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诗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陈子昂主要作品及诗歌特色
陈子昂主要作品及诗歌特色主要作品①《感遇》诗38首;②《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③《登泽州城北楼宴》、《登幽州台歌》;④《观荆玉篇》、《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送魏大从军》等。
诗歌特色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
我们知道,刘勰、钟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
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
"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陈子昂
古代文学史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
陈子昂的思想相当复杂,他糅合了儒、道、墨、纵横、阴阳各家于一身。
随着境遇的改变,适时地调整,熟练地在各家思想之间纵横穿梭飞翔。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又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在如此多的思想影响之外,透浸于骨子里的侠义之气贯穿其里。
他在侠与隐中蕴藏着对现实社会政治参与的欲望,与一般的侠义有别,故而能超越流辈,终成大器。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
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
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在批评齐梁诗歌时,陈子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探析.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我们来看看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从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价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他说, 一昨於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修竹篇》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
《修竹篇》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修竹篇》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修竹篇》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洋溢着一股爽朗阳刚之气,大有建安诗人的遗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修竹篇》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修竹篇》陈子昂唐诗全诗赏析篇1修竹篇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间鼯鼠叫,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斲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
【赏析】这首《修竹篇》原诗前有一段近一百八十字的《序》文。
它简炼概括地阐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痹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
全篇共三十六句,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十八句,主要介绍修竹的生长环境和优良质地。
首二句,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立意。
“南岳”,即著名的五岳之一衡山。
品质优良的修竹“龙种”产于此地。
名山与物华聚集,一开篇就令人神往不已。
“孤翠郁亭亭”,既从形色两方面描绘了修竹优美动人的姿态,也颂扬了它的卓然不群。
衡山是万木葱笼的,但是,在诗人看来,它们与修竹相较,却有所逊色,所以特意以“孤翠”二字,以显其精。
接下去,诗人分别写了修竹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品性。
“峰岭上崇崒”以下八句,紧承首句,描绘了修竹“生南岳”的情景。
上有崇山峻岭,下有涧溪烟雨,突出了处境的幽僻;夜闻鼯叫,昼听泉鸣,渲染了四周的清静;春风舒缓,白露清凉,更衬出了氛围的洁净。
陈子昂对建安诗风的评价
陈子昂对建安诗风的评价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中对诗风做出了深入的评价。
其中,他对建安诗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安诗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因此得名。
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建安诗风的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它表达了诗人们对时代的痛苦、对人生的追问以及对乱世的憧憬。
陈子昂对建安诗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方面。
他认为建安诗风独具一格,具有激烈的情感和较为激烈的艺术表达方式。
他认为建安诗风的诗人们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笔触激烈有力,表达了他们对战乱时代的痛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陈子昂进一步指出,建安诗风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注重了艺术的追求。
他认为建安诗风的诗人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建安诗风的诗作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此外,陈子昂还强调了建安诗风对后世的影响。
他认为建安诗风在形成之初就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价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都受到了建安诗风的启发,继承和发扬了它的精神和艺术风格。
陈子昂对建安诗风的评价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建安诗风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它为我们认识和欣赏建安诗风的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我们理解建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1.识记: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青年时期折节读书,落第后曾学仙隐居。
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赏识。
曾慷慨从军,后遭诬陷入狱。
2.识记:陈子昂的复古倾向及其诗歌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简单运用: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陈子昂是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
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所得。
