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类型。

2.了解不同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征。

3.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展示的素材。

3.学生的笔记本或纸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

2.讲解自然灾害概念和类型(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并列举主要的类型,如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等。

3.分组研讨不同自然灾害(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其成因、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图表、文字描述等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4.小组展示及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5.防灾减灾的重要性(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以及相关实例的分享,向学生介绍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尽管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来减轻其对人类的伤害。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讲解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思考和反思自然灾害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防灾减灾设施,如防洪墙、避难所等。

2.安排学生调研本地的自然灾害历史及相关防灾减灾项目,撰写报告或制作海报展示。

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防灾演练,让他们实践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

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中的积极度和合作程度。

2.写作表达: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及后续调研报告的质量。

3.反思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总结中的思考和反思能力,是否有深入思考自己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六、教学建议1.尽可能地提供相关实例和图片、视频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在自然灾害面前》。

学情分析“自然灾害”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相对遥远的话题。

说到遥远,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体会到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那种痛苦,也就不会对自然灾害的无情有什么很深的感受。

而本课的活动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到底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所感悟呢?找准切入点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和感受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教学难点是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一些简单的自救互救的方法。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

比如:通过“小实验”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灾难来临应如何撤离。

通过“自救模拟”学习沉着冷静的应对灾难。

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重组,精心设计体验活动,试图在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升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拉近学生与话题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有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从身边的雪灾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从印象最深的地震谈起、扩展到其它自然灾害、探索自然灾害背后的人为原因。

第二课时:灾害预防预报有良方、小测试、自救模拟。

第三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救互助,心手相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数据等实践操作,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3.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自然灾害教案范文

自然灾害教案范文

自然灾害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

3.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二、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2.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3.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2.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然后向全班汇报。

二、教学主体1.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教师向学生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即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危害性现象。

然后介绍不同自然灾害的分类,包括气象灾害(如飓风、暴雨、干旱等)、地震、火山爆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洪水等。

2.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教师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分类,详细介绍每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

例如,对于气象灾害,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发生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同样地,对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案例。

3.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灾害。

例如,教师可以介绍建设坚固的房屋、制定应急计划、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法。

三、梳理与总结教师梳理自然灾害的核心概念和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四、拓展与巩固1.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所在地的自然灾害情况,制定一份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计划,并向全班展示。

2.辅助材料:提供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书籍、影片和网站链接,供学生自行阅读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通过分组汇报和展示,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定义及分类的理解程度。

2.评估学生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的掌握情况。

3.评估学生对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在《自然灾害》的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成因。

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2. 认识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如地震、台风、洪涝等;3. 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4. 培养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并能够初步分析其影响。

难点在于理解复杂的地质和气象现象,如地震的构造原理和台风的生成过程。

针对这些难点,将通过图示、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自然灾害》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等内容的PPT;2. 收集典型自然灾害的案例,如历史上的地震、台风事件等,用于分析其影响;3. 准备视频资料,如自然灾害的生成过程、灾害现场实录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4. 准备相关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因素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程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需用生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震撼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知识点讲解1. 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教师需详细讲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并解释每种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及特点。

通过图表、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灾害的分布和影响范围。

2.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影响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互动学习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及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教案

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教案

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

2. 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全的影响。

3. 了解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救。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防范的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风暴、海啸、火山爆发等。

(2)自然灾害的分类。

研究人员依据自然灾害的不同影响因素和危害特征,将其分为三大类: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

2. 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全的影响。

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是最直接的影响之一。

(2)经济损失。

各种自然灾害往往导致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3)生活质量下降。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4)社会稳定性降低。

自然灾害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 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救。

(1)预防自然灾害。

① 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

科学的预测和研究能够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② 协调各方面力量,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

政府、企业、社区、个人应携手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

③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自救。

① 安全避难。

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尽可能地远离危险区域,找到安全的避难处。

② 自我保护。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③ 寻求帮助。

如果坚持不下去或情况变得危险,及时向搜救人员求助。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防范的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本次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全的影响;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救。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特点和危害,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特点和危害,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吗?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 (1)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①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② 教师对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进行简单介绍,强调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类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2)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① 让学生观察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② 教师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简单介绍,强调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危害。

(3)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① 让学生讨论一些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② 教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简单介绍,强调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 ① 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知识,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② 教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强调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救援措施。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特点、危害、预防和应对措施等。

小学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小学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2、让学生了解应急预案和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如何告诉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认真讲解和提示,给学生指导。

2、以图形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内容一、自然灾害的种类1、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断裂形变和能量释放现象。

2、台风:是指热带和亚热带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3、暴雨:是在短时间内下大雨的自然现象。

