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语文: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
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夸张、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开端、发展:范进中举前境遇。
(1-2)
高潮: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3-5)
结局:胡屠户“治疯”,张乡绅会范进。
(11-12)
五、完成范进中举前后各种人变化的表格,归纳出范进的性格。
六、精读第5段: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2、归纳课文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四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3、课文如何描写范进发疯的?
4.范进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七、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八、作业。
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一、学习鲜亮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讲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责。
教学设想一、使学生明白得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以课堂练习为线索,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采纳以练代讲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明白得文章内容的目的。
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明白得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教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
1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完成〝预习提示〞后面的三项字、词练习。
2 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判。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因此讲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摘自鲁迅«中国小讲史略»〕3 疑难词语补充讲明。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讲的中了相公。
〝相〞读xiàng,不读xiāng;〝中〞读zhòng,不读zhōng。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今后:闯来。
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往常〕。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什么缘故古代的白话小讲中有这么多难明白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适应用语,现在已被剔除,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阻碍。
如〝谨具贺仪〞〝华居〞等。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讲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4 学生看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课堂练习。
学生使用工具书,对比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范进中举》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小结:本文通过X进中举前后境遇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毒害、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
(4)速读课文,划出描写X进的有关内容。
5. 精读课文第5节,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写X进发疯的?
(3)“噫!好了!我中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1) X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五、写作特色:1.善于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2.运用夸X、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举例分析)
【教学后记】
【学时安排】两课时
【课堂助学】
第一课时
1.导入
2. 点明文体,回顾小说的知识。
3.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作者简介;作品介绍;字词检查。)
4.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X进中举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中举后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X进中举前后的状况有哪几点变化?
2)个人原因:X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从病理学分析:X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X进中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X的语言;2.理解分析X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1.X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某某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四、X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X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一)(1—2)写X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X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X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③(11—12)X乡绅拜会X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②X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③胡屠户“教导”X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⑥X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⑦屠户为什么断定X进中不了举人?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X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范进中举》教案 (新版)苏教版
《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3.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2.感知艺术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3.检查巩固生字词。
4.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教学步骤一、析题与作者、作品简介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科举制度: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新版苏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范进中举课题范进中举目标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教学过程备注一、学在课前1.填空《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代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举()作揖.()商酌.()拙.病()相.公()兀.自()带挈.()名讳.()桑梓.()啐.在嘴上()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才去不到两个时候....。
()(2)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3)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4)父子见教..的是。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屠户把银子(拿捏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伸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收缩放)了回去,往腰里(揣塞放)------5.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__________(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2)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___________(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就想天鹅屁吃!(3)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__________(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6.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你知道下列称谓是怎样的一种称呼?(1)阁下:__________ (2)足下:___________(3)愚:____________ (4)生:二、课堂探究1、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 苏教版
章节与课题第19课范进中举——吴敬梓课时1-1 主备人张琼审核人初三语文组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品味精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教师二次备课栏【自学准备】:1.题目解读《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事件(中举)。
“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2.走近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腆.()着肚子啐.()在脸上避讳.()绾.()了头发星宿.()攥.()紧带挈.()桑梓.()4、熟读课文,掌握故事内容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一、梳理情节。
请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出其内容。
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二、复述故事。
要求学生通过自我复述、同桌间相互复述的方式,将故事用现代汉语复述出来。
三、范进中举前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1、归纳变化。
八年级语文下17.《范进中举》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下17.《X进中举》备课指导【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作揖(yī)屠户(tú)带挈(qiè)浑家(hún)女婿(xù)行事(háng)醺(xūn)腆(tiǎn)啐(cuì)狗血喷头(xuè)尖嘴猴腮(sāi)簇拥(cù)踱(duó)讳(huì)阎王(yán)踹(chuài)拙病(zhuō)淋漓(lín)(lí)商酌(zhuó)心窍(qiào)诧异(chà)星宿(xiù)斋公(zhāi)兀自(wù)畜生(chù)懊恼(ào)绾(wǎn)侥幸(jiǎo)轩敞(xuān)攥(zuàn)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作揖:拱手行礼。
浑家: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屠户:旧时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倒运:非法地来回贩卖货物;倒霉。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间相互的称呼。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也说狗血淋头。
尖嘴猴腮:形容人脸颊瘦削,相貌丑陋。
盘缠:生活费用,现多指路费。
商酌:商量斟酌。
心窍:指认识、思维的能力(古人以为心脏有窍,能思维)。
诧异:非常惊讶、奇怪。
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阎王: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也叫阎罗王、阎王爷。
营生:活计,工作。
侥幸:由于偶然因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祸。
乡绅:旧指乡间的绅士。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
考中的人称举人。
果不其然:果然(强调不出所料),也说果不然。
五、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晚年又号文林山人,某某全椒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
