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诗歌艺术风格

陈子昂诗歌艺术风格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

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歌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陈子昂的诗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

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陈子昂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有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时为圣历元年(公元698年) ,陈子昂四十岁,已从建安军幕凯旋而归,居东都,守右拾遗。这时他的主要人生经历与文学创作均已完成,思想正处于成熟期。这段短文蕴意深厚,代表了陈子昂对从建安到初唐文学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他独到的文学思想。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 其一,陈子昂第一个提出“汉魏风骨”这一重要概念的人。此前,“风骨”、“风力”、“骨气”之类的概念被用于品评人物和文学作品,但直接将时间概念“汉魏”与“风骨”连称以专指, 尚属首次。“汉魏风骨”与后来盛称的“建安风骨”非常接近。建安是汉魏之交的汉献帝年号,指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的特定历史时段,以人才、文学之盛而著称。建安文学是汉魏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三曹”、“七子”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后来的正始名士嵇康、阮籍,继承了建安之风,陈子昂在说《咏孤桐篇》的妙处时,归结于“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汉魏风骨”与“建安风骨”基本上可以等同。陈子昂之所以不用“建安风骨”,原因大约有二:一,为了与下文“晋宋”相对应,称“汉魏”更合乎习惯,而且,“汉魏”在此含有时间分水岭之意,即止于汉魏,与后来之晋宋判然有别。因两种文风差异非常明显,甚至相反相对,“汉魏”更利于表达文意。二,在陈子昂的时代,建安不仅可指献帝年号及那段历史年代,还可指地名建安郡,以及陈子昂刚随之东征而归的建安郡王武攸宜。因“建安”容易产生歧义,故而不用。 其二,“汉魏风骨”之提出,是针对齐梁文风的。陈子昂认为,齐梁文学有两大弊端:一是“彩

陈子昂的诗学主张

1、一曲震撼千古的《登幽州台歌》,让我们在感受天地浩茫、岁月匆匆而无穷、个人之脆弱孤渺的同时,更预感到诗史上空前绝后的光荣时代之将临。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度肯定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陈子昂是在一片六朝绮丽之馀习中,第一个自觉起来提倡汉魏风骨的诗人,同时真正做到把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的人。 他在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做,以耿耿也……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序言道尽了陈子昂的文学理论主张,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两个标准:兴寄、风骨。所谓兴寄,是通过对事务的歌咏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见;而风骨,则是将明朗的思想感情透过质朴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而“兴寄”与“风骨”的文学主张,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基本内容,就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陈子昂诗歌理论历史贡献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之后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 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 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虽篇幅短小,但 言简意丰,见解深刻,特别是诗人在这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 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萧涤非、吴明贤就称其反六朝、斥齐粱、倡风骨、重兴寄的诗 歌革新主张在“初唐诗坛无疑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响。它既是扫荡形式主义诗 风的战斗檄文,也是开创唐代新诗歌的有力宣言。” 一、抨击齐梁绮艳遗风。 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称陈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是继“初唐 四杰”后反对齐梁及唐初绮艳柔靡之宫廷诗风的旗手,是他使诗歌回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大胆干预时事政治,关注民众疾苦。唐初因立国不久,朝廷所征用的文人大多是前朝的旧臣,他们不可避免地把由梁陈以来长期形成的绮艳柔靡的纤弱诗风带到初唐诗坛上来,并 凭借他们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给当时的文坛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初唐浮靡轻艳的 宫廷诗风,并由此蔓延至整个社会。要使唐初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必须清除和 扫荡当时诗坛上广为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当时虽然太宗君臣也曾明确地提出反对浮靡 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然而因传统积习的巨大惯性和深远影响,诗坛仍弥漫着 梁陈“宫掖之风”。“初唐四杰”登上文坛后曾对宫廷绮艳诗风大加挞伐和批判,提出诗 文应有“刚奖的“骨气”。虽然诗坛曾经过“四杰”那充满变革激-情的狂风暴雨的冲刷,然却未能有大的改观。“四杰”发动的诗歌革新运动也并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上 官体”依然存在和流行。就连“四杰”自己的诗歌也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柔靡宫廷诗风的巨 大而深刻的影响,仍存在着“词旨华靡”(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的弱点。 陈子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其诗歌革新的理论与主张的。此篇诗论是对初 唐诗坛弥漫的绮艳柔靡的宫廷诗风的彻底否定和大胆批判。陈子昂认为当时诗坛沿袭和流 行的“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绮艳诗风既“道弊”又显“颓靡”,即其片面追 求华丽的词藻,堆砌大量的典故;既无充实的社会内容,也无思想的闪光。有的只是宫体 诗风泛滥,充满着毫无生气的靡靡之音,故使得诗人常为之“耿耿”于怀而扼腕愤慨不已,将其列为清除与扫荡的对象,对其进行彻底的变革。这是继“初唐四杰”之后对宫廷绮艳 柔靡诗风的又一次犹如暴风雷霆般的更为猛烈的讨伐。陈子昂横扫六朝绮艳柔靡诗风,从 而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诗歌革新运动,进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唐代诗歌朝着健康而正 确的方向发展。

