云村。

衣帛知先老,含饴拟弄孙。

愿言同井乐,无怨亦无恩。

留前人处有感朝代:宋朝|作者:陈著友婿从来义断金,旧春一别到如今。

琴帏绝奏香镫冷,花圃犹荒风雨深。

三夜书窗同话古,十年人事百伤心。

杜鹃只管催归去,不道□行有苦吟。

陈著的诗10首篇7朝代:宋朝|作者:陈著初心高处欲穷游,兀坐书窗七月秋。

风雨已成贫甫叹,山云却为老韩收。

从来人事有圆缺,可是天公分去留。

正尔无聊负暄立,赤书忽落剡溪头。

陈著的诗10首篇8朝代:宋朝|作者:陈著人生等是蚋蚊微,年到如今死蹉时。

齏瓮余酸聊自分,蔗乡翻苦要谁知。

山川岂特雁堪唳,风雨不知鸡可诗。

时一出门云万里,回头只许影相随。

次韵董伯和二首·时难何必苦嗟吁朝代:宋朝|作者:陈著时难何必苦嗟吁,自有山庄只自如。

行担应携杏花谱,闭闭堪著竹林书。

13诗歌鉴赏新题型诗评题教考融合题满分

13诗歌鉴赏新题型诗评题教考融合题满分

二、所学知识快应用——情境迁移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上谣 林希逸①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②,睡鸭依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①林希逸:南宋理学家。②养丹:道士静候金丹炼成。
【创新有路·典例剖析】 【真题研磨·读懂文题】
【例1】(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 翁,号鹤山。
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澈: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心静如水、平和 静谧的内心状态; ②心境投射到外物:诗人眼中的景象,如桥、寺、翠羽、红蕖、浩渺的烟水等,或 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创新有我·即学即练】 一、教材典例再训练——温故知新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结构、表达技巧等;比较角度则或比较其同,或比较其异,或比较异同
【创新有路·典例剖析】 【真题研磨·读懂文题】 【例2】(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 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题型专练丰富意蕴(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题型专练丰富意蕴(含解析)

诗歌题型专练-------丰富意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惠洪蜜烛花光清夜阑,粉衣香翅绕团团。

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方叹息,为遮拦。

也知爱处实难拼。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点出了全词的时空场景,描绘出烛光摇曳,残夜凄凉的景象。

B.“粉衣香翅”中以“粉”“香”写飞蛾的美丽,奠定全词对飞蛾的赞美之情。

C.上阕后两句生发议论,人尚且以假为真,更不用说飞蛾会将灯看做火了。

D.“为遮拦”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表达出了词人对飞蛾无端殒命的不忍之情。

2.“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包含深刻意蕴,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①杨冠卿②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天意高难问。

【注】①贾傅:贾谊,曾被贬长沙,不得志而郁郁而终。

②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

③“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原句表达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伤。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集句诗,即借鉴古人成句来构建新的诗句。

本词集用杜甫的诗句,辞情俱佳,意脉贯通,浑然一体。

B.本词开篇即可看出词人鲜明的政治倾向,他高度赞美了贾谊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勇气和精神。

C.三、四两句盛赞贾谊作品的艺术成就,作者感叹世人只要读过其作品,就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了。

D.五、六两句似一语双关,既指贾谊被贬时“近长沙”的凄恻,也可能含作者此刻的行踪和内心感受。

4.本词最后两句意蕴丰富,卒章显志,达到了“图穷而匕首见”的效果。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①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②,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著绯③军司马④,男儿官职未磋砣。

十佳诗人获奖感言(精选5篇)[修改版]

十佳诗人获奖感言(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十佳诗人获奖感言冯干劲:尊敬的明杰老师,尊敬的文朋诗友:没有想到我能获得十佳,没有想到我会认识这么多的朋友,是《中国文学》给我在这个夏日带来惊喜,是《中国文学》的文朋诗友,让我享受了这美味的文学大餐。

