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的一种病理状态。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程度和发生率都较高,尤其在3-5天龄时较为常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疸指数的评估黄疸指数是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黄疸指数包括黄疸指数(TcB),黄疸负荷(Jaundice Load)和总胆红素(TSB)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黄疸指数(TcB),通常采用非接触式的TcB仪器进行测量。
根据WHO的标准,新生儿黄疸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无黄疸、黄疸仅限于面部和上肢、黄疸持续扩展至向下延伸至膝下、黄疸扩散到全身的大部分区域以及高度黄疸。
根据黄疸指数的值,可以判断黄疸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二、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日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中,还包括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日龄。
一般来说,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开始出现,达到峰值一般在出生后的2-4天。
因此,出生后的小时数和日龄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是黄疸在出生后的3天后仍然存在,就有可能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三、体重减轻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中,还可以通过体重减轻率来判断是否存在高胆红素血症。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体重减轻,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发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体重减轻程度超过了正常范围,或是黄疸伴随体重减轻,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
四、主观症状评估除了上述的客观指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主观症状,如食欲不振、嗜睡、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表现之一,在综合评估的过程中需要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黄疸指数的评估、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日龄、体重减轻率以及主观症状的评估等。
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及时诊断和治疗这种病症,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胆红素。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它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排泄。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内,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为常见。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胆红素水平和新生儿的年龄。
首先,胆红素水平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会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逐渐上升,然后在一定时间内逐渐下降。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可以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于足月婴儿,胆红素水平在出生后的第24小时内达到或超过85微摩尔/升(5毫克/分升),被认为是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而对于早产儿,胆红素水平在出生后的第48小时内达到或超过170微摩尔/升(10毫克/分升),也被认为是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其次,新生儿的年龄也是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依据。
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可以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出生后的前三天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出生后的第四天开始胆红素水平升高。
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在出生后的几天内逐渐发育成熟,所以胆红素水平会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胆红素水平和新生儿的年龄。
通过检测胆红素水平和了解新生儿的年龄,医生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并不一定需要立即治疗。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婴儿的健康状况和胆红素水平,决定是否需要治疗。
对于确诊为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医生可能会采取光疗、输血或其他治疗方法来降低胆红素水平,以保护婴儿的健康。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二.监测方法
1. TSB测定 2. TCB测定 3. 呼出气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三.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I. 光疗:指征,设备与方法,注意问题,停 止光疗指征 II. 换血疗法:指征,方法,注意的问题 III. 药物治疗:丙球(新生儿溶血病,0.51.0g/kg),白蛋白(TSB接近换血值,且白 蛋白小于25g/L,补充白蛋白1g/kg),纠正酸 中毒
四、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I. 高危因素的评估 II. 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和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
• 1.母乳喂养性黄疸 •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 Biblioteka 专家共识一.高胆的相关概念
•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龄大于35周 重度 342υmol/L(20mg/dl) 极重度 427 υmol/L(25mg/dl) 危险性510 υmol/L(30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大于35周) 342 足月儿 427 低出生体重儿 171-239(10-14mg/dl) 3.核黄疸:慢性、永久性损害和后遗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 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 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WI高 信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 ,甚至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2.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一般6-12 h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TSB接 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 h内 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 h应监测TSB水 平,以防反跳。
精选ppt
10
(二)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3,出生体重<2500 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表1。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 患儿强光疗4~6 h,若TSB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 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立即给予换血。
(1)换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 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操 作。
(2)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
(3)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般控 制全程在90-120 min内。