4、洪水:是由于极端天气或极端地质事件导致的水灾。

5、泥石流:是由山区的雨水、融雪等引起的含大量泥沙和岩石碎块的流滑体。

1、地震预防。

地震前,应该进行物品安全牢固的确认和儿童逃生的演练,还应知悉至少两种紧急信息报告的方法。

地震期间,如果在室内,应避免靠近窗户和易坠物品的地方。

如果在户外,应远离建筑物和易坠物品的地方。

2、台风的预防。

台风来临前,应尽量关好门窗、检查室外的物品,如花盆,保持房内空气流通。

台风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避免靠近易受影响的区域,如海边、高山、树林等。

3、暴雨的预防。

暴雨前,应清理雨水沟、雨水瓶等,妥善安置可以浇水的鲜花、盆栽等。

暴雨期间,要注意自身安全,不要穿过积水处,切勿在下水道中玩水,以免被冲走。

4、洪水的预防。

洪水前,应尽量搬走易受泡水的家具、电器等,妥善保管重要的文件、贵重物品等。

洪水期间,应尽量在家中避险,如水位上涨,应立刻转移到高处,远离可能发生山洪的地方,不要轻易越过泥沙或积水。

5、泥石流的预防。

泥石流前,应加强监测,确保相关河道的流量、水位等水文要素的及时把握。

泥石流期间,避免进入山区,以免被掩埋或受伤,不得从已淤积的河道中游泳。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自然灾害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方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自然灾害的能力。

(2)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2. 自然灾害的危害3.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介绍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特点。

(2)自然灾害的危害: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3)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讲解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措施及具体方法。

(4)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特点: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特点及应对策略。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如地震逃生、洪水自救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4.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应急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 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

3.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自然灾害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它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危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能,是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灾害》为例,设计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危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和危害,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能。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自然灾害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灾害。

2. 新授新授:自然灾害的类型:介绍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如地震、火山、洪水、台风、干旱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如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海洋环境等,并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

自然灾害的危害:探讨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并通过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后果。

教案自然灾害

教案自然灾害

教案:自然灾害一、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自然灾害的学习与了解,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增强他们的灾害预防和自救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学会如何识别、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为他们未来面对自然灾害时能有效应对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包括地震、洪水、台风、飓风、干旱等。

2. 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原因和发生机制。

3.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巧来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救能力,以应对自然灾害时的紧急情况。

三、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分类:a. 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

b. 气象灾害:洪水、台风、暴雨等。

c. 水文灾害:干旱、沙尘暴等。

2. 自然灾害的成因原因和发生机制。

3.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a. 地震:识别安全地带、携带急救包、室内避震等。

b. 洪水:掌握洪水逃生技巧、合理规划家庭住址、不靠近河流等。

c. 台风:预测台风信息、家庭防台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d. 干旱: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制定应急水源等。

e. 其他灾害预防与应对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2.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探究不同自然灾害的成因原因和发生机制。

3. 游戏活动:设计自然灾害应对演习,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情况。

4.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5. 组织学生制作海报或手册,总结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的关键要点。

6. 开展班级或学校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的自然灾害场景,让学生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和提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制作的海报或手册,评估学生对于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要点的理解情况。

3. 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中,通过观察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和行动评估他们的自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主题: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以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3.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

2.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模型或视频。

3.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灾害的了解。

2.师生互动: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让学生猜测它们是属于哪种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20分钟)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前期的学习和观察,总结自然灾害的分类和特点,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等。

2.教师示范:通过教学课件和图片,详细介绍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

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20分钟)1.师生互动:让学生讨论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如物质损失、人员伤亡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自然灾害对人类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30分钟)1.示范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如在地震发生时要迅速逃出危险地带,火灾中要冷静使用灭火器等。

2.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地震和火灾的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应对措施,如疏散、报警等。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回顾:师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2.教师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自然灾害。

六、课后拓展(10分钟)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自然灾害》的读书笔记,对于感兴趣的自然灾害,进一步进行深入的了解。

2.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猜测自然灾害,并通过教学课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掌握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视频,如地震、洪水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灾害。

2、知识讲解介绍常见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

结合图片、图表等资料,详细讲解每种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

(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等严重后果。

(2)洪水洪水通常是由于暴雨、河流决堤等原因引起的。

洪水会淹没农田、房屋,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会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

(4)干旱干旱是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导致的,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粮食减产,甚至引发饥荒。

(5)滑坡滑坡是山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常发生在山区。

(6)泥石流泥石流是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然灾害进行深入讨论。

讨论的内容包括:该自然灾害在本地区发生的可能性、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共含1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自然灾害》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2.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活动准备: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活动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四川汶川地震。

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由于这两次灾害发生的时间离同学们较近,所以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

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图标,了解灾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图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教师示范图例。

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

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说说顺口溜或谜语,让其余同学猜一猜)。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自然灾害的图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自然灾害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其特点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应急救援和防灾知识的教学材料相关的实地考察和模拟演练活动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其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威力和破坏性。

步骤二: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教师教授学生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让学生掌握如何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并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技能。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教师通过自然灾害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应急救援演练和模拟灾害逃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技能。