感谢《中国文学》,感谢明杰老师,更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那些文朋诗友,是您们的支持,让我获得了十佳的荣誉称号。

木棉古丽:深谢亲爱的朋友们!非常感动!非常感谢所有关爱木棉古丽的兄弟姐妹们!荣誉属于你们!深谢《中国文学》给我们搭建的平台!深谢敬爱的明杰老师为我们广大诗友的付出!深谢所有支持鼓励我的朋友们!深深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洪福齐天!祝贺十佳诗友!祝福所有的诗友好运多多!万福安康!!任明亮:非常感谢《中国文学》举办这次活动,给各位文朋诗友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感谢明杰老师为此次活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谢广大喜爱诗歌的朋友们对我的肯定和支持。

我把这次活动看成一次分享诗歌的友谊行为,它不仅是对我的写作所给予的认可,更主要的,它也是对我诗歌理想的一种鼓励,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也请广大诗歌爱好者继续关注我的作品,我会把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再次谢谢大家!韩吉琴:我很有幸参加XX年度《中国文学》“网络人气王·十佳诗人”评选活动,获此殊荣深感意外。

首先感谢《中国文学》构建这一平台,同时感谢明杰老师和他的同仁们给予的鼓励,以及朋友们给予的莫大支持。

我非常珍惜这一荣誉,这是我习诗半年来,大家给予我的一次肯定,一次鼓励,一次帮助。

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她将引领我插上诗意的翅膀,飞向天空,飞向大海,飞向田野……有诗歌的地方,便有我的存在。

诗歌就是我的方向。

最后,我想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用心写出好的作品来回报给予我厚爱每一个人。

谢谢!周永:真的是感言,真的是由内心往外的一种幸福诉说。

别说是感谢《中国文学》,别说是感谢明杰总编,别说是感谢我们学院的领导师生,更别说是感谢支持关心我的众多文朋诗友,在这一刻我真的失声,我真的泣不成声!因为我们唇齿相依,因为我们心心相印。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4.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全国通用十年2024_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古代诗词阅读含解析
专题05 古代诗词阅读
【2024年】
一、(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看法。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钦佩之情。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眼的实力。
上阕写衰翁的居住环境在山野,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说明主子虽在山野也特别讲究,让人感到他是个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故可推知其为隐士;下阕写衰翁话桑麻、种柳浇地,也可理解是为农夫。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憧憬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担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但其生活也令人艳羡”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由,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逍遥自由,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艳羡。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逍遥自由,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由。故选C。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忧国①陆游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①此诗绍熙五年(1194)作于故乡山阴。

淳熙十六年(1189)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之久。

②华颠:白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回到故乡已经六年,他发暂要在耕作中度过余年。

“饯”是送的意思。

B. “冰将释”比喻心无挂碍,有如冻冰融解毫无沾滞。

此句其实反衬了下句。

C. “贞观开元”代指盛世。

诗人为国事而担忧,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

D: 本诗在抒情方式上和《书愤》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

16.全诗紧扣“忧国”,行文浑然一体,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夸张地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的是李白作品的特点,“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

16.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论陈三立的忧国恤民诗

论陈三立的忧国恤民诗
2 1正 01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n a oma iest o r a fGa n n N r lUnv ri y
№ . 1 F b. 01 e 2 1
第 一期