(4)换血后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 h监 测TSB。如果监测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 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一般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超过205μmol/L(12mg/d1),早产儿胆红素不超过256μmol/L(15mg/d1),称为生理性黄疸。
在此时期内,由于围生、感染、溶血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黄疸也不少见,胆红素常超过205-256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国内高胆发病率较高,不少资料报道以高胆为主诉者占住院新生儿首位,可达30%-50%。
如何降低高胆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是当务之急。
1 正确判断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程度不仅有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和喂养方式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美国印地安人较白人高;我国南方人较北方人高,海拔高于3100m以上地区较1600m地区高2倍;第1胎有高胆者,第2胎较无高胆者高3~12倍;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
目前正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将大幅度提高,我国更应有自己的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因此需要大量数据,通过全国较大范围的协作,共同制定出高胆诊断标准,正确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是降低高胆发生率途径之一。
对高危儿生后即进行胆红素监测,生后前3 d超过各日龄生理值作出早期诊断并予预防性治疗,可降低30%高胆发生率。
2 高胆的早期诊断过去诊断高胆的步骤,多为肉眼观察到新生儿出现较明显的黄疸后,再检查血胆红素,不论日龄大小,当胆红素值超过205-256μmol/L时才诊断为高胆,进一步查找病因,因此达不到早期诊断和防治目的。
一般重症高胆多发病较早,常于生后d1即出现黄疸,而且每天胆红素增长迅速,此时虽未达到高胆标准,但已属于病理性黄疸。
正常足月儿脐血胆红素<42.8μmo l/L(2.5 mg/d1),24h内<103μmol/L,(6mg/d1),48h内<128μmol/L,(7.5mg/d1),≥72h<205μmol/L;早产儿各为51.3、137、205、256μmol/L,故对3d内新生儿应根据日龄来判断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而不是以205μmol/L,或256μmol/L为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新生儿健康和成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规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疗,制订了一系列的规范,以下是相关内容:一、诊断标准:1. 新生儿黄疸出现 24 小时内生后 24 小时,总胆红素浓度>51.3μmol/L;2. 新生儿黄疸出现生后 24 小时以上,但在 5 天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生后日数的 4 倍(如生后 3 天时总胆红素浓度>12.9μmol/L),即可诊断胆红素血症;3. 新生儿黄疸出现生后 5 天以上,总胆红素浓度>205.2μmol/L。
二、治疗原则:1. 对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先评估黄疸的程度,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2. 治疗原则控制病因,保持足够的营养和液体通畅,监测血胆红素浓度,严密观察黄疸程度;3. 确定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的黄疸为生理性黄疸,出生后 24 小时以上出现黄疸为病理性,严格按黑棕、黄棕和柿蒂花的黄疸程度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治疗。
三、治疗方法:1. 光疗治疗:适用于黄疸非常明显并且出生后的日子数大于 3 天的新生儿,但不适用于后天性慢性胆汁淤积性黄疸;2. 换血治疗:适用于早产儿、新生儿溶血及病毒性肝炎等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尤其适用于血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或治疗光疗效果不明显的患儿;3. 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选用倚普利酮或苯巴比妥,应严格遵照专业医生给予剂量和使用时间,禁止自行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四、预防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 准妈妈应及早就诊孕期并预防孕期重要疾病和孕期饮食卫生等问题;2. 出生后提供合理膳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抚触、皮肤接触、母乳喂养等宝宝早期护理方法有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4. 新生儿应按时接种疫苗,避免输血、注射等操作造成的传染病扩散。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㈠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㈡诊断依据:1.常有喂养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寒冷、感染、窒息等诱因。
2.起病或急或缓,表现为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
3.可伴或不伴有拒奶、吐级、腹胀、腹泻、发热、烦燥、易惊、嗜睡、口周发绀、呼吸、心律节律不齐、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新生儿原始反射亢进或减弱等。
4.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0.5µmol/L(12.9mg/dl);或高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所对应的总胆红素值。
㈢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根据新生儿胎龄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24-26℃)及湿度(50-60%),新生儿呈裸体状态,仅包尿布及戴眼罩保护性腺及视网膜。
进食正常的患儿多喂奶、水,进食不足的患儿补足液体量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烦燥者适当应用镇静剂,缺氧者予吸氧。
2.光疗:一般选择蓝光。
根据病情选择连续或间歇、单面或双面照疗。
3.换血: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症需换血治疗。
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
4.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2-3mg/kg·d分次口服);尼可刹米(0.125g/次口服)5.供给白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避免过高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输血浆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0.5-1g/kg。
6.琼脂: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
7.对因治疗:有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窒息患儿复苏后给予相应处理。
8.其他治疗: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寒冷损伤、饥饿等。
(四)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住院日3-10天。
(五)进入标准路径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编码。
中药治疗:根据辩证分析,可分为如下证型:①风寒闭肺:治宜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选滑盖散加减。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 20%-5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核黄疸,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2.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包括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等,这些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