所失:易重蹈古诗以喻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辨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理解:陈子昂的诗歌情调及其《感遇》(其三十六)诗和《登幽州台歌》。
诗歌情调:慷慨悲歌的情思,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感遇》(三十六)直接建安诗人的梗慨多气,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登幽州台歌》在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综合运用: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表现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这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化有积极的鞭策作用。
他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抱负,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斑斓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抱负,对于唐诗的变化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3.识记:张若虚及“吴中四士”。
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诗人。
有《春江花月夜》。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这篇《登幽州台歌·陈⼦昂(注释|翻译|赏析|讲解)》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作品简介】 《登幽州台歌》由陈⼦昂创作,被选⼊《唐诗三百⾸》。
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河依旧,⼈物不同”来抒发⾃⼰“⽣不逢⾠”的哀叹。
语⾔奔放,富有感染⼒。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限;第四句写诗⼈孤单悲苦的⼼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
句式长短参错,⾳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的唐诗三百⾸栏⽬。
【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泪下。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建。
(2)前:向前看。
(3)古⼈、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4)念:想到。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6)怆然:悲伤的样⼦。
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限渺远,我深感⼈⽣短暂,独⾃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 这就是陈⼦昂登《幽洲台歌》的原⽂。
这⾸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昂的重要代表作之⼀。
它的这四句诗从语⾔、⽂字上没什么障碍。
⼤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
天地宇宙茫茫⽆垠,遼阔⽆边,⾃⼰孑然⼀⾝、⽆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
不过这只是字⾯上的意思。
但这⾸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情和丰富的余蕴的。
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
(完整版)赏析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赏析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诗人,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任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因此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代颇有影响。
他主张汉魏风骨,提倡风雅比兴。
其诗风高昂清峻,雄浑苍凉,语言深沉质朴。
代表作有《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歌》等,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有《陈拾遗集》传世。
东方公1足下2: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
汉、魏风骨4,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5。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6竞繁,而兴寄7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8也。
一9昨于解三10处,见明公《咏孤桐篇》11,骨气端翔12,音情顿挫13,光英朗练14,有金石声15。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16。
不图正始之音17复睹于兹18,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19。
解君20云:“张茂先21、何敬祖22,东方生23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24,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注释】1.东方公:指东方虬,公,是对东方虬的敬称。
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祥。
2.足下:敬称,称对方。
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
3.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
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
4. 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
5. 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
6.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
7.兴寄:比兴寄托。
8. 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
9. 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
10. 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文诗友。
11. 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
《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原诗已佚。
12. 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陈子昂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陈子昂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陈子昂历史评价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
《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
高中语文 《陈子昂诗鉴赏》知识文本素材
