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救命骨髓》优质教学设计(精品)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54e064de80d4d8d15a4f6f.png)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内容:S版小学语文第六册20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情感,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教学过程:一、全班同学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词语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
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
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2、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1)、“两岸”指什么?(2)、骨髓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救命骨髓”?(3)、这是谁的骨髓?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生命呢?(4)、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5)“生命桥”指的是什么?(6)、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7)、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师: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课件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
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5d45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髓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骨髓捐献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骨髓的基本知识。
2. 骨髓捐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骨髓捐献的注意事项。
2.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骨髓捐献宣传册。
3. 互动环节所需道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骨髓捐献的宣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提问:“你们知道骨髓是什么吗?它在医学上有什么重要性?”2. 讲解骨髓的基本知识(10分钟)通过PPT讲解骨髓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髓的类型、功能以及捐献骨髓的意义。
3. 骨髓捐献流程及注意事项(10分钟)讲解骨髓捐献的基本流程,包括报名、体检、配型、捐献等环节。
强调捐献骨髓的注意事项,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4. 互动环节(10分钟)设计互动游戏或问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骨髓捐献的认识。
例如,设置“骨髓捐献知识问答”环节,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获得小礼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鼓励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骨髓捐献。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骨髓捐献的现状。
2. 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骨髓捐献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骨髓捐献流程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及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理念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骨髓捐献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骨髓捐献的过程,增加对骨髓捐献的了解。
2. 邀请骨髓捐献中心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骨髓捐献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04d3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2.png)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骨髓移植 的相关知识。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 、动作、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
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01
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大 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0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 讨交流,解决预习中提 出的问题。
03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人 物的高尚品质,体会文 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模拟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沟通和决策 场景,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归纳小结
总结课程内容
回顾本课所学的骨髓移植相关知识, 强调捐献骨髓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骨髓移植背后的伦 理、社会等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 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01
02
03
讲解与演示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演 示,向学生介绍骨髓移植 的原理、过程、意义等核 心知识。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与骨髓 移植相关的伦理、法律等 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 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骨髓 移植案例,深入理解骨髓 移植的实践应用和社会价 值。
学生活动
角色扮演
《救命骨髓》教学设 计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02
03
04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 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课文背景介绍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8658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3.png)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骨髓捐献概述1.1 介绍骨髓捐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2 解释骨髓捐献与血液捐献的区别1.3 讨论骨髓捐献的意义和影响第二章:骨髓捐献流程2.1 介绍骨髓捐献的基本流程2.2 解释骨髓捐献的步骤和时间安排2.3 讨论骨髓捐献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问题第三章:骨髓配型与匹配3.1 介绍骨髓配型与匹配的基本概念3.2 解释骨髓配型的方法和过程3.3 讨论骨髓匹配的重要性及其对捐献和接受者的影响第四章:骨髓捐献的准备与检查4.1 介绍骨髓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项目4.2 解释骨髓捐献前的健康评估和血液检测4.3 讨论骨髓捐献中的安全和卫生问题第五章:骨髓捐献的康复与关怀5.1 介绍骨髓捐献后的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5.2 解释骨髓捐献后的身体反应和恢复期5.3 讨论骨髓捐献者的关怀和支持系统第六章:骨髓捐献者的心理准备6.1 介绍骨髓捐献者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6.2 讨论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包括应对压力的方法和建议6.3 分析支持系统和亲友在心理准备中的作用第七章:骨髓捐献的社会意义与影响7.1 探讨骨髓捐献对于患者和家庭的意义7.2 分析骨髓捐献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价值7.3 讨论如何提高公众对于骨髓捐献的认知和参与度第八章:骨髓捐献的法律法规8.1 介绍与骨髓捐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8.2 解释骨髓捐献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8.3 讨论法律法规对于骨髓捐献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第九章:骨髓捐献的案例分享与讨论9.1 分享成功的骨髓捐献案例,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9.2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环节和经验教训9.3 讨论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提高骨髓捐献的成功率第十章:救命骨髓课堂的实践活动与反思10.1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骨髓捐献的过程10.2 分析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骨髓捐献概述补充说明:强调骨髓捐献对于治疗某些血液疾病的关键作用,以及捐献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0救命骨髓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20救命骨髓](https://img.taocdn.com/s3/m/1ae8f0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e.png)
教案主题:《救命骨髓》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救命骨髓》的作者和背景知识。