文 学研 究 ・
论 陈 ●● J J 诗 ● _的 } } ・・ -_ _ — 尤国 血民 _- 一、 _■ —— -■ , -
牵 引出对 国事的感喟 : 饱 闻胡骑肆 狼 突, 驱逐 大将如凫 鹫。 龌龊 儿 曹戏 国柄 , 坐令穰 浩生疮痰。
酣嬉 四 海 遵 一 轨 , 自堕人 纪 非 天 私 。
别来世 事尽 堪怜 , 狡虏楼 船暗塞天。 朝议纷纭气欲夺 , 军容惨 淡还 戍边。
莽 荡瀛 寰 鼓 声 死 , 海旌 旗 连 万 里 。 跨 从 约何 曾 决 两 言 , 音 徒 震 旁人 耳 。 捷 儒 生 太 息道 空存 , 佩 萧条 但 闭 门 。 剑 相 望 兵 戈 况 满 眼 , 乱 关 山有 梦痕 。 零
毓贤 、 赵舒翘 、 英年 。陈三立赋《 书感》 诗云 : 八骏 西游 问劫灰 , 关河 中断有余 哀。 更 闻谢敌诛晁错 , 觉求贤始郭隗。 尽 补衮 经纶 留草昧 , 干霄芽蘖满蒿莱。 飘零 旧 日巢堂燕, 盼花时啄蕊 来。 犹 首联讽慈禧挟光绪帝西逃 , 关河 阻断 。次联言朝廷诛杀 大臣 以向联军谢罪 , 如西汉景帝 时诛杀晁错 。在逃难 中虽 曾下 有 诏求贤 , 不过 是徒托 空言 , 满腹经纶者沦于草间 , 而不 肖者仍 布满朝廷 。第三联言当年湘政乃是为了有裨国政 , 而今义 和 团起事造成遍地荒凉 。末联 以燕 回旧巢喻朝廷 回銮 京师 , 盼 有 旧 日大 臣能重订条约 , 回国家权利 。 挽

当时 , 援越 抗法战争 由广西巡抚徐延旭 主持 。好友 吴光 尧 自广州致信陈三立 : 徐延旭“ 虚夸好 大言 , 国家者必此人 误 也 。 郭嵩焘 日记记 载 当时情 景 : 伯严 出示 吴萁 阶信 , 谓 ” “ 直

论陈代音乐类诗的新变

论陈代音乐类诗的新变
பைடு நூலகம்
乐类诗歌强化 了这种变化 , 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 [ 关键词】 音 乐类诗歌 ;梁代;陈代;新 变
[ 中图分 类号] 0 .2 I 72 2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6 4 3 5 ( 0 0) 1 0 2 — 5 17 — 6 2 2 1 0 — 0 0 0
长江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n l fY n t r lU iest o ra a gz Noma nv ri o e y
第 2 6卷 第 1 期
Vo.6 1 2 N01 .
21 0 0年 1 月
J n a. 2 l 00
口古 代 文学
论 陈代音乐类 诗 的新变
音 乐类 诗 歌是 中 国古代 诗 歌 中较普 遍 的一 类 。
据可查 的文献资料来看 , 《 文苑英华 》是首次从 诗歌分类上肯定 了音乐类的诗体地位 。其所收 录 的音 乐 类诗 歌共 18首 ,审 美 对 象 为 音 乐 ,包 括 4
乐 器 、弹奏 效 果 、歌 、舞 以及 表 演 者 等 ,调 动 多 种 感 觉 器 官 ,将 视 觉 、听觉 和感 觉 结 合 ,用 诗 歌 形 式对 音乐 进行 鉴 赏批 评 。音乐 类诗 歌 数量 颇 丰 , 尤 其 是 在唐 代 。胡 仔认 为 : “ 今 听 琴 、阮 、琵 古
三 方面 ,以下 详细 阐述 。 其一 ,主题 由观 赏称 颂向知音 、家 园意识转移 。 观 赏主题 是粱代 音乐 诗 的重要 主题倾 向 ,在现 存 4 首梁代音乐诗 中 ,有 3 5 7首主题倾 向观赏 ,如 :
红颜 自燕赵 .妙妓 迈 阳阿 。
琶 、筝 、瑟诸诗 ,皆欲写其音声节奏 ,类似景物 故实状之 ,大率一律 ,初无 中的句互 可移用 ,是 岂真知音 者 ? ( 苔溪 渔 隐丛话 前集 》 ” 《 )胡仔 一 语