陈子昂诗歌理论

陈子昂诗歌理论 陈子昂诗歌理论 行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都说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倡导者、前驱者,这个总的评价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时,却只注意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很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在具体论述陈子昂的理论主张时,各家的提法根本一致,都是根据《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指出两点:一是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反映现实,创作“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有思想内容的诗篇;二是风雅比兴——恢复《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对社会民生积极发表意见,进行美刺讽谕,“以义补国〞,发挥诗的社会作用。这些看法无疑是对的。只是也应看到,早在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就有《风骨》、《比兴》两篇专论,钟嵘的《诗品》也论及风骨、比兴问题,并都是用以批评形式主义文风的。在唐初,《文心雕龙》、《诗品》两书已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据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载:“近日刘勰《文心》、钟嵘《诗评》,异议蜂起,高谈不息。〞而且杨炯、卢照邻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时也都提到了风骨问题。而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和《喜马参军相遇醉酒歌序》里,取用了前人“风骨〞、“骨气〞、“兴寄〞、“比兴〞等现成说法,其目的也是用来批判“彩丽竞繁〞的颓靡文风,令莫传的“风骨〞再传,使绝迹的“兴寄〞再续,恢复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觉得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这里的“音情顿挫〞、“有金石声〞都涉及诗的声律问题。日人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所集材料都是中唐以前各家的著述,其中南卷论文意说:“夫诗格律,须如金石之 声。……《天台山赋》能律声,有金石声。〞可见这“音情顿挫〞、“有金石声〞都是从诗的声律方面提出的要求。陈子昂在《洪崖子鸾鸟诗序》中又说:乔侃读过洪崖子的鸾鸟诗之后,“乃刻羽剪商,飞毫shàn@⑴牍。扣归昌之律,协朝阳之音,率诸君子属而和之者十有五。余始末知夫洪崖也,乔子慕义,命余叙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言】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翻译】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 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陈子昂(661年-702年),字幼安,唐朝文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初期文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既丰富多样,风格优美,又贴近生活,对于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他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入性。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灵感,不仅深刻表达了个人的哀愁、忧伤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他的作品不仅歌颂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他的诗歌使唐诗逐渐从前人的固定题材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更加多样和丰富的风采。 其次,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形式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他在诗歌的体裁、韵律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他大胆运用平仄技巧,使诗歌更加韵味十足。他发明了“七言绝句”,为后来唐代的七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诗歌既有格律严谨的绝句,又有流畅优美的乐府诗,使得唐诗逐渐拓展了形式和风格的领域。 此外,陈子昂还注重传承和发展前人的诗歌传统。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源泉。他尤其深受王勃和杜牧的影响,将他们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

