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 HT.)本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内行主干向下穿过膈肌,联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脏腑病:心痛,嗌干,口渴。
经脉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循行路线十二经脉之一。
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
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
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穴位: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极泉【定位】上臂外展,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功能】宽胸宁神【主治】①心痛、胸闷、心悸、气短、悲愁不乐、乾呕哕、目黄;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
中医经络之——手少阴心经

2019/10/6
19
灵道 Lingdao( HT 4 )
【配穴】 1、配外关,有舒筋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臂痛,指麻,
关节炎。 2、配廉泉,有利舌启闭的作用,主治舌强,暴喑,癔
病。 3、配郄门,有安神宁心,镇静止痛的作用,主治心悸,
怔忡,心痛。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
心经原穴。
【功用】
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2019/10/6
27
神门Shenmen ( HT 7 )
【主治病症】 本穴为治精神病和心脏病的要穴。 1.循环系统疾病:心悸,心脏肥大,心绞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病,痴呆; 3.五官科系统疾病:舌骨肌麻痹,鼻内膜炎; 4.其它: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3~0.5寸,局部胀痛; 2.向上平刺透灵道穴,局部酸胀,可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针刺时避
2019/10/6
31
少府 Shaofu( HT 8 )
【配穴】 1、配内关穴治心悸。 2、配心俞,有清心泻火,镇痛止痒的作用,主
治痈疡,阴肿,阴痒。 3、配内关,郄门,有宁神志,调心气的作用,主 治悲恐善惊,心悸,胸痛,心绞痛。
2019/10/6
32
少冲 Shaochong( HT 9 )
理气通络,益心安神。
2019/10/6
15
少海 Shaohai(HT 3)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头痛, 眩晕,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尺神经炎;
2.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胸膜炎;
3.20--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

攒竹 Cuanzhu BL2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祛风明目。 主治: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眩,视物不明,目
赤肿痛,近视,口眼歪斜,眼睑瞤动。
应用: 目赤肿痛、流泪配太阳、太冲。 视物不明配光明、养老。 前头痛,三叉神经痛(第一支)配阳白。 眉棱骨痛。 眼睑下垂配鱼腰、丝竹空。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配四白。
操作:直刺0.2~0.5寸。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 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耳屏前。支脉从颧部至 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体内:络心,属小肠。 联系的脏腑器官包括小肠、心、胃、咽、目、耳、鼻。
它是唯一的一条既到达目内眦(睛明穴),又到达目外 眦(瞳子髎)的经脉。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宁心安神,宽胸降气。 主治: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心痛,
咳嗽,吐血,梦遗,胸背痛。 应用:失眠配内关、神门;
痫证配肝俞、丰隆; 心痛、惊悸配巨阙、内关。 操作:斜刺0.5~0.8寸。 备考:心脏背俞穴。
肝俞 Gānshū BL18
定位: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肠鸣,胸胁痛。 应用:胃脘痛配内关、梁丘。
完谷不化配中脘、足三里。 疳积配四缝。 操作:向下或向内斜刺0.5~0.8寸。 备考:胃腑背俞穴。
肾俞 Shenshu BL23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 作用:补肾壮腰。 主治:遗精,阳萎,早泄,不育,不孕,,月经
不调,白带,遗尿,小便不利,水肿,头昏, 耳鸣,耳聋,腰背酸痛。
五、手少阴心经

五、手少阴心经Heart Meridian of Hand-shaoyin, HT.(一)经脉循行①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②通过横膈,联络小肠;③“心系”向上的脉:④夹着咽喉上行,⑤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⑥“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⑦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⑧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⑨至掌后豌豆骨部,⑩进入掌内,11 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心痛,咽干。
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共9穴,左右18穴)1.极泉(HTl)[定位] 在腋窝顶部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腋筋膜、腋窝内组织;穴区内有肋间臂神经分布,深层有臂丛及其分支和腋动脉、腋静脉分布。
[主治] 上肢不遂,肩臂疼痛,心痛,胸闷,胁肋胀痛,瘰疬,咽干烦渴。
[配穴举例] 配侠白治心痛干呕、烦满(《针灸资生经》);配神门、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冠心病;配太渊、天突治咽干、咽喉肿痛(《腧穴学》)。
[*作]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5-1.0寸;不灸。
[现代研究] (1)动物实验证实,针刺极泉有调整心率的作用,给动物注射肾上腺素,在心率减慢的情况下,针刺“极泉”穴可使心率迅速恢复正常。
(2)按压弹拨极泉穴,使患者手指有触电样麻感,每次按压5分钟,治落枕有一定疗效。
(3)快速针刺患侧极泉和阿是穴(极泉穴上、下各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治疗腋臭有效。
(4) 肩髃透极泉治疗肩周炎、肩臂疼痛、上肢不遂有一定疗效。
2.青灵 (HT2). [定位] 在肱二头肌内侧沟中,当极泉与少海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肌;穴区内有臂内侧皮神经和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本干和肱动脉及其分支分布。
27手少阴心经循行