大家评论在线吴云松:明杰爱情诗的解读

大家评论在线吴云松:明杰爱情诗的解读

大家评论在线吴云松:明杰爱情诗的解读明心见性的生命本色——明杰爱情诗的解读文/吴云松“爱情是文艺永恒的主题”,而素有“人学”之美誉的文学更是在其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贯穿着这一主题。

从中国古代的《诗经》和西方的古希腊神话到现当代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对爱情的描写、歌颂无不俯拾皆是。

尤其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作品,如古诗十九首或莎士比亚和普希金的诗歌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大众耳熟能详的诗歌典范,与其对爱情的经典描写是分不开的。

显然,爱情是人们心目中最难得又最可宝贵的感情,它应该被追求被歌颂。

然而,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在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精神情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和异化。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爱情的纯洁性和长久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于是,具有反映生活功能的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批判爱情的描写。

而中国新诗由于长期低迷不振的发展情况正被逐渐的边缘化,诗歌中庄严、神圣的情感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对感官刺激无病呻吟地追求和浮躁不安情绪的宣泄。

如何使当代诗坛在众生喧哗、多元共生的态势中,自觉抵挡低俗感官欲望的宣泄,走出消解深度的创作困境,如何重建诗歌的社会信誉,彰显诗歌的社会良知和独具灵性的审美特征,成为越来越多爱好诗歌研究诗歌的学者所关心并致力于解决的思考问题。

这时,明杰诗歌的出现,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缕启迪之光。

多年来,无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多么举步维艰,处境多么低迷困顿,明杰始终胸怀赤诚地致力于中国新诗的创作活动。

他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自觉接续中国诗歌命脉的职业良知和忘我的本真情感的投入,使得他的诗歌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现代诗的光辉特质,并在现代诗坛迅速崛起。

有人将明杰的诗歌按内容分为“乡土系列”“情思系列”“智性系列”和“日常化叙事系列”四部分。

明杰在推出他的中英文版新诗集时也从诗歌的内容上进行了大体分类,将之命名为人生三部曲,具体分为爱情卷《生命本色》、青春卷《生命驿站》和生活卷《生命之门》。

陈代: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

陈代: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

陈代: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文/陈代众所周知,诗歌作为文学之塔的塔尖,承载着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说,中国新文学滥觞于19世纪末,崛起于20世纪初,继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奠定其不可移易的基础;那么,中国新诗在五四文学开创之初,就形成了能与小说相媲美的颇具实力和潜能的创作潮流。

中国新诗丰富的文化悖论源至于它从一开始就被编织进了以革命手段推动进行的社会进化运动之中,在新诗自五四开始的现代性诉求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五四新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而是一场远为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新诗本质上的功利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作为前无古人的新诗,只能以一种“全盘反传统主义”的、彻底诀别过去的姿态,从遥远的未来汲取前行的动力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这两方面决定了中国新诗现代性进程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功利倾向使它无法坚守自身,抵押未来又使它不能反求历史、把握现在,从而为中国新诗形成自身的艺术表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在张力,为形成各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诗歌是许多人生活的必需,读诗、写诗、评诗,是最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明杰就是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从人出发,穿越心灵,又以人为归宿,以精神穿越写作,真切地书写着发自他生命深处的感受和发现。

他对诗与现实、诗与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汉语诗性的把握日渐自觉和成熟,其作品既受到传统文学名刊的青睐,也散见于各类诗歌民刊和网站。

更为可喜的是他创作上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多元共生中建构齐鲁诗人不可替代的立场与文化身份,并逐渐在全国诗歌语境中获得认同。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物质上给人们带来诸多享用和俗世幸福的消费化社会里,在孤独的漂泊之旅中,明杰以一个诗人必备的良知、品性与道德,和深入时代的尖锐与勇气,来透彻反思了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尝试建立自洽的个体诗学体系,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

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

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

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
陈赞一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歌创作家,他的诗歌以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从其诗歌风格、主题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陈赞一的诗歌创作。

一、诗歌风格
陈赞一的诗歌风格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一方面运用了传统的诗歌技巧,如押韵、描写等,另一方面在形式和意义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直观,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朦胧而又真切的美感。