步骤四: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教师通过自然灾害教学,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灾害与环境破坏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为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和其特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方面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应急救援和模拟演练活动中的表现和应对能力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意识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灾害防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应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3.通过学习自然灾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作业评价:
1.作业评价将关注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老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采用图文并茂、案例教学等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及防治措施,注重对重难点的剖析和讲解。
3.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如模拟地震逃生、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a.自然灾害的成因有哪些?
b.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有哪些?
c.针对不同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治?
2.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a.列举三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b.分析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a.模拟地震逃生: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培养学生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b.绘制自然灾害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表,绘制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一章,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数据,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灾害的成因、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完成灾害防范手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顺利完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灾害的严重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灾害案例,总结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初二自然灾害微课教学设计

初二自然灾害微课教学设计

初二自然灾害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自然灾害及其特点3.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和方法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一段自然灾害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和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吗?”、“你听说过哪些自然灾害?”、“你觉得自然灾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等。

活动二:概念与分类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的PPT,教师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类,并进行详细解释。

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活动三: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各类自然灾害的特点,包括地震、火山、飓风、洪水、干旱等。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破坏性。

活动四: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教师通过示意图和案例,向学生介绍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学生可以参与讨论,探讨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如何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五: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讲解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和方法,包括预防、减灾、抢救和修复四个阶段。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预防措施和紧急救援方法,并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培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活动六:总结和反思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复习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听取学生的发言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方法的理解程度。

3.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设计并展示一种自然灾害应对方案,评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自然灾害”。

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成因,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类型的特点。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现象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讲解新课(1)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3)讲解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我国某地发生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

4. 例题讲解(1)讲解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相关例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例题。

5. 随堂练习(1)发放自然灾害相关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辅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醒学生关注防灾减灾。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

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3.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3)谈谈你对防灾减灾的认识。

2. 答案:(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地质、气候、生物等因素,造成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现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特点和危害。

- 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和救援措施。

- 学生能够学会使用地图、图表、图片等工具来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搜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

- 通过写作、演讲、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和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自然灾害的定义、类型、特点和危害。

- 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和救援措施。

- 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影响。

2. 教学难点 - 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预测方法。

- 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和社会响应。

- 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减灾策略。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因、危害等知识。

- 讲解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救援等措施和方法。

- 讲解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趋势等规律和特点。

2. 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自然灾害的相关问题,如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预防、应对等。

-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交流。

-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

3. 案例分析法 - 选择一些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 -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网络搜索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 、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板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气象灾害干旱华北(春旱)
洪涝南方
台风东南沿海
寒潮全国(除青藏高原)
地质灾害地震全国都有地震带(台湾,西南多地震滑坡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 种类多
2 分布广
3 频次高(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
4 受灾严重
三、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
四、防灾减灾的环节
1 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2 建设防灾工程
3 做好灾前准备工作
4 及时救援与救助
五、加强灾害自救能力
八、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
展示诏安因台风“天兔”而造成的
危害的图片。

还记得中秋节放假三天过后,
因为什么我们又多放假了两天吗?没
导入
错,是因为台风“天兔”,台风“天兔”给
我们诏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台风是
新课一种灾害,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
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
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

[板书] 第四节自然灾害学生根据经验回答知道的灾害,看图
了解台风灾害带来的危害
从学生身边发
生的自然灾害
入手,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本
节课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必须自主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学习
[板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学生看书回答,找到自然灾害的内
涵,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培养提取有用
地理信息并对
这些信息进行
加工和总结的
能力。

提示: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加上灾情
小试
才是自然灾害
身手
学生完成55 页活动题,并回答。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承转
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
过渡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提示:从成因和危害来了解我国常见
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强调小组
合作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各小组的学习讨论。

)最后作适当的
研究
补充和总结。

[板书] 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表格)前后桌讨论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讨论后四个组选出代表发言,阐述一
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培养合作能力。

学习
学习了解了我国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

小结
提示:看图的步骤
画表格,补充总结完一种自然灾害的
自主分布地区后,补充说明这种自然灾害
学习集中分布在这个地区的原因。

引导学生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第二个
特点分布广
学生看图回答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
地区。

培养读图分析
能力。

承转从以上所了解的我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我国自然灾害的两个特过渡点,种类多和分布广,下面继续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特点。

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看书和阅读材料
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另外两个特点频自主
次高和受灾严重。

学习
强调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
国情之一。

学生看书,找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另外
两个特点。

培养分析资
料的能力,从中
提取有用的地
理信息。

所以,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
布广,频次高,受灾严重的特点。


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小结
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过渡
灾工作,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
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阅读课本
58 页到59 页,找出来。

学生看书回答我国在防灾减灾中取
得的成就。

培养学生在
资料中获取有
效地理信息的
能力。

从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成就中,我们
可以总结出防灾减灾的环节。

延伸
拓展从四幅图总结出防灾减灾的环节。

培养提取有用
地理信息并对
这些信息进行
加工和总结的
能力。

遇到地震泥石流该怎么办?
实际
强调要了解一些有效避灾的方法,增运用
强灾害自救能力。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畅所欲言。

回归生活,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
地理。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

我国的自然灾害的课堂
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

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

总结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