3.感染:新生儿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4.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等,这些疾病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6.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存在某些成分,如激素、酶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1.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喂养史、家族史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评估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依据。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即为高胆红素血症。
此外,还需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肝脏、胆囊、胆管等器官的病变。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
(二)诊断依据:1.常有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G-6PD缺陷症、喂养不足、胎粪排出延迟、寒冷、感染、窒息等诱因。
2.起病或急或缓,表现为皮肤、巩膜不同程度黄染。
3.可伴或不伴有拒奶、吐级、腹胀、腹泻、发热、烦燥、易惊、嗜睡、口周发绀、呼吸、心律节律不齐、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新生儿原始反射亢进或减弱等。
4.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0.5µmol/L(12.9mg/dl);或高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所对应的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根据新生儿胎龄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24-26℃)及湿度(50-60%),新生儿呈裸体状态,仅包尿布及戴眼罩以保护性腺及视网膜。
进食正常的患儿多喂奶、水,进食不足的患儿补足液体量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烦燥者适当应用镇静剂,缺氧者予吸氧。
2.光疗:一般选择蓝光。
根据病情选择连续或间歇、单面或双面照疗。
3.换血: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症需换血治疗。
换血量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
4.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2-3mg/kg·d分次口服);尼可刹米(0.125g/次口服)5.供给白蛋白:白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避免过高的间接胆红素水平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输血浆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0.5-1g/kg。
6.琼脂: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
7.对因治疗:有感染者,可予抗生素治疗,窒息患儿复苏后给予相应处理。
8.其他治疗: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寒冷损伤、饥饿等。
9. 中药治疗:根据辩证分析,可分为如下证型:①湿热熏蒸:治宜清热利湿,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寒湿阻滞: 治宜温中化湿,方选茵陈理中汤加减.③淤积发黄: 治宜化瘀消积,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四)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住院日3-7天。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规范.docx
三、鉴别诊断
L先天性肾病:有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但无病理性 黄疸和肝脾大。
5.新生儿贫血:双胞胎的胎一胎间输血,或胎一母间输血可引起 新生儿贫血,但无重度黄疸、血型不合及溶血三项试验阳性。
高危因素:同族免疫性溶血、头皮血肿、钠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
醉(G6PD)缺乏、窒息、缺氧、酸中毒、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代 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等。
2.分度(胎龄N35周):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 μ mol/L(2OmgZ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素7 U mol/L( 25mg∕dl);
温、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操作。(2)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3)换血时需等容量 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般控制全程在90T2Omin内。(4)换血后 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小时监测TSB。如果监测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3.药物治疗
<40
出院后3~5
40-75
出院后2-3
5.出院后随访计划的制定
每例新生儿出院前都应该测1次TSB或TCB,若出院前胆红素水 平处于Bhutani曲线(图1)的第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 间,继续留院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BhUtani曲线(图1)的第75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可以出院,但需根据出院日龄或出院前的胆红素水平制定出院后的随访计划。鉴于我国B前大部分产科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48至72 h出院,剖宫产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幸珊定义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一、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症、Gilbert综合症、Lucey-Driscoll 综合症、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三、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Dubin-Johnson综合症、胆管阻塞。
(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临床常将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第2-3天出现,第4—7天达高峰,第7- 10天逐新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生后2-4周消退。
一般开始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高峰时巩膜、躯干及四肢也可黄染,但新生儿一般情况正常,吃奶好,哭声响,无其他症状(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若新生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考虑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如新生儿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黄疸程度过重,或进展过快,如血清胆红浓度>l2.9mg/dl(足月儿)或每日上升>5mg/dl(85.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如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持续4周以上,或生理性黄疸退而复现,或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1.5mg/dl(25.65 μmol/L)。
(三)临床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以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为依据,但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水平因日龄而异,为便于了解,医学上制定了适于胎龄在35周以上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表。
此图表以胆红素水平为纵坐标,以宝宝小时龄为横坐标,具有三条曲线,且有以下意义:
1、最下面一条的曲线表示40%的正常新生儿胆红素,应该在该水平以下,属于低风险;
2、第二和第一条线之间,表示40%-75%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属于中低风险;
3、最下面一条曲线表示只有5%的新生儿胆红素会处于此水平。
综上所述,当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即可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但对于胎龄<35周的早产儿而言,由于胆红素正常值因胎龄、出生体重不同,差别较大,无法绘制相应曲线,故医学上会有相关表格让医生核查。