二、主题
陈赞一的诗歌主题主要涵盖了人生哲理、自然景观、爱情、历史等多个方面。

他不仅从个人经历和感悟出发,揭示了生命和宇宙的奥秘,同时也关注了我的发展历程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对人类共同名产的关注。

三、影响
陈赞一的诗歌在当代文坛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深化人们对人生、自然等方面的认识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陈赞一的诗歌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和启发。

综上所述,陈赞一是一位文笔优美的诗歌创作家,他的作品无论在语言还是主题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对中国现代诗歌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众人评论同一首诗定刊题

众人评论同一首诗定刊题

众人评论同一首诗定刊题摘要:一、引言:诗歌创作与评论的意义二、诗定刊题的背景与现状三、众人评论诗定刊题的实例分析四、评论角度与诗歌内涵的关联五、评论对诗歌创作的启示与影响六、结论:诗歌评论与创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文学发展正文:一、引言:诗歌创作与评论的意义在我国悠久的诗歌历史中,诗人和评论家们始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需要诗人的创作,更需要评论家的鉴赏与解读。

诗定刊题,即为一首诗歌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是评论家对诗歌内容、意境、主题的深入理解和高度概括。

二、诗定刊题的背景与现状随着文学的发展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诗歌评论在网络、报刊、研讨会等场合日益活跃。

众多诗人、评论家和读者共同参与诗定刊题的过程,使得诗歌评论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在这个过程中,评论家们各抒己见,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三、众人评论诗定刊题的实例分析以某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为例,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如:形式、意象、情感、主题等。

经过多次讨论与争鸣,最终确定了一个既能体现诗歌内涵,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刊题。

四、评论角度与诗歌内涵的关联在评论诗定刊题的过程中,评论家们紧紧围绕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挖掘诗歌的价值。

如:从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时代意义,从作者生平探讨诗歌的创作动机,从文学传统梳理诗歌的继承与发展等。

这些评论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还使得诗歌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五、评论对诗歌创作的启示与影响诗定刊题的过程实际上是评论家与诗人之间的心灵对话。

评论家们的意见对诗人今后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使得诗人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加注重诗歌内涵的挖掘和表现。

同时,评论家们的评论也使得诗歌作品更具生命力,成为文学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论:诗歌评论与创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文学发展诗定刊题是诗歌评论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评论家对诗歌创作的关注和支持。

诗歌评论与创作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友人论学》阅读指导课件22张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友人论学》阅读指导课件22张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 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 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释】 7.那:今作“哪”。 8.剥落:脱落。《汉书·五行志中下下》: “今十月也,李梅当剥落,今反华实,近草 妖也。” 9.皮毛: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 部分。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10.流传:传下来;传播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 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 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 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释】 1.论学:论说学问。《礼记·学记》:“七年视论 学取友,谓之小成。” 孔颖达 疏:“论学,谓学 问向成,论说学之是非。” 2.林希逸: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 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 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 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 续集》等。 3.逐字:一字一字地。 4.笺:对文字内容进行注解或表达个人见解。 5.转:反倒,反而。 6.曾颜:曾参 和 颜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 以德行著称。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 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 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 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 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释】 11.禅: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 念 。此处指佛理。 12.参:领悟;琢磨。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 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来参悟佛教的“妙谛”。 13.印可:佛家谓经印证而认可,禅宗多用之。亦 泛指同意。《维摩诘经·弟子品》:“若能如是宴 坐者,佛所印可。” 14.炼:烧制,提炼。 15.丹还:即还丹,道家术语,丹砂烧成水银之后, 放置到一定时间水银又还原成丹砂,叫还丹。九还 丹或九转丹,即经过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评论在线陈代:明杰诗歌创作新论生命喧响的诗意彰显——明杰诗歌创作新论文/陈代众所周知,诗歌作为文学之塔的塔尖,承载着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说,中国新文学滥觞于19世纪末,崛起于20世纪初,继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奠定其不可移易的基础;那么,中国新诗在五四文学开创之初,就形成了能与小说相媲美的颇具实力和潜能的创作潮流。