2.通过阅读,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塑造。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救命骨髓》。
2.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和练习。
【教学过程】【导入】1.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救命骨髓》的作者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对这个作品有所了解。
提问:有没有听说过《救命骨髓》这个故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阅读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阅读《救命骨髓》。
3.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涵。
例如: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分组讨论】4.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
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起来思考并进行讨论。
(1)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去救别人的生命呢?(2)小男孩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你们身边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请谈谈你的感受。
【个人写作】5.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自己的想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和主人公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
【总结】6.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拓展延伸】7.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积极向上的故事书籍,鼓励学生多阅读,发现更多有意义的故事和人物。
【课后作业】8.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救命骨髓》这个故事。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_4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_4](https://img.taocdn.com/s3/m/5e535c86eff9aef8941e06e1.png)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3、自学生字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理解词语: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教案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afced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1.png)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教案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导语:今天我们要研究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三)全班齐读课题,再读生词“骨髓”,理解“骨髓”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二)认读生字词。
1.学生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
3.辨析难字难理解的词。
三)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理解重点句一)师生对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题中的“骨髓”指谁的骨髓?(相机板书:台湾)2.师:他用自己的骨髓救了谁的命?(相机板书:大陆)3.师:他为什么需要别人的骨髓来救命?(相机板书:白血病)4.师:谁听说过白血病,请向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白血病资料,老师梳理、补充)二)小结引导:是啊!白血病是那么的可怕,当夫妇俩得知儿子得了白血病的消息,就如晴天霹雳。
你知道什么叫晴天霹雳吗?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导朗读。
四、深入理解一)分组小组合作,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展示小组讨论成果,交流分享。
五、拓展延伸一)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白血病的知识。
二)学生自主搜索相关新闻,了解更多关于骨髓捐献的信息。
三)学生自主撰写感想,分享自己对于生命和爱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一)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回答问题,梳理思路。
二)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巩固研究成果。
七、作业布置一)预下一课,准备好课前作业。
二)撰写感想,分享自己对于生命和爱的理解。
设计说明:过好生字关是理解课文的前提。
课标指出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语文研究空间。
通过引导理解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本节课要教学生如何通过理顺序、体会写法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导入展示救命骨髓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人物和故事。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生命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_1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_1](https://img.taocdn.com/s3/m/26b8af80bb4cf7ec4afed0d5.png)
语文S版:《救命骨髓》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核心提示: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
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
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
(出示课件《我想回家》)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
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9c3c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1.png)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
2.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使用投影仪将教材第31页的文章展示在黑板上。
2.给学生展示一段有关故事背景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3.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怎么理解‘救命骨髓’这个标题的?”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展示。
Step 2:阅读教材(10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31页的文章,并标记重点内容。
2.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Step 3:理解故事情节(15分钟)1.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
2.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
Step 4:拓展思维(15分钟)1.教师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只有骨髓才能救命?还有其他东西可以救命吗?”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讨论。
Step 5:总结梳理(5分钟)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情节和中心思想。
2.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并将作业带到下一节课上。
Step 7:课堂展示(5分钟)1.请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读给全班听,并进行互评。
2.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故事《救命骨髓》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理解了故事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
![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1d6b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救命骨髓课堂教案设计学科领域:生物、健康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骨髓的基本知识和功能;2. 使学生掌握骨髓捐赠的意义和过程;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4. 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和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1. 骨髓的基本知识和功能;2. 骨髓捐赠的意义;3. 骨髓捐赠的过程;4. 骨髓捐赠的注意事项;5. 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髓的基本知识和功能、骨髓捐赠的意义和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骨髓捐赠的真实情况;3. 小组讨论法:讨论骨髓捐赠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骨髓知识和骨髓捐赠过程的掌握情况;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等,了解学生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态度的认同程度。
二、第一章:骨髓的基本知识和功能1.1 骨髓的定义和分布讲解骨髓的定义、分布部位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1.2 骨髓的类型和功能介绍红骨髓和黄骨髓的特点,以及它们在造血和免疫方面的功能。
1.3 骨髓的和更新讲解骨髓和更新的过程,以及造血干细胞的作用。