总之,临床上多以15mg/dL,作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否诊断标准。
但由于早产儿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所以光疗标准往往低于此诊断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常规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1、生后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6mg/dl;24-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9mg/dl ;>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分别>8,12,15mg/dl2、血清胆红素上升速度每天>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4、黄疸消退后又复出.5、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二、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1、感染性疾病:败血症, 肺炎,脐炎,腹泻,尿路感染,宫内感染有巨细胞包涵体病,单纯疱疹,先天性风疹等感染2、溶血性疾病: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闭合性出血:头颅血肿,颅内出血4、药物引起: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Vit-K35、其他:胎粪排出延迟(先天性巨结肠),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疾病等三、诊断1、临床疑诊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应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包括总胆红素和直、间接胆红素。
2、生后48小时内发病以间胆升高为主者,应考虑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鉴定母婴血型(ABO,Rh系统),确有ABO不合者,抽血做三项试验(改良法coombs试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试验),Rh不合者做coombs直,间接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若患儿一般状态不好,有感染中毒症状,病史中有胎膜早破,急产或母有感染性疾病,应同时做血培养3、间胆升高为主者,除外血型不合溶血病,疑有其它原因引起溶血者,,可与血液室联系作溶血项目检查.4、以直胆升高为主,或虽以间胆升高明显,而直胆>1.5mg/dl者,应考虑为败血症或宫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应查肝功,GPT 和HBSAg并与病毒室联系做进一步检查.5、长期严重阻塞性黄疸应考虑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综合征,α1-抗胰旦白酶缺乏症,长期间接胆红素升高应考虑母乳性黄疸,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它少见的先天胆红素代谢异常,应分别请儿外,遗传代谢或内分泌医师会诊确定.四、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1、凡间接血胆红素超过12mg/dl者,为高胆红素血症,达到20mg/dl 称为临界浓度,此时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有可能产生胆红素脑病,治疗目的为控制血胆红素值在安全的临界浓度以下.2、早产儿由于血浆白旦白量低,易产生酸中毒,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在较低水平的血胆红素浓度,便可产生核黄疸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标准应随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方案(见表1、2)并做以下说明:(1)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旦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放宽干预指征.(2)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光疗.(3)24-72小时出现黄疸者,出院前至少要检查一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小时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4)出生后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三天内战接近但尚末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做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小时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0.5mg/dl ,如果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推荐方案(表1)时龄(小时) 考虑光疗总血清胆红素光疗水平(mg/dl)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24 ≥6≥9≥12≥1525-48 ≥9≥12 ≥17≥2049-72 ≥12≥15≥20≥25>72 ≥15≥17≥22≥25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表2)24小时(mg/dl) 48小时(mg/dl) ≥72小时(mg/dl)光疗换血光疗换血光疗换血<28W/<1000g ≥5 ≥7 ≥7≥9≥7≥1028-32W/1000-1500g ≥6≥9≥9≥13≥9≥1532-34W/1500-2000g ≥6≥10≥10≥15≥12≥1735-36W/2000-2500g ≥7≥11≥12≥17≥14≥1836W/>2500g ≥8≥14≥13≥18≥15≥20光照强度160—320W,双面光优于单面光,光疗时间可连续24—72小时,光照期间增加液体入量变25%,注意补充葡萄糖,防止低血糖发生.4、血清胆红素已接近临界浓度,或临床疑有核黄疸早期症状,在光疗同时,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碱化血液,使血PH略偏于碱性,可给5%碳酸氢钠3-5ml/kg/次,或根据血气结果给药.(2) 补充白旦白,输血浆15-25ml/kg,分二次,在治疗开始24小时内输入(3) 如有缺氧,应吸氧纠正.(4) 地塞米松0.5-1.0mg/kg,静注,用途-2次5、间胆增高,消退缓慢者,可用以下治疗(1) 酶诱导剂:鲁米那5-10mg/kg/日,分三次口服可拉明100mg/kg/日,分三次口服(2) 中药退黄汤(本院成药)5ml,一日三次,口服6、疑有败血症或其它感染(细菌)者,用抗生素治疗7、宫内病毒感染可酌情用中药和/或激素治疗,并对症处理8、确诊为Rh溶血病,ABO溶血病胆红素达到25mg/dl以上,或已有核黄疸警告期症状,应换血治疗、9、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期间应每日或隔日检查一次胆红素浓度,直至正常为止新生儿换血疗法一、目的1、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2、移去抗体,减轻溶血3、移去致敏红细胞,防止血清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在胆红素来源)4、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二、适应症新生儿DIC,新生儿败血症,药物中毒,RDS,新生儿溶血病等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指征:1、产前诊断基本明确,而尊重儿出生时脐带HB<12g/dl,伴水肿,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2、血清胆红素增加到需要换血水平,脐血≥3.5-4.0mg/dl生后4小时≥8-9mg/dl生后24小时≥ 16mg/dl生后48小时≥20mg/dl任何时间≥20mg/dlABO-HDN患儿情况好者可放宽到25mg/dl3、不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低,凡早期有黄疸症状者,如肌张力下降,嗜睡,吸吮反射减弱等.4、早产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需适当放宽指征5、生后一周以上,无核黄疸症状者,血清胆红素既达25mg/dl,也可暂不换血,或者直胆红素升高为主者可免换血三、换血方法(一) 血液的选择1血型选择(1) RH血型不合时:RH血型同母亲,ABO系统同新生儿,如有困难,O 型血亦可应急(2) ABO血型不合时:最好用AB型血浆与O型红细胞混合后换血,也可选用抗“A”或抗“B”效价不高的“O”型血。
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3)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2. 根据胆红素水平,酌情应用白蛋白,每次1g/Kg。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联合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采 用光疗、换血、药物等联合治
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治疗效
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低 血糖、低钙血症等,确保新生
儿安全度过治疗期。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阻塞性黄疸
