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结构(五段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结构

教学目标:

1、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思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导入本课。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有何要求?

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要准确、鲜明;

论据有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要典型、充分;论证要有力。

3、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等。

4、议论文有哪些结构形式?

总分式、总分总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

二、典例分析:

学生习作:生活中的加减法

生命一次,才发现抉择的东西太多;浮生一瞥,才明白取舍的徘徊太难。

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消逝中,才发现,学会生活的加减法正是无数次徘徊于进与退、取与舍之间的哲学。(联系现实生活,引出论证话题)

俯仰一世,摄入的尘世俗物越多,人越容易迷茫。佛家常语:“培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世间外物只是后天强加于人身的虚值,于是有了陶潜的“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有了怀素和尚“坐不席地,食不炊烟”的

忘我与坦然,继而产生了一种“隐士学”。隐士之举无人敢苟同,但纵观这些逍遥之士的言行,减去了一种人性的功利与贪欲,减去了一种不义的利禄与纷争。不言须臾,不言苟得,独独歆享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却又透着骨子里的真性与魅力,为世人所欣赏。

人生中的减法又是一种淡化人生痛楚的超然态度。鉴于人世风雨无遗,众生难逃厄运的深渊,却可以以“减法”的态度直面人生苦难。当陆幼青面对生命的终结,内心没有增加不安与恐惧,他为自己减去了厄运带给他的伤痛,以其乐观坦然的心境淡化人生痛楚的浓度。当泰莎活在黑暗的寂寞中时,却以其淡定的心境留给世人“泰莎微笑”。可见,也许我们并不能左右命运,但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减法”的方式无言承载人生痛苦与不幸,淡化苦难于人生的影响。(先论述“生活中的减法”的意义和作用。)

人生的“减法”如此重要,人生的“加法”又何尝不是。(过渡句)只是人生的“加法”切不可如刘长清般贪污腐化,沉醉于金钱。沉迷于物质的加法让人不堪重负。于丹曾说过:“物质的东西越多,人越容易迷茫。”物质的加法使人仿佛是在钢绳上负重前行,最终将跌落万丈深渊。人生所加之物,可如海子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亦可如贾平凹般“明月清泉自在怀”的境界。因为精神的含量越多,越能使我们向着灵魂的天空升长。(再论述“生活中的加法”的含义)此种人生态度确又是现代人所匮乏的。终日沉醉于霓虹灯下的微曛,迷茫于纸醉金迷的虚浮,现代人在原本真性的灵魂棱角早已被生活磨平。何不加之以精神含度,减之于利欲纷争?(联系现实生活,阐明论题的现实意义)

学会人生的加减法,即是学会了取舍的哲学。给灵魂以高远,给高蹈以平实,给躁急以清冽,定会寻求到人生更深更重的价值。正如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中所说:

“一粒沙子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点明观点,引用名言,总结全文)

问题探究:

1、文章有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如有,请找出来并分析论点的表达有何特点。

2、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形式?行文思路有何特点?

3、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说的是做文章要有现实意义。本文是如何联系

现实,阐释论题的现实意义的?

三、2013年高考优作赏读:

作文题:材料一: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材料二: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叩问心灵

湖南一考生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枯槁。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身有疾病,必能治愈;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过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而堆砌,而是追求后那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身患残疾用生命奏出华美的绝响;从小就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俩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开方。不解的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的心中,三个坚定的字——我愿意!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点评:本文以名言开篇,切中两则材料的交融点——“幸福”,然后以此为契机,探讨幸福观,即“一生无悔,足矣”,在此作者添加“我愿意”一句,在形上呼应材料,在意上引出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正文部分,作者以古人切入,先谈嵇康,以繁笔展示其不屈的一生,以“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为结,点明其幸福之所在,然后在面上铺开,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一笔带过,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然后,作者以海子的名言过渡,引出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意义。整篇文章反复使用“我愿意”一句,不仅强化了观点,也使得行文紧凑,不枝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