三、第二章:骨髓捐赠的意义2.1 骨髓捐赠与救治患者阐述骨髓捐赠对于救治重病患者的意义,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2 骨髓捐赠与基因多样性讲解骨髓捐赠对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作用。
2.3 骨髓捐赠与人体健康分析骨髓捐赠对捐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捐赠后的恢复过程。
四、第三章:骨髓捐赠的过程3.1 骨髓捐赠的准备介绍骨髓捐赠前的体检、血液检测等准备工作。
3.2 骨髓捐赠的方法讲解骨髓捐赠的具体操作过程,如骨髓穿刺、采集等。
3.3 骨髓捐赠后的注意事项强调骨髓捐赠后的休息、饮食、用药等注意事项。
【教育资料】《救命骨髓》教学设计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救命骨髓》教学设计学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6799359a98271fe910ef9a0.png)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3、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1齐读课题。
2、(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3、自学生字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教师学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https://img.taocdn.com/s3/m/93ea6d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4.png)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2.掌握教材重点知识点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新能力;5.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姓名:《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2.适用年级:三年级;3.适用教材: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4.主要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材《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为基础,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环节(5分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相关短视频,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上台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讲解课文重点句子和生词,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课文学习(25分钟)•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并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补充课文的相关知识点。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2. 课文解析(2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和要点。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读,理解文意。
3. 拓展活动(20分钟)•小组合作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展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互评。
4.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拓展内容。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
2. 学习新知(20分钟)•教师讲解新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学生跟随教师诵读新知识点,理解文意。
3. 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91927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a.png)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
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明白得、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过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识字,明白得生字词。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适应。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明白得“跨过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明白得骨髓移植对青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备: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1、小孩们,看着你们脸上辉煌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往常的一个学生,她和大伙儿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以后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
(出示课件《我想回家》)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小孩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期望!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明白得读课题)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如何样的遭遇?3、对,他确实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青年,现在他已是生命垂危。
4、小孩们,当父母得知小孩的病情时,他们如何样?出示:“白血病”!大夫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
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小孩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2) 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3) 是啊!父母明白白血病的严峻,他们年仅16岁的唯独的亲小孩危在旦夕,现在父母的心情如何?(依照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4) 现在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确实是(生回答),因此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5) 假如我们差不多上青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6) 小孩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亲小孩那真切的爱。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https://img.taocdn.com/s3/m/3656217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6.png)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救命骨髓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下册内容中四字词,识字量达到400个以上。
2.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下册所学的诗歌、儿歌等文学作品。
3.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听、说、读、写方面有明显提升。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下册内容中的四字词。
2.诗歌、儿歌等文学作品的理解与背诵。
3.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提升。
三、教学安排1. 认识四字词•单元1:识字:山峰、沙漠、百合、树林、梅花、景色、山洞等。
•单元2:识字:双眼、园林、查找、筹备、止咳、停车、三级等。
•单元3:识字:松鼠、飞鸟、七颜八色、食品、麻烦、日历、分钟等。
•单元4:识字:水仙、蜻蜓、针线、小鹿、蜘蛛、木棒、仙人掌等。
2. 诗歌、儿歌等文学作品•单元1:《登泰山》、《啄木鸟》、《荷花》等。
•单元2:《不见不散》、《感恩的心》、《浣溪沙·折柳》等。
•单元3:《小白兔和小灰兔》、《四季歌》、《小河流水唱晚歌》等。
•单元4:《溪边树》,《对联》,《小兔子乖乖》等。
3. 听、说、读、写提升•单元1:听故事并表达故事情节,说出感悟。
•单元2:阅读课文,并进行语音把握、情感把握以及全文把握。
•单元3:利用课本中的句子,进行意思表达和写作训练。
•单元4:听写、默写、描红等综合练习。
四、教学方法1.以情境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增加学习趣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语音把握、情感把握、全文把握等形式,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4.采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上采用听写、朗读等形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2.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3.采取学科素养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资料和工具1.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白红鸽
![《救命骨髓》教学设计 白红鸽](https://img.taocdn.com/s3/m/19ac6328eefdc8d376ee32a3.png)
20.《救命骨髓》教学设计李家堡乡学校白红鸽一、教材分析:《救命骨髓》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年仅16岁的四川乐山少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参透着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之间那难以割舍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内容是捐助骨髓的事,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会见过类似的报道,因此理解这篇文章并不会太难,教学中可以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懂得要关爱他人的道理,再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