多由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引起,表现 为白陶土样大便、肝脾肿大等,血清胆红素以结 合胆红素为主。
感染性黄疸
多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引起,可伴有 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高可 低。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新生儿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需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建议
010203加强 Nhomakorabea产期保健
对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 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危险因素。
早期筛查和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胆 红素水平监测,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高胆红素血症 。
合理喂养和排便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 儿肠道蠕动和排便,有助 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处理方法介绍
辅助诊断技术应用示范
80%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无创、便捷地监测新生儿胆红素 水平,适用于筛查和动态观察。
100%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病原 体,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80%
基因检测
针对遗传性黄疸相关基因进行检 测,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结果判读和报告出具流程
结果判读
根据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程度和预后。
2016年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2016年最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3)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丁国芳光疗的优越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红素,而是使循环中10-20%胆红素转化为水解的异构体,使其比原有亲脂性的胆红素IX-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2000-2500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A.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B.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在生后的最初4-5天,大多数新生儿都有一个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高峰时期,从出生时脐血胆红素26μmol/L (1.5mg/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 (6-12mg/dl)。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
成人胆红素>34μmol/L (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 (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
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
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 (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 (10-12 mg/dl)水平。
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12-15mg/dl)水平。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背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D)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发生。
它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的结果,这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黄疸。
如果未及时治疗,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腦部损害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NHBD主要通过黄疸的存在早期诊断。
在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最初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4小时,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发生得更早或更晚。
医生通常会通过外观检查和皮肤颜色的变化来识别黄疸。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它不是非常精确。
医生会使用一个设备来确定黄疸的程度,这个设备会照亮婴儿的皮肤并使用光强度测量胆红素的浓度。
此外,医生还会测试新生儿的血液来确定其胆红素水平。
对于正常出生的婴儿,通常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进行测试。
然而,对于早产儿或者存在出血情况的新生儿,黄疸会发生得更早,并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测试。
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干预措施早期检测和及时治疗是预防严重后果的关键。
治疗NHBD的方法包括:1.发光蓝光治疗:此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特殊的光波,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的形式,使其能够在体内排出。
这是治疗因高胆红素造成的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2.输血: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需要进行输血。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早产儿或溶血性疾病患儿中,因为这些患儿体内红细胞寿命较短。
3.非光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新生儿手术、中毒引起的疾病等,可能需要采用非发光蓝光治疗。
预防措施NHB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1.检测孕妇血型:如果母亲是Rh阴性,有可能导致胎儿溶血,进而引起NHBD。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和干预。
2.新生儿血型鉴定:新生儿血型不匹配也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从而导致NHBD的发生。
因此,在出生后尽早进行血型鉴定是必要的。
3.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内监测胆红素水平,这样可以在出现黄疸前及时发现胆红素的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
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决定光疗、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
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3)光疗中注意保护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
2. 根据胆红素水平,酌情应用白蛋白,每次1g/Kg。
3. 换血疗法。
(1)掌握换血指征,必须签署换血同意书。
(2)换血量:双倍血容量进行换血。
(3)选择合适的血源。
4.光疗和换血前后均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5.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
(八)出院标准。
1.血清胆红素稳定下降,结束光疗24-48小时后,胆红素仍低于需要临床干预的标准。
2.血红蛋白稳定,>80g/L。
3.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加重的其他情况,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如发生胆红素脑病,需要其他相关检查及处理,延长住院治疗时间。
3. 入院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包括重度贫血、水肿、胆汁淤积等),则退出路径/转入其他相应疾病路径。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附表:换血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