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
墨子:言,出举也。举:意思。把心中认识的成果表达出来。
扬雄:言,心声也。
洪堡德: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
索绪尔: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注意区分思维与思想。思维和思想不同,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动脑筋、认识现实的过程。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世界的成果。
聋哑人的思维。有无思维,有无抽象思维能力?
大连一所聋哑学校的一年级教师魏华忠在《聋哑人的思维和语言》一文中提到一个很生动的例子:1963年班上收来一聋哑儿童,(12岁左右),经过半年学习,有一次作文造句,他写道:“我的爸爸是工人”,“我的爷爷是渔人”。老师用手势语问他:“你写的是真的吗?”他非常认真地表示绝对没错。从此,老师一有空就和他连作手势带画图,详细盘问他的家庭情况。他清晰地记得他丢失那年的前后经过,他也记得家里发生的许多住事,他爸爸每天拿着饭盒去上班;他爷爷怎样撑小船在河里撒网捕鱼;他家的炕席烧了个洞;他妈妈怎样厉害,打过他;他小时候淘气,被马蹬破了头;他也清楚地描述妈妈又胖又高,奶奶双目失明,妹妹天天背书包去上学;他还讲述了他家房子的样式,村外河对岸有堆积如山的炉灰渣,在炉渣山上有来日奔跑的小翻斗火车……。手势语、文字、图画打开了他的心灵,把多年闷在心头的住事一一说出来。1968年父母找到孩子时,老师将这些住事一件件说出来,父母惊呆了“哎呀,我家的事,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教师得出结论:聋哑人的脑子中有思维,它需要文字来促进其发展。如果掌握了文字,就促进了抽象的发展。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就得用语言进行思维。以正常人与聋哑人比较,虽然聋哑人有思维,并能用手势语表达一定的意思,但由于没有没有正常人所具有的语言工具,其思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抽象的意思得不到正确表达,也无法自如地表示各种复杂的情感。以上聋哑人的回忆,应该说更多的带有思想的成分,其表述出来,也主要靠的是一些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而掌握了语言的正常人的思维就不受到这种限制,既可以说古道今,上天入地,又可以表达深邃抽象的哲理。语言跟随思想纵横驰骋,任何非语言的工具都无法实现语言的这种功能。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两种独立现象。
1.思维与语言不可分离
在讨论语言与思维的最初关系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难题:思维在先还是语言在先。这个难题同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一样的困拢人。如果说语言先于思维而存在,那么就会有一种无目的意识即没有任何思想内容,不表达任何思维活动的“语言”;如果说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那么,除非承认这样的论断,即最初人的思维活动不凭借语言(而后来又凭借语言)独立地进行,而这种独立进行的思维活动却又不能不对社会生活施加直接的影响(这几乎是不
可想象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并没有直接接触这个难题,他只强调了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也创造了语言。
现时髦:语言与思维同步性。即语言和思维是同劳动一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
例证:
(1)思维活动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苏·波罗夫斯基搞的实验:用语言器官的电生理学搞,先用一个电流计,一电极放人的舌头或嘴唇下面,叫人心里想加减乘除,电流上出现电波,然后又大声讲,电波一样。又叫背诗,先在心里想,后大声念,电波也同。
七十年代欧美研究神经的心理学,用电脑图机把心里想东西现出来。如rock(岩石、摇动)。如理解成岩石和理解为摇动波纹不同。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如果理解
不同,波纹也不同。
(2)语言在无声思维阶段与传讯思维阶级。
无声思维阶段即内部语言,传讯思维阶段即外部语言。这是心理学中的叫法,出声的说话,由声音这种物质材料传达出来,即外部语言。不出声的说话,听而不闻,感而不觉的,如默写,写作,思维等,都是内部语言,如“话已经到了嘴边,但终于又咽了下去”,这种被咽下肚子的“话”,也就是这种内部语言。内、外部是过去的提法,还是称无声、传讯较确切。
有人性情开朗,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了,有人性格沉默,人们形容,“一天到晚可以不说一句话”。一个人真的能够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吗?不可能。那么《红岩》中华子良装哑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那样长时间没跟谁说过话又为何解释呢?1974年,日本曾发现两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失在国外的人──受武士道精神毒害的
日本侵略者官兵。其中一个在菲律宾卢邦岛的丛林中独自生活了二十九年,另一匿居在印尼英罗泰岛的丛林中共达三十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也没有说话。但事实上,无论装哑巴也好,独自一个人匿居在丛林中也好,他们同样是不能离开语言这伙伴的,原因是他们不可能完全停止思维,只要思维没有停止,那么作为思维的工具的语言,也就仍然在使用着,因而他们仍然在说着话,这个话,即“内部语言”。
(3)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语言;直立行为。
狼孩──由狼抚养的孩子。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共发现了三十多个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其中有二十多个是由狼抚养的,当然也有由虎或熊抚养的。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曾
发现两个狼孩,都是女孩,小的约一岁半,叫阿玛拉,不久便死去了。大的叫卡玛拉,在保育院生活了九年,约十七岁时死去。在人类社会中成长的孩子,两岁已经会说许多话,七岁时话已经说的相当好了,但是所有在兽群中长大的孩子,都不会说话。不仅一岁半的阿玛拉不能讲两三个词组成的话。就是八岁的卡玛拉在保育院里生活了九年,也仅仅学会了六句话,而在人类社会中长大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本事都却是惊人的:五岁以后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
语言,七岁以前换一个语言环境,不出一两年工夫,就能迅速地掌握任何一种方言或语言(口语)。一位神经外科专家怀尔得·彭菲尔德说:“儿童在九至十二岁以前,是学说话的专家,
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根据现代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纪录儿童学话等过程:
出生至三个月:发音阶级。a.、i、.u.多韵母,声母少,仅h、m。
四个月至八个月:连续发音阶段。ba………da……
九个月至一岁:学话萌芽。不同音节连续发音:阿鲁普、阿鸠尼贝,开始声与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似懂非懂。
一岁至一岁半:单词句。
一岁半至两岁:简单句。
二岁至三岁:复合句的发展。
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语言能力也发展;反过来,语言的发展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所以思维这一内心活动是始终不能离开语言的。它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语言材料,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语言也一刻不能离开思维,没有思维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