中国新诗丰富的文化悖论源至于它从一开始就被编织进了以革命手段推动进行的社会进化运动之中,在新诗自五四开始的现代性诉求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五四新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场独立的艺术运动,而是一场远为广泛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唐晓渡.唐晓渡诗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新诗本质上的功利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作为前无古人的新诗,只能以一种“全盘反传统主义”的、彻底诀别过去的姿态,从遥远的未来汲取前行的动力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这两方面决定了中国新诗现代性进程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功利倾向使它无法坚守自身,抵押未来又使它不能反求历史、把握现在,从而为中国新诗形成自身的艺术表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在张力,为形成各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个“诗意盎然”的年代,诗歌是许多人生活的必需,读诗、写诗、评诗,是最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明杰就是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从人出发,穿越心灵,又以人为归宿,以精神穿越写作,真切地书写着发自他生命深处的感受和发现。

他对诗与现实、诗与艺术的理解,以及对汉语诗性的把握日渐自觉和成熟,其作品既受到传统文学名刊的青睐,也散见于各类诗歌民刊和网站。

更为可喜的是他创作上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多元共生中建构齐鲁诗人不可替代的立场与文化身份,并逐渐在全国诗歌语境中获得认同。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物质上给人们带来诸多享用和俗世幸福的消费化社会里,在孤独的漂泊之旅中,明杰以一个诗人必备的良知、品性与道德,和深入时代的尖锐与勇气,来透彻反思了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尝试建立自洽的个体诗学体系,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

从他极富想象力和激情迸射的诗作中,我们感受到他对生命,对大地,乡村的专注,对都市、细节的照亮,对自然万有之物的眷恋。

那大量的乡村意象氤氲成挥之不去的氛围,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根性情怀。

是诗人在具体生存境遇中对乡土性的根性进行追寻与守望。

其丰富而又独特的精神世界为新世纪诗坛提供了意义深远的书写视角,其审美意蕴的发展演变所包含了他对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的观察与思索。

对于当代诗坛,我无力作出更为精确的评论。

本文企望从诗歌个案出发,抵达诗人明杰穿越现实的精神叙述,倾听他在内心深处里里对爱、生死、命运等主题喃喃低语的震响和回声。

(一)欲望都市里的孤独漂泊者有着颇为复杂人生经历明杰,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一个叫刘庄公社西单村的地方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乡的一条小涑河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为他终生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

那条优美的小涑河成了诗人儿时的乐园,它从上游的许家崖水库流淌到村西,然后绕到村后,环过村东向临沂方向的沂河流去;村前是人工挖掘的四座水塘,塘塘相连,形成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塘间的三座石桥是村中通向外面的唯一出路。

年少的明杰时常在课间与他童年的玩伴下河捉鱼摸虾,小涑河的记忆与故事成了他人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源泉。

在以后的20多年岁月中,诗人一直在外漂泊。

当他从故乡临沂革命老区走出后,先在兖州矿务局北宿煤矿做一名煤矿工人,后又赴全国各地四处求学,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鲁迅文学院、山东大学研究生班,再后又到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坐编辑。

明杰从八十年代初起开始习诗,先后出版《巨石与水》、《诱惑与突围》、《人生本色》、《时间的距离》、《如歌的行板》、《日月之歌》、《生命无涯》、《无法躲藏的注视》、《繁星闪烁的夜空》、《生命之门》、《生命驿站》、《生命本色》等诗集和小说集《黑色的最后诱惑》。

并多次受到老诗人郑敏、诗人谢冕、文学史家孔范今、吴开晋等前辈先生的指点,与“学院派”诗人在精神传承上有某种内在联系。

从客观上说,明杰在创作伊始,就怀抱着近乎痴绝的心性,在寂寞中守持着自己的诗歌信仰,以一颗平常心和凝炼不俗的艺术探索,摒弃急功近利,摒弃浮躁,依托大地,对人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预以关切、探索和思考。

