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教案标题:《李清照的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理解《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李清照吗?你们对她有什么了解?2. 简要介绍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作品以婉约、柔情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阅读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词,并播放一段李清照的词曲演唱。
2. 学生独立阅读词,并思考以下问题:-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你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3. 分组讨论学生的观点,并选择代表发表意见。
词曲赏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共同分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的词曲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词曲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3. 全班共同欣赏每个小组的朗诵,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创作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创作一首与《李清照的一剪梅》主题相关的词曲。
2. 学生进行词曲创作分享,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全班共同欣赏每个学生或小组的创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李清照的一剪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拓展对她的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李清照的一剪梅》,展示文学创新和时代变迁。
教案评价:本教案通过引入、阅读与分析、词曲赏析、创作与表达以及总结与评价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理解《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品味《一剪梅》中优美的词句,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和愁绪。
(2)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比喻、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词人情感的细腻和复杂。
(2)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色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秋思的氛围,从而引出李清照的《一剪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一剪梅》大约作于词人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游学之时,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三)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四)词句解读1、“红藕香残玉簟秋”(1)“红藕”指红色的荷花,“香残”指荷花的香气已经消散。
(2)“玉簟”指光滑如玉的竹席,“秋”字点明了时节,烘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轻解”表现了词人动作的轻柔。
(2)“独上兰舟”写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1)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收到他的书信。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一剪梅》。
2.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掌握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李清照创作背景和词的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李清照的照片和简介、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剪梅》的,并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三遍,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诗歌分析(20分钟)1.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变化。
四、诗歌背诵(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尝试背诵。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六、课后作业(5分钟)1.背诵《一剪梅》。
2.写一篇关于《一剪梅》的短文,可以是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李清照词的特点的分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一剪梅》,并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了自己的分析。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分享,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上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重难点补充:一、诗歌理解(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一剪梅教案李清照
【教学目的】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
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在每次课堂或小组讨论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
足,提供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0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互动交流
03
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
的学习和进步。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1 2 3
深入解读文本 通过对《一剪梅》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 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关注学生需求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对比阅读
将《一剪梅》与其他表达相思之情的 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如李白的《长相 思》、李商隐的《无题》等,体会不 同作者表达相思之情的异同。
仿写练习
选取一种表达相思之情的意象(如柳、 月、雁等),仿照《一剪梅》的句式和 韵脚,写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小诗。
04 学生活动设计
李清照 一剪梅 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专家:[你的名字]教案标题: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分析和理解《一剪梅》的情感和主题;3.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教案初步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看李清照的照片,了解她的身份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李清照这个名字有了解吗?她是中国哪个时期的作家?你们对她的作品有什么了解?二、学习材料解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中文翻译。
2. 让学生自觉朗读原文,提醒他们关注词汇、句子结构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对比原文和翻译来帮助他们建立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和讨论(15分钟)1. 针对学生提供的诗歌背景和主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一剪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引导学生从词句、意象和情感上理解诗歌中的悲凉、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3. 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四、诗歌欣赏和鉴赏(15分钟)1. 给学生播放《一剪梅》的吟诵音频或视频。
2.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地欣赏这首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共鸣。
3. 帮助学生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韵律、押韵、意象等。
五、情感体验和创作活动(15分钟)1. 分小组或单独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写下自己对诗歌情感的思考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写出自己的一首悲凉之诗或以李清照的诗句为灵感进行写作。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提醒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与评价。
2.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下次课的预习任务和家庭作业,如预习下一首与《一剪梅》相关的李清照的诗歌作品,或写一篇对李清照的作品的书评。
最新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一剪梅》教学设计123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45“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6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78二.走近作者9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1011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12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13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14秦良玉。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15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16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17词牌名的由来18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19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20“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122(三).作品鉴赏:1.全班一起初读,2324没有预习请全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释自己先快速读下。
全班齐读25同时请在读的同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先纠正字音)26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27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是同学们刚才有读出闲愁来了么?28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2930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3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23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一剪梅》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 作者介绍→ 词体介绍→ 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课堂小结→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第一篇:教案《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三).作品鉴赏: 1.全班一起初读,没有预习请全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释自己先快速读下。
全班齐读同时请在读的同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先纠正字音)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是同学们刚才有读出闲愁来了么?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提醒学生读该词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
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
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
1、经典阐释法;
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
(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
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4.能够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李清照的相关视频或者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词曲1.教师播放《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曲,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 学习词意1.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剪梅》的词意,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环节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词;2.学生可以参考《一剪梅》的词曲和意境,但不得抄袭。
5.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学生能否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3.学生能否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4.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朗读、分析等。
同时,在创作环节,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
例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布置作业
学唱《一剪梅》和《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