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某某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某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7.《范进中举》.doc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17.《范进中举》.doc17.《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3.比较孔乙己和范晋的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和难点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了解孔乙己、范进的不同遭遇,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多媒体和小黑板。
设计理念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讽刺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指南:孔毅已经是一位渴望成名的知识分子。
孔毅的傲慢、偷窃和懒惰让我们感到同情和惋惜。
范进的晋升情况如何?(黑板写作主题和作者)2.学生阅读笔记①.(给我看课件)师补充:《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确实是一幅刻画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群丑图。
要求:记住作者。
2、自主学习(展示课件2)听录音,熟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自读课文画出字词。
2.范进中举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3.试分析人物的语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小组或同位、前后位之间交流。
2.按角色阅读文本,输入各自的角色,体验胡屠夫和范进的形象。
4、反馈沟通(展示课件3)1.在句子中加一点注音符号。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让一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订正。
)2.范进中举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范进入主中举之前,他的家庭贫穷,社会地位低下。
这篇文章是如何反映的?中提之后,它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本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讽刺当时的人类状态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明确:(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来写范进的经济状况,通过旁人对范进的态度来写其社会地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 范进中举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17.X 进中举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X的语言。
2.理解分析X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重点: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描写。
领会对比、夸X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但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X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公(xiànɡ) 醺.醺(xūn)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 腆.着(tiǎn) 绾.结(wǎn)桑梓.(zǐ) 轩.敞(xuān) 锭.子(dìnɡ) 拙.病(zhuō)3.解释下列词语。
带挈:提携。
唯唯连声:连声答应。
万贯家私:大量的家财。
贯,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
拙病:奇怪的病。
桑梓:家乡、故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4.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台阶”图。
问题一:你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第1~2段)写X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侧重描写X进穷困寒酸的生活。
后一部分(第3~12段)写X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X静斋的拜访,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着重刻画X进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问题二:文中有哪些地方能表现中举前X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X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7《范进中举》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X进中举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X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运用对比和夸X进行讽刺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导:导出目标二、学:自主预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作揖()②星宿()③攥着()④腆着()⑤斋公()⑥行事()⑦带挈()⑧绾了()(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第回,作者是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回,主要描写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的腐朽。
三、议:互动探究1.感知文本。
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并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2.合作探究。
(1)X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有怎样的变化?他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2)X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你的理由。
(3)X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胡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4)胡屠户和X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
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X乡绅?(5)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请用《X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
(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四、结:课堂小结课文运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X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刻画了X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揭露。
五、练:课堂检测(一)根据注音写汉字。
笨(zhuō)_____ (pú)_____萨 (wù)_____自桑(zǐ)(二)选词填空。
第17课《范进中举》说课稿(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范进中举》说课稿(苏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讲课者:成章实验中学语文组常薇讲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损害的名著。
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
本篇课文共需三课时,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范进中举发疯〞的中心环节〔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3〕探究小讲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2.情感价值目标:通过主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对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3.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评判小讲人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看和摸索的能力〔3〕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三〕重点、难点:1. 重点:阅读明白得小讲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 难点:明白得范进发疯的缘故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讲教法:本文篇幅较长专门要注意精讲,讲求取舍。
要紧采纳以下教学方法:1、提咨询法: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咨询的导向作用是专门有必要的。
提咨询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情境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形象直观,活跃气氛,引起爱好,激发感情,引发感悟。
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聪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咨询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讲学法:1.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讲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
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2.学法指导:a.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b.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慧,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欢乐。
语文:第17课 范进中举 教案1(苏教版八下)
十七范进中举高手支招①阅读导航读前热身吴敬梓纪念馆吴敬梓出生在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的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
后来他移居南京,以卖文为生,经常过着衣不保暖、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然而他不以为意,依然豪放旷达,率直真诚,追慕先贤,淡泊明志,笑对人生。
在南京,他还积极倡导建立先贤祠,试图弘扬知识分子的传统道德精神,矫补时弊,挽救世风。
他饱览诗书,熔经铸史,著述甚丰,曾有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行于世,并著有《诗说》七卷,可惜后来大都散失了,现仅存四卷。
正是他多舛的人生经历、深厚的学识素养和愤世嫉俗的情怀,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对现实生活独具慧眼的深刻认识,成就他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淘宝路标1.抓住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主题的作用。
2.体会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
知识储备作者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省全椒县人,清朝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儒林外史》。
文题解读本文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人物和情节。
高手支招②感受鉴赏文本精研范进中举吴敬梓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这是胡屠户厚颜无耻的卖功。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他的所谓体统就是封建等级观念。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范进中举》学案(苏教版初二下)1doc初
中语文
小讲是人类生活的百科全书,读小讲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一辈子的感悟。
透过范进中举前后,专门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同学们不难看出封建社会各色人等的丑态,从而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一、整体感悟
1、扫瞄:积存字词
〔1〕、读准字音:
作揖.带挈.害羞
..星宿.
