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一剪梅教案范文3
一剪梅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一剪梅》;(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情;(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的深刻理解;(2)诗词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剪梅》的深入探讨;(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锻炼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词创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一剪梅》,深入理解诗意;3. 进行诗词创作,锻炼文学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解答。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剪梅》的诗意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词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现手法;4.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教案:一剪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感悟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朗读感悟(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剪梅》,品味诗文的语言和节奏。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背诵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背诵《一剪梅》,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春天的美景诗人的喜爱与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春天景色,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答案:诗中的春天景色美丽动人,有桃花、春风、绿草等。
我对春天的感受是温暖、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刻,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但在感悟诗中的意象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2)李清照《一剪梅》优质教案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2.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
4.句式“才――却――”的运用有什么妙处?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种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5.下阕小结:以抒情为主,抒发了女词人寂寞特点:㈢全词总结:红藕香残玉簟秋,→勾勒环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叙写情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神驰遐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直抒胸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创作于宋代北宋淳熙五年(1178年),以虚实相间的写法展现了女子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哀痛之情。
这首词既有清新唯美的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背景和深刻思考的社会议题。
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特点,掌握本词的内容、艺术方法和主旨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批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内容;2.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和主题;3.培养学生以古代词作为对象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把握词的艺术方法,并能在具体词句中找到运用的实例;2.理解并总结本首词的主题思想;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文学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Step 2:学习背景与内容(10分钟)讲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Step 3:词的艺术方法(20分钟)通过解析《一剪梅》的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如意境的创设、比喻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Step 4:词的主题思想(15分钟)分析《一剪梅》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词的内容和表达中找到主题思想的线索,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Step 5:欣赏与鉴赏(15分钟)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原唱和现代演绎版本,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和艺术的魅力,加深对该词的理解与感受。
Step 6:词作创作(15分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以《一剪梅》为题材,进行个人创作。
Step 7: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分享和评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独到见解与批评。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4、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一)读一读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三)写一写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
(高考小作文训练)四、分析鉴赏(一)品一品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
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
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一剪梅教案范文2
一剪梅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牌格律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如爱国情怀、爱情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
(2)诗词的意境分析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
(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词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词分析和修辞手法鉴赏方面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诗词情感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剪梅》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古代词牌格律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
2. 针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用词巧妙。
3.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词牌的格式和特点。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一剪梅是中国传统戏曲曲子,也是中国传统古筝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而广受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优秀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
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
教案名称:一剪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音乐基本知识: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特点。
2.演奏技巧: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
3.演奏表现: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4.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设计合适的合奏编排。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一剪梅的音频,并提问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学习:教师讲解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和乐曲形态。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的命名、音程的概念等,以便后续的演奏技巧训练。
3.技巧训练:教师示范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姿势的正确性和手指的灵活性。
随后,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表现训练:教师以情感传递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听辨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
5.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合奏编排。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奏练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善合奏演奏的技巧和表现。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和听辨训练的反馈,评估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品味李清照词中的思想感情。
2. 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 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 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诗人的艺术风格。
2. 引导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 要求学生快速背诵,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2. 背诵这首词。
3. 赏析这首词:
- 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五、扩展阅读
1. 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2. 总结李清照词的词风。
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4. 总结写“愁”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书写“一剪梅”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一剪梅》这首词。
(3)学生能够分析词的韵律和意境,感受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词意的理解。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把握。
(3)词人情感的体会。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识记和书写。
(2)词的韵律和意境的理解。
(3)词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剪梅》的词牌名,引导学生了解词牌的来源和特点。
(2)简要介绍词人李清照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课堂讲授(1)讲解生字,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思。
(2)朗读《一剪梅》,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忧愁之情。
(4)讨论词人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词人写作时的情景。