陈子昂诗鉴赏生平简介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某某射洪西北〕人。
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
武那么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那么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
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
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X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
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
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
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
著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诗鉴赏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那么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这首诗作于武那么天万岁通天二年。
当时,武那么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无将略,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
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
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言甚切至〞,竟触怒了建安王。
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俯仰古今,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缅怀古代求贤假设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登幽州台歌》是继《蓟丘览古》稍后的又一感怀杰作。
《蓟丘览古》诗前有序,序中写道:“丁酉岁〔697〕,吾北征。
陈子昂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轶事典故伯玉毁琴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
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
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
狱中卜命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
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
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
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人物生平少年时期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两次落第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
落第后还乡。
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得到重用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
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
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
古文运动的先导
古文运动的先导——陈子昂初唐的诗坛,浮艳柔弱的齐梁诗风,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依然肆意横行。
虽然初唐四杰已经开始冲破唐初宫廷诗风的束缚,使诗歌从应制应酬,歌功颂德的圈子里跳出来,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
但是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理论武器。
陈子昂是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
陈子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备受关注的显赫人物,他在齐梁形式主义诗风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初唐时期,第一个有意识地树立起文学革新旗帜,大力扫荡齐梁诗风,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在复古之中实现革新。
在唐代文学的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作用。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宋、齐之末,盖憔悴矣。
逶迤陵颓,流靡忘返,至于徐庚,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于是风雅之道扫地尽么。
《易》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泰。
”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君讳子昂,字伯玉,蜀人也。
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里也说道:“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为重要的作用。
陈子昂更加自觉地反对齐梁浮艳的文风,提倡汉魏风骨,为唐诗的繁荣铺平了道路,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陈子昂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大文学家和批评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朱熹、元好问、高棰等都很推崇他。
如杜甫、韩愈都推他为先导,并称他“名与日月悬”。
白居易将他和杜甫并称:“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欧阳修说:“唐兴,文章承徐庚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他为唐代的诗文革新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陈子昂的生平及思想陈子昂,字伯玉,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分析毕业论文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正文 (1)一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 (1)二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的主客观条件 (7)三诗歌创作中的不足 (9)四结论 (9)*注:参考文献 (9)陈子昂诗歌的艺术成就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中心学校邹虎内容摘要: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他对于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理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为后来唐诗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创作实践,他以深邃的历史目光和高亢的歌喉,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艺术成就建安风骨盛唐之音是中华文明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它的繁华离不开初唐近百年的积淀和改革。
