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进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的改革基本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赶超战略。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迭经变迁,多次实行权力下放和上收,却只限于调整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的管理权限,其目的是鼓励中央大计划的完成。表现形式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行政体制随着国家经济、政治设定的目标而调整和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与机构改革同国家经济涨落周期基本同步。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适应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行政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具有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开辟道路的指向,逐渐向“有限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减少了行政审批,决策更加注重民主化、科学化,政策更加关注民生。

第一,政府治理理念上有了重大的调整。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导致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政府过去那种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的“全能政府”的弊病。要建立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重塑政府形象。这个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新型政府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必须真正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方面的职能。

第二,政府职能和公共治理发生重大转变。基本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实行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大大减少;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努力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和垄断领域的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的公平与权利,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政府职能和公共治理的转变,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政府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危机管理。在我国加入WTO 和全方位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因素则逐渐显现出来、风险和危机已经是国家经济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远离我们之外毫无相关的事情。近年,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预防风险和危机的应急机制,把风险和危机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来认识,这对强化政府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危机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初步建立国家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产

业经济监控预警系统,把金融、财政、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并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和人财物保障系统,政府把危机管理经费纳入预算并建立国家反危机基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第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方式有了重大进展。在政府权力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廉政建设、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决策机制比较注重科学化、民主化;公务员制度逐步得到完备;政府管理走向公开透明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推进加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导向不断增强,公民权利受到重视和尊重;政府绩效优化,各地的公民评价政府绩效、一站式办公等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机构精简也有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

来看,行政体制关系还没有理顺,政府职能转换尚未到位,政府的行政能力在为市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和为社会稳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欠缺和不足。比如,政府机构职能划分过细,导致协调困难,不便于战略管理。政府部门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存在着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导致利益固化,

难以避免腐败[1] 。机构设置存在着不合理、行政

层次偏多、职责交* 重复、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缺乏明确界定等问题,政府管理方式上还存在着决策民主化程度不够、透明度不高、随意性较大、责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存在着依法行政水平不高、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新型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并逐渐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2] 。国际经合组织(OECD )概括了工业化国家新型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涵,即:更加关心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高度集权、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为分权的管理环境所取代,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决策权更加接近第一线;灵活选择成本效益比的方法,更好地供给公共服务,以替代政府直接提供和进行管制;更加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使政府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主动、灵活的反应。一是重新调整政府职能,公共服务引进市场机制。二是实行分权改革,横向和纵向适度进行权力、责任的调整。三是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用企业的精神管理和改造政府。借鉴国际经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3] 。国际经验表明,有些国家的改革理念、实际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行政改革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我国的行政改革实践中,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国外改革经验的有些做法,比如放松政府规制,大量国企私有化,将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推向市场等,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对于法制尚不健全、市场和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和中国来说,可以学习,但要认真对待,周密研究,不能简单照搬。要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要求,来决定“放松政府管制”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幅度、力度和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力求稳中求进,步步为营,不搞刮风。同时,要强化对市场秩序的监管和对“监管者”权力的有效监督,避免腐败和官员寻租。

第二,要警惕西方国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国外政府改革实践中已经显露的负面效应,如公共职责私有化程度过高,部分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过分追求成本效益比,政府监管能力出现下降,新的社会不公出现等问题,在我国行政改革中应当有一个警醒。要注意跟踪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成因,未雨绸缪,引以为戒,避免在我国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要发扬和提升我们的优势。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的优势,以形成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比如,我们在重大灾害救援和公共安全保障方面,也有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一是政府动员能力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效率比较高,容易形成统一的意志。我们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要注意发扬和提升我们的优势。要避免西方国家的过度扯皮体制,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邯郸学步。

三、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政府战略规划、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的行政职责,全面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行政能力,通过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使政府职能定位更加明确,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政府权力边界更加细化,政府行为准则更加规范,政府运行成本更加合理,政府行政能力更加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能明晰、管理科学、廉洁高效、依法运行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第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此外,战略规划、安全保障的职能也要加强。目前,我们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坚决把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进一步交给企业、市场、中介机构和城市社区,使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履行好自己的核心职能;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注重政府对国际经济的协调能力,加强外交、国防等维护国家统一的主权职能,为中国式和平崛起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