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阅读与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一)板书课题(二)相机出示词语(三)整体读文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1、读好问句(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2、读出好奇(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3、读出画面(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设计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一)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二)积累词语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
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祖先的摇篮》精品教案
逗 采 捉 逮
野蔷薇 绿蝈蝈 红蜻蜓 小松鼠
过渡:在大森林里,人们自由的生活,孩子们尽情的玩耍,多美的画面啊!当微风吹来,沙沙作响,这时候,作者又会想到什么呢?
4.阅读第4小节。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注:遥远:时间久远
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中“摇篮”指的是什么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1小节(演示第15-25张幻灯片)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1)这里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对祖先生活情景的想象。
(2)这里的“美好”指的是什么?
自在、悠闲,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4)“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说明了什么?
暗指祖先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5)最后两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啊!”抒发了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方式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歌颂和赞叹,照应开头,点明主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
第23课 祖先的摇篮 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23祖先的摇篮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9个生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10篇《祖先的摇篮》讲述森林是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摇篮,通过课文使学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备课教案(优秀4篇)《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准备1、通过查找图片资料,了解“原始森林”。
2、录制“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1、播放:配乐诗“祖先的摇篮”。
2、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说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听配乐诗朗诵,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使学生产生喜爱诗歌的情感,激起学生读文的欲望。
二、预习反馈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检查读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说明:预习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特别重视,注意引导和培养。
课前要明确要求,课上要及时检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认真预习的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1、自由轻声地读读诗文,边读边了解:“祖先的摇篮”指什么?(1)出示相关句子: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2)播放录像,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3)看录像后交流:原始森林给人的感觉。
(4)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5)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2、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3、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
23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 祖先的摇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如“祖先"、“原始”、“意思"等,理解其含义并能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
2. 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和祖先生活的质朴,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文学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可能进行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表达,如“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课文的意境。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比喻和象征,如“祖先的摇篮"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描述祖先的生活情景。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①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祖先生活场景的好奇心。
②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祖先生活的想象。
(2)背景描绘:老师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简单介绍原始森林的特点,如茂密的树木、丰富的动植物等。
①利用视觉素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②通过描述,让学生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美丽。
2. 课文朗读与感受(1)教师示范朗读①老师首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传达出课文的情感和节奏。
②朗读时,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祖先的摇篮”等。
(2)学生跟读练习①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尝试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
②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1)朗读准备:教师在朗读前,先向学生介绍朗读的技巧,如停顿、语调的升降等。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3 祖先的摇篮 人教部编版
第八单元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字 3.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准时订正同学的错误读音。
4.同学自由读,要求咬准字音。
5.小组选出代表,朗读课文。
老师赐予评价。
三、生字书写1.同学合作沟通生字特点,提出书写时的留意事项。
2.小组汇报沟通结果。
老师补充。
(1)左右结构的字有“祖、啊、浓、摘、掏、忆”,要留意书写时左右两边的大小。
(2)书写“啊”字时留意“阝”的写法。
(3)书写“摘”字时留意右边是“”不是“商”。
3.同学描红。
老师巡察。
4.老师依据同学的具体状况,提出书写时需要留意的地方。
5.老师示范书写。
6.同学再次书写。
老师巡察,留意同学的书写姿势。
7.小组竞赛写字,相互评价。
四、课堂小结1.老师指名读生字。
2.同学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哪些生字。
老师选一组同学到黑板上仿照老师的板书写一遍生字。
台下同学在自己的田字簿里进行书写。
第2课时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祖先的摇篮》二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
《祖先的摇篮》二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1、《祖先的摇篮》二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
23祖先的摇篮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班级微信群:用于发布学习资料、作业和通知
-在线学习平台:用于上传教学PPT、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复习和预习
3.信息化资源:
-教育网站:如语文资源网、语文学科网等,用于查找义和用法
4.教学手段: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内容和知识。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6.能够通过反思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提高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默写其意思。
2.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3.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4.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描述其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这个人物。
8.课后作业: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词、短语,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祖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对勤劳、勇敢、智慧、乐观精神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祖先的生活环境,理解他们勤劳、勇敢、智慧、乐观的精神风貌,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批改作业: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短语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祖先的摇篮》部编版
《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祖、辛”等9个生字,会写“蓝、摇”等8个字,会写“祖先、摇篮”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先的摇篮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23祖先的摇篮》。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诗歌意境的体会。
4. 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3)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体会。
(2)朗读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理解诗歌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诗歌描绘了祖先的摇篮的哪些景象?(3)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4. 体会诗歌意境(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5.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挑选学生朗读,点评、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3祖先的摇篮》2. 内容:(1)祖先的摇篮(2)诗歌意境(3)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3. 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23祖先的摇篮》,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的景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
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激趣引入: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评: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摘、掏、跑、看、逗、采、捉、逮。
”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评: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祖先,回想我们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的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祖先的摇篮》这首诗突出的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重要的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
(出示原始森林图片)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
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四、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五、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3.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
(分组讨论,自由发言)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板书设计:23 祖先的摇篮摘野果和野兔赛跑掏鹊蛋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逮绿蝈蝈原始森林苍苍茫茫略。
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zǔā nónɡ wànɡ zhāi tāo dàn yì祖啊浓望摘掏蛋忆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
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祖先浓绿一望无边摘野果掏鸟蛋回忆第二课时(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自由自在,惊喜连连)(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板书设计大一望无边摘野果、掏鹊蛋祖先的摇篮猜想祖先的生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感叹祖先的美好生活摇篮 - 词语概念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摇篮,一般指婴儿的卧具。
由于婴儿睡在里面,母亲为了抚慰小儿入睡从而产生了摇篮曲。
基本解释1. 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
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
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
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2. 摇篮通常装在摇摆器上或悬挂于枢轴上可以摇摆的婴儿床或吊床。
3.形容人才成长的处所或重要事物的发源地。
例句: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4.形容装婴儿睡觉的篮子。
引证解释1. 婴儿卧具。
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容易使婴儿入睡。
多用木、竹、柳条制作,护栏或镶板上饰有不同类型的花纹及图案。
早期摇篮利用挖空的树干制成,多用绳索吊于房梁或横木杆上。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摇篮》:"今人眠小儿竹篮名摇篮……摇车即摇篮。
" 清赵翼《舟行》诗之一:"笑比摇篮引儿睡,老夫奇诀得还童。
" 曹禺《原野》第一幕:"左面是摇篮,里面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2. 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徐特立《各科教学法讲座》:"希腊是哲学的摇篮,最初就发明了自然发生的辩证法。
"郭小川《三门峡》诗:"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啊,中华民族的摇篮。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祖国颂六十年前伴随着一个伟人雄伟庄严的声音您诞生了从此世界的东方有了您巍峨的身影三十年前伴随着另一个伟人的频频招手您开放了从此多彩的世界有了您呐喊的声音二十年前伴随着第三代领导人的彻夜思考您飞翔了从此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您日新月异十年前伴随着主席的亲切微笑您腾飞了从此世界的东方您谱写了一首强国之歌《祖先的摇篮》课堂实录整体感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