当从“史”的角度,溯源而上之时,就不得不提及初唐诗文革新者陈子昂及其主张。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
关于他的生卒年各家考证意见不一,不管各家考证相去多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陈子昂的用舍行藏都在武后治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
他在初唐季末,重提文学复古,态度坚决的反对齐梁之风,重倡风雅,直逼汉魏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他的举措自是没有首创之功,只是在前辈的文典中拈出了这么个名词,然而,他竟把这些碎片经由其实践擦拭、穿掇成珠,为其赢得了无以复加的殊荣:卢藏用尽挚友之爱,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
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
这些评论自有过誉之嫌,但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的遗迹,客观评估他对于有唐一代文学的贡献:他以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
展 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 陈子 昂认 为 齐梁诗风与社会 内容联 系不 紧密, 诗风 颓靡, 对诗歌的发展具有 不利影响 。 针对这一 问题 , 陈子昂积 极倡导诗文革新 , 他 的诗文革新 主张带有很 积极的入世 思想 , 对 盛唐之后 的作 家产 生 了重大影响。 本 文试对 陈子 昂的诗 文革新主 张及
… 陈 习红 . 论陈子 昂 的诗 风革新及 其影响 【 N 】 . 齐齐哈 尔师 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0 1 1 , 1 2 2 ( 4 ) : 1 5 5 — 1 5 6 .
l 上 1 、 杜甫 、 元稹 、 自居易 、 王维 、 孟浩 然和韦应 物等均在 不 同的方
[ 2 】 闻一 多. 唐诗杂论[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 0 1 0 .
第 , 提倡“ 汉魏 风骨” 。
“ 风骨 ” 是 陈 子 昂在 对 文 学 作 品 的 艺 术 风 格 进 行 改 革 时 提 出
的主张 , 代 表的是 一种文学风格 , 这种 文学风格 , 清新 质朴 、 刚劲
练达。陈子昂提倡要做 到“ 骨气端翔 , 音情 顿挫 , 光英 朗练 , 有 金 石 声” 。针对 这三个诗文革新 的主张 , 陈子 昂指 出主要是要努力
的内容与形式也提 出了一些 建议 , 要求恢复 风雅 传统 , 并提倡汉
魏 的风骨 。陈子昂在诗文革新 中不断突破 , 寻求新 的诗 歌创 作道
路, 并 通过创作 实践 , 响应其理 论号 召 , 成 为 了唐 诗发展 史 上的 重要一 环。《 与东 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是 陈子 昂诗 文革 新 的理论 诗风 的革新产生 了重 大影响 , 它标 志着唐代 诗风 的革新 和转变 。
在诗坛 , I - . , 初 唐时期 的诗文风格依 然受齐梁颓靡 诗风 的影 响 , 呈 现 衰败 的迹 象。齐梁诗风在初唐仍然 占据统治地位 , 腐蚀 文人的 头脑 。可是 , 随着时代的变换 , 新 的诗风 正悄悄 萌芽。例如 : 杨炯 的《 王勃集 序》 : “ 尝 以龙 朔初载 , 文场变体 , 争构纤微 , 竞 为雕刻 。 糅 之金 龙凤 , 乱之朱 紫青 黄 , 影带 以徇其功 , 假对 以称 其美 , 骨 气都尽 , 刚健不 闻。 思革 其弊 , 用光志业 。 ” 从这段诗文 中, 我们 可
陈子昂:一代文宗,大廉不谦
人文历史Human History初唐诗人陈子昂,开创一代诗风,其《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代表作,充分体现其“忧济天下、直言敢谏”的政治实践,“为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的从政为官之德,充分体现其“大廉不谦”的精神风骨。
文章研读其一生经历和留世诗篇,其“大廉不谦”的人格品德,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
陈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
初唐著名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
24岁举进士,适逢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病逝,上《谏灵驾入京书》,武则天“奇其才,召见金华殿”,赞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后擢为右拾遗(唐代谏官),后世称“陈拾遗”。
他终其一生在政治与文学上,树立了壮开唐风、谏政倡廉的丰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廉文化。
陈子昂38岁时因父亲年迈辞官还乡,被时任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冤死狱中,年仅42岁。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为人熟知的《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陈子昂既为“诗人”又为“谏官”,“一代文宗”因其在文学上的成就,为我们熟知,对于其“大廉不谦”的精神也应该为后人所传承。
“大廉不谦”出自庄子《齐物论》句“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意思指真正廉洁的人是不会谦虚逊让的,或并不标榜自己的廉洁的。
按今天的话说,“不谦”就是当仁不让,敢于担当,其力倡“文学回归汉魏风骨”的改革精神和“忧济天下、直言敢谏”的政治实践,“为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的从政为官之德,充分体现其“大廉不谦”的精神风骨。
作为“一代文宗”,陈子昂敢亮诗骨,“壮开唐风”;作为一代谏官,陈子昂清正廉明,直言敢谏,敢于较真;作为著名政论家,陈子昂洞察国势,卓有远见。
一、立志报国,剑起蒿莱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中文摘要]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
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creation practice【English Abstract】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目录前言 (1)一、诗歌革新的主张 (1)(一)、标举风骨,强化诗歌的感教作用 (2)(二)、倡导兴寄,强化诗歌的人文精神 (2)二、创作实践 (3)(一)、感怀身世,书法报国理想的感遇诗 (4)(二)、慨叹理想破灭的感伤诗 (4)三、革新理论的局限 (5)四、中国历代文人对陈子昂的评价 (6)主要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前言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顶峰时期,但在初唐阶段,整个诗坛却秉承齐梁柔媚诗风,弥漫着靡靡之音。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诗歌革新理论方面,陈子昂是继“初唐四杰”之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重要而关键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
元好问《论诗绝句》曾以“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来高度评价其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的杰出历史贡献。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此序虽篇幅短小,但言简意丰,见解深刻,特别是诗人在这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使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萧涤非、吴明贤就称其反六朝、斥齐粱、倡风骨、重兴寄的诗歌革新主张在“初唐诗坛无疑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响。