注重继承传统,同时胸怀开阔,吸收了各方面的精华,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使得唐诗得以不断地发展和繁荣。 最后,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他的文学造诣高深,才华横溢,他通过自身的创作和实践,向后人树立了一个诗文与政治丰硕结合的榜样。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改革的追求。 总之,陈子昂以其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对于唐诗形式的创新突破、对于前人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学者的示范作用,对于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歌既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一、主张 1. 通用简约 陈子昂认为,唐代诗歌要追求简约、雅言,不要多余用字。他认为诗 词要写出所想所写,不可拖泥带水,不可半量减半,也不可过分繁复。他说:“避免不要多用字,也不下变字,用老字即可。” 2. 讲究贴切性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笼统而贴切,能准确地宣揚野心抑或愁绪。他 认为,诗歌作家书写诗歌时,要调和信句,使其充满感情,不可脱离 其实,不然显得不贴切,大大伤了文章的精美。 汪成实曾说:“陈子昂的精神在于贴切抒情。他不断贴切穆穆,就像蛇 行鱼跳,诗语一道人心,非常实从,心中难催得出一句。” 二、其意义 1. 丰富了诗歌类型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突破了以往传统唐人写诗的唯美虚无主义,而是讲 究情感的表达,让诗歌丰富多彩,增添浓重的情感内涵。他的诗歌和 以往的不同,语言精简,笔调优美,不拘一般,神思清爽,就像一只 丰澹流畅的小溪,从而使古代诗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活力。 2. 提高了诗歌的文采 陈子昂认为,“贴切性”是诗歌最重要的质量,是写出精彩完美诗歌的 保证。他以贴切为基础,谨记“用老字即可”,大胆地突破传统,使其

诗歌文采更加高雅,不受传统束缚。他用简洁而清爽的语言,写出了 深含抒情的佳作,使唐代诗歌的文采更加雅致而脱俗。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和其意义为:他提倡诗歌应该追求 简约、雅言,不要多余用字;讲究贴切性,诗歌要准确地宣揚野心抑 或愁绪;诗歌要用老字即可,不可过分繁复;用简洁而清爽的语言, 写出深含抒情的佳作,让古代诗歌更加贴切、活泼丰满,脱俗而雅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使唐诗歌得到新的活力,在古代文学史上产 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陈子昂诗歌特点

陈子昂诗歌特点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青少年时就显出鲜明个性,卢藏用《陈氏别传》记道:“子昂始以豪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陈子昂在很多文章中也一再提及他“好三皇五帝霸王”之说,“少学纵横术”。二十四岁中进土,出仕,曾任麟台正字和右拾遗。其间政治热情很高,再加上为人“果敢刚毅”(《陈子昂别传》),常上书直陈所见,批评时政,因而很多进步主张和建议,如关心民生、安边、廉政等,不但得不到重视,反而受到种种猜忌。任右拾遗时,还被诬为“逆党”、“谋反”、入狱一年多。陈子昂还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时两度出塞。后一次,因和主将武攸宜不合,屡遭排挤。三十八岁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纵观其一生,虽然政治主张基本不离儒家正统,但侠义纵横色彩十分强烈,颇似李白。他的《座右铭》很能反映这一特点:“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滂议不足怨,宠辱讵须惊。白硅玷可灭,黄金诺不轻。” 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大文学家和批评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朱熹、元好问、高棅等都很推崇他。如杜甫、韩愈都推他为先导,并称他“名与日月悬”(杜甫《陈拾遗故宅》),“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荐士》)。白居易将他和杜甫并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欧阳修说:“唐兴,文章承徐庚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新唐书·陈子昂传》)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高棅《唐诗品汇》更明确指出:“唐兴,文章承陈隋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夐然独立,超迈时髦,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彼,下决开元之正派,呜呼盛哉。” 陈子昂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谈: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这里,他不但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

诗人陈子昂的个人简介

诗人陈子昂的个人简介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词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陈子昂——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 受谗被诬 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

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轶事典故 伯玉毁琴 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狱中卜命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文学成就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陈子昂是个怎样的诗人

