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相关农业技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菜相关农业技术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菜地施肥方法
(一)、施肥原则
1、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禁止使用肥
料。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
2、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则可能引起菜体硝酸盐积累。
(二)、施用方法
1、基肥、追肥
a、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
b、有机肥、矿质磷肥、草木灰全数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
c、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
2、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
a、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
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
b、各类蔬菜施肥重点。
b1、根菜类、葱蒜类、薯蓣类在鳞茎或块根开始膨大期为施肥重点。
b2、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在结球初期或花球出现初期为施肥重点。
b3、瓜类、茄果类、豆类在第一朵花结果牢固后为施肥重点。
3、注意事项
a、看天追肥:温度较高、南风天多追肥,低温刮北风要少追肥或不追肥。
b、追肥应与人工浇灌、中耕培土等作业相结合,同时应考虑天气情况,土
壤含水量等因素。
4、根外追肥(叶面肥)
(三)、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①短期叶菜类,每亩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厩肥1000公斤或硫磺公斤(土
壤PH值左右)随基肥施入。
②长期蔬菜类,石灰用量为25公斤,硫磺用量为2公斤。
菜地浇水的时机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则
1、沙土壤经常灌,粘壤土要深沟排水。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
涝”。
2、看天看苗灌溉。晴天、热天多灌,阴天、冷天少灌或不灌,叶片中午不
萎蔫的不灌,轻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九点前或傍晚五点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
3、根据不同蔬菜及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进行灌溉。
(二)、灌溉方法
1、沟灌:沟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夏天宜傍晚后
进行。
2、浇灌:每次要浇透,短期绿叶菜类不必天天浇灌。
菜地中尿素的使用
尿素(氮肥)是生理,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经过土壤中的作用,水解成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通常情况下,气温为10℃时尿素转化需7至10天,20℃时需4至5天,30℃时只需2天。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防治虫害
用尿素、、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25、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哪些?
答:(一)以城市、医院、工业区垃圾、有害污泥等为有机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垃圾肥)。(二)未腐熟的人粪尿。(三)未腐熟的饼肥。(四)以废酸生产的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废磷酸
肥)。(五)含激素或激素类叶面肥料。(六)含氯肥料(氯化
铵、氯化钾、含氯的复混肥料)禁止在忌氯作物上使用。(七)含硝态氮的肥料(包括硝酸铵、硝酸钾复合肥及含硝态氮的复混肥
料)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9、什么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有哪些特点?
答:有机农业是指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
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②把系统内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③采用土地与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的天然性。④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品是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
10、有机农业与我国其他农业有什么区别呢?
答:有机农业与我国其它农业在表现在:
(1)有机农业在其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产品,而其他农业生产允许或限制使用这些物质。(2)有机比其他农业产品的加工质量要求更高,质量控制管理更加严格,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但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并发展替代原来常规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技术与方法。(3)与其它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相比,有机农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更注重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