在中国当下,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已经进入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或者准确地说,中产阶级的生活时尚,构成了这个社会消费意识形态的主流。

中产阶级们,大都身着名牌,出没于星级饭店和高级娱乐场所,左右美人在侧,拥有各种名贵车辆,从林肯到奔驰到凯迪拉科,占有昂贵的豪宅,从黄金地段的高层寓所,到风景宜人的乡间别墅……文化、美食、女色、酒精、大麻,成了他们刺激感官必备物品,在灯红酒绿之间极尽享乐之能事,过着令人崇尚的消费型日常生活。

从调情纵欲到醉生梦死,从追求消费到满足欲望……等等这一切都是欲望都市里的生活主题。

社会的良知和道义……统统被解构掉。

但恰恰是在这个欲望的都市里,明杰执着于意义和真理的坚守和吁求,以个体的写作走在一条朝圣的路上,走向一个安宁澄明的所在。

譬如下面这首《心境如天空一般明朗》:“心境如一朵天空中湛蓝的花/明朗无比妩媚无比/昨天你问我融雪的时刻/爱有多深/今天让我告诉你/它如歌如恰似/缘起缘落/为什么心境/在这跨世纪的十字路口/却流浪四方无家可归/难道你真如我画笔下的野百合/生生死死/一切皆归于自然/不天空的晴朗告诉我/这些许的疑问/在无悔人的面前将不解自破”。

在这里,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堕落进行激烈的抨击,并对个体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抵抗深感叹惋和不安。

他凌厉清醒地凝视自我与他人,完成了生存个体的清醒审视和创作主体的自我反省。

又如《独守夜晚》:“以全部的力气/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刻独守夜晚/以咬破的手指抚吻琴键/悲哀和喜悦/忽短忽长/如贫穷的命运/印在往事的过程里/额上的忧伤/暗示着幼年的光芒/照耀这个预言悲剧的夜晚/是怎样的回报恩泽/怎样的深陷龟裂的生息之地/掬出泪水/抑或抠出谎言就好了/不是么?/隔着墙壁的主人/已在用叹息刷新自己/反反复复/割戳着我的遗言”。

读明杰的《独守夜晚》,我一次次地会被它旷古、沉寂、荒凉、苍茫的心境所感动。

在诗人寂寞感伤的思绪之中,以诗的美学样式建构了一个“忧伤荒凉”的心灵世界,它带给人们的审美感知是阴郁而悲凉。

“龟裂的生息之地”作为这首诗中的一个审美意象,往往因为交织着离人思归愁绪而富有特定内涵。

好比杜甫的“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王维的“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送韦平事》)等,“龟裂”成了寂寞诗人心灵外化的情感载体。

同“孤舟”“孤帆”“孤灯”“孤影”一样,作为个体审美意象的“龟裂”一般出现在诗人当下处境的现时时空之中,同其他意象一起共同建构诗歌意境。

明杰的《独守夜晚》,则明显突破了“孤城”意象的一般范式。

置入读者阅读视线内的“龟裂”,不仅是一个别具异色的诗歌群象组合,更是一个被诗人的寂寞幽思心灵化了的荒原世界。

再如《凝视自己》:“坐了很久/我开始模糊/深邃的泪珠/如啼哭的婴儿/惊动了逝去翅膀的传说/驾车而来/站在传说中的边缘/让两肩布满的水藻/播洒圣灵的音乐/在自己的来路之上/两种真实/使上帝诞生/凝视自己的/魔镜/自己便永不苍老”。

诗歌折射出来的阴郁孤独的审美姿态,也是身处欲望都市的寂寞诗人“孤独意识”的具体呈现。

在诗人的其他诗作里,同样不乏这份幽情。

像《歌者随想之门》和《回荡的声音》中,诗人更是多次借“苍茫十指支撑肃穆高大的教堂/远离装满自我的墓穴/歌者永守孤独的领地/铺满大师灵魂的沉思/空荡的十指漠视万物”。