(3)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剪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朗读等情况,评价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考试评价: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一剪梅》的背诵、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剪梅》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
教案《一剪梅》李清照第一篇:教案《一剪梅》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走近作者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宋朝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天资过人,再加上优裕的环境和文学的熏陶,少女时代的她就气质高贵,外美如花,内美如竹。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 李清照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词牌名的由来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乃取前三字为调名。
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三、初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三).作品鉴赏: 1.全班一起初读,没有预习请全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释自己先快速读下。
全班齐读同时请在读的同时,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先纠正字音)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是同学们刚才有读出闲愁来了么?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提醒学生读该词要注意的方法《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一剪梅》诗词的理解和朗读•教学目标:–理解《一剪梅》诗词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一剪梅》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二、教学准备•课文:《一剪梅》•多媒体设备:电子屏幕或投影仪•音频设备:音响或音箱•教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画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与导入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 诗词介绍•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剪梅》的诗词,指导学生阅读,并解释生字词。
3. 诗词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诗词中的“一剪梅”指的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义?–诗人通过描述“一剪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分组讨论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解释和辩证。
4.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引导学生跟读。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复习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模仿创作•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一剪梅》的格调和味道,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创作类似的诗词。
3. 诗词评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诗词,并帮助他们分析和改进。
•同学们可以相互评析,激发彼此的创意和灵感。
4. 总结与展示•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习《一剪梅》诗词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相关的诗词或画梅花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一剪梅》诗词为核心,通过导入课、诗词介绍、理解解读、朗读、模仿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一剪梅》这首古琴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通过演奏《一剪梅》,提高学生对古琴音韵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一剪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演奏《一剪梅》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一剪梅》的出处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曲调和曲谱(15分钟)让学生听一段《一剪梅》的录音,引导他们感受曲调的美妙。
教授学生基本的琴弦按法和琴符表示方法,让他们理解曲谱中的音符及其含义。
逐步指导学生乐器演奏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曲谱的演奏要点。
3.教学练习(15分钟)让学生按照曲谱练习演奏《一剪梅》,注意琴弦按法和琴指的正确位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助练习和技巧建议。
4.表演与欣赏(15分钟)让学生在全班面前轮流表演《一剪梅》,并鼓励其他同学用掌声鼓励和赞赏。
组织学生们共同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演奏表演,提供对音乐表现的反馈和评价。
5.拓展延伸(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其他古琴歌曲或其他乐器的表演,扩大学生对古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琴爱好者群体,探索和分享更多的古琴音乐资源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2.古琴曲《一剪梅》的录音。
3.古琴乐谱《一剪梅》。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听取学生对《一剪梅》曲调和演奏技巧的理解和意见。
3.评价学生的演奏表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在演奏中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欣赏和赞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一剪梅》教学案例
《一剪梅》教学案例第一篇:《一剪梅》教学案例吟诵之中悟真情——听吴含荃老师《一剪梅》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题旨】我一直认为朗读对于感悟古诗词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根据理解去朗读,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朗读,而不能是漫无目的的。
通过这样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体验、感情,达到共鸣。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吟诵了解作品表达的形象、传达的情感、描绘的意境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指引着老师去解决。
温州市中职新课程培训中吴含荃老师上的公开课《一剪梅》,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其中的很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如:1、教师在学生学习感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2、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诗词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案例背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文言文诵读,包括古诗词诵读和古代散文诵读,古诗词诵读首先要掌握诵读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触摸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会欣赏诗词的音韵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赏析诗词的意境美。
诗歌词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
诗词的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要想两者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必须要指导学生诵读。
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基本知识掌握不全,但学生又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容易对内容的粗知略解产生满足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保持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以诵读为主,充分感受李清照词的优美境界。
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欣赏之门。
【案例描述】通过名句填空导入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就像我们刚结识的李清照一样,诗人们一生 的创作常常因具体的社会环境不一样而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请你根据历史上的某位诗人的作品,描述 出该诗人一生创作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的不 同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平字见奇,化无形为 有形,形象生动地表现 了词人排解不去的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由外到 内,运动之速)。
扩展鉴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宋)
李清照
(1084-1155)
李清照(1084-约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
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 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 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 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 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 《李清照集校注》。
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1 想一想:这两首词有哪些不同? 景物时令—— 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 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 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2. 理清思路,赏析意境
⑴ 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上片: 写景叙事 下片: 抒发情感
3 名句赏析:“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鉴赏提示
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 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 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 “愁”字收束全篇,却用 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 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小结
《如梦令》、《一剪梅》 、《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 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 期——晚年寡居”,反映了诗人 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 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 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 不尽的源泉,我们在鉴赏诗歌时 ,应该结合世人所处的时代环境 才能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之 做精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