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另外在课结尾处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与回顾,从而升华单元情感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
深化本单元的“爱”的主题,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得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的启示。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难点: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一个可怜的孩子,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憧憬,然而他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
(出示课件《邓鸣贺白血病病情介绍》)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氛围。
3、白血病,你们了解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138e806c175f0e7dd1372a.png)
救命骨髓教案设计导读:设计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
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
(出示课件《我想回家》)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
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啊!”(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配音解说)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慈经医院的专家们如此奔波,如此争分多秒,这十几个小时里纵然有重重的困难,也无法阻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啊!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子“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告诉所有关心少年的人吧!读——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品味台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出来,这一感人的壮举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师再引领学生从“立即”、“火速”、“马不停蹄”这些词语中感受紧张的氛围,骨髓的保存期仅仅只有24小时,在24小时内飞机从台湾花莲飞到台北,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在从香港飞往成都乐山,运送骨髓路途的遥远与辛苦,把救命骨髓准时送到手术台,成功的植入内地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台湾慈济医院的专家们奔波、忙碌、争分夺秒,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与时间争夺生命,纵有困难千重,但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这真情实感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救命骨髓》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S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0课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年仅16岁的四川乐山少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参透着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之间那难以割舍的亲情。、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评析】:通过学情预设,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感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海峡相隔,但同一国土,同一国人,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同根同源这一血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老师用深情、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加深学生对文本涵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峡的桥是生命的桥、是爱心的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骨肉相连的情感的结晶。
(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评析】: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做出相关的标注,出示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图课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悟的读、指导性读,品味“声泪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义,体会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时那惊呆的表情、揪心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1)情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 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过度:孩子们,文章学到这儿,让我们在一次回头来细细品味文章的最后几个字——跨越海峡生命桥。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音乐及动画)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评析】:课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05年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六班学生李静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了我们,接着出示课件“我想回家”这一催人心肺的真实的情境画面,导出课题“救命骨髓”,叙述我国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万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相配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营造了学习氛围,然后激发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带着质疑走入课文。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学情预设:因为我们是骨肉同胞,我们有着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孩子们,你们试想一下:一位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床上,针头刺进肌肤,他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他心里会怎样想?
(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他们真的是骨肉同胞吗?(不是)是啊!他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台湾青年却能够为了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这位青年捐献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生回答)
设计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命对话。潜心涵泳,通过对语言文字等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朗读、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台湾青年忍受着针头刺进骨头时阵阵疼痛,这又怎能叫人不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来读——
也许台湾青年和少年永远不会在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血脉亲情,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来读——
1、孩子们,父母此时想挽救少年的生命,还有谁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2、集体交流汇报。
3、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随机引导品味)
出示:
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唯一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生回答)
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板书设计20 救命骨髓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花莲——台北——香港——四川乐山
台湾血脉亲情大陆
【评析】:老师通过巧妙又精心设计的板书,寓意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之桥,突出了中心,深化了心。
【总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要关注语文学习的特点,萌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走上自读、自悟、群读、群悟、练有所得、读有自知的学习道路,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学生读书的机会,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收一份主导权,学生就多一份主体权。相信学生能行,“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哪些词语写得最好,再带着感情读一读?”“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为何而激动?”此类体现课堂主题回归的语言践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理念。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顺学生而教,是我们语文课坚持的方向,相信,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确立之日,就是教学改学取得突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