流露出一种落落寡合的情调,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情怀。

寂寞的诗人拒绝以物我交融的沉迷方式述说自己的孤独,他更喜欢用一双孤独化的眼睛在充满距离感的情感探视中反观自己的孤独,让客观世界的存留担当呓语般的精神独白。

就像诗人借十指支撑肃穆高大的教堂,来完成自己人生态势的象征性书写一样。

寂寞的加剧了诗人内心的落寞悲凉之感,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给寂寞的墓穴抹上了苍凉冷清的色调,墓穴正暗合了诗人旷世的孤独情怀。

可以说,“墓穴”作为沾满情绪的有着象征意味的意象出现在诗歌之中,它让我们看尽了历史长河的寂寞与冷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心灵深处迢远、深邃的孤独与迷茫。

而那铺满大师灵魂的沉思,更是从孤城深层次的视点寻索上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意识。

诗歌至此,诗人由墓穴所引发的心灵震痛写得沉郁哀婉,其内心秘而不宣的孤独情怀同样写得深沉迷茫。

再来看这首《大漠中的驼队》一诗,则是诗人面对西部神秘荒芜的大沙漠,把人与驼队直接作为鲜活而沉默的生命进行审美观照。

大沙漠内部的生命之流,它的生命节奏和生命律动,与人类的生命节奏和情欲律动、与诗人内在的审美情感之流在结构上达到了异质同构。

“一列生命的驼队/迎着朝霞/在大漠深处/跋涉/风飞过沙连天/人驼合一/屹立/定格成永远的风景……”。

(《大漠中的驼队》)在我看来,他的这类诗作特点是立足于语言本体,寻求心灵的沉静,相对注重磨炼技巧和形式,是以更加细致的智性思索,对人生、对生命、对命运进行智性审视,感悟生命的底蕴。

部分诗作,崇尚孤独感,注重发掘诗所蕴含的形而上意义。

如:“夜草摇曳/把孤独的泪/写在屋顶……灯影下/有一只蚊子伴我/夜在哭泣……(《孤独的小屋》)”。

又如:“那时我坐在陌生的山坡上/山菊花在我身边一个劲的疯狂/我想不清太阳为谁匆匆西去/月夜冷冷地忧伤/……母羊的叫声把黄昏的寂静点燃/……撕裂这雾一样的寂静……(《独坐山坡》)”。

这两首诗书写的主题,无疑都是寂寞,而稍微对西方现代存在哲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寂寞的同义词就是孤独,而孤独恰恰又联系着个体生命存在的本质——自由。

只有体验到孤独的人,才能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我看来,夜草是孤独的,灯影下的蚊子也是孤独的,那么独自面对并承受个人命运的诗人,又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呢?这种悲壮的孤独又具有怎样的生死感怀呢?在《独坐山坡》这首诗中,太阳的匆匆西去,月夜的冷冷忧伤,母羊偶尔的叫声,在这寂寞动情的孤独中,展示了诗人回归自然独特的审美解悟。

即诗人在对自然的审美升华中获得了悲剧的超越,“扯一块雾使自己隐蔽/也使自己发光”,从而获得自我心灵的实现和内在的自我肯定。

《黑与白》:“重新认识你黑白的价值时/ 黄昏已埋葬你的相思林/ 侵入墓碑的哭声/在拂拭远山的雨丝/就在那夜/ 你还尽力遮盖我的荒冢/ 映影我的白发苍苍。

”这首诗虽写得短小精练,看上去平淡,似乎关注一些细枝末节,但略加推敲,就不难看出那些坚硬的有力量的东西。

这首诗写得是孤独给生命带来的痛苦和悲剧亦或喜悦,然而当诗人深深体味这份痛苦时,却发现这里蕴藏着生命最严肃的意义,唯有把握这份意义,才能守定自我,才能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