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明代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摘要:张居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推行一条鞭法而名垂青史。明代万历年间,他前后当国十年,政绩卓著,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张居正也以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救时宰相”。探究他的政治思想是正确理解这场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拟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论述了他的社会变革、选才用人、守成等政治思想。

关键词:明代;张居正;政治;思想;积极性;局限性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他出身寒微,少年中举,有经邦济世之志,官至内阁大学士。他性格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却又专断独行,大权独揽。张居正的独裁专擅超越了一般的含义。他在上挟持皇帝,在下控制同僚。①在万历初年(1573-1582年)做了十年首辅,面对极其严重的财政危机,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把衰败、混乱的明帝国治理得国富政安。其之所以成功无疑与其具有一套系统全面的行政思想是分不开的。②然而对其改革史家们历来众说纷纭,扬抑迥异。钱穆斥之为“是权臣,是奸臣”③。张居正作为明朝当时的实际最高决策人,他个人的思想见解与品行才能,与改革的深度和得失成败有直接的关系,我主要从积极方面和局限方面来论述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一、张居正政治思想的积极方面

(一)近民便俗、通识时变的社会变革思想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君主赖以依靠的行政系统,由于官员们的因循、推诿、例行公事、结党营私而使本就很差的行政效率降到难以容忍的地步,明王朝处于极度的危机之中。而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日趋没落,宋明以来,理学被尊为儒学的正宗、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到明后期愈来愈走向空疏。它宣扬心外无物,不假外求,把做学问的功夫引向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感悟人的良知,推知万事万物,否认客观真理。这种脱离实际的学风,养育出一批文人学士谈玄说虚,以说空话,说大话为时髦,鄙薄民生国事。针对当时这种严峻的形势,张居正中进士仅三年,就在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上书中阐述了他的改革主张,“宗室骄恣,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亏,边患丛生,国用不足”等是他以后改革思想的雏形。

1. 主张“法后王”

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张居正认为,“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④他承认历史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个王朝的政治制度、法令、政策等也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演进,古往今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令,所以他主张“法后王”,不能在万世以后,还以先王的是非为是非,事事都效法先王。一切事物都要变化发展,改革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要想使明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只有依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改变制度,不时进行

①董倩.试论张居正集权与改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

②龙兴武.张居正行政思想新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

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80,56.

改革,不可墨守陈规,用万古不变的眼光看待一切。变就是要适应民众的需求,变就是要适应时代的特点。这明确地反映出他的思维方式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既不能停留在某一时代之中,又不能超越于时代之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去思维,去探索,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着眼于与时俱变,随俗救弊,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要。

2. 改革要以“近民便俗”为宗旨

张居正从政以后,就倡言治国理政,不外乎谋求富国强兵两件大事,这在当时并不容易为一些官僚士大夫所接受。为了批驳迂腐的文人用祖制反对革新,张居正总结了商、周、秦,汉兴亡盛衰的历史教训,提出因时顺势的变法思想,说“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时宜之,民安之,虽庸众之所建立,不可废也,淳于时,拂于民,虽圣哲之所创造,可无从也”①考察先人制定的法规,要以近民便俗为宗旨,凡是不能顺应时势,违背人民要求的,可不用遵守;只要顺时安民的,即便是凡夫俗子的动议,也不能不听从。

3. 改革空疏陈腐的学风

要使官僚士大夫们摒弃旧规,面向实际,以富国强兵为要务,必须改变空疏陈腐的学风。所以他大力提倡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在给扬州宛陵县官罗近溪的信中说:“学问既知,头脑须窥实际,欲见实际,非至琐细,至猥俗,至纠纷处,不得稳贴,如火力猛迫,金体乃现,仆每自恨优游敬局,不曾做得外官,今于人情物理,虽窃谓本觉可以行了,然终是纱窗里看花,不如公等只从花中看也。”他强调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他自憾位居高官,对民情犹如隔窗观花,不如下属体察民间疾苦。这在文必称孔孟、道先哲的时代,提出不了解民间琐细猥俗,便是学问不透的见解,大大突破了理学的禁锢。又提出必须学习经世济民之学说,说:“学不究乎性命(理学),不可以言学。道不兼乎经济(经世济民)之学说,不可以利用。故通天地人,而后可以谓儒也。”②要求当官做学问走出衙门和书斋,面向实际,把治学理政与解决国计民生结合起来,作为官僚士大夫真正学业创家,才可称谓“儒”的标志,这对陈腐的思想界是一大触动。

由此可见,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随意的政策变动,而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他的历史的进化观念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使他对统治的危机有比较深刻的分析,对治国兴邦有确定的信念。正因为他有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形成自己的新政思想,所以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能够以犀利的锋芒,破除阻挠,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不拘一格、敦本务实的选才用人思想

1. “不患无才,患无用之道”的选才思想

在淘汰官僚队伍中冗沓分子的同时,他既争取过去拥护高拱的官员的支持,又大倡“惟才是用”,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他认为“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不患无才,患无用之道,③大力提倡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才德出众者即便屈居下僚,也可以越级提拔。他还重视到社会下层去发现人才,立贤无方,唯才是用,即使是被轻贱的僧道皂隶,只要出类拔萃,也可以位列九卿,作为栋梁。

2. 破格提拔有用之才

张居正在用人方面不仅在理论上有创见,在实践中也能突破既定框框,革新成规,做出表率。例如,他起用行伍出身的李成梁作为镇守边关的大将;破格提拔其貌极丑而又瞎了一只眼的嘉兴小吏黄清为淮安府,太仆卿高级官员;重新起用罢官的潘季驯治理黄河。万历五年,当改革推向高潮时,特许府、州、县学的学生直接投考京师国子监,从优录取

①[明]张居正.张太岳集.文集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②[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书牍一五[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