27、手少阴心经循行手少阴心经【语译】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1)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2)。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注释】(1)嗌--音益。
《说文》:“咽也”。
按:嗌,指咽峡部分,而咽则兼指食管。
(2)臂厥--同肺经。
指经脉所过部分气血阻逆。
【语译】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
手少阴络脉【循行】《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1),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
取之去腕后一寸(2)。
别走太阳也。
其实,则支膈(3);虚,则不能言(4)。
【注释】(1)一寸——原作一寸半,据《太素》改。
(2)腕——原作掌,据《太素》《甲乙》改。
(3)支膈——胸膈间胀满、支撑不适。
(4)不能言——其支者上系舌本,故不能言。
【语译】手少阴络脉:名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本经进入心中,向上联系舌根部,归属于眼与脑相连的系带。
手少阴络脉出现的实证,见胸膈部支撑胀满;虚证,不能说话。
可取手少阴络穴治疗。
本络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脉。
手少阴经别【循行】《灵枢·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1)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
手少阴心经

3.手少阴心经所属穴位 手少阴心经所属穴位 极泉→ 极泉 青灵 →少海 少海 → 灵道 通里 阴 灵道→ 通里→ 神门→少府 少府→少 郄→ 神门 少府 少 冲
4.手少阴心经各穴位的功能 手少阴心经各穴位的功能
(1)极泉穴:上臂外展, )极泉穴:上臂外展, 腋窝正中, 腋窝正中,腋动脉搏 动处 。
经穴) (4)灵道穴 经穴 小 )灵道穴:(经穴 臂掌侧, 臂掌侧,尺侧腕屈肌 肌腱桡侧缘, 肌腱桡侧缘,腕横纹 上展1.5寸 上展 寸。
功能:治心里老恐惧、 功能:治心里老恐惧、
爱悲伤、忧虑、癫痫、 爱悲伤、忧虑、癫痫、 癔病,还有精神分裂、 癔病,还有精神分裂、 抑郁症或者房颤、 抑郁症或者房颤、早 心动过速、 搏、心动过速、心脏 瓣膜疾病。 瓣膜疾病。
凡是跟情志有关的病,比如癫痫、癔病, 凡是跟情志有关的病,比如癫痫、癔病, 还有精神分裂、抑郁症等都要多揉这个灵道穴。 还有精神分裂、抑郁症等都要多揉这个灵道穴。
(5)通里穴(络穴): )通里穴(络穴): 小臂掌侧, 小臂掌侧,尺侧腕屈 肌肌腱桡侧缘, 肌肌腱桡侧缘,腕横 纹上展1寸 纹上展 寸。 功能: 功能:治受惊造成的 突然失音、 突然失音、神经性腹 泻、坐骨神经痛、倦 坐骨神经痛、 言嗜卧、老爱后悔、 言嗜卧、老爱后悔、 四肢沉重、热证脸肿。 四肢沉重、热证脸肿。 通里又是心经的络穴,和小肠相络, 通里又是心经的络穴,和小肠相络,所以它也能 够调节小肠方面的疾患,像神经性腹泻。 够调节小肠方面的疾患,像神经性腹泻。 通里穴还可治坐骨神经痛, 通里穴还可治坐骨神经痛,揉时要找对侧穴位来 比如右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左侧的通里穴。 揉,比如右侧坐骨神经痛,就揉左侧的通里穴。
(3)少海穴:合穴, )少海穴:合穴, 屈肘, 屈肘,肘横纹内侧 端与肱骨内上髁连 线中点。 线中点。
《经络学手少阴心经》课件