陈子昂是个怎样的诗人 陈子昂虽然是靠赞美武则天上位的,但是他也是一个敢于实话实说的人,武则天准备 在四川开凿蜀山,用于打击生羌人,陈子昂就向武则天述说百姓的苦难,提议取消这个计划。可以看出,陈子昂是敢于为百姓说话,哪怕是违了当朝皇帝的意思。 陈子昂后来去了边塞,在边塞,他了解了戍边将士的辛苦,也了解边塞的百姓一边受 到朝廷的徭役之苦,一边又受到当时的游牧民族的侵扰之苦。陈子昂将自己的所有感触写 在了诗中,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 陈子昂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扶危救困的人,他不爱惜钱财,将钱财送给需要救济的人,因此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名声。平时喜欢打抱不平,是很受人们喜爱的侠客。 陈子昂还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在当时,南北朝的诗歌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陈子 昂却主张写诗应该有新的特色,应该将自己的情感在诗中抒发出来,这样才可以使得诗篇 更有意义。陈子昂凭借自己的创新精神,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唐诗发 展的推动人。 唐代初期的诗词,还承载着六朝时期留下来的习惯,这些诗词的风格艳俗而又孱弱, 陈子昂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想改变当时的状况。 陈子昂的诗歌,在当时是进步的,诗词内容的充实,再加上好不花哨却又简谱、刚强 的风格语言,在那时候,对整个唐代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至于在陈子昂死后,他 的好朋友卢藏用也为陈子昂编写了他死后留下的十个卷宗。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主要都是表明了他当时的主张。陈子昂创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诗, 像感遇诗第二十九首里面的“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正是要表现这 种革命创新精神的主要代表作品。感遇诗里也有一些感叹人生世事无常,赞扬隐士求仙的 意思,那些诗词都有着浓厚的佛教还有玄言的消极思想。 不过,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像他创作的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 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代表作品。陈子昂用了一 气呵成的手法,表达了他本人第一次离开蜀中的路上见到的壮丽山河风景。陈子昂的风格 明显和其他的诗人有所不同。 可是,陈子昂的诗词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这表现出了陈子昂对汉魏南北朝时期 的乐府民歌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他的诗集中都没有一首七 言诗。 陈子昂在散新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陈子昂的写作中对那些对策建议什么的, 都用的是朴实无华的散文形式,这在唐代,是一个新的开始。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中文摘要] 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

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 creation practice 【English Abstract】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

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

贵州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院系: 教学部(校内/校外):贵州函授站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7级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杨小红 学号: 二年月日

目录 一、内容摘要、关键词 (1) 二、我国诗歌的沿习,《诗经》以来的光辉的诗歌传统 (1) 三、魏晋六朝及初唐诗歌的特征:不注重表现现实内容,华而不实 (2) 四、初唐诗歌的有意识的改革,初唐四杰等诗文运动的开创 (2) 五、陈子昂大力提倡复古诗风,提倡诗歌重在写真情实感 (3) 六、陈子昂《修竹篇序》是提倡诗文改革的先声,以及它的意义 (3) 七、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 (4) (一)、“兴寄”说及《感遇》诗的艺术特征和现实意义 (4) (二)、“风骨”说及《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征,以及它在创作中的特殊意义 (5) 八、陈子昂对他以后诗人的影响及后人的评价 (6) 九、结论:陈子昂的伟大贡献确立了他开唐诗风气之先的历史地位 (7)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论古代文学诗人陈子昂的诗歌艺术特色 [摘要]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及至汉魏,诗人们更注重表现现实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豪门望族把持了社会经济命脉,他们不劳而获,极度腐化,尚黄老学说,行无为之治。在诗歌创作上的表现就是绮靡华丽诗风的滥觞。文人更多在用事、对偶、辞藻上下功夫,不少诗赋虽雕缋满眼,富丽精工,而内容却十分空虚贫乏。他们殚精竭思,以精美的词句吟咏性情、留连风月,自然难以写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来。 [关键词] 陈子昂诗文改革运动齐梁诗风兴寄汉魏风骨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人类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从四大发明到长城的修筑,从文字的发明到文学的全盛,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个个具有开创意义的时代先锋的不懈努力。在诗歌的王国里,具有开创意义的时代先锋更是不计其数。删诗的孔子,沉江的屈原,采菊的陶渊明,穷途而哭的阮籍等等,他们都为诗歌的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初唐同样有这样一位诗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了齐梁以来的绮靡诗风,还唐诗一个澄明的发展空间,成就了唐诗光耀彪炳的千古佳话,这位诗人就是陈子昂。这里,笔者将谈一谈陈子昂是如何开风气之先的。 一、我国诗歌的沿习,《诗经》以来的光辉的诗歌传统 我国的诗歌传统可以追述到《黄帝弹词》,而紧随其后的《诗经》更是我国诗歌走向繁荣的标志。诗歌俨然成为抒发主人公情怀的最佳通道和最有力武器。诗歌表达民众愿望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它们大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憎恨和他们渴望自由的热切。继四言诗歌发展鼎盛之后的是五言古诗。五言诗首先产生于民间。自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的五言歌谣大量地被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它们其中有不少的新颖故事,具有相当成熟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了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他们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士忧生念乱,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第一篇:古代诗人的风格及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古代诗人的风格(举例)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幽寂静穆;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