它既是扫荡形式主义诗风的战斗檄文,也是开创唐代新诗歌的有力宣言。
”一、抨击齐梁绮艳遗风。
卢藏用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中称陈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是继“初唐四杰”后反对齐梁及唐初绮艳柔靡之宫廷诗风的旗手,是他使诗歌回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大胆干预时事政治,关注民众疾苦。
唐初因立国不久,朝廷所征用的文人大多是前朝的旧臣,他们不可避免地把由梁陈以来长期形成的绮艳柔靡的纤弱诗风带到初唐诗坛上来,并凭借他们的崇高社会地位和威望给当时的文坛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初唐浮靡轻艳的宫廷诗风,并由此蔓延至整个社会。
要使唐初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必须清除和扫荡当时诗坛上广为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当时虽然太宗君臣也曾明确地提出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
然而因传统积习的巨大惯性和深远影响,诗坛仍弥漫着梁陈“宫掖之风”。
“初唐四杰”登上文坛后曾对宫廷绮艳诗风大加挞伐和批判,提出诗文应有“刚奖的“骨气”。
虽然诗坛曾经过“四杰”那充满变革激情的狂风暴雨的冲刷,然却未能有大的改观。
“四杰”发动的诗歌革新运动也并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
“上官体”依然存在和流行。
就连“四杰”自己的诗歌也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柔靡宫廷诗风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仍存在着“词旨华靡”(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的弱点。
唐诗赏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译文|鉴赏'《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陈子昂生平简历
陈子昂生平简历陈子昂生平简历陈子昂-人物生平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陈子昂-文学成就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文中,他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批评“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他称美东方虬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这些言论,表明他要求诗歌继承《诗经》“风、雅”的优良传统,有比兴寄托,有政治社会内容;同时要恢复建安、黄初时期的风骨,即思想感情表现明朗,语言顿挫有力,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即是这种进步主张的具体实践。
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昂诗风
陈子昂生活的年代大体是唐朝初年武则天时代,距东晋以后天下大乱诸雄纷争的十六国时期并没有过去多久,而陈子昂之后就是开元盛世,唐朝即将迎来国力的巅峰。
文学的发展就如社会一样,也在面临着一个新老交替风格转变的时期,而陈子昂正是这个引领文学走向的这样一个关键人物之一。
初唐时期诗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多受前朝齐梁诗风的影响,创作注重文辞华丽,用律格式的讲究,题材上大多以歌舞升平,颂扬圣德为主。
而陈子昂则大力呼吁风骨论和兴寄论。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他认为要一扫齐梁诗风的华丽和奢靡,积极倡导回复建安“风骨”,认为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内容要充实,言之有物,杜绝奢靡和无病呻吟,柔弱无力的表达,而前朝诗歌就过度追求语言的华丽和形式格律上的讲究。
诗歌要起到应该有的“美刺”的效果,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要具有批判精神,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比如在他的感遇二十八首里:“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他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统治者过的是醉生梦死,奢靡浮华的生活,这必将导致悲剧的发生。
诗人身上要富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要敢于抨击时政,心系国家存亡和百姓福祉。
陈子昂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亲自领兵上阵杀敌,为国家扫除边患甚至战死沙场。
他一生空有一腔报国杀敌的心,但苦于屡次遭到陷害,到最后也没能如愿。
在他的《送魏大从军》中:“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
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既是他勉励好友边塞立功,也是自己豪情的流露,通篇充满着为国献身,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情。
陈子昂如此推崇建安风骨无非是因为在那样一个时局动荡,群雄争霸的时刻,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他们均是政治家、军事家,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远大抱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作品而且还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一批有识之士,使他们都加入到建设国家中,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建功。
这正是陈子昂所希望看到的诗歌应有的作用,词句应该有“骨气”,这也是陈子昂诗歌风格中能够看到的“刚健”的一面。
此外,陈子昂还主张多用“兴寄”手法,就是比兴寄托,有感而作。
陈子昂认为写作要有所寄托,这起源于诗经和楚辞,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到其他物质身上,这样诗歌更加地生动和具体,表达地情意也就更加地委婉和自然,诗韵悠长。
诗歌的文辞应该质朴而情感充沛,内容深邃,重在情而言之有物,他拒绝齐梁诗风的形式和内容上的浮夸。
比如《感遇》第二首中“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诗人借兰若春夏之时压倒群芳的姿态来比喻自己身上的高洁于才华,用兰若的凋零来表达自己未获赏识,报国无门的境遇。
诗中以香兰杜若子托不漏痕迹,委婉而意味深长。
这是陈子昂“情感深邃而韵味悠长”的一面。
除了语言的刚健有力和情感的委婉细腻,陈子昂的诗歌中还不乏
情感激烈而直接的表达,比如他的《感遇》第三十八首: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诗人语言平实而直白,雄心壮志跃然纸上,不需要过多地解读,诗人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为国挺身而出,沙场奋勇杀敌的报国之志。
陈子昂是一个位承前启后的诗人,其风骨论和兴寄论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后人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奠定了盛唐强音的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