兀.自长.亲桑梓.忌讳.
〔2〕、释准词义
A、宗师讲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到里面去考他一考,如何
情愿?
B、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狠模样拿出来。
C、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讲道:〝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
D、屠户抓紧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讲道:〝也罢,你而今相与
了那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2、初读:感悟内容
〔1〕讲讲这篇小讲的三要素。
〔2〕找出文中最好笑、最杰出的片段。
二、分析揣摩
1、研读:分析人物
〔1〕读范进中举发疯部分,研讨范进是如何样的一个人?
〔2〕读胡屠户治疯部分,研讨胡屠户是如何样的一个人?
2、赏读:品味特色
〔1〕、品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以下语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A、〝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低着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去了〞。
B、屠户被众人局只是,只得连斟两碗酒,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受起,将平日的凶狠模样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C、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D、〝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抓紧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2〕品析对比的讽刺手法:摸索«范进中举»是如何样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
三、探究质疑
同学们学了«孔乙己»,再读«范进中举»,是不是有一种感受: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同以〝科举制度〞为话题,写了两篇异曲同工的传世之作。
你能不能就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语言风格或其中的某一方面作比较鉴赏。
四、读写结合
1、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专门好地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回忆去岁饥饿,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你不想一试身手吗?
2、有爱好把«范进中举»改成课本剧或挑一个自己喜爱的角色过一回演员瘾吗?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回〔课文内容所在的章节〕,了解范进中举前
后的的详
细情形。
2、假如有爱好又有时刻的话,可阅读与范进有关的章节或«儒林外史»
全书,领
略小讲精湛的讽刺艺术。
参考答案:
一、整体感悟
1、〔1〕作揖.〔yī〕带挈.〔qiè〕害羞
..〔miǎntiǎn〕星宿.〔xiù〕兀.自〔wù〕
长.亲〔zhǎng〕桑梓.〔zǐ〕忌讳.〔huì〕
〔2〕A写文章的功夫 B 顾虑 C 讲话尖刻 D 结交
2、〔1〕要紧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伸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范进中举发疯、胡土屠户治疯
二、分析揣摩
1、〔1〕范进: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迷了心窍的下层知识分子
〔2〕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
2、〔1〕 A、表现胡屠户粗鲁没修养,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市侩丑像。
B、表现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敬畏心理。
〝油晃晃的衣袖〞,把胡屠户的职业特点表现得专门鲜亮。
C、一个〝扯〞字,充分表现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极尽谄媚之能事。
D、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如特写镜头,讽刺意味十足。
〔2〕文章有多处对比,如:
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的身分对比。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被人们认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高贵之极;而眼前的那个范进的形象却是穷酸、疯狂、荒唐,丑态百出。
通过人物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因情势的不同而态度截然不同的对比,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现,同一地点、同一对象,评判完全不同。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却讲:〝我那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确实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如此一个风光的相貌。
〞通过这一对比,使得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钞票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性格跃然纸上。
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丑恶灵魂。
范进中举前,〝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无人理会他的生死。
而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口口声声〝世先生〞〝亲切的世兄弟〞〝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样〞,而且又送银子,又送房子。
这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卑劣的形象昭然假设揭。
三、探究质疑
孔乙己和范进同是读书人,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
从思想性格上讲,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
但孔乙己的性格中尚有清高的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那么显委琐懦弱又圆滑世故。
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两位作家,都怀着满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科举制度,但吴敬梓的笔触,只限于鞭挞这种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的堕落,而鲁迅先生那么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比吴敬梓更胜一筹。
对其他人物的刻画,两篇文章都令人拍案叫绝,但两位作家的立足点有所不同。
吴敬梓用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自我嘲弄来嘲讽趋炎附势的丑恶社会;鲁迅那么以掌柜对19个小钞票的念叨,剖析了病态社会异化了的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凉薄。
在讽刺手法的具体运用上,尽管都具有〝谐〞、〝讽〞的特点,但两篇文章仍有明显的差异。
吴敬梓运用夸张变形的笔法,酣畅爽快,一泻无余;而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白描功夫信笔写来,沉郁含蓄。
四、读写结合〔略〕
五、拓展延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