04
手少阴心经的治疗方法
手少阴心经的针灸治疗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手少阴心经的穴 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 目的。
针刺方法
采用毫针、皮肤针、艾灸 等不同方式刺激穴位,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 作,避免误伤经络和重要 穴位。
手少阴心经的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
通过对手少阴心经的穴位 进行按摩,舒缓肌肉紧张 ,促进气血流通。
手少阴心经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与其他经络的联系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多条经络存在联系,共同调节人 体的生理功能。
经络交互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存在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 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脏腑功能。
02
手少阴心经的穴位
手少阴心经的主要穴位
极泉
位于腋窝正中,有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心痛、 胸闷、心悸等。
历史发展
手少阴心经的理论在历代医家实 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 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依据。
手少阴心经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概念
手少阴心经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主 要负责调节心与小肠的功能,以及心 经循行路线的气血运行。
功能
手少阴心经具有安神养心、调节情志 、促进气血循环等多种功能,对于维 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手少阴心经的饮食调理
多摄入红色食物
01
如红枣、山楂、枸杞等,这些食物可以补养心血,对手少阴心
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适量食用动物内脏
02
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铁元素等,对手少
阴心经的保健有益。
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7-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的开经时间是午时(11点—13点)这个时间心经经气最足,是刮痧的最好时间。
心经总共9个穴【本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循行】①起绐于心中,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与它脏相连的组织),②下过膈肌,散络小肠。
上行的一支:③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脑的系带(目系)相联系。
外行的主干:④从心系(心脏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⑤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⑥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⑦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经分左右两侧按照以上调理完一侧后重点刺激的穴位少海穴(Shào hǎi)合穴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功效:疏经止痛、活血散结、宁心安神主治:心脏疾患、肘臂挛痛、头颈项疼痛、腋痛、失眠、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手颤狂躁型精神病灵道穴(Líng dào)经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功效:疏经祛风、宁心安神、主治心病主治:心脏疾患、悲恐、善笑、抽筋、不能言语通里穴(Tōng lǐ)络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功效:疏经祛风、宁心安神、消肿止痛主治:心悸头晕、目眩、面赤热、咽喉肿痛、哑嗓失音、不能言语、言语不利、腕臂痛、扁桃体炎、遗尿、月经过多、失眠阴郄穴(Yīn xì)郄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功效:疏经止痛、益阴安神、止汗止血主治:心脏疾患、惊悸、骨蒸盗汗、吐血、鼻出血、哑嗓失音、不能言语神门穴(Shén mén)输穴原穴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疏经止痛、宁心安神、益智健脾主治:心脏疾患脑神经病症及消化系统病症、心烦惊悸失眠健忘、神经疾病、胁肋疼痛、掌中热、胃痛呃逆、不思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本经冲。 其穴位依次为:极泉、青灵、少海、灵道、 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经穴歌诀: 九穴心经手少阴,
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穴,
神门少府少冲次。
少
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
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行气活血,化痰宁心。
主治:心痛,癫狂痫;肘臂挛痛,肘臂麻 木;瘰疬。
神
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 的桡侧凹陷中。 作用:行气活血,宁心安神。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 忘,失眠,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配安眠、三阴交、内关治疗失眠、 多梦;配内关、心俞、巨阙治疗心痛、 心悸、怔忡;配大椎、丰隆治疗癫狂痫 证。本穴是治疗与心有关的各种神志病 证的要穴,虚实皆可。 手少阴经之输穴、原穴。
阴
郄
定位: 在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作用:行气活血,养阴清热,宁心安神。
主治:心痛、心悸; 吐血、衄血; 骨蒸盗汗。
刺灸法: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尺 动脉和尺神经; 可灸。 附注:配膏肓、三阴交、复溜治疗盗汗。配尺 鱼际治疗血热之衄血、吐血。 泽、
手少阴经之郄穴。
2.取穴要点 腋窝顶点取极泉。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取少海。 腕横纹尺侧端取神门。 神门上1寸取通里。 神门上0.5寸取阴郄。
3.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 少海治瘰疠;阴郄治吐血、衄血; 少冲治中风昏迷及中暑的急救。 4.操作要点 极泉避开动脉针刺。 灵道、通里、阴郄不宜深刺,以免伤 及尺动脉和尺神经。
二、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支脉上挟食管,连目系。直行之脉从心系 上行至肺部,再横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 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桡侧端,与手 太阳小肠经相接。
(二)联系脏腑器官
心、小肠、肺,心系、食管、目系。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以 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悸、 心痛、失眠、癫狂痫及上肢内侧后缘疼 痛等。
少
冲
定位: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作用:清心活血,醒脑开窍。 主治:昏迷、癫狂;心悸、心痛;热病。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 附注:配大椎、曲池治疗热病; 配其他井穴 或十宣、水沟、百会治疗中风昏迷; 配心 俞、内关治疗心悸、心痛。 手少阴经之井穴。
小
结
1.循行概要 起于心中,属心,络小肠,经腋下, 循上肢内侧后缘下行,经手掌,至小指 桡侧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本经腧穴:首穴极泉,末穴少冲, 单侧共9穴。左右对称。
刺灸法:直刺0.5~l寸,可灸。
附注:配神门、心俞治疗癫证;配曲池、 肘髎、手三里治疗肘关节疼痛;配外陵 等穴,对痉挛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缓解 痉挛的作用。 手少阴经合穴。
通
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作用:行气活血,宁心通络,利咽开窍。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 心悸,怔忡; 腕臂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 尺动脉、尺神经; 可灸。 附注:配廉泉、涌泉治疗舌强不语、癔病失语; 配内关、心俞治疗心悸、怔忡。 手少阴经之络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